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明星阵容的电影:近代贵州知识分子的群体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4:00:11

范同寿


明清之际知识界的人才倍出,不过是贵州人向国家政治舞台中心靠拢的牛刀小试。到了清代后期,发生于贵州或与贵州息息相关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直接对全国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令那些过去不了解贵州、忽略贵州的朝中大员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对贵州人和贵州这片土地的判断。

嘉庆、道光年间在京为官的贵州人中,杨芳是得到朝廷殊荣最高的一个。出生于松桃县农家的杨芳,读书虽不怎么出众,打仗却很在行。他为清王朝立的功劳很多,有在湘黔、川陕镇压人民起义的,也有平定西北叛乱和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嘉庆年间,他的画像已经上了紫光阁功臣榜,名列40功臣第二。道光时,又受封为二等果勇侯,太子太傅,获准在紫禁城内骑马。道光帝更亲笔为紫光阁杨芳画像题词:“黔省之英,自幼知兵,战功久著,谋而后行”。鸦片战争爆发后,被誉为“一时名将之冠”的杨芳,以61岁高龄受任参赞大臣,率军赴广州抗敌。他以“守近不能远攻”的原则,用奇计击毙英军多名,取得战争打响以来清军为数不多的胜利。而在这场抗英战争中,贵州籍的2500名绿营士兵,亦奉命开赴前线参加了广州守卫战。

在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中,贵州各族人民或以浩大的起义声势,或首举抗击外侮的大旗,或以实实在在的革新作为,促进和推动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展示出贵州人穷则思变,敢为人先,勇猛无畏,的奋斗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一种不容他人轻视的角色。

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也是胡绳先生所主张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各地响应太平天国的起义风起云涌。在全国各地的起义中,论及起义队伍支数最多,声势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却是被称为“咸同起义”的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这场起义始发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义军队伍30余支,总数达百万余人。各族起义军相互配合作战,纵横驰骋于贵州高原,攻克府、厅、州、县50余个,坚持斗争长达18年之久。这场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政府在贵州的统治,也为后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积累了经验。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一起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高潮,而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僻处西南一隅的贵州,出人意外地挺身在风口浪尖。

戊戌变法虽然最终遭到了失败,毕竟是一场进步的爱国救亡运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齐集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18省举人群情激奋。康有为、梁启超趁机写出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与变法的主张,当时参加集会的举子有1300多人,最终签名连署的仅600余人,其中贵州举子就有96名,占签名总人数的16%。这场公车上书虽没有什么结果,却开创了国民问政之风,也展现了贵州人不甘人后,敢为天下先的气慨。

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洋教”斗争的总爆发,尽管迄今学术界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仍有诸多岐议,但它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却是无法否认的。19世纪60至90年代,各地教案层出不穷,而发生于同治元年(1861年)的贵州青岩教案和继后的开州教案、遵义教案,正是席卷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清代后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贵州一省不仅政治上走在前列,经济与文化领域也往往有率先垂范之举。清溪铁厂的经营虽然遭到了挫折,但它却是中国第一个官商合办,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的钢铁企业,也是中国最早一批以募集股份形式筹资兴办的企业。

被誉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先驱的严修,35岁时以翰林院编修出任贵州学政。也就在这一年,严修矢志不渝地走上了维新道路。他在贵州倡设官书局,“捐廉千金以助成”,还亲自为书局开列包括《西学书目表》、《读西学书法》等书在内的购书单,协助书局翻译和刻印算学书籍。此举不仅在学界引起了极大震动,而且使贵州成了全国开官书局先河的省份。1897年,严修以贵州学政身份上《奏请设经济专科折》,喊出了国人要求维新变法的第一声。梁启超曾认为,这道奏折的被批准,实质上是维新变法新政的起始点。

1898年创建的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而首倡开办京师大学堂的人,则是出生于贵阳的清末维新名臣李端棻。李端棻幼岁而孤,跟随叔父赴京城求学,同治元年(1862)应顺天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同治十一年(1872)出任云南学政,先后做过山西、广东、云南、四川及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顺天乡试、会试总裁,刑部侍郎,仓场总督及礼部尚书等官。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清末“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李端棻)一人而已”。

毕生与教育结缘的李端棻,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观察和发现人才,而且思想活跃,愈挫愈奋。康有为、梁启超成为戊戌变法中的两个首脑人物,与李端棻有着莫大关系。梁启超即是李端棻以内阁大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时发现的。1897年康有为上《上清帝第五书》时,诸臣恐冒犯刑诛,无人敢为代递。李端棻挺身而出,联络不到其他人,不惜一人上折。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以“大逆不道”罪被充军新疆,途中因病赦归。回到贵阳后,李端棻受聘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继续向学生传播西方学术思想,以激励后进、培养人才为已任,表现出一名维新斗士不屈不挠的风格。

辛亥革命及民国初期,贵州知识公子仍在不断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向国家政治舞台中心靠拢。辛亥革命中,贵州仅距武昌起义24天便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扫地出门的壮举,在独立各省中名列前六。护国之役,贵州不仅率先响应云南起义,并派出两路黔军协同云南护国军作战。一路为护国军东路支队,由王文华任司令进击湘西;另一路与滇军合编为滇黔联军右翼军,由戴戡任总司令,向四川进攻。是年北京发生剌杀袁世凯事件,3名牺牲的烈士中,张先培、黄之萌二人都是贵州人。以后发生的的护法战争、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贵州人都没有落伍过。贵州这片土地不仅出了一批民国时期的要员,也涌现出不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