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蓉出轨视频种子文件:如何练好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8:15:32

如何练好书法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有毛笔和硬笔书法两种,二者渊源甚深,互相推动,互为借鉴。

  单就硬笔书法艺术来说,早在三千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属于硬笔的刀子和锥子,在甲骨上刻了秀美的文字。特别是十九世纪美国人沃特曼发明钢笔,由于它方便适用而风靡世界。

  不久,日本在一八八七年即出版了硬笔书法课本。一九六一年又成立了硬笔书法方面的团体,建立了硬笔书法大学等专门研究机构,为硬笔书法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青少年朋友:“华夏”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举世著称。今天,人人都在使用钢笔,遗憾的是在这世界著称的美誉之下,我们有的人不注重自己精神文明的修养,不重视代表着一个人每天的行动和语言——文字的书,忽视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例如,中小学生多数人在字时歪脖曲背,头部太低,不少同学拿笔不正确,缺乏对间架结构的正确掌握,养成不字习惯。其中有的人“王”象个“五”,“话”象个“活”;“发”象个“友”;“无”象个“元”;“对”象个“时”;“口”划“○”。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中小学生是这样,青年职工更为突出。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

  据教育部门介绍:八五年我省报考高等院校的人,由于答卷得不工整,字形潦草难认而受到不同程度扣分的人是很多的。由此看来,因字不而影响成绩,实在太可惜了。

  “知识本身是内涵的,字是知识的外衣。”我们要认识到字的优劣对自己的前途是有直接关系的。明确这一点,对怎样钢笔字树立信心,培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爱因斯担说过:“热爱是最的老师。”对字感兴趣了,拿起笔来就愉快,起字来就自然。

  钢笔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现代书工具,所有工作人员,尤其学生,每天都得使用钢笔,其实用的广泛,不论是国内或国外,都远已超过毛笔,这是人人公认的。

  艺术追随时代,书法追随时代。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象春风拂过广袤的原野,学习、交流硬笔书法的热潮已经来到我国亿万人民之中。

  狄德罗说得:“精神的活跃,想象的浩瀚,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有志者事竞成。”,“志不强者智不达。”愿每个青年朋友勤动笔,勤思考。热爱是你的动力,勤奋是你的成果,在你耕耘奋进的土地上,绝不会一无所获。

概 说

  硬笔书法——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用特有性能的书工具所出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简练的钢笔线条造型,具有近现代最普遍的实用价值。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使观赏者象欣赏的绘画、诗歌、雕塑等一样,联想到美的生活情趣,令人赏心悦目。

  硬笔书法在艺术样式上,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它在我国艺林中占有独特地位。

  推本溯源,自从有历史记载的商朝后期,便出现了相当成熟的甲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软笔,后来长期盛行软笔。到了近现代,硬笔又普遍流行,趋于实用地位。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包括商朝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唐宋楷行草书这些书体繁复、流派众多的艺术瑰宝,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留下《兰亭序》,《自书告身》,《自叙帖》这样千古不朽的珍贵遗产,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中国出法在世界上影响广泛而深远。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带去了“王右军真迹行书,小王真迹行书三帖”,从此,中国书圣王羲之的名字,传遍东瀛。

  一八八○年,杨守敬东渡日本,又带去了汉魏、隋、唐的碑帖一万三千余册,使中国的碑文也传到日本。从此,崇尚北碑的风气在日本也昌盛起来。

  酷爱书法的日本“嵯峨天皇”的老师“空海”等,他们先后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书法,在中国留学期间,曾被授予“五笔和尚”称号。这些都是中国书法对外影响的光辉例证。

  汉字的本质特征和它鲜明的个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比拟不了的,它也并不比任何拼音文字落后。它的优美的字形,又表现在传统书法的笔力上,笔力的雄健,就是审美的标准。毛笔是这样,钢笔也是这样。

