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手串:不能输的战争——如何打赢人民币保卫战(转自中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1:58:40
 

    最近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威胁欧元和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发展,而美国由于糟糕的经济业绩也引发民众的不满甚至爆发了示威抗议,威胁着社会的稳定。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主权货币的稳定不仅影响着中国还辐射至全世界。

 

    长久以来一直坚挺的美元和万众期待的欧元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由于其经济体的不良表现,受其拖累一直处于疲软、负面预期的状态,而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其主权货币——人民币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人民币宛若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但作为一个身处其中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东方不得不说人民币面临生死危机!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繁华表象下的残酷现实。中国经济有着结构性矛盾和隐藏危机,人民币面临泡沫化和债务化的风险。

 

    决定一个国家制作什么样的飞机不是飞机设计师而是发动机制造着;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好坏不是经济师而是工农业者。

 

    美国为什么面临经济困境、债务危机?想想二战之后美利坚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二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此时的美国正全力和苏联进行冷战,全面的军备竞赛不仅拖垮了苏联而且也重伤了美国。而尼克松总统宣布“新经济政策”使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解体,美国的经济霸权出现危机。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狂收冷战红利,调整战略,经济上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型高科技产业引领了整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此时的欧洲迅速整合,由“欧共体”整合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的“欧盟”,终于在1999年成立了欧元区,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而日本遭受“金融核弹”的袭击一蹶不振,整个90年代经济停滞、政治混乱,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然而,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怎么辉煌不再,世界老大美国怎么穷得发生债务危机了呢?

 

    华尔街的贪婪、金融监管的缺乏、流动性的泛滥等等都是本轮金融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只是问题的表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理论仍然可以对此给予经典的解释。事实上,美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和利用了经济泡沫,形成和引爆了泡沫经济,其影响是复杂和深远的。

 

    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大量资金进入市场,促成了“新经济”的繁荣。谁也不会否认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确是“新经济”,科技也的确能够创造财富,这不是神话,是事实。即使在暂时不能创造利润或低利润的时期,纳斯达克机制也有助于不断吸纳社会资金和资源,催生新兴产业。这本身就是风险投资机制的意义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泡沫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应该和允许存在的,甚至可能是产业进步的阶梯。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泡沫必须在可控范围之内;超出可控范围则经济泡沫演变为泡沫经济。

 

    事实表明,现代信息技术要转化为持续不断创造价值和利润的产业,必须经历一个“凤凰涅磐”的过程。在纳斯达克泡沫演化的过程中,人们认为这些“新经济”公司所拥有的价值,以及它们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远远超过了它们实际创造的价值。这既造就了“新经济”的繁荣,也埋下了泡沫不断形成的隐患。到最后阶段,许多此类公司之所以产生,其目的已经不再是创造价值并因此而获取利润,而是直接上市交易以获取超额回报。此时,“新经济”公司究竟是什么甚至都已经不重要了,它或许是一盆君子兰,或许是一吨绿豆,重要的是交易链在继续: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收买。而之所以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收买,也不是因为它们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而是其价格继续走高的预期。

 

    在这一“博傻”游戏中,大量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入了根本不创造价值和利润的实体和领域。经济泡沫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成为随时可能崩溃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最终崩溃与其说是摧毁价值,不如说是使生产要素无效组合的事实最终显露出来。泡沫破裂之后,那些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公司解体,释放出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组合。

 

    美国以刺激经济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也是泡沫形成的重要推手。在这一领域,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借钱买房”的进程。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家”们将这些抵押贷款收购过来,像卖萝卜、白菜一样好坏搭配、切割打包,声称如此即降低了风险,更确切地说是降低了抵押贷款操作者的风险,因为他们与贷款最后是否能够偿付已经脱钩了。信用评级机构则将它们评估为优质资产,因为评级机构的利益也在其中。持续多年的低率政策不仅使美国,而且使全球充斥着大量美元。这些美元可能因为贸易盈余而大量积聚在相关国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正苦无出路,在逐利或避险的驱动以及美国房地产和整体经济将持续繁荣的预期下,帮助这些打包资产实现了“华丽转身”。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相信“房价不倒”的美国人和金融机构。不过,欧洲、日本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的买主也深陷其中。

 

    总之,这一恶性循环的链条使新一轮经济泡沫愈演愈烈。当然,泡沫终将破裂。其实,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就有对冲基金开始卖空美国“次贷”。雷曼兄弟公司的倒台不过是标志性事件而已。美国最后迎来的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双崩盘,以及由此导致的自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如果,仅仅就是这样,那美国还远不至于今天如此,1929年至1931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西方不也恢复了元气吗?那今天的欧美国家还能继续往日的辉煌吗?恐怕很难,因为经济或者说财富创造的能力在西方已经大不如从前,他们的入不敷出和超前消费和产业空心化严重透支了财富的创造能力,泡沫破灭之后是哀鸿遍野!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在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产业结构在一定发展阶段会出现的一种趋势: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如果按三次产业的划分,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超过第一、二产业,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现象。

