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猴烧酒僵尸男:“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23”结题报告--周行学校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5:29:35
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周行学校的blog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98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常熟再兴 发表
                        常熟市周行学校“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于2000年8
                        月由周行中学和周行中心小学组建而成,是全市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经过优化组合后的周行学校显示出了三大强劲的优势:一是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互补共享;二是办学经费的合理调配;三是中小学教育氛围的相互辐射。因此,学校集约型办学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为了合理开发九年一贯制的资源优势,让全校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才能,实现科教兴校,创造学校持续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进行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
                        2、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和小学同属基础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以九年一贯制为教学期限的。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连贯,课程设计先易后繁。那么,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我们进行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对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进行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迫切性。
                        4、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属儿童时期,初中属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初中课程门类增多了,而且每一学科的内容也接近科学的体系,因而逻辑性也越来越强;从学习方法态度上来看,初中生比小学生更需要有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不仅要主动地安排学习计划,而且要学会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小学生的“他律”自然过渡到初中生的“自律”。因此,为了使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得到顺利、快速的衔接过渡,让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迅速顺利地适应初中的学习,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力图解决的课题。现在,我校九年一贯制的模式为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是根据我校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点,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这几个学科的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突破口,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如何铺垫、衔接,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将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三、课题预期目标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办学模式,必须具有全面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质量观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习惯、知识、能力、兴趣、品德等方面的良好素质,达到20字素质教育质量要求。
                        1、习惯良好。习惯是一种基础素质,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在无自觉意识努力的条件下,做好每一件事。习惯又是一个长期训练,习得的过程。从小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益无穷。学校要求学生具有4个方面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2、基础扎实。扎实的基础就是要求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能达到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如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能力;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基本数学思维及运算知识、能力;英语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初步外语会话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3、能力多样。这里的能力,指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并非学科能力。多样的能力包括一个学生应当具有的自辩、自学、自炼、自理能力等等。
                        4、爱好广泛。小学阶段培养广泛的兴趣,参加多样兴趣活动;中学阶段逐步形成主导性兴趣,为发展特长、增强才干打下基础。
                        5、品德高尚。这是素质结构的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结构中不仅具有品德这一方面的内容,而且要求这一内容的素质品位是高尚。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的研究。
                        加强中小学教学业务交流,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对口教研活动,增强课题组成员对研究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四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准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像慈母般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不但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集体教育与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在学生学习上实现三个衔接的研究。
                           
                        (1)学习心理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上,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五、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课题研究的先导是理论学习。研究者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能开拓出全新的研究领域。据此,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经典理论、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习《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我们在学校《教育科研信息》上刊登了《新课程标准》培训材料专辑,全校老师人手一份,进行学习,并举行了学校青年教师新课程理论竞赛。我们还分别邀请了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教研室的领导来校作了《教科研与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两个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教师充分理解了新课程新理念,以指导他们开展教科研工作。为了让学校的这个主课题深入到全校教师的心中,我们将课题研究方案刊登在《教育科研信息》上,并登载教师撰写的课题论文,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课题活动和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二)相互听课探讨,了解中小学教育现状。
                        在各学科的衔接教育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学教师不了解初中教育,而初中教师也不一定了解小学教育。这样,知己而不知彼,其研究往往蕴含盲目性,研究成果也难于推广,研究价值也相应减弱。为此,我们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析综合反思,调整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利用小学、初中同校的优势,每学期我们总要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听完后再评析。通过听课评析交流,小学教师了解了中学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评介方法以后,就能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有的放矢;而中学教师了解了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就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优势,充分挖掘的潜力,更好地进行中学阶段的学习。
