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血液性别相关医院:第十二章 老年问题与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22:05

   第十二章  老年问题与疾病

                                                  
                                                    第一节  概述

 

老年问题本因由老年学来进行研究;老年疾病则是老年医学研究的范围,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衰老的机理,人体的老年性变化以及疾病在衰老机体内的发生规律、发展过程和防治的方法。但老年医学又是老年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两者是不可分的。现择其要点概述如下。

 

                                                                                    一、社会老龄化问题

 

已衰老还是疾病

 

老年性痴呆患者五百万就诊仅四成

(引自2002、9、23日解放日报)

    本报讯  据新华社消息,21日是“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大型调查结果显 

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性痴呆患者估计超过5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这项被列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的调查从北京、上海等39个地区抽取了4万多名老人作为样本,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接近3%,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参与样本分析的专家指出,痴呆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病种。   

    调查还显示,在4万多份样本中,轻度和中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不足40%,重度患者的就诊率仅有34%。这表明公

众对老年痴呆症还缺乏足够了解。此外,将近半数痴呆老人的亲属错误地认为,老年性痴呆只是自然衰老的结果,而不是一种疾病。   

    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在对北京社区老年人群进行三年追踪调查后得出结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平均每 

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危险度会增加1.85倍。从地区看,农村老年人患痴呆症的危险度是城区的2.5倍。调查结果还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老年性痴呆的比例越低。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趋势。据资料称1950年全世界只有2亿老年人,但到1975年已增加到3.5亿,预测到2000年将增加到5.9亿。我国老年人也正在不断增多,正向着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198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8千万,但自1990年以来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990年时为10246万,占总人口的8.96%,至1994年增长到11697万,达到总人口的9.76%;目前的年平均增长率男老年为3.37%,女为1.16%”,(新华社资料,1995年4月30日解放日报)到本世纪末则可能达到1.3亿。虽然现在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率还未达10% ,但在很多大城市中已超过10%,在上海市1994年老年人已达210万远远超过10%,尤其是该市的静安区1993年内时老年人口已占全区总人口的22.26% ,显然上海市早已跨入了老年型社会。又据1999年5月1日一篇题为“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剧”报道的资料称:“全国 目前老年人口:1.2亿,占总人口10%,年增长速度3.32%,全国1/4省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本世纪末老年人口:1.32亿(这比1995年的预计又多出了0.02亿);到2040年老年人口:3.8亿,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老年社会是个新型社会,它带来了大量老年问题。老年人的健康、疾病、医疗等是个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整个社会问题密切相连。“一老得病,全家不宁”,老年人的问题不能仅仅看作是老年群体本身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子孙晚辈以至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二、疾病与衰老

 

老年人的疾病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更是心理模式医学的重要课题。在生物

模式医学时代传染病横行,经济落后,营养不良,很多人早、中年夭折,老年人不多,所以老年疾病并未引起医学更多的注意。现代高科技社会,大量生物因素的疾病已被克服,人类寿命延长,老年性疾病就上升到主要地位。

衰老与疾病是互为因果的。老年人最大问题是衰老。衰老意味着人生将结束。衰老时疾病丛生。反之,疾病会加速衰老。现代医学必须研究老年人的疾病,但更必须防治老年人的衰老。

 

                     三、心理衰老与体质衰老的关系

 

衰老意味人的整体功能衰退。人的整体功能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心理功能与躯体(或

生理)功能;因此衰老也可以分为心理衰老与体质衰老。现代社会和现代医学科学已认识到心理功能是人体的最重要功能,躯体功能是在心理功能指挥下进行活动的。一旦心理衰退,体质也将随之跟着衰退。衰老最终来临。

    人的早亡,主要是由于机体早衰和组织器官的过早病损而受破坏致衰竭。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肾肝功能等等衰竭,就成为致死的病因。人的病死,不论死于何种疾病,最后都是由于心跳呼吸停止,也就是由于循环和呼吸的衰竭;人的老死,同样是由于机体衰老、组织器官也同时衰老而衰竭,最终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如何防止组织器官的衰竭和机体的衰老,是防止人的早死和延长人的寿命的最重要的课题和任务。防止中枢衰竭是防止外周衰竭的重要环节。外周器官即使已受到严重的损害,如果中枢能维持足够的张力,那么生命还可以顽强地持续。反之,如果中枢过早地衰竭,消失了张力,那么器官再完整,最终还是会停止它的工作。所以,中枢是生命的根本,是生命的象征。心理、意识是中枢最重要的功能。意识的能量是人体科学的最主要研究课题。

