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异地换证流程:《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29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00:34

前言

  当妈妈的,想一下自家的男孩是否信服自己。当男孩“不听话”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办的呢?漠视?茫然?无助?抄家伙?无可奈何?大呼小叫?还是大吼大叫?很多男孩子?很调皮和淘气,经常惹得妈妈大吼大叫:“你别逼我发火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看你真是不长记性!”“你给我滚出去!”“看我不收拾你!”“你找打啊!”……不可否认,男孩的教育问题,已经让很多妈妈感到不知所措。用什么方式更好地教育男孩,是我们每一位妈妈都应该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做妈妈的“大吼大叫”,希望在气势上“压倒”男孩,那男孩就会真的“听话”了吗?未必。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他才会心悦诚服。所以,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绪,不但不会把男孩教育好,还会影响自己在男孩心中的威信,使得今后更加难以教育孩子。

  有这样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掌控情绪,才能掌握未来。”在教育男孩这个问题上,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做妈妈的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有把精力用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我们才不会去控制男孩的情绪和行为。

  不吼不叫,照样能培养出优秀的男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一位妈妈情绪稳定时,她是理智的,她所作的每一个决定、所说的每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动作、所传递出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经过?思熟虑的,都能够经得起男孩的“检验”,男孩自然就会信服。

  有的妈妈可能会问:“不吼不叫?面对调皮捣蛋的男孩,我们也可以不吼不叫吗?”当然可以,而且是必须的。不吼不叫教男孩,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是对男孩的一种尊重与鼓励。这样,男孩在妈妈那里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就是积极正面的期许,他就会变得有自信,就会有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对于男孩来说,妈妈对他进行理智的、没有吼叫的教育,他是很容易接受的;而对他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的?育方式,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反抗这种教育行为。当然,他也不会认真去改正自己的过失。所以说,妈妈温和些,讲理些,效果要比吼叫强很多倍。

  每一位妈妈都想做个好妈妈,但如何才能达成这个愿望呢?妈妈教育男孩时不吼不叫,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智慧。不吼不叫,会给妈妈们一个提醒,一种警示;不吼不叫,就容易培养融洽的母子关系;不吼不叫,家庭关系就会更加和谐;不吼不叫,妈妈更轻松;不吼不叫,男孩更优秀……

  不吼不叫的教育智慧与方法会给每一位妈妈一种全新的思路,一份惊喜……做妈妈的一旦懂得了“不吼不叫”?教育精髓,一旦把这些方法付诸行动,就能轻松地让男孩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成为一个睿智、有德、进取、负责、有强大竞争力的人。

第1招 把“不吼不叫教育男孩”当作一种使命

  大多数妈妈在教育男孩的时候,都会采取吼叫的方式,一是源于说话习惯,二是追求当时震撼性的教育效果。但是,吼叫教育不仅会给男孩带来恐慌,也会严重挫伤他的自尊心,对于男孩的成长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而“不吼不叫”是可以有效地激发男孩发挥各种潜力的最佳教育方式。不吼不叫,是妈妈必须掌握的教育智慧。

  近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一个词——零吼叫,就是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把孩子教养好。这个“零吼叫”教养强调的是教育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情绪上,而不是用近似吼叫的方式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那么,我们做妈妈的肯定就会质疑,不吼不叫的教养效果一定胜过吼叫吗?只要能起到教育孩子、警示孩子的目的,何必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吼叫呢?在某个特定的时段,一声吼叫往往会比轻声慢语地讲道理管用啊!“零吼叫”或“不吼不叫”的教养方式到底好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把这种教育方式当作使命呢?“使命”意味着无条件的承担,我们有必要把“零吼叫”教养模式当成使命吗?

  我们可以静静地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吼叫?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吼叫?吼叫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妈妈打开冰箱的时候,儿子阿吉也凑了过来。阿吉踮着脚摸了摸鸡蛋,正想拿一个鸡蛋看看,妈妈突然大声说:“哎呀,别拿鸡蛋,你会把鸡蛋打碎的。”阿吉听到妈妈的吼叫,先一惊,然后赶快把手缩了回去。

  阿吉的妈妈为什么会吼叫?因为不想让儿子打碎鸡蛋!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形,妈妈还会对阿吉吼叫吗?肯定会,因为吼叫起到了作用。

  除了想制止男孩的行为之外,当男孩把我们惹得“暴跳如雷”时,我们只能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苦口婆心地教导他,而他却屡教不改时,我们还怎么能忍住不发火?

  所以,引发吼叫的根源往往是男孩的所作所为不符合我们的心意,激发了我们的愤怒情绪,我们又急切地希望他能够服从我们的指令,于是我们的音量增大了,语速加快了,面目变得狰狞了。

  由此可以看出:愤怒情绪和想控制男孩的想法,使我们不得不吼叫。那么,我们一吼叫,男孩一般会有什么反应呢?

  我们对男孩吼叫的时候,男孩只会做出或服从或反抗的反应。如果他服从了,我们会立刻尝到吼叫教育的“甜头”,于是,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男孩吼叫的频率和力度。然而男孩行为上的服从,并不代表心里服从,如果他口服心不服,等到他“忍无可忍”的一天,他会用更强烈的方式表示对我们的不满。那时,我们除了伤心难过之外,很难把孩子爆发的原因归结为我们的吼叫,而且从此,我们也永远失去了能制服他的招数,他也就“名正言顺”地进入了逆反期。可怕的是,他会带着这种逆反情绪与家人、同学、老师等所有人相处,成为大家眼里的“钉子”。如果男孩心服口服地接受了,他就会为了避免听到妈妈的再次吼叫,而战战兢兢地生活,他不会主动去尝试新鲜事物,他会因害怕犯错而拒绝成长,从而逐渐变得胆怯和懦弱,最后成长为一个懦弱、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所以,用吼叫的方式教育出的孩子不是叛逆者就是懦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零吼叫”教养当作使命的根本原因。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不吼不叫”。我们不要奢望男孩有多听话,而是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用柔和的方式与男孩交流。当然,这个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也许不短暂,也许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控制住情绪做到不吼叫。但是,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不断鼓励自己,那么吼叫的频率会逐渐减少,吼叫的力度也会逐渐减弱。

  随着我们的转变,男孩也会逐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总有一天,我们会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养出德才兼备的好男儿

第2招 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胜过10个好老师

  “妈妈”和“老师”,对于男孩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无论老师多么重要,都无法替代妈妈。一个好妈妈的确可以胜过一个好老师,而不吼不叫的妈妈可能胜过10个好老师!

  我们不是刻意拿“妈妈”和“老师”进行比较,而是更强调好妈妈的重要性。男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老师”这个名词对他来说是空白的。但是,“妈妈”却时时刻刻伴随着他,妈妈的言行举止一直影响着他,感染着他。等他开始走进学校,跟着老师进行学习的时候,他已经在妈妈的影响下,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讲,妈妈就是男孩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懂得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男孩,他一定能打下良好的做人与做事的根基。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但是,老师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老师要管理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他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很难达到非常细微的程度。所以,我们与其希望孩子遇到10位好老师,还不如让自己成为不吼不叫的好妈妈。因为,孩子能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做不了主,但是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母亲,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主。

  另外,男孩入学后,他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庭,如果他在学校被老师刚训斥完,回到家又被妈妈吼叫一通,他心里会多难受啊!如果老师柔声细语地给他讲道理,而我们却总是大吼大叫地斥责他,我们在他心中的威信自然会越来越低,他也会越来越不听话。所以,男孩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受到好妈妈的正确引导。

   用我们的柔和化解男孩的“遭遇”

  浩浩因为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他心里很难受。一回到家,妈妈就发现他脸色不对,在妈妈的询问下,浩浩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原来,他和同学闹着玩,不小心弄疼了同学,一来二去就“升级”为打架了。

  妈妈听了浩浩的描述,不急不慢地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以后和同学玩耍要注意分寸,不要最后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下次注意就好了,别多想了,老师批评两句也是很正常的。行了,洗洗手,吃点儿水果吧!”

  男孩被老师批评了,他回到家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安慰。如果此时我们因男孩做错了事,就大声斥责他,他一定会感到很无助,会因不被理解而更加难受。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柔和的态度帮男孩化解他在学校的“遭遇”。

   别让“吼叫”使我们变得没有威信

  一天,吴刚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学校今天组织募捐,昨天您不是给我10元钱嘛,我当时就准备把10元钱捐出去……”

  妈妈刚听到这,就大吼道:“你把10元钱都捐了?咱们家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把零花钱都捐了,那这个星期你就别问我再要零花钱了!”

  吴刚听妈妈这样一说,也大吼道:“没有,我是想捐10元,可是老师只让我捐2元,还告诉我2元钱也足够代表我的心意。”说完,吴刚转身跑开了。

  吴刚的老师是位好老师,他能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出发,作出正确引导。可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和老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不得不让吴刚更喜欢老师,而远离妈妈。

  话说回来,即使吴刚捐了10元钱,如果我们能慢慢地把“量力而为”的道理讲给他听,他不但能听懂道理,而且会敬仰我们。如果我们用吼叫的方式给他讲道理,他不但听不进去,还会因为我们恶劣的态度而生气,结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没达到,还弄得两败俱伤。

  所以,男孩对我们产生了依赖感还是排斥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是否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孩子。

第3招 透过男孩这面“镜子”反思自己

  我们每位妈妈都有照镜子的经历,我们自己衣着整齐,镜子里的我们就不会衣着凌乱,“镜子”是对我们形象的真实反照。然而,我们是否知道,生活中有一个“小镜子”正时时刻刻地反照着我们,这个小镜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10岁的李翔从小就没有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他的书包不是在鞋柜上,就是在餐桌旁,要么就是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他的衣服、鞋袜也是随处乱放,有时早上起来为找一只袜子,就要花10分钟的时间。

  不仅如此,李翔总是因为忘带书本或学习用品而被老师批评。妈妈也很受不了李翔总是把东西乱扔乱放,心情好的时候就冲李翔叨叨两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李翔吼叫道:“去!把你的东西放好!”

  李翔虽然会马上收拾,可是不出一天,家里就能随处见到李翔的各种物品。

  这种场景也许会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在责怪男孩的同时,却忘了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根源在哪里?”

  仔细观察李翔的妈妈,她也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把手机落在家里,就是把它落在单位。打开她的包,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想立刻找出一件小物品,不把书包翻个底儿掉,肯定找不到。再看看她的衣柜,所有的衣服堆成一团,看上去乱极了。原来,有其母才有其子啊!

  可惜的是,我们做妈妈的总是看到男孩的问题,却不知道他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自身问题的反映。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反观自省”,才会把眼光盯在男孩身上,并一次次地对着他大吼大叫,而男孩也只能无辜地承受着!

   通过男孩的言行,反思自己

  泉泉期中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就开始大声数落泉泉:“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儿,不拿出时间来学习……”一开始,泉泉没说话,妈妈说多了,泉泉突然吼叫说:“谁说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难道我没有学习吗?”

  妈妈愣了一下,没想到儿子会这样对自己说话,气上心头,一巴掌打在泉泉脸上,吼道:“谁教你这样跟我说话的?”

  谁教会男孩跟妈妈如此讲话的?谁教的?妈妈自己啊!

  妈妈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我们“教”得不知不觉,孩子自然“学”得也会不知不觉,根源就是我们“教”错了。

  所以,如果孩子的言行举止让我们觉得不妥当了,让我们感到不被尊重了,我们先不要急着大声责骂他,而是想一想,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和男孩很相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要意识到,平时种的种子,现在开始结果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必须赶快改变。

   通过男孩进一步认识自己

  儿子做事毛躁,总喜欢插嘴。妈妈开始反思:我自己做事也不毛躁啊,也没有抢着说话的习惯,为什么孩子这样?

  其实,妈妈的性格很急,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这种火急火燎的性格每天都感染着儿子,儿子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等不及别人说完话,做事时总想着尽快做完。

  可见,母子俩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源都是心急。

  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一定可以从我们身上找到原型,也许是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源一定相同,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们有怀疑,只能说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入,尚且没有把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性格联系起来,我们一旦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就会觉得男孩是多么无辜啊!他乖乖地学会了我们“教”他的东西,可是他一旦学以致用的时候,我们却要指责他,批评他,他岂不是太冤枉了!

