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简介:中草药图片大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9:54:53

扶桑

别名
  大红花、红木槿、月月红、木花、公鸡花
来源  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以根、叶、花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高可达6米。单叶互生,叶柄长0.5-2厘米,叶片宽卵形或窄卵形,长4-9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有少许疏毛。全年开玫瑰红、淡红或淡黄色花,单生上部叶腋间,花梗较长,花大,直径6-10厘米,下垂,有时重瓣,小苞片6-7,条形,基部合生,疏生星状毛,萼钟状,长约2厘米,有星状毛,裂片5,尖角形,花冠漏斗形,花瓣端缘波裂,雄蕊柱远突出于花冠之外。蒴果卵形,长约2.5厘米,有喙。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中或为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  根、叶全年可采,夏秋采花,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平。解毒,利尿,调经。
主治用法  根: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白带,月经不调,闭经。叶、花:外用治疔疮肿毒,乳腺炎,淋巴腺炎。花:月经不调。根或叶用量15-30克,鲜花用量30克。鲜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痈疽腮肿:扶桑叶或花、白芙蓉叶、牛旁叶、白蜜,研膏敷之,即散。    

仙人掌 别名  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观音掌

来源  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Ker-Gawl.)Haw.,以全株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达2.5米。茎基部近圆柱形,稍木质,上部有分枝,节明显,叶状枝扁平,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肉质,深绿色,外皮蓝粉,其上散生多数小瘤体,每一小瘤体上簇生1.2-2.5厘米的利刺和多数倒生短刺毛。叶退化成钻状,青紫色,生于刺囊之下,早落。夏季开花,单生于近分支顶端的小瘤体上,花鲜黄色,直径约7厘米,花被片多数,外部的绿色,向内渐变为花瓣状,肾状扁圆形,先端凹入呈浅心形,雄蕊多数,排为数轮,较花瓣为短,花柱粗壮,直立,柱头6裂。浆果肉质,有粘液,卵形或梨形,长5-7厘米,紫红色,无刺。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村边石上,海滨沙滩等处,我国南方常有栽培。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采集季节  四时采集。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有高度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

主治用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用量:鲜品30-60 克。外用适量,鲜品去刺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流行性腮腺炎:鲜仙人掌适量,绞汁涂患处。每日2-3次。

2.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疖、痈、毒蛇咬伤:鲜仙人掌茎去刺,加食盐适量捣烂外敷。

3.烫伤:仙人掌鲜茎适量,去外皮及刺,捣烂外敷伤口,每日2次。

4.湿疹、黄水疮:仙人掌茎适量,烘干研粉,外敷患处。

5.胃痛:仙人掌研末,每次3克,开水吞服。或用仙人掌30克切细,和牛肉100克炒食。

6.痞块:仙人掌15-30克,捣烂蒸甜酒食。再用仙人掌适量,加甜酒炒热,包敷患处。

7.心悸、失眠:仙人掌60克,捣烂取汁,冲白糖开水服。8.疟疾(脾寒引起):仙人掌烤热变软后,趁热包在左胸下。 


黄蜀葵 别名  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

来源  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米,通体被有棕黄色粗毛。茎直立,带有红色。单叶互生,下有长柄,可达20厘米,托叶条状披针形,叶片掌状5-9深裂,长8-16厘米,叶基心形,裂片条状长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齿。夏季枝顶及叶腋生花,花大,单生,有花梗,副萼4-5裂,卵状披针形,宿存,花冠黄色,基部紫心,直径约15厘米,花瓣5,三角状宽倒卵形,边缘浅波状,雄蕊多数联合成柱状,雌蕊柱头5裂。蒴果卵状椭圆形,长约5厘米,密被黄绿色粗毛。种子多数,圆肾形,直径约3毫米,棕黑色,被淡棕色短毛。

生境与分布  除东北、西北外,国内广泛栽培。间有半野生品,生于山野路旁。

采集加工  秋季挖根,夏、秋采叶和花,秋季收种子。

性味功能  甘、寒。清热解毒,润燥滑肠。

主治用法  种子: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用量:种子用10-15克,水煎服,或研粉每服1.5-3克。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烧烫伤:黄蜀葵花适量,在植物油中浸泡2周,浸泡时间越久越好,外搽患处,一日多次。

