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1866决斗:叶天士医案导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3:36:20

叶天士医案导读[转帖] - 中医理论讨论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国优秀中...

叶天士医案导读
前 言
很多热爱中医朋友很希望我能重新接着大家写点什么,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一直没有新稿和大家见面。偶然和紫竹在网上碰面,她希望我能继续为朋友说点什么,说实在的,尽管我临证20多年,先后从师多人,但真属于自己的心得还不多,应该说,还是认真读书的时候,著书写文章的资历还不够。紫竹建议我给大家讲一点叶案,想想也只能如此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临证指南医案》应该是不错的主意。不敢说是讲座,只能把自己学习叶案的一点体会告诉大家,权且将本项讲座称之为《叶天士医案导读》。
怎么学呢,我看和大家一起按照《中医内科学》的体例一个病一个病的共同学习叶天士的医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医案和大家一起共讨论叶氏的临证经验,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第一章 叶氏生平及著作简介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享年八十岁。其先世自安徽歙县迁吴,居苏州上津桥,即今阊门外渡僧桥下塘。家系世医,祖叶时,父叶朝采,皆以医术闻名。
天士幼受家学熏陶,兼通经史子集,聪明颖绝。年十四父丧,即习医,从学于父之门人朱某。叶天士博览勤学,兼采各家之长。朱君以平日朝采(叶氏之父)之教教之,天士很快深得其蕴,见解渐至朱君之上。又在居住苏州的歙人陈敬通诊所学习中药的炮制与司药。天士好学不倦,闻某人善治某病,即叩门求教,如当时名家王子接、马义元、周扬俊、张路玉等均等。深得“周扬俊四名家之精”,“学余杭陶华、旁及东垣、子和、丹溪,于是乎医道大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临证立方,不执已见,故而治疗多奇中常常择善而从,凡闻悉有擅长医道者,不论山遥路远,必前往师以礼事之,执业未久。已闻名于时,十余年时间其先后拜师十七人。”
世人皆知叶天士在温病学上的贡献最大,为清代著名温热(吴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脱却传统的《伤寒论》诊疗体系,主张温病与伤寒分论,并创立了有别于六经的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施治纲领,其学术思想及治疗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然叶氏贯彻古今医术,对内科、妇科、幼科、眼科亦都有丰富临证经验。一生诊治不辍,著作甚少。世传之书,均由其门人或后人编辑整理而成。现存的著作主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案存真》、《种福堂公选良方》、《叶天士晚年方案存真》等。其中《幼科要略》为叶氏手订。 叶天士身居苏州,与徽商过往甚密。徽州(新安)名医辈出,医著浩繁,其常与徽州人氏相互考订药性。据民国《歙县志•义行》载:歙县潭渡黄晟(字东曙,号晓峰),兄弟四人以盐商起家,时居扬州,请叶天士到其家中,聚友人共同考订药性。黄氏兄弟有“青芝堂”药铺和木刻园,即佐天士使城中百姓疾病得以治疗,又为天士刻制《临证指南》医书。由此可见,叶天士在医学上的成就,与新安医学不无渊源关系。
    叶氏一生行医,深知医命关天,不可草菅人命。叶天士临终之际告诫后人“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其子奕章、龙章,门人吴蒙、陆禹川、毛丕烈、王钟岳、吴正学、周仲升、吴坤安均能传其学。
关于其医疗事迹,在《苏州府志》、《清稗类钞》等均有记载。