  所以,请我们在吼叫之前先忍一忍,反思一下自己,通过这面“小镜子”找到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找到了,我们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吼叫了。

  要知道,我们对男孩的每一声吼叫,就是对自己的否定。

第4招 妈妈以身作则,男孩“不令而行”

  李禾禾是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的儿子,他于2001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而后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对于教育,李肇星的夫人秦小梅女士认为,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禾禾5岁时,秦小梅女士的一位朋友遭遇了重大挫折,并打电话过来哭诉。秦女士就安慰道:“别哭了,擦擦眼泪,问题总可以解决的。”之后不久的一天,李禾禾的幼儿园老师对秦女士说:“每次有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的时候,禾禾就会走上去劝人家,说‘不要哭了,马上就到星期六了,?上就可以回家见爸爸妈妈了。’他一边劝,还一边给小朋友擦眼泪。”秦女士一听,一下子明白是自己劝朋友的情景印在了禾禾心里。

  还有一次,秦女士在与朋友交谈时,多次提到了“感谢”一词。第二天,秦女士在给禾禾顺手递东西时,禾禾竟然说了声:“谢谢妈妈!”

  经过这两件事情,秦女士意识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孩子接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妈妈千万不要低估“身教”的力量,妈妈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孩子就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

  没错,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不是用大脑思考的过程?而是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并自然表达的过程。他感受的源头是父母,特别是妈妈的行为习惯。妈妈的言行举止“什么样”,他就感受到“什么样”,自然表现出“那个样”。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如果我们能做出好的榜样,不用要求男孩,他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做到,即使我们把嗓子吼破,他都不会服从。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根本用不着大吼大叫地去要求他、控制他,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

   务必要重视身教的力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没错,“身教”虽然是无声的教育,但却是最有力度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

  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的爱好就是读书,如果每天有2个小时没有读到书,他就会觉得很难受。原来,阅读是他妈妈的一大爱好,妈妈每天一有空就会读书。她从来没有要求男孩读书,可是男孩自己就爱上读书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有时间就看肥皂剧的妈妈总会吼叫着催促男孩去学习,可是一有时间就读书学习的妈妈,不用催促孩子,他自然就去学习了。所以,教育的真谛无他,榜样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立志把“吼叫教育”转变成“榜样教育”。

   帮男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赵刚总喜欢给同学起外号,大家都不喜欢他。原来,他的妈妈在家里提起邻居、同事或朋友的时候,都是以“代号”相称,很少称呼对方的名字。于是,赵刚觉得给同学起外号,也是很正常的。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好坏、是非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并不知道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不该做。他看我们说了、做了,就认为这是合理的,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是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获得的。

  如果妈妈爱撒谎,就别指望男孩能够诚信做人;如果妈妈不孝顺父母,也别指望孩子将来会孝顺我们;如果妈妈总是冲别人吼叫,也别指望孩子能够柔声细语地对父母讲话……所以,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第5招 给男孩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它,男孩也不例外。如果把男孩比作一颗小树苗,那么家庭氛围就如同孩子赖以生存的土地,果我们常常给土地施肥,小树苗自然能够茁壮成长。

  而家庭气氛的主要制造者?谁呢?是孩子的父母。我们通过什么来营造家庭气氛呢?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常常在家里大吼大叫,家庭气氛就会显得很紧张,男孩也会有压抑感;如果我们总是柔声细语,家庭就会充满祥和的气氛,男孩也会觉得很轻松。所以,男孩在家庭中除了吃饱穿暖之外,精神营养完全来自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氛中。

  如果家庭氛围因为我们的吼叫而变得凝固,男孩就有不愿意回家的念头,这个念头很危险。我们注意观察一下社会现状,那些成绩不好、习惯不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男孩,80%以上来都自环境不良的家庭。

  家庭环境给男孩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生活、健康、学习等方面,更体现在情感、个性、品德等方面。所以,请妈妈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给男孩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

  小南的爸爸每天都很晚回家,对小南母子俩的关心很有限,妈妈对此非常不满。爸爸和妈妈常常半夜吵架,两人的吼叫声吓得小南躲在被窝里直哭。

  每次在爸爸妈妈吵完架的第二天,小南都无法安心学习,总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而且,妈妈也会因心情不好而莫名其妙地向小?发火,这更让小南觉得家庭没有温暖。

  结婚后的女性,在家里扮演着妻子、媳妇、母亲等不同的角色,要与丈夫、公婆、父母等不同的家庭成员打交道。相处中的摩擦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顾及到家庭环境对男孩的影响,就应该用沟通的方式解决矛盾,互相宽容,互相理解,而不是用发脾气、骂人、大吼大叫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矛盾更加激化。而在“家庭战争”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也最容易受伤的人就是家里的孩子。所以,为了他们身心健康发育,请妈妈们和家人共同为他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大吼大叫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但并非只有愤怒时才会吼叫,当激动、兴奋时也会吼叫。无论哪种吼叫方式,次数一多,男孩的内心就不会安宁,所以,我们制造的家庭气氛应该以宁静祥和为主。

  高女士热情好客,常常把朋友约到家里来聚会。大家要么高声畅谈,要么打打麻将,要么唱卡拉OK,嘈杂的声音让儿子无法学习。直到聚会散去,儿子才能安心写会儿作业,但是写不了几个字,就到了睡觉时间。所以,儿子经常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老师批评。

  渐渐地,一到高女士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儿子干脆就放下?业本,大人们在外面玩,他自己在房间玩儿。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退步,期中考试居然排在班级倒数几名。高女士生气地对儿子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男孩为什么不争气?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既然很重视他的学习状况,就应该为他能安心学习创造条件。如果男孩学习的时候,我们把电视机声音开得很大,或者和家人很大声地讨论问题,或者像高女士一样常常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男孩的学习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是我们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们又怎么能责怪他不争气呢?

  所以,只有我们尽力为男孩打造祥和的?庭气氛,他的精神才会吸收足够的养分,才能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才能精力充沛地去学习,才更有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男子汉。

第6招 多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提升素养

  一位妈妈对教育孩子没有什么经验。儿子刚出生不久,她就因为工作忙,把儿子托付给了保姆。每天下班回到家后,她也很少跟儿子进行互动和交流,晚上儿子也是和保姆一起睡。而保姆人很老实,话不多,也很少和儿子说话。渐渐地,妈妈发现儿子比同龄孩子的语言能力差很多。

  于是,她开始翻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有些书中明确提到,3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如果父母能常常和孩子对话交流,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增强。如果错过关键期,再想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妈妈看到这里,就觉得很后悔。不过,虽然知道得有点儿迟,但总比完全不知道要好。之后,妈妈常常和孩子一块游戏,唱儿歌。后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多。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以看出,虽然我们已经为人母,但是我们对“教育”并不一定精通。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和心情来教导男孩,而我们的经验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科学。如果用并非正确的方式来施教,受教者的发展状况如何,我们真的无法预料。

  所以,对教育并不精通的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很多教育类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考证的、通过实践总结的、适用于现代家庭的教育方法,可以说,这些书是我们正确教育孩子的指南针。我们只有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错误施教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那么,我们应该从教育书籍中学习些什么呢?

   了解男孩的成长规律

  2岁的玮玮最近一段时间总爱咬人,不是咬爸爸的手,就是咬妈妈的胳膊。每次,妈妈都会大声呵斥他,以便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但是,玮玮好像改不了,总会情不自禁地咬人。

  如果妈妈不了解男孩的成长规律,就很难理解他咬人的行为,自然会用吼叫的方式制止他。其实,这是男孩进入了用口探索环境的敏感期。此时,我们需要给他准备无毒无害又干净的橡皮圈,或者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以供他去咬。等过了这个时段,他自然就不咬了。

  那么,这些有关男孩?长规律的知识,我们从哪儿得来?无疑是书籍。我们了解这些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他处在某一阶段的特殊行为。理解之后,我们不但不会冲他吼叫,还会用有效的方法帮他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学会用“好方法”教育男孩

  一些教育类书籍的作者,要么是教养出优秀儿女的父母,要么是被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要么是有高度教育敏感度的教育专家。他们通过书籍,把好的教育方法以及对教育的感悟展现出来,以供我们借鉴。同时,他们也把在教育实践中用错的方法以及对教育的反思呈现出来,让我们以此为戒。他们所呈现在书籍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息息相关,所举出的事例甚至是我们家庭中的“原形再现”。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书籍,去思考适合男孩的教育方法。这样,我们在教育的路上会少走一些弯路,男孩的成长也会因我们教育素养的提升而得到保障。

   以提升教育心境为根本

  我们在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书中所有的例子和方法,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能一味照搬,也不能盲目效仿。因为同一种方法,用在不同孩子身上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懂得因材施教。而且,同一种教育手段,让不同的教育者用在同一个孩子身上,结果也有可能会不同?所以,妈妈和男孩的互动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很多教育类书籍里,作者表面上通过事例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其实背后都在强调教育心境,就是“感同身受”。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学会体会男孩的感受,理解他的需要,当我们的“心”听到他的心声时,自然就激发了教育灵感,也找到了好的教育方法。此时,教育效果一定不错。所以,借助书籍提升教育心境,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

第7招 邀请男孩的爸爸参与到教育中来

  教育孩子绝对不是妈妈们单方面的责任,男孩的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可忽视的角色。由于性别的相似性,男孩会逐渐从“依赖妈妈”向“关注爸爸”转变,他潜意识中越来越关心“作为男性应该具备些什么”的问题,他会试图从身边的男性身上寻找答案。此时,如果爸爸不在他身边,或者并不关心他,他就会因为找不到答案而迷茫、困惑甚至失去成长的方向。

  约瑟•麦道卫是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他在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后发现:与母亲相比,父亲在教育男孩时,往往不会把焦点放在细枝末节上,而是让男孩在规定的制度范围内自主成长。这种“大框架”式的教育方式,会迫使男孩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由此,男孩的意志品质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

  其实?父亲对男孩的影响不仅是智力方面的,孩子的性格、体格和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受父亲的影响。如果父亲很少与孩子接触,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发育速度会慢一些,肢体平衡能力也相对较差。另外,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焦虑,也比较怯懦,而且自尊心不强,情感的自控能力也较差,专家把这一系列现象称为“缺少父爱综合征”。

  既然父亲对男孩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那我们就要邀请孩子的爸爸参与到教育中来,让他把男性特有的独立、果断、勇敢、坚强等特质传递给男孩,让男孩远离“缺少父爱综合征”,成为一个品行优良的男子汉。

   请丈夫常?陪伴男孩

  没有哪个男孩不渴望获得父亲的陪伴,因为大部分男孩都把父亲当成偶像,如果能被“偶像”关注,内心就会无比喜悦和幸福。所以,我们要建议丈夫抽空多陪男孩玩耍,多与男孩交流,哪怕不做具体的互动,丈夫的存在也能给男孩莫名的力量。

  而且,如果平时丈夫能在男孩临睡前回到家,男孩就会感觉到踏实和安全,也会因此睡得更香甜。当然,如果丈夫能坐在男孩的床边与其寒暄几句,父子之间的距离就不会因为父亲的忙碌而拉开。

   请丈夫多与男孩一起吃饭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小男孩一直等待着加班回来?爸爸,并询问爸爸一小时能赚多少钱。当他得知爸爸一小时能赚20美元时,他向爸爸开口借10美元。因为加上他自己存下来的10美元,他就可以买到爸爸一小时的时间,他希望爸爸能用这一小时的时间和他共进晚餐。

  聚餐的方式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而父子俩的聚餐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可让丈夫趁吃饭的时候,询问一下男孩的学习情况,关注一下男孩的精神状态,多和男孩沟通两句……通过类似的互动,男孩不仅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父亲的教育理念也会随之渗透在男孩的脑海中。

   与丈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妈妈和爸爸?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经常沟通,尽量达成共识,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否则,男孩不但不知道该听谁的教导,还会在其中钻空子,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另外,父母双方一定要恪守以下原则:第一,当一方正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能直接干预并表示反对;第二,决不当着男孩的面数落对方的不是;第三,事后及时沟通,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这样,男孩的成长会因我们良好的合作而更加顺利。

   与丈夫一起提高教育素养

  妈妈平时可以把不错的教育类书籍推荐给孩子的爸?,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教育类的知识,彼此交流一下心得体会。随着学习的深入,教育理念就会趋于一致,有了共同的、正确的教育标准,再一起合作教育男孩,不但不会手足无措,还会很有默契,这样的合作才是成功而有效的。

第8招 要善于倾听男孩的心声

  作为妈妈,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缺少了良好的教育方式,也无法让他接受我们的爱。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男孩也不例外。其实,好妈妈不吼不叫,才能让男孩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才能让我们了解男孩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位14岁的男孩,曾经几次离家出走,他讲述了自己与妈妈的关系:“我和妈妈现在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无论我说什么,都无法得到她的理解,她总能找出任何理由来反驳我。有一次,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习……’还没等我说完,妈妈就说:‘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希望你有个好前途,你竟然不想学习……’原本想和妈妈说说心里话,谁知她根本就不了解我的真实想法。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向妈妈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男孩在我们面前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究其原因,是我们不懂得倾听男孩的心声,在家里经常是“我们说,孩子听”,从来没有留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时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多年的治疗才能恢复自尊。因此,我们要改变那种“我们说,孩子听”的方式,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诉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要善于倾听男孩的心声,进而走进男孩的心里。

   给男孩倾诉的机会

  “妈妈,我们班今天发生了一件事……”

  “好了,好了,尽说些没用的话,你要是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还愁学习不好吗?快去写作业吧!”