  历史的惯性往往存在某种偏见,如有的人认为离开毛笔字便无书法而言,这种看法是不现实的。所谓书法,简单地说,就是书法则。

  毛笔有它根据本身性能所形成的书法则。同样,钢笔也有自己形式色彩和工具特殊的书效果——钢笔法则(中国文化部前顾问江丰讲话)。

  为什么我国古代作品中的鸿篇巨著那么少,而西方国家动辄能出百万乃至上千万字的作品?为什么我国当代作品规模又越来越大?这无疑与书工具的进步有着直接关系。

  毛笔提倡“锥画沙”笔势,钢笔不能,这是因为两者构造和性能以及书手法不同,但钢笔可用不同方法出具有30毫米大的字形来,其优美姿态,刚劲效果,都不亚于毛笔。随着硬笔不断改进,书理论逐渐完善,理想的效果将会达到更多更完美的艺术境地。

  今年五月,在辽宁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研究会主席,原副省长谈立人同志,省教育工会主席宋廷章同志对硬笔书法实用性作了精辟论述。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朱川,会长沈延毅的讲话都给我们以很开导。

  电视讲座以后,很多同学来信要求把讲稿“怎样钢笔字”印成册子。为此,就我所积累的钢笔知识,用问答形式在下面,同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的时候,必须端正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的字形,选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捺,横,钩,很难顺手,甚至每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等于把“零件”加工;练偏旁部首,就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然后后再“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法,用短小竖势书是比较有力的。
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楷书,基础牢了,再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楷书,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选字帖,每天坚持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越爱,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六、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  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那么,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
七、要想每个字,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笔力,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例如国、红、真、钢等字,轻重分得清,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一般来说,“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其它稍轻些。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比如,“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捺画应当重。相反,撇画成重,捺画成轻也可以,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说,基本笔画练,间架结构难,是这样吗?

  答:说起来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练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这样,就可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太长,稍加紧缩;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一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
九、有人说,要想钢笔字,必先练毛笔字才行,是这样吗?

  答:不是。实践证明,那样要多走弯路。为什么?道理很清楚:因为汉字的结构规律完全一样,只是字形大小书工具及手法不同,两先学哪一种都行。

  继承和临摹古人作品,应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丢开个人的风格。

  有些人对怎样字过于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字说成是天生的……。事实上,不论毛笔字还是钢笔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气地说,毛笔字我只练了两年。当我把两年后的字联拿给一位书法编辑看时,所得到第一句评语是:“你的字起码有十年的功夫”。这位编辑问我:“你都跟谁学过?”我说:“没跟谁学过”。事过三个月之后,我的字联在一本杂志上选登了。

  此事使我联想到,多少人和书法资料都一再声称:要想字,没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头是练不成的……。又说,字是天才等等。这些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只要字帖选,方法对头,下定恒心,用不上一年的时间就可取得成效,请同学们试试看。

  有的人提倡钢笔字必先练毛笔字,实际不必要,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两种笔法。

十、怎样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答:中国汉字有大有小,形状各异,不论用毛笔或钢笔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样,我们管它叫“参差有序”。

  具体要求:笔画多的细稍收缩,笔画少的粗稍扩散。要得大小匀称,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腾”字同“小”字;“口”字同“国”字;“工”字同“骞”字。


十一、写字讲究呼应,这指什么说的?


  答:要想把字得生动活泼,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笔画相间有呼应,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这样的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这种声势比幼儿伸手喊妈妈,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

  《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收笔为承。反之,如果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中断笔间势能,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其形,末能涵容,皆支离而不贯,其结果多成珠子,字形当然活不起来”。

  所以要使字得生动活泼,情趣诱人,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
十二、据说横竖有原则法,是这样吗?

  答:是的,这是当代书法家邓散木说的,邓老讲得有道理。“横”要稍斜,左边低,右边高,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不要低于5度。不要高于7度。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如果把“横”画成平直,那么,由于两眼的错觉,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引王羲之语)说:“为竖必弩,贵战而雄。”故竖画要刚劲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练字用什么样纸?应注意些什么

  答:用方格本较,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格,对你练的字形在规范上有一定的约束。在练时要按行按序进行,每完一页,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完一本,也要留存起来,以鉴别对照,衡量进步的程度。在练时,切不能无规律地东一个,西两个,这样的练字会影响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着次序练,一能练章法,二能安排整篇布局,更会帮你养成行序的习惯。如果任意乱一通,那你在正式作时,虽然字形本身得尚,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规整,这是个大事。
十四、字在快慢上有关系吗?

