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穗号:【转贴】间世异人资耀华(张远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0:06:18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老子》十四章〔1〕>

    
     我对自己的文字嗅觉向来自信,瞄两眼就决定一本书该立刻放下还是潜心读完。这一本很特别,瞄了两眼已打算放下,但不知何故,我却翻到其中一章读起来。读完一章又打算放下了,但不知何故,我竟强迫自己硬着头皮从头读起。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文字嗅觉不断阻止我读完它,但非关文字的直觉却引导我欲罢不能。鬼使神差地读完全书,我目瞪口呆。
    
     资耀华先生是难以概括的人。读其完成于1990年的自传《世纪足音——凡人小事八十年》时〔2〕,我的脑中不断跳出习见的各种人格类型,但是无一合适,只能承认技穷,敬服资公为“异人”〔3〕。
    
    一、不幸之幸,吉人天相
    
     资公1900年生于湖南耒阳。1916年小学毕业后赴东京,报考日本人返还部分庚子赔款招收的官费留学生。考场不在中国而设于日本,是因为日本人不相信中国官僚,怕他们徇私舞弊。在七百多名中国报考者中,资公成了四十八个考取者之一,于是去东京的湖南省留学生监督处报到。学生监督是湖南人田汉(1898—1968),早已耳闻资公是最年轻的考生,所以对其他报到者一一登记了事,留下他最后登记,并催促他搬到隔壁,以便就近照应。
    
     1918年10月的一天,资公感染了肆虐日本的西伯利亚流行感冒,突然病倒在床不省人事。当晚田汉迟迟不见他回来,急得破门而入,把昏迷不醒的资公送入医院。医生说,若再迟两小时,就来不及抢救了。
    
     资公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事后追忆,我曾有五个假设:假设田汉不是学生监督;假设我没有遇到田汉;假设田汉当时未管我搬家的事;假设不是搬在田汉的隔壁住;假设田汉那天晚间没来看我,而是第二天早晨来看我。这五个假设之中,只要有一个是真的话,我这条小命,在七十多年前就已经客死异乡而埋骨东瀛了。”
    
     其实这五个假设都不成立。我不是说历史不可假设,而是说由于资公的特异,他命中注定会逢凶化吉,九死一生而履险如夷。正是由于特异,资公每有困厄必有贵人相助〔4〕。但助他脱厄的贵人远没有他特异,无一能够自脱己厄〔5〕。
    
     资公在日本遇到的另一位湖南同乡是李达(1890—1966)〔6〕。无所不知的李达,巨细无遗地为他设计了一条理想进路: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院,拜著名左派经济学教授河上肇(1879—1946)为师。资公说:“李达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胜读十年书’,事实上我以后的学习经历也就是按照他指示的道路进行的。”这句话看似轻易,其实隐含着惊人的毅力和才华。有几个人能够择善而从地设计理想,并任重道远地抵达理想呢?对大多数人而言,抵达之地与理想目标总会发生偏离,但对资公而言,抵达之地与理想目标不会发生偏离。无论环境有多糟,干扰有多大,他总能挥洒自如地抵达至高境界。
    
     1920年,资公回国度假,在西湖岸边独自吹箫,吸引了湖中游船上的一家子〔7〕。携小辈租船游湖的女主人,令长婿上岸致意。接谈之下,始知是京都帝国大学同校不同系的同学。十年后的1930年,资公成了女主人的次婿。资公夫人童益君同样令人钦敬,是一位品行高洁、人格完美的杰出女性。
    
    二、见机之先,算无遗策
    
     留日十年以后,1926年资公毕业。作为官费留学生,他必须去北京教育部报到,归国前向师长一一辞行。一位日本教授对他说:“你是湖南人,我也到过湖南。我对湖南特别有好感,我钦佩你们湖南人。湖南出过曾、左、彭、胡那样杰出的人才,我看将来能够收拾大局的恐怕还是湖南人,所以我把名字改为内藤湖南。”〔8〕内藤湖南(1866—1934)托资公带一封信给其湖南老友,做过内阁总理、财政总长的熊希龄(1870—1937)。
    
