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开关柜耐压试验:股“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3:57:01

股“惑”系列之一:新股发行两难困境如何解

2011年09月27日新华财经

编者按:近年来,沪深股市扩容步伐越来越快,新股多到投资者都来不及记简称和代码,每周发行4-5只新股成为常态。2009年A股重启新股发行当年,共有111家IPO融资5149.52亿元,到了2010年增长至347家,融资10121.30亿元。今年迄今已有226家,融资5856.63亿元。与新股首发大扩容不相上下的,是源源不断的大小非、大小限解禁,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套现,这大盘的流通市值能跌下来吗?加上宏观调控,资金面不断紧缩,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获利空间何在?

股市熊样,我们已倦于呼吁IPO节奏放缓,也倦于询问A股底在何方,我们只期待,管理层对资本市场多一些真正的市场化建设,多一些重视和呵护。

A股连迎巨量IPO

在上周五沪指刚刚创下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并在盘中逼近2400点的整数关口之后,A股尚未有喘息的时间,就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大的一起IPO的冲击。

中国水电IPO规模降至30亿股 价格区间4.5至4.8元

中国水电9月26日发布初步询价结果及发行价格区间公告,本次发行规模最终确定为30亿股,这与其招股书披露的发行规模不超过35亿股相比,最终发行规模缩减了5亿股;同时,本次发行确定的价格区间为4.50元至4.80元(含上限和下限),据此对应的募集资金规模为135亿元至144亿元。

公告显示,初步询价期间,共有83家询价对象管理的146家配售对象参与初步询价报价;其中,提供有效报价(申报价格不低于本次发行价格区间下限4.5元/股)的配售对象共92家,对应申购数量之和为26.515亿股。

中交建放胆融资200亿元,A股圈钱本色表露无遗

9月23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建”)公布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而证监会主板发审委也将在9月28日正式召开发审会议,审核这起高达200亿元的今年以来最大的一单IPO。

中交建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中交建本次IPO拟发行不超过35亿股A股股票,约占中交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19.10%,其中包含用于换股吸收合并路桥建设而发行的A股股票。加上其已在港交所发行的44.27亿股H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83亿股。中交建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工程船舶和机械设备购置、广明高速公路延长线项目等9类项目,计划用于偿还银行贷款20亿元,计划募集资金总额将达到200亿元。

中交股份A股IPO与吸收合并路桥建设同步进行,部分发行新股将用于换股以吸收合并路桥建设股份。根据本次换股方案,路桥建设换股价格为14.53元/股。此前,中交股份已持有路桥建设61.4%股权。

陕煤股份IPO计划募集资金约172.51亿元

除了计划募资总额高达345亿元的两大巨无霸——中国水电、陕煤股份即将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外,据统计,证监会还核准了累计高达350亿元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计划,甚至还有包括东吴证券在内的20多家企业已经预披露了招股书。

预披露材料显示,陕煤股份本次拟发行不超过20亿股A股股票,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10亿股。本次计划募集资金约172.51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煤矿及配套设施建设、资源储备及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三个方面。

据悉,陕煤股份成立于2008年,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产唯一上市平台,亦是陕西唯一集产、运、销为一体的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

统计显示,截至25日,今年以来共有230家公司首发过会并发布招股说明书,预计募集金额为1185亿元,但从已发行的224只新股情况看,实际募集金额达2154.2亿元。如果加上增发募资3368.6亿元,配股募集金额405.2亿元,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募集总额为5928亿元,超过2009年全年的5046亿元,远低于2010年全年的9855亿元。

IPO大戏影响A股几何

百亿募资或引大盘趋势

9月19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水电”)公布A股招股意向书。招股意向书显示,本次将发行数量不超过35亿股(中国水电9月26日发布初步询价结果及发行价格区间公告,本次发行规模最终确定为30亿股),计划使用募集资金合计超过173亿元。业界一致预测,其募集资金过百亿,将成为今年国内最大的IPO。

面临这家上百亿的IPO,股民关于这家超大“吸血机”将“抽空”大盘的议论颇多,很多人担忧中国水电如同中国石油一样,会将整个大盘拉到跌跌不休的轨道中去。受此影响,昨天沪深两市双双大跌。不过,多数分析师认为,大盘可能在中国水电上市前下跌,但上市后反而可能上涨。

银腾前瞻财讯研究员韩东良表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中国水电这样的巨无霸还能过关,说明监管层不认为市场情形特别坏,市场能容纳这样的IPO,他们对市场有信心。而无论是2009年的中国建筑还是更早之前的中国联通,这些巨无霸IPO上市,都成了大盘走势转折点,而且是上涨的转折点。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刘云峰。他分析,中国联通、长江证券、中国银行等上市时,人们都很担心,因此提前结账离开股市,大盘走到低点,因此影响这些大盘股定价比较低。反而在上市后这些股票引起资金关注,从而把整个大盘拉了起来。

史上最严重破发潮缘何难阻IPO高潮

虽然,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和基金经理在内的业内人士,一再呼吁放缓IPO和再融资节奏,给股市休养生息的机会,但有关方面以“市场化”为托词,以超过牛市的融资力度,放闸高市盈率新股汹涌入市。此中缘由,笔者以朴素浅陋的思维理解是,其一,股市还跌得不够;其二,“10年IPO全球第一”的政绩目标任重道远,同志仍须努力。

一般来讲,诸如美国等成熟股市,一旦低迷,新股很少发行,因为卖方觉得此时市场估值过低不划算,或者发不出去,或者募集的资金难达预期。但在中国,自称“市场化”的中国股市,在当前市道极度低迷之际,在出现史上最严重破发潮的情况下,新股发行不仅未能减少,反有变本加厉之势。这是为何?

本报统计显示,2003年以前每年新股破发都不超过10只,破发最严重的两个阶段也是大盘的最“熊”时期——2004年32只、2008年30只;而今年上市的226只新股中的147只有过破发的记录,截至昨日收盘,仍有93只新股跌破发行价。此一情状,堪称史上最严重破发潮。这一情况的出现,与2010年一脉相承的背景是,新股发行规模都在领军全球的路上奔跑。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前沪深主板市盈率仅为14.9倍、23.08倍,中小板、创业板也不过35.05倍、45.21倍,今年发行的226只新股,何以市盈率可以高达50倍?谁在助涨这种歪风?问题出在哪里?

四季度A股走势“步步惊心”

用“步步惊心”来归纳我们对四季度A股市场走势的判断,可能会恰如其分。当前机构的主流看法基本还是在欧美债务危机、通胀、紧缩政策等因素中兜兜转转。与此不同的是,我们认为未来一个季度驱动市场的核心因素在于影子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负向循环。通俗点说,就是需求萎缩与高利贷、信托和理财资金逃离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

从8月中旬开始,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需求放缓信号。这意味着实体经济的收益率将下降,从而导致高利贷、信托和理财资金违约等泡沫破灭事件的不断引爆。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资金将逃离实体经济。这又会引起需求的进一步萎缩。这就是我们在四季度策略报告中所说的“向下的螺旋”。

弱市大抽血 新股发行改革之辩

A股市场新股发行节奏不减,再次暂缓IPO呼声渐起

在A股市场连续大幅下挫过程中,IPO和再融资等市场“抽血”的节奏却没有放缓,在计划募资合计高达345亿元的中国水电、陕煤股份即将登陆A股市场的同时,证监会周三(9月21日)还大手笔核准了多家上市公司募资总额累计高达35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甚至还有包括东吴证券在内的20家企业预披露招股书。

对此,业内不少专家纷纷呼吁监管层应当重视市场的运行状况和承受能力,尽快暂缓IPO和再融资,为疲弱得不堪一击的A股市场作长远发展的考虑。

新股发行是否该“缓一缓”?

今年以来,沪指累计下跌6.5%。但不少散户感觉到的损失远超过这一幅度。与A股的下跌同时,A股从2010年开始的万亿融资拉开了融资规模飙升的序幕。不少散户呼吁暂停新股发行。但同时,也有媒体指出,新股停发不足取,市场参与各方应该坚定市场化改革信心,打破对行政干预的依赖,“要相信尚福林主席,更要相信市场。”

整个A股市场是什么状况,这几年下来应该很清楚了,投资者是该继续相信这样的市场?还是要相信这个市场在进行市场化?不管相信哪一点,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样的成本谁来承担,很明显,是我们这些投资者。而相信的后果是什么?很明显就是赔钱。融资者却在圈钱。

股民专家热议:A股要不要计划生育

今年,中国内地股市行情如羸弱的病人,“一天不如一天”,初步统计,A股总市值目前已较去年末缩水3万亿元。而尽管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破发潮”,股市IPO依然“健步如飞”,今年以来发行新股已达226只,融资金额和数量再夺全球榜首。上周,下半年重磅大盘股中国水电即将上市的消息又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上证指数拖向2400点低点。

股民揶揄,中国股市进入了“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但也有人表示,这正表明A股走向市场化。那么,A股需要计划生育吗?

股市“重融资轻回报”何时能改

事实上,股市涨跌并不取决于扩容与否。但A股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让投资者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的困境,而在股市低迷期间推出的巨型IPO才由此被视作“众矢之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种倾向不改,融资者最终很可能会收获新股发行受阻的苦果。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得不到改观,股市继续低迷,投资者“用脚投票”,等待融资方的可能不仅仅是“破发”,而是新股发行失败。这对于投资者和融资方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输局面。

市场化运作让新股发行更合理

现在新股发行的大方向是市场化,如果人为的控制新股发行节奏,显然也是不符合市场化方向的要求的。因为新股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杜绝行政干预,让拟上市公司自行根据行情判断何时上市、何价上市。

这一点,监管层就曾明确表示,今后IPO可在获得批文后6个月内由承销商和发行人就发行日程和发行窗口的选择做更加灵活的安排。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发行人、承销商、投资者的一级市场风险意识进一步提升,自主安排发行日程和发行窗口,有利于承销机构更加勤勉尽责地做好服务。同时,也是给予发行人更大的选择和自由,改变以往拿到批文后“机不择时、时不再来”的僵化的发行方式,有利于缓解此前出现的大规模的破发局面。

应该说,新股发行节奏的市场化,打破了监管层对新股扩容速度的行政控制。虽然目前A股市场即便正处弱市,但股市融资功能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新股扩容仍然保持着适当而稳健的速度。这也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一大成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股发行市场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像在促进新股定价更合理方面,不能仅寄希望于投资者的理性,也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和设计。如监管层明确提出,让上市公司自己决定上市时间,这样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就很好,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给予了发行人和投行更大的选择权。

监管层也应强化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人的监管。只有加强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人的处罚力度,才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新股定价更趋合理。

只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新股发行机制一定会更加趋于合理。

附录1:

再次暂缓IPO呼声渐起

新华社:巨型IPO"抽血" 股市"重融资轻回报"何时能改

事实上,股市涨跌并不取决于扩容与否。但A股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让投资者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的困境,而在股市低迷期间推出的巨型IPO才由此被视作“众矢之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种倾向不改,融资者最终很可能会收获新股发行受阻的苦果。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得不到改观,股市继续低迷,投资者“用脚投票”,等待融资方的可能不仅仅是“破发”,而是新股发行失败。这对于投资者和融资方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输局面。

证券日报:“救市”呼声四起 A股本周迎考验

拟募集资金173亿元的中国水电将于本周二启动网上申购,这也是今年以来A股最大的IPO。此外,拟募资规模近200亿元的中交股份预计于本周三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国庆节前最后一周,A股最大压力来自新股抽血。

除了9月27日将会网上申购的中国水电之外,本周还有三只新股等待发行,这四只新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180.43亿元,较上周环比大增3.93倍,是近两年来新股周募资总额最大的一周。翻阅A股历史,多次行情见顶或见底时期往往伴随大型IPO的启动。此次中国水电的上市是否发出A股“市场底”的信号呢?  

事实上,股市涨跌并不取决于扩容与否。但A股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让投资者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的困境,而在股市低迷期间推出的巨型IPO才由此被视作“众矢之的”。如果这种倾向不改,融资者最终很可能会收获新股发行受阻的苦果。

鉴于目前股市低迷,“救市”呼声四起,其办法是:一是高层发表讲话,以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二是提高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的入市比例;三是要求国有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四是对股票具有印花税、红利税和个人所得税进行调减;五是要求上市公司增大分红比例;六是实施低价IPO。不过,管理层过去在市场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救过市,但现在这么大的规模怎么救?

每日经济新闻:A股新股发行节奏不减 再次暂缓IPO呼声渐起

在A股市场连续大幅下挫过程中,IPO和再融资等市场“抽血”的节奏却没有放缓,在计划募资合计高达345亿元的中国水电、陕煤股份即将登陆A股市场的同时,证监会周三(9月21日)还大手笔核准了多家上市公司募资总额累计高达35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甚至还有包括东吴证券在内的20家企业预披露招股书。

对此,业内不少专家纷纷呼吁监管层应当重视市场的运行状况和承受能力,尽快暂缓IPO和再融资,为疲弱得不堪一击的A股市场作长远发展的考虑。

各方热议:要不要“计划生育”

股民专家热议:A股要不要计划生育

今年,中国内地股市行情如羸弱的病人,“一天不如一天”,初步统计,A股总市值目前已较去年末缩水3万亿元。而尽管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破发潮”,股市IPO依然“健步如飞”,今年以来发行新股已达226只,融资金额和数量再夺全球榜首。上周,下半年重磅大盘股中国水电即将上市的消息又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上证指数拖向2400点低点。

股民揶揄,中国股市进入了“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但也有人表示,这正表明A股走向市场化。那么,A股需要计划生育吗?

A股红十月 恐是一厢情愿

让不少股民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中,“十一”前政府出台了多项救市政策,其中重磅利好是下调印花税,“十一”前一周累计涨幅高达10.54%。此前,也有投资者在论坛上积极讨论,认为管理层还有5张救市牌可打,一是百亿社保获准入市;二是暂缓新股发行有助于保持市场稳定;三是取消红利税吸引长期投资者;四是下调印花税税率;五是直接推出平准基金。

其中“超过100亿社保资金近期已通过相关会议批准,于上周划拨到社保账户中,并将择机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救市猜想更是尘嚣甚上,虽然与目前A股20余万亿元的流通市值相比,社保基金100亿元的投资总量有些杯水车薪,但社保资金此时获准入市,政策信号意义较大。

而原本市场认为的监管层国庆前后放缓甚至暂停审批IPO,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附录2:

A股成“没妈的孩子”,股市暴跌激发股民创作欲

2011年09月26日城市导报

就在上周五,A股再度创出本轮调整新低2400点,市场预期沪指将继续破位“重回十年前”。与此同时,如同古时诗人在郁郁不得志时容易激发创作灵感一样,许多股民或作词或编歌或写杂文,以此来发泄心中积郁。

“新股民刘静淑君”蹿红网络

刘静淑是谁?现实中或许并无其人。但在各大论坛上流传着的无名股民所创帖子《纪念新股民刘静淑君》却读来令人伤感,这篇文风模仿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贴文,让许多股民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真的股民,敢于直面惨淡的大盘,敢于正视大小非的解禁。这是怎样的投资者和投机者?然而制度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股民的血汗钱,来满足大小非的欲念,仅使留下散户眼中的血色和缩水的市值。在这眼中的血色和缩水的市值中,又给人暂时的反弹,维持着这似涨非涨的指数。我不知道这样的跌势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股市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庄家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经济学家们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股民割肉竟能如是之从容。套牢者在深绿色的大盘中,会依稀看见微红的光芒;真的散户,将更奋然而买入。”……

在这篇网帖中,作者极尽调侃,表达出中小散户对跌跌不休的A股无奈与苦楚之情。“非常熟悉的文章,当年能够全背诵,现在读来更感慨。初看之下感觉好玩,但再细读后又觉酸楚。”一位网民跟帖说。

股民自娱自乐:作词编歌顺口溜

除了模仿鲁迅杂文外,一些其他文学表达方式也被股民充分运用。

一首《沁园春?A股》如此写道:千点狂泻,万股折腰。望沪深两市,一地鸡毛。新股破发,小非狂逃,天量融资,公司业绩难提高。慢牛倒,看绿盘熊市,分外萧条。买盘如此稀少,引改革根基在动摇,笑新老散户,犹盼利好。筹资抄底,又被套牢,俱完矣,看账面金额,只剩零钞……

而改编自蓝精灵的《小股民之歌》一经发表就立即引起了年轻投资者共鸣。“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小股民,他们辛勤又努力,他们选股又割肉,他们不论何时上班下班都在看信息,他们偶尔还要拿跳水冠军。噢~苦逼的小股民,噢~可怜的小股民,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躲过了一个庄,最终还是沦陷黑色星期一……”

对于不喜诗文,不懂音律的股民而言,也有一款适合他们。有人编了顺口溜,以更为直白地方式表达了心中苦楚:买了浦发,白了头发;买了太保,三餐不保;买了人寿,越来越瘦;买了平安,彻夜难安;买了工商,全身是伤;买了基金,天天抽筋;买了石油,锅里没油;买了石化,直接火化。

“其实从第一股民之歌‘《死了都不卖》’被热炒之后,每当大盘大起大落都会冒出许多文人雅士舞文弄墨,也当是一种自嘲吧,亏钱了大家只能自娱自乐。”有着5年股龄的张先生说。

IPO源源不断成炮轰对象

自从A股被网友调侃为“没妈的孩子”(只剩跌)后,似乎有着破罐子破摔的嫌疑,持续刷新着调整新低。而在这个过程中,IPO的前赴后继,则成为股民发帖调侃的主要对象。

近期,网上流传这样一条戏谑微博:中国股市产后大出血,家人拨打120,急救车呼啸而来,护士一下车便给中国股市臂上插针抽血。一袋又一袋。家人惊呼,你干什么?120说,融资呀。家人说,人都快死了,还抽血?!120说,死不死我不管,我只管抽血。家人问,你是120吗?护士说,是。中国股市归120血库管辖。

记者打开各大主要财经网站,挂在头条的新闻格外扎眼:“中交股份拟融资200亿回归A股,成年内最大IPO项目”。而在本周,另一家大盘股中国水利也将启动IPO融资,或将募集资金173.17亿元。此外,仅9月22日一天,证监会就放行了9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统计表明,今年以来,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为主流的再融资金额已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截至2011年9月22日,今年前9月累计已有124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累计募集资金金额高达3265.23亿元,同比激增87.55%。

“现在同学聚会都不敢说自己炒股,不然别人都会以同情的眼光来看我,有点不好意思,特丢人。”股民小张入市未满一年,已经亏了30%。而他或许还不知道,中国的证券市场已走过了21个年头,如果以上周末的收盘点位与2001年6月14日2245点的高点相比,10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才上涨了188点,涨幅8.37%,这在全球主要股市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股"惑"系列之二:券商研报缘何"放卫星"?

