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死人:二泉映月 歌曲,二胡,小提琴, 民乐 (瞎子阿炳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1:51:08
《二泉映月》(瞎子阿炳曲 石莉娟演唱 吴冠中水墨江南)
',1)">
《二泉映月》( 彭丽媛唱)',2)">
《二泉映月》( 邓建栋, 维也纳 )   ',3)">
《二泉映月》( 闵惠芬二胡 ) ',4)">
二胡与萨克斯《二泉映月》( 宋飞二胡与萨克斯) ',5)">
《二泉映月》(程燕独唱)
',6)">
民族乐器二胡之《二泉映月》',7)">
《二泉映月》( 小提琴, 民乐 )
',8)">
《二泉映月》( 民乐演奏)    ',9)">
《二泉映月》( 浪漫小提琴曲)
',10)">
家庆精品SAX萨克斯《二泉映月》
',11)">
《二泉映月》( 珍贵的阿丙录音 )
',12)">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二泉映月》的神韵
中国的经典民族音乐中,由华彦钧(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独树一帜,是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阿炳在街头流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1950年夏天,经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教授等人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阿炳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以逻辑严谨的结构以及对人生的深切感受,展现了古老中华民族的东方神韵。一位法国音乐大师听到此曲后,曾赞叹《二泉映月》具有东方音乐中最神秘的旋律。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到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二泉映月》像一首反复吟咏、思绪情怀深沉的叙事曲,其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其主旋律重复数遍,每一遍都在伸延发展,在明亮音区的演奏更显得活泼流畅、舒展宽广,展现了充满活力但不张狂不做作、不卑不亢,一种文静的精神世界。作者运用二胡上五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亦咏亦诉、似悲实静的情调。由于其主旋律的优美,使人聆听后回肠荡气,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阿炳身世悲凉,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辛酸和苦难。但另一方面,阿炳年轻时曾在清贫的生活中欢快过,风花雪月、酒肉欢歌养育了他的情才。他双眼失明后,生活趋于苦困,加上当年战火连年,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阿炳对世态炎凉和人生痛苦感受是非常非常深的,加以他有十分深厚的道教背景,很容易产生看破红尘,顺其自然的心态,这使他逐步从凄凉痛苦中归复于平静、释怀和解脱。阿炳的邻友都说,晚年的阿炳一直过着清贫却宁静的生活。在他最后岁月中,杨荫浏教授找到他并请他演奏曲子时,阿炳的心态已是饱经沧桑,饱偿人间世态炎凉后的宗教式的深邃和宁静。这种心境和思想境界,一般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演奏家是难以理解的。
很多二胡演奏家,如王国潼、闵惠芬等,可能都囿于对阿炳的悲凉身世一面的认知,将《二泉映月》音乐发挥为悲凉凄惨的风味;而张锐演奏的《二泉映月》则接近了阿炳的心境,其演奏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的诉说,没有太多的喜悦,也没有太多的悲怨,更多的是历尽沧桑之后心静如水的心灵的独白,少了悲伤,但是更加动人。可是,1980年代拍摄的电影《二泉映月》中,把《二泉映月》的主旋律演绎变奏为强烈的悲哀和抗争,这其实误解了阿炳此曲的原意。《二泉映月》真正的神韵风貌既不是哭诉,也不是悲凉呻吟,而是另一类,独自一类。所以作为二胡独奏曲的《二泉映月》,至今还没有听到哪一位二胡演奏家真正完整地演绎出了阿炳那种思想境界、那种饱偿世态炎凉后归复平静、释怀和解脱的心境!《二泉映月》的音乐是慈悲的,但没有哭泣;它给我们心灵以震撼和抚慰,但不是揭示伤痛;它并不以抗争为背景,但是在平衡的心态中表现出厚重和向上的精神。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经改编的由大提琴和小提琴组成的弦乐四重奏《二泉映月》,流畅庄重,似乎更接近阿炳的原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著名的中国和外国交响乐团演奏,使它的影响跨出了国门。应该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真正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民族音乐家。
跪着听音乐的故事:
小泽征尔,日本人,1935年生。国际乐坛顶级指挥家。
一头雄狮般的乱发,激情四溢动感十足的指挥——这几乎成了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典型标志。从1978年来华指挥中央乐团(现称: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到1979年波士顿交响乐团为纪念中美建交来华演出,再到2008年国家大剧院的第一场新年音乐会,三十多年来,小泽征尔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用他的热情和深厚的音乐功力,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人与世界的沟通开启了最初的门户,为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不过,有关小泽征尔与中国音乐最早也最为感人的故事,应该是一个称为“跪着听音乐的故事”。那件事发生在1978年6月,小泽征尔第二次访问北京,他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这是由我国著名盲人音乐家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改编的。翌日,他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了“原装”的《二泉映月》——由二胡演奏家姜建华独奏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小泽征尔情不自禁地掩面而泣,并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只应当跪下去听啊。”并且真地从坐着的椅子上顺势跪下去。当时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赶紧拉着他的手把他扶在座位上。小泽征尔接着又喃喃自语地说:“如果我先听了这次演奏,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当时没有真正理解这首乐曲,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小泽征尔的这段往事,在乐坛上传为美谈。这一切都是由音乐引起的。我国民间艺人华彦钧(又名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是那样神奇不朽,感人至深;姜建华的演奏是那样如诉如泣,悲悯传神;小泽征尔的聆听又是那样全神贯注、息息相通,以至于虔诚得非要跪下去听。三者之间,构成了古往今来音乐沟通人类感情的难得一见的最高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