高速行驶速度: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7:03:50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通用指标及功能

(一)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二)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功能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三)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与预警值相比,如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 用-基 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问题。

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如相差较大,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用问题。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税前列支费用评估分析指标: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开办费摊销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财产损失扣除限额、呆(坏)账损失扣除限额、总机构管理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扣除限额、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资产摊销额等。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四)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按税法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如申报弥补亏损额大于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可能存在未按规定申报税前弥补等问题。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出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

(五)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总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化的原因。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中: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力,判断其偿债能力。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

二、指标的配比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

(三)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企业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通过《损益表》对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若干年度数据分析三项费用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

(四)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五)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

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六)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
 

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通用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公式
一 收入类评估  
1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收入×100%
二 成本类评估  
1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2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2。1 主营业务成本率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三 费用类评估  
1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
1。1 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 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 〔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3 成本费用率 (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4 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4。1 成本费用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四 利润类评估  
1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2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 (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五 资产类评估  
1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 总资产周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3 存货周转率 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4 应收账款变动率 (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100%
5 应付账款变动率 (期末应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100%
6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 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7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分税种的特定分析
一 增值税评估  
(一)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  
1 税负率 (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
(二) 工(商)业增加值分析  
1 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1。1 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 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1。1。1 应纳税额增长率 (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1。1。2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2 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  
2。1 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 〔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
2。1。1 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 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2。1。2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 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三) 进项税金控制  
1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 (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四) 投入产出评估  
1 投入产出评估分析 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
二 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  
(一) 分析指标  
1 所得税税负担率 应纳税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2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利润税负率) (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3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4 所得税贡献率 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5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二) 评估分析指标的分类与综合运用  
  一类指标  
1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收入×100%
2 所得税税负担率 应纳税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3 所得税贡献率 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4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利润税负率) (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二类指标  
1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2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
3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 〔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4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5 成本费用率 (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6 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7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三类指标  
1 存货周转率 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2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 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