     资公在北京的两所大学短暂执教后,熊希龄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前秘书、《银行月刊》李编辑,于是他开始为《银行月刊》撰稿。熊希龄又把资公推荐给自己做财政总长时曾任泉币司司长的汇业银行北京分行李经理,资公从此进入金融界。有趣的是,熊希龄派李编辑说项,欲把甥女嫁给他。李经理也派部下作伐,欲把胞妹嫁给他。足见资公玉树临风之卓异神采,然而早已有了意中人的资公均一口回绝。
    
     尽管不识抬举,资公还是凭着惊世才华,于1928年初春被调入汇业银行天津总行,并受命筹建奉天分行。然而资公迅即作出判断:经营不善的汇业银行难以维持到年底。正在此时,上海银行总经理陈光甫(1881—1976)因激赏资公发表在《银行月刊》上的文章,委托湖南人唐有壬(1893—1935)找到了他〔9〕。1928年8月,资公果断离开汇业银行,加盟上海银行〔10〕。从此以后,陈光甫对雄才大略的资公言听计从,上海银行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果然不出资公所料,汇业银行在1928年底前宣告停业。这不过是其超常预见力的牛刀小试,此后还将屡试不爽,而且平生决策无一失误〔11〕。
    
     除了东北和四川两大区域,上海银行当时已在全国各大商埠开设了分行。1930年,陈光甫派资公去东北考察开设分行的可能性。尽管东北的银行同业热烈相邀,但资公的考察结论是:“东北三省已经成了一个大脓疱,迟早非穿不可,一切工作等脓疱穿了再看。”次年果然发生了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资公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终于没有匆忙进入东北,这亦是大不幸中之小幸。”
    
     随后陈光甫又派资公入川考察开设分行的可能性。这次资公听到了两种意见:船王卢作孚(1893—1952)力陈上海银行入川之利,银行同业痛陈上海银行入川之危。资公考察后力主入川,并提出具体方略。上海银行很快就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开设了分行。资公说:“这些分行的设立,其实具有战略意义。后来抗日战争爆发,重庆成了陪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因有这些分行,很方便地将上海总管理处迁入四川,得益匪浅,此又是一个不幸中之小幸。”
    
     资公屡屡言及“不幸之幸”,不自矜其能,不自伐其功,不以算无遗策自炫,极具为而不恃、功成不居的大宗师风范〔12〕。
    
    三、外圆内方,狷介不苟
    
     1931年1月26日夜间,日本记者高桥赶到闸北资寓,告知战事在即,敦促资公尽快搬进租界。资公全家于当晚入住英租界的亲戚家。仅隔一天,“一·二八”上海战役爆发,闸北江湾一带成了十九路军抵抗日军的主战场〔13〕。
    
     1933年,资公被上海银行派往美国进修。先到旧金山,一位曾受聘上海银行的美国专家驾车带资公观光。“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他把车速开到每小时九十多哩到一百多哩,他是故意炫耀,我实在有些惊心动魄,但我也不肯示弱请其开慢点,不过我当时确实有舍命陪君子的感觉。”在温润柔弱的外表下,资公的内心竟如此坚毅刚强〔14〕。
    
     随后资公抵达费城,进入陈光甫在美留学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沃顿学院。陈光甫当年的导师约翰逊教授受托指导资公的学习。约翰逊破例宴请资公,并允诺随时予以协助,但资公并未选修约翰逊的课程。“此举可能引起教授的不快,但我选的课程已满负荷,无法再选不愿学习的课程来使其满意。”这一细节,充分显示了资公外圆内方、决不曲己媚人的高贵品格。
    
     1934年,资公由美赴英考察银行制度,游历欧洲后返沪。1935年春,上海银行天津分行经营不善,三百多万存款中的两百多万成了无法收回的呆账。资公临危受命,接任天津分行和北京管理行经理,还兼任中国旅行社华北区经理。资公到任后大展长才,不仅迅速扭转困局,而且从京津金融界异军突起。
    
     1935年,资公频繁往返津沪两地,既要在天津分行独当一面,又不断被上海总行召回应对难题。因金融界普遍银根紧迫,资公建议上海各大私营银行摒弃私见,打破壁垒,师法日本劝业银行,联合成立一个规模巨大的不动产抵押银行,以各行不动产作抵押发行债券,把死资产盘活为活资金,摆脱银根不足、业务萎缩的困境。上海各大银行沟通磋商后,于1936年采纳建议并公推资公出任总经理。在向财政部、中央银行申请开业的同时,资公于开业前赴日考察劝业银行的制度设计。
    