2.疔疮、无名肿毒:黄蜀葵根适量,捣绒敷患处,又用根10克,水煎服。

3.骨折:黄蜀葵花适量,捣烂外敷伤处。

4.高烧不退:黄蜀葵根3克,水煎服。

5.长年头晕:黄蜀葵花3朵,水煎服。6.大便秘结:黄蜀葵花数朵,煮稀饭吃。 


马兰 别名  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莲、脾草

来源  为菊科马兰属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有细长根状茎,匍匐平卧,白色有节。初春仅有基生叶,茎不明显,初夏地上茎增高,基部绿带紫红色,光滑无毛。单叶互生,近于无柄,叶片倒卵形或椭圆至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渐尖或钝,基部渐窄下延,边缘羽状浅裂或有极疏粗齿,并有糙毛,近顶端叶渐小且全缘。秋末开花,头状花序,着生于分枝顶端,直径约2.5厘米,总苞半球形,长4-5毫米,宽约1厘米,苞片2-3列,近等大,略带紫色,边花舌状,一层,舌片长8-10毫米,宽1.5-2毫米,淡蓝紫色,中部花管状,长约3.5毫米,黄色,被密毛。瘦果扁平倒卵状,冠毛较少,长0.1-0.3毫米,弱而易脱落。

生境与分布  野生于低山区,水沟边、河边湿地、田坎处。分布南方各省区。

采集季节  夏、秋采收。

性味功能  辛、苦、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止血,驱虫。

主治用法  感冒发热,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外伤出血。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预防流行性感冒:马兰10克,紫金牛12克,大青木根、栀子根、金银藤各15克,水煎服,每日1-2次,每日一剂,小儿减量。流行期间连服3-5日。

2.流行性腮腺炎:马兰根60克,(鲜品9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3.急性传染性肝炎:马兰、连钱草、白茅根、茵陈各1斤,研末炼蜜为丸,每丸5克,每服5丸,每日3次。

4.外伤出血:鲜马兰适量,捣烂敷患处。

5.胃、十二指肠溃疡:马兰干全草3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日服1次,20天为一疗程。

6.恶性疟:马兰根1条,野烟苗1支,桃树叶尖、柳树叶尖、花椒叶嫩尖各7个,共捣绒,兑淘米水服半小碗。

7.妇女血崩:马兰根60克,熬甜酒吃。如吐血,则取鲜草捣汁,加米汤少许,温水冲服。

8.打蛔虫:马兰25克,血余炭10克,共研末,再用麦面60克,红糖30克,捣成泥饼,把药末和在饼内,用菜油煎酥黄,按年龄服。1岁3克,2岁6克,3岁9克,3岁以上15克。  





















青木香
 
别名
  土青木香、青香藤、蛇参根、独行根、马兜铃

来源  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以根、果实、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达2米。根圆柱形,常弯曲,黄褐色,有香气。茎细弱,无毛,初直立,后缠绕他物上升,茎、叶有臭气。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三角窄卵形,长3-8厘米,宽2-4.5厘米,中部以上渐窄,基部心形,两侧耳垂状。夏季叶腋单生暗紫绿色花,花被管镰状弯曲,基部膨大如球,包围合蕊柱,中部收缩成管状,先端向一侧展开成一卵状披针形花被片,雄蕊6,几无花丝,贴生于粗短的花柱体周围,花药2室,子房下位,6室,花柱6枚,愈合成柱体。蒴果长圆形或球形,熟时从基部裂成6瓣,种子扁平三角形,有翅。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或田边、河岸沙质土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及河南、山东等地。

采集加工  根:全年可采,以秋季为宜。秋季果熟时采果(马兜铃),霜降前采茎叶(天仙藤)。

药理作用  1.青木香煎剂对犬、猫、兔等动物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在交感神经完整的情况下,青木香使血管扩张,相反,青木香对血管有直接收缩的作用。3.在小白鼠试验中,青木香有镇静作用。4.青木香或马兜铃1%浸剂灌流使豚鼠支气管显著扩张。5%青木香浸剂能松弛蟾蜍肺,可解除氯化乙酰胆碱等物质所致气管痉挛。5.青木香挥发油有杀死猪蛔虫作用。6.所含尿囊素有长肌肉的作用。7.静注青木香浸液对犬肠管有轻度抑制现象。8.毒性:青木香中分离出的与马兜铃酸不同的芳香物质,对蛙引起中枢麻痹,对小鼠、家兔引起间歇性痉挛,有时可引起家兔急性出血性肾炎。青木香挥发油可使小白鼠惊厥死亡,犬口服挥发油后有兴奋呼吸、循环的作用。9.抑菌:马兜铃(果实)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史氏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根:辛、苦、寒。行气止痛,解毒消肿,降血压。果:清热降气,止咳平喘。天仙藤:苦、温。行气活血,止痛,利尿。

