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雷电鸭蛋: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改革策略研究j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06:28

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改革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天津市东丽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建云

 

 

 

 

 

2009年3月

 

 

 

 

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改革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天津市东丽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建云

一、课题的提出

2005年秋季,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在天津市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抓好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研究,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大折扣。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传授,而一并呈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过程因应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新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少了,如果教师在课上只串讲知识,可能十分钟课就讲完了。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学生怎能爱上?兴趣何在?这是新课程改革后,每位政治教师每节课都会遇到的教学问题。怎么办?别无选择,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由于我区大部分学校地处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加之从2008年秋季起思想品德课将参加天津市统一会考,这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经过我们调研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促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主要研究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怎么评价,旨在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教师过分地依赖教材和教学大纲,而放弃了职业教师的创新作用,在讲课中,多以“告诉式”为主,把教材中现成的结果告诉给学生,而这些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及生活经验太远,因此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不可能的。因而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i],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权威。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开始了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改革策略的研究,此课题是从20059月开始的,2006年被天津市教研室立项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市级重点研究课题。选择这一课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变过去“师为上,生为下”僵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情境式、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学案导学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形态,使教师作为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辅助和指导者的作用。通过综合性、开放性、主体性、活动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实践价值就在于探索学校、教师如何帮助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发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进而为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课题组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中期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改善师生关系,探索学校、教师如何帮助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发现知识的方法及途径,进而为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课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及取得的成果,充分证明了实施这项课题研究是有意义的。

通过学案导学、情境式教学、三步一贯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和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态,创设了主动愉悦教学氛围,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实现了“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教师的施教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更要授以“渔”——“捕鱼”的本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想着如何把知识塞进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   

因此,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不仅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能够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实现了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此课题的理论依据涉及到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双主体论”等学科。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外因,而学生是内因。此课题通过综合性、开放性、主体性、活动性教学使教师这个外因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内因真正动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学习真正感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外,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大。此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如何引发动机、激发兴趣、培养意志、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热爱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教育学依据:现代教育提倡教育的社会化,即专门的学校教育应走出校门,对外开放,走向社会,加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网络信息、价值多元等,使我们的德育面临一种新的环境。此课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促使其道德生命自由成长。

从“双主论”角度看,尝试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三步一贯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的功能有两个层次:一是传承,二是发展。传承,是指通过课堂集中学习这种形式,对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对自然和社会的概括和总结,利用简短的时间学习其精华部分。它包括教师的“教”(即“传”)和学生的“学”(即“承”)两种形式。按照素质教学的“双主论”的观点,教师的主导要为学生的主体服务,即教师的“传”应为学生的“承”服务。人类的文明得以继承和发展,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断地继承和创造,因此要求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学。通过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和探究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利用教材、书刊、报纸、网络去收集、获取、分析、组织和使用各种信息。从这些丰富的材料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与家庭、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的国情,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与发展,展望中国的未来。由此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的自觉意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改变了过去教学中,教师只能将问题有序罗列,学生死记现成结论的僵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师生互动、师生融合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是促使学生发展的基础。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革新和创造,即创新。发展并不是教师能够教会的,即使是大学教师也不能教会学生如何发展,更不能等到知识准备充足以后,才谋求发展,才能发展。中学教学应该给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此课题通过综合性、开放性、主体性、活动性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创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说,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改革策略研究课题正是在这些学科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此课题通过综合性、人文性、活动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基本事实,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促使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努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2、通过研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使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有更明确的教育目的,使思想品德教育有更好的附着点和载体,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3、通过研究思想品德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的整合,使课堂教学逐步由教师控制课堂真正过度到学生自发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4、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让学生感掌握知识,“让”强调的是教师的诱导。“掌握知识”强调的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发展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能力的束缚。陶冶品德,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品德得到陶冶,而不是教育和培养,是一个内化过程,而不是停留在认知层面上。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此课题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尝试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三步一贯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和探究化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基本事实,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促使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

