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创战者ova第2集:从平遥古城对联看封建官吏的勤政为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0:01:00
从平遥古城对联看封建官吏的勤政为民 [引用 2006-08-19 17:27:47]   字号:大 中 小       利用在山西出差的机会,顺便参观游览了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县城,是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迄今为止,这座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研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提供了活标本。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报告的评语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古城游览,在参观各类民居、店铺的同时,城中各类保存完好的楹联(对联)引起了我的好奇与关注。以县衙署楹联为例,仅衙门、大堂、二堂等处保存下来的对联就有近20条。对联是房屋主人心声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社会自勉、互勉语言的一种载体。代表封建社会利益的官衙,我原以为一定与传统教科书中介绍的一样,都是青面獠牙般恐怖狰狞,其门前对联也一定会充满血腥恶毒之语,更别说官吏门前出现反腐倡廉、勤政为民的自勉性对联了,可看过之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不仅有,而且还比较多。下面不妨摘录几条: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衙门上的对联。

  “吃百家之饭穿百家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大堂前对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二堂前对联(此联原文中,“愧”字少一点,“民”字多一点,意为对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

  “万事莫苛求祗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以天。”——粮厅对联。

  "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内宅对联。

  可以说,这些对联的内容相当不错,思想性也很强,充满对劳动群众的关爱之情和对个人操守行为的严格自律,与我们今天对各级干部工作上的自律和他律要求多有相似,用比较时尚的语言概况就是“勤政为民”。这里并无为封建社会的官吏们涂脂抹粉之意,我想说的是,读到这些对联,它使我们对现实中的问题不能不产生一些联想和思考。

  其一、在任何形态的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当权者为了社稷江山的稳固,都必须对职业鞠躬尽瘁,对群众关爱有加,这一点古今中外、任何朝代概莫如此,七品衙门的对联就是证明。不承认这一点,在政治教育中一味搞概念式说教,既违背社会历史,又禁锢人们思想,不利于科学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其二、在我国,连封建社会的官吏都懂得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可今天,我们一些“公仆”却把这些忘得一干二净,要不然,哪会有那么多贪官昏官频频出现?封建社会的官吏都知道“不负斯民”,可今天一些干部对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就是视而不见。因为他们眼里只有领导,因为他们知道群众对他们奈何不得。

  其三、尽管封建社会的当政者再怎么懂得勤政廉政,再怎么知道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但无可争辩的结果是,他们最后还是一路腐败,最后还是走到了群众的反面并且被群众所推翻。这里面的道理与教训并不复杂。社会腐败、制度落后对公信力的摧毁远不是若干个清官廉官和其他志士仁人所能抵挡得住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在当今,回望历史、面对现实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的各级公仆决不能对此掉以轻心,尤其是那些把口号喊得响亮的人,不妨看看这些对联,不妨了解一点大清朝由兴旺走向衰落的历史,把口号真正变成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从制度设计入手,在源头上保证不勤不廉的行为不敢公然发生。

  当然,这后一条就属国家层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