主治用法  根:胃痛,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外用治牙痛,湿疹,毒蛇咬伤。果: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喘,百日咳。天仙藤:妊娠水肿,胸腹痛,风湿痛。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  1.胃痛:青木香30-60克,白酒半斤,浸泡4-7日,每服5毫升,每日2-3次。

2.高血压病:青木香30克,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每日一剂分3次服。

3.肺热咳嗽:马兜铃、杏仁、甘草、桑白皮各6克,水煎服。

4.百日咳:马兜铃、百部各6克,大蒜3头,放碗内加水适量,蒸后去渣取汁服。 


蛇莓
 别名  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三匹风、三叶莓、地杨梅、三爪风、三爪龙、三角虎、红顶果

来源  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长匍匐茎,长可达1米,全体被白色绢毛。三出复叶基生或互生,有长柄,柄长5-8厘米,基部有两枚广披针形托叶,小叶菱状卵形,长1.5-3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钝圆齿牙,两面散生柔毛或上面近无毛。春末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甚长,可达5.5厘米,花萼两轮,内轮萼片5,较小,广披针形,外轮萼片较宽,先端3浅裂,花冠黄色,直径约1.2-1.8厘米,花瓣5,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瘦果小,扁圆形,多数,生在膨大球形花托上,聚合成卵状球形的聚合果,直径约1厘米,红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田边及路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酸、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经过多,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伤,眼结膜炎,疔疮肿毒,带状疱疹,湿疹。也可试治癌症。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并可杀灭孑孓、蝇蛆。

参考配方  1.白喉:鲜蛇莓全草捣成泥状,加2倍重量冷开水浸泡4-6小时,过滤成浸剂,可加白糖调味,每日服4次,3岁以下首次服50毫升,以后20-30毫升,3-5岁首次80毫升,以后40-50毫升,6-10岁首次100毫升,以后60毫升,10岁以上首次150毫升,以后100毫升。

2.急性细菌性痢疾:鲜蛇含全草60-120克,水煎服。

3.杀灭孑孓:用5%蛇莓全草浸液杀灭孑孓,48小时即可生效。

4.黄藤及鳞砒中毒:蛇莓(去果实)60克,生绿豆60克,同捣烂,冷开水泡,绞汁服。

5.脓泡疮、溃烂流黄水:蛇莓60克,猪瘦肉100克,煮熟,吃肉鸡汤。另用蛇莓草焙干研末,麻油调成30%软膏,涂患处。

6.蛇咬伤:蛇莓60克,青木香30克,捣烂敷患处。  






















海金砂 别名
  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藤、鼎擦藤、猛古藤

来源  为海金沙科海金沙属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eet,以孢子及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1-5米。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营养叶尖三角形,长宽各10-12厘米,二回羽状,小羽片掌状或3裂,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锯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多数收缩而成深撕裂状。夏末,小羽片下面边缘生流苏状孢子囊穗,穗长2-5毫米,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山坡林边、灌丛、草地及溪谷丛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及陕西、河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立秋前后打下孢子(海金沙),割取藤叶(金沙藤)。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寒。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用法  泌尿系结石、感染,肾炎,感冒,气管炎,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痢疾,肝炎,乳腺炎。用量:海金沙6-10克,金沙藤15-30克。

参考配方  1.泌尿系结石:海金沙(包)15克,冬葵子、王不留行、牛膝、泽泻、陈皮、石韦各10克,枳壳6克,车前子(包)12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流行性腮腺炎:金沙藤30克,水煎服,每日1次。另用木鳖子研粉,浓茶汁调成糊,涂患处,保持湿润。

3.流行性乙型脑炎:金沙藤、忍冬藤、菊花、生石膏各30克,瓜子金、钩藤根(或钩)各15克。先煎石膏,后入菊花、钩藤等药,浓缩至60毫升,轻、中型病例日服1剂,重度病人日服2剂,退热后用量减半,维持3-5天。有持续高热者加七叶一枝花10-15克,嚼服。并酌情配合西医治疗。

4.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金沙藤30克,大青木叶(马鞭草科)1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6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日3次。小儿酌减。