 

    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由于追求完善的经济服务,使得大部分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了欠发达的国家和城市。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超过了第二产业,以至大于一、二产业之和。有人认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 60%,即是产业空心化;

 

    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造成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品贸易收支)恶化甚至转向逆差。美国在这方面是很典型的。

 

    制造业职工人数的下降,这本身不是坏事,它可能反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这只是问题的积极一面,同时还有消极的一面。即制造业的萎缩,意味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削弱。而失去了工业基础,不可能有一个繁荣的服务性社会,也不可能有技术进步。因为技术进步,大多数是在高度发达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不单是在实验室中就能产生的。美国近二三十年来服务业的大发展,正是在这一时期以前和这一时期间工农业大发展的前提下才成为可能。如果制造业长期萎缩下去,“空心”下去,服务业的兴旺局面也许可维持一段时间,但终究要垮下去。

 

    19世纪中期,英国曾经依靠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使其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但随后,英国工业资本大举对海外投资,20世纪初,英国海外投资一度超过国内投资的规模,致使英国国内工业生产,从 19世纪末期开始下降,技术进步速度明显放慢,最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从“世界工厂”跌落为工业品进口国。从此以后的半个世纪内,虽然还保持了金融方面的领先地位,但以后也被纽约所取代,随后又被东京超过。美国今天正在重蹈英国的覆辙。如果制造业一直下降,金融服务业中心有一天将转移到日本。实际上,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现在已经赶不上日本。

 

    美国的财富和实力,只有靠组织和控制物质生产,才能得以维持。制造业大量向外转移,不是取胜的长远战略。因为这样虽可降低一些成本,却不可能解决国内生产效率问题,而且将使美国厂家无法控制其所不能生产的产品。可行的战略是振兴制造业,将发达技术与熟练工人、富有创新的管理结合起来,用调整生产结构、采用高新技术、更新设备等,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形成高工资、高生产率的经济。

 

    当然,从目前来看,美国产业的空心化,还没有改变美国的整个工业面貌,其制造业仍有着比较雄厚的基础,在科学技术和某些工业领域,美仍居于领先地位。这说明产业空心化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它必须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日本现在已经在走向产业空心化,其表现是资本大量外流,一些非生产性服务业膨胀,国内物质生产和投资不振,只是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

 

    当造血机能破坏殆尽,营养不足的贫血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死亡只是时间问题。而没有了强大的实体经济作为保障,再坚挺的货币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是由老牌资本主义列强所指定的,在这个游戏中他们便宜占尽,却也害了他们,历史上的强大帝国毁灭、文明消失无不是从民族、国家自身的腐败堕落开始的。而西方正在重蹈覆辙。

 

    目前,由于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尤其是有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支撑,美国尚有能力在其他各国逐步退出刺激政策之时,继续推出新一轮刺激计划。但是,美国没有多少贸易盈余,美国人也没有多少储蓄,美国政府的负债水平高于欧盟和欧元区的平均负债水平。当美国继续刺激经济时,它其实是通过继续负债制造新的增长,这其中既有真实经济的一面,也有进一步形成经济泡沫的一面。从理论上说,只要你花足够多的钱,经济肯定是能恢复增长的。至于这样的增长在多大程度上是足够高效的,是可能产生利润的,是能够促进就业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价值和社会福利的,这就是另外的话题。

 

    严格地说,增长更多地代表生产能力和经济规模,而不反映效率、利润、就业、价值以及福利。我们可以提出“西西弗斯经济”这一概念:只要你花足够多的钱,西西弗斯就可以把石头推到山顶;当石头滚落山底,他又继续把石头推到山顶。如此往复,经济持续增长,“西西弗斯们”获得就业并消费。尽管这样的增长无关效率、利润、价值以及福利,但经济毕竟增长了。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西西弗斯经济”,正如也没有完全的真实经济一样。在负债增长的过程中,即使是经济非真实的一面,也可能有助于吸引全球资金在逐利和避险的双重驱动下向美国回流,从而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甚至催生、推动更有效率,更能创造利润、就业、价值以及福利的产业的发展,其增长真实的一面可能超过泡沫的一面。

 

    至于负债,它本身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不创造福利、价值和利润的负债。美国在19世纪同样有过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但那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1872年左右美国还超过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原因就在于这些负债投资到了大量创造价值和利润的、有效率的部门,这些价值和利润不仅足以偿付债务,而且可以用于新的经济发展。

 