2011年09月28日新华财经

编者按:年初以来,从众多券商集体深陷“石墨烯”“瘦肉精”重创之下执著唱多双汇,到中信证券称涪陵推2200元天价榨菜事件……“研报门”一出接着一出,一出比一出精彩,在一些错误离谱的研报误导下,一些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股民对券商研报的信任也一点点瓦解。

券商研报丑闻频现、乱象横生,强烈推荐的股票却诡异大跌,让深信券商研报专业、可靠、权威的投资者大跌眼镜,不少券商研报正逐渐沦为市场的“反向指标”,信任危机不断升级。

券商研报丑闻频现

瑞银沉沦:研报独立性遭质疑 投行业务只荐不保  比亚迪、庞大非个案

瑞银证券正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

瑞银证券今年以来保荐的为数不多的两个项目,即比亚迪和庞大集团,上市后首份半年报均告“变脸”,其中比亚迪三项指标垫底,庞大两项指标位列倒数前三名。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家由外资直接入股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其保荐代表人也有着多年从业资格,如此拙劣的表现着实让市场错愕,瑞银证券也因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中信证券首次回应天价榨菜研报

6月24日,中信证券研究部面向公司客户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涪陵榨菜重大事项点评——推高端产品拉升企业形象》,当时恰逢涪陵榨菜推2000元天价榨菜的风口浪尖,因此,该报告一经推出就惹出争议。

关于分析师撰写该篇报告的触发因素,中信证券表示,涪陵榨菜是中信证券研究部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重点跟踪研究的子行业龙头,分析师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持续跟踪研究。在2011年1月至今的历篇《食品饮料行业月度跟踪报告》中,均在重点覆盖跟踪公司汇总表中给出了对涪陵榨菜的盈利预测。

此外,针对撰写该篇报告所依据的信息来源,中信证券表示,行业分析师的研究报告除实地调研报告外,也有依据公开信息撰写的点评报告。对于本篇报告,分析师表示,近期并未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未进行实地调研而撰写点评报告,主要是考虑本次点评的重点是一种用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且尚未大规模量产的产品,于是分析师重点收集了公司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的公开信息,并在对产品的性质进行核实后,撰写了该篇短评报告。

东海证券调研报告被深国商指不实,深国商严词澄清

5月5日,东海证券分析师桂长元发布了一篇名为《乌鸡变凤凰——公司深度调研报告》的研报,称深国商价值被严重低估,目标价55元/股,并首次给予公司“买入”评级。而截至6日收盘,深国商股价尚不足20元/股。

针对研报内容,深国商进行了澄清。首先,公司晶岛项目商铺只租不售,按周边商铺出售价格对公司进行估值,前提假设缺乏合理性,也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其次,研报中所依据的租金水平、可供出租面积与公司实际差异较大,盈利预测模型中也完全没有考虑扣除项目的运营成本以及项目折旧等成本费用。再次,研报中对林业部分估值的相关数据与公司所披露的不符。

此外,深国商还指出,截至公告日,公司最近一年内未曾接待过东海证券的调研,该东海证券分析师最近一年内也未曾对公司进行过调研。该分析师却以深度调研报告为名发布调研报告,与事实情况严重不符。

国际投行高盛频现乌龙研报

上半年,中国宝安曾因石墨烯概念的炒作,公司股价从今年1月份的历史低价13.30元/股,一直走高,最高到了25.45元/股,而支撑这一概念的来自数量庞大的研究报告都在说中国宝安拥有石墨矿,事件败露之后,让平安证券,湘财证券、信达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

发布错误研究报告的券商公司不仅仅国内有,就连国外大名鼎鼎的券商高盛也犯了同样的乌龙研报。今年以来,对于高盛乌龙研究报告的新闻不断。从3月份的高盛日经窝轮计价错误的乌龙研报出炉,导致窝轮价暴涨10倍后停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近日,高盛又再爆乌龙研报。

本周,高盛更改了对兴达国际(1899.HK)的研究报告,从上周的看好该公司,不到一周时间就更改研究报告,理由是因计算错误进而大幅下调近两成的目标价。为此,导致兴达国际股价暴跌,7月11日,该公司股价从开盘的7.52港元/股下跌至6.45港元/股,当日跌幅为13.30%,昨日,该股还是延续下跌状态,报收于6.45港元/股,跌幅2.86%。

信任危机不断升级

年初以来,从众多券商集体深陷“石墨烯”“瘦肉精”重创之下执著唱多双汇,到中信证券称涪陵推2200元天价榨菜事件……“研报门”一出接着一出,一出比一出精彩,在一些错误离谱的研报误导下,一些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股民对券商研报的信任也一点点瓦解。中新网证券频道展开网上调查结果显示,35.42%的网名表示还会参考券商研报买股票,毕竟研究员更专业也能把握更多信息,而64.58%的网友表示,老出错的研报看了作用不大,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当然,预测本就是这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因为一部分券商研究员和研究所不负责的行为就完全否定这个行业,严谨、敬业的分析师依然受人尊重。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个新兴市场,监管部门对那些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分析师,监管方面还存在盲区,鉴于目前券商研报乱象横生的现象,相关部门尽快健全这方面的监管显得尤为迫切,对于投资者而言,对那些虚假、错误 “忽悠股民”的券商研报,则要多个心眼,多一点自己的判断。

券商研报失真惹众怒,律师欲代股民诉信达证券侵权

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曝四家券商出具失真研究报告余波未尽。今天,律师张远忠代股民刘某,就信达证券《中国宝安:石墨烯让股价飞》研报再次发出《律师函》,要求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如若信达证券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他称将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

张远忠曾向信达证券发过《律师函》,但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

信达证券于今年2月21日发布《中国宝安:石墨烯让股价飞》研报,力捧中国宝安股票。与信达证券一样发布类似报告的还有湘财证券、中国平安、国泰君安。这些报告均被深交所对中国宝安的处分、深圳证监局对中国宝安发布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国宝安自己发布的公告证明,内容虚假。证监会虽然没有对这几家券商作出处罚决定,但投资者的损失,却是真金白银。

研报有“毒”:分析师“满纸荒唐言”你伤了吗

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认为,券商研报“雷人”的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

其一,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券商发布的各类研报就多达56万份,按一天读10份计算,这些研报150年都读不完。使用“雷人”的手法,才能让研报“脱颖而出”,吸引眼球。

其二,券商研报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利益链条。比如:为了获得更多基金的分仓收入,为基金重仓股摇旗呐喊;借发布研报之机,券商自营盘从中大肆牟利;利用研报鼓吹以取悦上市公司等等。

其三,“雷人”研报还是某些券商研究人员个人博“出位”的手法。一些明星之所以能变成明星,一些网络红人之所以成为红人,自我炒作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同理,券商研究人员欲吸引市场关注,自我炒作亦是最佳的途径。

券商研报何以成“公开谎言” 投资者不可不防

正是基于这种利益关系,这就不难理解双汇发展“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为什么券商还要大力唱多双汇发展了。“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发展来说是毁灭性的,虽说双汇今后的产品也许是安全的,但由于它已在全国人民面前失去了信用,老百姓选择抛弃这个品牌没有什么不可以。可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汇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都是严峻的,这一点券商不可能不清楚。但券商之所以在研报里继续唱多双汇,是因为“瘦肉精”事件将169只投资基金困在了双汇发展里面,重仓持有双汇发展的兴业全球基金甚至公开表示“看好双汇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券商敢与投资基金唱对台戏吗?显然不能。像3月16日给出双汇发展“推荐”评级的兴业证券,本身就是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东,2010年分得兴业基金1783万元的佣金。

正是基于券商与投资基金之间这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决定了券商研报不可能是完全客观公正的。真正的券商研报也许只限于利益集团的圈子里,而流传出来让投资者看到的多半是“公开的谎言”。正因如此,对于券商研报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投资者不可不防。

揭秘背后利益链条

一向以“独立、客观、专业”著称的研究报告为何频频 “内容失真”?据业内人士爆料,研报经常成为券商操纵股价的工具,具体手法是券商先买入某只股票,再作出买入评级,吸引投资者买入,而券商则趁机出货,赚取差价。

此外,券商的研究精力有限也是原因之一。根据万得数据统计,64家国内券商平均每位研究员过去一年跟踪的公司数接近11家,其中华创证券人均研究公司数高达43.5家,中邮证券也高达24家。在大量的工作任务面前,对于日均上市一只的新股研究自然无暇顾及,内容大多数都是照搬招股书中企业自说自话的分析。

券商研报摆乌龙 "语不雷人死不休"缘于利益诉求

“放眼看去,券商给予的评级,最差的也是谨慎持有,没有看到过说放弃的吧。研究员去调研,回来说公司不好,不建议投资者持有,这个公司怎么可能还让你去调研。”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研究质量是券商研究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从其直接收入来源看,却主要依赖于机构,尤其是公募基金交易带来的分仓收入。Wind数据显示,2010年基金行业给券商贡献了62.38亿元的佣金收入,而佣金收入中很大部分将返还给券商研究部或研究所。

上述人士指出,研究报告的购买者主要是基金公司,券商研究所处于尴尬境地。上下游的合作方都不能得罪。“得罪了上市公司,以后怎么去那里调研?得罪了基金经理,一方面,研报卖给谁?另一方面,研究所分仓收益也将大大减少。”

券商研报失去“灵魂” 越来越像“花瓶”

纵观这些“雷人”研报,基本上有如下共同点:

其一,非常吸引市场的眼球。正所谓研报不“雷人”,投资者就不会“雷”你。研报没有什么“亮点”,就不会吸引市场关注的目光。正因为如此,“雷人”研报才会鱼贯而出。

其二,研报中存在普遍的“浮夸风”。相关上市公司或升值潜力巨大,或产品功能奇特,堪称“仙丹”。青岛啤酒的“七倍空间”如是,冠昊生物的“专业补脑残”亦如是。

其三,闭门造车者不在少数。上述被涉及的诸多上市公司的公告表明,某些研究人员并未进行实地调研,仅凭从网上搜索到的公开资料,却也能杜撰出一份具有“深度”的价值投资研究报告。

券商研报摆乌龙 缘于身处“夹心层”

券商研报“放卫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实地调研。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很多研究报告并非建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而是通过公开的财务数据和行业估值水平,结合估值模型作出预判。此外,研究报告的出炉,合规审核不严,大的券商研究所每天需要处理的研报数量很多,专业方面的内容往往并不是合规审核的重点,把关人员只负责审核制度性的内容,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了不少问题的出现。

事实上,标题、内容标新立异已成为目前券商研报的一种潮流。“无论是个股事件点评、深度调研,还是行业跟踪、市场策略,大多数券商研报都在追求标题 ‘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乏观点出格搏出位的现象。”

券商研究报告对于基金经理的影响并不大。有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称,他只是把券商的研究报告作为投资参考,真正进行投资时,会根据投资经验多因素考虑。券商研究报告出炉时,普通投资者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大多参考研究报告,最终受影响的,依然是普通投资者。

券商深陷研报门,折射背后4大乱象

一是,过度标新立异,缺乏实质内容。

确实,想在每天几百份的研报中打眼,除了严谨逻辑的分析、创新的思维角度,冲击性的标题和故事性的内容也很重要。但标题、内容过于标新立异,新潮,甚至本末倒置却得不偿失。

二是捕风捉影,实地调研不足。

2010年接连踢爆的几起券商研报“抄袭门”事件,让人不得不审视研报推出者的诚信意识和职业态度。一家转投私募的分析师透露,现在很多研究报告并非建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而是对着财务数据,根据行业估值水平,结合估值模型作出的预判,完全是闭门造车。甚至有一两个明星分析师写出报告了,部分分析师跟风模仿的。他表示,业内早期的一些扎实调研的精神现在已经很难见到。

三是基金想要什么就说什么。

目前,基金公司的分仓交易佣金是券商研究所对公司的主要贡献。根据WIND咨询统计,去年60家基金公司总共为93家券商贡献了62.41亿元的佣金收入。对于基金重仓的股票,券商研报一般都会给予推荐或买入评级。

四是不敢得罪上市公司,负面问题避重就轻。

虽然没有直接的利益往来,但与基金公司一样,上市公司也是券商分析师不敢得罪的群体。一般来说,分析师要想得到第一手资料,写出出彩的研究报告,首先要与公司有着良好的关系。所以,为了保持这种良性互动,一些研究员在调研时即便发现一些上市公司的问题,也会隐晦手法规避,或者索性不发研究报告。更有甚至,若一家上市公司有再融资计划或者股东有减持冲动的,会来找券商写正面的研究报告来吸引接盘者。

券商研报频出问题监管当给力

无论是证券法还是证监会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均强调,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有效防范利益冲突,公平对待发布对象,禁止传播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禁止从事或者参与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活动。

“真实、客观”是研究报告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

但从近期不断发生的研报虚假事件看,有些证券公司发布的被投资者当作投资依据的研究报告,并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要素。

证监会当痛下决心治假,遏制券商不负责任地发布研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堵漏研报门,将控制发布渠道禁止内幕消息

除了研究报告发布混乱引发投资者误导外,内幕消息是业内聚焦的另一个话题。

“反思中国宝安‘石墨门’事件,监管层认为券商的问题是不应该将上市公司未经发布的内幕消息写在研究报告上,这属于泄露内幕信息。”陈军说。

但内幕消息是国内证券市场公开的潜规则。在陈军看来,这次"研报门"折射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和券商这两者在内幕消息方面都没有界限--上市公司向研究员透露未披露的信息,研究员将这类消息作为推荐的重磅理由。

于是,监管层在调研综述中建议券商加强对消息的管理。“切实把握法律法规确立的底线要求。证券研究报告不得使用内幕信息;如果无意接触了内幕信息,也不得在证券研究报告中以任何形式变通体现。”

同时,监管层要求各券商加强对上市公司调研信息的管理。“证券分析师参加上市公司调研,不得主动寻求内幕信息,不得以任何方式获取国家保密信息。如果证券分析师调研中被动知悉内幕信息的,应当及时向公司合规管理部门报告,在有关内幕信息公开前停止撰写发布涉及该上市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

研报玩乌龙遭监管问责 证券协会呼吁研究员自律

“部分研究员的研究方法出现很大纰漏,推导不规范,甚至没有经过调研便出具相关报告,违背了行业基本的职业操守和监管要求。”中部地区某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加强研究员自律是券商研究所下一步亟需做好的工作。

上述所长表示:“业内有超过2000名研究员,报告很难做到逐一审核,内核人员对报告的真实性和价值度很难做到掌控,只能从合规的角度出发,所以加强研究员自律是必需的。”不过,也有人士指出,对于近期出现若干研报事件,也需区别对待,研究员根据自身的研究提出与上市公司的不同见解,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需要适时针对目前的卖方运作机制进行完善,防控利益输送等行为。

“目前的卖方机制,决定了研究员要服务于买方客户,必然涉及到信息沟通、报告配送等服务,不过要坚持一条原则,不要传播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上海某上市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所以,在加强自律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研究所内部管理。”

投资者莫把研报当信披

一位大型基金的资深投研总监曾经告诉记者,读研报绝不可以偷懒,列在研报最后的公司评级往往是偏向正面的。因此,普通投资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研报的内容,发现其中一些“隐藏”的负面信息。

另外,该总监还介绍了他看研报的标准。他认为一篇报告中,假设的条件越多,那么报告的含金量越低,如果报告的结论是由三个以上的假设条件推导出来,那么这份报告不值一看。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借鉴一下,数数你手里的研报中有多少个“假设条件”。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顾问可以为其充当“读报者”的角色。尽管投资顾问和研究员同隶属于券商门下,但是两者所处部门不同,服务的对象也不同。许多投资顾问的收入与客户收益直接挂钩,因此能够更多地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保持相对客观性和独立性。

附1:

中国宝安称未有石墨矿,四券商未调研便发研报

陈丹蓉

针对饱受质疑的石墨矿事件,中国宝安(000009)周一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寻找石墨矿资源,但未拥有相关矿产资源,控股子公司贝特瑞公司所使用的石墨原材料主要来自采购。

公告显示,公司于08年合资成立了黑龙江宝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后因合作条件不成熟,该公司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没有矿产资源。

公司后续拿矿事宜均由贝特瑞实施。贝特瑞已分别在黑龙江鹤岗市和鸡西市成立了鹤岗宝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和鸡西市贝特瑞石墨产业园有限公司。其中,鹤岗公司位于鹤岗市云山地区的探矿权已进入鹤岗市政府审批程序,但该探矿权具体位置尚未明确,面积未知,且公司无法确定能否取得探矿权,也无法确定取得探矿权后能否探出矿。

而鸡西市政府表示,将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可满足50年生产期的石墨资源配置"。该拟购买的石墨矿资源位于鸡西市柳毛地区,资源储量为5000万吨以上,但该矿产目前仍在协调之中,交易价格和交易方式尚未明确,且公司无法确定能否取得相关矿产。

至于媒体报道公司曾于去年12月7日接待机构投资者事宜,中国宝安称,当天举行的投资者接待活动是一次常规的接待活动,平安证券、国泰君安、信达证券、湘财证券没有派人参加该次投资者接待活动。

此前,多家券商在研报中提及中国宝安拥有石墨矿,而公司3月1日公开否认此事。(全景网/2011年03月15日)

附2:

激进看多酿悲剧,国海证券研报连遇三只黑天鹅

2011年09月06日人民网

中恒集团(600252)遭遇 “合同门”,股价最低跌至14.8元;康芝药业(300086)因尼美舒利事件,股价下跌一半;紫鑫药业(002118)则被曝业绩造假,目前生死未卜。

今年,医药公司遭遇太多“黑天鹅”,令中小投资者防不胜防。不仅如此,业内“专家”——券商也频频看走眼。在众券商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国海证券(000750,收盘价13.99元)对上述三家公司都进行调研,也出具了看多的研究报告。相比其他券商,国海证券对于上述个股的评级要激进得多。不过,激进换来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最乐观评价中恒集团

从去年与步长医药签下巨额经销协议,到今年协议彻底告吹,中恒集团这一年以来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期间,券商用一份份“推荐”、“买入”评级的研报来表达看好之意。在这些看多研报中,除了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长期追踪外,还有前去中恒集团调研的国海证券。

尽管这些券商纷纷唱多,但是仔细阅读各份报告,对于中恒集团巨额经销合同的带来的收益,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调研中恒集团的国海证券,预计该公司今年每股收益将达1.82元,远远高于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的预计值。

去年11月,中恒集团和步长医药刚刚宣布“牵手”,国信证券便发表一篇详细的研究报告。尽管非常看好双方合作,但国信证券出于谨慎考虑,将双方协议中可能约定的销量打了八折,供货价不变,净利率提高至43%,在考虑其他业务后,国信证券预计中恒集团2011年每股收益1.3元。

同时广发证券当时也给出了自己的测算,不过其在去年只对合同作出假设预测。广发证券表示,若协议兑现,保守估计,仅医药部分将为中恒集团2011年贡献每股收益1.80元。到了今年7月,中恒集团发布中期业绩预增公告,广发证券此次研报虽然认为公司完成销售任务问题不大,但是预计该股今年全年每股收益只有0.88元(注:若不考虑除权,摊薄前粗略计算为1.76元)。

国海证券5月13日的研报显得更为乐观。国海证券当时预计,2011年中恒集团营业收入24.72亿,综合毛利率提高10个百分点至71.19%。其中,制药业务贡献收入22个亿,毛利率提升至76%,在不考虑增发对股本的摊薄,预计公司2011年的每股收益为1.82元。

另外,中信证券也曾在今年4月有过一份关于中恒集团的研报。在这份研报中,中信证券称,考虑到2011年地产及一次性收益,略微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今年中恒集团每股收益为1.57元。

从上述券商研判来看,国海证券对中恒集团的评价无疑是最乐观的。

独自看好康芝药业

与中恒集团一样,对于康芝药业的研判,国海证券今年也只发表了一篇,发表时点在康芝药业遭遇“尼美舒利事件”之后。令记者意外的是,就在各大券商看平、下调康芝药业评级的同时,国海证券却给予该股“买入”评级。

今年5月18日,国海证券发布一篇康芝药业调研报告,题为《风雨彩虹照亮美好前程》。文中指出,一季度是公司的销售淡季,加之尼美舒利事件造成公司销售下滑以及危机公关费用激增,一季度净利润表现不代表全年。尼美舒利上市至今接近30年,期间风波不断,但最终都平稳度过,相信该产品不会退出国内市场。随着公司产能释放以及销售的回暖,二季度开始将有恢复性增长,下半年销售有望获得突破性增长。

同时,国海证券指出,拥有强大营销能力的业务线以及多个儿童药品种的康芝药业,业务价值只有10个亿,很明显存在低估,预计其2011年每股收益为0.52元。目前公司市值处于洼地,成长依旧可期,鉴于此,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也分别对康芝药业做出研判。中金公司4月26日发布研报称,受媒体关于尼美舒利事件的报道影响,康芝药业主要产品尼美舒利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滑42%,从而拖累了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的增长,鉴于尼美舒利事件对于公司的影响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消化,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将有所放缓,下调2011年盈利预测至0.74元,依旧维持“中性”评级。

另外,5月25日发布研报的海通证券,预计康芝药业2011年每股收益只有0.41元的同时,还调低该股的投资评级至“中性”。

从国海证券投资评级的情况来看,买入评级代表个股相对沪深300涨幅20%以上,从康芝药业的5月18日至今表现来看,其5.06%的跌幅仅仅比沪深300指数11.94%的跌幅高出不到10个百分点,而同期创业板指数跌幅只有1.26%。

大幅上调紫鑫盈利预测

目前,紫鑫药业依旧处于漫长的停牌阶段,该公司涉嫌业绩造假引起了各界高度重视,之前券商对该股的研判,主要来自长江证券和国海证券。不过长江证券最近一份关于紫鑫药业的报告,还要追溯到今年4月,而国海证券对该股的追踪则一直持续到今年7月底,离8月紫鑫药业事发不足1个月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通过对比国海证券关于紫鑫药业的5份研报发现,该券商在短短3个半月的时间内,便将紫鑫药业今年净利润预测从1.82亿元上调至3.27亿元,上调幅度达80%。

今年3月14日,国海证券研报称,人参价格走高有利于紫鑫药业的产品策略,现阶段紫鑫药业并没有产品在销,人参价格的适度上涨对公司是正面且积极的……预计紫鑫药业2011年净利润达到1.82亿元。

到了今年6月28日,国海证券又一份关于紫鑫药业的调研报告称,水参交易价格已到50元/斤,较去年均价再次上涨2.5倍……现阶段人参价格不是顶点,只是价格回归途中涨幅较快的阶段。预计2011年人参收获季节的水参价格至少能达到60元/斤,在未来1~2年内,人参价格有望超过100元/斤。人参资源的稀缺性凸显,预计2011年紫鑫药业销售收入为12.27亿元,其中,2011年人参产品销售9亿元,2011年净利润达到3.27亿元。