  答:关系很大。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字形的优美,线条的神韵,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慢笔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笔的人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气势!这就是他们运用了“一气呵成”的良效果。

  要想快速行笔,达到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并尽量往上些。

  书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信指而书,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饰。“笔劲洞达美而韵,书贵瘦硬方有神”。这就是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
十五、书基本笔画时,应注意哪些?

  答:(1)“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
  (2)“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俯势;
  (3)“竖”画粗而壮,直不要歪;
  (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
  (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初练稍慢,循序渐进。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它是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十六、学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体吗?

  答:是的,这是一个继承传统的问题。但是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各种艺术总是要不断创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应当取其精华。

  明代的陈洪绶说:“谓学者,竟言钟王,顾古人何师?撷诸家法意,自创一体”。苏轼在“画论”中也提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羲之变隶法为行楷后称“书圣”;张旭变二王草法为今草称“草圣”。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体,千字一面,那就说谈不上书法艺术的发展。脱其窠臼,创出新貌,没有个性创新,就等于失去其生命力了。这是两种书法在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十七、怎样选择字帖?  答:这要看你对哪种字体感兴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种,然后就可定下来。如果选不到理想的钢笔字帖,也可选毛笔的字帖。如“灵飞经小楷字帖”,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这些秀丽端庄,遒媚劲健的楷书虽属毛笔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学习钢笔字的范本。
十八、衡量一个字、一篇文章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答:第一要看字的“笔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间架结构规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笔力”分布怎样,结构相间的疏密程度是否适当,字间、行间、开头、结尾等,条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书法功底还要注重在挺拔雄劲的楷书上面。
十九、怎样才能掌握章法和布局?

  答:书文章时,不能看一个字一个字,应当看准一句,接连不停地下去。这样的法,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如果看一个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

  钢笔字横居多,要边边向左方看齐,竖时边边向上部看齐。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宽高度,字间的距离应占一个字的一半,行间距离应占一个字的宽度。

  字形得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是要降价三分的。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作时养成的习惯。
二十、怎样体现书法艺术美感?这种美感从何而来?

  答:书法艺术是运用联想来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萌发,其中包括“形、神”两方面。

  书法“形”的美主要运用点线、结构、疏密、轻重、行笔的缓急组成形象的“字形”,以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结构的美唤起人们的情趣和美感!

  书法“神”的美,指的是线条组合后总体的外貌。它不是象几何学里那样机械式的配合,而是书家以唯物的、运动着的气势和本能,发自热爱生活的审美理想。“壮则雄健以嵑嶫,丽则绮靡以清遒”。这就是书法“神”美的应有体现。

  古人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它体现在书者的广阔胸怀中。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愤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书者内心蕴含着生命激发的意念,洋溢于字里行间震撼着欣赏者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

  我国书法艺术“形神”兼备,气势生动!正是这种美,中国的书法艺术价值已被世界所重视。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书学史讨论会上,就有《中国书法对现代画家的影响》的论文。

  具有典型东方美并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书法艺术,其影响之大,可窥一斑了。

        如何才能写出一手好字呢?为什么有的人如此辛苦地练字,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呢?以下结合自己练字的经历,谈谈练字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启发。

  1.时间。
  练字的时间其实不须有多大的讲究,只要面前有纸、笔就行。如果是学生,可以在课间时间写写,调剂一下脑筋。也可以在刚坐下来时写写,镇定一下心神。也可以在一时想不起该干点什么的时候写写,缓解一下心情。总之,只要有一颗练字的心,桌面上常备着纸笔,便可利用各种的空闲时间来练字。

  2.信心。
  有的人有的是时间,但没有坐下来练一下,其原因,大概是之前没练好,以至现在失去了信心。如果是这样,请别灰心,以下我会给你信心。如果你现在有的是信心,那就没有问题了。

  好,现在一起来练字吧。

  3.方法。最重要的是方法!

