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对老鹰第三场录像:劳动价值说误导的症结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2:53:20
 劳动价值说误导的症结何在?

                                                           刘立群

《科技导报》1993年第1、5、8期先后刊登了王则柯教授和韩彪同志关于劳动价值说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韩文)。这一讨论意义重大,触及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必须彻底弄清。不过,这涉及十分广泛而深刻的理论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择其要者略述个人观点,以就正于学术界。笔者基本上赞成王文的观点,但我认为不论罗列多少实例,并不等于能解决理论上的问题,理论问题还需用理论所概括的事实和理论本身的逻辑力量来解决。

纵观劳动价值学说的历史,有两点十分引人注目。第一,主张此说的人大体上都是货币金属论者,配第、斯密、李嘉图为其代表(当然,这不等于说货币金属论者都主张劳动价值说)。这是因为,由于他们认为货币只能是金、银等贵金属,而贵金属的价格本身也是波动的,不可能很好地充当“价值尺度”,即商品交换的共同尺度,因此便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够充当“不变的价值尺度”。第二,他们所说的“劳动”仅仅指进行直接物质生产时的体力劳动,认为只有这种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不把科研工作、经营管理工作等视为这种劳动。这与他们寻找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直接有关。李嘉图认为这原因就在于“劳动者阶级”劳而收获少,“资本家阶级”不劳而收获多。

关于第一点,与货币金属论相对立的是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并不具有商品性质,而是抽象的计算单位,是服务于商品流通的符号,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国家赋予的“名目价值”。

为了弄清劳动价值说误导的症结何在,须先弄清货币与“价值尺度”的关系。首先,“价值尺度”以称为“价格尺度”为好,因为如果使用“价值尺度”一词,会产生“价值尺度本身的尺度是什么”这类难以回答的问题,而对“价格尺度”的解释则十分简单:它是用数字表示单位的价格符号。其次,应当区分开理想的情况与实际的情况。贵金属无疑因其本身是商品、有价格变化而不可能很好地充当价格尺度,各国所发行的纸币即符号货币迄今也都没能保持币值不变,原因有两个,一是未能避免货币的赤字发行,二是必然有比价(即汇率)的变动。如果能够解决这两点,符号货币就能够成为不变的价格尺度。

理想的情况,一是要完全避免货币的财政发行,只采用信用发行;二是要建立世界统一货币,从而不再有汇率变动。全球人类目前已达到度量衡单位等等的统一,即建立国际公制、国际标准化,也完全能够最终实现货币作为价格符号的全球一体化,建立理想的、不变的价格尺度。目前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完全可以视为未来世界货币一体化的先声和预演,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雏型。

弄清这点之后,便不必(其实也不可能)把“劳动”当作“不变的价值尺度”。首先,仅仅把体力劳动的时间(哪怕把它表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作“价值尺度”是很片面的。人类固然时刻离不开体力劳动,但不同种类的体力劳动的时间其实是不可比的,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时也从来不是比较所花劳动时间的多少,哪怕是在事后比较或抽象的综合比较。其次,把体力劳动等同于“创造价值”便抹杀了科研工作、经营管理工作等的意义,我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忽视经营管理工作等都与这一理论观点直接有关。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关键主要不在于能够从事体力劳动,而在于能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科学技术等。这一过程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进行的。后者把各种知识整理、提高、系统化,虽然他并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但物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他的成果。此外,商业服务业的劳动,以及与物质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演出等精神生产也都是人类所必不可少的。第三,为了说明体力劳动者受到剥削、社会分配不公,完全可以不必把体力劳动时间当作“价值尺度”去衡量。社会分配不公的关键尺度应当是对各个社会阶层用于生活、娱乐消费所支出费用的比较,而不应当包括包括对生产费用的投资。而剥削率(剩余价值率)也不必去刻意加以计算,因为任何贫富悬殊、分配不公都会有目共睹,并激起公愤,直至发生人民革命。历史上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当然,通过多种途径缓和社会矛盾、减轻社会分配不公,已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尽管仍未完全解决问题。

现在回到价格机制与供求关系的问题上来。基于以上所论,笔者虽基本上同意王文的观点,但主张应当在理论上有更大的创新,敢于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来解决迄今各国经济学界都未能很好解决的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区分开两类商品及两种价格决定机制。第一类是稀缺的、乃至极为稀缺的物品。这一方面包括李嘉图所说“罕见的雕像和图画、稀有的书籍和古钱”、王文中所举梵高的画和吉祥号码等等;另一方面则包括天然金块、宝石,以及土地及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这类商品的价格机制纯属物以稀为贵,其价格与它们的成本(包括成本为零,即不含任何成本的一切自然资源)不成任何比例,即完全无关,而完全取决于有效需求,即供求关系。第二类商品则是除第一类之外的所有商品,即劳动产品。对它们不应称为稀缺物品,尽管它们有时也供不应求。这类商品的价格机制与第一类不同,由于它们是人工产品,因而定价必须首先考虑成本,在成本的基础上才受供求关系的支配,其价格所围绕变动的数值是成本加平均利润率:当某一商品因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扬、其利润因而高于其他商品时,吸引其他厂家纷纷投资生产这种商品,从而导致供求趋于平衡,价格回降,即利润率趋于平均值;供过于求时则价格下跌,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便低于平均值,生产厂家便减产或转产,供求平衡后价格才又回升,利润率趋平均值。或者,生产同类商品的个别厂家因技术先进或经营管理有方,或是使成本低于其他厂家,从而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赢利率高于同类厂家,或是其产品质量上乘,从而可能以高于同类商品的价格出售,使其赢利率高于平均值,这种效益促使其他厂家也改进工艺技术或经营管理,如此等等。这便是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和对改进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商业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价格机制也大体如此。

以上所述是从微观的角度。如果是物价总水平在上升,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只能有两个:或者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或者是因自然资源紧缺而导致物价普遍上升。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无偿赠予,其成本为零。在人口总数不高、人类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总规模不太大时,自然资源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供远远超过求,人们长期以来视其价格等于零。随着人口增多、人类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总规模愈益扩大,自然资源逐渐显得紧缺,尤其是天然储量较少的一些矿藏以及适合于人类居住、耕作、活动的土地等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它们的价格开始不再是零,而是随着供求趋紧而愈益上升,再加上人工成本之后其价格当然更高。在自然资源普遍趋紧、更加之开采成本普遍升高(例如起初可开采浅层的煤田和油田,以后却愈益只能开采深层的煤田和油田)的情况下,即便货币没有丝毫贬值,物价总水平也必然不断上升。同理,在为珍惜自然资源而开征各种资源税的情况下,税额会打入成本,从而使物价普遍上升。不过,这会促使人们厉行节约、节制消费,对于自然界以及未来世代的人们无疑是福音。

简而言之,单纯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或者单纯用生产成本决定价格都无法讲清上述全部情况,因为这是市场经济中两种不同的价格决定机制,只有两者加在一起才全面。王文中其实也暗含了类似的意思。“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说的局限和误导”一文中便有:“劳动价值属于生产成本……但是销售价格最终能否高于生产成本,却得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本文的表述显然与王文有所不同,原因在于对劳动价值说误导的解释不大相同。

最后须指出,现代西方经济学无疑有不少可取之处,应当认真研究、吸取,但它也存在一些根本的不足,应当对它施以重大改造,而不能简单地照搬。这当然远非这篇短文所能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