5.小便淋痛:①海金沙全草30克,天胡荽30克,水杨梅15克,车前草15克,黑豆15克,水煎服。②石淋(尿路结石):海金沙全草30克,连钱草60克,水煎服。③膏淋:海金沙30克,滑石30克,甘草梢10克,共研末,日服2次,每次6克,用麦冬15克煎水送服。

6.小儿消化不良:海金沙、叶下珠各3克,鸡内金6克,共研细末,分2份,每用1份配猪肝50-100克,蒸服。 


夏枯草 别名  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

来源  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以花穗或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全株被白色细毛,有匍匐根状茎。茎多不分枝,四棱形,直立或斜上,通常带红紫色。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有长柄,上部叶渐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菱状窄卵形,长1.5-4.5厘米,宽0.5-1.4厘米,先端钝头或钝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疏锯齿,两面均有毛,下面有腺点。春末夏初开花,轮伞花序,6花一轮,下被一对宽肾形被硬毛的苞片,多轮密集成顶生穗状花序,长2-5厘米,直径约2厘米,花序基部有叶状总苞一对,花萼筒状,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帽状,2裂,下唇半展,3深裂,雄蕊4个伸出花冠外,小坚果三棱状长椭圆形,褐色。夏末全株枯萎,故名“夏枯草”。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旁、草地、林边。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采集加工  夏季花穗呈枯黄色时采收。

药理作用  1.夏枯草煎液给狗灌胃,有明显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狗作用更明显。2.夏枯草含丰富钾盐,有利尿作用。3.抑菌试验:水煎剂稀释到1:1280,对史密斯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1:640时,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夏枯草对兔心和蟾蜍心脏,量小时会引起兴奋,收缩振幅增大,量大时则抑制。5.夏枯草煎剂对兔的离体子宫、肠管均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肠蠕动增加。6.夏枯草煎剂对蟾蜍下肢灌流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寒。清肝明目,清热散结。

主治用法  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高血压病,头痛,耳鸣,目赤肿痛,肺结核,急性乳腺炎,腮腺炎,痈疖肿毒。用量6-10克。

参考配方  1.甲状腺肿: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3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2.高血压病:夏枯草、决明子、生石膏各30克,槐角、钩藤、桑叶、茺蔚子、黄芩各15克,水煎3次,过滤,加蜂蜜30克,浓缩成膏约120克,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3.肺结核:夏枯草30克,煎液浓缩成膏,加青蒿粉3克,鳖甲粉1.5克,拌匀,为1日量,分3次服。

4.创伤出血:夏枯草90克,酢浆草60克,雪见草30克,研细粉,撒伤口,用敷料加压1-2分钟,包扎。


 

乌蔹莓 别名  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地五加

来源  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ep.,以全草和根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老茎紫绿色,有纵棱,有时有柔毛,幼枝绿色,有柔毛,后变无毛。卷须与叶对生,上部分两支。鸟足状复叶互生,柄长3-8厘米,托叶2枚,小形,黄褐色,小叶5,膜质,椭圆形、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2.5-7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中脉具毛,中间小叶较大,侧生小叶较小。夏季开黄绿色小花,聚伞花序腋生或假腋生,直径6-15厘米,具长柄,花瓣、雄蕊均为4,对生。浆果卵形,长约7毫米,成熟时黑色。种子2-4粒。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的灌丛中或疏林中,常攀附于它物上。分布于山东、长江流域至福建、广东等地。

采集季节  夏、秋可采。

药理作用  1.抑菌实验:本品对溶血形葡萄球菌、溶血形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酸、苦、寒。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

主治用法  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腮腺炎,跌打损伤,蛇咬伤。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取汁或研粉敷患处。

参考配方  1.痈肿、丹毒:乌蔹莓叶或根研成极细末,加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外敷患处。

2.毒蛇咬伤:乌蔹莓、野刺苋、苍耳草、铁苋、牛膝、天名精、半枝莲、均用鲜草适量,榨汁约100毫升,加雄黄0.3-0.6克,再加红糖调服。药渣外敷。重症者可服2次。