第二章 叶天士治疗感冒经验解析
感冒是指以感受风邪为主导致的卫分表证,请大家注意,尽管内科学讲的很复杂,但若能提纲挈领,也还是容易记忆的。
首先看病因,请记住两句话,一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的是人体在特定在环境和状况下,抵抗力下降,风邪易挟寒挟热侵袭人体,导致肺卫失调而发病。二是“邪气过旺,正不御邪”,指的是正气不虚,但邪气过于旺盛,以致于不能抵抗外邪而发病。
大凡分型,首先当明白,风为百病之长,易挟六淫而为患,故有风寒、风热、风挟湿邪为患,故有风寒、风热、暑时感冒之分。然人有正气之不足,阴虚、阳虚、血虚、气虚之不同,复感风邪而为患,故体虚感冒分为四型,即阴虚感冒、阳虚感冒、血虚感冒、气虚感冒。
大凡治疗,汗法为不移之法,《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朱丹溪又分风寒、风热,强调感冒属肺病,宜辛温或辛凉治之。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在卫者,汗之可也”,尤其擅长使用辛凉解表法。但非云叶氏不擅用辛温解表,叶氏治风寒多习用《伤寒论》之方,随证加减,活泼泼地。
叶氏治感冒用药规律提要: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3# 发表于 2009-4-21 09:51 | 只看该作者 感冒系上焦病,叶氏强调上焦用药宜味淡轻扬,轻剂治上,他说“云门上焦,尤是清气流行之所,务取轻扬宣气”(《叶氏医案存真•卷一》)。“大旨以上焦宜降宜通”,“肺位最高,为气……宜辛则通,微苦则降,若药气味重浊,直入中下,非宣肺方法也。”“上焦药,气味宜以轻”,“味淡轻扬,少佐微辛,正合经言肺欲辛之旨,然发表之,辛则升,开泄之,苦则降”。
尽管叶氏强调感受外邪须“先理上焦,与苦辛轻剂”,“外邪宜辛胜,”使用辛药轻剂治上,。但主张感邪不同,治法亦当随证变化。
因于风寒而发病者,每取《伤寒论》之桂枝汤加减。
因于风热为患者,主张“宣通上焦,如杏仁、连翘、薄菏、竹叶”等辛凉轻清透风热于外,配伍马勃升浮,专入上焦。又当随证加减,“风邪……挟温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入芦根、滑石之流。”
因燥者,从俞嘉言之说立法,组方杏仁、梨皮、沙参、枇杷叶、紫苑等辛甘润燥,必用经霜桑叶,冀禀清肃之气,轻宣燥热。

