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停车场:中药: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5:13:00
正文 字體大小:大

中藥:砂仁、荳蔻、草荳蔻 、草果

(2010-07-10 13:32:33)轉載 標籤:

養生

砂仁

荳蔻

草果

溫性

廣西

健康

分類: 中醫、養生 砂仁  Sharen
  《藥性論》
  為姜科植物陽春砂A.villosum Lour.、綠殼砂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 A. longiligulare T.L.Wu的乾燥成熟果實。陽春砂主產於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地;綠殼砂主產於廣東、云南等地;海南砂主產於海南及雷州半島等地。於夏、秋間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或低溫乾燥。用時打碎生用。
  【性能】  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應用】
  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曰其:「為醒脾調胃要藥。」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證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若濕阻中焦者,常與厚朴、陳皮、枳實等同用。若脾胃氣滯,可與木香、枳實同用,如香砂枳術丸(《景岳全書》);若脾胃虛弱之證,可配健脾益氣之黨參、白朮、茯苓等,如香砂六君子湯(《和劑局方》)。
  2.脾胃虛寒吐瀉。本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其重在溫脾。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乾薑、附子等藥同用。
  3.氣滯妊娠惡阻及胎動不安。本品能行氣和中而止嘔安胎。若妊娠嘔逆不能食,可單用,如縮砂散(《濟生方》),或與蘇梗、白朮等配伍同用;若氣血不足,胎動不安者,可與人參、白朮、熟地等配伍,以益氣養血安胎,如泰山磐石散(《古今醫統》)。
  【用法用量】  煎服,3~6 g,入湯劑宜後下。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用。
  【古籍摘要】
  1.《藥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
  2.《開寶本草》:「治虛勞冷痢,宿食不消,赤白瀉痢,腹中虛痛,下氣。」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陽春砂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右旋樟腦、龍腦、乙酸龍腦酯、檸檬烯、橙花叔醇等,並含皂苷。縮砂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樟腦、一種萜烯等。
  2.藥理作用:本品煎劑可增強胃的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可增進腸道運動,排出消化管內的積氣。可起到幫助消化,消除腸脹氣症狀。砂仁能明顯抑制因ADP所致家兔血小板聚集,對花生四烯酸誘發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顯保護作用,同時有明顯的對抗由膠原和腎上腺素所誘發的小鼠急性死亡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以砂仁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於治療其它多種疾病,如:用砂仁研細末,與糯米飯拌均,塞鼻,治療乳腺炎50例,均茯良效(江蘇中醫雜誌,1987,11:10);或將砂仁9g,填入癩蛤蟆腹內,用黃泥包好,放火上烤酥為細面,沖服,治療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0,5:56);另用砂仁、茯苓、焦三仙、麝香、製成膏、貼敷於中脘、氣海穴上,治療小兒厭食症100例,總有效率達97%(陝西中醫,1994,5:226)。
  附藥  砂仁殼
  為砂仁之果殼。性味功效與砂仁相似,而溫性略減,藥力薄弱,適用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惡食少等症。用量同砂仁。
  
荳蔻  Doukou
  《名醫別錄》
  為姜科植物白荳蔻A.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或瓜哇白荳蔻A.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乾燥成熟果實。又名白荳蔻。主產於泰國、柬埔寨、越南,我國云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栽培;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荳蔻」和「印尼白蔻」。於秋季果實由綠色轉成黃綠色時採收,曬乾生用,用時搗碎。
  【性能】  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應用】
  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可化濕行氣,常與藿香、陳皮等同用;若脾虛濕阻氣滯之胸腹虛脹,食少無力者,常與黃芪、白朮、人參等同用,如白荳蔻丸(《聖惠方》)。另外,本品辛散入肺而宣化濕邪,故還常用於濕溫初起,胸悶不飢證。若濕邪偏重者,每與薏苡仁、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湯(《溫病條辨》);若熱重於濕者,又常與黃芩、滑石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
  2.嘔吐。本品能行氣寬中,溫胃止嘔。尤以胃寒濕阻氣滯嘔吐最為適宜。可單用為未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藥,如白荳蔻湯(《沈氏尊生書》)。若小兒胃寒,吐乳不食者,可與砂仁、甘草等藥研細末服之。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湯劑宜後下。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用。
  【鑑別用藥】  荳蔻、砂仁同為化濕藥,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之功,常相須為用,用治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但荳蔻化濕行氣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荳蔻臨床上可用於濕溫痞悶,溫中偏胃而善止嘔;砂仁化濕行氣力略勝,溫中重在脾而善止瀉。
  【古籍摘要】
  1.《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2.《本草通玄》:「白荳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氣,一經火炒,便減功力;即入湯液,但當研細,乘沸點服尤妙。」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1,4桉葉素,α-樟腦、律草烯及其環氧化物。
  2.藥理作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制止腸內異常發酵,祛除胃腸積氣,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並能止嘔。揮發油對豚鼠實驗性結核,能增強小劑量鏈黴素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以白荳蔻、石菖蒲、草果仁等六味中藥組成益腎降濁沖劑,治療7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患者,顯效51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經治療後Bun明顯下降,消化功能紊亂明顯糾正,食慾顯著增進,感染有所控制,出血迅速制止,症狀明顯緩解,基本起到了消除毒素,排除體內代謝產物,緩解改善病情,保護殘餘腎臟功能,處長了CRF病人存活時間(中成藥,1993,3:20)。
  附藥  荳蔻殼
  為荳蔻的果殼。性味功效與荳蔻相似,但溫性不強,力亦較弱。適用於濕阻氣滯所致的脘腹痞悶,食慾不振,嘔吐等。煎服,3~5g。
  