股“惑”系列之三:国际市场遭空袭,A股左右为难

2011年09月30日新华财经

编者按:二季度以来,A股走势受欧美股市的影响明显弱化。这既表现为在欧债危机爆发时,A股跌幅远小于欧美股市,也表现为当欧美股市出现阶段反弹时A股基本“无动于衷”。

国内持续的高物价、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困扰、货币政策的相对持续从紧、新股发行与再融资的不间断等,都成为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之下的国内 “催化剂”,令A股得不到丝毫的喘息与调整。

短期来看,欧美股市在经过前期的持续调整后有望迎来短暂的反弹期,A股对于外围市场反弹的“选择性忽视”或许难以持续。当然,制约A股上行的内部因素仍然存在,即使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当前A股的投资价值已然凸显,但真正转机还是让人感觉若隐若现。

欧美债务危机一波三折 全球股市跌宕起伏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一周”

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9月24日发布报告称,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影响,在截至9月21日的过去一周里,全球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分别被监测到出现44.6亿、10.4亿和11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EPFR监测的9个类别股基中有8个出现资金净赎回,其中,新兴市场股基更是连续第8周出现资金净赎回。

全球股票型基金的资金大撤离推倒了全球股市下跌的“多米诺骨牌”。在截至23日的过去一周,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6.4%、6.5%和5.3%,欧洲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40指数下跌5.6%、6.8%和7.3%,均创自8月5日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新兴市场跌幅则更为巨大,韩国股市、印度股市、印尼股市和巴西股市当周分别下跌7.8%、4.6%、10.7%和7.0%。

美联储唱空重挫全球股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周三发布声明称,未来美国经济有显著的下行风险,并宣布推出4000亿美元的国债延期购买计划。当日,美国三大股指大跌,跌幅均超2%。受此影响,昨日亚欧市场也全线走低。

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最近公布的多项指标表明,美国整体就业市场状况继续恶化,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而且,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张状况,未来美国经济仍有显著的下行风险。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国内正面临着削减赤字、增加就业等艰巨挑战,外部遭遇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的困扰,经济前景不甚明朗。

美联储宣布,将延长所持债券资产的平均到期时间。在2012年6月底前,计划购买4000亿美元6年期至30年期国债,并将在同期出售相同规模的三年期或更短期的国债。这一“卖短买长”的政策被称为“扭转操作”。

就在美联储公布上述决议后,原本全线上涨的美国三大股指立即调头向下,截至周三收盘,道指、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跌幅全部超过2%,标普500更是大跌近3%。当天,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的信用评级,称一旦出现危机,美国政府将减少对金融业的支持。上述三家银行股价暴跌,美国银行跌幅超过7%。

欧债危机跌宕 金融市场迷茫

德国总理默克尔(右)与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会面时强调,欧元区需要一个强大的希腊,为此德国愿意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

本周以来,欧债危机的进展主宰了全球金融市场。由于投资者寄希望于欧元区官员将有效解决债务危机,股市和风险资产价格自低位反弹。不过,当欧元区各国领导人对希腊债务重组条款存在分歧的消息传出后,股市又重现跌势。分析人士表示,欧元区尚未就债务危机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全球金融市场将遭遇更多不确定性。

国际环境牵动A股走势 为何跟跌不跟涨

国际不利因素牵动A股神经

自9月初以来,A股鲜有反弹行情,一直地量下行。目前,上证综合指数跌破2400点,创年内新低。目前两市成交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者还需谨慎为上。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的下跌则既有国内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

上周,美联储结束了利率决策例会,会议决定出售短期债券置换长期债券,这一所谓的“扭转操作”低于市场此前对量化宽松的预期。这令投资者相信,美联储在经济衰退面前已无计可施。美股道琼斯指数下挫,大宗商品市场遭受重挫,全球其他市场也沦陷。国际市场的动荡牵动A股走势。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方向令人琢磨不定。汇丰控股公布,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从8月份的49.9显著下降至49.4,为继8月份意外回升后重拾跌势,并且是连续第三个月跌破50。这表明中国经济呈降温之势。而货币政策依然看不到放松的明显迹象,这让A股从基本面到资金面都难以获得长期而有力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股市很难吸引新资金进入,但却不断迎来新股发行。作为今年来最大IPO项目,中国水电高达100多亿元的拟融资额对脆弱的A股市场形成一定的考验。

A股“独行侠”偏好单向行进

8月份欧债危机冲击波的突袭,曾令欧美股市当月接连出现断崖式的暴跌,而A股当时却屡次出现大幅强于外围的走势,A股“独行侠”的称号由此应运而生。9月以来,欧债风波仍不时爆发,但随着一些关于欧债问题利好声音的出现,暴跌后的欧美股市不时出现报复性的反弹,然而,此时的“独行侠”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跟跌却不跟涨。

在隔夜美股及欧洲股市普遍暴涨的背景下,本周三国内A股早盘小幅走高后便一路下行,收盘时上证综指再度跌破2400点关口,创年内收盘新低,两市成交依然维持于近日1000亿元左右的地量水平。看来,在极度低迷的当下,A股并不愿意“跟涨”外围股市。

A股不愿跟涨外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独行侠”的特色。事实上,近两个月以来,在欧美股市普遍暴跌的背景下,A股市场虽未能独善其身,但跌幅明显要小于外围市场,因而也未完全跟跌外围股市。统计显示,8月份德国股市暴跌19.19%,法国股市月内跌幅也高达11.33%,希腊股市8月份更是暴跌23.93%;亚太区香港股市8月份跌幅也达8.49%,而上证综指当月跌幅则仅为4.97%,显著跑赢欧洲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9月份A股似乎很少跟随外围股市上涨,但却次次跟跌外围市场,其“独行侠”的特征开始趋于弱化。统计显示,9月份以来,德国股市跌幅收窄至3.97%,法国股市跌幅收窄至8.31%,希腊股市月内跌幅也收窄至13.62%,而上证综指月内跌幅则扩大至6.83%。从欧洲股指及A股9月以来的跌幅来看,A股应已完全实现了“跟跌”。

“贫血”A股再迎大抽血 “救市”呼声四起

十月将至,伤心的股民们不但没有等来救市的消息,反而迎来又一重磅利空。疲弱不堪的A股再度面临抽血,继中国水电之后,中交股份也在周末宣布正式启动回归A股上市。

除了计划募资总额高达510亿元的三大巨无霸——中国水电、中交建、陕煤股份即将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外,证监会上周三(9月21日)还大手笔核准了多家上市公司募资总额累计高达35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甚至还有包括东吴证券在内的20家企业预披露招股书。

新华社近日刊文指出,“A股长期以来 ‘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让投资者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的困境,而在股市低迷期间推出的巨型IPO才由此被视作‘众矢之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种倾向不改,融资者最终很可能会收获新股发行受阻的苦果。只见‘抽血机’不闻分红声。”

A股为何现“选择性忽视”,资本市场何时能成晴雨表

A股为何跟跌不跟涨

按道理说,中国经济远比美国经济更好,不管是GDP增长率还是政府偿债能力,美国都没中国牛;若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中国石油比美国石油企业还厉害,中国银行也比美国的银行能赚钱;论市盈率,咱银行股和石油股都比美国更低,也就是说中国股市的“坑爹”,并不源于上市公司质量。

那么,咱A股还有什么不如美国的?若说硬件,也就剩下新股发行了。人家美国没有没完没了的新股发行,主要是投资者比较理性,如果股市不好,新股真的没人买。可咱A股不一样,申购资金从没有做过长远的考虑,只是申购、上市首日卖出。3个月乃至3年之后的事情,根本没人管。于是A股新股屡屡能够弱市完成发行,这一点美国公司肯定羡慕得不得了。

此外,A股和美股的投资者结构也有很大区别,人家老百姓基本不炒股,投资也是买基金。另外基金经理也比较讲究,基金黑幕、老鼠仓等事件很少出现。除了基金经理爱惜自己的名声之外,完善的法律体系也起了很大作用。A股则不一样,曾经的中国第一黑嘴,海外留学10年之后,回来还能当私募基金经理,法律和投资者对从业人员道德问题的宽容度可见一斑。

美国的基金经理品德相对高尚,投资者也就敢把钱交给基金经理,结果美国股市里面到处都是灰太狼,没有喜羊羊。于是洗盘、震仓也就很少见到,往往直来直去,涨也疯狂,跌也嚣张。咱这里散户为主则不行,庄家没拿够货就不能涨,散户不死掉80%,熊市就不能结束。美国股市是大家一起压迫上市公司提供利润和分红;咱A股是多种大腕联手算计散户。于是美国股市下跌,A股机构赶紧抢先跑路;美国股市上涨,A股机构设局套牢散户,只有当散户醒悟疯狂抛股之后,才能出现难得的反弹,不过一旦散户投资者追入,也就成了一日游行情。

A股的跟跌不跟涨,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这种局面也不可能永远持续。理论上讲,如果A股永远保持这熊样,最后一定会跌到零点,这显然也不现实。底部一定会出现,就在散户彻底绝望之后,从那以后,只要散户不肯买股,A股或还能走出跟涨不跟跌的牛市,美股的涨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A股机构需要什么样的走势。

A股“选择性忽视”或难持续

短期来看,欧美股市在经过前期的持续调整后有望迎来短暂的反弹期,A股对于外围市场反弹的“选择性忽视”或许难以持续。当然,制约A股上行的内部因素仍然存在,即使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当前A股的投资价值已然凸显,但真正转机还是让人感觉若隐若现。

如果说自今年8月份以来,海外股市的这只“黑天鹅”经常光顾中国股市的话,那么到了9月份,这种“黑天鹅”事件开始通过借助中国的上市公司股票,更加直接地发挥着影响。就在最近,中资银行股的H股价格已经全面低于A股,这对本已有所企稳的境内银行股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日前中国平安H股的突然大跌,更是对A股市场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很多人联想到2008年中国平安向下破位对大盘所带来的重创,虽然现在的形势已经不一样了,但是有了以往的教训,人们对此必然是高度关注的。虽然事后中国平安表示公司本身没有什么利空,但还是不能否认,导致其下跌的“黑天鹅”事件也许还会再出现。

“黑天鹅”的频繁光顾表明了两点:一是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现在的确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不管是欧美还是中国本身,都面临一些困难,这就使得股市的运行环境比较差,市场底也就不容易形成;另外,尽管中国股市已经出现了估值底乃至政策底,但是这些都还不够扎实,无法从根本上抵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结果是大盘弱势难改,抗风险能力很低。原本被认为可能形成反弹的时点,就这样因为“黑天鹅”的干扰而没有能够真正出现。

那么,能否让中国股市摆脱“黑天鹅”的干扰呢?应该说,如果“黑天鹅”很多的话,那么要摆脱是不现实的,这就只能寄希望于“黑天鹅”少一点,也就是说欧美市场能够较快地稳定下来,否则中国股市的确是很难独善其身。另外,则是中国股市的基础能够打得更好一些,不但是国内的经济与政策环境趋于好转,同时股市政策也变得比较宽松,使之具备比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当然,现在看来要马上做到这些还不现实。所以,作为投资者,在看到了估值底和政策底以后,还得耐心地去等待市场底的到来。

证券市场如何才能成为经济晴雨表

证券市场如果想成为经济的晴雨表,不但要在服务对象上实现全面覆盖,为更广泛的企业提供服务,还需要引入真正的长期资金,实现长期资金支持企业长期发展

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经常被认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很多时候并非这么简单。

我国当前的情况就是如此。

硬币的一面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一个相对健全成熟的资本市场,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服务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功能还不能全面有效发挥。

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一矛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仍待优化,市场结构仍待完善的同时,我们已经要直面国际金融竞争。从夯实市场基础的角度看,为各种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全面资本市场服务,为上市的各类企业提供长期资金,两者相辅相成,是构建强大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措施,而且也只有这种格局才能使得证券市场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实现建设资本强国的目标。

股“惑”系列之四:信披违规频现,已成A股毒瘤

2011年10月01日新华财经

编者按: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63份处罚,上市公司的违规原因主要集中在“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等层面,其中,“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出现最多,共有51份处罚与之相关。而正是由于上述信息未能做到及时、公正、客观披露,误导了投资者。

虽然有为数众多的公司被查出种种信披不实等事项,但从处分类型来看,共有9家公司被处于公开处罚,8家被公开批评、2家被公开谴责、其余则均为责令整改。

因违规违法行为给别人带来损失,“赔钱”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长期以来民事赔偿却是困难重重。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是重要一点。

信披违规频现

一、“迟来的公告”频频出现

*ST盛润A公告披露为高管开绿灯,涉嫌信披违规

根据深交所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显示,班武于9月21日以21.85元的均价购入*ST盛润A1.04万股,而此时的职务一栏中,班武仍为董事。但在9月26日,*ST盛润A则发布公告,称班武已于5月26日离任独董,对于独董离职公告为何迟到4个月之久记者数次联系董秘魏传义无果。

“独董离任是很重要的信息,但*ST盛润A信披迟到4个月已是明显的违规,应该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详见附录1)

科达股份信披多次违规,公司及高管被罚逾百万

科达股份曾于2009年7月16日2010年5月19日接到中国证监会济南稽查局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目前该案已调查并审理终结。

证监会对科达股份处罚的原因,包括未对土地出售事项以及大量关联交易作及时披露;此外,也有对土地收购事项的虚假记载,把2006年的转让土地事项记入了2008年,导致财务账目混乱,在多年年度财务报告中也存在多处虚假陈述。(详见附录2)

苏宁环球涉嫌信披违规,或为5亿解禁股套现铺路

苏宁环球将“注入矿产资源”传闻最早出现在6月下旬股吧。坊间盛传,公司大股东江苏苏宁环球集团将向上市公司注入集团参股40%的江西环球矿业相关资产。

从千亿合作项目的披露时间来看,苏宁环球明显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深圳私募人士指出,如此重大的项目合作居然比正式公告提前近十天就已经在公司网站上公布,这与此前中国宝安的石墨矿及石墨烯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详见附录3)

8个月内63家上市公司被曝违规

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63份处罚,而在2010年和2009年全年,包括交易所、证监会及当地政府在内的各式处罚主体共对A股上市公司分别发出52份处罚。上市公司的违规原因主要集中在“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等层面,其中,“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出现最多,共有51份处罚与之相关。而正是由于上述信息未能做到及时、公正、客观披露,误导了投资者。

违规的内容显示,在这些被处罚的事项中,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2003年甚至更早之前。以银河科技为例,公司被查出存在虚增2004年及2005年销售收入、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等事项。虽然银河科技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但对于根据此前信息做出判断的投资者而言,已于事无补。(详见附录4)

二、公告蓄意隐瞒部分实情

国旅联合隐瞒2.41亿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涉嫌信披违规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37号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年报“重大事项”部分如实披露关联交易及关联债务往来情况,明确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依据。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的,如报告期内发生新增资金占用,应详细披露资金占用的原因和责任人,如报告期内未完成清欠工作,应披露未完成清欠工作的具体原因、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已采取的清欠措施、预计完成清欠的时间等。

东方财富超募专户余额与信披不符,相差1千万元

有投资者指出,东方财富(300059.SZ)上市之时,超额募集资金10.05亿元,但到目前为止并未给出大部分资金具体的使用计划,因此质疑东方财富刻意回避这笔庞大资金的使用情况。

分析人士表示,东方财富这么大笔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确实不明确,从半年期、二年期的存单来看,这笔钱很可能要睡在银行里吃利息。

信披违规的危害:信披问题已成A股毒瘤

“信息披露问题,已经成为了A股市场的一颗毒瘤!”一位半年前被迫跳槽的私募研究员,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

违规成本太低 仅有9家被处罚

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63份处罚,已经超过去年和前年全年的52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罚方式上,大部分公司均被“责令整改”,仅有9家公司被“公开处罚”。

相反,在美国上市的不少中国概念股在经过一系列质疑和调查后,已经遭遇摘牌的惩罚。近期更是有消息称,多家中概股已经酝酿主动在美国退市,宁愿等上两三年后再回到自己相对熟悉的A股或港股市场。

信披违规频发为哪般?违规成本太低 “谴责”无足轻重

违规公司被罚没的“真金白银”,与其本身规模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况且,即便是这一点点罚款,还往往要拖上经年累月。

以前文所述的银河科技为例,公司近期公告称,因5年前的数项违规行为,他们被证监会给予警告处分,并处以50万元罚款。“5年前的事情,直到现在才给个最终说法。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就算是下了罚单,受罚的人能否找全了都是个问题。”在该股的股吧里,一位股民留言说,“从发现问题,举报问题到最后的追究,历经一千多个工作日,如此漫长的过程,恐怕谁都能算出个账来:违规是否合算?”

展望:如何遏制信披违规之风

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披违规实行过错推定原则

证监会29日发布公告称,最高人民法院日前正式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对证券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证据问题首次做出了系统性规定。

《纪要》明确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责任人员和认定证据规则。对于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依据《证券法》负有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和完整义务的人员,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责任人员采用的是一般过错归责原则。

此外,《纪要》还明确了内幕交易行为举证责任分配与转移的证据规则。《纪要》第五条对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中“知悉”和“利用”内幕信息的认定采取了使用间接证据、环境证据推定以及证明责任转移分配的证据规则。按照《纪要》规定,在推定内幕交易成立的情形下,如果当事人提出的相反证据能够排除其交易活动是利用了内幕信息,可不认定其行为构成内幕交易。

信息披露违规岂能道歉了事

8月25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彩虹精化给予公开谴责处分。对此,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永弟等高层次日在网上进行公开致歉,但在回答投资者关于赔偿等问题时极力回避。为此,引来广大投资者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该公司的道歉对重要问题均未给予正面回答,均是敷衍搪塞,此道歉并无任何诚意。依笔者看来,信披违规岂能仅仅道歉了事,对于股市违规违法行为,应尽快建立民事赔偿等相关制度。

因违规违法行为给别人带来损失,“赔钱”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长期以来民事赔偿却是困难重重。投资者想要拿到属于自己的赔偿,可能要“过五关、斩六将”。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行为的认定关、受理立案关、审理关、判决关、执行关……每一关都要耗费巨大精力,搭进去大量时间。就算官司打赢了,最后也未必能拿得到钱。正是这重重困难,让普通投资者对于民事索赔望而却步,对于自己的损失只能自认倒霉。

近年来,监管部门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力度逐年加大。然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是重要一点。因此,在打击内幕交易、信披违规等违规行为方面,建立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既能弥补投资者的损失,又能对违法者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其作用与效果不应被忽视。

附录1:

*ST盛润A公告披露为高管开绿灯 涉嫌信披违规

2011年09月29日证券日报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认为,不排除几方联手掩护庄家出货,建议监管部门彻查

9月28日,*ST盛润A毫无悬念地被再次封死在跌停板上,而逆市增持的原独董班武的入场时机却成了市场质疑的另一重头戏。

根据深交所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显示,班武于9月21日以21.85元的均价购入*ST盛润A1.04万股,而此时的职务一栏中,班武仍为董事。但在9月26日,*ST盛润A则发布公告,称班武已于5月26日离任独董,对于独董离职公告为何迟到4个月之久,《证券日报》记者数次联系董秘魏传义,但截至目前,对方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独董离任是很重要的信息,但*ST盛润A信披迟到4个月已是明显的违规,应该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此外,9月21日独董班武买入股票、9月22日*ST盛润A停牌、9月24日宣布独董离任但并未注明姓名,直至9月27日才更正是‘独董班武离任’。而在此期间,*ST盛润A由于解禁股上市流通股价由涨变跌,不排除有几方联手掩护庄家出货时机的嫌疑。”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建议:“监管部门应该从这几个时间点查询,上述几个时间发生的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公告披露时间暗藏玄机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9月28日公开交易信息详情显示,*ST盛润A卖出金额前5名中,以深圳和上海占据比例最大,两地3家营业部共卖出金额约378万元。虽然此金额相较同期上榜公司而言显得十分单薄,但相较3个交易以来的总成交金额1084万元,上述3家营业部卖出金额已占据35%的比例。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成交金额较低且并无大宗交易情况显示,于9月26日可上市流通的2658万限售股或许不在此3日内作出减持。但是,在一片减持声中,原独董班武以21.85元的均价购入1.04万股浮出水面饱受争议。

从发展顺序来看,我们可以对相关事项做如下梳理:5月26日,独董班武任满离职,而*ST盛润A却对此信息秘而不宣,由于股票在此期间一直处于停牌阶段,因此市场并无较大反响。而在8月10日,公司公告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富奥汽车零部队股份公司预案披露并复牌后,至9月21日一连拉出18个涨停,而同日,班武高位购入1.04万股,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未做披露,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未能知晓班武离任一事,因此在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中仍将班武职务标明为“董事”。

9月22日,*ST盛润A宣布停牌,24日则称独董离职,但并未声明离职独董姓名,同时宣布,2658万限售股将于9月26日上市流通。自此日开始,*ST盛润A开始接连出现跌停。而直至9月27日,公司才再次补充公告称,此前离任独董为班武。