3.风湿关节痛:乌蔹莓30克,泡酒服。

4.猪婆疯:乌蔹莓15克,水煎服,或炖肉吃。

5.跌打损伤:乌蔹莓鲜全草、旱莲草鲜全草等量,捣烂外敷伤处。另取乌蔹莓根10-15克,加黄酒60毫升,炖服。

6.疖肿初起:鲜乌蔹莓茎叶捣烂,敷患处,另用鲜全草30克,捣烂,加水适量,取汁服。

7.烫伤溃烂:乌蔹莓根晒干研粉,调植物油敷伤处。

8.小儿疳积:乌蔹莓鲜根30克,水煎服。 

射干  别名  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

来源  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Leman.,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鲜黄色不规则结节状的根状茎,生有多数须根。茎直立,高0.5-1.5米。叶互生,常聚生于茎基,互相嵌叠而抱茎,排为二列,剑形,变平,革质,长约7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有平行脉多条。7-9月间开花,花序顶生,呈叉状分支,花直径3-4厘米,花被片6,排成二轮,橙黄色而有红色斑点,雄蕊3,花丝红色,雌蕊子房下位,3室,有3纵槽,花柱1,柱头膨大,3裂。蒴果三角状倒卵形至长椭圆形,3室,每室有种子3-8粒。种子圆形,黑色,有光泽。

生境与分布  人工栽培或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林缘等处。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采集加工  春、秋季挖根,去须根。

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埃可病毒和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2.其乙醇提取物给家兔口服或注射,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3.本品醇溶液对家兔血压有使其持续下降的作用,使脉搏增大,呼吸暂时兴奋,频率加速或幅度变大。

性味功能  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祛瘀。

主治用法  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咳嗽多痰,肝脾肿大,闭经,乳腺炎,外用治水田皮炎,跌打损伤。用量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咽喉肿痛:①射干10克,水煎服。②射干、山豆根各6克,桔梗、金银花、玄参各10克,水煎服。③射干6克,黄芩、桔梗、甘草各3克,研末,冷开水调服。

2.水田皮炎:射干1.5斤,水26斤,煎1小时,加食盐120克,保持药温在30-40℃,搽患处。

3.肝昏迷:射干、虎杖各15克,猪胆3个,白酒120毫升。前二味水煎,取药液加胆汁,用酒冲匀,每日1剂,分4次灌服。

4.咳喘:射干10克,葛花6克,土茯苓10克,水煎服。

5.咳嗽胸痛:射干10克,紫苏杆5克,麻黄5克,陈皮3克,杏仁7粒,生姜2片,水煎服。

6.腮腺炎、扁桃体炎:射干3-6克,研末,用少量吹入喉中,或煎服。 

 

匍匐堇 别名  白地黄瓜、地白菜、野白菜、冷毒草、王瓜草、黄瓜香、黄瓜菜、银茶匙、石白菜、雪里青

来源  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蔓茎堇菜Viola diffusa Ging.,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体被白色长柔毛。匍匐茎由基部叶丛抽出,随处生根,并发出新叶丛。叶基生,叶柄扁瓶,与叶片近等长,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钝,基部窄楔形,下延至柄成窄翅状,边缘具圆齿,托叶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有睫毛。3-10月开淡紫色或白色花,花梗中部有条状苞片2枚,花不整齐,花萼5,有短矩,花瓣5,下面1片有短矩。蒴果长椭圆形,无毛,3瓣开裂。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边草地、潮湿阴凉的地方。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春末或秋末采全草。

性味功能  苦、微辛、寒。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用法  肝炎,百日咳,目赤肿痛,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疔疮,痈疖,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急性乳腺炎:鲜匍匐堇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2.疔疮痈肿:鲜匍匐堇适量,捣烂,加白糖调匀,外敷患处,另用鲜品30克,水煎服。

3.风火眼翳:匍匐堇适量,口嚼后敷眼上,仰卧静养。

4.外伤骨折:鲜匍匐堇适量,捣绒包敷伤口,每日换药一次。

5.骨折:匍匐堇、插插活、泽兰、五爪龙、苎麻根各等分,均用鲜品,捣绒包敷伤处。再用杉木皮固定,3天换药一次。

6.疮毒红肿:匍匐堇、芙蓉叶各15克,锤细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7.腮腺炎、对口疮、疔疮、疥疮:匍匐堇适量,捣烂外敷。