  这样的场景也许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男孩还没说两句话,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回绝了他。然而,当男孩什么都不对我们说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指责他。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亲手造成的,因为我们没有给男孩倾诉的机会。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这样父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与做法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孩子?直走在健康快乐的身心成长之路上。”的确是这样,我们只有给男孩倾诉的机会,他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帮助他。

  因此,我们要给男孩一个倾诉的机会,静下心来倾听他的心声,做他最忠实的倾听者。这样,男孩对我们的信任会越来越深,也会越来越愿意向我们诉说他的心里话。

   不打断男孩,耐心听他诉说

  倾听男孩的心声,最重要的是尊重。尊重男孩,最基本的原则是在男孩倾诉的过程中不打断他,耐心地倾听他的心声。

  一天,7岁的彬彬和同学发生了摩擦,回到家后,他生气地向妈妈诉说。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坐在彬彬的身边,耐心地听他说。不一会儿,彬彬就恢复了平静。?着说着,彬彬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一边收拾玩具,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我约了小朋友在楼下玩,我先去玩儿了。”说完,彬彬就高兴地跑出了家门。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彬彬情绪上有如此大的变化,这完全要归功于妈妈,归功于妈妈倾听他说话的态度。妈妈没有打断他的话,而是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让他把内心的不高兴一吐为快。

  其实,很多时候,男孩向我们倾诉他的心声,并不是要我们帮助他解决什么事情,而是一种宣泄方式。这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断他,要用耐心的倾听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用诚意去倾听男孩的心柳

  当男孩主动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拿出诚意来,善于用肢体语言和眼神来表达对男孩的话感到愉悦和有兴趣。

  在男孩诉说的过程中,我们要用眼睛注视着他,不时加上一些话语,比如:“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来听听。”“这样啊,然后呢?”“真是没想到,接着说下去。”我们也可以用一些肯定语气的词语回应男孩的感受,比如“嗯”、“哦”等等。当我们表现得如此感兴趣的时候,男孩才会更愿意说出他的心声。

第9招 允许男孩指出妈妈的错误

  如果男孩对我们说:“妈妈,您做错了!”这时候,可能很多妈妈会反驳道:“你胆子还真不小,还敢说妈妈做错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你妈妈,你没有资格来批评我。很多妈妈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以此来制止男孩的批评,进而维护自己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

  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但不会维护我们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还会让男孩学到对待错误的不良方式——不承认错误。其实,当我们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时,他会更加信任、尊重我们。

  儒家启蒙经典《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有争(同‘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说,父母有一个可以指正自己错误的孩子,就不会使自己陷?不仁不义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

  一次,妈妈带着7岁?小泽过马路,妈妈见到路上车辆不多,于是就拉住小泽的手准备过马路。这时,小泽使劲晃晃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不可以闯红灯!”

  妈妈说:“没事,路上车不多,没有危险的,走吧!”

  “妈妈,我小时候,您经常对我说‘红灯停,绿灯行’,现在为什么还要闯红灯呢?”

  妈妈想了想,平静地说:“儿子,谢谢你,妈妈不应该闯红灯,妈妈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听了妈妈的话,小泽高兴地说:“那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拉钩!”说着,高兴地伸出小手指和妈妈拉钩约定。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没有接受小泽的批?,而是硬拉着小泽闯红灯,后果是什么样呢?也许这一次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小泽会跟着妈妈学,以后也会闯红灯,也许就会发生意外。然而,当妈妈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时,相信小泽也会效仿妈妈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其实,男孩给我们指出错误,一方面显示了他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拥有了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这些特质都是男孩形成独立人格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应该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更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不要在男孩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

  俗话说:“人无完人。”所以,我们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不必非?在男孩心中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事实上,我们犯错误正是在给男孩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如果我们懂得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因此,我们不要在男孩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要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要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

   虚心接受男孩的批评

  俗语说:“福在受谏。”一个真正有雅量、度量去接受他人劝谏的人,是真正有德行、有福气的人。所以,当男孩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时,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而辩解,而是要虚心接受他的批评。

  当男孩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可以这样说:?谢谢你,确实是妈妈做错了,妈妈以后会注意的。”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赢得了男孩对自己最大的信任和敬佩。

  如果男孩指出的“错误”是对我们的误会,我们也不要急着否定他的意见,而是应该认真听他说完,然后告诉他其中的道理。如果男孩还是不理解,我们也可以和他探讨:“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呢?”在这样的讨论中,男孩会建立更清晰的是非观。

   让男孩拥有正确的“劝谏”方法和态度

  尽管我们有了接受男孩指正错误的雅量、度量,也一定要注意引导男孩,让他拥有正确的“劝谏”方法和态度。一旦男孩拥有了正确“劝?”的方法和态度,不仅有利于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且还有利于男孩人际关系的发展。

  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意思是说,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孩子要耐心劝谏,令他们改正,劝谏的时候,态度要和颜悦色,语气要轻声细语。另外,我们也应该告诉男孩,“劝谏”要考虑时间和场合,要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错误,切忌生硬。

第10招 勇敢地向男孩承认错误并道歉

  当我们错怪男孩的时候,当我们失信于男孩的时候,当我们伤害到男孩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呢?很多妈妈可能会说:“向他承认错误,给他道歉,做妈妈的威严何在?以后还怎么管他啊?”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却经常教育男孩: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认,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但是,当我们自己做错了事情时,不仅不向男孩承认错误,甚至还掩饰错误、自圆其说。那么,男孩会怎么想?以后又会怎么做呢?

  我们要知道,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教。因此,当我们有过失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承认,并及时向男孩道歉。这样一来,男孩的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妈妈犯了错误都勇于承认并道歉,那我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承认呢?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道歉呢?

  一天,妈妈接7岁的小宇放学?在校门口的一侧,小宇一下子被一盆花吸引住了,于是问妈妈:“妈妈,您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吗?”

  妈妈匆匆瞟了一眼,就告诉小宇:“妈妈不知道。”

  小宇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着妈妈,说:“妈妈,您没有认真回答我的问题。”

  妈妈被小宇的一句话点醒了,因为她刚才分明就是在敷衍小宇,小宇从她的表情、语气中,看出了她没有心思回答问题。

  于是,妈妈真诚地对小宇说:“小宇,对不起,妈妈刚才没有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妈妈向道歉。” 说完,妈妈仔细看了看那盆花,说:“妈妈不知道这是什么花,但我们可以问一下卖花的阿姨。”

  然后,母子俩走近卖花的地方,和卖花的阿姨高兴地聊了起来。最后,妈妈买了这盆花,并和小宇一起来照顾它,小宇很高兴。

  可见,当我们勇于向男孩承认错误并道歉时,不但不会失去威严,反而会赢得男孩的认可和赞美。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曾经说:“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因此,当我们做错了事情,或者是失信?男孩时,我们要勇敢地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放下做妈妈的架子

  作为妈妈,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候,我们要放下做妈妈的架子,要勇于向男孩承认错误并道歉。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妈妈不敢放下做妈妈的架子,更不愿向男孩承认错误,害怕会失去做妈妈的面子和威严。

  殊不知,当我们放下做妈妈的架子,对男孩说一句“对不起,妈妈做错了,希望你能原谅妈妈”,不仅可以让他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且还可?得到他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

   选择合适的道歉形式

  每个男孩都有?己的特点和个性,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道歉的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年龄小一些的男孩,我们可以当面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只要让他看到我们明显的行为表示就可以了。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男孩,我们除了可以当面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外,还可以选择留个道歉便条、写封道歉信等道歉形式。另外,我们不仅要表明自己承认错误的态度,也要向他说明犯错误的原因,更要让他看到我们改正错误的过程。

  总之,无论我们选择哪种道歉形式,都应该让男孩从?们承认错误并道歉的行为中得到学习和启发。

   向男孩道歉要及时、诚恳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但是碍于面子和威严,没有及时向男孩道歉,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草草了事。这样一来,男孩会从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中感受到,我们道歉不够及时、不够诚恳,反而不利于他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因此,我们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就应该及时主动地承认错误。而且,当我们向男孩道歉时,一定要保持诚恳的态度,坦诚地与他进行沟通。我们也可以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拥抱。这样,孩子会感受?我们道歉的诚意,我们也会更容易得到谅解。

第11招 力争做男孩心目中的偶像

   崇拜偶像,是每个男孩的正常心理。男孩从小到大都会在心中树立一个个偶像,?许是父母,也许是某位英雄人物,也许是某位成功人士。事实上,在每个男孩的?中,妈妈才是他的第一偶像。妈妈的品德、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方法,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男孩。

  在一个男孩眼中,妈妈无所不能,只要有妈妈在,就什么也不怕了。比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妈妈总能耐心地一一回答;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身边;生病的时候,妈妈会一直守候在身边;肚子饿的时候,妈妈总能端出可口的饭菜……妈妈所做的这一切,足以让一个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男孩崇拜。

  但是,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妈的偶像地位很有可能被他人代替。男孩可能会开始崇拜老师,崇拜成功人士,崇拜英雄人物甚至是一些歌星、影星。这就意味着,男孩开始想从他人身上吸取“养分”,以加速自己的成长。

  同时,男孩也会效仿妈妈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妈妈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男孩就学不会整理房间;妈妈随手乱扔垃圾,男孩就学不会保护环境;妈妈乱闯红灯,男孩就学不会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我们要想确保自己在男孩心中的偶像地位,要想用好的言行去影响他,就要先从自身做起,用好榜样赶走坏榜样。总之,我们要力争做男孩心中的偶像,在潜移默?中影响他的一言一行。

   确保在男孩心中的偶像地位

  某地一所?究中心组织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关于“谁是你最尊重和崇拜的人”,调查的对象选择了中国、美国和日本各1000多名中小学生。调查的结果是:日本和美国的学生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入最尊重和崇拜的人,有的还把父母排在了首位。但是,在中国,学生最尊重和崇拜的名单中,父母却极少被列入其中。

  可见,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的一切,为什么却得不到他们的尊重和崇拜呢?男孩可以把英雄、伟人、运动员甚至是一些明星,当成自己的偶像?为什么就不包括朝夕相处的我们呢?