“如果独董没有购入股票,或许离任信息仍然不会被披露。这里面不排除一种可能:由于市场人士并不知晓班武已离职,利用其购入1.04万股,让所有人猜测是否有内幕交易之嫌,而遮盖了公司想要掩藏庄家出货时间的真正目的。”孟勤国说,“独董在高管层地位特殊,不排除这就是故意布的一个局,这中间的时间差,足以留下庄家的出货时间”。

孟勤国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应该介入调查,查询上述时间发生的事件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对于独董离任迟到4个月的事宜,则应该由监管部门做出处罚。

信披被漏并非个案

事实上,“漏报”重要信息对*ST盛润来说并不只独董离任一件。

自8月10日公告将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富奥汽车零部队股份公司预案以来,*ST盛润A即连续拉出18个涨停板,其间,公司也曾数度停牌自查。

但是,在9月24日,公司公告称,自然人股东沈允应的身份其实是原第二大债权人联信华投资的法人代表,由其个人代联信华投资持有原股东让渡用以抵债的股票778.58万股,而且,该代持行为已经取得法院和管理人的同意,深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于2011年4月7日已将股票划转到沈允应的个人股票账户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公司一直坚称并无可披露的事项。

由于9月26日公司称限售股解禁,股票随即开始出现接连跌停,9月28日*ST盛润A再次以跌停收盘,报收于18.73元。这也使得公司自8月10日以来第7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和前几次一样,*ST盛润A依旧坚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ST盛润A是否真的如公告所言已知无不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记者 桂小笋)

附录2:

科达股份信披多次违规,公司及高管被罚逾百万

2011年09月28日全景网

证监会认定前任董事长刘双珉为市场禁入者

科达股份(600986.SH)今日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以及《市场禁入决定书》,证监会对公司以及高管处以超过百万元的罚款,其中对公司罚款为60万元。

证监会认定,科达股份前任董事长刘双珉为市场禁入者,10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并对其处以30万元的罚款;其余高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科达股份曾于2009年7月16日2010年5月19日接到中国证监会济南稽查局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目前该案已调查并审理终结。

证监会对科达股份处罚的原因,包括未对土地出售事项以及大量关联交易作及时披露;此外,也有对土地收购事项的虚假记载,把2006年的转让土地事项记入了2008年,导致财务账目混乱,在多年年度财务报告中也存在多处虚假陈述。

推迟两年披露土地转让

2006年,东营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科达股份12.56万平方米土地,科达股份对上述收购土地事项未按规定及时披露。科达股份2006年年度报告少计因转让土地使用权而取得的营业外收入4671万元,多计已不存在的无形资产891.7万元,多计已不存在的土地开发费用586.4万元,多计管理费用10.6万元,少计利润3135.8万元;另外,少计应收账款4671万元。

科达股份2007年年报中,对已被东营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的土地继续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多计摊销16.58万元,从而多计管理费用16.58万元,少计利润16.58万元;另外,多计无形资产875.1万元,多计存货586.4万元。

科达股份将2006年东营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其12.56万平方米土地事项在2008 年年报中披露,使得2008年年报多计其他业务收入4671万元,多计其他业务支出1591.8万元,多计营业外收入3079.44万元。

未及时披露与二股东关联交易

科达股份与其第二大股东山东科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科达集团”)有频繁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这些往来都未按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2007年科达股份向科达集团累计划拨资金5222万元;2008年科达股份向科达集团累计划拨资金8.83亿元,科达集团向科达股份累计划拨资金7.96亿元;2009 年科达股份向科达集团累计划拨资金7.85亿元,科达集团向科达股份累计划拨资金9.96亿元,科达股份对上述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而在科达股份2006年到2009年年报当中,都存在对上述土地转让以及关联交易事件的虚假陈述。

昨日,科达股份跌0.48%,报收6.28元。(李隽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附录3:

苏宁环球涉嫌信披违规,或为5亿解禁股套现铺路

2011年09月09日中国网络电视台

9月2日,苏宁环球(000718.SZ)公告,拟投资千亿开发广州白鹅潭。但这一重大利好却遭到业界质疑,其股价依然阴跌不止。9月8日,苏宁环球股价继续下跌,报收8.01元,跌幅2.2%。

当前围绕苏宁环球千亿融资的实力及信披违规的质疑仍在继续,而更深层次的背景正在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注意到,苏宁环球自7月初高管增持51万股以来,其利好及传闻不断,其中两次的涉矿传闻更让其股价逆势大幅拉升35%。股价大涨期间,苏宁环球5.27亿股的定向增发限售股迎来解禁,并且在解禁之后,苏宁环球大额资金的净流出力度明显加大。而当股价高位横盘又上涨乏力之时,千亿土地开发项目消息被公司主动提前以非正规途径披露。

苏宁环球频发利好以及信批违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涉矿股价飞涨

苏宁环球的密集性利好始于7月初。

7月4日晚间,苏宁环球公告,公司董事副总裁李伟、董事倪培玲等10位高管在6月29日-7月4日,共计买入公司股票逾51.48万股。苏宁环球当日报收8.26元,上涨1.98%。此次高管增持成了券商强烈看好苏宁环球的重要依据。

7月5日,苏宁环球10送2派1.2元分红除权,股价高开高走。当天,申银万国率先发布研究报告,称苏宁环球价值遭严重低估,建议增持。7月6日,华泰联合快速跟进,报告称苏宁环球管理层集体选择在现阶段增持,再度显示出管理层认为目前股价偏低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券商看多并没能提振股价。7月5日到26日,苏宁环球股价累计跌幅达18.28%,而此间大盘累计跌幅只有3.90%。

券商强推失利后,7月底,苏宁环球突然搭上 “涉矿概念股”顺风车,股价扶摇直上。

记者发现,苏宁环球将“注入矿产资源”传闻最早出现在6月下旬股吧。坊间盛传,公司大股东江苏苏宁环球集团将向上市公司注入集团参股40%的江西环球矿业相关资产。

7月底,这一传闻再次在网络上被密集传播。7月27日开始,苏宁环球逆势启动,连续十日飘红,并一路逆势拉升至8月15日,于8月12日创下了11.04元(复权)的近16个月新高,区间最大涨幅接近35%。

值得关注的是,苏宁环球异动期间,其基本面并未有大变动。而记者注意到,在7月27日以来的上涨期间,正好迎来苏宁环球巨额的动向增发限售股解禁。

苏宁环球公告显示,其2007年度动向增发限售股于8月1日上市流通,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桂平及其子张康黎分别解禁2.89亿股和2.38亿股,累计5.27亿股。

8月1日,经过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之后,其股价已由6.7元上涨到7.81元。而截至8月12日,涉矿传闻为其带来34.48%的最大涨幅。这意味着,此时限售股的减持将比涉矿传闻之前的股价低迷阶段,套现金额高出16.57%-34.48%。而同期上证指数最大跌幅9.06%。

而资金流向数据则显示,苏宁环球在8月10日开始有大额资金密集流出。其中,8月10日净流出2438万元,12-18日分别净流出2142万元、5039万元和2884万元,净流出力度明显大于8月1日之前。8月10日至24日,净流出苏宁环球的资金高达1.53亿元,主要集中在每笔成交50万元以上资金。

而在8月1日之前,苏宁环球交投清淡。6月15日以来,单日资金净流入或流出金额只有两个交易日超过2000万元:7月19日净流入2320万元;7月29日强势涨停时净流入1.7亿元。

从资金流向来看,尽管7月27日以来的上涨吸引了大量资金净流入,但在净流出资金中并不排除解禁股高位套现的可能。

而事实上,苏宁环球对于涉矿传闻引发的暴涨并未及时回应,更比不上此前部分涉矿上市公司股价异动即申请停牌的情况。

8月18日,在16日深交所就其股价异动采取紧急停牌干预措施的两天后,苏宁环球终于澄清称,“截至目前公司不存在涉及矿业投资事项”。

公告强调,虽然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桂平及公司第一大股东苏宁集团涉及矿业投资事项,但上述涉矿业务投资与公司无关,对公司无任何影响。“自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少三个月内,公司不会发生商议和筹划包括涉及矿业投资在内的重大资产重组、收购、资产注入、发行股份等行为。”

当天,苏宁环球大跌5.87%,但8月19日即上涨3.3%,股价高位横盘并未大跌。与此同时,苏宁环球二度涉矿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传闻指,“苏宁环球大股东追加承诺将持续公告收购国内外各种稀贵矿产资源,最终使主营全部转变为矿产资源。”

而更大的利好又开始接踵而至。

千亿土地开发

8月23日,苏宁环球突然在公司官网上发布《苏宁环球与广州荔湾区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三方“白鹅潭地区土地开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隆重举行》的新闻,披露8月19日广州荔湾区政府与苏宁环球以及国开行举行“白鹅潭地区土地开发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并明确透露出苏宁环球将投资荔湾区信息。

此前的8月22日,荔湾区官方网站发布《荔湾区白鹅潭经济圈土地开发项目公开引入社会资金的招商公告》,称将通过公开方式依法选定合作主体。

9月2日,苏宁环球公告确认,公司于8月30日同广州荔湾区政府及国开行广东分行签署了《土地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对广州白鹅潭地区28平方公里(4.2万亩)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并已成立了广州白鹅潭投资有限公司。

苏宁环球并透露,将在18个月内完成广州白鹅潭地区4.2万亩土地的征收并上市,项目涉及融资额近1000亿元。

然而,这一重磅利好并未引发新一轮股价上涨。千亿融资额使市场对苏宁环球实力广为质疑,而本报记者了解到,28平方公里是指荔湾区白鹅潭经济圈的规划范围,并非苏宁环球的开发面积;且苏宁环球不是直接进行一级开发,只是提供融资担保。苏宁环球实际只获得白鹅潭地区土地项目完成一级开发及出让后的收益补偿,对其主业的提升意义并不大。

公告发布当日,苏宁环球股价仅上涨0.12%,随后阴跌不止。

值得注意的是,从千亿合作项目的披露时间来看,苏宁环球明显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的行为。深圳私募人士指出,如此重大的项目合作居然比正式公告提前近十天就已经在公司网站上公布,这与此前中国宝安的石墨矿及石墨烯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

而更现实的问题在于,是什么原因促使苏宁环球做出如此明显的信批违规行为,是迫切需要支撑股价,还是另有隐情?(陶杏芳 雷李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附录4:

8个月内63家上市公司被曝违规

2011年09月02日证券日报

根据W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共收到63份处罚,而在2010年和2009年全年,包括交易所、证监会及当地政府在内的各式处罚主体共对A股上市公司分别发出52份处罚。

从数据对比的情况不难看出,违规A股公司在2011年已呈现出增长之势,而在所有被处罚的公司中,中小板企业有28家,成为其中的重灾区,同时,处罚理由明细则显示,“其他职责”成为了出镜率最高的词汇。

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罚方式上,大部分公司均被“责令整改”,仅有9家公司被“公开处罚”。

多数公司因未履责违规

从Wind显示情况来看,在所有被曝违规的公司中,共有7家ST类公司。而三钢闽光及蓉胜超微则有两次违规,三钢闽光被处罚的事由分别是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和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蓉胜超微则两次皆因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

Wind显示,上市公司的违规原因主要集中在“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等层面,其中,“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出现最多,共有51份处罚与之相关。而正是由于上述信息未能做到及时、公正、客观披露,误导了投资者。

违规的内容显示,在这些被处罚的事项中,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2003年甚至更早之前。以银河科技为例,公司被查出存在虚增2004年及2005年销售收入、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等事项。虽然银河科技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但对于根据此前信息做出判断的投资者而言,已于事无补。

处罚依据一栏显示,已被处罚的上市公司中,多数违反《公司法》和《证券法》,另有少数公司违反交易所上市规则等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处罚的上市公司中,*ST天目已连续三年榜上有名。而*ST东碳等公司也是频频出现。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处罚情况来看,“问题”公司仍是违规现象高发群体。

违规成本偏低

虽然有为数众多的公司被查出种种信披不实等事项,但从处分类型来看,共有9家公司被处于公开处罚,8家被公开批评、2家被公开谴责、其余则均为责令整改。

9家被处于公开处罚的公司中,五粮液被处于60万元的罚款,为目前年度之最,而银河科技和*ST天目则分别被处于50万元和40万元的罚款,另外5家公司钱江摩托、*ST东碳、北海港、*ST宏盛和*ST建通则分别被处于30万元的罚款。由此计算,被处以罚款的公司仅占目前所有违规公司的13%。

2010年和2009年度,被处罚款最多的则分别是紫金矿业和盐湖股份,紫金矿业因环境污染被开出965.313万元的罚单,而盐湖股份则因未及时履行监管部门制订的氯化钾销售临时指导价格,被处于500万元的罚款。而在上述两个年度,分别有15家和12家公司被罚款,占违规公司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9%和23%。

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监管部门使用了公开批评、谴责等处罚手段,但上市公司违规手法已向隐蔽化发展,而目前的处罚力度偏弱,未能使上市公司伤筋动骨,低成本之下,违规数量放大也就不难理解。鉴于此,分析人士建议,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可以提高违法成本,从而起到震慑作用,并据此完善投资者的追偿机制,最终使资本市场逐步规范和完善。

附录5:

中天科技中标信息提前一周泄漏,涉嫌信披违规

2011年07月19日证券日报

继《证券日报》独家报道中天科技“质量门”后,昨日,中天科技终于发布澄清公告向投资者通报具体情况,默认了问题电缆这一事实。

根据澄清公告,记者追踪发现,公告中所提及的特种导线的中标信息在公司2011年6月8日正式披露前,已由中天集团电网事务部总经理陆伟提前泄漏,经由证券类媒体报道后,公司股价提前做出了反应。相关律师在采访中表示,这一做法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信息提早披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则在2011年6月8日才公告的中标信息,赶在公告日一周前由公司电网事业部总经理陆伟提前向媒体披露了。

2011年5月31日,有证券媒体报道了中天科技特种导线的中标情况,报道中称“中天科技5月30日集团电网事业部总经理陆伟向媒体披露,在国家电网今年第一、二批特种导线的招标中,中天科技中标率43.01%,中标量同比去年增长571.76%;在地方特种导线的招标中,中天科技中标率47.06%,中标量同比增长196.62%。这意味着我国电网建设中特种导线市场快速增长,也标志着中天科技特种导线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

一周后,中天科技正式发布中标情况公告。据公告,公司在“国网公司2011年第一批、第二批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装置性材料招标、南方电网公司2011年220KV、110KV 线材类第一批采购项目中标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铝合金导线、铝包钢绞线、OPGW光缆合计中标5.33亿元。”

从5月31日曝光特种导线中标信息到6月8日公司正式发布中标公告,公司股价止跌回升,连续5连阳,累计上涨7.94%,而同期大盘仅上涨1.4%。

采访中有律师表示,作为公司业务核心人员的陆伟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中标量,但其却用相对值的方式透露特种导线的中标情况——“中标量比去年增长571.76%”。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漏该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同时,根据第六条的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回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不得以定期报告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从这两方面来说,中天科技此举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半年不到两换董秘

记者发现,“问题产品”事件和“中标泄密”事件发生的近半年里,作为公司治理“守门人”的董事会秘书两次更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薛济萍曾代行董秘职责3个月时间。

2010年12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现任董事会秘书罗瑞华向董事会请求辞去董秘一职,在聘任新董秘之前,董事长兼总经理薛济萍代行董事会秘书的职责。然而,原本可以暂时顶替董秘空缺的前董事会秘书刘宁也在当月递了辞职报告,薛济萍一肩挑董事长、总经理、董秘三职长达3个月时间。3月18日,董事会才确定证券事务代表杨栋云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依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持续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责任。中标信息的提前曝光引出市场对中天科技公司治理结构的质疑。本报将对此事件继续跟踪报道。(记者 郭 振)

附录6:

将完工项目还在环评中,华北制药被指信披违规

2011年06月14日千龙网

白蛋白项目是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北制药,600812)近几年来的重点募投项目之一。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发现,当6月9日河北省环保厅对一些拟批准建设项目进行环保审批公示时,华北制药的培养基级白蛋白项目赫然在列。奇怪的是,华北制药在2010年年报中就已透露,搬迁和新园区建设有序进行,白蛋白项目主要设备已安装就位。而公司董秘杨海静近日接受媒体的采访时也表示,该项目正在整体试车。

对于上述情况,华北制药证券部有关人士解释称,白蛋白项目已通过审批。此番在公示期内是因为项目进行了修改,又重新提请审批。“如果未经批准就擅自开工,属于违法,所以肯定是经过批准的。”

白蛋白项目疑涉未批先建河北省环保厅的环保审批公示显示,今年6月9日,华北制药的培养基级白蛋白项目才被列入拟批准的项目公示名单,公示期为10天,因此,该项目目前还在公示期内。

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向河北省环保厅进行了咨询,有关人士表示,此项目之前并未经过审批,此次是拟批准。2010年10月份,华北制药的这一项目曾进行环评的二次公示,后来因为一些环保方面的原因被退回,所以项目拖到现在才进入拟审批过程。

曾参与环境保护立法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表示,按照中国关于环境立法方面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早于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完成,即开工项目必须要先经过环评才能开工。

依照河北省环保厅的说法,华北制药的白蛋白项目并未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不能开工。但是,华北制药的说法却是,白蛋白项目早在3年多前就经过了环评。

2007年10月25日,华北制药公告公开了其拟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白蛋白为其拟投资的6个项目之一,此项目的预计投资额近4.2亿元。对于立项、环保和土地等报批事项,公司当时的表述是“都在进程中”。

2008年11月,华北制药公布的2008年第二次股东大会资料显示,白蛋白环保已于2007年12月27日经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评【2007】547号文批复通过。

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转载石家庄新闻网的信息显示,白蛋白项目的正式开工日期为2008年11月18日。当天,包括华北制药白蛋白项目和其他22个项目进行了重点项目集体开工仪式。

此后两年,华北制药关于该项目的公告不多。在今年4月份,华北制药公布的2010年年报再次提及此项目,称白蛋白药用辅料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批,且主要设备已安装就位。此外,华北制药的董秘杨海静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项目正在整体试车。

对此,河北省环保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将对华北制药白蛋白项目是否已开工建设的情况进行核实。

华北制药被指信息披露不合规

王灿发称,如果华北制药白蛋白项目属未批先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经批准就擅自开工建设,除项目要立即停工外,还必须接受环保部门的处罚。

华北制药证券部有关人士对此解释称,白蛋白项目已通过审批。此番处在拟批准公示期内是因为项目进行了修改,又重新经过审批。对于项目为何进行修改,华北制药证券部有关人士表示要继续了解,并未提供更为具体的细节。

对于华北制药证券部的说法,王灿发表示,即使项目进行了修改,也应该待环评通过之后才能重新开工,否则仍涉嫌违法。

此外,王灿发还介绍称,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单位重新报批环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如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华北制药白蛋白项目发生重大变化,也应该进行公告。由于被认为是一旦投产可以大幅度提高华北制药盈利能力的项目,白蛋白在非公开发行预案通过后,公司一直未及时进行项目信息披露,这也引起不少基金和股民的不满,他们认为公司信息披露不符合相关规定。

去年10月份,河北省环保厅在公布白蛋白项目环评二次公示时,对该项目进行了简单概述: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培养基级白蛋白项目拟建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厂区占地面积为100亩,工程总投资41837万元,建设规模为年产15吨培养基级白蛋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包装车间、动力车间、综合库房及污水处理站等。

由于上述表述和2007年华北制药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中的表述并无很大区别,有人士认为,这表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等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华北制药所谓的经过环保审批到底是虚假陈述,还是白蛋白的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还是其防污措施有了新的变化?《每日经济新闻》将对此进行持续跟踪。(黄志伟)

附录7:

京安集团为假国有,老白干酒信披不明误导股民

2011年06月03日证券日报

 6月1日,本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老白干酒屡遭减持京安集团改制后股权结构成谜》的文章,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有投资者就致电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根据衡水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京安集团的公司类型为: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但老白干酒(600559)2010年报中却显示京安集团为“国有”。

6月2日京安集团一位姓贾的经理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京安集团不是国有企业,不方便透露目前京安集团的股权结构”。

对此,北京华泰律师事务所的张凯普律师表示,“京安集团已经不是国有独资企业了,如此宣称只会误导股民,这属于老白干酒披露不明”。

二股东股权性质扑朔迷离

老白干酒,其前身为河北裕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30日在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公司于2002年10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老白干酒的主发起方为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白干集团)和衡水京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安集团)。

根据老白干酒2002年年报显示,上市之初公司股东共10位,控股股东为老白干集团,持股比例46.99%,第二大股东为京安集团,持股比例23.59%,其他8位股东持股比例均小于0.25%。

同时,2002年年报中企业性质一栏,京安集团为:国有独资。而根据老白干酒2010年年报显示,京安集团的企业性质已改为“国有”。

那么,京安集团到底是国有独资,国有控股还是国有参股公司?

