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濡饮:iPhone为什么不是美国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8:31:25

外交政策:iPhone为什么不是美国制造

prestowitz.foreignpolicy.com

译者: yj0689 2011年03月15日 16:51 原作者: Clyde Prestowitz

为什么iPhone这类交口称赞的产品,往往将工厂选在了中国或其他地方,而不选择美国制造?Clyde Prestowitz或许能给出答案。

3118浏览 | 2评论 本文被转载引用(0

频道: 商业 类别: 文章 标签: 商业,iphone,制造业

所属专栏: 外交政策

  • 译文
  • 双语阅读
  • 原文阅读
  • 全屏显示

好吧,昨天我解释过了: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错了,因为他说iPhone是美国制造(你们已经知道这点这点),错的不止是他,大多数人也都错了,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iPhone是中国制造;我也说明了:它只不过是中国安装,其高科技部件大都是日本、韩国及台湾制造, 这些部件的生产不是劳动力集中,而是资本和技术的集中。

换句话说,这些部件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好的国家的出品,而美国的经济学家、硅谷的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华盛顿的政治领袖们一直在说世界上制造业最好的国家正是美国(这可能是麦凯恩不加思考就说iPhone是美国制造的原因 – 他无法想象别的地方能制造出来)。我给你们留的问题就是:如果美国这么擅长制作这种东西,为什么它不做呢?

我知道你们昨夜为此想破了脑袋,现在,我就来破解这个疑惑。

答案如下 – 我应该说,答案不止一个:

首先是规模经济,我们以美国和欧盟这两个经济体,并以飞机这种产品、特别是商用飞机为例加以说明;二战期间,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制造的飞机都非常好,欧洲的飞机制造能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战后,欧洲人和美国人拥有飞机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源以及工艺,实际上的确是英国人生产了第一架商用飞机,然而,战后出现并占据全球飞机 -- 特别是商用飞机制造业主导地位的确是美国公司 -- 波音、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这是因为,战后的行业政策中有条文禁止德国和日本生产飞机,法国和英国并未受到禁止,但他们国内市场对飞机的需求相对美国市场要小得多。飞机生产是需要巨大规模经济的行业。

如果只造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成本就高不可及,而造1000架相同型号的飞机,成本就会戏剧性地下跌,因为高昂的固定成本被大量的飞机分摊了;美国的生产厂商依靠国内市场大的优势迅速把成本降到远低于英法的水平,一旦这种情况出现,英法的厂商出售飞机就无利润可言了,他们如果没有政府的大量补贴甚至无法生存。

当然,欧盟政府决定参与经济学家所谓的“优胜劣汰”的游戏,他们投入重金扶持空中客车公司,使之存活下来,成为美国生产商的竞争者。现在,他们的政策显然奏效了:空客成为世界范围内商用飞机制造的领头羊 – 这是长期以来重大政策倾斜的结果,也是成百上千亿美元补助的结果。

第二个答案来自美国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政策主张。二战以来,美国最优先考虑的事情是确保其全球军事基地、中止或维护合作关系、为保证全球力量平衡实施军事干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为此,华盛顿一直试图以经济让步达到地缘政治的目标。比如,华盛顿积极响应空客补贴一事,生怕为此惹恼北约。

美国的国际经济政策是一贯的自由贸易和随时随地的双赢主张,长期以来,这样的国际经济政策已经使地缘政治优势合理化和正确化了。确实有理由相信,单方面的自由贸易(即使面对贸易合作伙伴的保护主义仍然开放市场)是一个正在取得成效的学说,由于不需要关注国外主要产业的补贴情况或这些领域的产能损失情况,因此不需要采取相应的贸易政策,而这些贸易政策随时可能触动脆弱的地缘政治关系。

这个自由贸易学说建立在英美经济的假设上,其主旨是规模经济在大多数贸易产品和行业中不存在,或者相对而言并不重要。这个假设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十分可笑,大多数非英语世界的人都不接受,但是这个假设依然应用于美国国内国外贸易政策的很多方面。

由自由贸易学说又推导出政府不能也不应该采取“优胜劣汰”策略,从而保护和扶助某些行业。

第三个答案是美国商业院校中股东价值理论(CEO的唯一职责是相对增加股东的短期回报)主导权的兴起。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CEO们就开始推动离岸外包生产,旨在利用亚洲和美国之间劳动力差价,加快获得回报。

在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美国的家用电器行业在全世界享有唯我独尊的地位,然而,先是日本、然后亚洲四小龙、再然后是中国赶了上来,远在相信政府不应当通过补贴和保护“选择优胜者”之前,诸如钢铁、造船、航空以及电子等行业就表现出规模经济的特征,依靠补贴和保护,他们才能在这些行业立足,他们相信政府有完全责任选择这些行业作为赢家,以取得高速经济增长。

由于日本坚持日元贬值(如同今天中国坚持人民币贬值),向家用电器厂商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出口,鼓励倾销(以低于成本或低于国内的价格向海外销售),这些激烈的措施保护了国内市场,迫使国外生产厂商向日本转移技术作为获得市场准入的条件;他们的目标就是高效生产,获得必要的规模经济以对抗美国厂商的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政府不希望用无聊的贸易问题干扰美日关系 – 美国政府认为贸易永远是双赢所以也没必要这么做 – 他们对日本的倾销、汇率贬值、盗窃知识产权以及扶持“优胜”产业等等一概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对策。

也就在这时,美国无线电公司、摩托罗拉、真利时表业以及安派克斯录像机等多家公司的CEO开始把电视机、无线电、录像机部件的生产外包给日本,把设计、市场和调度的功能留在国内,到80年代中期实际上美国已经没有家用电子厂商了,显示技术包括电视机、电子手表、录像机连同很多半导体产品、计时器、镜头及其它重要部件都由日本接收了。

过去25年间,除日本之外,韩国、台湾、新加坡及其它亚洲国家都在尽力攫取这些行业包括其它重要行业的控制权,他们的方式都是模仿重商主义、战略性出口引领增长以及“选择优胜者”。韩国大力扶持和保护三星、现代和LG这类公司,台湾则成立了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二或第三的半导体厂商。

所有这些玩家都设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因此,即使是苹果这样的美国公司,尽管拥有必要的技术和资源也毫无希望与这些巨大的行业领导者们竞争,这种竞争要求美国政府重金扶持和保护美国本土生产,这是需要美国实施政策变革的一步,这事就算切实可行,也没人会做。

这是美国不生产iPhone的原因,也正是这个原因使美国生产不了别的它口口声声说擅长的东西。也许可能好,也许应该好,可是谁都知道“可能、应该、将要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