                        (三)进行问卷调查,掌握衔接存在问题。
                        问卷调查也是大面积了解情况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我们在2002年11月,对小学部教师进行了小学生作业习惯的调查。作业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作业习惯的良好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在2003年5月,我们学校教科室在初中部对21位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撰写了《初中教师所希望的小学教育》专题调查报告。教师们对小学教育提出的希望让小学教师有了明确的学科教育研究方向。
                        2003年9月,初一英语牛津版七A教材的启用,引起了中小学英语衔接的严重脱节。许多中学教师反映,学生的英语词汇极度贫乏,语法知识单一,甚至连基本的拼读单词能力都很差。学生们很难适应词汇量多、课堂容量大、语法知识深的牛津七A教材。怎样解决这一脱节问题?怎样使中学教师更满意送入初一的小学毕业生呢?为此,我们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今后进入初中的想法四个方面,撰写了《构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平台》的调查报告,并对症下药,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使译林版与牛津版英语顺利衔接。
                        (四)组织学生竞赛,形成阶段学科评价。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捕捉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形成阶段学科性评价机制。我们多次组织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在语文学科中,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不强的情况,我们组织举行了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语文阅读竞赛,促进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教学。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数学竞赛和英语朗读比赛。通过这些竞赛,教师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重点,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样,对利于他们的教学。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如全国青少年读写大赛、市读书知识竞赛、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各类作文比赛等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搭建反思平台,及时提炼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每节实践课后,我们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准。有的教师还撰写教育日记和随笔,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科研心得。有三位教师的教育随笔在市级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每学期,我们要组织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和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并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
                        我们还举行了“我与中小学衔接教育”学术沙龙。在校长的主持下,25位五、六年级和初一、初二年级的课题组老师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围绕小学、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衔接等问题交流了近阶段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学科衔接的具体方法,探讨了思想品质或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如何转化这样一个令中小学教师炙手的难题。通过两小时的交流对话,教师们感慨万千,受益匪浅,在各自的教育岗位上继续进行衔接教育研究,让学校的教育质量再来一个新跨越。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 确定衔接教育的重点
                        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衔接教育的重中之重。
                        从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重心。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从对中学班主任的调查中归纳了四个方面:①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养成刻苦学习和持之以恒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③加强礼仪教育,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养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衔接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衔接教育的根本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我们应该从着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自觉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②独立完成作业;③打好写字基础,做到字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地写;④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课堂上要大胆发言;⑤在学习上要有你追我赶的竞争精神。习惯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
                        3、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是衔接教育的最好体现。
                        在语文方面,除了字写端正清楚以外,普通话要说得准;多引导学生踊跃发言;鉴于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较多的现象,应加强默写、听写的训练;要加强朗读训练和课外书的阅读指导;对于作文教学在语文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应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在数学方面,小学阶段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能正确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熟记其相关的公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主体三维概念,拓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空间;强化应用题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把握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顺利求解。特别提醒的是要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适当加入一些锻炼思维的讨论题、开放题进行有效的训练。
                        在英语方面,小学阶段首先应加强口语方面的训练,基本保证每个学生能读准每个音标,并且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第三是要求学生会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及提高小学阶段的造句能力。第四则要训练学生规范的书写。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要逐步打好较深厚的文学基础和常规四则混合运算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好“好问”、“求真”的法则。小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特别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语、数、外及其他基础课程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在教育中适当渗透人文知识的内容。

                        4、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是衔接教育的蓬勃发展。
                        在小学阶段,衔接教育要向各个学科延伸,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深入中学后适应各学科的学习。(1)各课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注意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教给他们分类、归纳等一些初步的研究方法,养成勤于和善于质疑的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理解过程的能力。(2)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自然或科技知识,认识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并了解特别是一些大量使用后会带来污染的物质,例如塑料袋、泡沫塑料、废电池等,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3)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不能简单地说“美术就是画画”,“音乐就是唱歌”。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欣赏活动,既能开阔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二)探索衔接教育的途径