但根据衡水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京安集团的公司类型为: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京安集团一位姓贾的经理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京安集团不是国有企业,不方便透露目前京安集团的股权结构”。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京安集团明显不是国有企业了,但老白干酒的年报里却依然标为“国有”,这里面可能大有文章。

信披不明?

一边是衡水市工商局公示的“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另一边是老白干酒2010年年报中的“国有”,京安集团的企业性质一时间扑朔迷离。

5月31日,京安集团所在的安平县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就表示,“京安集团确实已经改制”。

6月2日,京安集团一位姓贾的经理在回应京安集团企业性质的问题时支支吾吾,最终表示并非国有,而对于目前京安集团实际控股股东是谁则拒绝透露。

对此,6月2日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的张凯普律师指出,“不能完全认定京安集团属于国有企业。如果对外宣传为国有企业,而不对其进行严格定义,那么会让公众理解为国有独资企业”。

“老白干酒在这件事上属于披露不明,这样的年报会误导股民的”,张凯普最后表示。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老白干酒的副董事长魏志民同时还是京安集团法定代表人,但老白干酒2010年报中对于副董事长魏志民的介绍则只字未提其在京安集团的任职,且魏志民并不在“股东单位或其他关联单位领取报酬或津贴”。

套现原因或另有隐情?

有业内人士认为,“老白干酒和京安集团联系如此紧密,京安集团法宝代表人魏志民还是老白干酒的副董事长,难道会把京安集团的企业性质写错?还是另有隐情不能示人?”

该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在老白干酒利润逐年上升、前景良好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股东京安集团不看好老白干酒而减持的现象,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逢高套现。加上京安集团私下改制,不排除有相关利益人参股京安集团,以此获利”。

对此,6月2日,老白干酒董秘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以“董秘刘勇和证券代表刘宝石都出差”为由拒绝回应。(中国资本证劵网 白宝玉 蒋天龙)

附录8:

控股股东重大事项待核实,浪潮国际涉嫌信披不实

2011年05月25日上海证券报

本报《涉嫌隐瞒实际控制人变更,浪潮信息“云计算”或成陷阱》、《资产倒腾摆下“迷魂阵”,浪潮信息上市十年一步步被掏空》等系列报道刊出后,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继浪潮信息被停牌后,浪潮集团下属的浪潮国际也公告浪潮集团将有重要事项进行核实。

5月23日,浪潮国际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控股股东浪潮集团通知,因浪潮集团有重要事项需向其实际拥有人进行必要的核实,公司将在收到控股股东进一步信息后刊登进一步的披露。

浪潮国际2010年年报显示,浪潮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浪潮电子(香港)有限公司,拥有浪潮国际已发行普通股的35.72%股权,是其控股股东。而且,浪潮国际曾公告浪潮集团的股权结构为:山东省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持有38.88%,山东德盛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25%,济南裕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6.14%,英大国际信托持有19.98%。因山东省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是山东省国资委全资企业,因此,浪潮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山东省国资委,是国有控股企业。浪潮国际也一直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为国有企业。

然而,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这一切早在2004年已悄然发生变化。山东德盛实际为浪潮集团高管层持股的公司,济南裕泽、英大国际信托持有的股份背后也是其相关的管理层。也就是说,在浪潮集团的股权结构中,其管理层与员工持有的股权合并计算已达61.12%,远远超过山东省国资委。因此,浪潮国际与浪潮信息一样,对其控股股东的描述,存在着不实的披露,涉嫌隐瞒实际控制人变更。另外,浪潮国际一直公告其执行董事之间无任何财务、业务、家族或其他重大/相关关系。但随着浪潮集团真实的股权结构被曝光,浪潮国际的这些披露与声明真实性也存在着疑问。(记者 朱剑平)

股“惑”系列之五:股市到底缺不缺钱

2011年10月02日新华财经

编者按:上半年股市低迷导致资金严重外流,仅5、6月份A股存量资金就流失了900亿元。由于股市资金趋紧,公募、私募基金9月份发行携手走进寒冬:私募基金平均每只产品首募资金仅4500万元,平均发行规模创66个月新低;公募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为9.54亿元,与上半年16.64亿元的平均募资规模相比直落四成。股市,是不是走进了“钱荒”的时代?

股市低迷 资金严重外流

沪指屡创新低

人气低迷,市场萧条,深沪股市深陷于“跌跌不休”的萎靡中。两市终因不堪超大盘股发行的重击再度应声倒地,上证指数更跌破2400点整数关,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

跌,跌,跌,跌到何处才是底?千百万中小投资者在无助地探询。但是,连最热衷于技术分析的专业人士也不敢妄言底在何处。深沪股市畸形的现状,既难以用经典投资理论来解释,也令久历市场磨砺的实战派困惑。它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背离供求关系的制衡。完全是一副不管市场多么低迷,不论指数跌得多深,圈钱、发新股就雷打不动的冷漠面孔。

股民情绪普遍低迷

童明是深圳某中学的教师,去年上半年,他和老婆投入了50万到股市。去年10月份有一波行情,由于重仓有色金属股,他们曾赚了28万多,让他们高兴坏了。谁知道进入2011年,特别是今年的5月份,股市跌跌不休。童明的资金账户大为缩水,不但28万的利润没了,连本金也亏了22万多。这些钱可都是他们夫妻俩省吃俭用十多年的积蓄呀。由于跌幅过大且仍然看不到股市止跌的迹象,老婆整天哭丧着脸,这样一来,弄得生性谨慎的童明工作也不能专心工作了,近段时间在股市开市日每天他都不停地盯着股票走势,每涨一毛钱,每跌一毛钱都时刻牵动着他的心。由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心理上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童明晚上不时出现失眠的情况,糟糕的是他近日还查出患上了高血压,老婆更是已经流露出轻生的念头,17岁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也因为听说家里亏了好多钱出国留学是不可能了而情绪郁闷,不思学习,性情大变,他们这个家都被下跌的股市拖得了无生气。

流动性困局或为A股“死穴”

决定股票价格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估值与业绩。在以控通胀为主基调的宏调背景下,今年的流动性持续紧缩,市场估值中枢被迫下移,在业绩未出现显著负增长的情况下,沪综指不断创出新低。而在四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虽将继续放缓,但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概率极小。在此背景下,四季度资金面对A股市场的影响将更为直接,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四季度初A股仍难摆脱流动性困局,政策微调的时间点可能会出现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私募基金9月首募规模创66个月新低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公募、私募基金9月份发行携手走进寒冬:私募基金平均每只产品首募资金仅4500万元,平均发行规模创66个月新低;公募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为9.54亿元,与上半年16.64亿元的平均募资规模相比直落四成。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9月份共有18只公募基金成立,首募规模合计171.78亿元,平均首募规模为9.54亿元;而8月份则有19只基金设立,共募集资金201.28亿元,平均首募规模为10.59亿元。公募基金平均募集资金的规模环比下降9.92%。加上7月份设立的9只基金(共募集资金60.58亿元,平均首募规模为6.73亿元),三季度以来46只新设立的公募基金平均募集资金规模9.75亿元;而上半年,共有110只基金设立,共募集资金1836.33亿元,平均首募规模为16.64亿元。显然,9月份公募基金首募平均规模与上半年水平相比下降40%以上。另据观察,不少基金募集规模挣扎在2亿元成立生死线上,其中今年募集规模不足3亿份的基金多达9只;另有一些基金为能成立,不得不延长募集期,今年以来延长募集期的新基金有10只。

私募基金的发行同样举步维艰。9月份27只私募产品设立,平均发行规模4500万元;与8月份7169.69万元的平均募集规模相比下降37.24%;与7月份13673.21万元的首募规模相比,更是萎缩67.09%。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观察,9月份私募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创出了2006年4月以来的新低。

基金一年流失804万客户,远超2008年流失规模

基金半年报显示,公募基金目前存量持有人总户数为9160.75万户,比2010年中期减少了804.87万户,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减少的346.72万户,成为了公募基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客户流失潮。

据悉,从2007年年底至2009年中期,公募基金受金融危机影响也曾出现客户流失,存量持有人户数减少了346.72万户。

业内专家分析,持有人的大量流失是目前基金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若按此速度流失,两年之后公募基金的存量持有人户数将可能不足8000万户。中国基金业急需寻找到减少客户流失或让客户数止跌回升的办法。

钱到哪里去了?

钱先生,到哪里去了?

进入9月份以来,沪深两市日成交量大多维持在1000亿元左右。相对于A股24万亿元左右的总市值,这是个令人尴尬的数据。

与此同时,目前投资者对于A股的投资意愿正在持续下降。中登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末A股持仓账户数为5709.84万户,占全部A股有效账户的42.21%,环比下降0.27个百分点,为今年内最低水平。

再来看一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18.06万亿元,较1至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业界预计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继续放缓。

此外,在严格的房贷政策下,眼下房地产市场成交也较往年清淡了很多。以上海为例,据媒体报道,即使在目前“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下,上海楼市9月份前20天成交量却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低。

既然这些敏感的资金从股市、楼市和实体投资等几大“容器”中流出,或者流入速度减缓,那么到底流向了哪里?

从目前官方或商业机构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无法从中得到一个准确且系统性的答案。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宏观及草根层面来窥探真实的流动性之谜。

国际不利因素牵动A股神经

自9月初以来,A股鲜有反弹行情,一直地量下行。目前,上证综合指数跌破2400点,创年内新低。目前两市成交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者还需谨慎为上。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的下跌则既有国内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

上周,美联储结束了利率决策例会,会议决定出售短期债券置换长期债券,这一所谓的“扭转操作”低于市场此前对量化宽松的预期。这令投资者相信,美联储在经济衰退面前已无计可施。美股道琼斯指数下挫,大宗商品市场遭受重挫,全球其他市场也沦陷。国际市场的动荡牵动A股走势。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方向令人琢磨不定。汇丰控股公布,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从8月份的49.9显著下降至49.4,为继8月份意外回升后重拾跌势,并且是连续第三个月跌破50。这表明中国经济呈降温之势。而货币政策依然看不到放松的明显迹象,这让A股从基本面到资金面都难以获得长期而有力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股市很难吸引新资金进入,但却不断迎来新股发行。作为今年来最大IPO项目,中国水电高达170多亿元的拟融资额对脆弱的A股市场形成一定的考验。

“贫血”A股再迎大抽血

十月将至,伤心的股民们不但没有等来救市的消息,反而迎来又一重磅利空。疲弱不堪的A股再度面临抽血,继中国水电之后,中交股份也在周末宣布正式启动回归A股上市。

除了计划募资总额高达510亿元的三大巨无霸——中国水电、中交建、陕煤股份即将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外,证监会9月21日还大手笔核准了多家上市公司募资总额累计高达35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甚至还有包括东吴证券在内的20家企业预披露招股书。

新华社近日刊文指出,“A股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让投资者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的困境,而在股市低迷期间推出的巨型IPO才由此被视作‘众矢之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种倾向不改,融资者最终很可能会收获新股发行受阻的苦果。只见‘抽血机’不闻分红声。”

救市猜想:百亿社保基金将择机入市

媒体称百亿社保资金获准择机入市

记者获悉,100多亿社保资金近期已通过相关会议批准入市,将择机投资于股票市场。据悉,这笔资金来源自公益金部分,目前该笔资金已经于上周划拨到社保账户中。

一位接近社保资金管理部门的人士认为,社保资金此时获准入市政策信号意义较大,表明了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但该人士并未透露这笔社保资金将于何时入市。截至记者发稿时,社保基金理事会相关负责人并未予以确认,表示“不清楚到账的时间和数目”。

另据了解,保险资金自9月份以来已开始谨慎买入基金。北京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有部分保险资金在申购基金,粗略估计,9月份至今保险资金申购基金的规模约为几十亿元。

五大救市猜想缓流动性紧张

1、与目前A股20余万亿元的流通市值相比,社保基金100亿元的投资总量有些杯水车薪,但社保资金此时获准入市,政策信号意义较大。

2、取消红利税,这既可短期稳定市场信心,又可以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

3、暂缓新股发行有助于保持市场稳定。新股上市不仅是在抢老投资者的钱,而且是在高价抢钱。

4、当前股市持续下挫,交易较为低迷,下调交易印花税税率能有效还利于民,保护投资者利益。

5、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可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

从党报发表评论,到呼吁停发新股……近期市场持续下跌中,救市声音不断出现。与此同时,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呼吁又起,还有专家表示为了引导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到长期投资中来,取消红利税也可以考虑。此外,设立平准基金、鼓励社保基金等进场,也成为股民的希望。

股“惑”系列之六:如何铲除内幕交易“毒瘤”

2011年10月04日新华财经

编者按: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案件线索124起,其中新增内幕交易案45起、市场操纵案7起、信息披露违规案7起、其他类型案件24起。

公平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和命脉,而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毒瘤。内幕交易不仅仅是一种容易引起广大投资者不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触犯刑法的金融犯罪行为;同时,它也往往是一种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如果不把这颗“毒瘤”铲除,不仅破坏市场的公平和效率,践踏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上市公司声誉,加大股市运行风险。

近年来,监管部门在打击内幕交易、市场违规行为方面,力度逐年加大。然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这反映了当前内幕交易违规惩处制度上肯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为维护股市的稳定、繁荣,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层需要做出更多努力,还资本市场清新空气。

案件频发,屡禁不止

上市公司屡陷内幕交易案

黄光裕身陷内幕交易 四股民索赔700万元

去年5月18日,黄光裕案一审宣判(二审维持原判)在北京第二中级法院作出,其中就包括了内幕交易罪。“协同”非法经营罪和单位行贿罪,黄光裕当时共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处罚金额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当时结果宣判后,业界人士就预计,黄光裕极有可能面临与内幕交易罪有关的民事索赔,甚至有分析人士猜测,有多达10万的股民可能会对其进行民事索赔。

普通投资者李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据公开报道披露的起诉书,李岩2007年6月13日以每股10.39元的价格购买了中关村科技股票500股,总金额5195元,随后,其于同年6月15日以每股10.08元的价格全部卖出,卖出5040元,其中损失了155元。但就在开庭当日,该案代理律师张远忠突然变更诉讼请求,当庭的审判长随即决定休庭。之后,再高调将索赔金额提升至数十万之后,李岩又突然撤诉。

9月21日,业内不出意外地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吴某等4人诉黄光裕证券内幕交易责任纠纷案,此次索赔金额更是疯狂地提升到了700余万元。据称,此次起诉的4位股民包括之前撤诉的李岩。

基金经理“老鼠仓”前赴后继

韩刚成“老鼠仓”获刑第一人  长城基金案情内幕曝光

“基金建仓前先买入,基金减仓前先卖出”——任职七个多月的时间里,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基金经理韩刚用此类手法交易股票15只,构成典型的“老鼠仓”行为。

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韩刚自2009年1月6日起担任长城基金久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自此至2009年8月21日,韩刚利用职务便利及所获取的基金投资决策信息,与妻子史某等人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共同操作韩刚表妹王某于招商证券深圳沙头角金融路营业部开立的同名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

经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韩刚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1万元,对赃款30.3万元予以没收。这是继唐建、王黎敏、张野、涂强、刘海、黄林等之后,基金界曝出的另一“老鼠仓”案件,韩刚也成为因“老鼠仓”而获刑的第一人。

取证困难,违规成本过低

打击内幕交易:取证困难难题待化解

“内幕交易具有极强的内幕性和隐蔽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作为内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会利用“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身份亲自上阵操作,但会借亲朋好友之手来间接实施实质性交易,并从中渔利、分赃。监管层一般很难发现,如果缺乏人证和物证,调查及取证就更困难。

刘俊海也对记者表示,内幕交易的认定往往面临取证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小圈子人知道,别人不知道。一些内幕交易分子因此往往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只要做得诡秘一些,外人不可能轻易知道真相,所以也是屡禁不止。”他表示,另一方面,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地方政府也往往不愿意其管辖范围内的上市公司暴露出问题。

违规成本不够高助长内幕交易

监管层一直在加大对涉嫌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但是,对于违规者来说,只要其获利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违规成本,内幕交易就难以避免。还拿并购重组来说吧,涉嫌内幕交易被查处的话要受到严厉处罚,而一旦侥幸漏网就会获利巨大,相比之下违规成本仍然不够高。因此就出现了很多投资者一方面对内幕交易很不满,但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打听内幕消息。

如何提高违规成本?最根本的就是动摇其违规根基。重组内幕交易的根基,就是赌公司的重组,赌自己不会被查处。对于知道内幕消息的人来说,赌公司的重组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们可能是重组的参与者或者其亲戚朋友,那么只要不被查处就会获利很大。但是,如果叫停股价异常或涉嫌内幕交易的公司的重组,就是从根上打击了内幕交易。

股市民事赔偿何时不再难

因违规违法行为给别人带来损失,“赔钱”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长期以来民事赔偿却是困难重重。投资者想要拿到属于自己的赔偿,可能要“过五关、斩六将”。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行为的认定关、受理立案关、审理关、判决关、执行关……每一关都要耗费巨大精力,搭进去大量时间。就算官司打赢了,最后也未必能拿得到钱。以此次汪建中案为例,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对其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达2.5亿元,有投资者因而担心:“哪还有钱赔给我们啊!”正是这重重困难,让普通投资者对于民事索赔望而却步,对于自己几千几万元的损失只能自认倒霉。

股市里的违法案件往往涉及成千上万投资者,建立起适合我国股市特点的民事赔偿制度,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很快建立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制度。但是,如果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和难处,很多“难题”并非不可以化解。

当权力进入股市

官员涉内幕交易案件屡发

广东省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近日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据调查,李启红利用其担任市长的职务便利,在从中山公用集团董事长谭庆中处所获得的该集团资产重组的内幕信息后,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串通其丈夫、弟媳等人购买该公司股票,共筹集投入670多万元,不到2个月获利1980多万元。

一手掌握权力,一手掌握金钱,李启红及其家族成员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制造财富裂变效应,折射出“权钱合体”的腐败新动向。这表明,提供股市内幕信息已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拉拢、巴结官员的新手段。个别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内幕信息透露给官员,官员再将“内幕信息”变成敛财的工具。这不仅为新形势下证券交易敲响了警钟,更为新时期的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警惕权力资本化

官员及相关法人单位领导涉及内幕交易案件的频繁发生,既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官员内幕交易的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有很大关系,也有着地方热衷推动企业上市圈钱的引子。就前者来说,在内幕信息监督的设计上,证券法主要侧重于对公司高管人员等的监管,未明确提出对相关官员的监管。另外,内幕交易犯罪监管和调查“门槛”高,证监部门鞭长莫及,纪检部门往往缺乏经验,也形成了“监管真空”。就后者而言,现在地方领导和企业联系紧密,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上市公司的数量象征着地方的“经济实力”,热衷推动公司上市,对公司信息十分清楚;一些企业为了成功上市、得到领导支持,往往会主动送信息帮领导赚钱“拉关系”。但不论何种原因,权力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势必就要寻求高回报。

所以,要消除包括官员在内的内幕交易犯罪行为,除了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上市公司的监管以及加大打击力度外,从思想认识的角度看,必须高度正视权力资本化的副作用。股市具有极强的财富再分配功能,权力参与股市,由于致富手段的不合法,将极大地破坏社会信誉,导致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并阻碍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因而,对权力的资本化,必须做到从制度上严防死守。

最高法明确内幕交易案举证责任

五种情况可认定为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将再度升级。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下称《纪要》)的通知,内容涉及证券行政处罚案件的举证、电子数据证据、专业意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的证明、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等若干方面。

作为高法的规范性文件,《纪要》是首次由有权机关作出的针对证券行政处罚案件相关问题的系统性规定,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市场参与各方具有深远影响。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纪要》针对的是行政诉讼中的证券行政处罚案件,同时也是对证监会行政执法的要求和规范。“此前证券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规则并不完善,《纪要》在证券行政执法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成熟市场国家的先进做法,对证券行政执法的核心问题给予了明确。”

证监会:正在修订内幕交易认定指引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证据制度是行政执法和司法的基础性制度。在以电子化交易为主的证券市场中,有关证据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纪要对证券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证据问题首次做出了系统性规定。

上述负责人说,在推定内幕交易成立的情形下,如果当事人提出的相反证据能够排除其交易活动是利用了内幕信息,可不认定其行为构成内幕交易。

此外,纪要还明确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责任人员和认定证据规则。对于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人员,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即根据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与其履行职责的关联程度来认定其责任,除非当事人能够证明其已尽忠实勤勉义务。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责任人员采用的是一般过错归责原则。

证监会副主席:上市公司若涉内幕交易,并购重组将被叫停

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7月7日在参加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经验交流会时表示,上市公司如出现股价异常或涉嫌内幕交易,将叫停其并购重组申请。证监会正计划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行“分道制”,对评级良好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将简化审批程序,将审慎考核评级较差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