8.烫伤:匍匐堇、连钱草各适量,捣烂,加鸡蛋清调敷。

9.小便闭:匍匐堇30克,车前草30克,猪油1匙,水煎服。

注:忌食豆腐、发物和生冷食物。

木芙蓉
 别名  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观花、清凉膏、芙蓉花
来源  为锦葵科木堇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以花、叶、根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6米,密被灰色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柄长达20厘米,叶片大,卵圆状心形,直径10-18厘米,掌状3-7裂,基部心形,裂片卵状三角形,边缘有钝齿,两面均被星状毛。夏秋间开花,单生腋叶或簇生枝端,初放时白色,逐渐变为粉红色以至深红色,附萼10裂,裂片条形,花冠直径约9厘米,花瓣5或为重瓣,宽倒卵园形,先端浑圆,边缘稍有波状弯曲,基部与雄蕊柱合生,花药多数,生于柱顶,雄蕊1枚,柱头5裂,蒴果近球形,径约3厘米,密生淡黄色刚毛。种子肾形,被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边、水边沙质土壤上。分布于广东、广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集季节  夏秋摘花蕾,同时采叶,秋冬挖根。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花的水提取液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叶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微辛、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  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跌打损伤。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以鲜花、叶捣敷;或干花、叶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浓茶调敷。
参考配方  1.痈疖脓肿:木芙蓉叶粉末加凡士林调成25%软膏,外敷患处。
2.外伤出血:木芙蓉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3.烧烫伤:木芙蓉叶1斤(鲜品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熬至叶枯焦,过滤,制成碧绿色软膏,外敷。
4.消肿毒:木芙蓉的花或叶适量,捣绒敷患处。
5.无名肿毒:①木芙蓉叶加蜂蜜捣绒敷患处。②芙蓉花或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木芙蓉根煎水外洗。
6.疔疮:木芙蓉茎皮30克,苦参15克,炒焦,研末,醋调敷患处。
7.腮腺炎(猴耳包):木芙蓉叶、野菊花叶等量,捣烂敷患处。
8.肺痈:木芙蓉花去心晒干,每用10克,水煎服。
9.乳痈、疔疮、腮腺炎:木芙蓉花叶或根皮、夏枯草、天花粉各适量,捣烂,鸡蛋清调敷患处。
10.烫火伤:木芙蓉花适量,晒干,研末,麻油调搽患处。

 
八角莲  别名  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八角七、鬼臼、八角金盘
来源  为小蘗科八角莲属植物八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根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有粗壮结节状根茎,黄褐色,茎直立无毛,茎生叶1-2片,叶柄长10-15厘米,盾状着生,叶片矩圆形或近圆形,长15-22厘米,宽12-19厘米,无毛,5-9浅裂,边缘有针刺状细齿,嫩时有斑纹。夏季开花,花暗紫色,1-8朵簇生于两茎生叶柄的交叉处,下垂,萼片6,卵状或椭圆状矩圆形,花瓣6,长倒卵形,先端有皱波状纹,雄蕊6,雌蕊瓶状,柱头盾形,浆果近球形,黑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山坡、杂木林中阴湿处。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采集季节  秋季采挖。
药理作用  根状茎含有的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跑中期的有丝分裂,对动物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因毒性太大,临床上未使用。
性味功能  甘、微苦、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滋阴,补肾。
主治用法  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外用治虫蛇咬伤、痈疮疖肿、淋巴结炎、腮腺炎、乳腺癌。用量3-10克。外用适量,捣烂或磨酒、磨醋调敷。
参考配方  1. 毒蛇咬伤:①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白马骨、飞来鹤、粉防己各10克,水煎服。外用阴行草、白马骨、柳叶白前、蛇葡萄各适量煎水冲洗。再用鱼腥草、杠板归、星宿菜、葎草等鲜草捣烂敷患处周围。②八角莲根适量,磨白酒,外涂患处,也可内服,每服6克。对神经性毒,可取八角莲根5节,用70%的酒精7毫升,泡7天,取浸出液1-2毫升注入伤口。
2.疖肿:八角莲研粉,加入凡士林90%,调成膏敷患处。
3.疔疮:八角莲鲜根适量,加白酒少许,捣烂外敷。破溃者去白酒加冰片少许,冷开水拌捣。每日换药一次。
4.乳腺癌:八角莲、黄杜鹃各15克,紫背天葵30克,白酒1斤,泡7天后内服、外搽,每服10克,每日2-3次。
5.跌打损伤:八角莲根3-10克,研细末,冬酒送服,每日两次。
6.体虚:八角莲10克,蒸鸡或炖猪排骨吃。
7.劳伤:八角莲30-60克,泡酒半斤,每次服50-100毫升。 


