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威尔逊温迪接吻:“师德颂—枞阳县2011年教师节征文”部分获奖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15:51



 

有些飞翔,需要等待

枞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蒋美艳

 

    若只有时间能为你们装上洁白的翅膀,优雅在我的视线。那么,我愿等。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有些飞翔,需要等待。

                                                       ————题记

(一)遇上“懒羊羊”

    第一次见到9岁的张兴颖,感觉有一种想逃跑的冲动。从他可爱的外观很容易让人忽略他是聋哑人的事实。他整个人看起来圆圆的,最具视觉吸引力的是他的肚子,像一颗张扬得意的石榴,肚皮从皱皱的小衬衫里俏皮地露出笑脸。背着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只是看起来脏兮兮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被涂鸦过后的懒羊羊,让我完全无拥抱的冲动,反而想逃。

    送他来我校的是爷爷。他曾在南京进行过语训,只是生性懒惰,老师们均反映此特点,最终被劝退。爸爸、妈妈本是单纯幸福的打工一族,相知相爱,外婆不允许双方结合,于是给早已怀孕的妈妈喂食打胎药。或许,上天注定要给他一次不平凡的生命,他戏剧性地诞生,聋了。妈妈被娘家带走了,再也没回来。从此,爸爸两三年才回来一次,心里堆积着悲伤,那伤逆流成河。

    最初他很懂事,字迹工整、上课认真。汉语拼音,在戴着助听器的他的嘴里,总是发出令人心疼的声音,不清晰,但听得懂。生活自理能力弱,不爱干净,不洗衣服,即使洗,也就是浸在水里再提出来即可。

    冬天来了,寒风瑟瑟,寂寞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他身上的衣服总是那一两件,不厚不薄。时常看到缩在袖子的小手,冻得通红。我向同事要了几件旧羽绒服,套在他矮矮的身上,整个人显得更圆了。走起路来,像只可爱的企鹅,一摇一摆在这个寒冷的冬季。

    晚上值班,在被窝里发现一条尿得湿透了的裤子,骚味令人倍感深刻。当我提着裤子看着他的时候,他红着脸打了“对不起,臭”的手势。看着他不完整的表达,我的心一下子疼疼的。我让他站在水池边,看着我洗裤子的整个过程。我知道对于9岁的他来说,相比同龄孩子显得残忍很多,但如果我作为班主任不好好教他,已经是聋哑人的他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缺乏,更别谈将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立足。

(二)遇上“灰太狼”

    他叫刘平,7岁,小小的眼睛笑起来像营养不良的月亮,细细弯弯的。从上到下,没有一处没疤痕,调皮的程度真是超出我的想象,一周不小心打了5个水瓶,一个月之内,用开水烫伤了同学,从滑梯上摔下来差点脑震荡,在洗澡间与同学推搡玩耍头破了洞缝了针,但眼睛都没眨一下。想起第一次看到他,发现他有着桀骜不驯的眼神,那种暗藏着倔强的深邃,当你看向他,仿佛就会掉进去。

    脾气如我预想中的烈,聋哑且从未经过教育的他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父母偷偷离开学校,他开始没轻没重地闹情绪,我一把拉住他。他像匹脱缰的野马,咆哮着踢脏了我的裤子,撕烂了一个老师的衣领。滚烫的泪,滴在我的手上,那沾湿的睫毛,时刻提醒着没有父母看护的住校生活,必定要有我们好好照顾他的全力以赴。

    从教写名字到理解生活用语,我也如他们般慢慢摸索着去学习教学经验。印象深刻的是教“有”和“没有”这两个词语,其他同学都理解了,就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开始根据实际生活教学,每天早上我都会让他去厕所的一个正方形池子里拿拖把打扫教室,有一天我故意提前将拖把藏起来,假装让他像往常一样把拖把拿给我。我意料之中的看到了他可爱的表情,两手摊开,肩膀微耸,吐着舌头。这种无奈的表情就是表示他发现池子里没有拖把,于是我拉着他指着空池子作手势“没有”。从那以后他才真正理解了“有”和“没有”的意思。