因暑者,喜用荷叶、芦根、滑石、石膏等辛寒祛暑,参入西瓜翠衣轻蠲暑毒,
因于湿者,多选杏仁、薏苡仁、通草、滑石等甘味淡渗,宣上启下,加豆卷走表利湿。
因郁而胸膺不舒者,疏以香附、瓜蒌皮、山栀、豆豉等微苦微辛宣畅胸膈,增加郁金展气散滞。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下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医案进行分析。
选案分析
一 风寒伤卫,喜用桂枝汤
案1.《临证指南•寒》
某,复感寒邪,背寒,头痛,鼻塞。
桂枝汤加杏仁
此案治法从《伤寒论》中来,太阳为一身之潘篱,感受外寒,头痛,背寒、鼻塞,为寒束太阳之征象,治当从太阳经取法。桂枝汤加杏仁者,以桂枝杏仁相配可视为麻黄汤去麻黄,不失辛温解表之力,而无峻烈发汗之弊。盖吴人居江南之地,地气潮热,腠理松泄,不耐辛温重剂。此因地、因人加减的典范也。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4# 发表于 2009-4-21 09:53 | 只看该作者 叶氏治疗风寒外袭之外感,每用仲景之法。他说:“伤寒,外受之寒必先从汗解,辛温散邪是已;口鼻吸收之寒即为中寒阴病, 治当温里, 分三阴见证施治”(《幼科要略•夏热》)。又云“伤寒,每以风伤卫用桂枝法,寒伤营用麻黄法,…… 伤风症亦肺病为多, 前、杏、枳、桔之屠,辛胜即是汗药(《幼科要略•冬寒》)。
案2. 《临证指南•风》
虚人感冒,微寒热
参归桂枝汤加广皮。
方解:久病气血亏虚,复感风寒之邪,所卫劳伤营卫,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参、归益气以和血。
案3. 《临证指南•寒》
劳伤阳气,形寒身热,头痛脘闷,身痛.
杏仁  桂枝  生姜 厚朴 广皮 茯苓皮
方解:阳气不足之人,最宜感受寒湿。形寒身热,头痛,风寒犯表;脘闷,湿阻中焦;身痛,寒湿痹阻经脉。方以桂枝汤以减芍药加杏仁,以桂枝杏仁相配可视为麻黄汤去麻黄,不失辛温解表之力,而无峻烈发汗之弊,对体弱之人尤为适宜。厚朴 广皮 茯苓皮温化祛除寒湿。
按:外感风寒,叶氏常以《伤寒论》桂枝汤加减治之。通过对其应用仲景桂枝汤加减之治案分析,可窥一斑。有人对《未刻本叶氏医案》进行了统计,书内用桂枝汤加减者共34案, 属桂枝汤加味者1 l例,桂枝汤加减(以用桂而不少于3味为准)者23例。据而分析桂枝汤之用仍以外感为主, 兼治内伤, 如“阳维为病”、“劳伤营卫”、“阳衰饮干”等。然多因用外感风寒。
在诸多的病案药物变化中,以减芍药加杏仁、茯苓最为突出。减芍药者,因其酸敛之性,有碍内外实邪的化解,加杏仁者,以桂枝杏仁相配可视为麻黄汤去麻黄,不失辛温解表之力,而无峻烈发汗之弊,加茯苓甘淡渗湿以治咳嗽痰饮,均以病位在肺、调和营卫为主旨,实系仲景麻黄汤,桂枝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杏仁汤等方之脱变,足见叶氏对仲景之法有着深刻地理解并善于灵活运用。它如热盛加黄芩, 阳衰加附子,营虚加当归,防伤阴津加玉竹或花粉等, 一药增添,更可窥其匠心独运,辨治精到。诚如程门雪在《较读记》中所言:“其选药味至精湛,一味之换深意存焉, 六味之中涵泳不尽, 每含古昔名方为一炉冶,加减变幻之美从来所无, 清真灵活如思翁书法、渔洋绝句,令人意远”。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5# 发表于 2009-4-21 09:53 | 只看该作者 二 风伤卫,喜用葱豉汤
案4.《临证指南•风》
风邪外袭肺卫,畏风发热,咳嗽脘闷,当用两和表里。
淡豆豉 苏梗 杏仁 桔梗 连翘  通草
方解:方中以苏梗易葱白、淡豆豉辛温发汗解表,杏仁、桔梗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甘草清热利湿。
案5.《临证指南•风》
风伤卫,寒热头痛脘闷。
苏梗 淡豆豉 杏仁 桔梗 厚朴 连翘 通草 滑石
方解:方中以苏梗易葱白、淡豆豉辛温发汗解表,杏仁、桔梗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厚朴、连翘、通草、滑石清热祛湿,此风挟湿热之案也。
按:风伤肺卫,寒热头痛脘闷,喜用葱豉汤加减,他在《幼科要略》中说“表邪太阳治用,轻则紫苏、防风一二味,身痛用羌活,然不过一剂。伤风症亦肺病为多,前、杏、枳、桔之属,辛胜即是汗药,其葱豉汤,乃通治要方。”挟湿热者加厚朴、滑石;挟寒湿者,加厚朴,防己、茯苓皮。若“夏季身痛属湿,羌、防辛温易忌,宜用木防己、蚕砂”。
叶氏在《外感温热篇》中说苏吴之地,“湿邪害人最广”。盖苏吴之地,江河湖泊纵横,湿气尤重,所以风邪犯人,每多挟湿为患,叶氏解表方中多加有祛湿之品。