    那么,今天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刺激什么呢?这就是美国寻找到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想定中的低碳经济(包括新能源经济),以及美国的再工业化与出口倍增计划等等。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最现实、最直接,可望尽快推动增长、促进就业,并为美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想定中的低碳经济,包括新能源经济,可望引领美国经济出现革命性的变革,最具增长前景和潜力,但也最可能成长为新的经济泡沫;再工业化与出口倍增计划则困难较大——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平均每户拥有2—3辆汽车的国家,消费还能刺激到什么程度;在一个各国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世界上,除了军火,再工业化的美国又能够把产品出口到哪里去。

 

    负债迟早要偿还,要么通过负债创造的价值和利润,要么通过新的举债。对美国来说,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前者。从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角度以及当前美国经济刺激的投入方向来看,美国的确有创造出新一轮“真实经济”的可能。美国经济“真实”的程度越高,美国的债务压力就越能日益缓解。前者的程度越低,美国经济越不能依靠自身创造的价值和利润偿还债务,则新的举债压力就越大,举债成本越高。

 

    在后一种可能性的演变过程中,尽管社会总体利润、价值、福利并没有增加,但由于大量借贷资金的流入,GDP仍可持续增长,资产价格和股市可能迅速回升。美国的西西弗斯们可能发现自己生活依然窘迫,但却似乎重新“变得”、或被认为重新“富有”起来。这种生活紧张与富裕幻觉交替演进,直至清算的一天到来:资金链断裂,无法借到新债并偿付旧债,“西西弗斯经济”无法维持增长,资产价格短时期内再度复位,一切再度打回原形。清算的对象既包括美国人,也包括国际债权人,因为美国已经通过负债将刺激经济的代价在相当程度上进行了国际转移。

 

    这种最坏的想定几乎就是一个国家级或者说世界级的“庞氏骗局”,也是泡沫经济的典型演变过程。

 

    通过美国的种种表现,后者成为其首选,而且有了中国这样的冤大头不断购买美国国债,“中美国”的殖民经济模式就像一剂慢性毒药渐渐损害美国的造血功能,使其慢慢饿死。这不是中国的战略阴谋而是美国的自作自受。

 

    而养尊处优的欧洲人怎么也陷入债务危机了呢?

 

    欧元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差距较大,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经济较为发达,而希腊、爱尔兰等外围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德国的GDP占欧元区GDP总规模的20%,德法意三国占比更是高达50%。在成立欧元区之后,德意法等核心国利用制度的原有优势、技术和资金优势,乃至所谓“地区意识和价值优势”,享受着地区整合和单一货币区域的好处;而在欧元区核心圈的外围,希腊、爱尔兰等国形成了比较劣势带。在单一货币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更加倾向于德意法等国家的经济目标,从而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严重。

 

    首先,希腊、爱尔兰等国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配置效率的低下导致经济较为脆弱,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希腊等国进入工业化的时间较短,且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因此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对工业制品进口依赖度较大,其出口产品以农产品、资源性初级加工产品以及金属制品为主,缺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亚洲新兴国家的崛起,其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受影响较大,欧元的升值也打击了其出口,导致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希腊的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市场竞争不充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处于垄断地位的希腊公共企业改革阻力较大,公用事业市场开放相对滞后。希腊的国有企业不仅自身效率低下,服务质次价高,成为财政包袱,而且政府为了拉拢选民,赢得大选,还不得不大力扩展公共部门,进一步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爱尔兰从加入欧元区以来,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在次贷危机以前,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但是爱尔兰的经济以出口为主,比重占整个国家经济的70%,这意味着爱尔兰出口的提高是以降低其国内消费为代价的,爱尔兰经济过度依赖出口行业导致爱尔兰在次贷危机后遭受重创。

 

    其次,税收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经济波动风险增加。希腊的地下经济规模世界闻名,据世界银行2003年的报告,希腊地下经济占GDP总量的比例高达35%左右,希腊政府每年因偷逃税行为损失的财政收入至少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希腊不同的是,爱尔兰采取了低税率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其企业税率只有12.5%,而德国是30%,法国是33%。低税率一方面减少了政府收入,另一方面在经济繁荣时期导致过大的货币流动量,使得经济泡沫化,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后,FDI的流出更对经济造成了较大打击。

 

    希腊90%的家庭财富是以房地产形式存在的,私人住宅投资占希腊投资的20%左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班牙同样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西班牙的地产产值占到当年GDP的17%、税收的20%,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3%。西班牙外资12个月累计投资房地产总额占GDP的比例在2003年一度达到90%,经济危机爆发后,FDI大量流出,目前该比例仅为35%。

 

