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樱花小区: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综合探究课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3:51:28
华舍实验中学  平华淼  15968507286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独立的研究和培养小组合作技能,识别真正的问题并发展解决问题的技巧。PBL是围绕某个现实问题组织起来的,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在决定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根据解决方案开展学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推动者,包括提供资源、指导、监督以及引导课程等。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  综合探究课  实例 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根源于杜威的哲学和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拉格尔(1999)的观点,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质询为导向,以综合化课程为内容,并且通过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它开始于某个“结构混乱”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跳板,学生们获得最少的指导方针和信息去开始他们的学习。他们必须讨论和明确界定这个问题,然后使用一种和科学方法非常类似的程序,努力得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结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被吹捧为“如同它的实际情况那样真实”。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利用学生对真实生活问题的兴趣的方法。它是一种强调过程而不是强调内容的方法。学生们通过使用探索、研究和合作等过程去掌握有关内容的信息和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支持这样的学习方法,它们能够使学生们参加各种活动。学生们能够从这些活动中搞清楚各种观念,并且能够将新的信息和概念与他们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约翰·杜威和吉恩·皮亚杰的理论都指明了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活动将学生们安排到个性化的和有趣的方法当中,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愿望,课堂可以成为一个充满动力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和教师对学习充满激情,但应该用多种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们需要将自己的学习热情分享出来,并懂得如何将它和学生们关联起来,且为学生们获得意义提供场景和资源。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设计、引导和完成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居于主导地位。他们自己选择资源和评估自己的进步。
一、设计基于问题的学习
(1)第一步界定问题
PBL开始于某个“结构混乱”的问题,这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诱使他们去开展一次讨论并且和先前的学习建立联系。我们可以将问题描述为一种“解决方案未知的正确途径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个问题涉及到某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议题。如果教育目标是为学生们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准备,那么结构混乱的问题是最真实的。一个结构混乱的问题应该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以课程为基础,适当地加以发展,并且应该允许有多种教学策略和风格。
(2)接下来的步骤
当问题界定好以后,学生们可以设计一项课程行动并确定他们如何才能获得某种解决方案。他们的行动可以包括学习、研究、访谈,以及通过使用各种资源收集数据或者信息。学生们通过参与现实的和相关的问题解决活动,磨练自己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贯穿于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过程,包含了对已知的或者信以为真的内容的结合,并且将这些东西和新的信息协调起来。新的信息或者学习会与现有的维度、观点和态度相冲突。将新的和旧的东西调和起来变成了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二、教师在PBL中的角色
在PBL中,教师允许学生起带头作用。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促进者和指导者,负责提供资源、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以及当学生们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考。在PBL中大量的模糊性,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对成功的方法充满自信。教师必须是一位机敏的观察者和倾听者,能够理解学生的需要,并在适当地时候提供协助、资源或指导。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地说,在PBL中,促进者并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遇到各种真实性的问题,并通过促进者适时适当的质疑,将专家的思维过程和策略(尤其是元认知技能)凸现出来。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可能要扮演多种角色,尤其是以下两种角色显得特别关键:(1)教师是一名专家型的学习者,能示范好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策略,而非作为一名内容本身的专家。通过促进者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应当如何向自己提出疑问。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解答时,促进者会问他们“为什么?”鼓励他们解释并证明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询问有助于学生将询问与自己的假设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使用假设演绎推理。(2)认知支架。在PBL中,促进者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事实上,促进者也教不了,因为真实问题是开放性的,促进者心中也没有定论定解),而主要是以监控、示范、质疑以及鼓励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这样,促进者确实发挥出了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那些懂得PBL的教师必须对整个过程,有关学生需要的知识、指导/促进/教学的专门知识、资源意识及资源的获得以及有关设计的知识等,有一种全面彻底的了解。但教师在实践PBL时所遇到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例如,课程内容的处理、学习结果的评价、具体的实施技能等等。
三、实例展示:以《历史与社会》综合探求七——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为例
PBL的环节是: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②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③探究、解决问题;④展示结果、成果汇总;⑤评价,总结与反思。
实例展示:以《历史与社会》综合探求七——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为例