三 风热犯肺
叶氏医案中未又及风热犯肺,热、温一也,治风热犯肺的叶氏经验当从治风温中寻来。
案6. 《临证指南•风温》
风温入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胸痞,皆愤郁之象。辛凉佐以微苦,手太阴主治。
黑山栀  香豉  杏仁  桑叶  瓜蒌皮  郁金
风温之邪犯肺,肺热郁结,以至外有形寒,内有郁热,胸痞,心中烦热之象。方以桑叶辛凉以疏风热,栀、豉清解郁热,杏仁微苦以降肺气,瓜蒌、郁金理气宽胸,清化热痰。全方共奏疏表清热、降气化痰之效。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6# 发表于 2009-4-21 09:54 | 只看该作者 案7. 《临证指南•风温》
近日风温上受,寸口脉独大,肺受热灼,声出不扬,先与辛流清上,当薄味调之旬余。
牛蒡子   薄荷   象贝母   杏仁  冬桑叶  大沙参
南花粉   黑山栀皮
此案为外感风热之邪,肺受热灼,咽喉不利。方以牛蒡子、薄荷、桑叶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象贝母、杏仁止咳化痰,山栀清热除烦,沙参、花粉清热养阴,全方共有疏散风热、止咳化痰之功。
按: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说:风温最忌辛温发汗。他说:“风温肺病,治在上焦……此证初起发热咳嗽,首用辛凉清肃上焦,如薄荷、连翘、牛蒡、象贝、桑叶、沙参、栀皮、姜皮、花粉。”叶氏根据温病卫分证证候性质和特点,提出“在卫汗之可也” 之说。王盂英解释说:“邪在卫分, 汗之宜辛凉轻解。”从字面上来看, “汗之”是使之汗出的意思,即以辛凉轻清宣透之法, 清热解郁, 调和营卫, 疏散气机, 自然微微汗出, 邪热从汗而解。吴鞠通说: “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不可用。妙在导邪外出,俾营卫气血调和,自然得汗,不必强责其汗。”
自古有辛温发汗解表法,而无辛凉发汗解表法,这是因为辛凉之品发汗力微弱,故一般将辛凉发汗解表法称之为辛凉疏风解表法,或简称辛凉解表法。现代著名医家金寿山在《温病释要》中说:“论治,确有辛凉解表一法,论药,则无辛凉解表之品”。既然无辛凉解表之药,又怎样来治疗外感风热呢?这就需要在辛凉清热方药中配入辛温发汗解表之品。如银翘散方中配荆芥,《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方中配羌活、白芷便是。于辛凉方中少佐予辛温之品有助于开泄腠理,驱邪外出!

四 暑湿感冒
案8.《临证指南•暑》
某,身热,头胀脘闷,咳呛,此暑邪外袭肺卫,当清上焦
丝瓜叶、大杏仁、香薷、通草、飞滑石、白蔻仁
方解:方以丝瓜叶、香薷清暑发表,杏仁宣肺止咳,白蔻仁化湿理气,通草、飞滑石清暑渗湿泄热。全方共奏清暑疏表、利湿泄热之功。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7# 发表于 2009-4-21 09:54 | 只看该作者 案9. 《临证指南•暑》
暑风外袭,肺卫气阻,头胀呛咳,畏风微热,防作肺疟。
丝瓜叶、大杏仁、香薷、桔梗、连翘、六一散
方解:此暑风外袭,肺卫失调、肺气失宣之外感证,方以方以丝瓜叶、香薷清暑发表,杏仁、桔梗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六一散利小便祛暑热。