    爱尔兰的情况略有不同。爱尔兰采取了较低的税率吸引大量的FDI,加上每年的贸易顺差,导致流动性泛滥,房地产价格连续10年上涨,泡沫严重。截至2009年,爱尔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的存量达2100亿欧元;另外爱尔兰每年都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2009年的贸易顺差是387亿欧元,这两项合计就是2487亿欧元。从2000年开始,爱尔兰房价指数一路飙升,到了2007年,该指数从70上升到140。

 

    房价上涨对居民形成正财富效应,提高了消费者信心,居民消费增加又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失业率高企,银行业坏账率激增。在此环境下,债务危机的爆发难以避免。

 

    19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1,前景展望维持负面,理由是该国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局不稳的情况,将增大其应对债务危机的难度。消息传来,全球金融市场应声下跌,令本已面临债务危机严峻考验的意大利经济雪上加霜。

 

    意大利是截至目前债务评级遭下调的最大欧元区国家,其公共债务规模已经超过1.9万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20%,在欧元区中仅次于希腊。受来势凶猛的希腊债务危机的连累,投资者对意大利偿还债务能力的信心也产生了动摇。今年7月以来,意大利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动荡。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一旦发生债务违约,不但将波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债务状况不佳的国家,令整个欧元区面临土崩瓦解的风险,还会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复苏。

 

    总结欧美金融经济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渐渐沉沦,丧失了国家财富产生和经济持久增长的能力,一旦危机袭来,基础掏空的空中楼阁犹如风卷残叶不知路在何方。

 

    说了这么多西方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来说也将受益匪浅。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高物价、高通胀,金融领域的巨大泡沫以及基础性问题时刻威胁着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稳定。

 

    一:经济基础的危机威胁“大树的茁壮成长”。

 

    受融资、用工成本增高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当前沿海中小企业面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一轮生存困境。尽管断言沿海中小企业“倒闭潮”为时过早,但受多重因素困扰,部分企业事实上已经处于“假倒闭真停摆”状态。一些面临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转离主业,而另一方面,在沿海一些地区出现了传统制造业萎缩而新兴产业还未培育,大量中小企业对炒楼炒股满怀热情,而投资实业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外迁出省、出国,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苗头。

 

    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使资本转向金融、地产、股市等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而人民币的超量增发使市场流动性过剩,结果实体经济萎缩,虚拟经济泡沫加剧,而政府在投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打压地产、股市只会适得其反,我们看到不仅金融市场火爆异常,资本转向了民生领域,带领物价飞涨,老百姓苦不堪言,对政府怨声载道。

 

    根据统计数据,2007至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营收总和占40%以上,利润额只有30%左右;而“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商业银行营收总额只有6%左右,利润总和却占27%。

 

    实业企业与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存在悬殊过大的利润差距,长此以往,我国制造业将可能出现“空心化”趋势。制造业是真正的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其他任何产业都不能替代的。纵观世界历史,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崛起,哪会有真正的大国崛起?目前制造业呈现出的“空心化”现象值得警惕。

 

    不仅是制造业出现危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也是危机四伏,不得不让人担忧。今年中秋节时,新闻媒体都关注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

 

    目前,农村残存着“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来从事农业生产。

 

    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结果。九十年代初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毫无疑问,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分流农村人口,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都有巨大作用。但是它也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是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以及农业自身的承受能力来决定的,转移超出或不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消极影响,形成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的隐患。

 

    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转移户留守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土地经营面积的增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劳动量和强度。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即转移户要耕种的地是无转移家庭劳动力的2倍多。这使他们一年疲于田间劳作,加上照顾家里老小,无暇顾及知识提高,观念更新和技能的训练。因而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劳动力和技术质量不高,特别注重化肥投入来提高产量。但是由于缺乏其它配套的生产技术,农业产量提高的效益不是很明显,反而化肥的投入比非转移户高出了近40%。这不但造成化肥的浪费,而且会加剧农村面源污染,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传统家庭结构的崩溃和新型结构的缺位也将引发深刻的社会危机影响可持续发展。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密不可分,然而,如今巨大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没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创造社会财富,经济如何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人口红利”也不例外。具体来看,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就是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首先,老龄化会带来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负担和成本加大;其次,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第三,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将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率。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的竞争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活力。

 

    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代价就是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仅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威胁子孙万代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资源整体丰富,除去人均少得可怜,再加上资源的浪费和非有效利用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以水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最为凸显,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突飞猛进。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

 

    我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我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没有可靠的发展基础,谈何经济腾飞、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危机不仅于此。

 

    二:新殖民经济掏空中国人民的财富。

 

    买办亦称“康白度”(葡comprador)。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在我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

 

    由于买办内奸遍布朝野,我重要经济信息总是对外单向透明,无密可保。以致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总是彼知我而我不知彼,我常因此而受重大损失。

 