     赴日期间,一位反战的日本同学、评论家室伏高信对资公说:“您怎么这个时候还来日本?日本军阀已准备大举侵略中国,这不是今年、明年的事,而是今天或明天的事了。您得赶快回中国去,否则就可能当俘虏了。”
    
     资公当即返回上海,这边也发生了变故。宋子文(1894—1971)同意银行开业,条件是由其弟宋子良出任总经理。各大银行窥破了宋子文插手并控制各大私营银行的意图,不得已撤回申请。资公返回天津的次年,战争全面爆发。不少金融界同仁避往后方,但资公坚守在沦陷区济世救民,每天中午主持天津银行界同仁的聚餐会。
    
     1941年,资公到南京出差。湖南同乡、留日同学周佛海(1897—1948)找上门来,力劝他出任汪伪政府财政次长〔15〕。资公峻拒道:“我资耀华如果想做官,或发财,早就有机会,不必等到现在。”周佛海只好作罢。资公意识到这未必是周佛海的个人意见,若不及时离开,可能后患无穷,于是见机之先提前回津。夫人童益君赞道:“如果你做了汉奸,我立即与你离婚。”
    
     1944年,伪华北政府经济总署成立伪华北经济委员会,京津金融界要人都收到了委任书。资公写道:“很明显,这是个伪职,如果担任就从此成了伪组织的一员。我很气愤,认为受了一次奇耻大辱,宁可牺牲一切,决不妥协担任。”他既未观望拖延,也不与同仁商量通气,当即挂号退回委任书。万勿小看这一细节,挂号能确保对方收到,避免遗失而导致误会,也许多一番纠缠,就有意想不到的变数〔16〕。
    
     1939年,华北河流泛滥,堤坝决口,天津顿成泽国。英租界地势低,水深逾丈。上海银行天津分行在地势较高的法租界,居然没有进水,可以照常营业,但门口成了码头,职员上班、客户存兑都必须坐船。这可视为资公一生的注脚: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
    四、无往不胜,长袖善舞
    
     1945年抗战胜利,有个施某宣布自己是国民党地下党员,声称奉中央政府之命,要天津各界推派代表,由他率团前往重庆商洽接收事宜。作为金融界代表,资公成了代表团四名成员之一。到重庆后始知,施某并未奉命,而是想借代表团抬高身价以谋私利。然而资公擅长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趁此机会从战时迁渝的上海银行总行携带十万法币回津。
    
     不过回程颇费周折。由于重庆接收大员和各界避难人士急于赶往光复区,导致一票难求。资公敬重且交好的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1876—1951)也想尽快赶回天津复校。资公敬重且交好的老同学、湖南同乡范旭东(1883—1945)也想尽快赶回天津永利化学公司复工——资公留渝期间曾尽心尽力予以帮助,不料这位中国化工之父突发心脏病去世。
    
     资公身为中国旅行社华北区经理,独自回津殊非难事,但他坚持要与另外三名天津代表一起走,真是侠肝义胆,轻利重情。好不容易争取到搭载交通银行天津分行的包机,然而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超载,四人眼睁睁看着它起飞。孰料这架飞机因人员超载且携带大量金条,升空高度不够,一头撞上了秦岭。资公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
     为了尽快赶回天津,只能放弃直飞,绕道南京再转天津。然而资公突然发起了高烧,在从天津机场回家的车上已不省人事。富于戏剧性的是:多位名医正在资寓等他。这些名医都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主治大夫,日占时期避入天津租界成了资公好友。他们不请自来并非预知资公患病,而是为了打探重庆方面的时局消息以决定行止,结果在第一时间对资公实施了名医会诊:原来他身染美军士兵从南洋带来的登革热。此病死亡率极高,幸亏治疗及时,资公又一次从病魔手中夺下了索命牌。
    
     资公养病期间,其部下按其筹划拓展银行业务。由于比其他银行领先一步用法币代替伪政权货币,再加上资公长袖善舞的金融韬略,十万元法币的功效被发挥到了极致,因而轰动平津。
    