    心理医学把人的衰老分为心理衰老和生理衰老两大类,认为心理衰老是最重要的衰老。心理一衰老,生理衰老即跟踪而至。因此,防止心理衰老就成为防止生理衰老、防止早死和达到长寿的主要环节,防止心理衰竭就成为防止器官衰竭的重要一环。

    心力僬悴、意志衰退会使中枢受到严重伤害,是一种中枢疲劳、意志能量减弱的表现,是心理衰竭即将到来的前奏。保持心理健康,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内稳态平衡稳定,机体的物质代谢就能旺盛有力,合成再生大于分解和死亡,生命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的延长。反之,终日忧心忡忡,食不香,味不甘,眠不宁,机体的内稳态失衡,物质代谢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力减退,心理衰竭便指日可待。

 

 

                         第二节  衰老与为未老先衰

 

                              一、衰老的几种学说

 

    本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出现不少细胞水平的衰老理论。如:

遗传钟学说

免疫紊乱说

自由基理论

交联学说

代谢残渣积累说

溶酶体膜损伤说

    等等……

    研究认为, 要使人类健康长寿,光防治疾病还不够,还必须努力防止早衰和延缓衰

老发展的速度。推迟衰老的发生、延长人类的寿命是现代医学的重要任务。现代老年生物学对衰老的研究集中在:衰老的分子机理;衰老的细胞学机制;衰老时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变化的规律;人体整体调节机制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此外,由于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之间的关系很难明确区分,这就使得衰老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也难解难分。但无论如何,从心理医学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则心理医学特别重视高级神经活动(尤其是心理活动)及其整体调节机制(整体论观点)在全身衰老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现择几种主要的衰老理论简介于下:

㈠遗传钟学说

此说的主要内容认为,人一出生后,其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发展、繁殖和衰老、

死亡都已经按照固定的程序,像时钟一样安排好了的。这一时钟,生物学家称之为“生命种”或“寿命钟”。由于生命钟是在种系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个体生命一出现就在产生个体的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中的遗传基因内遗传下来。因此,个体寿命的长短、衰老的程序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是由遗传基因严密控制的。这一学说就称为遗传钟学说。

㈡蛋白质衰变说

此说的理由是:生命就是蛋白质,蛋白质的衰老、衰变就是生命的衰老和终结。有写学者认为,衰老的产生是由于核蛋白对基因的失控,他们认为组蛋白的核蛋白可以抑制全部基因的活性,一般情况下90%的基因都被抑制着。因此,当组蛋白异常时,激活了那些平时不用的基因,从而启动、加速了衰老的步伐。

Orgel(1963)提出了蛋白质合成差学说,他认为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无论那个环节发生差错,包括DNA的复制都会导致衰老。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合成的,而氨基酸又由DNA中内存的信息转录复合。如果信息偏差致氨基酸嵌入蛋白质发生错误,则导致产生异常蛋白质,后者在细胞内堆积,使细胞功能失常而衰老。

蛋白质衰老原因的另一种学说是蛋白交联学说。有些研究者发现人老时体内蛋白胶体异常交联增多,从而使组织变硬、细胞通透性降低、酶活性下降以致细胞失去弹性而衰老。这一发现创立的理论就是蛋白交联学说。交联也发生在细胞核DNA上。由于发生在DNA双肢结构的股间交联,使大分子失去正常作用,最终导致细胞衰老。

㈢自由基理论

自由基学说是哈门(Harmen)在1956年提出来的。自由基是生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带有奇数电子,具有高度自由能及强氧化能力。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是由于其过氧化基和羟基,这两者易与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发生过氧反应,从而使蛋白质严重变性,导致衰变、衰老。

㈣脑衰学说

持脑衰说者认为,衰老并不发生在一般细胞中,而是发生在大脑中。医学发现,人到一定年龄后,人脑细胞神经轴突末梢合成的化学递质减少,合成核糖核酸的能力减退,脑细胞的代谢率下降。1976年,Franks, Finon等人发现大脑有“衰老控制中心”,其根基在下丘脑及脑垂体。下丘脑是人体的重要调节中枢,一旦这个衰老中枢“失职”,整个机体的功能也随之衰退,,衰老也就很快来临。1980年,Evevitt提出下丘脑是人体的“衰老钟”。Dencla通过动物实验推测,脑垂体会定期释放一种激素,他称之为“死亡激素”,这种激素会阻止细胞利用甲状激素,从而导致蛋白质代谢异常以致衰老。

㈤其它

当前研究衰老问题是科学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也就出现了众多的衰老学说与理论,其他的例如:免疫紊乱说、代谢渣滓积累说、溶酶体膜损伤说以及微量元素与衰老等等学说,各自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与见解。(从略)

