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破坏者3稀有技能:千余学者摸清我国民族肤纹“家底” 南北是一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26:29
梦的衣裳个人图书馆

    在每个人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皮肤纹理中,专家发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家人”的有力证据。这项历时30年、国内上百家研究单位、千余名研究者共同参与的肤纹研究,彻底摸清了我国56个民族的肤纹“家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全民族肤纹调查研究的国家。

    指纹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在双手上呈镜相对称。正箕的箕口一律朝向小指方向,反之则为反箕。斗形纹,在左手为顺时针,在右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如相反,则为反向斗形纹。     

    “愚纹”越少越聪明?

    关于“斗”的说法,民间很多,如:“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坐着走(当官),九斗十斗享清福。”中华指纹博物馆的专家告诉记者,这并不是没有一点科学依据。我们的指纹是因为凹凸不平才有立体感,纹路因此而产生,凸起的纹线叫乳突线,凹陷下去的地方叫小犁沟,指纹按中心花纹和三角的形状可大致分为“弓”、“箕”、“斗”三类,有学者研究表明“弓”到“斗”,图案结构越来越复杂,往往智商水平也越高。

    “一般来说,指纹的形状和结构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智商甚至是遗传性疾病。”专家告诉记者,中国是公认的探索和运用指纹最早的国家,但这种认识多来自直接经验,可不少结论都在现代指纹学中得到印证。

    又比如,民间有一种说法,指纹中的同心圆斗纹是“愚纹”,有专家特别作了调查,这种指纹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中出现的概率比一般人低;左撇子通常被认为智商水平较高,调查发现同心圆斗纹的出现率也明显低于一般人群。

    陶罐几何纹竟是指纹

    在指纹专家看来,古代中国对指纹的运用不亚于四大发明,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发明制陶术后,指纹的印记就有意无意地留在了陶坯上。

    中华指纹博物馆专家目前收集到的陶罐、瓷罐上就留有指纹的印记。

    一件西周陶罐上留有数个深浅不一的指印,这也许是匠人无意识的留存。

    而一件民国晚期“江汉秋阳”大罐上的多个螺形图案取材于指纹,则代表着智慧、财富,和中国传统纹饰一样蕴含吉祥之意。

    博物馆有关负责人沈国文告诉记者,在据今5000多年的内蒙古红山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指纹画,但过去考古工作者只把它当作一般的几何纹,直到指纹专家注意到它,鉴别了纹路并在今天找到了和它相近的指纹。 
  秦代破案勘查指纹

    提到指纹的应用,公众最先想到的是警方侦查。

    沈国文告诉记者,中国的指纹技术运用至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从未发现有相同指纹的两个人,也没有发现十个手指纹相同的人,这被指纹专家称为“永不失误的证明形式”。

    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情景是警察在发案现场提取指纹,不过根据中国的考古发现,早在秦代,指纹就用于盗窃案的侦破了。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掘出多枚竹简,上面记载了一起盗窃案后,在案件现场发现了包括脚印、膝盖印、指纹等各六处痕迹,我们将在博物馆展出竹简的图片。”沈国文说。     

    肤纹研究否定 西藏台湾“南来说”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海国等研究人员发现,以北纬33度为界,我国汉族可分为南方群和北方群,南方群主要为长江畔或长江以南各群体,各群体间的差异小且较均质;北方群相互间的差异较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群体归于南方大群,张海国分析认为,这可能是首都人口迁入和迁出特别多的缘故。

    通过分析和比对研究显示,汉族的肤纹特征表现出很强的民族杂合性,是华夏民族集合的后代。换句话说,数千年来,汉族是在与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中繁衍生息的,而少数民族也是在繁衍中与汉族进一步融合和发展的。由此证明,中华民族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

    “此项研究还清晰地表明,藏族的族源与古羌族等民族有关,其肤纹表现出鲜明的中华北方群特征。由此证实,藏族源于我国北方民族,而绝非所谓的从印度来的‘南来之民族’。”张海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外,台湾高山族的2个样本分别是人数最多的阿美人样本和数量很少的噶玛兰人样本。经过聚类分析,台湾少数民族样本都聚类在北方群内,与早些年所谓的台湾少数民族源于南洋的结论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