  “妈妈根本就听不进我的想法,什么事情都要听她的安排。”

  “我只要做错了事情,得到的总是妈妈的责备和批评。”

  “妈妈总是让我学这个学那个,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可是我又不得不去做。”

  ……

  从这些男孩的话语中,我们得出了结论,在教育男孩的道路上,我们采用了一些不合适的教育方法,硬生生地把他从自己身边推开。因此,我们要根据男孩不同的成长阶段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确保我们在他心中的偶像地位。

   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们应该明白深藏在偶像背后的含义:在男孩小时候,他会以各种方式模仿他最崇拜?偶像,那就是我们。我们的言行举止体现在生活的每一瞬间,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如果我们不好好扮演这个神圣而重要的偶像角色,又怎么能对得起男孩的信任和崇拜呢?

  因此,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我们教育男孩要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教育男孩不能做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不能做。

   用偶像的力量感染男孩

  我们力争做男孩心?的偶像,就是希望用偶像的力量感染男孩,用偶像的品质和精神激励男孩。如果男孩对我们有强烈的崇拜,就说明我们身上有吸引他的闪光点,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教育机会,影响和感染他。

  一旦男孩把我们当成他的偶像,就会产生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牵引着他走向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做男孩心中最有价值的偶像,做他的精神领袖,给男孩不断前进的力量和勇气

第12招 尽量多抽出点时间陪伴男孩

  一位80后妈妈在某网站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帖子,引发了众多年轻父母的关注。个80后妈妈在帖子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独一代”,有着?己的人生理念:快乐、独立、个性和那么一点坚强,但自从有了“独二代”这个磨炼我们毅力的特殊群类,生活的一切都围绕着他们转了。但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呢?周末电影院里肯定没有我们的身影,音乐会和演唱会也只能通过电视瞄两眼,同事、朋友聚会、夜场派对……因为“孩奴”的原因统统被取消了。我们作为身负艰巨任务的父母,现在已经到了该联合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自己的快乐和自由,在这里我提倡大家,我们一起“拼养”孩子吧!

  如今,这种多个家庭在?定时间段里轮流承担抚养孩子责任的亲子行为——“拼养”孩子,正在社会上蔓延开来。虽然这种方式让年轻妈妈减轻了养育的负担,为男孩提供了一个和小朋友玩耍的机会,但是这样做减少了亲子交流的时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睦发展,不利于男孩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孩子不在乎我们给他买了多少玩具,也不在乎我们给他买了多少好吃的东西,只是希望我们可以陪伴在他身边。正如一首儿童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中唱到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地陪陪我”,这才是孩子发出的最真实的心声。因此,无论我们多忙,都要尽量多抽出时间伴孩子,给予他足够的精神关怀。

   平常多陪伴男孩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曾经说:“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了,父母对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我们一定不希望与男孩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这样的地步,那么我们平常就要尽量多抽出点时间陪伴他。比如,我们可以陪男孩一起在家看书或者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电视节目;可以带男孩一起玩拼图、做木工活儿;可以带男孩外出打羽毛球、滑旱冰、爬山、游泳……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将自己孩童时的游戏与男孩一起分享,让他体会一下我们当时的快乐,这样他的心会和?们挨得更近。

  另外,在陪伴男孩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他的角度出发,全身心地沉浸在他的世界里,不要只是单纯地做个旁观者或陪护者,而是要让他自然地将我们当成他的玩伴,与他一起享受童真,一起体会玩耍的快乐。

   在陪伴中教育、引导男孩

  在陪伴男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也可以利用发生在他身上的某件事情,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引导,进行正确的诱导、启发。这样,不仅可以让男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教育他怎样做人,指导他如何做事。

  比如,春天到了?我们带着男孩去郊外放风筝,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他去思考:为什么在春天最适合放风筝?放风筝与风向、风力有什么关系?如果男孩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给他讲解,也可以鼓励他自己去查资料。

   邀请爸爸加入到陪伴男孩的行列中

  在如今这个时代,爸爸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通常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或事业上,常常无法陪伴在男孩身边。结果,男孩与爸爸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疏远,爸爸身上独有的男子汉气概也很难传递给孩子。

  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相对于由妈妈一手带大的孩子而言,在父母共同陪伴?长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可见,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邀请爸爸加入到陪伴男孩的行列中,共同担负起教育男孩的重任。当男孩感受到爸爸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男子汉气概,就会沿着爸爸的脚步,逐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第13招 敢于向男孩敞开自己的心扉

  我们都希望走进男孩心里去,这不仅要求他向我们敞开心扉,还意味着我们也?向他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与男孩之间才能互相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才能??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却总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愿意向男孩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却反过来要求孩子向我们坦露一切。这样的沟通是不公平的,往往会成为我们与男孩之间沟通的障碍。

  事实上,当我们向男孩敞开自己的心扉,主动与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他才会把我们当成可以信赖的人,才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维磊9岁了,是个调皮好动的男孩子。一天,邻居小明的妈妈找到维磊的妈妈,说维磊昨天去他们家玩儿,偷偷拿走了小明的一个小型变形金刚。

? 维磊放学回家后,妈妈没有直接过问这件事,而是先和他闲聊了几句。然后,妈妈说:“我今天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做过的一件错事。”

  维磊立即来了精神,问:“您做过什么错事呢?”

  “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拿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卡子,我就给偷偷拿回了家。但是,我又怕被人看到。”

  维磊追问道:“后来呢?”

  “后来,你姥姥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只对我说了一句话:‘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自己非常惭愧,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说完,妈妈的眼睛湿?了。

  听到这里,维磊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妈,我昨天偷拿了小明的玩具,我给您丢脸了。”

  妈妈也同样只说了一句话:“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维磊抬起头,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我现在就把玩具还给小明,并请求他原谅。”

  可见,当我们敢于向男孩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维磊妈妈正是通过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犯错经历,让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样更容易让他接受,也更容易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勇于向男孩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他平等?交流和沟通。

   让男孩适时了解自己

  如果我们问男孩:“你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吗?”可能大部分男孩都回答不上来,但是妈妈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想要了解他多一些,却忘了也要让男孩适时地了解我们。

  在平日里,我们应该多与男孩聊聊关于自己的话题,比如,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穿的衣服,喜欢听的歌曲,最希望去哪里玩,等等。这样一来,男孩就会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也会慢慢学会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且,我们经常和男孩聊这些话题,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更加真实、鲜活,就会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与男孩分享自己的心情

  李威看到妈妈的脸色不太好,于是关切地问:“妈妈,您怎么了?”

  “大人的事你别管,回屋写作业去!”妈妈一句话就把李威打发走了。

  李威小声嘀咕着:“又是这样,还总希望我把心里话告诉你,自己却不说,真不公平,以后我也不说了。”

  李威希望分享妈妈的心情,但是妈妈却将他的关心拒之门外,结果,他感受到了不公平,并表示不愿意向妈妈敞开自己的心扉。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烦恼?这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明智之举。

  因此,我们应该与男孩分享自己的心情。但是,我们千万不要经常向男孩唠叨自己的“痛苦史”,比如,十月怀胎的辛苦,生育的痛苦,养育的不容易,等等。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男孩讲这些事情,不但不能让孩子体会我们的辛劳,反而会给他们增加压力,让他觉得厌烦,进而不愿意与我们进行沟通。

第14招 站在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

  美国教育家塞勒•赛维若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观察、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身份、地位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父母与子女间的年龄悬殊、身份各异是影响相互沟通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切将迎刃而解。”

  的确是这样,在教育男孩的问题上,当我们能够尝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站在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在与他的沟通中产生共鸣,才能真实地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才能使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这样的处理方式,还能快速拉近我们与男孩的心灵距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与男孩沟通时,不要提前下结论

  一天,10岁的浩然放学回到家,难过地对妈妈说:“妈妈,这次数学考试,我考得不太好,只考了82分。”

  “82分,怎么这么少呢?最近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又贪玩了?以后不许再随便出去玩了,现在马上回屋学习去!”

  看到妈妈这样的态度,浩然什么也没有说。其实,浩然还没来得及告诉妈妈,真实的情况是这次老师出的考卷普遍偏难,班上只有5名同学考了80分以上。

  类似的场景也许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当我们与男孩沟通的时候,我们经常是凭他的只言片语就提前下结论。结果,有时候,自己最初的结论与最后的事实是截然不同的?我们难免会冤枉了男孩,就像浩然的妈妈一样。

  只有不以成人的眼光武断地下结论,才能减少我们与男孩之间的冲突,才能赢得他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当我们与男孩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要听他把话说完,不要凭借只言片语就妄下结论。

   多考虑男孩的感受

  一天,9岁的志伟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丢,气呼呼地说:“今天真是气死我了,李浩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妈妈说:“哦,他把你的玩具弄坏了,我想你一定很难过。”

  “是啊,那个玩具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妈妈平静地说:“妈妈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不过,你也不要太难过,我想李浩也不是故意的。玩具坏?可以再修理一下,或者是买个新的,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破坏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就不值得了。”

  志伟想了一会儿,说:“嗯,妈妈,我知道了。”

  从心理学角度讲,当男孩受到了委屈,或者是情绪上产生了波动,他最需要得到妈妈的认同和理解。志伟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志伟的问题,她首先考虑了志伟的感受,然后在认同和理解志伟感受的基础上,给予了引导。这样一来,志伟才能听进她的话,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我们从不考虑男孩的感受,不仅得不到他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还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我?要想站在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首先要考虑他的感受,认同并理解他的感受,然后再给予引导和帮助。

   抛弃成人的主观偏见

  男孩有自己的世界,男孩有自己的想法,男孩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男孩的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而纯洁。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已经不再简单纯洁,充满了很多世俗的观念,会将很多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如果我们硬要用成人的眼光和观念去对待男孩,势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要抛弃成人的主观偏见,把自己的心态摆在与孩子一样的水平线上,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和观念来了解他。这样才能真实?领会到他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他的很多想法和行为

第15招 善于向男孩学习一些新知识

  今天的孩子成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他们不仅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比如,面对一些高科技产品——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电脑等,我们可能一开始不知道从何下手,而男孩们却可以很快掌握这些产品的使用方法。可见,在某些方面,男孩的确比我们懂得多、学得快,足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美国著名哲学家米德认为:当代青少年有着很强的“文化反哺”能力,他们能够把对不断变动中的社会生活的理解和不断涌现出的新知识传递给自己的长辈。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向男孩学习一些新知识。

  博远12岁了,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家庭。妈妈开了一个卖茶叶的小店,最近经常有外国?客来光顾她的生意,由于语言障碍,她无法与外国顾客交流,生意做得不太顺利。

 ?一天,妈妈回到家,看到博远正在听英语磁带,于是走过去,真诚地说:“妈妈也想学英语,但不知道如何去学,你可以教教妈妈吗?”

  博远一听,高兴地说:“当然可以了。”

  自此以后,妈妈每天跟着博远学习英语,一边听磁带,一边朗读单词、语句。博远为了更好地教给妈妈英语,平日里非常用功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英语水平。在博远的帮助下,妈妈也可以用英语接待外国顾客了。更令人欣慰的是,母子俩的关系更加亲密、?谐了。

  妈妈善于向博远学习英语,不仅使彼此的英语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欣赏男孩,要善于向他学习一些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才能读懂男孩这本“书”,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他,并与他一起成长。

   关注并欣赏男孩的闪光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男孩就是我们的一位老师。我们要想向男孩学习新知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学会关注并欣赏他的闪光点。这样不仅可以激励男孩进步,而且还能为我们向他学习创造机会。

  首先,我们要相信男孩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然后,我们要抱着这种心态,在与男孩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学着欣赏他的闪光点。最后,我们要真诚地向男孩学习。

   向男孩学习要有具体内容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说:“由我们这一代人自己喊出‘向孩子学习’的口号,不是作秀,而恰恰是我们不甘心落伍的心灵写照。”的确是这样,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向男孩学习很多新知识。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只喊口号,只对男孩说“我要向你学习”,而是要真正付诸行动,要明确向他学习什么。比如,?孩的计算机水平不错,我们就要向他学习,随时请教他这方面的知识;男孩会操作数码相机?而我们用得不熟练,那我们就要向他请教相机的具体使用方法。

   请教男孩一定要虚心

  “儿子快过来,告诉我这个是怎么回事?”妈妈命令道。

  儿子来到妈妈身边,嘟囔着说:“平时就喜欢命令我做这做那,想请教我问题了,还是这样!”