为便于教师从小处入手,细处着眼,研究的具体内容为五个子课题,即学案导学式教学的研究、情境式教学的研究,活动化教学的研究、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三步一贯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此课题的中心论题是研究: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改革策略,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把学习看成是学生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此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东丽区9所中学,涉及示范校、协作校、普通校和边远校,体现了我区政治课题研究特点: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本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主动性和针对性,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以实实在在的教育科研带动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组对人教版教材各学科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从课堂教学评价的角度,采用上实验教学研讨课、观摩课,对研讨课典型示例进行解剖分析,以及开师生座谈会、教师论文交流等方式,寻求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合理设置及其在教学中的完美的实施,(包括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达标的方式方法、时机的选择等)最终达到教改新理念与教学新模式的和谐统一。

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情况。通过与部分实验教师访谈和参与追踪部分实验学生课上观察、记录、对比,为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对研究教师和部分学生成果的收集,以及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进行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研究目标的个案收集工作。

研究中,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丰富本研究的理论并为本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提供保证。进行科学严密的论证、过程实施、研究报告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使课题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内容涉及初中的所有课改年级,学校涉及重点校、示范校和普通校。课题研究分为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和研讨)、实验研究、每学期的阶段性总结(含教学设计、案例、录象课、课件、论文)、中期检查和研讨、完成最终的研究成果等五个步骤。

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1.本课题研究始于2005年下半年,2006年10月被批准立项为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阶段重点研究专题。2005年9月,我们召开了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教师座谈会,通过研讨,教师们达成了共识: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生命力。我们的课题得到了实验教师的一致赞成,虽然都预感到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但都信心十足。

2.在得到教师们的支持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此课题的论证报告及研究专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教研室课程室。2006年11月,在区教研室进行了开题工作,聘请了区教育局、教科室、教研室的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和指导,我们课题组就此课题向各位专家、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得到局领导的赞赏和肯定,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性建议,为我们的课题实施提供了理论和策略支持。我们的课题得到了教育局、区教研室及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3.组建实验队伍,进行教师培训。(2005年9月——2005年12月)

在此之后的近四个月时间里,我们组建了由26名有一定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组成科研队伍。接着,我们召开了多次课题组教师会,研讨和学习课题论证报告及相关的理论书籍,每个教师各自承担了相关的子专题,撰写子课题论证报告、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施方案。为课题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我们组织了细致周密的各类培训。这一过程是教研员、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理念培训、教学设计研讨、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如何撰写教学案例,优秀课例研讨、说课评课研讨等活动。这些培训和实践贯彻于三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之中。

1)加强理论培训,通过学习政治学科创新指导意见、《教学艺术论》、《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有效教学方法》等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尤其是 08年初中思品学科由中考改为会考之后,教育广大教师不断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教育教学理念,想方设法激励教师不仅让学生“乐学”,更要让教师“乐教”。学习采用集体学习、学科组学习及个人学习的方式,在每学期末,课题参与教师每人都要上交一份《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的学习体会。

(2)组织教材培训,分析教学目标,理解吃透新课标。

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其内容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传授,而一并呈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应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新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少了,编写的体例和呈现的方式,又特别注重趣味性和活动性,很多教学的目标,尤其是知识目标更为隐性。在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成为实现高效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

首先,我们组织课题骨干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在区级培训中承担主讲任务。

其次,利用假期及开学第一、二周组织全区三个年级进行二级培训,主要进行新教材分析、新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观看教学光盘、研讨等。教研员主讲。打印成电子文稿,人手一份。

再次,利用教研日进行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的研讨及课件展示。学期末形成本区三个初中课改年级的教学设计集及配套课件。并上传到区局域网上,供老师们参考。

4.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积极搞好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和专业化水平。

校本教研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深化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为使课题研究真正“务实”,而不是“务虚”,我们在研究实验中尝试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的一种操作模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教学创新”。即课题实验校都要按照课题课进行集体说课、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经过上课、相互听课进行同伴互助的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最后实现教学创新,即开放自己的眼界,汲取他人的经验,把自己的经验并使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相互关照,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特色,更具魅力。

在校本教研中,各学校根据自己校情和学情特点,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如,小东庄中学的学案导式教学的研究,程林中学的情境式教学的研究,东丽中学的三步一贯教学模式(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自主学习贯穿教学始终)的研究,都是卓有成效的。

为使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更有实效性,我区教研室政治组也对各校的校本教研做了统一安排:

首先,各学科组长按课题课型组织教师备课及教学研讨活动。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上交1——2份课题课教学设计及相关课件、光盘,参加市区级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

其次,教研员下校调研,以“课题课”教学模式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及听课、评课活动。采取重点下校,课前指导备课,课后集体反思评课等方式,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5.蹲点下校听课调研,加强一线教学指导

为推进新课改和课题实施,我区教研室采用了蹲点式听课调研,即教研室的全体教研员下到每所学校,利用一周的时间在该校听课——评课——指导备课——再听课——评课。在蹲点听课调研中,我们及时了解到了课题实施及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并与一线教师互动学习、研讨、座谈,交流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

每学年蹲点下校听课的学校遍及示范校、中心校和边远校近20所学校。教研员随机听课,发现问题,随时指导交流。每次听课后,我们教研员都要及时撰写听课反馈总结,概括出每所学校优点及特色,指出不足,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和建议,此项活动成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相互研讨、共同提高的有效平台。这种蹲点式的听课调研,既服务了基层学校,又推进了新课改和课题实施。

6典型引路,分层推进,使课题研究工作在全区扎实有效开展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积极稳妥地顺利推进,我们一方面成立了课题实验基地校,为东丽、钢中、程林、小东庄、军中、民族六所中学为龙头,以点带面,分类推进。这些实验校在课改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在校本教研中各具特色,其中东丽、钢中、小东庄中学的政治组被评为全区优秀学科组。另一方面,成立骨干教师队伍:由傅红莲、李文安、刘文丽、张晓红、吴学清、张维莹、高从艳、卢纯霞、刘峰荣、姚广静、张博茹、程焕、张家平、刘信梅共14人组成,承担说课、做课任务。在骨干教师实践、总结后,有了一定经验后,在再推广到其他教师实践,形成教学的共识。正是这些骨干教师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大大推进了我区的新课改和课题实施。

7积极搞好课题实验研讨课、观摩课的研讨与交流,精心组织实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2005年9月——2008年12月)

(1)05、06年,我们重点加强了“三步一贯式”分步实施教学法的研究。组织市、区级研究课交流研讨活动。要求七年级每位课改教师每学期写出2—3份体现“三步一贯式”教学设计;同时开展人人作课活动,每学期每人录制一节好课,并制成光盘,在区教研时观看、交流。以此增强课题实施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推出市级研究课7节、区级研究课10节。

市级:初中7节:1节级市电教课(民族,程焕);东丽(6节初三,刘文丽等)。其中刘文丽老师的小组合作与探究式教学研究课受到了全市教研员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区级:初中10节:军中(2节初一,于满、张博茹)、丰年(初一1节,张维莹);钢中(初一,高从艳)、民族中学(初二,程焕)、东丽(1节初三,刘文丽)(以上课均已刻成光盘)。

(2)结合本学科的特点,06年在小东庄中学开展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并由刘峰荣、姚广静老师做了2节区级研究课,听课教师达百余人,收到很大反响。

(3)07、08年,我们重点进行了情境式教学和活动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在程林中学(张秋东、张家平)、华明中学(刘信梅)、小东庄中学(李玉燕)分别开展了5节区级研究课,并开展了说课、评课活动。均有录像。

正是这些各级各类的研究课丰富了我们课题研究成果。体现了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方针,切实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主动性和针对性,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题中心组成员还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不断调整和充实其课题研究内容,改进课题研究的方式及方法。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要有一节高质量的录像课。这些措施都充分体现了我区政治课题研究的宗旨:以实实在在的教育科研带动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8.定期请市区有关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我区听课指导,加强中期评估,引导课题实验研究科学、有序、扎实进行

三年来,我们多次聘请了市教研室秦泽明主任、王秀华、张要武、刘淑敏及各区县教研员专家来我区莅临指导。并聘请区级有关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热情的支持和指导,保证了我们课题的实施。

9.完善激励机制,推动课题实施。

为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区每年评选优秀课改积极分子,编制优秀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教学叙事集。同时,区教研室及学校还专门组织实验教师去上海、温州、山东、东北师大进行学访,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课题的实施。