    在国际市场上,以我大国购买力,理应占有大户优势,甚至支配市场;本应我大量买了何物,该物才涨价,卖了何物,该物才降价;但因我内奸之故,重大经济情报总是提前外泄,以至于我总是刚要买什么(还没买),就已传遍全球,该物价格随即暴涨。我重大经济决策也是如此,国外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已知晓,先我而动。

 

    由于我在入世农业谈判中对美让步过大,大豆等农产品进口关税仅3%。致使控制着国际大豆贸易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三家美国公司和一家法国公司)能以低价向我倾销巴西和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形成其压价收购南美大豆,中国人大量消费大豆,美国人决定转手利润的格局。

 

    在美国施压下,“中国大豆采购团”2004年3月前往美国集体采购,美国乘机操纵市场,大豆期货从220美元/吨暴涨到391美元/吨。当中国企业的代表们签下了高价进口合同离美后。美方却发布报告:新的统计数据显示,04/05年世界大豆产量将大增。国际大豆价格随即又暴跌50%。中国绝大多数榨油企业由此被送上绝路,亏损高达60亿元。随后,跨国粮商对幸存的中国油脂企业趁机大规模并购,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瞬间烟消云散。四大粮商从此控制了中国85%以上的实际加工总量。 这样,四大跨国粮商在控制了国际大豆贸易及定价权后,又完全控制了我国内大豆加工业、贸易及定价权。然后他们就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价收购,致使我大豆种植业濒临被彻底剿灭的厄运,农户纷纷破产而改种其它作物,大豆种植面积已下降一半,只剩940万公顷。晚清洋人控制我大宗商品贸易,压价收购,高价卖出,而榨取垄断暴利的历史终于又重演了。

 

    建国后我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汽、二汽等国企本已具相当技术能力,然而90年代后全部走上合资以市场换技术道路,现已基本丧失自主研发能力,每年向外国合作方支付巨额技术转让费。若无奇瑞、吉利等民族企业崛起,我汽车工业早已彻底沦为受制于外国的低技术装配车间。

 

    早在8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仅用3.5亿元人民币就成功研制出大型客机“运十” (造出三架样机),但仅因缺少3000万元资金就于1985年惨遭人为扼杀。致使我至今每年仍要花费巨资进口大型客机。军队也因此而无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及以此为平台的加油机和预警机等(国产空警2000预警机还是以俄制伊尔76为平台)。

 

    铁道部自现前部长刘志军上任后,将八种我自主研发可立即实现产业化的国产高速列车机车全部封杀,其中包括最高时速可超过320公里,而研制费仅1.3亿元的 “中华之星” ,“中华之星”悲壮地成了“运十”第二。然后,铁道部一下子引进了日本等国好几百台并不先进的机车,挤掉了民族产业的国内市场。现在我机车制造业都成了合资企业,与汽车一样,都是外国零部件的组装车间。

 

    铁道部的买办无端限定自主开发的高速列车(样车)只许跑160公里/小时速度,目的是为进口200公里/小时以上速度的高速列车制造借口,使国产列车机车永远没有机会进入高速铁路的运输市场。

 

    在青藏铁路机车招标中,铁道部不许国产机车单独投标,而只能作为外国公司的附属参与。于是78台美国通用公司(GE)原装内燃机车中标进口。GE车价格比我国专为青藏铁路研制的“雪域神州”号内燃机车贵一倍多,但无论其功率、性价比还是安全可靠性,GE都远不如“雪域神州”。在累计150万公里的运行过程中,已投入使用的18台GE机车和ITCS控制系统共发生包括制动器失灵、柴油机连杆断、丢车等等重大安全质量问题16个。尽管如此,铁道部却有意对之低调处理。对比他们当年对“中华之星”和“雪域神舟”的苛刻要求,真有天壤之别。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电力机车工业因买办势力的破坏在国内虽失去大量市场。但多家中国机车厂的产品却能大量出口到国外,并受用户好评。工人们诙谐地说:“不让咱们挣人民币,咱就打出去挣美元。”这种幽默既自豪又悲愤,是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是士气犹存的不服!