以上虽介绍了众多很有见解和理由的种种学说,但大都只是描述衰老的一种现象或衰老的结果,或只是一种推测;真正衰老的机理仍是在探索之中。揭示衰老的秘奥是一极其重要的任务。现代医学认为,要使人类健康长寿,仅仅是防治疾病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努力防止早衰和延缓衰老发展的速度。因此,推迟衰老的发生以延长人类的寿命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

现代老年生物学对衰老的研究集中在:①衰老的分子机理;②衰老的细胞学机制:③衰老对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变化的规律;④人体整体调节机制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这些方面的研究是值得医学借鉴的;尤其是③和④的研究更值得重视。

 

                           二、心理衰老与未老先衰

 

 ㈠心理年龄与衰老的关系

人的年龄从医学角度来看可分为时代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三种。时代年龄是固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年龄;生理年龄则决定于人们的体质、容貌和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有些人其时代年龄只不过五十多岁,但腰已伛、背已偻,步态蹒跚,满脸皱纹,眼已花,耳重听,齿已摇,这种人其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即时代年龄)几乎要大一、二十岁,这就是未老先衰。心理年龄指的是人心理状态的老与不老。人常说,“人老心不老”,这就是指人的时代年龄已老了,但其心理状态还像个年轻人。心理年龄是人的最重要年龄。心理一老,体质很快跟着衰老,因为心理是大脑最高级的生理功能,而大脑指挥着整个机体的所有生理功能,大脑功能一旦衰老,下一级的功能当然也跟着衰老。这时,人的时代年龄也就快将结束了。由此可见,心理年龄与人的时代年龄有何等重要关系,人的寿命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的联系。

    ㈡心理衰老与生理衰老

年龄可以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衰老也可以分心理衰老与生理衰老(生理衰老与病理衰老问题在另一处讨论)。正常的心理功能表现在有:良好的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心态;如果心理发生衰老,它的表现就是这些能力的下降和衰退、情绪的抑制、心态的紊乱和思维的无序。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在:灵活、强壮、有力的四肢和躯体,良好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以及均匀有力的心跳和平静的呼吸。生理衰老则表现在吃不下、做不动、行动缓慢、动则心悸气吭。在以往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生理衰老是最主要的衰老;现时代高科技、高节奏、高速度、高度心理脑力负荷、压力的时代,加上人间、代间关系的紧张,心理衰老就成为突出的矛盾,如果用脑不当就极容易发生心理衰老。一旦心理老化、功能减退,躯体也就将很快衰老。因此心理衰老问题是现代人的寿命与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

  ㈢未老先衰的原因

 以往,一般说来男60岁、女方55岁就是老年人,到了这个年龄就要退休,因为这

         个年龄就“做不动”了,就算老了,也即是衰老了,到七十岁那就更属衰老;人能活到七十岁算就是稀罕的年龄,所以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现代人不同,现代人“七十不希奇,八十九十多来些,六十是个小弟弟”。因此“老”是个动态的概念。人是不是未老先衰的标准,是把这个人与同时代同龄人相比较,如果同时代大多数六十岁的人还相当健壮,而另一个年龄仅五十多岁的人却已是老态龙钟,那么这个人就是未老先衰;但如果八九十岁人显露老态龙钟,那么这是正常的衰老。正常衰老的机制虽然还不十分清楚,但这是生理性衰老,是自然衰老,是生物的必然规律。未老先衰是病理性衰老,是病态的衰老,这是可以防治的。

   

如前面所述衰老可以分心理衰老和躯体衰老;心理衰老是内在的,躯体衰老则外显,

所以未老先衰主要是外显的躯体衰老。躯体未老先衰的原因在生物模式医学时代(这一时代现在依然交叉存在)主要是以下几种:①疾病;②营养不良;③过度劳累;④心力交瘁。在进入以心理为重要医学内容的模式的时代,心理衰老问题将成为未老先衰的主要原因和内容。

现时代随着经济的增长、物质的丰富、生活的改善和科技的进步,躯体因素的衰老正在逐渐减少,而由于心理负荷和压力的增加,心理衰老问题将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防止心理上的衰老将是防止未老先衰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老年的心理社会问题

 

                               一、心理问题

 

  ㈠失落感。

    失落感是刚进入老年队伍离退休之初的老年人最普遍的心理问题。这一时期的老年人从一向习惯的或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离退下来以后突然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心中空荡荡甚至坐立不安、无精打采。这种感觉名之为失落感。有失落感的人情绪消沉低落,精神抑郁。这种失落感如果长期不能缓解必将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会发生茶不思、饭不香、眠不宁、神乏力,健康下降,疾病滋生。失落感常发生在一些热衷于工作的或干部或知识分子而离退休的老年人。失落感还可见于其他各类人群,见于各色各样的原因,例如期望的失落、财产的失落、健康的失落等等原因,但一般的人群、一般的原因这种失落感容易解除,而老年人的失落则必须予以重视和治疗。