     1946年春末,资公的湖南同乡兼留日老友、中共地下党员沈其震(1906—1993)秘访资寓,一是要求资公在天津组织民主党派,二是邀请资公去就近的解放区张家口参观。资公应命其一而拒绝其二。理由是内战一触即发,张家口乃战略要地,万一战事骤起不能脱身,一己安危事小,不能在天津主持应对提存挤兑,责任至大。果然不出一个月,1946年5月底,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首先攻占了张家口。
    
     1946年末,全国大中学生掀起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一二·九”运动,资公暗中资助费用,还把国民党追捕的学生留住在家,帮助他们潜入解放区或转移别处。风声走漏后,天津市警察局长李汉元向资公暗中通告,天津市长杜建时约见资公予以微讽。资公急电上海陈光甫,告以处境危殆,要求用出国考察名义把他调离天津,旋即离津赴美,前往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
    
     一年多以后,资公谢绝美国的中国研究机构的高薪挽留,打算坐船顺路观光返国。因国共战局易势,夫人童益君电告资公,准备离津回沪。资公急电家中不可轻动,立刻放弃归途观光计划,改坐船为乘飞机,在平津人士纷纷弃家南下之际,他逆向而动回到了天津。
    
    五、尽弃长才,知止不殆
    
     资公急急赶回国内,余生尚有四十多年,他干了些什么呢?可惜资公轻描淡写地草草略过,令人不胜浩叹,复又思之憬然〔17〕。
    
    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各界人士弃家南下者更多。4月下旬,刘少奇赴津稳住工商界。5月2日,刘少奇(1898—1969)与天津工商界人士座谈,资公在座亲聆了这位湖南同乡的“剥削有功”论〔18〕。
    
     1949年9月,资公受托组建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分会。1950年春天举行的全国银行工作会议,通过了资公关于成立中国金融学会的提案,并命其负责筹备。金融学会会长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1895—1967)挂名,〔19〕其后循例不断易人,资公终生担任副会长。
    
     1950年秋天以后,全国各省市分别开始且先后完成了私营金融业公私合营。1952年春,资公提议实行全国私营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中国人民银行采纳并委派资公赴上海筹备,到年底全部完成。资公被从天津调到北京,出任公私合营银行总行副行长。这是资公最后一次建言。此时的资公刚过知天命之年,才智已臻巅峰,理应大展宏图,然而那双穿透历史烟云的无上法眼,业已看出世纪中点即世纪拐点。在此之前可以与言,故资公频频建言。在此之后不可与言,故资公转而沉默。然而其默如雷,震耳欲聋;大音希声,万世遗响〔20〕。
    
     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是资公一生遇到的最大考验。《天津日报》头版头条登出大字标题:“大奸商资耀华拒不坦白”。《人民日报》也在头版头条登出大字标题:“资耀华罪行严重,拒不坦白引起公愤”。“拒不坦白”说明资公不仅问心无愧,而且处变不惊。“拒不坦白”也可视为资公保持半个世纪沉默的别解,而且是渡过浩劫的最佳对策。有人对1957年资公未被划为右派深感意外,其实绝非意外。若非如此,就不是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世事洞明的资公了〔21〕。
    
     1959年,资公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并担任此职直到1996年去世。他先后收到过周恩来到朱镕基三位总理签署的任命书,被称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公务员”。〔22〕资公曾以不是党员坚辞此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曹菊如(1901—1981)说:“这是周恩来点名任命的,会配备党员副主任和党员秘书配合你工作。”于是资公坚持要党员副主任全面负责行政、管理和人事,自己仅仅主管搜集近代货币史资料〔23〕。
    
     资公心无旁骛地投入整整三十年时间,主编了数百万字巨帙的《钱庄史料》、《清政府统治时期货币史资料》、《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一辑、第二辑)、《清代外债史资料》,从1960年代至1980年代先后出齐,但他坚决不署“主编”之名,仅署“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编”〔24〕。
    
    六、功成身退,超逸绝尘
    
     “文革”期间资公也未受严重冲击,仅仅是“靠边站”。曾经听说一则文革轶闻:某公生有三子,依次取名“爱国”、“爱民”、“爱党”,皆为趋时合宜之嘉名,然而“文革”期间被指控隐嵌“爱国民党”四字而获罪。资公生有三女,依次取名“中筠”、“华筠”、“民筠”。不知资公者或许虚捏一把汗:若再生一胎,必当取名“国筠”,则资公危矣。然而资公天人,仅生三位巾帼豪杰即止〔25〕。
    