 

    目前铁道部又打算以空前规模购买1500台装备“外国芯”的六轴机车,其中一部分还拟整机进口。而目前我国货运机车(包括两万吨重载列车的机车)已经可以国内制造,没有任何必须进口的理由。

 

    除机车外,耗资超过上万亿元的7000公里高铁工程现已陆续上马,主要技术设备铁道部又是严重依赖外国。

 

    外国机车列车及高铁技术系统价格昂贵,因此已经扭亏为盈的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必将又重新陷入亏损的尴尬局面。并因此而形成我财富外流的又一重要失血口。

 

    更为致命的是,铁路及其车辆制造产业事关国家重大安全利益,核心技术由外国人掌握存在重大隐患。当国外敌对势力需要时,就可能使我国高速列车、机车和铁路网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以上关于铁道部的内容参见原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局长、科技部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履忠《请端正我国高速铁路装备的发展方向》)

 

    中国市场虽大,但很大一部分属政府采购或审批范围。而控制这庞大市场份额的买办们却将这些市场资源尽可能优惠给外企而不给民族企业。除铁道部外,其它各部门和各地方在政府采购中也普遍存在“抵制国货”的情况。在这些采购招标中,不是以技术、价格、售后服务等综合实力为标准,而是首先将国货的竞标资格彻底排除。(与铁道部如出一辙)

 

    没有拳头产品,我国如何登顶世界制造业巅峰?如何真正实现崛起!不仅如此,中国入世以后,外资布局中国,先是控制中国经济赚取巨额利润然后绞杀中国经济打垮战略对手,一举多得。

 

    如果说外资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收购还不足以动摇国民经济的根基,那么,这几年外资开始大规模收购中国支柱产业类, 出招便是瞄准排头兵企业,如果成功,中国的机械、电机、设备行业将再次出现给外资控制的局面,这将是危及国家产业安全、导致国民经济基础被抽空的严峻后果。

 

    当前外资乘我国有企业改革的机会,积极并购我国各行业的骨干企业,一石多鸟,以图控制我国主要行业的主导权,不仅获取高额利润,而且严重威胁我产业安全,伤害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不可小视。一个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排头兵企业,这样贱卖,被外商绝对控股,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是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能允许的。美国政府对我国企业收购其企业十分敏感,已中止了好几项中方的收购意向。凯雷请了美国政府高层人士为其撑腰。而我国一些学者却以“市场决定”为理由,公开鼓吹“不要怕徐工被外资收购”。如果我们在外国的压力下让步,势必损害我国政府的威信。

 

    在核工业领域,我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可靠的第四代核电站。且于2000年12月就已完成10兆瓦实验堆一期工程,2003年1月满功率运行并网发电,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模块化高温气冷堆实验电站。但我们却屈从美国压力,花600多亿购买4座美国西屋公司(现由日本东芝控股)的第三代核电站AP1000。AP1000无论是从安全可靠性还是从技术先进程度都不如第四代的我国高温气冷堆,而且AP1000还只是一个概念,连图纸都还没完成;而我们的高温气冷堆已经是成功运行数年的实验电站。

 

    核电设备是关系国家重大安全利益的战略产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让他国控制其核电技术和设施。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认为,日本政治倾向攻击性,东芝与政府间关系又非常默契。因此,中国选择西屋技术将使中国核电安全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此举除使西屋和东芝获巨利外,据说还可解决5500美国人就业。我们花自己的大价钱买的是日本和美国获巨大利益,而得到却是自己巨大的风险。

 

    全国500强企业重庆钢铁集团的垃圾发电技术设备,是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基础上经消化创新而形成的国产先进技术,并在重庆、福州等地建设、运行起垃圾焚烧发电厂。其技术领先,价格只有国际同类产品的一半,但其市场推广却屡屡遇阻。发包单位某些官员完全成了外方代言人,在国产设备明明占优的情况下还大力支持设备进口。如:重钢在竞标南方某市一个垃圾发电项目中,当地负责该项目的一名官员与日本公司关系密切,一期项目1000吨/天的处理能力,花了7.5亿元的巨额投资从日本进口设备。重钢只以日方近一半的价格参与二期项目竞争,这位官员在考察到国产技术无可挑剔后,便想方设法阻挠重钢中标。

 

    外汇储备超过三万亿美元“不缺钱”的中国,却在过去几年“加大利用外资”的政策下、在地方更加疯狂的“招商引资”政策下、在“将外资引入高端行业”的政策引导下,使众多中国企业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游戏,众多产业的行业主导权正在完全移手到外资控制中,这不能不说是世界产业史、中国产业史中最大悲剧。  

 

    前几年,人们还会为南孚电池、中华牙膏、小护士、苏泊尔、德力西的被卖掉呼吁不平,但这几年,全兴股份、水井坊的被卖掉,人们都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面对外资和国内买办阶级的联合绞杀,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中国巨大的增长潜力就是被这些“国际友人”和“精英人士”与“国际接轨”了。

 

    三:金融安全和债务堰塞湖时刻威胁中国经济。

 