10.组织好课题总结,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完成课题学期实施计划、每周课题研讨记录及学期阶段性教学总结,并进行相互交流。20081月——200812月,组织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和课题总结报告,指导教师根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成功教学范例进行总结提炼,构建课堂类型的教学模式,交流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多篇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并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23篇教学案例获市级二三等奖。

八、课题研究成果表述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大大加强,彰显了学科特色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充实了道德教育。而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我们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和教学。通过我们的课题课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提升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二)依据课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化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课题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有效教学,其中对课标中的每个要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下面以课标中的1.1 2.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1.2 1.3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展示学生几部作品(幻灯片)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新课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内化了学生思想和行为,学会了如何与家人、同学及社会成员交往,明确了不同社会生活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三)   形成了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在三年来的研究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摸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合学生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

1.    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小东庄中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案为实践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设计学案的出发点。

学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助学-课堂拓展延伸—课后巩固与反思几个环节。设计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学案主要是一种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利用课前导学环节,把教学目标、知识网络两部分,授课之前展现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初步了解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自学搭建了平台,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课后巩固与反思,检验学生的知识达标。教学中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多种平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展示案例,创设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框题导入、星网传播,自主置疑、预习交流展示、课堂拓展、收获与感受等几个环节。其中预习交流展示环节,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了契机和氛围。星网传播、自主置疑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交流大量有关现实生活中教学资源,这些丰富的生活资源,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学科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每位教师在授课之前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生活中存在哪些疑问,需要我们去解惑,以便充分挖掘实际生活中蕴含的“理”,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各种教学资源的进行了优化组合,进一步优化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以往学案导学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情境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情境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程林中学研究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境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只有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为此,程林中学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不同的思品课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意识,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发动学生参与,尽可能创造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并让学生主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课中真正把教材中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具体化,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的统一。他们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

1)情境式教学模式对内化学生知识的研究

即通过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声像情景、影视剧、flisn动画,设计小品、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法庭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分析,在分析中归纳升华出思品教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在“春风化雨”的境界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2)利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

一是,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创设情境,在设计、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内化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是,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情境活动,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亲身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表达,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能力的活动目的。

三是,在创设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探讨和研究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探讨和研究的习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仅是教教材,用教材,更重要的是超越教材,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3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

这是民族中学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思品课堂已成为必然。多媒体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和动化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限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切合了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为此,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自己在网络中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发表自己的研究意见。

民族中学的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程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建构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主要做法是:

(1)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调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2)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
    (3)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力争人人都建立起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理念。

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即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文字、图片、教材的记录来呈现和传播知识。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对道德观点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由于网络提供了一个拓展的课堂和一个微缩的社会,使学生接触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材料,而是可以观其形、闻其声、知其意的“立体空间”。这种资源的优势使课堂容量一下子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了学习者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获得知识。

5.“三步一贯”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步一贯”式教学模式是东丽中学尝试 的一种教学模式。

    所谓“三步”是:第一步(即:七年级)主要尝试讨论式教学,第二步(即:八年级)主要尝试体验式教学,第三步(即:九年级)主要尝试探究式教学。

    之所以把讨论式教学作为尝试的第一步,是因为教师对讨论式教学比较熟悉,做起来比较容易,与原课程的衔接也比较自然。探究式学习虽然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对探究理论和探究实践比较生疏,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能力做基础。从主要尝试讨论式教学开始,进而主要尝试体验式教学,再同时抓好“一贯”,就是为探究式教学作基础性的准备。实践证明,缺乏基础,急于搞探究,往往得不偿失。分三步走,就是引导教师由易而难,一步一步地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说明的是三步中的每一步之间是相互兼容的,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所谓“一贯”:是在三步走的过程中,始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原因有二。其一,无论是新课程还是原课程,都非常重视学生自学。在实施新课程之前,我们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顺应以往教学改革之势,借助新课程改革之力,让“自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形成新的共识,进而形成教师共同的教学行为,那么,我们既继承了传统的经验,又实践了新课程。其二,自学能力是讨论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有效讨论的前提是学生独立思考,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形式之一是独立体验和独立探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提高讨论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东丽中学的三步一贯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讲授式,更重要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我们在尝试教学模式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些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或情境,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感悟、归纳、总结、升华,最后实现提升道德实践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些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课教学实效性。