     资公长女资中筠女士认为,其父后半生平安无事的主因是:“他本来为人谨慎,以后就更谨慎。”似也秉承父风,决不夸夸其谈。但我以为主因并非谨慎,仅举三事以证。
    
     一、资公从1926年进入银行界直至去世,七十年如一日地提前半小时上班,从未迟到一次。其信条是“一切失败从迟到开始”〔26〕。
    
     二、资公平生不打诳语,任何压力都不可能令其精神崩溃,更不可能自污污人。其信条是“一切坏事从说谎开始”〔27〕。
    
     三、因公费医疗的报销渠道不同,资公夫妇即便吃同样的药,也严格分开〔28〕。
    
     可见资公的安然无恙非关谨慎,也非运气,甚至并非洞若观火的防患未然,而是至高人格的完美无瑕,因而找不到任何攻击点和突破口〔29〕。
    
     改革开放以后,资公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兼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顾问、全国政协常委。资公曾打算赠送礼品答谢此前长期善待自己的一位统战部官员。次女资华筠建议定制一件刻有古诗文的小型工艺品,资公欣然同意并主张刻《阿房宫赋》。资中筠以为最后几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略嫌刺激,不合乃父一贯的谨慎作风,然而资公凛然曰:“我要的就是那几句话!”可见对天眼通资公而言,一切皆如水晶般透明。
    
     资公一生,可以两件颇堪玩味的小事作结。
    
     1946年,南京政府成立全国银行业同业公会,资公以天津代表出席。会后宴请与会代表,徐柏园(1902—1980)引见介绍了资公,蒋介石(1887—1975)与之握手曰:“抗战有功。很好,很好。”
    
     1949年,北京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资公以天津代表出席。会后参加开国大典,周恩来(1898—1976)引见介绍了资公,毛泽东(1893—1976)与之握手曰:“做了有益的工作。很好,很好。”
    
     在天门安城楼上心潮澎湃地听罢湖南同乡毛泽东的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资公走下丹墀飘然离去——其背影酷似越人范蠡、汉人张良、明人刘基,然而又超迈前贤。范、张、刘都在功成名遂之后身退,因而是无人不知的传奇人物。但资公不会也不愿成为传奇人物,他功成以后不求名遂,不欲人知,便挥挥衣袖倏尔远逸〔30〕。
    
    七、大象无形,自扫其迹
    
     读完全书我终于明白,资公的文字云淡风轻、大巧若拙〔31〕,绝非不善表达,而是有意淡化所致〔32〕。故“异人”一词远不足以概括其特异——资公正是我在古人中曾隐约窥见身影,但在现实中久觅不见的“间世者”〔33〕。
    
     与不遗余力凸显特异的入世异人乃至出世异人相反,间世异人的至异之处是不遗余力淡化特异。由于入世异人乃至出世异人刻意表现自身特异,因而人们时常错认凡夫为异人。由于间世异人故意遮蔽自身特异,因而人们更容易错认异人为凡夫。既然才能稍逊的入世异人和出世异人也能轻易达到目的——让别人以为他是特异之士,那么才能更高的间世异人就更容易达到目的——让别人以为他是凡庸之辈。因此要透过双重“文字障”,窥破后者之“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殊非易与〔34〕。
    
     沈从文因外力逼迫而放弃文学创作,被迫转向文物研究,留下了令人钦敬、播于众口的“历尽劫波今犹在”佳话〔35〕。资公却在外力逼迫之前尽弃金融长才,主动转向史料整理〔36〕,而且大象无形、自扫其迹地不留任何佳话〔37〕。本文去蔽显影,抉隐发覆,很可能有违资公本意。倘若上善若水的资公问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我只能惭惶无地〔38〕。
    
     不过惭惶之余,我想如此自辩:抵达次高境界的沈从文之所以钦敬者众,是因为众人知道有这一自己达不到的境界存在,因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然而抵达至高境界的资公之所以钦敬者少,是因为众人不知道有这一遥不可及的境界存在,因而不仅不能至,甚且不向往之。
    