姚刚: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内幕交易发生

姚刚认为,我国证券市场这些年内幕交易增多,既有相同于成熟资本市场和其他新兴资本市场的地方,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市场背景与原因。

“针对这些情况,证监会坚持‘打防结合,堵疏并举’,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姚刚称。

与此同时,姚刚表示,面对查处内幕交易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执法部门将从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能动地适用现行法律规定,总结、巩固已经取得的执法成果,研究、解决重大、疑难、共性问题。同时,加强案件宣传,注重警示、教育,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证监会:证券行政处罚将计入个人征信系统

证监会近日表示,证监会与央行之间就信用信息的共享、合作已启动。证监会和央行征信系统将联网共享。此后,因操纵市场、老鼠仓、内幕交易、信披违规等被罚信息将计入征信系统,证监会在证券期货监管执法中,也将使用政府版信用报告。

■ 评论

打击内幕交易不是证监会“一个人的战斗”

光有监管层不断升级的打击内幕交易的“利剑”显然是不够的,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内幕交易的发生同样重要。因为当前,随着全流通形势下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紧密相连,大股东、管理层等股价敏感信息知情人员利用信息优势地位进行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动机也大大增强。

防范和查处内幕交易也就成为监管实践的客观需要,而建立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就是管理层切断内幕交易的又一把利剑,这把利剑从上市公司这一主体上切断内幕交易的发生,震慑内幕交易行为,并将为案件发生后的责任追究提供线索。 

刘纪鹏:从权力源头上严防严管

其一,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加强监管。在我国的制度建设中,应当尽量放松管制和审批,把内幕信息传播范围缩到最小。现在不管是宏观政策的信息、微观重组的信息还是宏观加息的信息,往往都通过行政审批部门传播。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应在现阶段放松管制,上市的问题、重组的问题,更多应按照事先约定的市场标准,由保荐人承担责任,而不是一两个甚至不相关部门的领导全都要了解,全都要审批,无谓地扩大内幕信息的传播范围。

其二,加大对内幕交易惩处力度。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内幕交易行为一旦被发现,就应严格惩处。现行刑法中对内幕交易罪的最高量刑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威慑力不足,难以起到应有效果。必须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大张旗鼓地让人们认识到这种信息的走漏就是犯罪甚至是重罪,才能真正体现法律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威慑力,有效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其三,切不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以往的监管中,我们往往是谁买的股票多了就给谁打电话,浪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在当前贯彻五部委防止内幕交易文件的过程中,监管的注意点要从简单的市场转移到信息源、权力部门以及信息源头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去,突出重点,打苍蝇,更要打老虎。这也正是贯彻五部委打击内幕交易、防范内部信息非法传播犯罪的工作重点。

总之,我们的监管工作应直指宏观和微观内幕信息的源头,完善相关制度,抓住内幕交易链条上端的大老虎。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我国打击内幕交易的关键性空白,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附录1:

西藏发展“梦断稀土”,大股东涉嫌内幕交易

南方日报记者 高国辉

对西藏发展(000752)来说,可谓“成也稀土,败也稀土”。9月22日,西藏发展一则“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将投资者期盼的“稀土梦”摔得粉碎。自9月23日复牌以来,西藏发展已经连续上演4个“跌停板”。

这场肩负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稀土计划在宣告仅半年后即莫名其妙地被终结。西藏发展没有给出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其前两大股东甚至在重组计划公告后的3月22日至7月21日间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及二级市场累计减持西藏发展143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4%。

一连串的问号,指向了西藏发展的“稀土计划”。

“稀里糊涂”的重组

由于此前3个交易日连续跌停,西藏发展昨日早市开盘后停牌1小时,上午10时30分复牌后,股票便头也不回地冲向了跌停板。截至收市,西藏发展每股报22.67元。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昨日,西藏发展资金净流出7381.3万元。

一切都因“稀土”而起。今年3月11日,西藏发展因正在筹划某项对外投资事宜申请停牌。很快,3月14日晚间,西藏发展即公告称,3月12日,公司与西昌志能实业、德昌志能稀土公司签订《出资协议书》,约定三方共同出资设立“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

协议规定,西藏发展以现金2亿元作为对价持有新公司26.67%的股权,西昌志能以其拥有的“德昌大陆槽稀土矿”采矿权价值中的5亿元出资,持有新公司66.67%的股权;德昌志能以现金5000万元出资,持有新公司6.66%的股权。

据了解,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的“德昌大陆槽稀土矿”是最大的民营稀土矿之一,目前年产精矿(REO 65%)6000吨左右,技改后能达到年产稀土精矿26180吨。截至去年末,评估利用资源储量124.06万吨,可采储量115.5万吨,价值为6.37亿元。

由于看好稀土产业的良好前景,西藏发展今年8月还欲非公开发行募资向德昌厚地其他股东收购25%的股权,成为持股超50%的控股股东。

事实上,正是稀土概念,打开了本来主营啤酒生产的西藏发展的潘多拉之盒。3月15日起,西藏发展连拉4个涨停板,不久又相继出现7个涨停板,并在6月10日录得38.40元最高价,较停牌前3月10日的收盘价14.41元飙升166%!

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是西藏发展却在启动稀土之梦半年后居然以“重大资产重组与非公开发行同时开展工作涉及的商务条件复杂、工作头绪多、周期长”为由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只把股价狂泻不止这个血淋淋的现实留给了市场。

大股东减持疑点重重

纵观西藏发展今年以来的走势图,不难发现整个事件的蹊跷。3月11日停牌前一天,西藏发展股票强劲上扬5.18%。而在此前,先知先觉的股价早已从1月26日展开一波小阳春,至3月10日收盘,已飙升逾57%!如果不是提前走漏了消息,资金的神机妙算的确令人折服。

更让人不解的是,一方面西藏发展极力鼓吹稀土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重组计划将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公司前两大股东却背地里大肆减持股份。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到整个事件就是个蓄谋已久的托!

公开资料显示,自3月22日至7月21日,西藏发展被第一大股东西藏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第二大股东西藏光大金联实业有限公司累计减持1436.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24%。其中,西藏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减持780.5万股,套现金额超过2.21亿元。

在两大股东减持后不久,西藏发展股价在8月11日最高摸至38.59元后便开始向下“滑翔”。截至昨日收盘,短短17个交易日即跌去逾40%。

证券律师杨兆全指出,整个诡异事件中,西藏发展大股东涉嫌违法交易:一是涉嫌虚假陈述;二是在公司有重组收购情况下,大股东大幅减持股份,涉嫌在明知重组无望而利用内幕信息卖出股票;此外,如果重组本身子虚乌有,相关公司只是编造重组信息而借机高价减持,则有可能构成操纵证券市场罪。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发展称旨在为稀土重组募资的非公开发行的各项事宜目前正在进行中。既然该计划已经暂停,那么,为何不同时暂停非公开发行?而届时募集而来的资金,又将用于何处呢?稀土梦告吹,但是疑问还在继续。(2011年09月29日南方日报)

附录2:

南方航空独董被香港证监会指控涉嫌内幕交易

成都商报记者 许金民

南方航空(600029)今日公告,公司从香港证监会网站发布的新闻中获悉,香港证监会已对现为公司独立董事并曾担任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林光宇,2010年6月4日买入港机工程股份涉嫌内幕交易展开刑事法律程序。公司将密切关注该法律程序的进展情况,并尽快公告其是否继续聘任林光宇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决定。

香港证监会指出,林光宇在担任港机工程独立非常务董事期间,曾获悉一项交易建议,据该建议,港机工程的大股东国泰航空有限公司可能会向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悉数出售所持有的港机工程股份。上述交易建议触发全面收购要约,有关方面以每股105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所有港机工程股份,较市价高出大约25%。港机工程于2010年6月7日向市场公布这项要约。

林光宇却于2010年6月4日、港机工程停牌前一天通过网上证券交易账户买入4000股港机工程股份,6月6日辞去职务后出售股份,获利8万港币。他的律师曾向香港证监会发出一封函件,林在该函件中表示自己不慎买入股份,事先并未取得港机工程董事局主席的同意,有违港机工程的内部政策规定。证监会随后作出调查。

林光宇上个月28日到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应讯,否认内幕交易指控。裁判官将案件押后至8月9日进行审前复核。

南方航空2010年年报显示,林光宇现年67岁,为香港民航界资深人士。他曾任香港机场总经理、香港民航处副处长、处长;香港机场管理局董事、香港航空咨询委员会主席;还是香港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务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利星行有限公司、金怡旅业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11年07月04日成都商报)

附录3:

洋河副总裁涉嫌内幕交易,5500万违规“短炒”

南方日报记者 周照

李风云已于6月29日辞职 或涉嫌内幕交易——

昨天,曾经的股价冠军洋河股份(002304)一口气掷出两份公告,公开了公司董事兼副总裁李风云违规“短炒”自家股票的“家丑”。

■链接:投资者仍看好股价连涨

而大部分投资者对于此次洋河股份处理董事违规事件表现出的高效、果断都给出了正面评价。甚至有人调侃:“(李风云)怎么没多卖点,正好多增加点每股收益。”

机构投资者也在相关报告中对洋河股份做出了良好的前景分析。其中申银万国表示,继续上调洋河的盈利预测,下半年高点目标价166元。

最近几天该股股价短线连续上涨。昨天,洋河股份早盘短时低开下探之后,迅速调头向上震荡走高,最终收报于126.16元 ,涨幅1.32%。

5500万巨资押中三大利好

资料显示,今年2月17日,李风云通过大宗交易买进公司股票25.25万股,成交均价217.8元。6月28日,洋河股份的涨幅一度高达7%,在此背景下,李风云卖出了9万股,获利138.492万元。

由于高管在6个月内短线操作自家上市公司股份是被《证券法》明令禁止的,洋河股份昨日公告称,公司董事兼副总裁李风云违规操作所得将被收缴,计入公司当期营业外收入。

根据洋河股份提供的资料,李风云的年薪为61.24万元,但他却拿出了5500万元在一天之内疯狂买进洋河股份。这5500万元相当于其近90年的年薪。

李风云曾担任宿迁市经贸委副主任、江苏双沟酒业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薪金收入都不足以积累出5500万元巨款。而李风云选择的购入时机似乎也“恰到好处”。李风云2月17日买入洋河股份的股票后,公司就陆续公布了不少利好。2月28日,洋河股份发布2010年业绩快报。虽然公司之前已经公布了业绩预告,但业绩快报进一步明确了业绩增长以及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3月21日,停牌一日的洋河股份宣布受让双沟酒业约59.4%的股份,将双沟酒业变成公司全资子公司;3月30日,洋河股份发布2010年年报,推出“10转10派10元”的高送配利好。

因此,“涉嫌内幕交易”的指控也矛头直指李风云。

董秘回应说法缺乏说服力

洋河股份董秘丛学年表示,经过公司调查认为,李风云是对相关法规不清楚导致的误操作。李风云此次减持是因为需要改善生活,购房需要,在卖出股票之后才发现时间不对。

这番回应却立刻招致许多非议。“太缺乏说服力了!一个拿着几千万去买股票的人原来还会这么迫切地要改善生活,还会没有房子住吗?”一位匿名网友说。

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即将披露今年半年报情况,所有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将在8月底以前披露完毕,而李风云持股解禁日正处于半年报披露期内。根据《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这也是俗称的“窗口期”,一旦洋河股份的半年报在8月17日以后披露,即便李风云持有的股票解禁也无法卖出。为此,在这样的当口卖出股票,是否对洋河股份的业绩已经有了“预期”才不得不为。

借辞职避法并继续套现

在本次事件中,李风云的每一次操作选择的时机都特别“讲究”。他不仅在合适的时机购入股票,在看似不合适的时机卖出股票。

洋河股份的公告称,6月29日,李风云以工作变动为由向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及副总裁职务。而截止辞职生效时,李风云手中还握有16.25万股洋河股份股票。

《证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李风云显然有意借辞职而撇开上市公司董事的身份,从而逃避《证券法》的约束。一直关注洋河股份的申银万国分析师童驯告诉记者,证券法目前只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在6个月内的交易行为有限制规定,这之外的情况可能就不在限制之列了。(2011年07月01日南方日报)

附录4:

汉王科技二股东跟风减持踩点精准,或涉嫌内幕交易

记者 谢 岚

跟风高管减持近千万股,汉王科技二股东同样涉嫌内幕交易

汉王科技的投资者们又被泼了一大瓢冷水。继此前爆出公司9名高管大幅减持之后,今日,汉王科技再度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联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创”)于2011年4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通过交易所竞价交易系统和大宗交易平台累计减持公司966.3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4.98%。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汉王科技9名高管在业绩利空预告出台之前的精准套现动作被市场广泛质疑涉嫌内幕交易,而本报记者查询公司今日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发现,从此次二股东上海联创的具体减持日期来看,疑似同有内幕交易之嫌。

二股东套现2.35亿元,同样踩点精准

今年3月18日,汉王科技发布了一份数据尚算漂亮的年报:实现净利润8790.16万元,同比增长2.69%;全年总收入突破12亿元大关,比增112.71%。这也打消了外界一直以来对公司主导产品电纸书市场抱有的担心。

随后,3月21日——这也是公司股票实质意义上的首个解禁日,汉王科技的9名高管匆匆集中减持手中股份,合计减持120万股,累计套现金额达8710.67万元。

紧接着,数天后的4月18日,汉王科技发布一季度财报,预计亏损4000万至5000万元。消息一出,汉王科技股价持续重挫。4月19日,汉王科技大跌9.82%,收于60.07元;4月25日再度跌停,收于53.78元;4月28日,10转增10股,股价仍然下跌4.78%;收于25.7元;此后,5月底一度跌至18.62元。

回过头来看,各方不禁感叹汉王科技高管套现时点之精准,而关于内幕交易的质疑声也由此四起。汉王科技方面日前亦承认,公司方面收到了深交所的相关问询函。

而根据今日汉王科技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上海联创分别在4月1日至4月26日期间以67.20的均价卖出100万股;5月18日以20.93元的均价卖出800万股;5月30日至5月31日期间以22.90元的均价卖出66.3万股。以此计算,累计减持金额约为2.35亿元。

而投资者可以关注到,上海联创的第一轮减持紧跟在9名高管之后,同样临近年报窗口期,在利空业绩预告之前,股价亦仍在阶段高位上。这也不禁让人猜想,上海联创与汉王科技高管们同样精准的减持时点,是否也可能事先收到了风声?

高科技光环褪色,汉王前路未明

对于公司高管是否涉嫌内幕交易的质疑,此前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曾以“孩子上学有压力”一说回应媒体。但显然,这一说法并不具备多少说服力。

另一方面,从高管到二股东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售公司股票,也被外界视为对公司前景忧虑的信号。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亦认为,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迅速流行,功能显得单一的电子阅读器只能算是过渡产品,加快进入了淘汰行列。

5月17日,汉王科技公告称,拟从2011年5月起对部分面向个人消费的电纸书产品销售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在目前市场价格基础上下调15%至40%。据悉,此次调价涉及的产品型号占目前电纸书全系列型号的38%,其销售收入占2010年电纸书产品总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2%。

公司同时明确表示,这是公司经营战略方向调整的计划内容,旨在扩大电纸书产品销量,促进公司逐步向内容服务和信息服务方向转型。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却表示,汉王科技这一“断臂求生”之举恐仍难为公司业绩带来根本的改观。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选择向内容和信息服务方向转型,也不容太乐观。(2011年06月03日证券日报)

附录5:

重组前高管频买卖,神马股份涉嫌内幕交易

2011年05月30日证券时报网

昨日(5月24日),神马股份(600810,收盘价13.18元)向股东派送了两份“大礼包”:资产重组和开盘涨停。不过,公司查出有6人在重组前频繁买卖公司股票,其中不乏公司副总经理与被收购股权方的副总经理等人。虽然公司称上述人士完全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但有律师指出,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

6名高管重组前频繁交易

根据重组预案,神马股份拟向大股东中平能化定向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尼龙化工公司51%股权、工程塑料公司51%的股权、材料加工公司100%股权以及化纤织造公司100%股权。发行价格为12.04元/股,发行股份数量为1.12亿股。

由于增发价较停牌前收盘价(11.98元/股)还高出0.5%,神马股份昨日开盘就封死涨停,全天成交量为109.57万股,仅相当于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成交量的28%。同时,信达证券认为,资产收购后可增厚公司2011年业绩至1~1.6元/股,给予目标价为20元。

尽管各方面都传出利好,但重组预案的第59页却传出不和谐声音。公告称,在董事会会议对重组首次表决前的6个月内,有6名相关人员买卖了公司股票。分别是材料加工公司副总经理高贺琪、材料加工公司副总经理秦忠跃配偶、工程塑料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晓明、尼龙化工公司总经理杨炎锋配偶和副总经理张秋生配偶,以及神马股份副总经理齐建华。据统计,上述6人的股票过户日集中于2010年10月13日~2011年3月7日之间,交易次数高达20次。其中,高贺琪成交量最大,共买入3.84万股、共卖出1.34万股,买入成本价介于11~13.28元之间。

事实上,除了齐建华外,其余5人均属于被收购股权公司的高层或高层配偶。对此,神马股份解释称,上述买卖人员买入股票时点均在中平能化今年3月23日研究、策划对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前。其本人或直系亲属此前未参与重组方案讨论。其买卖股票完全是在不知情情况下,基于对二级市场自行判断。不存在内幕交易。

对此,律师却有不同看法,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表示,上述人员确实存在内幕交易的可能。即便其是在重组研究前买入,但自查期内多名高层及配偶如此集中买卖,属于独立行为的概率很小。不过,最终是否触犯内幕交易,还需要证监会核查。

遗憾的是,昨日数次拨打神马股份董秘办电话,但截至截稿前,一直没有人接听。

两年前曾有相似一幕

如果说,上述6人果真基于自行判断买卖股票的话,那么神马股份2009年发生的相似一幕,却不由让人心生疑窦。

去年5月,根据河南省国资委批复,中平能化将吸收合并神马集团和平顶山煤业。吸收合并使神马集团持有的公司股份由中平能化继续持有。但2010年发布的《收购报告书》中同样称,在《吸收合并协议书》签订日(2009年10月26日)前6个月内,有6名高管买卖股票。包括中平能化集团副总经理、神马集团董事巩国顺、平煤集团副总经理何一元等人。当时,公告亦声明相关操作基于自身判断。有意思的是,中平能化此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规范对内幕交易约束。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厉健认为,在公司2010年的收购报告书及此次预案中,均有相关人员在自查期间买卖股票,相关人员的单方声明显然不足以消除社会公众的合理质疑,相关人员可能涉嫌内幕交易,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对此予以关注,并开展调查。另外,即便部分人员成交量很小,且有亏损出局情况,但并不排除其通过其他账户交易内幕信息。

资料显示,在收购报告书发出当月,神马股份累计下跌15%。同期沪指下跌近10%。

附录6:

三天曝两单老鼠仓传闻,有消息称李旭利被捕

吴倩

继本周一国海富兰克林原基金经理黄林被爆立案调查后,昨日又有消息传出,申万巴黎基金公司本月初遭突查,对此,申万巴黎基金公司昨日给本报发来声明否认被查。但基金业正进入“严打期”已毋庸置疑,有迹象显示“捕鼠风暴”还将进一步向证券业蔓延。

本周一,市场传言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原基金经理黄林涉嫌“老鼠仓”被调查,当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公开否认。

“黄氏鼠仓”疑云未散,昨日又有消息称,监管层11月初亲临申万巴黎基金公司,并带走了投研部门的所有电脑进行检查。对此,申万巴黎基金公司昨日中午即向本报发布声明否认受核查。

据该公司相关人士分析,近期公司外界传闻较多,可能是因为其内部决定12月1日起禁止投研部门工作人员使用MSN网上聊天工具,让同行产生了误会。“参加11月初的基金经理培训后,我们认为禁用MSN将更有利于监管和风控。”该人士表示。

据了解,在中国证券业协会11月6日举办的2010年第三期基金经理培训班上,与会的证监会人士指出,业内存在利用MSN聊天工具涉嫌违规、违法行为。

传闻称李旭利被捕

去年,“捕鼠”风潮聚焦深圳基金业,而今年,上海基金业接踵步入多事之秋。

数月前,光大保德信基金原投资总监、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春茂被爆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而重阳投资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旭利被“边控”的传言也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昨日,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券商内部已传出李旭利被逮捕的消息。

据了解,上海证监局近期连续组织了多次会议,召集在上海的多名基金公司总经理座谈,会议主题都是围绕如何防止内幕交易的出现。了解上述会议的人士称,近期证监会、公安部等五部委组织的专项调查即将开始,上海证监局也将加大检查力度。

“捕鼠行动”震撼重组股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机构的这股严打风潮或将向其他证券行业蔓延,一些券商人士表示高度关注基金业的这波监管风潮。