                        1、德育衔接:重在品德培养
                        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展开:一是抓晨会和周会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礼仪、安全、纪律、卫生教育,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苗头或偶发事项出现,教师及时加以教育。学校每周进行检查。二是抓思想品德或品德与生活课,师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通过一个个蕴含深意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教育。三是抓各科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探索规律,探求知识,并把道德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四是抓少先队活动,学生在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特色中队、各种竞赛等活动中进行道德品质的洗礼,让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五是师生谈心,通过循循善诱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丢弃不良习气,走健康之路。六是与家长、社会的合作进行教育,通过《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或家访,或参观访问等等,让庞大的家庭和社会力量与教师共同雕琢出无瑕的美玉来。
                        2、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
                        学校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多种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内容。在平常的教育中,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会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写字端正清楚等方面的习惯。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阅读、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每堂课、每个活动过程中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提高作业质量。
                        3、学科衔接:重在基础技能
                        语文教学是我校的强项。我们小学部十分重视学生的写字教育、阅读教育和作文教育,并积极将新课程理念付诸于课堂教学之中。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作文教学重在指导,每年总有五六十多篇习作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我们还十分提倡课外阅读和接力日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并学会观察积累,提高写作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学校获得了江苏省优秀组织奖,一位学生获得了
                        “全国50杰”的殊荣,一位学生成为中国少年作家班的学员。学校还有《希望月报》和《时代小记者》学生记者站,共有小记者163名。小记者们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踊跃作文。学校还创刊了《周行小记者报》,刊登学生的作文,并向全国各级报刊推荐优秀作文。在一年半时间里,有二十多篇作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每学期学校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成语、古诗文背诵等比赛,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写字教育,并得到社会的好评。
                        数学学科加强了计算能力的训练。学校多次组织了口算比赛,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正确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借助教具、多媒体等进行形象的教学,突破学生空间思维的难点,建立形象思维的空间。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思讨论题、开放题,努力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一的新生,他们性格活跃,好说好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帮助他们朝最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领域努力,使他们在这个领域里富于竞争力并获得成功。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追根究底的习惯,他们就会去不断地探索、钻研,去提出并明白更多的问题;步入中学后,必能大有作为。
                        英语学科在小学阶段主要追求口语的训练,保证学生能读准每个音。更重要的必须进行下列四项训练:(1)听的训练。课上听录音,跟录音读是必须做到的,而且要听一句,跟读一句。学生放平书本,用右手食指指着所听所读的内容,做到专心听、认真看。在各种感觉器官配合下,培养学生听力。课后学生用配套的磁带自己听,也要遵守这一规则。(2)读的训练。要想掌握好一门学科,认真读记是必要的。利用早读课、自习课与学生听录音读,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分角色读、自由读,还可开展各种竞争性读书游戏,让学生熟读成诵。值得注意的是,起始阶段一定要让学生读准语音、语调,语速适中。(3)说的训练。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正确读准并将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如学习了用“Hello”打招呼,引导学生在校园、家庭等场合用英语打招呼。(3)写的训练。学生从26个字母开始接触英语。因此,字母正确的书写是关键。要教给学生一个单词中间的紧凑,单词与单词之间适当的间隔及标点的正确写法,以及英语中句子首字母必须大写的规则,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业,培养学生认真、清楚、整洁的书写英语的习惯。对于英语的检测,小学阶段适当采用初中的一些题型,由中学教师编制检测卷。因此,小学毕业班英语在市抽测调研中常常名列前茅。
                        (三)营造衔接教育的氛围
                        经过四年的衔接教育研究,学校已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我校共有60多位教师参与了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其中有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5名,市级学术带头人1名,市级教学能手13名,市教科研先进1名。在研究过程中,已形成论文或经验总结、调查报告70多篇,其中获国家级奖4篇,省级获奖18篇,苏州市级获奖12篇,常熟市级28篇,编印《中小学衔接教育论文集》1册,《中小学衔接教育成果集》1册,编发《教育科研信息》中小学各14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经验专题介绍《着力构建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刊登在《常熟日报·教育特刊》上。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现在,虽然本课题已结题,但我们对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还在继续探索和深入。
                        1、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是学校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2、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中发现,我们的研究不能单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
                        以后,我们将继续完善衔接教育的研究,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际。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23”结题报告--周行学校的blog 关于中小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几点看法 学校信息化培训 教学与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与研究报告的生成 《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共同体建设策略研究_教育科研_教师园地_钮家小学学校网站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和科研计划的撰写 教育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 学校之外的教育 优质的教师与优质的学校:来自OECD国家案例研究的报告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意志的发展与意志教育 >...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社区环境与... 中小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转型期学校教育研究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胡炳林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育... 肥西县严店学区中心学校 有效研究 组织管理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 --绪明教学研究1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绪明教学研究 633学能研究给家长的教育秘笈 7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学校:教谕、提学、小学、左学、书馆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风的影子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