    他如灰太狼般邪恶但可爱,虽然年龄最小,但在整个学校也算是一霸,那种不服输的顽固,那份坚持自我的执着,给了我很多教学启示。7岁的他在冬天根本提不动羽绒服,于是我把手浸在冷水里帮他洗衣服,但是会让他当面看着,让他体会“爱”这个抽象的词,体会洗衣要领。

(三)遇上“沸羊羊”

    16岁的她被再一次放到一年级,着实让我倍感意外。西瓜太郎的发型,皮肤白白的,嘴角总是挂着傻笑,经常流口水,她叫周陶琴。对,她是个轻度智力落后的孩子。一年了,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空有一身蛮力,对待同学没轻没重,时常有伤到同学的危险。

    经过其他老师一年的训练,她开始懂得在楼梯口突然推同学这种行为的错误,于是慢慢改掉了。当她来到我的班级的时候,观察到她与其他聋哑孩子不同寻常的表情动作,我开始意识到,要提高她的知识必定要下一番很苦的功夫,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每天下课我都会单独拉着她在校园里走,看到什么就作手语告诉她这是什么。时间长了,她开始意识到我指的东西和搭配的手语是同一样东西,于是她开始勤奋地用她不聪明的大脑死记。智慧女神可能听到了我的祈祷,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公开课中,她在黑板上做题的表现完全震慑了我的同事们。

    时间久了,不觉得那笑容是傻的,仿佛看到一抹纯粹,那笑容纯粹得像是天使的。

    从此我相信,特教事业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没耐心的老师。我花费了两倍的时间看到的是她和别人相同的进步,我却体会到了双倍的快乐。

    特殊儿童的飞翔,需要更加漫长的等待。这结果可能没有正常孩子来得快,来得好,但只要他们进步了就是一种骄傲。特教老师以良心为中心,爱心和耐心唯良心马首是瞻。我们可以是保姆,照顾他们;可以是妈妈,疼爱他们;可以是朋友,倾听他们。我们希望,当他们走出校门,也可以在社会上找到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即使要经历一番更加艰苦的努力。                                                 

 

点评:三个细微的生活片断,一篇让人肃然起敬的短文;看似平静的叙述,却总能一遍遍掀起人内心的波澜。若非作者心有大爱,如何让人读来如此感动,继而落泪?大爱无言,大梦无边,有些等待,也会理所当然地造就飞翔——送给蒋美艳老师!

 

 

他,无与伦比

——记我的高中语老师汪正文

安徽建工学院2011级社会与劳动保障专业 钱丽敏

 

    作为三中人,再一次想起三中的他,已然不仅仅是当年的开心与崇拜,更多了一份敬仰,多了一份尊重,多了一份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终于了解到,能够走进别人心灵身处的老师绝对无与伦比。

    身材偏瘦的他此刻正站在我的记忆里,纵然已经过去一年零五个月,还是一如既往的熟悉与亲切。脖子上挂着橘黄色随身小音响,头上戴着黑色麦克风,总是透着一股睿智的小眼睛,一直被同学们津津乐道酷似迪迦奥特曼的发型。好像一直都是这样不会有什么改变,我想,这是他用另一种语言要留给我们的话吧。他说,三中和我,你们的高中,一直都在,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也请你们保存好你们在三中时的心,从这里开始干净的单纯的一直坚定的走下去。

    跟在他身后的那段日子里,我就像得到了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水晶球,他会告诉我很多很多之前我不知道的事。关于青春。关于写作。关于梦想。关于我们所在的世界。我会找他谈心,就像是跟同龄的朋友一样,不论何时何地,他都笑脸相对,没有老师的架子也不管时光在我们两个人思想里划开了怎样大的沟壑,从我们的身边说起,从最近的生活说起,从他懂我的那一刻说起。也许有人会觉得和老师聊天是件不可理喻的事,但是他,让我很轻松就打翻了所谓的老师与同学之间的隔膜。

