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巨人国最保暖排行:创新,中国你行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6:52:03

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正一片繁荣,但中国创造力的春天尚未到来

高盛公司曾在2003年发布一份报告,预言中国将在2041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大概从同时期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到目前为止,年增长率平均保持在9%--10%之间。相形之下,美国最近经济状况萎靡不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仅徘徊在2%左右。随便走进一家沃尔玛,看看它们的货架,或是看看自己家里东西的原产地标签,你就会发现,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生产商。

现在,除了专注于产品制造,中国也开始注重产品设计。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人开创了一千多个设计项目计划,培养了上百万学子。克莱夫·路(Clive Roux)是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ndustrial Design Society of America)首席执行官。他曾花了一年时间同八十多人沟通过,他们中有政府工作人员、有教育界人士,以及设计顾问。据他称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上百座产业设计园。

克莱夫·路说,“中国政府打算经济转型,想将中国经济从世界工厂变成现代服务经济。并声称要靠发展工业设计来达成这一目标。”这是在变相告诉大家,美国设计产业迟早会重蹈覆辙,走上它制造基地的路子吗?设计同仁们:要删除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还为时尚早。

中国设计师们对客户需求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期阶段

柳军是艺谷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Eegoo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的副总,兼任公司创意总监。他曾荣获由中国《新广告》杂志(New Ad)评选出来的“中国最具创造力50人”。他认为中国的设计产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不如。“中国之所以没有世界级的公司,是因为我们缺乏全球性的视野。我们不了解全球市场的需求。”他最近在Material Connexion纽约办公室的一次会谈中对我说(Material Connexion :总部在纽约,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具有全球背景的创新材料咨询服务机构 )。

柳军说中国的设计师们不如西方设计师的原因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首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这个概念,在中国还只是刚刚萌芽,而在西方它是设计理念的中心。“中国设计师们只想着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客户的需求。这是个大问题。”关于环保设计也还是处在初始阶段。中国最大电子产品公司老板是柳军的一位客户。他刚结束自己20天的美国考察,这次考察见闻给了他很大触动。

柳军引用这位客户的话说,“当他回到广州,他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他马上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要求他们生产设计时要将污染降到最低。他对大家说,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但人家美国的空气要新鲜的多!”柳军希望明年或者往后Material Connexion能在中国开办十间图书馆和咨询公司。来向国民普及环保材料知识及西方设计理念。

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仅仅这样做还不够,丹尼尔·奥特曼(Daniel Altman),Dalberg全球发展顾问总监,也是《财源滚滚:崛起中的十二大行业趋势将重塑全球经济形态》的作者("Outrageous Fortunes, The Twelve Surprising Trends That Will Reshape the Global Economy")。

就环保方面来讲,中国设计师们还能迎头赶上世界领先水平,并能最终掌握如何定位客户需求的本领(比如大型家电生产商海尔,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成功)。而受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设计师们的设计及创新能力未来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受到一定阻碍。奥特曼说,“中国的公司结构仍旧层级分明,仍对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过度看重。并且有政府干预企业事务,使得年轻的设计师们很难去施展拳脚。”

新点子要经过层层筛选,但是大多数通常会在到达决策人手中之前被否定,或者被别人“拿去”邀功。在美国那些有着同样境况,怀才不遇的设计师们还有其他出路:他们可以辞职自己创业,在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则很难。实际上,在世界银行对181个国家所做的,年度企业家生存环境排名榜上,中国名列第151位。奥特曼说,“要想成为下一个美国,中国在培育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受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困难重重

斯图尔特·莱斯利(Stuart Leslie)是纽约4Sight设计公司的总裁,他在远东有不少生意。他认同的说道,“4Sight对很多事情都盯得很紧,除了有关中国方面的。”中国人在“复制他人”方面无人能比,他去巡视的工厂里堆满了拆卸下来的设备,那些都是他的合伙人前期安装的。他指出,要发展企业文化就必须有一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改革很是缓慢。

作为创新人士,莱斯利还认为,中国的设计师们因为很难有机会了解其他世界顶尖作品,而处在一种被抑制状态。“创造力源于激发。要使她繁荣起来,就要先好好培养她。因为中国对国外产品入华的限制,有许多东西中国的设计师们根本接触不到,要发展创造力这样做是不行的。”

他同时还说,创新可能是混论又毫无规律的,甚至是不文雅的。“创新不是选一条最省力的路径,她是一种对抗,一种撞击,而中国人所接受的教育是要和谐、要讲团结,而不是去抗衡。创新,首先要觉得自己聪明过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有条件去西方学习,或是加入到西方大学在中国设立的项目中去,上面的种种情况也许会有所改善。但等他们开始接触实际工作,他们也许会发现文化所带来的障碍。“这些项目是否能提高中国年轻一代的创新力仍然未知?这得看他们能在中国现行制度下能走多远,最好的学生总是想着去层级制公司里做管理,或是为共产党效力做公务员。只有那些最差劲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学习然后又回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