  ㈡孤独感。

    孤独感是老年人最大的心理压力和最忧虑恐惧的心态。失去伴侣和最亲近亲人而孤独生活的老年人肯定会有孤独感,但一般的老年人也同样如此。笔者曾向一群晨练的老人调查,问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没想到老年人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回答说:怕孤独。所有的老年人常常忧虑孤独的发生,惧怕风烛残年的孤独。其实这是不足为奇的。凡生物都是成双配对的。成双配对是一切生物的本能。高级生物的人类更不能例外。有丰富情感的人类尤其需要配偶的关怀。人到暮年对配偶的需要更加迫切。因此失去伴侣的老年人就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孤独感。

  ㈢恐老感。

    恐老感不像失落感、孤独感那样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但有潜在的慢性的心理压力。生老病死是客观自然规律,这几乎尽人皆知。想不老和不死是不可能的,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不断的追求不老和不死,“长生不老”,“万寿无疆”的愿望就是明证。人老了就将接近死亡,所以人们的怕老就是怕死亡。恐老感是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安定无忧无虑的老年人的潜在意识。

以上是老年心理问题的几种主要表现,也是老年心理症,尤其是老年忧郁症、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二、社会问题

 

    老年人的健康与疾病和青年人相比更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与老年健康、疾病关系较大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㈠经济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国民消费相对低的时代,这一问题并不怎样突出;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和相对高的消费时期对经济收入相对低和受到限制的老年人来说,经济就成为一个相当大的问题。虽然对健康的老人,问题还不是最大,但对体弱多病的老人则是雪上加霜。健康保障的相对条件是:营养足够、衣食住行适宜、有正常的心力和体力锻炼、心身安宁愉快,这些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作为后盾的保障体系才行。当前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社会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社会经济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相对于一部分的老年人来说,经济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一个与老年人的健康、疾病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

    ㈡家庭问题

  家庭问题不仅是关于一般老年人晚年幸福、康乐的问题,更是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

理的老人以及残疾、痴呆老人的医疗康复等的关键问题。在以往老龄人不多、子女多、家

庭大、孝为本、社会尚未进入老龄型时代,家庭问题不是老年医学中的突出问题。现代进

入老年型社会、又是独生子女、小家庭以及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型抚养

体系(未来还可能出现八二一抚养体系)的情况下,家庭问题将不断增多增大。虽然这一

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不单纯是个医学问题,但医学必须关心、熟悉和了解着一问题的内容

以及认识家庭问题在老年性疾病病因中的地位。家庭问题中的主要内容是子女婿媳与父母

公婆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错综复杂,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它涉及到财产、住房、尊严与

情感的纠葛。家庭关系较之社会上的一般人间关系会造成老年人更深刻的心理损伤,是老

年心`理症——忧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㈢医疗问题

                     医疗之所以成为老年的社会问题是因为:①当前的老年医学还不够完善,老年病的诊

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尤其是衰老和抗衰老的理论和措施问题远没有解决;②目前的医疗设备、条件和制度还不能满足老年的需要;③老年的心理问题和老年心理症的研究还缺乏足够的力度。

 

 

                          第四节  老年生理问题

   

老年意味着衰老,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其机体的实质也已经衰老。人的衰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为组织结构上的衰老,一为生理功能上的衰退。因此老年生理问题是个特殊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老年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有以下特点:

㈠全面衰退下降。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表现在全面衰退下降,例如循环系统容易心悸气吭,活动量稍大,心跳就会加快;消化系统容易腹胀便秘,肠胃消化蠕动功能减退;体力减退,肢体容易疲乏;视力、听力以及脑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内分泌、免疫力、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张力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等等。

㈡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

    老年生理功能的第二个特点是反应速度变慢和反应迟缓。由于反应速度变慢,所以老年人极易受到伤害,例如行走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或踏空阶梯时,由于肌肉收缩反应速度慢,极易失去平衡而摔跌。反应迟缓无论在思维或行为上都是如此,例如思考问题有时要想很长时间,遇到熟人有时一下子会想不起名字来,跌交受伤除了反应速度慢以外,反应动作迟缓、迟钝也是原因之一。