  这种请教的方式只会让男孩觉得妈妈太强势,虽然他表面上告诉了妈妈应该怎么做,但心里却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我们要放下做妈妈的架子,抛开自己的面子,虚心向男孩请教,真诚地把他当成自?的老师。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儿子,妈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你现在可以过来帮帮妈妈吗?”在我们的话语中,男孩能够听出我们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也能够看出我们认真学习的态度。这样一来,我们能从男孩那里吸取知识,男孩也能从我们的虚心请教中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增加自我成长的动力。

第16招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妈妈

  我们与男孩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总结起来不外乎这三种:心平气和、声色俱厉和趣幽默。男孩可以拒绝平和,可以去拒绝批评,但绝不会拒绝幽默。可以说,风趣幽默?我们与男孩沟通最有效的方式。

  在家庭中,如果我们懂得从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人生的道理,就会令他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会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当男孩犯下错误时,我们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让他改正错误;当男孩沮丧时,我们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让他破涕为笑;当男孩出现自卑的情绪时,我们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让他树立自信。

  如果我们时常用幽默的方式与男孩沟通,就有助于把他培养成一个幽默的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在面对生活中?不愉快时保持乐观的心态,而且可以让他把快乐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可以说,具有幽默感的男孩会拥有更快乐、更积极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幽默感的妈妈,以幽默的方式与男孩沟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幽默感的妈妈呢?

   学会用幽默去激励男孩

  其实,每个男孩从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妈妈的激励和赏识。但是,如果我们总用几句熟悉的话语去激励男孩,他就会形成“听觉疲劳”,就会因为听腻了而不再感受到被激励。因此,我们的激励方式要有新意。

  比如,男孩玩完玩具就把它们收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对?说“玩具被送回家,就可以好好睡一觉了,睡醒觉后再跟你玩”;男孩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我们就可以对他说“是灰太狼帮你收拾的吗?灰太狼的本领真大, 把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男孩获得一份劳动后的快乐,而且也可以激励他下次做得更好。

   用幽默去应对男孩的问题

  一天,妈妈在给上一年级的儿子检查作业,发现他有3道数学计算题只做了2道。然后,妈妈问道:“你的数学作业留了几道题?”

  儿子立即答道:“3道题。”

  “那你怎么只做了2道题呢?”

  “第一道做了,第二道也做了,第一加第二不就等于第三吗?”

  妈妈明白,儿子是故意不想做数学题,于是什么也没有说。过了一会儿,妈妈买来两块雪糕,对儿子说:“爸爸吃一根,妈妈吃一根,你就吃第三根吧!”

  儿子眨了眨眼,不解地问:“就两根,哪来的第三根啊?”

  妈妈说:“第一根加上第二根不就等于第三根吗?”

  听到妈妈这样说,儿子“扑哧”一声笑了。然后,儿子马上回到书房,去做那道剩下的数学题了。

  妈妈正是运用了幽默的沟通方式,触动了儿子活泼的天性,不仅让他主动自发地做完了数学作业,而且也避免了母子之间不愉快的发生。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代替生硬的命令、批评,用幽默的口吻或行动让男孩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幽默也要把握尺度

  真正的幽默是我们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是为了让男孩在笑声中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和宽容。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把握幽默的尺度,就会弄巧成拙,可能会让男孩感受到自己被嘲笑、讽刺了,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男孩。

  9岁的晓龙浑身脏兮兮地从外面跑回家,妈妈想用幽默的方式让他知道自己身上太脏,于是对他说:“你可真是干净啊!身上?点儿尘土都没有。”话音刚落,晓龙就气呼呼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这位妈妈的语言根本不算是幽默,在晓龙看来,这就是对他的冷嘲热讽。所以,我们要把握幽默的尺度,千万不要让自己幽默的话语变成嘲笑、讽刺男孩的“剑”。如果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把握幽默的尺度,最好不要轻易使用幽默。

第17招 善于用肢体语言与男孩沟通

  谈到与男孩沟通的话题,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妈妈说?男孩听。我们一直都认为,与男孩的沟通方式就是语言。其实不然,即使我们不说话,也?以通过肢体语言向男孩传递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只有7%是通过语言沟通的。而在非语言沟通中,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的,只有38%是通过音调的高低进行的。

  根据艾伯特•梅瑞宾研究结果,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肢体语言。可见,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肢体语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掌握男孩的心理,学会运用肢体语言的沟通方式与男孩进行沟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肢体语言:

   经常给男孩灿烂的微笑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是这样,当我们给男孩一个灿烂的微笑,他既能从中体会到一份浓浓的爱意,又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妈妈的认可与鼓励。

  平日里,我们要经常给男孩灿烂的微笑。在与男孩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以微笑待之,他会更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当男孩正在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微笑待之,他会更加努力做好;当男孩伤心难过时,我们以微笑待之,他会慢慢恢复平静;?男孩犯错误时,我们以微笑待之,他会因惭愧而努力改正错误。

   给男孩温暖的拥抱

  一份调查报告指出:70%的孩子喜欢父母的拥抱,大约30%的孩子认为人的一生需要父母的拥抱。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饿感”,在父母与孩子的接触中,拥抱最能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当男孩做对某件事情时,我们要给他一个赞扬的拥抱;当男孩沮丧时,我们要给他一个安慰的拥抱;当男孩产生自卑情绪时,我们要给他?个鼓励的拥抱;等等。拥抱可以拉近我们与男孩之间的距离,可以代替表扬、鼓励、安慰、理解等等。

   用眼神与男孩交流

  著名作家周国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父母们的眼神》,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不忍心看中国父母的眼神,那里面饱含着关切和担忧,但缺少信任和智慧,是一种既复杂又空洞的眼神。这样的眼神仿佛恨不能长出两把铁钳,把孩子牢牢套住。我不禁想,中国的孩子要成长为独立的人格,必须克服多大的阻力啊。”

  这段话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我们不应该给男孩的成长带来阻力,而是应该给他带来动力。所以,我?要传递给男孩既饱含着关切又充满着智慧的眼神。当男孩受委屈时,我们要用关切的眼神温暖?;当男孩胆怯时,我们要用充满力量的眼神激励他;当男孩无理取闹时,我们要用严肃的眼神约束他;等等。孩子能够读懂我们通过眼神传递的这一切,进而会按照我们的教诲去做。

   拍拍男孩的肩膀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拍肩动作比其他的沟通方式更加有效。当男孩遇到挫折、失败时,我们可以拍拍他的肩膀,他会从我们的激励中振作起来;当男孩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可以拍拍他的肩膀,他会因为得到认同而更加努力学习。对于男孩而言,如果我们能?经常拍拍他的肩膀,可以带给他一种无限的力量。

   用双手拉近与男孩的距离

  通过拉手这个动作,我们可以把尊重、鼓励、期望传达给男孩,而男孩也会在无声无息中感受到我们的认可、支持和肯定。

  当男孩哭闹时,我们可以拉起他的手,传递给他关爱和温暖;当男孩执拗时,我们可以拉起他的手,感化他的内心;当男孩尝试做某件事时,我们可以拉起他的手,给他力量和信心。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主动拉起男孩的手,缩小与他心灵上的距离。

第18招 掌握一点批评男孩的艺术

  “肖磊,你真是给我丢脸啊,你是不是不犯点错误就难受啊?”

  “陈默,你看你考的这点分,我就不明白了,你和其他同学一起上学,听同一个老师讲课,考同六的内容,为什么你的成绩就这么差呢?”

  “王小蒙,看看你的房间,跟个猪窝一样,你要是再不收拾,我就把你这些玩具全部清理出去!”

  ……

  当男孩做错某件事情的时候,说教、挖苦、警告是很多妈妈最常用的批评方式。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男孩可以快速改正错误,进而获得进步。但是,这种批评方式真的能收到好的效果吗?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男孩有了过失,我们应该给予教育和引导,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批评,但是批评并不是对他说教、挖苦、警告?而应该掌握一点艺术,应该让他更容易从心底里接受。

   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男孩

  有的妈妈认为,只有随时随地批评男孩,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原则和态度;有的妈妈认为,只有在别人面前批评男孩,才能让他长记性。事实上,这些想法和做法不但不能纠正男孩的过失,反而会妨碍他的成长。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8岁的佳明给客人拿糖果。一不小心,他把糖果撒了一地。妈妈非常生气,当着客人的面就批评佳明:“你都多大了,怎么连个糖果?拿不好呢?”

  这时,佳明低下了头,客人忍不住说:“孩子还小,没关系。”

  妈妈却说:“真是没见过这么笨的孩子!”

  听到妈妈这样说,佳明更觉得无地自容了。从此以后,只要妈妈让佳明做事情,他都会非常紧张,害怕因为出错而遭到妈妈的训斥。

  如果当时佳明妈妈这样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捡起来,以后做事情要当心一些”,然后拍拍他的肩膀,就不会出现后面的结果了。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经说:“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处的父母,不配做父母。”也许这句话说得有些严重,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因为,当我们在他人面前批评男孩时,会使他无地自容,会摧毁他的自尊心,会伤害到他幼小的心灵。

  所以,在批评男孩的时候,我们要找准时机,要注意场合,要讲究分寸。我们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男孩,可以用手势、眼神等非语言形式给他暗示,也可以把他带到没人的地方,然后再对他进行教育、引导。

   批评男孩要简明扼要

  在批评男孩的时候,很多妈妈经常采用长篇大论的说教方式,结果男孩会因此而变得焦躁不安,从而听不进我们的话语,无法起到教育的效果。因为,我们对男孩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只会更加强调他的过失。因此,在批评男孩时,我们要简明扼要、适可而止,只要他领会了妈妈的意思就可以了。

  比如,男孩经常因为磨蹭而迟到,我们不要这样说:“又这么磨磨蹭蹭,这会浪费很多时间,你上学就会迟到,我上班也会迟到……”我们可以这样说:“动作只要再快一点儿,就不会迟到了。”虽然我们只说了一句话,但是对男孩却会产生一种震慑力。这样更容易让男孩接受,进而让他改正不好的行为。

   学会利用一些批评的技巧

  我们要想让男孩乐于接受批评,就要学会利用一些批评的技巧。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反弹琵琶效应”。也就是说,当男孩犯错误时,我们先不要急着批评或惩罚他,而是要充分肯定或表扬他的长处,使他自己去反省,进而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另外,还有一种批评的技巧——“三明治效应”。意思是说,当男孩犯错误时,我们可以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第一层是对他认同、肯定的积极语言,中间一层夹杂着对他的批评,第三层是对他鼓励、信任的积极语言。

  这两种批评的技巧,可以起到消除男孩防卫心理的作用,容易让他在短时间内接受我们的批评和建议,更容易让他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19招 了解男孩独有的Y染色体的秘密

  男孩有他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发育特点,我们只有了解了关于Y染色体、睾丸素、男性大脑结构等相关知识,才不会对男孩的英雄情结、精力旺盛、喜欢打斗、喜欢探索等问题感到不解,也才更不会因此而朝男孩吼叫。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秘男孩一生的成长吧!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于分裂间期细胞的细胞核内。人体的每个细胞内都有23对,也就是46条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孩与女孩的常染色体都是一样的,但是性染色体却不同,正是性染色体决定了孩子的性别。

  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而女孩的则是XX。也就是说,Y染色体决定了孩子的性别为男性,而Y染色体是男孩独有的染色体,它不仅仅代表着孩子的性别,还揭示出男孩独有的秘密。

  根据研究表明,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由亲代中的雄性传递给子代中的雄性,也就是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并且传男不传女。因此,在一个家族里,所有男性的Y染色体都是一样的。由此看来,Y染色体不但是延续家族命脉的代表,更如同一个族谱,可以分辨不同的族群。

  而Y染色体的这个特点,对我们做妈妈的,有什么启示呢?这个启示应该是,我们在教育这个带有Y染体色的男孩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男孩绝对不是我们个人的儿子,而是一个家族的希望。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良好的教育,让男孩用他的Y染色把他所具备的优良的品质特性代代相传。

   通过“生长基因”鼓励男孩自强不息

  根据英国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男人的平均身高在174.4厘米,而女人的平均身高则是162.2厘米。也就是说,男人的平均身高要比女人高12厘米左右,而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包含着增加身高的“生长基因”。