  草荳蔻  Caodoukou
  《雷公炮炙論》
  為姜科植物草荳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乾燥近成熟種子。主產於廣西、廣東等地。夏、秋二季採收,曬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燙,曬至半乾,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乾。
  【性能】  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  燥濕行氣,溫中止嘔。
  【應用】
  1.寒濕中阻證。本品芳香溫燥,長乾燥濕化濁,溫中散寒,行氣消脹。故脾胃寒濕偏重,氣機不暢者宜之。常與乾薑、厚朴、陳皮等溫中行氣之品同用,如厚朴溫中湯(《內外傷辨惑論》)。
  2.寒濕嘔吐。本品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多與肉桂、高良姜、陳皮等溫中止嘔之品同用,如草荳蔻散(《博濟方》)。
  另外,亦取本品溫燥之性,溫脾燥濕,以除中焦之寒濕而止瀉痢。用於寒濕內盛,清濁不分而腹痛瀉痢者,可與蒼朮、厚朴、木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散劑較佳。入湯劑宜後下。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用。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2.《開寶本草》:「下氣,止霍亂。」
  3.《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揮發油和黃酮類物質。
  2.藥理作用:草荳蔻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及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豚鼠離體腸管低濃度呈興奮,高濃度則為抑制作用。揮發油對離體腸管為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以草荳蔻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於治療其它多種疾病,如:用草荳蔻配伍茯苓、焦白朮、黃芪、等治療脾腎陽虛型之腎炎,有顯效(新中醫,1985,17(11):31)。用草荳蔻配合蒼朮、丹參、赤芍等,治療血瘀痰阻型而痰濕偏重的慢性盆腔炎,有滿意療效(上海中醫藥雜誌,1980,3:13)。
  
  草果  Caoguo
  《飲膳正要》  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於云南、廣西、貴州等地。於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誌,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能】  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  燥濕溫中,除痰截瘧。
  【應用】
  1.寒濕中阻證。本品辛溫燥烈,氣濃味厚,其燥濕、溫中之力皆強於草荳蔻,故多用於寒濕偏盛之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舌苔濁膩。常與吳茱萸、乾薑、砂仁、半夏等藥同用。
  2.瘧疾。本品芳香辟濁,溫脾燥濕,除痰截瘧。多配常山、知母、檳榔等同用,如草果飲(《慈幼新書》)。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用量】  陰虛血燥者慎用。
  【古籍摘要】
  1.《飲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嘔,補胃,下氣。」
  2.《本草綱目》引李杲云:「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益真氣,消一切冷氣臌脹,化瘧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積。兼辟瘴解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揮發油,油中含α-和β-蒎烯、1,8-桉油素、對-聚傘花素等。此外含澱粉、油脂及多種微量元素。
  2.藥理作用:本品所含的α-和β-蒎烯有鎮咳祛痰作用。1,8-桉油素有鎮痛、解熱、平喘等作用。β-蒎烯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並有抗真菌作用。大鼠口服香葉醇能抑制胃腸運動,小量口服有輕度利尿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以草果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於治療其它多種疾病,如:用草果配柴胡、桂枝等14味中藥組成柴桂草果湯,治療流感行性感冒300例,總有效率為95.31%(浙江中醫雜誌,1993,1:65)。以草果15g,訶子5g,山柰5g,官桂5g,焙乾研細末,再以樟腦5g,一起入香油125g中,裝入鹽水瓶,密封浸泡三天後,外擦用治斑禿,治療30例,均愈(中醫藥學報,1987,3:53)。 分享

0

閱讀(202) 評論 (0) 收藏(0) 轉載(0) 打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轉載列表:

    轉載 前一篇:中藥:藿香、佩蘭、蒼朮、厚朴 後一篇:中藥:茯苓、薏苡仁、豬苓、澤瀉、冬瓜皮、玉米須 評論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信息      新功能!看電影應用上線!      關注每日最熱門博客  [發評論]
    • 當第一個評論者吧! 搶沙發>>
      發評論哪些是你最喜歡的博客功能?       關注每日最熱門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