案10.某四一,诊脉弦,午后恶寒似热,不饥,溺涩短赤。暑热炎蒸,外袭肺卫,        游行三焦,致气分窒痹而然。当用和法,宜薄滋味,遮杜疟患。
杏仁 香薷 木通 飞滑石 茯苓 厚朴 白豆蔻 淡竹叶
方解:暑湿之邪,侵袭肺卫,肺气郁闭,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失宣,湿邪游行三焦,午后恶寒似热,邪在肺卫;不饥,湿阻中焦也;溺涩短赤湿热客于下焦,治当三焦分治,方用香薷清暑发表,杏仁宣畅一身之气机,厚朴、白豆蔻化湿和中,木通、飞滑石、淡竹叶利小便使湿邪从下焦走,茯苓健脾祛湿。后吴菊通将此案方化裁取名曰三仁汤。
按:他在案中说:“暑必挟湿,二者皆伤气分,从鼻吸而入,必先犯肺,乃上焦病,治法以辛凉微苦,气分上焦廓清则愈”。对于暑伤气分,上焦郁闭,主张“但以辛香开气之属,可以醒阳,可以宣浊,上下分布,病机自减”。盖“暑湿热都属一般浊气,弥漫充塞三焦,状如云雾,当以芳香逐秽,其次莫若利小便。”强调使用丝瓜叶、香薷、芦根薄荷、桑叶、银花、连翘、绿豆衣等轻清辛香之品清暑发表宣肺化湿的同时,祛暑湿从上中下焦入手,以开肺、化湿、利尿并用,如杏仁、藿香、枳实、蔻仁、厚朴、半夏、苡仁、滑石、通草之类。
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谈到“此证初起,大忌风药,初病暑热伤气,竹叶石膏汤或清肺轻剂”主张用辛苦寒,推崇香薷、杏仁等,他说“香薷辛温发汗,能泄宿水,暑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宣通上焦如杏仁、连翘、薄荷、竹叶。” 又说:“夏季身痛属湿,羌、防辛温易忌,宜用木防己、蚕砂”。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实为经验之谈。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8# 发表于 2009-4-21 09:54 | 只看该作者 五 秋燥犯肺
秋季感时令之燥气之邪,患感冒者,治宜从秋燥中求法。
温燥
案11《临证指南•燥》
某:脉右数大,议清气分中燥热
桑叶 杏仁 大沙参 象贝母 香豉黑栀皮
按:《未刻本叶氏医案》“燥便咳嗽,桑叶、川贝、花粉、杏仁、南参、橘红”,综观叶氏治燥之法,除天花粉、沙参等养阴润燥外,对感燥而咳者,每用川贝润肺化痰止咳,肺气不宣加杏仁、桑叶以宣肺。此案方后经吴鞠通加梨皮定名为桑杏汤

案12《临证指南•咳嗽》
某十九 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燥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滋味。
鲜荷叶 连翘壳 大杏仁 白沙参 滑石冬桑叶
按:中秋以前,夏之余热之气合秋之燥气,伤人肺卫,易发为温燥,治宜清轻宣透,清上焦燥热。桑杏汤为正法。此案方中用鲜荷叶、滑石清夏之余热(暑热)之气,合用连翘壳、大杏仁、冬桑叶辛凉宣肺透邪,沙参养阴润燥。燥热得去,津液自然得保,诸症自愈,当与桑杏汤参照细玩,自能得其中妙味。

案13《临证指南•风温》
秦六三 体虚血虚,风温上受,滋清不应,气分燥也,议清其上。
石膏  甘草  薄荷  桑叶 杏仁 连翘
按:素人血亏之人,阴亦不足也。感受风热之邪最易化燥,滋清不应,说明温热之邪未清,阴液断难恢复,热伤阴液也。此案实为表里皆热,外邪不解,内传入肺,故当表里同治,故以薄荷、桑叶、连翘辛凉疏解风热,石膏清肺热,杏仁宣肺以止咳,俾温邪祛,津液自保。此治温燥之变法尔。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9# 发表于 2009-4-21 09: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叶天士治疗咳嗽经验探微
咳嗽是肺系疾病是一个常见症状,外感和内伤的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失常时,都能导致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
经云:肺为咳;说咳的病因时指出:“皮毛先受邪气”,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不同病因。《医学入门》首先出现外感、内伤咳嗽的分类,对后世治疗咳嗽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至于咳嗽的治疗,王纶《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指出:“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强调治咳须分六淫七情及五脏相连,脾肺虚实。《医宗必读》申明咳嗽:“总其纲领,不外内伤外感而已”。进而指出,“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藏,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如《五脏生成篇》所谓肺欲辛是也;治内伤者,药不易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如《宣明五气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是也”。然不可胶执。