(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

学案导学模式如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肤浅化和呆板化。如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学案提供的问题,一问一答,就把具有丰富情感的思想品德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习题解答课,教师省劲了,而学生越学越累,越学越没有兴趣,脑子里除了冷冰冰的知识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这与新课改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背离,与思想品德课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相背离了。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创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感染力、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促保障,同时它也是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资源引入课堂的有效途径,现代信息技术是我们创新学案导学的“亮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它将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的丰富教学资源(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践行困惑、认知冲突等)适时引入学案导学的巩固提高环节,以情、声、色、意的声像呈现教学内容,把丰富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焕发思品课教学生机和活力。

(六)形成了多元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

我们课题组坚持以人的多重智力理论为指导,以尊重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发展为目的,确立了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机制,采取老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我们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重视试卷成绩,更注重个性发展、变化和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对每个学生在成长中的点滴进行展示,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劳动实践基地等,每个学生撰写小论文,作为平时检测成绩,既较好地完成了学科考核评价,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审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搭建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些评价方式的改变,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以《成长中的我》对自己进行了有效地总结。(幻灯片)

例如,小东庄中学尝试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他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月以表格或我进步了的激励卡片等形式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品状况、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步和成就、及发展需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此项记录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老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从而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并各具特色

在课题研究前,多数课题参与教师教学理念沉旧,只是根据教材、教参机械地进行教学,把充满生机、活力的品德教育,讲授成了思想知识的灌输,脱离生活,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严重压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全体课题组教师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自觉组成师徒对子,师徒帮教,教师之间相互协作,彼此信任,彼此关心,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发挥政治教研组集体智慧和力量,勇于实践,创新课堂教学。

因此,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堂不仅在改变着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观念,更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些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实践,并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教学特色。

生活像一朵浪花,别忘了采撷它。在新课改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落实目标,钢管中学的高从艳老师在每节课后都有自己给学生总结的课堂感悟,并编成口决或顺口溜,以便学生记忆,名叫“教海拾贝”。

例如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新学校,新同学》

☆新同学,新惊喜;

新集体,新友谊;

  团结合作,助人为乐[

  朋友交往,热情开朗。

《创建新集体》

☆个人和集体

紧紧连一起

只要人心齐

可把泰山移。

☆集体的利益我维护

集体的荣誉我争取

团结努力争第一

新的起点要珍惜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天地

《学习新天地》

竹板这么一打呀,大家听仔细,说一说七年级学习新天地,课程多了、时间长了,天天新惊喜,不仅学知识,还能得能力,今年新课改,学习靠自己,自主学习,别忘提效率,科学安排时间,不忘长身体。学习的方式,学起不容易,如果找不到,千万别着急,慢慢适应你会发现方法出效率,

第六课 做情绪的主人

《丰富多样的情绪》

 今天学的是情绪,有喜有怒有哀惧。

 情绪犹如双刃剑,它的作用很神奇。

 积极情绪能治病,消极情绪损身体。

 考试焦虑要不得,不要自己施压力。

 人生常有不如意,何必事事太在意。

  乐观情绪要切记,潇洒你我比一比。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东庄中学的政治教师把社会热点作为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平台。经过几年的探索,他们把社会热点以课前4分钟论谈、时政点评、星网传播、做剪报加评论等形式引入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关心时政意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形成了具有全区推广意义的经验。

(八)促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和谐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又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它是帮助学生学习、陪伴学生成长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可以称作“学本”,即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正是这样的新教材才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自然而然地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坦诚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可信的。由于对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所教的课也产生了兴趣。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建立起了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就有了学生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学任务有才能顺利完成,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正是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九)学生学习兴趣得到空前的激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体验、探索和发现、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的主人,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以前,思品课教学一般采用简单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感觉比较枯燥、乏味,毫无学习兴趣。而课改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讨论、质疑、直观演示、创设情景等,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和欣赏课的教学活动。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更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地巧妙地构思每一节课的过程,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以小东庄中学为例,在20059月和20081月,他们对实验班开展了两次问卷调查。让每一个学生发表意见,谈谈他们是怎样感受思品课堂和谐的。

以下是课程改革前的问卷调查。随机抽样100份,经过统计数据如下:

2005年9月对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

100份问卷对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不知道或不很了解

   98份问卷在小学阶段对思想品德课不喜欢或一般

   94份问卷对政治作业态度是认为是一件负担,随意地完成或认为没有必要完成,抄袭或不完成

   98份问卷没有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100份问卷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

    100份问卷中只有一名问卷有每天听广播新闻,了解世界实事的习惯

95份问卷对他人不能公平、公正、如实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经过三年的初中课程改革实验,20081月又对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98份问卷认为思想品德课对自己有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

99份问卷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94份问卷对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满意

98份问卷对政治作业态度是认真端正,自学按时完成

94份问卷每天有收听广播的习惯

98份问卷有预习的习惯

99份问卷能公平、公正、如实的对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做出客观的评价。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该校承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三年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95%以上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思品学科积极性高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非常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养成了预习、收听广播关心事实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愿意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分离学习体会,能公平、公正、如实的对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做出客观的评价。

    课改后,小东庄中学的广大学生学习思品学科的积极性高涨,教学成绩优异。每学期全区综合水平测试成绩稳居全区前三名。08-09(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该校七年级学期末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居全区第一,八年级的平均分、优秀率居全区第一,及格率全区第二,九年级平均分、优秀率居全区第二,及格率第一,为全区的课改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十)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

学生只有在丰富多样的主体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实践、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并把这种机会延伸到课外。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在课题实施中,我区教师结合新教材每个单元所设置的探究与实践活动,采用让学生制作手抄报,撰写小论文和读书笔记、设计班徽、班歌和主题班会、参加课外活动等形式,并作为成长记录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学生手抄报作品展(幻灯片)

2.社会热点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平台(幻灯片)

为了提高课题实施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东庄中学的政治教师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把社会热点以课前4分钟论谈、时政点评、星网传播、做剪报加评论等形式引入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形成了具有全区推广意义的经验。

3.主题班会的开展(幻灯片)

针对每单元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小东庄中学采用了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以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此他们在进行此类活动时要求主题的确定要中心明确,同时要与所学知识密切相连。

东丽中学、钢管中学、小东庄中学在设计主题半会上做了大胆尝试。每设计一个主题班会,要求主题的确定要中心明确,同时要与所学知识密切相连。
    对于主题班会,他们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要确立班会的主题及向学生宣传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围绕主题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比如:展示、表演、典型发言、演讲、讨论、对话、小调查、及动动手行动。特别是每逢教师节、母亲节等各种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切合实际布置学生自制贺卡,表达感恩之心。

4.演讲比赛的开展(幻灯片)

5. 撰写思品小论文(幻灯片)

为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事密切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教育,小东庄中学每个月要求学生写篇相应的思品小论文。教师首先精心编选好手抄报或是小论文要反映的主题,并定时讲评。 设计主题首先要选取与我们的课本相应的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达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编写手抄报和写小论文的过程中需要查询大量的资料。这样可以使学生见多识广,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6. 特长小组展才艺(如乐器)(幻灯片)

7.课本剧中秀风采(幻灯片)

9.研学小组的讨论(幻灯片)

10.学生制成知识体系(幻灯片)

11.学生的动手作品(幻灯片)

每逢教师节、母亲节等各种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切合实际布置学生自制贺卡,表达感恩之心。

12.班徽、班歌设计作品展(幻灯片)

这是钢管中学七年一班学生在《创建新集体》一课中创作的班歌:教室里,书声朗朗响天际,互助前行争第一,是谁创造新佳话,七年一班;操场上,尽情奔放洒汗水,显尽青春活力,纵然遇到困难的苦,团结奋进,无论你行为怎样差,大家一起来帮助他,共创七一的明天,七年一班是最棒的,我们用心来呵护!加油吧!亲爱的同学,携手共创七一班。

13.读书笔记作品展(幻灯片)

1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幻灯片)

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思品教育范畴,它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学生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让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亲手植下生命树;一张张笑脸-----感悟到生命的价值;社区宣传活动-------避免消费误区。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东庄中学结合该校特有的学农基地---玉龙圣科技园,开展了系列的活动。玉龙圣科技园是该校为学生亲身体验所提供的场所,占地1.7亩。为学生提供参观、参观实践劳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基地。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及农业实践能力。我们教师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将学生带出课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距离。