    中国主权债务只占GDP的17%左右,但是,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和各种隐性债务,中国政府的实际债务估计高达160%,160%是一个什么概念?我国GDP总额是40万亿人民币,160%就是64万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中国县乡两级财政的债务,估计这个数字还要更加庞大,如此巨额债务,简直令人咋舌。针对中国央行已经资不抵债的实际状况,世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公司,本月19日把中国的本币债务评级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对内偿债能力出现了困难,这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银行存款不再是一种无风险的避风港,中国老百姓的银行储蓄第一次也变成了风险投资。惠誉公司在解释为什么调低中国信用评级时还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公布的银行不良资产率仅为1.1%,而如果把到地方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也包括进来的话,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已经接近6%,达到了惠誉公司认定的银行承受损失能力的最大值。美国惠誉公司的这个设定值还是比较可靠准确的,因为目前中国银行业自有资本充足率也就只有5%,目前6%的不良资产率意味着银行的自有资本已经全部损失干净,自有资本已经变成了零。

 

    好端端的中国银行业怎么会突然变成了这种状况?惠誉公司亚太区主管对此的解释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风险之所以会达到安全极限,主要是源自于贷款高速增长和房地产等因素,也就是说,是因为中国少数富人把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拿走了;而中国央行出现资不抵债的风险,则主要是源自于央行购买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也就是说,是因为外国人把中国老百姓的钱拿走了。被国内少数富人拿走了,将来还有希望再要回来,因为肉总是烂在锅里;而被外国人拿走了,则意味着是永久损失,这简直让中国人欲哭无泪、憋屈透顶。事情到此还没有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3万亿美元的20万亿人民币,是通过发行各种票据等向金融机构借入的,将来需要把美元再变现成人民币来偿还,可是现在,中国把这3万亿美元转手借给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钱偿还国内金融机构,如同张三把从李四那里借的钱转手借给了赵六,现在张三收不回赵六的钱,就没有钱偿还李四,可是张三又必须偿还李四,作为张三除了上吊之外没有其它任何办法,因为张三不能够自己印钱,但是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却有办法,因为中国人民银行能够自己印钱,中国人民银行就再印制20万亿人民币还给国内金融机构。事情到此仍然没有完,因为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约25%,美元贬值约25%,这样,中国人民银行在偿还人民币时就要多支付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要亏损5万亿人民币,而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借走的3万亿外汇储备,贬值的相当于5万亿人民币的亏损,也要记在央行账上,这样里外的亏损加在一起就是10万亿。这是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资不抵债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都在印制钞票,只是印制钞票的用途完全不同。美国印制美元是用来购买中国商品,并不向国内投放美元,而只向国内投放商品,所以美国超市中越来越价廉物美,通货膨胀率越来越低,今年初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而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企业用商品换取美元,央行再印制人民币购买美元,然后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股票,转手把美元又送还美国,美国用这些钱继续购买中国商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此过程中,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印制的钞票投放到了中国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的钞票同样全部投放到了中国市场;而中美两国生产的商品投放到了美国市场;由于中美两国一起向中国市场投放货币,向美国市场投放商品,结果必然是中国的商品越来越贵,美国的商品越来越便宜;从而使工资只相当于美国四十分之一的中国人,购买的绝大部分消费品,包括住房在内,价格都大幅度高于美国。美国学者把中美两国之间这种奇特的经济关系,称之为是“中美国”;我们称之为是殖民经济循环圈。无论我们怎样称呼这种经济关系,有一点则是确定无疑的,就是这种经济关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为设计的结果。

 

    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核心机密也被西方看得通透,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机密形同虚设。

 

    现代银行的信息中心和资讯中心地位,将使国家丧失政治主权和安全保障。现代银行不仅垄断了社会所有经济资源,同时还垄断了社会所有的信息资源,以及社会政治,军事,安全、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所有单位和个人的全部资讯,大到国家军队调动,小到期货交易建仓,都在银行的监控之下。特别是随着现代信用体系的发展,社会所有成员的资料越来越集中到银行,银行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档案馆和资料库。银行被外国控制,也就是把所有社会成员都置于了外国机构的掌控之中,所有社会活动都在外国机构的监视之下,甚至连最后钦动核按钮的费用都要经过外资机构,还有什么国家安全可言!这等于是把整个国家置于了完全不设防的裸露状态,与被捆绑在屠宰架上待宰的生猪完全一样。别的暂且不说,单就控制中国各级腐败官员来讲,其可怕后果就不堪设想,收受贿赂的腐败款项大多都要经过银行,成为外资敲诈控制腐败官员的把柄,进而形成腐败逐波扩大的恶性循环:外资控制的腐败官员越多,廉价获得的中国资产就越多;廉价获得的中国资产越多,又会控制更多的腐败官员;最终把中国各级腐败官员变成西方国家控制并为西方国家服务的“海外公务员”,如同八年抗战时期的伪满官员一样。目前中国金融国门被彻底打开,很难说与此前已经被外资控股的许多大型国有银行无关,而有的国有银行之所以在上市前匆匆以超低价卖给外资,不可思议地主动放弃上市后的巨大差价收益,就是为了掩盖内幕重重的严重腐败,随着国有银行变成外资银行,所有腐败行为都关在了中国人的视野之外。可见,对于现代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来讲,拱手让出国家金融控制权,甚至比拱手让出国防更加危险;拱手让出国防,强盗或许还会给顺民留下点儿财产;而拱手让出金融,则会被控股方剥夺的干干净净。