  我们通常用“顶天立地”来形容男性,这是不是与Y染色体上的“生长基因”有一定关联呢?我们更愿意理解为,因为男孩注定比女孩高大,所以要承载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帮男孩提高抗病能力

  科学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能够保证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基因全部是X染色体,由于男孩比女孩少一条X染色体,相比之下,男孩的免疫能力就弱一些,患传染病的几率就高一些。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帮男孩提高抗病能力,平时让他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多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一系列措施,都可以弥补男孩少一条X染色体的不足。

   理解男孩的脆弱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男孩还是男人总有特别脆弱的一面。大量科学研究表明,Y染色体在长达约3亿年的进化中一直在变小,所含基因也在减少,所以被认为是非常脆弱的染色体。那么,男孩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看上去也有不同程度的恋母情结。因此,男孩特别需要得到母亲的照顾和关怀。

  所以,我们除了让男孩吃饱穿暖之外,一定要重视他的精神需要,多与他保持良好的沟通,多关心他、理解他,让脆弱的Y染色体感受到爱和温暖而不再脆弱。

   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Y染色体既然决定了孩子的性别,那么,我们就要通过教育让男孩对自己的性别有所认识。其实,男孩在18个月大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的性别,他能通过观察周围人的发型、外观、长相等特点分辨他人的性别。而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把男孩当女孩养。比如,不要给他穿裙子、扎辫子、涂口红,在穿戴打扮上一定要像个男孩。另外,我们要让他玩坦克、手枪等带有男性化的玩具,而不是布娃娃或者毛毛熊等东西。

  在教育方式上,我们不要过度保护男孩,而是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鼓励他去探索、去冒险。这样,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就自然会让Y染色体发挥作用。

第20招 睾丸素影响男孩整个生命历程

  睾丸素又称睾酮,是一种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荷尔蒙,也被俗称为“雄性激素”。它具有维持骨质密度、维持肌肉强度、提神醒脑、提升体能等作用。它虽然不是男性独有的激素,但却是男孩表现出雄性特征的重要激素。

  一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给一只瘦弱、胆小的猴子注射了一小滴睾丸素,想看看这只猴子的反应。没想到,这只弱小的猴子竟然跑去向猴王挑战,要与之决斗以争夺王位。这种情景在猴群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只有那些身体强健的猴子才有可能战胜老猴王,成为新猴王。

  但是,这只被注射了睾丸素的小猴子,面对健壮魁梧的猴王竟然毫不畏惧,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它居然在决斗中取得了胜利,并顺利当上了新猴王。

  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小猴子体内的睾丸素慢慢失去了作用,它又变回了那个瘦弱、胆小的猴子,也很快被赶下了王位。

  通过这个试验,生物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睾丸素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

  的确,正是因为睾丸素在发挥作用,所以男孩总是活泼好动、喜好竞争、敢于冒险,而且,睾丸素会促使男孩渴望成为最强壮、最勇敢、最坚强的男子汉。所以,睾丸素对男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睾丸素在男孩体内的变化

  当男孩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体内的睾丸素就开始形成了,于是男性特征也开始显现;男孩出生后,他体内的睾丸素几乎相当于一个12岁男孩体内的睾丸素含量,睾丸素开始促进男孩的身体发育;男孩出生数月后,睾丸素含量又会下降到出生时的1/15。在男孩蹒跚学步的整个阶段内,睾丸素含量都会比较低。因此,学习走路的男孩在行为上与女孩表现得很相似。

  男孩4岁时,他体内的睾丸素会激增至之前的两倍;5岁时,男孩受睾丸素的影响,会对打斗行为、冒险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男孩11~13岁这个阶段,睾丸素含量再次急剧上升,达到蹒跚学步时的8倍,此时,男孩的身高会猛增,并长出胡须和喉结,声音会变粗,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13?左右,男孩的睾丸素含量会达到最高值,直到40多岁睾丸素含量才开始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睾丸素影响着男孩的整个生命历程。

   了解睾丸素给男孩带来的“问题”

  睾丸素不仅可以帮助男孩的身体发育,同时也会让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精力过剩,表现为不断跑跳、登高、追逐、打闹;又如喜好冒险,男孩总是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好奇,并试图探索;再如颇具破坏性,他会把手中的东西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且具有攻击性,他常常拿着手枪、利剑等玩具“攻击”别人;还有好胜心理,他想要与别人“争权夺势”,总是希?自己能成为主宰……

  男孩的这一系列表现全部都是睾丸素在“作怪”,我们找到了根源之后,就会理解他的行为,不会随随便便地冲他吼叫。当我们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他时,他的睾丸素就能在他的行动中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

   深入了解“睾丸素”

  曾有科学家在8天之内,对英国金融城“伦敦城”的17位商人进行睾丸激素和皮质醇的检测。结果发现,如果早晨商人体内含有较多的睾丸素,那么他白天就会赚得较多的利润。有一位商人连续6天都获得了高盈利,经检测发现,他体内的睾丸激素水平高达74%。

  由此可见,睾丸素在导致男孩调皮、不好管教的同时,也为他发挥潜能、不断努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男孩体内的睾丸素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他成年后是否拥有强健的肌肉和坚实的骨骼,思维是否敏捷,精力是否充沛,等等。那么,进一步了解睾丸素,就是深层次地了解男孩的生命历程,唯有了解,才能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智慧地引导他,帮他发挥出男子汉气概。

第21招 男孩在脑发育中有优势,也有劣势

  人类的大脑可以区分为三个部分:脑核、大脑边缘系统、大脑皮层。脑核部分掌管我们的睡眠、呼吸、心跳、运动、平衡等基本功能;大脑边缘系统负责行动、情绪、记忆处理等功能;大脑皮层则负责较高级的认知和情绪功能,它又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这四叶在生理学上又被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语言和推理,右半球负责运动、感情以及对时空的定位,两半球之间依靠神经纤维束联结。

  男孩大脑发育的优劣势,是相对于女孩大脑发育而言的。科学研究表明: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基本上都是先发育大脑的右半球,然后才是左半球。但是,当婴儿还在母体中时,男女胎儿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异已经非常明显了。这种差异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女孩;二是男孩左右脑之间的联系少于女孩。

  处于这个两个方面的原因,加上大脑发育的方向是由右向左,所以男孩的大脑左半球明显不如女孩发达,而且大脑中联结两个半球的纤维束体积也明显小于女孩。由于大脑左半球和纤维束直接影响着语言功能,所以,男孩在语言表达方面明显不占优势。

  当男孩的大脑右半球不断发育完善后,试图与左半球建立联系,但左半球发育缓慢,无法“接应”右半球上的神经细胞,所以这些细胞只能返回到右半球上。如此一来,男孩的大脑神经细胞都集中力量发育右半球了,所以,男孩的大脑右半球比女孩发达,所表现出的空间感、逻辑推理能力远远超过女孩。

  另外,大脑中还有一个组织叫“海马体”,它位于每一脑侧室的下沿,形状酷似海马。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储存记忆。经研究发现,男孩的海马体比女孩的要小,而且女孩海马体中的神经元数量和传输速度都超过男孩。因此,男孩在思考和记忆方面就没有女孩细致、周到,也容易犯丢三落四的错误。但是,这也说明男孩在思考问题时,总是考虑得比较宏观,注重大的框架和逻辑推理,而不是只关注细枝末节。

  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女孩的大脑中负责表达和处理“复杂情感”的区域较发达,比如忧伤和幻想,而男孩的大脑负责表达和处理“直接情感”的区域较发达,比如愤怒和恐惧。所以,男孩没有女孩那么多愁善感,但是却容易被激怒,又受限于语言能力不强,所以,男孩总是在用肢体对抗来解决问题。

  由此看来,男孩在脑发育中的明显优势是空间感和逻辑推理能力强,比如,有方向感,思维有条理,比较善于学习理科,等等;而明显的劣势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记忆的深度和细致度不够,容易用较直接和极端的方式表达情感。

  那么,针对男孩的劣势,我们就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常常和男孩对话,即使在他不会讲话的时候都要经常与他说话,而且要经常给他读故事,或者针对故事进行讨论,等等。总之,我们要帮男孩从小加强语言训练。

  如果我们是不善言谈的妈妈,可以用和男孩一起读书的方式帮他积累词汇量,增强他的语感,逐渐建立强大的语言功能。当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他遇到困难时,就自然会用沟通的方式解决,而不是用肢体对抗的方式处理。

  另外,大多数男孩都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我们既然知道这跟他的大脑发育有关系,就要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帮他养成“物有定位”的好习惯。在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中,应该以提醒为主,而是不是大吼大叫地指责他。

  男孩可能会在同一个问题上犯几次错误,但我们都应该理解,因为我们了解了他大脑发育的状况,就应该用不吼不叫的方式帮男孩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22招 英雄情结是伴随男孩一生的特征

  上小学四年级的李浩是一个好打抱不平、性格直率的男孩。班里有一个名叫张健的男孩,因为性情顽劣,极不受其他同学欢迎。

  一天,李浩看到张健借了同学的东西不还时,就上前评理。没想到,张健不但不承认,还嫌李浩多管闲事。这下惹怒了李浩,他便和张健动起手来。其他同学都围成一个圈,大喊着:“李浩,加油!”场面就像在进行摔跤比赛。

  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比赛”以张健哭着停手结束。同学们都说:“李浩,你终于为我们出了一口恶气!”李浩自己也觉得成了班级的英雄。

  很多男孩都会有与李浩类似的经历,因为男孩独有的Y染色体和大量分泌的睾丸素激发着他的英雄情节,加上男孩受到佐罗、奥特曼、蜘蛛侠等人物形象的影响,就更加希望自己能够成?群体中的英雄。

  对于男孩的英雄情节,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理解,因为这是男性区别于女性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男孩从小就喜欢玩坦克、手枪等玩具,也喜欢看带有英雄情节的故事或影片,并立志成为“警察叔叔”……这些现象说明,男孩天生爱当英雄。

  男孩爱当英雄、想当英雄没有错,重点在于我们要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英雄观”。当他打抱不平的时候,我们会担心他受伤,但不能因此就大吼大叫地制止他,而是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只要我们引导得当,英雄情结不仅能够促进他男性气质的培养,也能使他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告诉?孩:英雄是正义的化身

  很多男孩会认为“动用武力取胜”是当英雄的必要条件,其实不然。我们要让男孩知道,英雄绝对不是“打架能手”,而是伸张正义的使者。

  一天,王亮的好朋友被隔壁班的同学打了,王亮得知后,为了给好朋友报仇就动用了武力。取胜后,王亮觉得自己是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雄。

  打着友情的旗号去打架,往往是男孩体现英雄情结常用的方式。男孩会认为,朋友之间讲究“义气”、“出手相救”是太正常的行为,这不但能维护朋友情意,还能满足自己渴望当英雄的心理。

  对此,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只?和“正”在一起的,才能叫“义”,只有伸张正义的行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行为。比如:警察为保护人民的利益与歹徒搏斗,看到有人落水而奋不顾身地下水营救,在人群中抓住小偷,等等。但是,为报仇而打架本身就不是正确的事情,即使打赢了也谈不上“义气”,更不能被称为英雄。当男孩把“正义”牢记在心时,就不会莽撞地以英雄情结的名义做出错事和傻事。

   让男孩估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当英雄

  2011年4月26日,安徽六安市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几名男孩去河边玩耍。一名男孩在洗脸时不慎落水,其中4名男孩在手拉手营救这位同学时,不幸5人均被急流冲走,全部溺水身亡。

  我们不能说是英雄情结促使孩子们去救同学,但至少是同学间的道义和情意促使他们这样去做。然而,正是因为孩子们没有找到最佳的营救方式,使营救变成了一场悲剧。换句话说,勇气可嘉,智慧不足。

  当英雄是需要具备能力的。一个可以与歹徒搏斗的英雄应该有强健的体魄,并掌握了一定的搏击术;一个可以下水营救溺水者的英雄应该具备良好的水性;而蜘蛛侠也只能借用特殊能力来帮助大众,奥特曼的能力更是非凡。