  方法一:最好不要从楷体入手。

  心法:很多人开始练字的时候,总会征求别人、老师的意见。而大多数答案都是先选字帖,师从欧柳颜。但这些帖是毛笔字帖,而且楷体字笔画严谨,要想写好,没有足够的岁月,是难见成效的。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在练习中由于看不到进步的痕迹,从而丧失信心。

  因成效甚微而导致丧失信心的最主要原因是:从楷体入手练习,其成效不但不能得到强化,反而不断受到干扰。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在练字的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书写任务。教师每天还要写教案、写黑板。学生每天还要写作业、做习题。这些任务迫使教师和学生在书写时必须要考虑速度,因而在完成这些任务时,不可能使用严谨的楷体。如果我们在练字时练的是楷体,但其他时间却在涂鸦,那么练习的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秘芨一:应从行书入手。

  心法:根据以上分析,如果从行书入手,则练的时候是行书,写教案、做作业时用的也是行书,可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是一种最切合实际的方法。选择练习行书,便可在日常写字之时,随时有意识地练,随时可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也不断增强练字的信心。

  方法二:无须购买字帖。

  心法:教师与学生的身边少不了报纸,而现在的报纸标题,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字体,如果有电脑的话就更多了,而其中的行书字体(或称为行楷)最为适合初练字的人。因为这种字体既有行书的特点又离楷书不远,有助于学成之后由行书转入楷书。而市面上的行书字帖,则往往带着作者的风格,不一定被每个人所接受;又或者离楷书太远,对以后转写楷字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要练字,无须买字帖,拿起一张报纸,在上面写就行了。

  秘芨二:先练间架布局,再练笔法。

  心法:有些人没能把字练好,其中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练字的关键。

  首先请你观察一下现代的建筑是怎样搭建起来的。现代的建筑往往采用框架结构,先将混凝土浇筑成梁柱与楼板,然后砌砖墙,最后做装修。而梁柱的结构决定着一幢建筑的形态,装修得多豪华也难以掩盖结构上的缺陷。

  同样,一个好字的形成过程也应这样。实际上,一个字能不能给人美的感受,关键在于笔画的间架结构,或者说笔画的布局。笔画的间架合理,布局恰当,就是一个好字。至于什么藏头露尾,中锋侧锋,轻重缓急等等可以全部忽略。你要不信,请看看报纸上或电脑里的“黑体字”,或“幼圆”就可明了。这些字体的笔画从头至尾一样的粗细,没有什么笔法可言,但不影响它们的美。

  也就是说,所谓的笔法,对一个字来说,相当于给房子装修,房子可装修得古典,也可以装修得雅致。同样,在一个字的既定间架布局下,通过不同的笔法来装修,从而有了楷体、魏碑、宋体、行书等等的区别。

  因此,练字,应先练字的间架,揣摩如何布局。等心中有了每个字的蓝图,才开始练笔法也不迟。但是现在有的人刚开始练字时,不明间架,只在笔法上斤斤计较,每天把精力集中在怎样用力,怎样顿挫上,徒劳而无功,久而久之,便没有了练字的信心。

  另外,如今我们基本上不用毛笔,而现在学生基本上不用钢笔,都用那些“啫喱笔”,强调笔法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秘芨三:每天练一个字。

  心法:请看清楚,是练一个字,不是写一个字。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字帖,有的还附有(半透明的)白纸让初学者者临摹。但正是这样的装帧设计给初学者带来的巨大的精力浪费,甚至从此抑杀了他们的练字信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样的设计往往不符合练习规律。

  市面上的字帖,为了显示作者的深厚功力,每一页上都布满了作者大大小小的字。有的初学者不明道理,就着上面的白纸跟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作者在这页里写了一首诗,他也跟着写一首诗。这样一路写下去,字是写了很多,但是请问:他练好了哪一个字呢?结果只能是,废纸写了一箩筐,但一个字都没写好!