     境界高低,易起争议。此处无暇详述,略下三解。一叶落而不知天下秋者最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者居中,一叶未落即知天下秋者至高。吃一堑不长一智者最低,吃一堑长一智者居中,不吃一堑即知有堑者至高。自造困难然后被困难克服者最低,自造困难然后克服困难者居中,不自造困难因而无须克服困难者至高。为使高尚其志者明白,“大象无形”的至高境界绝非古今哲人形诸文字的向壁虚构,确有身心俱到、圆融证成的终生履践者,我不得已撰写了或违资公初衷的本文〔39〕。
    
     尤为可叹者,由于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超逸绝尘,资公这样的间世异人大多喜欢被褐怀玉,轻易不肯留下雪泥鸿爪,连窥破“文字障”的机会也不给世人。资公的不欲人知、不求人解,甚至达到了对至爱的妻女也不愿多讲的彻底程度〔40〕。若非被有关方面列为“抢救史料对象”,资公必定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又一个“太上,不知有之”的遗世独立者〔41〕。感谢为保存史料而“强迫”资公撰写自传的人们,是他们无意中抉发和彰显了使中华民族成其伟大的伟岸人格〔42〕。
    
     1996年1月23日,在夫人童益君辞世半年之后,与世纪同龄且几乎陪着二十世纪跑完全程的资公仙逝于北京。倘若由我为波诡云谲的二十世纪中国选择一位象征性人物,资公不作第二人想。不仅因为我从这部资公遗著中,听到了中国在整个二十世纪走向复兴的沉重脚步,一如其朴实而准确的书名——《世纪足音》。尤其是因为,资公一生打过交道的众多风云人物,或为头面人物,或为耳目人物,或为心腹人物,但无一可称脊梁人物。资公既非头面,亦非耳目,更不是心腹,而是脊梁。正是资公这样无数不为人知的间世异人,组成了支撑中华民族挺立于天地之间的脊梁。
    
     巍巍资公,耀我华夏。衡岳山高,湘江水长。
    




    注释:
     〔1〕本文多及湘人。湘人者,楚人也。自古惟楚有材,至今湘人多杰。因老聃亦为楚人,故注中广引《老子》(尽去书名,仅标章次),以与正文复调映射。注文为本文不可或缺之有机组成,并行观览者必得相互发明之意趣。
     〔2〕《世纪足音——凡人小事八十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版。
     〔3〕二十章: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4〕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5〕1968年,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的湘人田汉被迫害致死。
     〔6〕1966年,时任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哲学会首任会长的湘人李达被迫害致死。
     〔7〕资公多才多艺。除了品箫吹笛,还会胡琴、小提琴、曼陀铃等。也学过昆曲,与京剧大师程砚秋(1904—1958)惺惺相惜。
     〔8〕曾国藩(1811—1872)、左宗棠(1812—1885)、彭玉麟(1816—1890)、胡林翼(1812—1861),为缔造“同治中兴”的晚清湘中四杰。
     〔9〕1935年,时任南京政府外交部副部长的湘人唐有壬遇刺身亡。
     〔10〕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11〕二十七章:善数不用筹策。三十八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四十七章: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 〔12〕二章:功成而弗居。三十四章:功成而不有。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七十二章: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13〕五十章:出生入死。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 〔14〕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 〔15〕1948年,曾任汪伪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的湘人周佛海以汉奸罪瘐死于南京狱中。
     〔16〕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17〕下文材料多据《世纪足音》一书附录的资公三女资中筠、资华筠、资民筠回忆。
     〔18〕1968年11月12日,曾任国家主席的湘人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 〔19〕1967年,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时任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任的南汉宸在遭批斗后服安眠药自杀。
     〔20〕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四十一章:大音希声。
     〔21〕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 〔22〕朱镕基(1928— ),亦湘人也。
     〔23〕五十一章: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24〕一章:名可名,非常名。四十一章:道隐无名。
     〔25〕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三十二章:知止所以不殆。四十四章: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26〕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27〕二十七章:善言无瑕谪。
     〔28〕五十八章: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29〕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十六章: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30〕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 〔31〕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32〕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三十一章:恬淡为上。三十五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33〕参见拙著《寓言的密码》第三章。
     〔34〕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35〕沈从文(1902—1988),亦湘人也。
     〔36〕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 〔37〕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三十九章: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四十一章:大象无形。
     〔38〕八章:上善若水。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39〕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40〕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 〔41〕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因字坏缺笔,通行本讹为“下知有之”。)
     〔42〕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