㈢生理补偿功能

老年人生理虽有减退等弱点,但有以下几点足以补偿其缺陷:①心理成熟稳定。老年人心理相对稳定,考虑问题比较仔细周到,判断力好;②生活经验积累。老年人已走过漫长的生活历程,碰到过不少崎岖曲折,这无疑加强了第一点的补偿功能;③习惯惯性力量。人们在做一件生疏的事情或思考一件崭新的问题时往往要花费加倍的功夫,而对常常做和常常想的东西则费力不多,这就是习惯惯性的力量。老年人在这一方面是积存有一些潜能的。如果人们能熟悉和充分调动和利用这些补偿功能,那么就有可能有足够程度来抵消老年生理衰退的缺陷。

 

                         二、老年人生理健康的要求

 

    老年人大多已退下了工作岗位,因此主要任务是休息休养,安度晚年。最好的安度晚年形式是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的要求,可以用几句简单的口头语来进行表达:①吃得下;②困得着;③走得动;④“前门松,后门紧” 。以下分别予以说明。

    1、吃得下。吃得下既是机体生理营养的需要,也是人心理的享受;吃得下既是消化系统功能良好完整的征象,也是情绪愉快的表现。因此吃得下是重要的生理健康标志之一。是维持生命延续的重要条件。

    2、困得着。困得着是心理安定,机体休养生息,恢复和积蓄脑力和体力的重要保证。当人们一夜香甜熟睡以后,第二天就会显得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困得着象征人体的生理健康及心理的宁静和平衡。

    3、走得动。人活着的意义是既要贡献,也要有享受。老年人已作出过贡献,晚年则主要是享受。要能吃能玩,能四处走走,参观展览,观赏游览名胜古迹、大好河山。因此走得动是享受的重要条件。

4、“前门松,后门紧” 指的是尿路通畅。前列腺肥大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患此病时的主要症状是尿路不畅,淋沥不断,十分痛苦。因此“前门松”也是一种健康的象征。“后门紧”指的是肛门括约肌的功能良好,无便意时不会大便流出,否则不仅弄脏内裤,而且使人十分烦恼。故同理,后门紧也是健康的标志。(前门松,后门紧主要指男性老年人)

 

                            三、老年生理保健

 

老年的生理保健主要针对老年特点提出保护措施:①防止伤害和生理衰退;②保持机体稳定和主动积极锻炼。

老年人的主要任务是健康长寿,安度晚年,但与这一任务相对应的主要矛盾则是生理衰老和功能衰退,从而极易受到意外伤害和疾病的侵袭。因此防止伤害和延缓衰老是老年生理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光防还不够,还应该更积极一些,从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发挥内在潜力着手来开展老年的保健工作。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虽已达到七八十岁,但离人类应该可以活足的期望年龄尚有很大的距离,因此人类还有极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例如以大脑神经细胞来说,其数目总量都认为有1万亿,信息容量可装下全世界所有的图书资料,但人的一生中仅有20%的神经细胞在工作,而其余80%都在沉睡。以此类推,人的所有组织器官都有好多潜力可以发挥。所以积极主动的锻炼将是未来老年生理保健的重要内容。

 

                      第五节  老年性生活问题

 

性生活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社会的生活内容;因此老年人也绝对不能例外。老年人既有一般人性生理的特点,但又有老年人特有的情况和特点。现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老年的性生理特点

 

老年的性生理同老年生理衰老一样也是衰退的,因此老年性生活活动的频率减少、性兴奋的强度减退。这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并不足为奇,但这并不能说老年已没有性生活的能力。老年人不仅有性的欲望,而且还有一定性生活的能力和生育后代的活力,这方面有过很多报纸报导的事例。因此切不能忽视老年人这一性生理的特点。

 

                           二、老年的性心理状态

 

人类的性活动有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一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生物学的属

性,所有的生物都一样。但人是高等生物,除了所有生物都有的一般胜利功能外,还有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此外人类还是社会的人,所以人类的性活动还有一重社会属性。性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类的性生活常受到心理所制约。老年的性生活受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大。老年的性生活自然属性随着机体胜利衰老而衰退,因此老年人的性活动能力与性心理要求已不可能一致,这是自然规律。然而老年人的性心理仍可以很活跃。这是老年性心理特点之一面;但另一方面,又因受到社会属性的作用,从而使好多老年人的性心理受到抑制。这是特点之二。因此老年人的性心理是矛盾的,这对于孤鳏老人尤为突出。此外,年事过高的老年人,其性相交的性生活方式已退居次要地位,大多则以亲抱抚摸来代替,来满足性的要求。这是特点之三。但随着人类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体质饿增强,六七十岁的老年能过正常性生活者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老年性生活问题

 