七叶一枝花 别名  重楼、华重楼、灯台七、蚤休、草河车、白河车、螺丝七
来源  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华重楼R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 (Franch.)Hara .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根状茎棕褐色,横走而肥厚,粗可达3厘米,表面粗糙具节,节上生须根,茎单一直立,光滑无毛,基部常带紫红色,叶5-12片,通常7片,轮生于茎顶,其上生花一朵,叶片纸质,窄卵形或倒披针形,长7-9厘米,宽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夏季开黄绿色花,茎顶抽出不分枝,萼片叶状,花瓣5-6片,细线形,有时上部稍扩大,通常短于花萼,雄蕊2轮,子房具棱,顶部和花柱为紫色。

生境与分布  生与山坡林下及灌丛阴湿处。分布于华南、华东、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采集季节  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理作用  对病毒及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能镇咳平喘,促进肾上腺功能,有溶血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淋巴结核、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用量5-10克,外用磨水或磨醋敷患处。

参考配方  1. 流行性乙型脑炎:①七叶一枝花根茎15克磨水,一日内分3-4次服完,3日为一疗程。②七叶一枝花根茎15克,白马骨75克,鲜鸭跖草400克,2升水煎至1升,

隔3小时服一次,一日服完。3-4天为一疗程。(外用鲜荭草200-400克煎水洗,洗数次可退热。)

2.疖肿:鲜七叶一枝花根、鱼腥草各30克,捣烂敷患处,每日一次。

3.腹部痉挛性疼痛、腹部术后疼痛:七叶一枝花15克,水煎服,若磨末冲服,每服3克。

4.各种毒蛇咬伤:七叶一枝花、八角莲、金果榄、半边莲各6克,徐长卿、紫花地丁各10克,王瓜根12克。鲜品捣烂外敷。若干品,研磨调酒外敷。每日1-2次。

5.毒蛇咬伤致血液中毒:七叶一枝花、王瓜根、徐长卿、蒲公英各15克,枳壳、栀子(炒)、半边莲、八角莲各10克,大黄、连翘各12克,野菊花、紫花地丁各20克。水煎服。

6.宫颈糜烂:七叶一枝花根茎研末调甘油搽局部。每日2-3次。

7.流行性腮腺炎:七叶一枝花根磨醋外搽,每日4-5次,另用根10克煎水服,每日3次。

:同属植物中有粗厚根状茎者甚多,功效相似。   牛蒡 别名  恶实、大力子

来源  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以果实(牛蒡子)及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米。主根肉质,长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紫色,有微毛。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向上柄渐短,叶片心状卵形至宽卵形,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通常为心形,边缘带波状或具细锯齿,下面密被白色绵毛。夏季开紫红色花,头状花序簇生茎顶,略成伞房状,直径3-4厘米,有梗。总苞球形,密被钩刺状苞片,全为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窄长三角形,聚药雄蕊5,花药紫色,子房下位,花柱长,柱头线状二岐。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略成三棱状,具不明显棱线,长5-6毫米,宽约2.5毫米,表面灰褐色,上具斑点,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旁、沟边、山坡草地中。有栽培,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采集季节  果实秋后采集,根四季可采。

药理作用  1.抑菌实验:牛蒡子水煎液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对动物稍有利尿作用。

性味功能  果实:辛、苦、寒。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苦、辛、寒。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主治用法  果实: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根: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果实用量为5-10克,根用量为10-15克。

参考配方  1.咽喉肿痛: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桔梗6克,薄荷、甘草各3克,水煎服。

2.麻疹不透:①牛蒡子、葛根各6克,蝉退、薄荷、荆芥各3克,水煎服。②牛蒡子6克,薄荷、蝉退各3克,连翘10克,水煎服。此方并治喉痛,音哑。

3.乳腺炎:有人用牛蒡子叶试治早期未化脓急性乳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日用鲜叶30克(干叶10克)水煎服或水煎当茶饮。

4.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牛蒡子、金银花、连翘各10克,薄荷、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

5.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牛蒡子、连翘各10克,荆芥、防风、蝉退各3克,水煎服。

6.热毒牙痛:牛蒡根1斤捣烂,入盐3克,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下,重者不过三度。

7.积年恶疮,翻花疮、漏疮不愈者:牛蒡根捣烂,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 

板蓝根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I.indigotica Fort.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以根部入药。

形态特征  1.菘蓝:二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主根深长,圆柱形,稍弯曲,长8-16厘米,径3-8毫米,外皮灰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多少带白粉状。单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夏季开黄色小花,排成宽总状花序。无苞,萼片4,花瓣4,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长约15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楔形或微有凹缺,基部渐窄。图示为菘蓝。