①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在中华民族百年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而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浮雕记录着从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等历史镜头。浮雕是百年历史的画卷,碑文是百年历史的陈诉。沿着浮雕和碑文提供的思路,引发对中国人民百年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历程的深深思考。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革命史?抗争史?斗争史?重温百年历程,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太多的问题需要了解、理顺。
②   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问题是PBL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在PBL中,“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和地位。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将直接导致教学后果产生较大差异。因此这里涉及的“问题”不是常规问题,它具有以下特点:问题都镶嵌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学生首先行辨别;问题中含有许多未知的、模糊的成分;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因此必须进行调查、探究,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问题的解决涉及到观察、推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一系列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同学界定了一些问题:台湾问题;中国的屈辱史;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和探索史;中日关系;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尤其是知识分子先锋作用;北洋军阀;统一战线问题;改革与革命;中国与世界(二战)等。
人们对PBL的学习目标作出了大同小异的看法,综合起来看,PBL的主要学习目标在于使学生:①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②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③成为自主(或自我调节)的学习者;④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我们从界定的问题中,选取了两个问题:一是台湾问题,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它一直以来是学术界,政界甚至于民间谈论的政治热点;二是中国共产党,借此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之际,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精神风貌,以及树立典型和弘扬先进,用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来鼓舞人、教育人。
至于组织分工,在典型的PBL中,学习者每5人一组,至于全班交流则没有作为重点加以强调。在中小学中,全班交流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由于我国班级的规模一般在40人左右,因此,如何处理小组内部互动与小组间(即全班内)的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在典型的PBL中,每组配有一名促进者。所以对于班级分工进行了一定处理,全班分成四大组,四大组中分成若干小组(以4~5人为一小组)并指定一位促进者(即组长)。大组之间,大组与小组之间,小组内部以及全班范围内交流、合作,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们共同讨论解决眼前的问题:他们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学习哪些知识。相应的促进者(即组长)及教师起到督促、组织、指导等作用。
③   探究、解决问题;
参加某个小组能够使学生们从他们的合作、讨论和争辩中相互学习。当他们学着去评价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的真实性的时候,他们就会强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还能磨练自己的推理能力。相互依赖创造了一种社会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们相互依靠去达到他们的目标——去获得与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关的某些结论。不仅这个问题的结果具有教育上的重要性,而且获得这个结果的过程同样重要。或许较好的情况是,结果的质量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成功互动。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的PBL,他的成功部分取决于教师对于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的了解。PBL要求学生能够获得当前的信息和综合资源。学生们可以使用互联网去获得信息,和学科领域的专家交流,在某个数据库中收集数据,通过计算机图表分析数据,制作与他们问题相关的网页,并且将他们的发现结果和建议放到网页上交流。结合我们实际情况,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有互联网、图书馆、询问相关人员(如台胞、党员、公务员等)等;同时这个过程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如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学习过程,制作PPT展示,通过QQ等通信技术等。
④展示结果、成果汇总;
制作PPT,展示台湾问题的形成过程;自办小报,“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每个小组选取某一个历史时期,做一个专刊式的小报;
⑤评价,总结与反思。
学习评价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PBL中,由于学习目标侧重于高级学习,而且学习过程比较自由、灵活,学习评价问题更显重要。为了确保PBL中的学习始终有效,学习评定必须与教学协调并进。但是评价的具体化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PBL中的评价方法包括对学习的最终产品的评定、对中间产出的评定(如案卷分析)、传统的测验、真实问题迁移测验、对自我反思报告的评定、自由创造(如写作等)、对结果展示的评定以及系统的答辩等。
我们借鉴了三个维度:学生自我评价:即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作出自我评价;小组集体评价:小组集体对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作出评价,尤其是促进者(即组长)具备一定的权重;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及成绩作出最后评价,并以学生的评价和集体评价为依据,更正和修改教学设计。
学习评价(初步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
参与度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学习表现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学习态度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贡献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小组集体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参与程度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协作精神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学习态度及贡献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组长权重
□好□一般□差
情况说明
教师
评价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