 

    世界上对此最为清醒的国家,就是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所以美国也是世界上金融壁垒最为强大的国家。早在金融证券业刚刚开始成为庞大的新兴产业的九十年代初期,美国就通过专门立法,对外资银行进入美国设置了强大的金融壁垒,形成第一道金融防火墙。主要包括:禁止外国银行在境内吸收美国居民存款,禁止外国银行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不支持外国银行收购、兼并或控股美国银行等。通过该项法案,美国拒绝外资银行进入美国市场,即便个别被认为安全的银行获准进入,也不允许插手银行核心业务,更不允许从当地取得资金供应。通过这种种法律限制,美国成功地把外资银行排斥在银行业的主流业务之外,完全剥夺了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开展平等竞争的条件,最终使外资银行要么就是根本进不去,要么就是即便进去也活不下去,从而保证了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和发展。中美之间完全相反的金融开放政策就是典型例证:美国自1991年通过专门法案,到2007年11月8日招商银行获准在美国纽约设立分行,期间整整16年中资银行无一家能够进入美国市场;而与此同时,有20多个国家近80家外资银行在我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数百家分行和法人机构,参股控股中国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30多家,同时还有约150家外资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在上述所有这些金融机构中,有三分之一是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未来的历史学家将无法解释这一奇特的现象:美国是世界上金融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股市的市值就超过全世界股市总和,所有的金融规则都由美国制定,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来自美国,可美国金融市场却是壁垒森严,外人免进;而中国是金融市场最脆弱的国家,却是国门大开、放弃控制。如果说美国如同金融市场上强大的虎狼,那么目前中国只能算作软弱的猪羊,现在连强大的虎狼都小心设防、洞门禁闭,而软弱的猪羊则栅栏大开、全不设防,甚至允许虎狼前来放牧。倘若中美关系按照这个逻辑就此演变下去,中国百姓前途危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立法阻挡外资银行这第一道金融防火墙之外,美国另外还有两道金融防火墙,就是爱国的金融监管集团和共同诉讼制度。即便有一天美国取消了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由爱国的金融监管集团构成的第二道行政防火墙,仍然让外资银行难以在美国获得平等竞争的条件。美国管理集团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使得任何金融机构都很难在美国兴风作浪,中投公司投资美国黑石基金便是绝好例证,中投公司拿出3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黑石基金“三无股票”(无投票权,无知情权,四年内无退出权),这类投资完全是白送,可就是这种白送行为引起了美国管理集团的高度警觉,盎格鲁·撒克逊人市场交换的直线思维方式,使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白送30亿美元,于是便有了国会议员咨询,美国证监会调查等一系列事件,最终被美国舆论暴出,我们国人才知道又有数百亿人民币泡汤了。如果是简单泡汤中国人还好受些,最让中国人吐血的是,美国黑石基金拿着我们的钱跑到中国来又买走了我们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中国对外开放到这个份上,恐怕连李鸿章地下有知都会哭笑不得。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血淋淋的现实,当我们高谈“人民币国际化”时,国内经济已是千疮百孔,只有身体健康才能革命,只有良好的经济状况人民币才能坚挺、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货币坚挺的重要保证,才有良好的信用保障,才有更广阔的市场被普遍接受从而更好地为经济服务。人民币是人民的货币,而不是别人的敛财工具、抢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通行证,谁在此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全民公敌!

 

    要想经济良性发展、人民币大有可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防止人民币债务化:实现民主监督,控制债务上限,不能效仿欧美借新债还旧债,永远成为债务的奴隶。

 

    2,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是逐利的,因此,中国经济的构成必须以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力军、中小民营经济为生力军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与升级。

 

    3, “制造为王道”:中国必须是制造业强国才能真正实现崛起,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强壮的肌肉,只有肌肉发达身体才会强壮,别人才不敢欺负你。

 

    4,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本位:没有硬通货作保障的货币必然贬值,不论是今天的美元还是宋朝的交子,因此,对于中国有利的人民币流通体系利国利民。

 

    5, 美化环境,给“摇钱树”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个范围就很大了,小到税率改革大到国家政治环境,一切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都要优化,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得到最大的动力。

 

    这些仅仅是战术层面的,真正的战略层面是我们发展模式的创新、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文明的新生……中华复兴,任重而道远!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及作者,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错误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