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站岗心得体会30字:中国人不理解的日本“大唐情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5:37:42
近日在海外网站上摘录这片好文章,客观理性,尊重历史,特意收藏,与各位馆友分享。



文/佐藤谦一(日本)

        前两日与好友饮茶,朋友是华人的缘故,不免聊到了华和之间的历史,此文为部分札记。

  中国人自称“汉人”,在欧洲则称中国人为“秦人”(拉丁文Sina,法文Chine,北欧文Kina,英文China,本字皆为“秦”),而在日本,则向来称呼华夏人为“唐人”。

  在我的印象中,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完美的时期,虽然事实上(想必)并非如此,但终究不妨碍我对於唐的那种完美性的误解。与唐朝相对的,在日本大致同时期的平安朝,也是一个优雅的时代。不得不说,日本人对自己的历史越了解,对平安朝的从容与风雅越理解,就会越向往唐朝。

  甚至在今日的现代日本社会中,仍然能够发现许多能追溯到那个年代的风俗与器物:日本的抹茶与茶道,佛寺与禅宗,相扑与蹴鞠,白居易的汉诗,和服中最高规格的唐衣……都依然坚持着一千年前的大唐遗风。而唐朝人对於美与精致事物的追求,也历经千年而融入了日本人的性格之中。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能如此温柔而非侵略性的被其他周边民族所接受。日本遣唐使中的留学生与留学僧们,在学成归朝後带回了大唐的文明与风俗,使日本吸收了从佛道哲学到典章制度在内的所有中华文明,甚至当时的平安京(即今日的京都),也是完全仿照左京长安,右京洛阳的样式而建造的,至今站在京都的街巷之中,都依然能感受到唐风的强烈存在。

  然而这种交流,在中日两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当唐朝走向覆灭,及至南北宋、蒙元、明、清,正式的交流就几乎是戛然而止了。

  对於许多日本人,或者对於整个东亚文化圈而言,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源于夏,传于秦汉,兴于隋唐,而亡於南宋。“崖山之後,再无中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悲伤故事。可以说,崖山之役後,无论日本、朝鲜、越南或琉球,皆已不再仰慕变异了的中华文化。

  但是,更严重的是,当清室入关问鼎,唐人剃发易服,这可以说是在当时东亚历史上最为耻辱而震撼的事。李氏朝鲜与阮朝越南殊死抵抗,得以保存衣冠。然而这些也更使周边国家鄙视夷蛮化了的‘中国’,或者说,对於东亚各国而言,「中华」已然灭亡。

  此后,李氏朝鲜自称‘小中华’,以表示中华文明虽已被清室所亡,但其正统仍传承至韩地,有别於蛮夷;越南自称‘南朝’,对内称朕,着汉服,且禁止国人仿照北朝(清国)的满式衣装及发型;日本亦自称“中华”或“中国”,讲究华夷之辨,称朝鲜为近藩,清国为远藩。

  长期把持日本朝政的幕府将军,其完整的头衔正是代表着守卫正统的“征夷大将军”。在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日本签署《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甚至完全不允许条约里清国以“中国”自居,因为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中华的传承在日本,而非满清。

    然而,在那个将近千年以前的繁华时代,长安的天子才是整个华夏文化圈精神上的领袖,甚至西北庞大的游牧民族都尊称唐皇为‘天可汗’。韩人缅怀大明,因为那是最後一个汉人的朝廷。而大和人却最追怀有唐,向往曾经的长安,日本人心目中的“大唐情结”,恐怕是现今的中国人都无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