目前社会已重视青少年的性知识和性教育问题,但关于老年的性问题似乎尚乏人问

津,其实如本节一二两点所述,老年的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人的性活动受到抑制或受到挫折,人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人的活力不从心就减退。

这对老年也不例外。因此老年的性生活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际问题。所有的老年学和老年工作都应该关心和研究这一问题。此外性生活的和谐有益于健康,性生活的失常将损害健康,因此这也是一个医学问题。作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理医学,更是这样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四、老年人的婚姻与爱情

 

老年人的婚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中青年的更为重要;当前的社会,尤其是在城市中,有很多中青年并不重视婚姻;有些重视者,其对配偶的依赖性较老年人来说要弱得多,当一旦配偶亡故后,取承受力也较老年人强的多。对老年人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一旦失去配偶,疾病衰老都将接踵而至。如果对这些老年,有一个新的异性介入和亲切的关怀,情况就可以改观。因此老年人的婚姻问题,不仅关系老年的生活质量与欢乐,而且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与寿命。

一般人认为,谈情说爱的爱情是青年人的事,老年人至多用一“晚晴”来表示。其实老年人也有深刻的爱情。爱情是什么,笔者认为异性间的亲情就是爱情。老年夫妻间的亲情比起青年异性见的亲情报要更深刻、更真诚、更浓厚,只不过缺少青年人的罗曼蒂克而已。老年丧偶之所以使老年人会很快垮下来,其原因就是因为失去老年爱情的支持。理解老年婚姻的重要性还必须研究老年爱情的深刻性与特殊性。

 

 

                           第六节  老年心因性疾病

 

                           一、老年心因性疾病的概念

 

    老年疾病的特点是: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一旦发病,难以治愈,易倾向慢性迁延或致残。对老年疾病的防治,光靠传统的打针吃药不行。老年人的疾病大多是心身双重因素引起,这主要是离退休后的老年人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失落感、孤独感、空虚感、不安感、与社会隔绝感、垂暮感、末日来临感等等。由此可见在老年疾病中生物因素的作用在逐渐缩小,心理社会因素在不断上升。因此老年医学更必须从生物模式向心理模式转变。这是老年心因性疾病的重要概念。

一般老年躯体性疾病在生物医学的教科书中有详尽的论述,在此不再重复,本章重点描述以下几种老年心因性疾病:①老年心理症;②老年痴呆症;③“颅脑疾患”的焦虑症。

 

                                二、老年心理症

 

    心理症是一大类心理问题集合名词的总称。老年心理症与一般心理症相比较,还有其特殊的特征,故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理症来加以论述。

    ㈠病因

老年心理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老年特有的心理社会问题所引起。也就是说,是由于失落、孤独、恐老等心态引起忧郁、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变化造成心理上的紊乱和障碍而发病;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是重要的触发因素;医疗上的问题,例如,对早期心理问题的判断和评价的失误,防治的方式不当以及医源性的误导也是老年心理症的一种原因。

形成单身老人忧郁心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因独居而带来的孤寂和不便。

老人们为打发每天空余的时间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大多数单身独居老人都是在晒太阳和打磕睡中消磨时光。

    ㈡临床类型及表现

老年心理症的临床表现类型,相对来说较之中、青年要少一些,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里主要描述以下三种类型。

1,  老年忧郁症

老年忧郁症是老年心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主要原因是失落感的情绪。这种失落

感的情绪主要发生在刚离退休的老年人中。原来习惯于工作的人突然一下子离退休后就会有茫然若失、手足无措和无所事事的感觉,这是一种对原有的东西失落的感觉,是一种最多的失落感的原因。还有一种是对期望的失落。有些人身体健康的时候或在工作的时候曾经有过良好打算和计划,但体老力衰以后或离退休后这些愿望都落空了,心中感到万分的懊恼但又有无可奈何的感觉。这是期望失落感的原因。

一旦原有的东西和愿望失落以后又没有新的内容来替代,心中空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和心境抑郁,久之心态变异,变态心理症就开始形成。其临床表现为:

①默默寡言,情绪低沉,表情淡漠,心事重重。

②兴趣索然,快感丧失,自责自罪,茶饭不香。

③行动迟缓,智力衰退,离群独居,“呆若木鸡”。

④体力日减,病态缠身,未老先衰,疑虑丛生。

由于老年忧郁症有这些临床表现,故有时有部分人又可呈“假性痴呆”外貌,这时必须与老年痴呆症相鉴别。

2,老年焦虑症

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和经济日益拮据、家庭人口多、负担重的老人常有明显

的焦虑情绪。

表现:焦虑不安,烦恼急躁,胡思乱想,猜东猜西;恐己之生癌,怕死亡之到来;脾气暴躁动则发火;喜与人唠叨,喋喋不休,一诉心中不安为快;人同情,愁消解;人厌烦,虑更甚,惶惶然不可终日。