本周一,中航精机突然变脸被打至跌停。一位券商研究员称,中航精机跌停可能是因为市场担心重组股或被查是否有内幕交易。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称,最近爆出多起“老鼠仓”的传闻,并不是基金业“老鼠仓”变多,而是说明对内幕交易等的打击力度在加大。事实上,基金业已经是目前证券行业内最透明的了,监管和打击力度的加大应该在证券市场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2010年11月26日广州日报)

附录7:

劲嘉股份乌龙案秋后算账,两家基金涉入内幕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 曹元

2009年三季度,利用劲嘉股份假合同敛财的硕鼠行径暴露。

2011年8月26日上午10点10分深圳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新浪官方微博(微博)发布一则消息:“近日,由我院提起公诉的顾某泄露内幕信息案宣判,被告人顾某因泄露内幕信息致基金公司非法获利近1500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此案为南山区首例泄露内幕信息案件。”

深圳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微博还透露,顾某明知提前公开内幕信息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会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但仍然多次在不同场合将该内幕信息泄露给多家基金公司,其中有两家基金公司在获悉该内幕信息后,在顾某所在公司公开该内幕信息前,大量买入卖出顾某所在公司股票,从中非法获利近1500万元。

根据检察院披露的信息可知,有两家基金公司被牵扯其中。

为什么是劲嘉股份

在深圳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微博对案件的描述中,有几个信息将涉案上市公司的矛头直指劲嘉股份。

该检察院称:“在该案的披露中指出被告人顾某系南山区某知名上市公司投资关系部经理,在一次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上,获悉公司正在与某国外烟草公司洽谈合作,且订单量很大,可能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于是上市公司范围缩小到了南山区注册的,并且和国外烟草公司有过合作洽谈。南山区符合条件的只有劲嘉股份。该公司注册地址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怀德南路怀德工业区1 栋,办公地址亦在深圳市南山区,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文心二路万商大厦。

而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印刷香烟烟标。公司介绍:“近年来为全国50多家大中型卷烟厂累计开发、设计、印制了50多个品牌200多个规格的香烟烟标。”此外,根据案情描述,劲嘉股份在2009年9月1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美国英美烟草公司正在接触洽谈为美国英美烟草公司提供烟标印刷的合作事宜。”

此外,当记者把深圳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的微博内容读给广州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听时,他一口断定,肯定是劲嘉股份。

回到两年前,看看劲嘉股份到底发生了生么事情。

2009年8月,劲嘉股份开始躁动。当年8月19日,劲嘉股份复权价格为25.39元,当年10月30日,劲嘉股份股价涨至42.35元,较之最低价上涨了66.8%。涨幅惊人。只因市场传言,劲嘉股份有海外大单。

“我还记得当年8月,有许多券商、私募都在传言劲嘉股份有海外大额订单。”前述广州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他坦言,也有劲嘉股份内部人有意向他透露这只股票的消息。

然而,这位基金经理调查后发现,传言有误。当时劲嘉股份的传言是同“美国英美烟草公司合作”,在2009年9月19日劲嘉股份的公告中也核实了这种情况。但实际的情况是,劲嘉股份是同“本土美国烟草贸易公司”合作。这两个公司是体量完全不同的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烟草公司”,而“本土美国烟草贸易公司”只是美国一家中小型烟草批发公司。

2010年,本土美国烟草贸易公司曾派人来到深圳,对当地媒体表示:称劲嘉股份“乌龙事件”是人为操纵,而该公司在这起事件中被作为操纵劲嘉股票的道具,让一些人从中获得了巨额非法利益。

2009年11月6日,上市公司劲嘉股份发布公告就这次乌龙事件进行澄清:“其早前公告的与美国英美烟草公司商洽烟标合作事宜有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误将对外合作方本土美国烟草贸易公司当作美国英美烟草公司,致使该公司于2009年9月19日对外发布的《关于与美国英美烟草公司洽谈合作的提示性公告》的内容与事实情况出现差异,误导了股民。”

深圳证券交易所2010年2月12日公告,由于劲嘉股份(002191)出现信息披露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行为,深交所决定对有关当事人劲嘉股份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庄德智和常务副总经理沈海祥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并记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哪两家基金公司有染?

根据前述那位基金经理的描述,在2009年三季度,关于劲嘉股份获得海外大单的消息满天飞,许多基金也参与其中。根据劲嘉股份2009年三季度报告,在2009年三季度买入劲嘉股份的基金有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500万股;建信优选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452万股;华安宝利配置证券投资基金,持股420万股;同盛证券投资基金,持股303万股;泰达荷银效率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300万股;汇丰晋信大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200万股;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200万股;广发核心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接近200万股。

这只是公告的,没有公告的基金数量应该更多。

而根据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的描述,只有两家基金公司从上市公司职工那边获得消息,并获利1500万元。如此,这两家基金公司的行为应为内幕交易。所谓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向他人提出买卖证券建议的行为。

而根据知情人翻阅该案案宗了解到,两家涉案基金公司注册地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并且都是中小型基金公司。但这两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员都向记者表示,未有听到此消息。

在过往基金的违规中,“老鼠仓”的违规事件比较多。比如唐建、王黎敏、张野,以及景顺长城基金公司的涂强,长城基金公司刘海、韩刚,今年原光大保德信的徐春茂、国海富兰克林黄林都因老鼠仓相继被调查清楚。

但是,对于基金公司内幕交易非常难以认定。“除非当事人举证,否则很难界定是否是内幕交易。”广东省某市专门负责证券案件的办案人员表示,因为被告可以说很多理由来解释对股票的操作,哪怕说做梦梦到都是有理的解释。

因此在基金业的历史上,因内幕交易被处罚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很少。

深圳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微博也透露了内幕交易的处罚:“检方提醒知情内幕消息的证券、期货交易从业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南山区人民检察院依照此规定,对顾某及相关基金公司将被处以3000万以上巨额罚金。这应该是中国新基金业历史上公开资料少见的基金公司因内幕交易被处罚。(2011年08月29日东南网)

附录8:

股市灰色借贷链条探秘:监管因难,成老鼠仓温床

2011年09月30日证券时报网

一家“散财童子”般的机构,因慷慨“送钱炒股”,近两年来在市场上风生水起。

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这家名为“王彩铁铺”的机构,表面上看是“散财”,实际上却能成为躲在股市借贷灰色链条上的绝对收益者,目前所能操控的资金将近5亿。

而这条灰色链条,因难以监管,容易成为老鼠仓的温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类似的灰色链条至少超过15条,至少涉及4家信托公司、1家银行、多家券商,涉及的融资资金或达100亿。

散财童子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家名为“王彩铁铺”的机构频繁在各股吧上发布广告,声称要海选操盘手。该机构打着“我出钱,你炒股,零投入、高分成”的响亮口号,称可管理高达5000万的筹码,可获15%的炒股利润分成。

据知情人士介绍,参与海选的方式十分简单,满足有三年以上证券交易经验条件即可,并无其他如学历、年龄、从业经历、个人资产等硬性要求。

根据“王彩铁铺”规定的流程,参与者需要在网上填写相应资料,事后该公司将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事先沟通,通过其内部审核后,再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将进行为期一周的操作规则测试,等参与者熟悉规则后,就可以登录一个由该公司提供的“恒生委托资产管理客户端软件”,该软件与市面上的炒股软件基本类似,输入账号和密码后,就可负责操作该公司的账户资金。

“王彩铁铺”表示,整个流程下来,参与者在20天左右就能拿到管理的筹码。

刚开始时每个参与者的筹码都为2万元。该公司对每个参与者都施行绩效考核评级制度,在1级至21级的时候,每赚6%,筹码增加到原有的1.4倍。在22级至26级的时候,每赚12%,筹码增加到原有的1.4倍。每亏4%降两级,筹码减半。该公司承诺,最高级别的参与者将能管理高达5120万的资金。

事实有那么美好吗?“确实有参与者拿到钱了!”据知情人士透露,若证券账户有盈余,15%的分成将每两个月支付一次,逢单月25日支付。

这就像一个真实版的网络游戏。所有的流程都在网上完成,参与者与“王彩铁铺”的工作人员甚至从未见过面,连网络视频交流都不需要。双方的网络沟通也只是交流参与者对行情的把握及炒股的逻辑。但仔细分析就可发现,在此过程中主导这个游戏的“王彩铁铺”将付出不少真金白银,诸如承担参与者的亏损、支付盈利者的分成。

那么设计、导演了这场“送钱”游戏的公司究竟图的是什么?假设“王彩铁铺”的目的是想获得参与者盈利账户中剩下的85%分成,可是“王彩铁铺”采取的是从非专业选手(或散户)中海选的方式,而且审核条件却如此宽松,从概率上说,“王彩铁铺”全面亏损的可能性要高于盈利的可能性。据证券之星网站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60%的散户上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25%的散户亏损幅度超过三成。更让人困惑的是,在近一段时间单边下跌的市场中,“王彩铁铺”为何仍乐此不疲。

另一假设是,该公司的目的是要精选出一流操盘手。但计算其付出的代价与成功的概率,还不如直接去聘请市场上久经考验的高手,或者是设定较高的选拔门槛,也好过漫天撒网。

灰色的盈利迷宫

“‘王彩铁铺’的海选只是一种打知名度的手段,想让外界意识到其资金实力。但实际上,零投入的海选参与者所使用的资金都是来源于一款结构化证券信托产品。目的是以此吸引更多的持币者加入到该款结构化证券信托产品中。‘王彩铁铺’实际上一直充当着该款证券信托产品(即阳光私募产品)投资顾问的角色。”据知情人士介绍。

据记者进一步调查,上述信托产品被业内称为伞型结构化证券信托产品,是2010年才推出的创新品种。该产品在一个主信托证券账号下,通过分组交易系统设置若干个独立子信托单元。信托公司通过其信息技术和风控平台,对每个子信托单元进行管理和监控。

每个子信托单元就类似一个小型结构化信托,产品受益人分为次级受益人和优先受益人。次级受益人可以按照1:1或1:2的比例从优先受益人处按一定固定利率(一般为8%)融得资金,某种意义上说,该子信托内部已形成了一根借贷链条。

虽然共用一个信托账号,但每个子信托单元都类似一个完全独立的结构化信托。次级受益人通过信托公司提供的软件系统——如“王彩铁铺”所使用的“恒生委托资产管理客户端软件”,单独进行股票投资操作和清算。各种股票买卖指令申请,也将通过该软件即时汇总到信托公司,并由信托公司完成最终的交易下单。

上述交易的完成,涉及到多类金融机构。其中,信托公司进行信托产品设计,包装伞型结构化证券信托,进行信托日常管理(包括估值、交易监控),不参与次级受益人的投资决策;证券公司进行信托次级受益人的销售,负责信托证券经纪服务;银行提供托管服务和优先受益人资金。此外,记者从某银行内部获得的一款产品介绍材料中明确指出:“出于合规考虑,信托计划可以引入投资顾问公司,该公司可拥有签署授权次级受益人作为交易指令权人的权力。”

而“王彩铁铺”充当的就是上述投资顾问的角色,海选中入选的参与者就是次级受益人,该公司用于海选的资金,则来源于上述子信托单元。以参与者刚开始获得的2万元筹码计算,按最低1:1的比例获得配资,“王彩铁铺”只需要为参与者垫付1万资金,就可以同时从合作银行那边获得另外1万的配资。

然而,按照结构化证券产品的游戏规则,一旦次级受益人亏损,“王彩铁铺”就会蒙受损失。那么,这部分损失又如何弥补?据记者从销售该产品的银行处获悉,“投资顾问可以收取一定费用,一般可以向每个信托子单元收取5万元。”换而言之,“王彩铁铺”只需再额外增加可“收费”的信托子单元,就有可能弥补“不收费”子单元中的损失。

此外,记者从信托公司处了解到,按照相关法规,在结构化信托产品中,只要新加入的次级受益人出资金额超过300万,该信托产品就可以不限制新加入的次级受益人的数量。因此,理论上说,上述产品中的信托子单元数量可以无限制扩大。而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王彩铁铺”至少有50人的团队在推广一个有资金门槛要求的“基金会财富VIP圈”,不排除该公司会在其中兜售“收费”的子单元。

合规与否争议颇大

据中信信托有关人士介绍,伞形结构化证券信托产品创新的初衷是解决信托证券账户开户难题。

2009年,中登公司叫停信托证券账户开户,当时阳光私募正处大发展时期。2010年,全国新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就超过200多只,2011年前三季度发行的新产品为188只,两年的总发行量就已经超过此前数年(2004年~2009年)总和。这使信托公司存量的信托证券账号急剧减少。

伞型结构化证券信托也就应运而生。这类产品最重要的特点是信托子单元可无限扩大,却只需要占用一个证券账号,由此可以大量引入有意融资炒股的投资人。

该类产品刚一上市就获得热销,即使在目前股市系统性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仍供不应求。据记者近日以机构名义向某运营该类产品的南方一家信托公司咨询合作事宜。该信托公司负责人对记者明确表示,要发新产品,相关合作银行和券商至少要承诺保证10亿的销售总规模。而在目前普通的证券信托(阳光私募产品)中,信托公司却要反过来乞求银行和券商等渠道,在当前行情中能发到1亿规模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据记者获悉,自2010年以来,至少已经发行了15只伞型结构化产品,涉及至少4家信托公司、1家银行和多家券商,融资资金将近100亿。此外,近期拟发行伞型结构化产品的信托公司还有4家~5家。

但该类产品面市后关于是否合规的争议一直不断。不少信托公司如中融信托、百瑞信托等公司负责人都表示对该类产品持谨慎态度。

上述争议中,首当其冲是次级受益人的角色定位问题。按照前文所述,这些次级受益人在投入资金后,实际上实施了操盘行为,其角色按理说相当于投资顾问——即俗称的阳光私募管理人。

但根据2009年下发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这类投资顾问明显是不合规的。按照该《指引》,证券信托可以不设投资顾问,但要引入投资顾问就应当是“依法设立的公司或合伙企业,且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必须有合格的证券投资管理和研究团队,团队主要成员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从业经验不少于3年,且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无不良从业记录,并有可追溯的证券投资管理业绩证明。而且该公司的实收资本金不低于1000万元。”

而伞型结构化信托产品中的次级受益人多为自然人,且自有资金也远低于1000万。目前参与机构为了规避这一问题,各出奇招:一是将次级受益人的自有投入资金要求设定在1000万以上;另一种则是引入一家机构作为投资顾问来瞒天过海,让该机构可以签署授权次级受益人作为交易指令权人,这即是“王彩铁铺”所充当的角色。

但记者采访的多位信托人士认为,该类产品的运作原理,将出现相关监管部门难以监测到的一个灰色地带,容易成为内幕交易、老鼠仓滋生的温床。

根据该产品交易流程,信托子单元是在“证券系统之外的系统”进行操盘。交易指令先是汇总到由各利益方指定的投资顾问机构,然后才由投资顾问提出投资建议发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按照投资建议下达指令到券商进行股票买卖。

在此过程中,除了投资顾问和信托公司,外界是无法获知信托子单元的操作行为。这无疑会对相关监管部门日常监测形成障碍。

此外,投资顾问和信托公司目前是没有义务和动力去核查次级受益人真实身份。据知情人士介绍,在“王彩铁铺”上述海选中,他因所管理的资金严重缩水而被淘汰出局后,又凭借虚假身份材料成功通过网络审核第二次参与其中。

那么,如果一个公募基金经理或上市公司高管用自有资金买入该类证券信托产品,成为次级受益人,那么他应该被定性为信托产品投资者还是股票操盘手?这无疑是值得有关部门注意的问题。

附录9:

证监会严查基金“老鼠仓”,盘点历年被查处案件

2011年09月27日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监管机构向来对老鼠仓进行严厉处罚,原长城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韩刚,已经因“老鼠仓”被判有期徒刑1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上周五证监会网站公布《中国证监会市场禁入决定书(韩刚)》,详细披露“老鼠仓”操作细节,中国证监会认定韩刚为市场禁入者,韩刚终身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随着基金业高速发展,基金行业暴露的问题不断涌现在人们面前,而“老鼠仓”事件也成为投资者最为担忧的问题。

证监会严查基金经理“老鼠仓”

中国证监会日前在其网站上披露上半年稽查执法情况,其中,对1起基金经理老鼠仓案做出行政处罚,即原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黄林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被处以30万元罚款及市场禁入;将2起基金经理老鼠仓案移送公安机关,其中一起为原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许春茂老鼠仓案,另一起或为业内近期盛传的原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老鼠仓案。此外,法院也在上半年对首例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的案件做出刑事判决,原长城基金经理韩刚被判刑1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严查基金经理老鼠仓,而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基金法》修改草案将对公募基金进行更严格的监管。证监会相关人士指出,基金从业人员“老鼠仓”行为,严重破坏基金行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侵害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对此一直予以坚决打击。下半年,将继续严肃查处基金“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并进一步加大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

三大原因致老鼠仓屡禁不止

基金经理老鼠仓前赴后继。导致基金经理老鼠仓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惩处不力。如对老鼠仓的惩处,根据《证券法》规定,除了没收违法所得外,还要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论是罚款还是判刑,都是按最低限执行,以致判刑之日,成了韩刚刑满释放之时。

其次,基金公司无需为老鼠仓行为担责。每当老鼠仓事件败露,基金公司都会认定这是“个人行为”,将所有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实际上老鼠仓是典型的职务行为,基金公司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外,老鼠仓屡禁不止,也是因为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投资责任缺失的缘故。如果能将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的利益与基金投资收益捆绑在一起,像黄林这种做老鼠仓都亏损的基金经理,还有精力去搞“副业”吗?

历年基金经理涉“老鼠仓”遭查处情况一览

唐建、王黎敏、张野、涂强、韩刚、刘海、黄林已被查处,许春茂、李旭利正在被调查中。

1、韩刚

男,1974年10月出生,曾任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久富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久富基金)基金经理。

2009年1月6日韩刚担任久富基金的基金经理起至违法行为发现的时间2009年8月21日,韩刚利用职务便利及所获取的基金投资决策信息,与妻子史某等人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共同操作韩刚表妹王某于招商证券深圳沙头角金融路营业部开立的同名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先于或与韩刚管理的久富基金同步买入并先于或与久富基金同步卖出相关个股;或在久富基金建仓阶段买卖相关个股,涉及“金马集团”、“宁波华翔”、“澳洋科技”、“江南高纤”等股票15支,其中,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公布施行后至8月21日期间,前述交易涉及“金马集团”等股票14支。

处罚

经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韩刚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10,000元;赃款303,274.46元予以没收。判决已生效。

证监会认定韩刚为市场禁入者,自宣布决定之日起,终身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2、唐建

男,1974年4月出生,时任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兼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任职上投摩根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其所控制的证券账户交易“新疆众和”股票,为自己及他人非法获利152.72万元。

2006年3月,唐建任职上投摩根研究员兼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在执行职务活动,向有关基金二级股票池和阿尔法基金推荐买入“新疆众和”股票的过程中,使用自己控制的中信建投证券上海福山路营业部(以下简称福山路营业部)“唐金龙”证券账户先于阿尔法基金买入“新疆众和”股票,并在其后连续买卖该股。期间,唐建还利用职务权限,多次查询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投资“新疆众和”股票的信息,充分掌握了该基金的投资情况。截至2006年4月6日全部卖出前,“唐金龙”证券账户累计买入“新疆众和”股票60,903股,累计买入金额76.49万元;全部卖出所得金额105.45万元,获利28.96万元。此外,2006年4月至5月,唐建还利用福山路营业部“唐金龙”资金账户下挂的“李成军”证券账户、东方证券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李成军”证券账户连续买卖“新疆众和”股票的机会,为自己及他人非法获利123.76万元。

处罚

一、取消唐建基金从业资格;二、没收唐建违法所得152.72万元,并处50万元罚款。

3、王黎敏

男,1975年10月出生,时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金元、基金宝元的基金经理。任职南方基金期间,操作“王法林”账户买卖“太钢不锈”和“柳钢股份”股票,为该账户非法获利1,509,407元。

王黎敏通过网上交易方式,直接操作其父王法林在华泰证券常州和平南路营业部(以下简称和平南路营业部)开立的“王法林”账户买卖“太钢不锈”和“柳钢股份”股票。其中,2006年8月8日操作“王法林”账户买入146,000股“太钢不锈”股票,2007年2月6日操作“王法林”账户卖出146,000股“太钢不锈”股票,盈利1,543,287元;2007年2月27日操作“王法林”账户买入30,800股“柳钢股份”股票,同年3月21日操作“王法林”账户卖出30,800股“柳钢股份”股票,亏损33,880元。以上共获利1,509,407元。根据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南方基金公司基金金元、基金宝元公布的2006年1至4季度报告以及2007年1季度报告披露的“投资组合报告─期末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明细”,“太钢不锈”股票一直是基金金元投资排名前三位且重仓持有的股票;“太钢不锈”股票一直是基金宝元投资排名前五位且重仓持有的股票;“柳钢股份”股票是基金宝元投资排名第六位的股票。