  所以,我们要让男孩知道,在准备伸张正义之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能力。如果没有能力,仅凭一腔热血去帮助他人,自己往往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会失去生命,这是不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让男孩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及时拨打110,或向周围的成年人求救,绝不要做“无能英雄”。

  另外,我们平时就要多给男孩讲一些安全常识和紧急避难法,必要时还要进行一些演习,让他有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去保护自己、救助他人,成为一个有判断力、有智慧的真英雄。

第23招 男孩都是精力旺盛的“淘气包”

  精力旺盛似乎是大多数男孩的特点,男孩从会走路起就不断展现着过人的能量。他一刻不停地到处攀爬、跑跳、追逐、打闹,即使上课时也有做不完的小动作,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力气,这一点让我们做妈妈的感到身心疲惫。

  男孩的精力为什么会如此旺盛呢?我们暂不说男孩多比女孩好动,就孩子与成年人相比,孩子的精力似乎都比成年人旺盛。从中医学角度讲,小儿是纯阳体制,生性好动,如一句古语说:“憨嘻跳跃是其本性,拘坐则伤脊骨,尤损天柱。”孩子阳气足,才会展现出生机勃勃之样,如果要把孩子拘束住,强迫他乖乖坐着,就是损天性,而且会伤到脊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比大人好动的原因。

  而男孩更好动是因为他体内能分泌出大量的睾丸素,睾丸素致使男孩一刻也闲不住,只能通过不停活动来消耗能量。所以,孩子特有的体质和男孩本身的身体特点导致了男孩必然是一个精力旺盛的“淘气包”。

  我们理解了男孩精力旺盛的原因,就不要在他“释放能量”的时候大声斥责他,或者强力制止他,而是想办法让他把过剩的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

   不要强制男孩安静

  妈妈是一个喜好安静的人,每次路路在家里跑来跑去,把玩具弄得叮叮咣咣直响时,妈妈就会觉得很烦躁,就会呵斥路路一声,让他安静一点儿。可是,没过一会儿,路路又开始跑跳玩耍,除了吃饭时间,路路只会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完全安静下来。

  我们当妈妈的不应该把自己的喜好作为男孩行为的标准,更不能因自己喜欢安静而强迫男孩不许跑跳。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心态,接纳这个体内分泌大量睾丸素的小“淘气包”。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去宣泄精力,释放能量。这样,男孩的身心才不会受到压抑。

   陪男孩用运动的方式释放能量

  既然男孩有用不完的精力,那我们就要利用这个特点,引导他去做一些有益于身体发育、身心健康的事情。比如,我们每天抽一些时间出来,和他一起跑步、跳远、打羽毛球等等,这些体育运动不但能消耗他多余的精力,还能够增强体魄,促进身体发育。

  所以,我们对于男孩精力旺盛的最好应对办法,就是选用运动的方式,与他一起“消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引导不但可以避免他调皮捣蛋,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培养男孩的自制力

  我们之所以会因他精力旺盛而烦恼,一方面是担心他发生意外,另一方面是担心男孩因过于好动而无法专注、安静地学习和做事。生性好动虽然是男孩的天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自制力的培养。

  那么,我们平时就要注重对他进行自制力的培养。一个精力旺盛的男孩不仅可以把能量用在肢体运动上,也完全可以用在脑力劳动中。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练习书法、读诵经典、画画、下棋等活动来锻炼男孩的耐力和注意力。

  当然,这种锻炼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训练。经过一两个月,或者半年甚至一年,男孩的自制力一定会有所提升。那时,他会把过多的精力分配在有效的地方,而不是肆意发泄。因此,培养男孩的自制力是解除男孩因精力旺盛而调皮捣蛋的有效途径。

第24招 哭泣,也是男孩的一种表达权利

  哭泣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是某种情绪的表达,任何一个孩子都有权利用哭泣的方式宣泄情绪。然而,我们很多人都把“男孩”看成坚强和勇敢的代名词,认为泪水不是男孩应该享有的,只有弱小的、令人怜惜的女孩才有权利哭泣,男孩一旦哭泣就被认为是懦弱的表现。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造物主既然赋予人类哭泣的权利,这种权利就不分男女。男孩会在亲人去世时失声痛哭;会在获得成功时,流下激动的泪水;会在看到了触动人心的场景时默默流泪;会在获得莫大的恩惠时,流下感动的泪水……这一切不都是很自然的情感流露吗?我们又何必用所谓的标准去判断他该不该哭,该什么时候哭,该怎样哭呢?

  何况眼泪往往具有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经研究发现,人们哭泣时流下的眼泪中,含有人体内过多的激素,正是这些激素让人们产生了烦恼。因此,哭泣可以帮人们缓解压力,减轻痛苦,使心情释然。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用固有的观念阻止男孩享受这种调节情绪的方式了。

   不强行阻止男孩哭

  妈妈始终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一看到儿子哭,妈妈就会特别生气,就会不问缘由地对儿子吼叫说:“不许哭!把眼泪擦干净!男孩不可以哭!”

  儿子总是被妈妈的威严吓住,他越害怕,就越想哭。而在哭还是不哭的选择中,儿子每次都会选择大声地哭出来,而妈妈就会更加生气,妈妈越阻止,儿子哭得越大声。

  这个男孩算是不顾妈妈的阻止发泄出来了,但是,很多男孩在妈妈的阻止下,就会把哭的欲望憋回去,强迫自己不哭。而这个强大的情绪没有找到出口时,男孩就会憋出病来,比如出现感冒、发烧、上火等症状。

  所以,无论男孩为什么哭泣,我们都不要强行阻止,而是让他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他哭够了,自然就不哭了,强行阻止只会给男孩的身心造成伤害。

   不要在男孩哭泣时责备他

  古代有“七不责”之说,就是在七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责备孩子,其中一种就是“悲忧不责”。具体说,当孩子感到悲伤、忧愁、惭愧而哭泣时,我们不要责备他,责备他就是不理解他,这会使他哭得更加厉害,更加伤心。所以,当男孩哭泣时,我们一定要去安慰他、开导他,对他表示理解、关心和同情,用母爱缓解他的悲伤。

   引导男孩理智地表达情感

  峰峰一进门就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赶快上前问:“怎么了?”

  峰峰支支吾吾,边哭边说他今天的遭遇,因为他带着哭腔,妈妈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于是妈妈说:“峰峰,你这样哭着说,妈妈根本听不清,咱们不哭了,好好说,妈妈才会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峰峰一听,抹了抹眼泪,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重新讲述。

  当峰峰知道自己哭泣的状态无法让妈妈弄清事情的原委时,他就立刻选择了理智地表达。所以,只要我们正确引导男孩,让他知道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形成沟通障碍的话,他就自然会停止哭泣,好好说话。

   通过有效措施让男孩坚强起来

  哭泣虽然是一种权利,但是太爱哭就不是好现象了。如果男孩特别爱哭,动不动就哭,说明他潜意识觉得自己很娇贵,要用哭的方式引起周围人对他的重视。此时,我们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太过于保护他,太溺爱他,太娇惯他?

  如果是这样,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阻止男孩哭泣,也不需要给他讲关于“哭泣解决不了问题”的道理,而是从教养方面懂得放手,鼓励他去探索,创造机会让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理会他的撒娇行为……这样一来,他自己的意志力坚强了,也不觉得自己很娇贵了,自然就不会随随便便哭泣了。

第25招 争吵与打架,是男孩的另一种“表达”

  “男孩爱动武”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小男孩厮打在一起,而很少见到小女孩打架的场景。男孩为什么爱打架?这要从男孩的大脑结构说起。

  曾有研究人员通过测量男女大脑皮层体积,计算不同区域占大脑容量的比例后发现,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存在7个完全不同的区域。在女孩的大脑中处理和表达复杂情感(如忧伤和幻想)的区域比较发达;而在男孩的大脑中,表达和处理直接的、简单情感(如愤怒和恐惧)的区域更大。所以,男孩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情绪产生变化时,就很容易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争吵或打架。

  另外,由于连接男孩的左右脑的纤维束不是很密集,所以男孩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不擅长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也?太会关心他人,不善沟通,这些特点会导致男孩常常用直截了当的武力方式来表达情感。

  尽管我们了解了男孩喜欢动武的原因,还是不希望他用简单而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这会给彼此都带来伤害。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说出男孩的内心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内心的想法也随之增多,但是,由于语言的局限他又无法将想法传递出去。当他发现自己无法表达,或者对方不能理解他的心情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此时,如果我们能说出他的感受,他从心理上就会觉得如释重负,也就不用借用肢语言去表达了。所以,我们看到男孩打人了,就要马上要问他:“你是不是生气了?”“你是不是觉得很伤心?”“你是不是很委屈?”等等。这样,孩子觉得妈妈理解他了,他也就会停止攻击性的行为。

   教男孩用文明的方式表达情绪

  小熙和小然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正在一起画画。小然把刚画好的画给小熙看,没想到小熙却拿着自己的画笔在小然的图画上胡乱涂了两下。小熙的举动惹怒了小然,小然一拳把小熙打倒在地,小熙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看到后,赶快上前对小然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如果有人在我的画上乱涂,我?会生气。但是,我们不能打人,可以要求小熙道歉,但不能动手打人。”

  在妈妈的引导下,两人互相道了歉,又高兴地画起画来。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用争吵和打骂的方式表达这种情绪是最不理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孩子用文明的方式表达情感。

  所谓文明方式,就是用平和的语言进行沟通,但前提是男孩得忍得住自己的坏情绪,并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这两方面,我们就要通过以身作则和长期培养达到目标。

   帮男孩顺利度过“动作敏感期”

  5岁的宝宝总是用打人的方式表达喜爱之情,他如果喜欢谁,就会打对方一下。为此,妈妈制止过多次,但不起作用。

  老师发现了之后,知道宝宝的动作敏感期来临了。于是,老师每次看到宝宝“打人”,就会对宝宝说:“如果你喜欢他,你就轻轻地拍拍他,或者拉拉他的手。”

  说完,老师还给宝宝示意一下“拍”和“拉手”的动作,让宝宝模仿。几次之后,宝宝就再也不用打人的方式表达喜欢了。

  孩子在6岁之前,都有可能进入“动作敏感期”,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常常做出带有攻击性的动作。但是,男孩的内心并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只是用“打”的动作与同龄人交流。对此,我们不能鲁莽地?处理,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给男孩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他还会持续用这种方式与别人交流。

  宝宝的老师就给我们提供了不错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把正确的表达方式告诉男孩,他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会顺利度过“动作敏感期”。

第26招 男孩天生爱冒险,但要注意引导

  一个周末,小冬被几个同学背回了家。原来,几个男孩一起爬树、翻墙的时候,小冬不慎从树上摔了下来,脚痛得无法走路。妈妈见状,赶快带小冬去了医院,被医生诊断为脚踝骨骨折,要在家静养。

  大多数男孩从小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胆子大,爱冒险,对于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他们从小就喜欢爬高,而且会毫不顾忌从高处往下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热衷于滑板、攀岩、蹦极等活动。他们似乎很享受那种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的感觉。然而,我们做妈妈的却为此伤透了脑筋。

  一位养育了两个男孩的妈妈说:“我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中,生怕这两个家伙干出什么危险的事情来。”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早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在所有动物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和对付的。” 而男孩为什么如此爱冒险?还是和他体内分泌大量的睾丸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孩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会使他具有强烈的、寻求刺激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往往会通过两个渠道发挥出来:一是冒险行为,包括带有犯罪性质的冒险行为;二是创造行为,因为当男孩在进行创造时,他寻求刺激的欲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引导男孩,让他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做一些创造性活动,以锻炼他的胆识和创新能力。

   把避免危险的方法告诉男孩

  过年时,陈晨闹着要放花炮,妈妈考虑?他年龄还小,玩花炮很危险,就拒绝了他。没想到,陈晨趁妈妈不注意,便偷拿表哥的花炮去外面燃放,还好妈妈发现得及时,没有出危险。

  这下妈妈知道不让他玩儿是不行了,于是就教他用一根比较长的细铁丝绑着点着的烟,然后再去点花炮,等看见冒火了,就赶紧跑。陈晨按着妈妈教的方法,整整玩了一个下午,玩得特别开心。

