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tvb年轻男演员:舒心散治疗冠心病 风心病 胸痹心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2:19:01

舒心散治疗冠心病 风心病 胸痹心痛  

2009-01-07 22:31:00|  分类: 临床经验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山东省沂水县城区医院  田宝忠  田玲玲  田梅梅  田相斋  田相欣

    主要方药:山药720g,人参250g,鸡内金60g,炒枣仁500g,柏子仁500g,赤小豆500g,黑芝麻500g,共研细末。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30g,饭前一个小时服用。开水浸熟或煮熟为粥状。服用困难者加适量白糖,小儿用量酌减。

    药理作用;人参、山药、内金益肺肾,健脾胃消食,黑芝麻益肝肾,润燥;炒枣仁、柏子仁补肝益胆,宁神安神,补养心血,心血充盈,则心神安,汗自止;赤小豆化湿行水,清热解毒,以消肿为治标之要药。本方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舞蹈病、神经官能症、捻病、神经衰弱、营养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等病症有独特疗效。

    本散主要治疗胸阳不振,心脉闭阻,气滞血痰,心络受阻,脾虚聚痰,阻遇心络,肝肾阴虚,心血瘀阻,气虚血少,心脉不足,心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主症:虚烦不眠,心悸烦躁,气短,动则喘甚,自汗,面色苍白或口唇紫疮,两额紫赤,下肢水肿或全身浮肿,尿少,四肢发胀,身前躯刺痛,体倦无力,眼干目缩,视物不清,胸闷肢冷,肢体麻木等症。总之全方相结合实补中寓散邪之意,扶正而不敛邪;祛邪而不伤正,对心脏疾患颇有疗效。

〔应用心得]

  本病属于中医学“真心病”、“胸痹”的范畴。以胸骨后、心前区出现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胸憋闷感,疼痛常放射至颈、臂或上腹部为特征。有时伴有四肢跃冷、青紫、脉微细。冠心病是一种老年易于醒患的疾病。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平素体弱,或过食肥甘,或过七倩内伤所致。

  本病发病部位在胸部,为阳气升发之处。若心阳不振,脾阳不运,以致寒凝血瘀,痰浊内生,痰浊和瘀血闭阻心脉,则血行障碍,以致胸阳不通而发生心区刺痛,甚至影响到气血不通,阴阳不相顺接而出现昏厥。心阳不振,既可由脾阳不振、命门火衰所引起,也可由心血不足而发生;而心血不足,常因肝肾不足所引起。根据阴阳互根、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道理,最后均可导致阴阳俱虚。故本病以心阳不振、气血失调、运行不畅、瘀血内阻为主要矛盾,但与肝、脾、肾脏有密切关系。〔验案举例]

    例1:刘××,男,45岁,于1993年3月10日诊。自去年8月因胸痛,去当地区医院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近来发作频繁。患者身体肥胖,嗜睡身倦,咳嗽痰稀,胸口发憋作痛,头蒙如裹,心悸不宁,舌苔白厚,脉弦滑。证属:脾虚聚痰,阻于心络,治宜:健脾化湿,除湿养心。方药:舒心散加味:半夏12g,胆南星6g,橘红6g,枳实6g,茯苓12g,炙甘草6g,瓜萎20g,薤白头9g,生姜10g。水煎服日2次。3月20日二诊,服药10剂,胸闷刺痛有所减轻,但尚觉头蒙如裹,嗜睡身倦,咳嗽心悸不宁,亦较前有所改善,舌脉同前。处置不变,前方又进10剂,3月30日三诊,嗜睡身倦,咳嗽痰涎,胸闷发憋作痛,头蒙如裹,心悸不宁已很轻微,但动则尚心悸。舌质略白厚脉滑无弦。独用舒心散连服5个月,诸症皆除,心电图检查正常,病告痊愈。能胜任各种劳动。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胖人多湿、脾虚不运,聚湿成痰,堕滞胸隔,阻遏心络,则嗜睡身倦,咳嗽痰稀,搁闷发憋作痛,心悸不宁。湿阻清阳不升,故头蒙如裹。舌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滑,均是痰湿阻阻滞之证。

    方中舒心散有养心安神,祛湿宁心,益气补血复脉,理气健胃活血,益肺肾,补心脾。通便利水消种等独特疗效。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功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气机不畅则痰凝,痰凝则气机更为阻滞,故用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化。痰由湿生,湿祛则痰消。更加南星、枳实、瓜萎、薤白宽胸理气化痰,使积聚之痰去,胸中正气伸。

    例2:女,34岁,1984年6月15日初诊,患风心病2年余,先后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大医院治疗,病情反复未愈,余在1979年广州《新中医》第一期报道的舒心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其读后回家继而求治。诊见面色苍白,心慌心跳,气促短息,动则喘甚,自汗,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细结代,证属风湿内侵。治以益气通脉,养血安神。自拟方舒心散1号合用生脉散。服药30天,7月15日二诊,病人两颧变红润,颜面有神,自汗止,舌变红润,脉无结代,体力增强,食欲增进,诸症均明显减轻。药已中的,独用舒心散连服5个月后,于地区中心医院检查,告痊愈。随访至今康如常人。

    按:此风湿毒热以风湿偏胜。湿为阴邪,耗伤元气,以致心气暴虚,方中二散益气养心敛气。温阳通脉。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急性风湿病后遗的心脏瓣膜病变,属于器质性疾病。近年来发病颇多,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小儿患者亦不少见。在祖国医学中多属于“心悸”、“怔仲”、“喘”、“水肿”等范畴。主要以心悸、气短、浮肿为特征。本病的发生多由于身体素虚。多感风湿之邪,乘虚浸入血脉。《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伤及心脏,身受邪扰,耗伤阴血。血为气之母,血少则心气弱,气为血帅、气气虚弱则自流不畅,则致血换气滞,日久心阳亦虚,进—步影响到脾肾阳气,脾肾阳,运化失司。则水湿停留;肾阳虚,则气不化水,而致形成浮肿;心阳根于下,下焦肾阳虚,则不能纳气,气不归元则喘甚。

    风湿性心脏病属多见病,又是大难病,特别是成年人患者多见,治愈很不容易。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诊治,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