处罚

一、取消王黎敏基金从业资格;二、没收王黎敏违法所得1,509,407元,并处50万元罚款。

4、张野

男,1962年11月出生,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通公司)原基金经理,

经查明,张野存在以下违法违规行为:

一、利用职务便利获取非公开基金投资与推荐信息,从事股票交易

2007年至2009年2月,张野利用任职融通公司基金经理职务上的便利,在参加融通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基金晨会、投研例会、研究月度会、外部券商推介会及与融通公司基金经理、研究员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了融通公司旗下基金投资及推荐相关个股的非公开信息,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为朱小民操作朱小民实际控制的红塔证券北京板井路营业部“周蔷”账户从事股票交易,先于张野管理的融通巨潮100指数基金等融通公司基金买入并卖出或先于融通公司有关基金卖出相关个股,为“周蔷”账户实现盈利9,398,362元,收取朱小民感谢费200万元。其中:

1、东方电气

2008年4月28日5月22日,“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98,000股。2008年4月30日,融通领先成长基金买入该股;6月10日至11日,融通动力先锋基金买入该股。

2、重庆啤酒

2007年2月9日,融通巨潮100基金买入该股;2月12日,“周蔷”账户买入该股,3月12日卖出;3月27日,“周蔷”账户再次买入该股,4月5日卖出;4月3日至6日,融通新蓝筹基金买入该股;5月17日、25日,融通巨潮100基金全部卖出该股;6月28日、29日,融通新蓝筹基金全部卖出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787,724股。

3、华仪电气

2007年3月7日,融通通乾基金买入该股;4月5日、6日,“周蔷”账户买入该股,4月11日再次买入;4月12日,融通巨潮100基金买入该股;4月13日、24日,融通巨潮100基金继续买入该股;5月11日至28日,“周蔷”账户卖出该股;5月25日、29日,融通巨潮100基金全部卖出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903,760股。

4、江淮动力

2009年1月20日,融通通乾基金买入该股,1月21日2月2日继续买入;1月21日、22日,“周蔷”账户买入该股; 2月11日,“周蔷”账户卖出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1,150,000股。

5、中信证券

2007年3月,融通巨潮100基金累计买入该股达376万股,累计卖出3,484,804股。2007年3月13日6月21日,“周蔷”账户买卖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562,919股。

6、海南海药

2008年2月19日,融通通乾基金买入该股;2月20日,融通新蓝筹基金买入该股;2月20日、26日,“周蔷”账户买卖该股;其后,融通通乾基金和融通新蓝筹基金多次交易该股;3月21日4月1日,“周蔷”账户买卖该股;9月17日12月9日,“周蔷”账户多次交易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2,365,169股。

7、招商银行

2007年7月4日,融通巨潮100基金买入该股;7月20日,“周蔷”账户买入该股;7月26日,融通巨潮100基金继续买入;7月30日,“周蔷”账户卖出该股;8月2日,融通巨潮100基金继续买入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429,896股。

8、江西水泥

2009年2月2日,融通领先成长基金、融通行业景气基金买入该股;2月5日,融通行业景气基金再次买入;2月6日,“周蔷”账户买入该股;2月10日,融通行业景气基金继续买入;2月11日,“周蔷”账户卖出该股;2月12日,融通行业景气基金全部卖出该股;3月9日,融通领先成长基金全部卖出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950,000股。

9、川化股份

2008年12月17日,融通通乾基金、融通新蓝筹基金买入该股;12月19日、23日,“周蔷”账户买入该股;12月23日、25日,融通新蓝筹基金继续买入该股;12月23日2009年1月8日,“周蔷”账户卖出该股;2009年2月6日,融通新蓝筹基金全部卖出该股。

上述期间,“周蔷”账户交易该股,买入、卖出合计1,445,000股。

以上违法事实,有融通公司及其员工提供的相关情况说明,当事人谈话笔录以及“周蔷”账户交易记录、下单IP地址等证据在案证明,足以认定。

张野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八条“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得担任基金托管人或者其他基金管理人的任何职务,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的规定,构成了《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七条所述违法行为。

二、违规买卖股票

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张野通过网络下单方式,操作其妻孙致娟的同名账户进行交易,涉及广宇发展、湖南投资、华东医药、莱钢股份、南玻A、武钢股份、新中基、新湖创业、渝三峡A、中创信测、中粮地产、中青旅和重庆啤酒等股票,为该账户盈利2,294,791.90元。

处罚

一、取消张野的基金从业资格;二、没收张野违法所得2294791.90元并处以400万元罚款。

5、涂强

男,1969年12月出生,时任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顺长城)景系列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包含优选股票基金、动力平衡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景顺长城鼎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鼎益基金)基金经理。

2006年9月18日涂强担任景顺长城景系列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2009年3月11日任景顺长城鼎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起至涂强违法行为的发现时间2009年8月20日,涂强等人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共同操作涂强亲属赵某、王某开立的两个同名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先于或与涂强管理的动力平衡基金等基金同步买入相关个股,先于或与动力平衡基金等基金同步卖出相关个股,涉及浦发银行等23支股票,为赵某、王某账户非法获利379,464.40元。

其中:

一、赵某账户

(一)赣粤高速:

2006年11月16日,赵某账户卖出4,280股。11月7日、17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2,000,000股。

(二)泰豪科技:

2006年12月1日,赵某账户买入3,3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692,200股。

(三)济南钢铁:

2007年2月2日,赵某账户卖出30,000股。1月29日2月2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卖出该股。1月29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64,068股。

(四)广州友谊:

2007年1月17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1月19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97,730股。

2007年1月23日,赵某账户卖出10,000股。1月24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97,730股。

(五)浦发银行:

2007年2月2日,赵某账户卖出8,8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300,000股。

2007年10月19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10月23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877,022股。

2008年1月15日,赵某账户卖出5,0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365,974股。

2008年2月5日,赵某账户卖出10,000股。2月4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卖出该股。2月4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46,130股。

2008年3月13日,赵某账户卖出10,0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110,000股。

2008年12月3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11月25日12月9日、11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4,000,000股。

2009年2月26日,赵某账户卖出5,000股。2月25日、26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2,500,000股。

(六)海油工程:

2007年2月15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2月14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买入该股。2月14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400,000股。

2007年5月11日,赵某账户卖出10,000股。5月9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卖出该股。5月8日、9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150,000股。

(七)兴业银行:

2008年1月17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1月16日、17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500,000股。

2008年3月13日,赵某账户卖出5,000股。3月13日、14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1,158,000股。

2008年4月2日,赵某账户卖出5,000股。4月7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01,400股。

(八)武钢股份:

2007年7月25日,赵某账户买入50,000股。7月26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500,000股。

2007年12月26日,赵某账户卖出25,000股。12月24日、25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2,930,100股。

(九)中联重科:

2007年9月28日,赵某账户买入4,000股。9月14日至27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2,111,659股。

2008年1月15日,赵某账户卖出4,000股。1月16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10,765股。

(十)金地集团:

2008年1月17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199,992股。

2008年3月13日,赵某账户卖出5,000股。3月13日至17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1,077,924股。

(十一)神火股份:

2008年7月8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1,292,300股。

2008年10月24日,赵某账户卖出5,0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30,764股。

2008年11月26日,赵某账户买入15,000股。11月27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1,100,000股。

2009年5月7日,赵某账户卖出1,000股。4月22日、23日,5月13日涂强提交的操作计划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卖出该股。4月22日、23日,5月13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4,500,000股。

(十二)贵州茅台:

2008年8月13日,赵某账户买入2,500股。8月14日,涂强为精选蓝筹基金下单买入299,959股。

2009年7月21日,赵某账户卖出3,000股。7月6日至23日,动力平衡基金、鼎益基金累计卖出1,989,861股。

(十三)置信电气:

2009年3月27日,赵某账户买入10,000股。3月11日至31日,动力平衡基金、鼎益基金累计买入6,388,942股。

(十四)华发股份:

2009年7月21日,赵某账户买入20,000股。7月16日、 23日,鼎益基金共买入1,824,296股。

二、王某账户

(一)神火股份:

2007年6月20日,王某账户买入20,000股。6月12日、13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买入该股。6月13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100,000股。

2007年8月27日,王某账户卖出1,500股。8月17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卖出该股。8月14日至30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1,074,400股。

2008年3月13日,王某账户卖出5,000股。3月14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110,000股。

(二)天音控股:

2008年4月24日,王某账户卖出18,000股。4月22日至24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2,244,457股。

(三)中兴通讯:

2007年6月20日,王某账户买入10,000股。6月18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买入该股。6月18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250,000股。6月20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资源垄断基金计划买入该股,涂强出席了该晨会。

(四)中信证券:

2007年8月21日,王某账户买入7,000股。8月21日、22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1,349,916股。

2007年12月26日,王某账户卖出2,777股。12月25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卖出该股。12月24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50,000股。

2008年2月5日,王某账户卖出3,0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65,000股。

2008年2月15日,王某账户买入3,500股。2月20日、21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400,000股。

2008年3月13日,王某账户卖出6,000股。3月12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新兴成长基金计划卖出该股,涂强出席了该晨会。

(五)宝钢股份:

2007年10月19日,王某账户买入14,000股。8月31日10月23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18,940,527股。

2007年12月26日,王某账户卖出4,000股。12月3日至25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6,000,000股。

2008年1月15日,王某账户卖出10,000股。1月15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资源垄断基金计划卖出该股,涂强出席了该晨会。

(六)国药股份:

2007年10月29日,王某账户买入14,000股。9月20日11月8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2,690,944股。

2007年11月21日,王某账户卖出14,000股。11月22日至28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957,696股。

(七)云南铜业:

2007年12月5日,王某账户买入10,000股。2007年9月6日2008年2月21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4,229,801股。

2008年3月13日,王某账户卖出5,000股。3月13日、14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909,801股。

(八)金地集团:

2007年12月19日,王某账户买入10,000股。12月12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买入该股。12月17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356,700股。

2008年1月15日,王某账户卖出5,000股。1月15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资源垄断基金计划卖出该股,涂强出席了该晨会。

2008年2月5日,王某账户卖出5,000股。2月4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资源垄断基金计划卖出该股,涂强出席了该晨会。

2008年6月6日,王某账户买入10,000股。6月6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优选股票基金、动力平衡基金、鼎益基金计划买入该股,涂强出席了该晨会。

2008年6月13日,王某账户买入10,000股。6月12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鼎益基金计划买入该股,涂强出席了该晨会。

2009年7月21日,王某账户买入7,500股。7月20日、21日、23日,鼎益基金共买入3,999,906股。

(九)哈空调:

2008年2月15日,王某账户买入12,9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买入1,235,950股。

2008年6月26日,王某账户买入8,500股。6月25日景顺长城投资部晨会纪要显示,动力平衡基金计划买入该股。

2008年11月18日,王某账户卖出15,000股,同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1,000,000股。

2008年12月15日,王某账户卖出20,000股。12月15日、16日,动力平衡基金共卖出2,052,042股。

(十)广州友谊:

2009年8月18日,王某账户买入20,000股。8月17日,鼎益基金买入500,000股。

(十一)合肥百货:

2009年7月21日,王某账户卖出13,000股。7月24日,动力平衡基金卖出2,778,703股。

(十二)泸州老窖:

2008年12月17日,王某账户买入15,000股。11月14日12月29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5,154,718股。

(十三)置信电气:

2009年2月6日,王某账户买入10,000股。3月27日,王某账户再次买入10,000股。2009年1月12日5月13日,动力平衡基金、鼎益基金累计买入13,846,661股。

(十四)海油工程:

2009年4月2日,王某账户买入30,000股。4月1日、2日,动力平衡基金共买入1,999,932股。

调查发现,涂强提供了赵某、王某账户的部分交易资金,是该两个账户股票交易获利的受益人。涂强利用任职优势获取了景顺长城旗下多支基金投资股票的未公开信息,操控赵某、王某账户,先于或与涂强管理的基金及其他有关基金同步买卖相同股票。

处罚:

一、取消涂强的基金从业资格;

二、没收涂强违法所得379464.40元,并处以200万元罚款。

7、刘海

男,1978年7月出生,时任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基金)长城稳健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008年8月27日刘海担任长城稳健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起至刘海违法行为的发现时间2009年8月21日,刘海通过电话下单等方式,操作妻子黄某于国泰君安证券深圳蔡屋围金华街营业部开立的同名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先于刘海管理的债券基金买入并卖出相关个股,涉及鞍钢股份等3支股票,为黄某账户非法获利134,683.57元。

2008年8月27日刘海担任长城稳健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起至刘海违法行为的发现时间2009年8月21日,刘海通过电话下单等方式,操作妻子黄某于国泰君安证券深圳蔡屋围金华街营业部开立的同名证券账户从事股票交易,先于刘海管理的债券基金买入并卖出相关个股,涉及鞍钢股份等3支股票,为黄某账户非法获利134,683.57元。其中:

一、鞍钢股份:

2009年1月15日,黄某账户买入40,000股。1月22日,债券基金买入该股,至2月5日共买入140,000股。

二、海通证券:

2009年1月15日,黄某账户买入85,500股,同日,债券基金买入40,000股。

三、东百集团:

2009年1月20日,黄某账户买入97,700股。1月19日,债券基金买入该股,至2月18日共买入603,400股。

调查发现,刘海、黄某夫妇提供了黄某账户的交易资金,是该账户交易股票获利的直接受益人。刘海利用任职优势先于其管理的债券基金,直接为黄某账户买卖相同股票。

处罚:

一、取消刘海的基金从业资格;

二、没收刘海违法所得134,683.57元,并处以50万元罚款。

8、黄林

男,1979年5月出生,时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基金)中国收益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中国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

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黄林在任中国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及所掌握的基金投资决策重要信息,操作其控制的汉唐证券上海武进路营业部(现信达证券上海四川北路营业部)荆某账户,先于或同步于自己管理的中国收益基金买入并先于或同步于该基金卖出相同个股,涉及宁波华翔等股票8支,亏损54,000.04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宁波华翔(股票代码:002048)

2007年5月29日,荆某账户买入1,3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753,650股;

2008年4月16日,荆某账户买入17,500股。4月17日、18日,中国收益基金共买入460,000股;

2008年6月17日,荆某账户卖出5,000股。6月20日中国收益基金卖出2,258,352股。

(二)华发股份(股票代码:600325)

2007年8月22日、27日、28日,荆某账户共买入3,000股。8月24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175,056股;

2008年1月7日,荆某账户卖出1,0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卖出100,000股。

(三)东软股份(股票代码:600718)

2007年10月10日,荆某账户买入2,500股。10月12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225,000股。

(四)大族激光(股票代码:002008)

2007年12月27日,荆某账户买入6,9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99,950股;

2008年6月27日,荆某账户买入7,0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99,980股;

2008年6月30日,荆某账户卖出5,000股。7月2日,中国收益基金卖出2,400股。

(五)华东医药(股票代码:000963)

2008年1月10日,荆某账户买入4,600股。1月11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515,655股;

2008年7月1日,荆某账户买入8,7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50,000股。

(六)百联股份(股票代码:600631)

2008年4月25日,荆某账户买入3,9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1,599,972股;

2008年5月6日,荆某账户卖出3,9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卖出1,000,000股。

(七)岳阳纸业(股票代码:600963)

2008年5月6日,荆某账户买入5,000股。5月7日、8日,中国收益基金共买入800,000股。

(八)振华港机(股票代码:600320)

2008年7月8日,荆某账户买入10,000股,同日,中国收益基金买入1,599,900股。

除上述抢先交易行为外,2009年10月30日,黄林将国富基金将要重仓买入个股的信息泄露给黄某,并明示黄某以当前价位买入。

处罚:

取消黄林的基金从业资格;对黄林处以30万元罚款。

9、许春茂涉嫌基金“老鼠仓”被查处

继原长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韩刚因“老鼠仓”获刑一年之后,原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许春茂也可能步其后尘,因“老鼠仓”而身陷囹圄。

日前,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网站公告了对原光大保德信投资总监,原光大保德信红利基金、光大保德信均衡精选基金基金经理许春茂涉嫌“老鼠仓”事件的调查进展。公告称,许春茂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本人操作或指使他人操作相关证券账户,持续以先于、同步于或稍后于基金买卖相关个股的方式牟取巨额利益。上海证监局调查终结后,该案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业内人士认为,许春茂被移送执法部门,证明其已触犯刑法,将被追究刑责。2009年2月28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10、李旭利因电脑残存交易记录露马脚

2009年2月刑法修改之前,李旭利已将其在公司亲自操作的账户资金,转至其一位在外地担任某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的同学名下。彼时,A股市场回暖,新一波行情出现,李旭利的巨额资金再次出动。

该笔巨额资金在转账过后的数月间,分别买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建仓高达上亿元。

而上述两只银行股,亦在被该账户买入期间表现不俗。工商银行自2009年3月开始的每股3.65元,一路上涨至当年6月底的5.5元左右,涨幅达到50%;建设银行同期亦从每股4元左右上涨至6.5元,涨幅甚至超过60%。

稍有常识便知,想通过单只基金拉动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种大盘股,为个人“老鼠仓”获利,接近天方夜谭。“就算呼朋引伴,拉几只基金共同来抬,也无异于老鼠进粮仓,根本不可能撬动大盘蓝筹股的行情。”基金业内人士评述道,不排除李旭利或其他该账户操作者看准银行股行情,共同拉抬所致。

8月下旬,知名基金经理李旭利被上海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刑事拘留,为此去年11月份以来传的沸沸扬扬且倍受关注的李旭利“老鼠仓”案终于进入了实质阶段,已经由行政调查转入了刑事调查。据了解,李旭利是在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担任投资总监时涉案,当时其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金融股,涉案金额达亿元之巨。

附录10:

“韩刚们”获刑能吓退老鼠仓吗?

徐绍峰

因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韩刚获刑一年,成为基金业“老鼠仓”领刑第一人。韩刚刚刚获刑,原光大保德信投资总监、光大保德信红利基金、光大保德信均衡精选基金经理许春茂又因“老鼠仓”事件身陷囹圄,估计难逃刑责。

这并非基金业仅有的两个“硕鼠”。从唐建、王黎敏、张野,到刘海、涂强、黄林……人们耳熟能详的基金经理的名字还有一大串。随着这些“硕鼠”被一一擒获,诸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为什么在有关方面引以为傲的“严打”之下,“硕鼠”依然层出不穷?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韩刚们”获刑或者身陷囹圄能吓退“老鼠仓”吗?

回答这些问题,先得弄清公募基金经理们何以敢拿自己待遇优厚的工作做赌注,铤而走险?

其实,“老鼠仓”能盛行,关键在于:一是“老鼠仓”的收益与工作收入相比实在太丰厚,只要得手一次,就可以衣食无忧,值得放手一搏;二是基金公司构筑的制度“防火墙”,在基金经理个人私欲面前形同虚设,实施“老鼠仓”作业非常方便,得钱全不费工夫;三是虽然每天操作着巨额资金,但想着天天为基民赚钱,而自己所得就“那么一点”,心态不平衡,实施“老鼠仓”的动机非常强烈;四是基金经理拥有非常多的准确信息,这些内幕消息不仅让基金经理垂涎欲滴,也足以确保入市的“老鼠仓”稳赚不赔,毕竟有公募基金的资金托底保本。

既然“老鼠仓”都滋生于利益驱动,都属于见利忘义,仅仅用“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是难以解释“老鼠仓”何以层出不穷的。事实上,对基金经理人才的遴选,过于看重投资技能和从业经历,而缺乏对其公民意识、信托责任和良好职业操守的考量,以及缺少对危害基金财产安全的道德风险的有效防范。这些疏漏,最终让见惯了挣大钱,看惯了花大钱,心存不良,在私欲和利益面前容易放弃道德底线的基金经理,丢掉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最终玩火自焚。

玩火自焚者必须付出代价。但现实情况是,“硕鼠们”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代价并不非常昂贵。从已有的惩处情况看,韩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同时没收了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这一处罚结果,在很多基民看来“力度太轻”。“这简直是在鼓励金融犯罪!犯法的成本确实很低!”“大户的手续费都比31万多,这么点罚金对年薪动辄数百万的基金经理来说是否能起到惩戒作用?”其实,何止韩刚,原国海富兰克林中国收益基金基金经理黄林,因“老鼠仓”事件而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被处以30万元罚款及市场禁入;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被没收违法所得37.95万元,罚款20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刘海被没收违法所得13.47万元,罚款50万元,并3年市场禁入……这些惩罚,相比其所得利益以及对基金业公信力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具榜样力量的是,在熬过有限的处罚后,这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很快便可以栖身私募或相关行业,继续任要职、挣大钱,不仅比公募基金时代干得更加风生水起,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韩刚们”的金融犯罪,如果处罚不过如是、结局不过如此,“老鼠仓”横行岂有穷期?(2011年06月10日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