  当男孩想冒险、想尝试的时候,我们的阻止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使他更加想尝试。我们与其不让他冒险,不如把避免危险的方法教给他,多给他讲一些安全常识,让他学会保护自己。这样,他的冒险欲望不但能得到满,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几率。

   让男孩认清冒险的性质

  我们要让男孩知道,盲目地冒险往往会给危险埋下伏笔。我们可以把现今社会很多“驴友”相约去野外探险导致丧命的事情讲给男孩听,让他明白,只有热情而没有专业训练的探险活动往往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另外,我们要告诉孩子,不懂市场行情而投入大笔资金去炒股的行为也属于盲目冒险,最后的结果也不容乐观;还有,像冒险去抢劫、偷盗等行为是触犯法律的,是绝对不可以做的……总之,我们要让孩子认清冒险的性质,让他知道,有些“险”是绝对不能冒的。

   巧妙应对男孩的固执

  翔翔和妈妈去旅游,看到有些大人正在玩蹦极,翔翔就很心动,闹着也要蹦极。虽然妈妈告诉他这不是小孩子玩的,但是翔翔执意要玩。妈妈并没有吼叫地制止他,而是对他说:“好吧,我们去问问那些给游人系保险带的叔叔,看看行不行。”

  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人员毫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这个极限运动怎么能让小孩子玩?很危险的。”翔翔看到这个场景,不再闹着要蹦极了。

  当男孩固执地一定要参与冒险活动时,我们的极力反对会让他感到不解。那么,我们可以请活动的组织者或工作人员当着男孩的面?态,必要时,我们可以和对方演场戏,让男孩打消冒险的念头。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与男孩的“硬碰硬”中两败俱伤。

第27招 男孩有探索欲望,请认同这个“破坏大王”

  大多数男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从未知的世界有所发现,那么,探索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对男孩来说,探索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表现为动手探索。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由于男孩知识经验的缺乏,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破坏大王”。而面对这个“破坏大王”,我们万万不可用吼叫的方式压制他的探索欲望。

  男孩的“破坏性”行为与他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关系。从心理角度分析,男孩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比较差,想不到要为破坏行为负责,于是就不顾后果地去探索了。另外,男孩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会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当然,男孩往往会通过“破坏性”的探索,对物品的结构和其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对提升他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应该认同这个“破坏大王”,同时用理智的方法帮他满足探索欲望,使他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别对正在探索的男孩吼叫

  梁浩特别喜欢拆卸玩具。一天,趁妈妈不在家,他居然研究起妈妈心爱的闹钟。他把闹钟的外壳拆掉,然后反复观察闹钟工作的原理……正在他研究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回来了。

  妈妈一看,忍不住大叫道:“你在拆什么?”等看清梁浩拆的是自己心爱的闹钟时,更加气愤地说:“谁让你拆闹钟的?啊?”看着满地的零件,妈妈的吼叫声更大了。

  很多女性因为对物品的爱惜,根本容忍不了男孩的破坏行为。但是,为了不遏止男孩的探索欲望,我们最好别冲着他喊叫,而是鼓励他把东西重新装好。对于特别贵重或心爱的物品,我们应该提前告诉男孩不要拆卸,或者干脆放在他找不到的地方,或者指定一些小物件让他拆卸。这样,我们就不会冲着正在探索的男孩吼叫,他的探索欲望也就得到了满足。

   和男孩一起探索

  在中松义郎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非常喜欢机械的人,外祖父常常把家中所有带机械结构的东西都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再一一组装起来给他看。在外祖父的影响下,小中松也对机械有很大的兴趣,并频频开始拆卸各种机械。

  长大后的中松义郎成为了一名发明家,他创造过3200项发明,取得专利的有290件,曾15次在纽约世界发明竞赛中荣获最高奖,被尊称为“世界发明大王”。

  中松义郎从小就是和外祖父一起进行探索,当然,也少不了一起“搞破坏”,但一个大发明家却就此诞生了。所以,当男孩开始拆卸物品的时候,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参与进来和他一起探索。也许,我们会发现拆装机械的乐趣,也会理解男孩在“破坏”中的成长。

   把“专业人士”介绍给男孩

  如果我们?搞机械的朋友,一定要引荐给男孩,或者邀请朋友亲临“现场”指导,让男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如果没有类似的朋友,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书籍或网络,学习相关常识,然后把基本的机械拆装原理告诉男孩。

  当然,这个任务我们最好请男孩的爸爸来做,毕竟男性对于机械的敏感度比我们女性强,指导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当男孩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加上动手实践,他就会从“破坏大王”变成“小工程师”了。

   和男孩一起修理家庭器具

  既然男孩喜欢拆装器械,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让他成为家庭的“维修工?。如果家里的门把手坏了,某个物件上的螺丝松了,哪个零件丢了,我们就把维修任务交给男孩,可以在必要时提供一些指导。当然,对于电器、煤气管道、水管之类的维修,我们不要让男孩轻易参与,因为非专业人士的盲目参与往往会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我们要视情况安排男孩参与维修,让他的探索欲望得到进一步发挥。

第28招 男孩有时也很脆弱,维护他的自尊心

  “脆弱”一词往往是用来形容柔弱的女孩,很少有人把“脆弱”与男子汉挂上钩。但实际上,男孩有时也很脆弱,只是他并不常常?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罢了。正如有人说:“男孩就像一个被层层钢铁包裹着的鸡蛋,穿过坚强的外壳,脆弱无比的实体就会暴露无遗。”真的是这样吗?

  英国精神病学家瑟巴斯汀•克莱默曾在一篇名为《脆弱的男人》的文章中指出:“男胎儿在母体里更容易死亡或受到损害……男孩在婴幼儿时期,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因而他们需要特别的关照。”

  克莱默还说:“人们看不惯男子汉的软弱,男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所以,小男孩的压力也不小,他们更加敏感,在两岁以前,他们的很多天性和本能就被压制住了。” 看来,?论从生理角度还是社会角度分析,男孩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显得更脆弱。

  其实,男孩表现出的脆弱与他的哭泣一样,是正常情感的流露,我们不能因为他是男孩,就不允许他展现脆弱。在这个时候,我们反而应该抛开世俗的观念,了解他的自尊,理解他、鼓励他、支持他,他会因为感受到妈妈的爱而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转变“男孩应该坚强”的想法

  良良所在的足球队在比赛中输了,良良心里很难受,回到家也不想吃饭。妈妈见状说:“哎呀,不过是一场足球比赛,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争取赢回来。”

  两天过去了,良良?是闷闷不乐的,妈妈问其原因,他还是走不出输球的阴影。看着良良萎靡的样子,妈妈不由自主地开始生气,并大声说道:“一个大男子汉,用得着这样吗?都几天了,还是这个样子,我要是你,早缓过来了。”

  妈妈觉得男孩不应该如此脆弱,应该学会迅速调整情绪,选择坚强,所以才会忍不住大吼大叫地“激将”他。但是,我们忽略了,调整情绪是一种能力,男孩的这种能力要靠谁来培养呢?当然是我们做妈妈的。

  我们与其固执地认为男孩应该坚强,不如想办法让他学会坚强,但是,用吼叫的方式激他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激将之后,男孩要么?作坚强,要么继续萎靡。事实上,他内心的脆弱并没有得到缓解。所以,我们还是要用理解和关爱来引导男孩。

   把“鼓励”作为常用的教育方法

  当男孩遭遇人生的挫折时,他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鼓励,我们千万不要大声地数落他、责备他、批评他,否则他的内心会感到无助和失落,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如果我们常常用这种吼叫的方式与他互动,他就会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弱者”。

  所以,无论他多么失败,我们都要耐心倾听他内心的声音,然后鼓励他,为他打气,相信他能够找到自信,重获成功。只有这样,男孩才能学会在失落?为自己加油,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男孩走出心灵阴影

  有时,男孩因心灵受到重创而难过很久,在他没有恢复常态之前,都会显得很脆弱。也许事情并不严重,但他就是迟迟走不出心理阴影。此时,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路去判断男孩的感受,而是要最大程度地理解他,帮助他。

  我们能采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支持他的兴趣爱好,或带他接近大自然,多带他进行户外活动……总之,别总让他独自郁闷,而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渐渐地,他就会走出心灵的阴霾。等他长大后,他就会用类似的方法调节情绪了。

   允许男孩安静地待一会儿

  对于男孩的某些脆弱情绪,我们不需要看得很严重,他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特别是男孩不想主动向我们表达的时候,我们不要强行逼问,更不能因为问不出结果就吼叫着指责他。我们应该让他安静地待会儿,让他从独处中能学会整理思绪、自我反省、更新心情。有时我们的盘问反而会打乱他的思绪,增加他的烦恼,不利于他尽快恢复心情。因此,如果男孩不需要,我们就不要用“安慰”打扰他。

第29招 0~18岁,认识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男孩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重要的三个成长阶段,即:纯真时代、转变时代和青春时代。在不同的阶段,男孩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我们对他的教育也要以他自身的特点为标准,而不是以我们的喜好和经验去教导他。那么,我们就要对男孩各个阶段的身心状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让男孩顺利成长。

   了解男孩的纯真时代

  0~7岁属于男孩的纯真时代,在这个阶段里,男孩要度过婴儿、幼儿和童年时期。可以说,这个阶段是男孩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情感发育和性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我们要给他足够的关爱、呵护和引导。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婴幼儿的体质,依照科学的方法打理他的衣食住行,防止他的身体发育受到不利影响。比如,我们通常会让男孩吃得很饱,穿得很暖,但是,从中医角度讲,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是纯阳性体质,脾胃比较虚弱,应该吃七分饱,穿七分暖,而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反而容易使孩子生病。所以,了解男孩在这个时期的生理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发展角度讲,这个时期的男孩特别喜欢依赖,他对常常照顾他的人充满信任和依恋,如果这个人一旦离开他的生活,他会变得焦躁不安,这种情绪会影响他性格的形成。所以,“这个人”应该是我们做妈妈的,而不是保姆、奶奶、外婆等人。

  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7岁之前的男孩是通过“感官”感觉周围的世界,?的感觉器官会灵敏地捕捉到妈妈的情绪变化,并受其影响而形成特定的性格。正如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所说:“若孩子成长中是跟着一位易怒的父亲或老师,则孩子全身的脉管系统就会随着易怒的倾向而成长。”这就说明,男孩在7岁之前就会基本形成与父母相似的脾气和性格。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身教发挥最积极的作用。

  另外,我们一定要对“儿童敏感期”的概念有所了解,它会帮助我们理解男孩的很多行为,比如吃手、咬人、啃家居、不断扔东西等等。当我们知道了男孩的某个敏感期到来了,就不会用吼叫的方式去阻止他,他就会在7岁之前顺利地渡过各种敏感期,愉快而轻松地进入童年。

   建议丈夫多与男孩互动

  男孩从7岁开始进入了他自身成长的转变期,直到14岁结束。这个阶段的男孩不再像之前那样依赖妈妈,而是越加喜欢和爸爸交流,他开始向爸爸学习,模仿爸爸的行为,并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男人。

  因此,在这个时期,爸爸对男孩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果爸爸并没有给男孩足够的关爱和引导,男孩就会给爸爸制造麻烦,希望引起爸爸的注意。如果男孩没有如愿,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会和爸爸对立起来,成为一个不听爸爸话的“小男子汉”。那么,我们一定要让丈夫明白这一点,并提醒他常与男孩互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男孩不需要妈妈的关怀,只是我们要懂得适当放手,为他走向独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男孩的引路人

  14岁之后,男孩逐渐进入了生机盎然的青春时代。在这个阶段,男孩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时,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让男孩坦然面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不仅如此,男孩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他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此时,他特别需要一位引路人,那么,我们是否能胜任这个角色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总是对他大呼小叫,即使我们说得有道理,他也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

  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告诉男孩,让他学会辨别善恶美丑,平时也要像朋友一样和他沟通,在他迷茫时给他建议,让他独自作决定、作选择、作安排。渐渐地,他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