2.草大青:本品叶基部垂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不凹缺。

3.马蓝(南板蓝根):见大青叶项下。

生境与分布  为栽培种。菘蓝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陕西。草大青在甘肃有产。

采集加工  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菘蓝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病毒感染疗效良好。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费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均有抑制作用。1:100以上的稀释度有杀灭钩端螺旋体之效。2.靛甙(板蓝根有效成分)在分离大白鼠的胃、小肠、盲肠中培养,保持37℃,1-2小时后回收,结果胃中破坏20%,小肠中破坏40%,盲肠中破坏85% 。靛甙在体内排出很快。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用法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咽喉肿痛。用量10-30克。

参考配方  1.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60-120克(小儿减半),水煎服,每日一剂。可配成30%的溶液外搽。

2.急性扁桃体炎:板蓝根15克,银花、连翘、山豆根、玄参各10克,薄荷4.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3.流行性乙型脑炎:板蓝根60克(13岁以上60-1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一次服完或分2次服。连服2-3周。昏迷期鼻饲给药,高热抽搐者行快速针刺,可暂时止痉降温,按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如脱水剂、抗菌素及支持疗法。

4.急性眼结膜炎:5%,10%南板蓝根眼药水滴眼,每日滴6次。  

蒲公英  别名  黄花地丁、婆婆丁

来源  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及多种同属植物。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含白色乳汁,全体被白色疏软毛。根深长,单一或分支,外皮黄棕色。叶基生,排列成莲座状,叶柄基部两侧扩大成鞘状,叶片条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窄下延至叶柄呈窄翅状,叶缘浅裂或不规则羽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在边缘带淡紫色斑痕,被白色蛛丝状毛。早春及晚秋开花,花葶1-3枝由叶丛抽出,密被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总苞钟状,长1.2-1.8厘米,总苞片多层,总苞片先端有角状突起,均为绿色,边缘白膜质或略带粉红色,缘具蛛丝状毛,顶端尤多,花冠黄色,两性,全为舌状花,长1.5-1.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平截,5齿裂,下部1/3连成管状,无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药隔向上引伸,药室基部有尾,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线形,柱头2深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针形,长4-5毫米,外具纵棱,并有横纹相联,先端有喙,上部延长成细柱状,顶端着生白色冠毛,细软,长约7毫米,果全部有刺状突起,熟时淡黄褐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向阳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  开花前连根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蒲公英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2.蒲公英浸剂有相当强的利胆作用。3.蒲公英有抗人体肺癌的作用。

性味功能  甘、苦、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用法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胃炎,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用量10-25克。外用鲜品30-60克,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急性乳腺炎(早期未化脓):蒲公英30克(鲜品60克),每日1-2剂,水煎服。同时用鲜蒲公英适量,捣烂敷患处。

2.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刺针草各30克,海金砂、连钱草各15克,郁金12克,川楝子6克,水煎2次,浓缩至150毫升,每服50毫升,日3次。胆绞痛剧烈者配合耳针或小剂量阿托品穴位注射,部分病例可佐以补液。

3.急、慢性阑尾炎:蒲公英30克,地耳草、半边莲各15克,泽兰、青木香各10克,水煎服。

4.流行性腮腺炎:鲜蒲公英洗净,捣烂敷患处。   孔雀草 别名  小万寿菊、红黄万寿菊、红黄草、小芙蓉花、藤菊 来源  为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灌木状草本,高30-80厘米。茎直立,通常自基部分枝,成密丛状。叶羽状深裂,裂片条状披针形或矩圆形,长1-2.5厘米,边缘有锯齿,齿端呈软芒状,齿的基部各具油腺一粒。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单生,直径约4厘米,有长梗,总苞厚,长椭圆形,苞片一列,结合,上部边缘具尖锐锯齿,有油腺点,舌状花多数,1列,雌性,黄色带有红斑,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通常多数转变为舌状花,形成栽培上的重瓣类型。瘦果条形,被疏柔毛,冠毛有2-3个呈短而钝的鳞片状,有1-2个呈长芒状。 生境与分布  各地庭院中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平。清热利湿,止咳,止痛。 主治用法  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咳嗽,百日咳,牙痛,风火眼痛,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用量10-15克,水煎服或研粉分数次用开水送服。外用适量,加重楼、银花共研末,陈醋调敷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