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里的机器人怎么玩:一起被“逼”出来的群体性事件|半岛时评|半岛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08:47
    9月15日晚,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500余名群众聚集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9月16日晚,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仍有数百人聚集围观,公安部门进行清场 ,少数群众损坏警车4辆。(本报9月18日A29版报道)

  500名群众聚集围观,企业8俩车被掀翻,4俩警车被损坏……纵观这起群体性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们发现,这原本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不该发生的事件,却最终被“逼成”了群体性事件。首先,这家晶科能源公司污染环境,当地环保部门早在今年4月份就已查出,5月份对其立案调查,之后还作出过行政处罚,但一直到9月17日事发,该企业仍未完成整改。半年的时间,企业对污染行为未整改,环保部门岂可一罚了之?其次,事件直接起因为8月26日的一场大雨,造成袁花镇内运河鱼群大面积死亡,当地村民质疑为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污染所致,后与浙江晶科能源公司不断发生冲突。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内,当地政府为何对企业和村民的冲突视而不见,坐等矛盾升级、搞大?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又是检验水质,发现水体中氟化物超标10倍,认定鱼群死亡现象与水污染有关联;又是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又是约见村民代表,开展教育疏导工作。试问,地方政府早干吗了?为何非得坐等矛盾激化升级,才忙于“马后炮”式的“救火”?地方政府部门畸形的行政思维无疑是引发此次群体性事件的罪魁祸首。

  这种畸形的行政思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唯GDP至上”的畸形行政思维。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和地方税收增幅,动辄将一些污染企业当作“明星企业”、“重点保护企业”,而对其污染不管不问,对公众诉求熟视无睹。二是“事不闹大不解决”的畸形行政思维。百姓遇到矛盾,地方官员习惯装聋作瞎;矛盾升级了,才睁眼看一看,淡定作壁上观;事情闹大了,甚至爆发群体性事件了,才手忙脚乱、急三火四忙于“灭火”、维稳。三是“公众弱势”的畸形行政思维。因为公众弱势,所以意见无法得到尊重;而企业却在政府违法行政的护航下前行,公众利益与意志一味被挤压,当达到一种不可承受的程度时,强势反弹岂不是在情理之中?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说:“群体性事件破坏性升级,不是因为老百姓的诉求多了,而是由于一些干部的责任心少了。为什么干部的责任心少了?因为他们的利益不是与群众,而是与投资者和官场联系在一起的。看到这一点,也就看到了矛盾的症结。”诚哉斯言!地方政府若是刻意回避公众“沉没的声音”,屁股只坐在投资商一方,将百姓置于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处诉、合理诉求无人满足的尴尬境地 ,势必“逼”出波及面较广的集体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