叶氏治咳嗽用药经验提要:
叶氏治咳宗《内经》之理论,众采诸家所长,承仲景、河间、东垣、丹溪等学术经验,用方不拘一家之说,加上自己的创新,建立了一套十分完整的治疗方法。对于外感咳嗽,主张祛邪利肺,指出“但以搜逐上焦,勿令邪结”;治内伤咳嗽者,强调调整脏腑功能,从调护卫气入眼,十分注重脾胃状况和肺肾金水相生之理,对于肾胃阴虚者,叶氏创用“摄纳下焦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填实在下,清肃在上”,早服补肾丸药直大下焦,晚服补脾胃药,为咳嗽的治疗又开新法门。
大凡风寒犯肺,“治以辛温以疏散风寒.宣通肺气”,喜用张仲景之桂枝汤加减。
凡风热犯肺,治宜“开其上焦”, 用药 “辛凉泄之,以肃其肺卫”,药用桑叶、薄荷、连翘、杏仁、浙贝母、通草、芦根、桔梗、甘草等味。
凡热邪壅肺,治“宜先清化上气.有取微辛微苦之属”。常用桑叶、连翘、石膏、杏仁,郁金、栀子、瓜萎皮、炙甘草等为主治疗。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回归自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回归自然 当前离线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复兴币
41607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7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7 

超级版主 (荣誉超版)

UID
10 
帖子
11615 
精华
积分
118 
复兴币
41607  
推广分
112  
鲜花
680  
鸡蛋
5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9-3-17 
最后登录
2011-10-5 
10# 发表于 2009-4-21 09:55 | 只看该作者 凡风温化燥,治“以辛甘凉理上燥,清络热”,常用桑叶、玉竹、沙参、杏仁、川贝、生甘草为主治疗。
凡暑热犯肺,治“以辛凉清润,不可发汗,以伤津液”,“当与微辛微凉,苦降淡渗,俾上焦蒙昧之邪下移出俯而后矣” 叶桂常用竹叶,滑石、连翘、丝瓜叶、天花粉、杏仁、甘草等为主治疗。
凡湿热咳嗽,治“宜从开泄”,药用“轻苦微辛”,喜用芦根、滑石、薏苡仁、通草、天花粉、杏仁、绿豆衣为主治疗。
凡肺胃阴虚,“法当补养胃阴.虚则补母之治也”,故常用麦冬、沙参、石斛、玉竹、茯苓、白扁豆、人参、粳米、甘草等为主治疗。

凡胆火犯肺治宜“清解木郁之火”,喜用丹皮、连翘、栀皮、薄荷梗、苦丁茶、菊花叶、杏仁、蒌皮等味。
凡肺脾两虚,“土旺生金,不必穷究其嗽。”治多从异功散或建中汤加味。
凡肾胃阴虚,叶氏创用“摄纳下焦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填实在下,清肃在上”,早服补肾丸药直大下焦,晚服补脾胃药。
凡肺肾双亏,阴不足者“当用摄纳肾阴.滋养柔金” 喜用都气丸加百合、阿胶、麦冬等味补益肺肾,纳气归元;阳虚为主者,常用肾气丸加沉香、紫河车,胡桃仁,人参、黄芪.五味子等温肾纳气。
种种治法,构思巧妙,实堪效法。
下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医案进行分析。
1.风寒犯肺
案1.寒伤卫阳,咳嗽
川桂枝 杏仁 薏仁 炙草  生姜 大枣
方解:寒伤卫阳,言风寒外束肌表,侵袭肺卫,病以咳嗽为主证,但当伴有恶风、发热等表寒证,咳嗽其痰当清稀色白。治当辛温宣肺,化痰止咳。药用桂枝、生姜辛温解表,杏仁、薏苡仁降气化痰止咳;甘草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合生姜、大枣调护脾胃,调和营卫。
吴,劳力神疲,遇风则咳,此乃卫阳受伤,宜和经脉之气,勿用逐瘀攻伤之药。当归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