《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时,搞了一次社会调查,带领学生代表到十三顷村河流调查、了解水污染情况。学生们被一条条污秽不堪,鱼虾绝迹,恶臭四溢的河流震惊了。学生又到不远处的硫酸厂的排污口进行调查,发现部分污水已经渗入地下,每位学生代表都认识到周边村民的生存已经受到威胁。回校后,学生们将此次采集到的水样,及调查情况进行汇总,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倡议。他们还在村队搞了一次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的展览,使周边的环境状况引起了师生和村民的极大关注。在设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时,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消费案例,结合相关教材内容制成板报,在社区进行宣传展览,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设计《珍爱生命》一课时,将学生带到校学农基地种植树木,并观察野外不畏风雨的弱小植物,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活动,鲜活的生活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掘了他们创新的内动力。

(十一)已形成整套初中三个年级教学设计集、优秀教学案例集、课件、教学反思、及相应配套课程资源等。

经过课题的前期论证和和实施及中期成果,说明这种研究与尝试是有效的。我们已经完成并印刷了《七八九年级教学设计集》,《获奖优秀教学案例集》、《师生课件包》、《学生学习小论文集》。《教学反思集》《学生手抄报集》《学生成长档案册》《学生多元评价手册》。

(十二)教师展示课、论文、、教学案例获奖情况

获奖论文,全国4篇,市级43篇,区级5篇,省市级发表2篇;各类获奖课,1节获全国二等奖,市级14节,区级21节;获奖教学设计市级6篇;23篇教学案例获市级二、三等奖。三个政治教研组荣获区级师德先进集体和优秀教研组光荣称号,区、市、国家级光荣称号21个。

、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施三年多的课改专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表现在:

(一)教师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工作起着统帅作用,并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效果。教师的“乐教”是学生“乐学”的前提。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新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至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感到茫然。有的教师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从而进入到行动的"肓区"。有些教师"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习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

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实施新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是许多学校还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抓教学质量。这样造成了学习内容是新的,评价却一如以前,特别是作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还是旧有的体系,对教师评价仍然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面对问题,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排忧解难,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三)课堂教学有待进一步优化

1.从安安静静到沸沸扬扬,教学无法延续,教者束手无策。

2.从实事求是到大吹大擂。学生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为了炫耀自己,常夸大事实真相,甚至捏造事实。

3.从坚信不疑到半信半疑。传统课堂教学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新课改提倡批判性学习,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名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常常带着怀疑的态度,知识吸收的情感趋向不稳定,造成学生学得"虚"。

4.从平心静气到心烦意乱。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整堂课充满了讨论争辩、质疑问难的声音;晃动着自由组合、来来往往的身影,乍一看课堂像个市场。

5.从偏听偏信到固执已见。过去机械式的教学,统一教材、教参,统一考试,统一标准,学生依赖老师,你讲我听,没有什么异议。如今张扬个性,鼓励发表独特见解,课堂上常见到个别学生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偏见,老师无可奈何。

6.几种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使使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如个别教师对学案导学的编排意图理解不深入,教学模式把握不好,不能正确地使用学案进行灵活地导学,有时机械地使用学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少部分教师对课前预习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仅仅完成预习的部分内容,而忽视了课堂研讨内容,部分缺少质疑环节,学生学习不主动、不深入。

7.如何选取精典材料,使之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充分体现人文性;怎样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听、说、做中体验研究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总之,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全体思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进行多种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改变和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态,以综合性、开放性、主体性、活动性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乐于探究,实现了从教师的“一言堂”到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的转变,推动和深化了新课程改革。我们已经看到:课改后的思品课已经成为学生最爱上的文化课之一。学生上思品课的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思品课,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都留下了宽松的空间,丰富的机会。三年的课改实践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学校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8年11月,在我区初中新课程改革总结和饿推广大会上,会考学科中只有我们思品学科汇报了两节展示课,受到了市教研室秦泽明主任及各位专家的一致好平。

尽管我们在课题试验过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会继续发挥我区政治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更多领域的研究与探索,继续为新课程改革奉献我们的力量!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继续共同成长。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现拟结题并提请专家组鉴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