上述这些表现与老年人的特点有关。老年人患病因其体质渐衰,故常慢性迁移,而且症状复杂,因此常常怀疑生癌而焦虑不安。有些老年人,如果家庭就业人员少,经济拮据,原来的收入主要依靠患者本人,现在患者离退下来了,收入减少,想进一步寻找经济来源,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焦虑不安。久而久之,心态发生失衡,病态焦虑性心理症形成。

3,老年歇斯底里

    老年歇斯底里是综合性因素所引起,一般发生在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但也可发生在文化较高因遭受过强烈精神刺激的老人。也有一些是以歇斯底里的发作来胁迫某个家人或获得某个家人的重视关怀的反应性失常。

老年歇斯底里的发作以一过性的表现较多,这种表现较突出。也有是持续的或阶段

性的发作。有些老年人心中有不快或不满或愤怒时,最初常常是抑制或以沉默来暗示“抗议”,如果原有的刺激久久不去,心理失去平衡以致突然爆发紊乱的情绪和行为,这就是歇斯底里。

    临床表现:

①兴奋型  大喊大叫、哭笑吵闹、不眠不休,但基本无破坏性行为。

②抑制型  性格孤僻、状如疯子、衣冠不整、边幅不修。……

③癫痫型  突然爆发,全身颤抖,双目紧闭,呼之不睬。但无牙紧闭、口吐白沫和

角弓反张的体症。

④“病危型” 突然发病,头痛胸闷,甚至抽搐,随之“昏迷”。但血压脉搏面色基

本正常,瞳孔等圆,光反应存在,无定位症状。

㈢老年心理症与躯体生理的关系

老年心理症与一般人的心理症又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一般人心理症的主诉,多是生理功能性的;老年心理症的主诉,某些生理功能上的紊乱也可能同时是器官器质的衰老和衰退,因此在处理治疗时,必须加以区别对待。

㈣诊断与鉴别诊断

老年心理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理症,正确诊断对治疗与预后有很大关系。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一般都能治愈。反之可使病况加重。

老年心理症诊断的重点在于鉴别诊断,首先必须排除躯体器质性疾患,不能将器质性疾患当作心理疾患,也不能将心理疾患当作躯体疾患。两者都是有害的。有些本来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如果不慎误以为颅脑等器质性疾患,则可以诱发真正的心理症。老年人本来就恐惧和疑虑生病,如果医生诊断为颅脑器质病变,那当然就深信不疑,从此就背上沉重的包袱,终日焦虑不安患上了医源性的心理症。至于将器质性疾患误断为心理症其危害性不言而喻。一旦在慎重排除器质性疾患以后,根据以上所述心理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即可诊断为老年心理症。

    ㈤治疗

一般情况下进入老年就意味着衰老,衰老既是体质的衰老,也是心力的衰老。老年人对心理压力和刺激的承受力、耐力也是下降的,因此就容易发生心理症,发生后的治疗难度也较大。对老年心理症的治疗必须全方位进行,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改善环境。

①药物治疗

老年人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历,单纯的心理疏导不仅很难即时见效而且还可能导致病人的不信任而拒治,因此必须用药物同步治疗。药物治疗有二种作用:a、药理作用;b、安慰剂作用。

药理作用的药物主要有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镇静安定药,通过这些药对中枢的药理作用,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境,从而使紊乱的和失去平衡的心态暂时得以恢复。安慰剂的作用是暗示作用,通过自我安慰以减少心理上的痛苦。

②心理治疗

对老年人的心理治疗也可以说是谈心治疗、或安慰治疗。老年人是由于失落、孤独、忧愁以及各种社会问题冲击无法解脱而发病,如果有人能与其进行对话使其郁结的情绪有个泄放的去处,心情就有可能平静下来,通过医生的心理疏导就会有更好的效果。老年心理症的心理治疗是重要的一环。

③改善环境

老年心理症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以取得一时的效果,但如果病因不除,心理症很快就会复发,因此积极改善其所处的环境是重要的一环,医生必须发动患者的家属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这一工作。

 

                             三、老年痴呆症

 

    ㈠概述

由于社会人口不断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随之相应不断上升;1999年3月健康报的报道资料就提出了这种趋势披露;同时老年痴呆帧发病中还有这样一种规律,即农村中的发病率较城市高,文化程度低的较文化程度高的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症。