  练习的规律,首先应该是进行小步子的、专门性的练习。就像学广播操一样,一小步动作熟练了,再往下学下一小步的动作。如果每天都跟着教练把广播操从头到尾做一遍,试想,谁能把广播操学好?就算学好了,也是大费周折。

  练字也一样,每天练一个字足矣。但要求是能把这个字从描到临到摹,直到一出手便能与字帖上的字形神俱似。此时便可转入下一个字。当然,你也无须担心需要把三千个常用字都要如此地练习一遍,所谓工多手熟,熟能生巧,量变会引起质变,只要你能在练习时多思考,多总结,多留意汉字间架布局的规律,到一定时候,便可融会贯通,一手好字就从你的笔端随意流露。

  方法三:由行书转入楷书。

  行书练好了,便要从行书转入楷书。上面已经说过,行书也好,楷书也好,字的间架布局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笔法而已。楷书的笔法严谨,容不得丝毫放松,需要笔笔思考,画画掂量,所以它最能考验一个人,也最能锤炼一个人。因此,只练行书不练楷书,虽然可应对平时的书写,但毕竟缺乏精神,也就是说,还只是“书写”而已,未能称为“书法”。所以,黑体字只作为印刷之用,要是拿来充当自己的“书法作品”,就会被人笑话了。

行书练好了,字的间架布局掌握了,那么练楷书也就不难了。只要把书写速度稍稍放慢,把行书中笔画粘连之处取消,把楷书的笔法渐渐融入进去,不久之后,一手好的楷书便会由您的笔端流淌出来。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中学生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练字的注意事项
   下面我再谈谈练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书写工具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无论是钢笔还是圆珠笔都要选用书写流畅,线条粗细均匀的好笔。墨色太浅,难以辩认;墨色太黑,又给人以压抑感。在考试时往往会因此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笔迹的墨色以蓝黑色为最好。
   第二个问题: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使用的是圆珠笔,我就以圆珠笔为例谈谈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用圆珠笔写字要采用坐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由于圆珠笔写的字小,所以笔尖的活动要在视觉效果最好的区域。一般右手执笔,笔的位置要略偏右侧。眼睛距纸面约30厘米,胸部距桌边约10厘米。两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住笔杆的左右两侧,中指第一关节左侧抵住笔杆的下方,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贴靠中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起直辖市控制作用。拇指与笔杆接触点到笔尖的距离约4厘米。笔杆斜靠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钢笔写字还应注意笔尖在外,笔舌在里,让笔尖的中缝接触纸面,以保证出水均匀,线条流畅。
   第三个问题:练字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有人练字的时候,喜欢在结束前乱画一气,这种乱画是练字的大忌,不但有损笔尖的寿命,而且让练了半天,刚刚取得的进步化为乌有。
   第四个问题:不要轻易变换字体。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扎实在基本功。练字要坚持经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须知:一日练功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掌握了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坚持不懈的练下去,轻易不要变换字体。因为一旦变换字体,又得从头练起。
   第五个问题: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第六个问题: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师要写规范字,其次还要鼓励学生练字。对作业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批评教育,让其改正。督促学生练字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有责任。
   5.练字有三种境界。
   大家都看过金庸的长篇小说《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对练剑的精辟论述:初学乍练之时,以手使剑,有时剑不听使唤,甚至会伤及自己。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手剑合一,以心使剑,剑随心走,剑术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剑术的最高层次是心剑合一,无剑无我。举手投足即是剑着,飞花摘叶,皆是利剑,一枚细细的绣花针也能抵挡三个剑术高手,这样的剑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字也是这样,我们练字的最初阶段同样是以手使笔。笔由不听手的使唤到逐渐熟练有一个过程,进一步可以发展到笔手合一的境界。这时写字的时候感觉笔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笔写,而是在用手写。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是可以达到这一境界的。
   练字的第二个境界是以心使笔,心笔合一,心动则笔动。笔下所写的就是心中所想,达到了这一境界,书法水平可以说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内的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练字的第三个境界是师法造化,无我无笔。古代许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这样的。如王羲之见白鹅游水之姿,悟出“浮鹅钩”的笔势;张旭见担夫争路,公孙大娘舞剑,从中悟到结构点画的争让穿插关系和用笔的疾徐、节奏,大大丰富了其狂草的写法;怀素观夏云海涛,领悟到草书的大气磅礴、翻江倒海之势;颜真卿观屋漏痕、锥画沙,理解了用笔的迟涩和力度。这是我们练字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无论有笔无笔,软笔硬笔,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写出绝妙的书法作品。
   让我们用心写字,而不仅仅是用手写字,努力向这一理想的境界迈进吧!

 
 


书法的空间结构结体行气和整体的章法布局

  

 

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