由此可见,老年痴呆症已成为老年疾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与脑力劳动的使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老年痴呆症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老年痴呆症者的生活几乎已不能自理,因之他较一般的老年更增加了家庭、社会、单位的双重负担:经济负担和照料负担。老年痴呆症除了精神、意识、记忆障碍外,神智是清醒的,语言则可能有异常;躯体一般基本健全,行动、行走正常,但行为可能怪异;因此老年痴呆症已丧失了正常人的正常生活的独立能力。由于老年人在老年以前的一生中,已为社会、家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奉献,社会和家庭有义务在他们的老年,尤以对一些丧失了生活、劳动自理能力和有病残的老年人予以良好的照顾和护理。对老年痴呆症这一特殊性的疾患应有更多的了解和充分的理解。

痴呆可以有多种原因:精神疾患的痴呆、智力发育不全的痴呆、颅脑发育障碍的痴呆以及老年性痴呆。老年人的痴呆就是老年性痴呆。

㈡发病机理

老年痴呆症的痴呆主要是大脑功能的障碍和损害。所谓痴呆是因为丧失了正常成人的正常思维、正常情感、正常记忆、正常的行为规范、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劳动的能力;而表现为笨拙迟钝的思维、异常的情绪、紊乱的记忆和失态的行为和举动,以及失去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劳动的能力。

人的正常的知、情、意,和正常的个性心理的发育和形成发展,依赖于正常的大脑器质结构和其正常的生理心理功能;大脑器质的成长发育、同人的整体组织器官的发生发展自然规律一样,最终是衰老和死亡。然而人的大脑的心理功能却有着惊人的特殊性,心理功能有从萌芽开始的生长的初始阶段,但却有着与躯体显著不同步的归宿;如果一个人能注意保持始终如一的脑力劳动(如某些伟人),那么即使躯体器官组织已进入衰老阶段和表现出衰老,而其脑力却会表现更成熟、更丰富、更具有智慧直至躯体的死亡。这就是“心理”的特殊性,“心理”的“力”,“心理”的“能”。“心理”有着尚未能被目前的科学所发现的巨大的能量存在。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器质性的,即意识、思维、智慧赖以依托的大脑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的变化和损坏;一是用“脑”(即用脑力)不当,太过或不及,损坏了脑力,或懒于用脑,使脑力提早衰退。前者名之为器质性的老年痴呆症,后者名之为功能废退性老年痴呆症。器质性变的原因也有二,一是自然衰老和衰退,一是疾病、硬化和变性。后者的脑结构是完好无损的,变化的是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但神经细胞中的亚微结构——分子结构也可能存在改变,细胞中的腺线粒体有可能减少。

据2001年在沪召开的“中国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学和治疗最新进展研讨会”的资料称:阿尔茨海默病(AD)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估计全世界发病人数高达1000多万;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3亿;由全国6个城市100名医生参加参加通过对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广州、沈阳的39个区县、210个居、村委会的42890名55岁以上老人调查,……中国AD的患病率与西方国家接近,北方地区为4.2%;主要型是AD,而非VaD(血管性痴呆);AD的主要表现是:记忆力下降,在行为精神方面有:幻觉、被害妄想、易激惹和攻击倾向等,生活自力2能力逐渐丧失;主要机理是中枢乙酰胆碱含量减少。(引自2001、4、28日解放日报《祝你健康》版“我国老年痴呆病的现状”报导)

心理医学研究的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理主要偏重于功能废退性的老年痴呆症。

现代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脑力的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靠的是知识,靠的是脑力。知识经济社会,财富大量创造和累积,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吃穿不愁,躯体健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和强健,寿命不断延长,社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由于脑力载体的躯体的寿命延长,也使脑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但另方面,个体脑力的发展还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个体对如何使用自己的脑力、充分发挥自己脑力、发掘自己的脑力潜力,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认识,因而出现了另一方面——与某些人脑力寿命远大于躯体寿命的另一个相反的极性:躯体还很健壮,而脑力已经衰落;这也是现代社会老年痴呆症发病率有所上升的原因之一。

㈢临床表现及类型

①逍遥型老年痴呆症;

    例 男 87岁 退休职工(厨师,手艺好但无文化)平时好逛公园,与老年朋友交往,为人随和、善良,性情开朗,近几年记忆减退,外出常辨别不清方位,但游兴不减每天要外出逛马路,以致外出后,记不得回家的方向和地址;为此家人常给他口袋内放一家庭地址的纸条,当他外出难以辨别方向时,他就能凭纸条请出租汽车司机送他回家。

②焦虑型老年痴呆症;

例 男 73岁 退休律师 一年前,老伴病故,打击巨大,血压上升,开始焦虑, 

 

 

③木僵型老年痴呆症;

 

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