    风趣幽默是他无与伦比的必杀技。偶尔上课有小小的跑题,待铃声促响方惊觉,忙自个儿理清思路,眼珠稍转,思路依然清晰顺畅,速博满堂喝彩。

    性格开朗是他无与伦比的撒手锏。算是枞阳学生都做过的事,为授课老师取绰号,一方面是亲近另一方面是师生间的默契。高三时在一次作文中有人直呼他的绰号——奥特曼,他自个儿也跟着乐了。三中人还记得那年网上流传的那篇奇文——《枞阳三中惊现奥特曼!》,说的就是他。

    博闻强识是他魅力的源泉。大量恰到好处的文学名句名篇他引用起来犹如行云流水,现在还依稀停在耳畔。比如对于那些上课开小差的同学,他常常幽然吟来一句——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以此提醒他们错过的精彩课堂讨论。

    他也有小缺点,那就是字写的不好,但从不为了面子而掩饰,反而常常借此自嘲以博人一笑。于我来说,虽然看来登不得大雅之堂却也能拼得出一篇篇锦绣文章来,所以他依然是无与伦比的他。

如今的他还很年轻,看上去不太像一位已经教了好几届高中生的老师,反倒像是个大学生,朴实热心,对待语文一丝不苟并带着一份永恒的信仰。

    无与伦比的他教会我把握自己的牌用心打下去;无与伦比的他教会我坚持最初的梦想不忘记不放弃;无与伦比的他教会我乐观生活诚实面对一切;无与伦比的他教会我爱上自己的人生;无与伦比的他教会我……  

    现在的我已经走出了他在的校园奔向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我想,我会因为有了他的教导将自己的人生走的越来越称心如意。他,就像是在我背后的一片湛蓝的海,翻腾不息的海浪是他的留在我记忆里是莘莘教诲,给予我永不休止的力量,成为我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老师。

 

点评:该文纵横洒脱,穿梭自如;刻划入木,遣词考究,犀利泼辣,不乏无厘头,但颇具章法,有“海豚音”的风采;被调侃的老师很幸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与伦比的老师,无与伦比的学生!

 

 

记恩师曹尚松

枞阳县旗山小学   汪霞

 

    曹尚松老师在当年安庆师范的校园里,算是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林荫道上,我们偶能看见他魁梧的身影在独自前行,一路上他昂着头,长发及肩,双目炯炯,哼着歌,从不无所事事地左顾右盼,步履稳健而又略显匆匆,好像总有什么大作急待完成,催促着他的脚步。当我们喊“老师好”时,他也只是低头含笑一顾,等他大步流星地走过,空气中还有一丝颜料与调色油混合而成的余味未及飘散。这让人觉得,他一直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据学长们说,曹老师最擅长的歌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个还有待考证,但曹老师的确非常喜好音乐,那是他作画的背景。每当我们前往画室,总能远远听到或激昂雄壮或清新婉转的乐曲声传来。因为老师的喜好,我们作画的过程常常乐声不断。画到酣畅处,老师整个身体也受着激情的传导,伴着乐曲有节奏的微微震颤,画笔似乎也喝饱了音乐,在画布上涂抹摆擦间激情四溢,几缕头发会在这样的震颤中滑到他宽可走马的前额,倔强有力地跳动。曹老师在这个状态下绝不唱歌,他专注地投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里,世界似乎只剩下线与色,光与影。可当他告一段落,停下画笔,像欣赏一个初生婴儿,仔细端详画面后,他会突然地唱起歌来。“大海啊大海……”歌声浑厚而嘹亮。我们常常在全神贯注作画时,被老师的歌声吓了一跳,然后同学们交换眼神,偷偷暗笑,老师则浑然不觉。

    曹老师的歌声与他的画笔一样,充满表现力,但他的话却很少。他没有正儿八经地给我们上一堂美术理论课,而更善于用自己的勤勉,用自己作画过程启迪我们。在巡视我们作画过程中,他的指导也常常是三言两语,但总是一语中的。在我们绘画陷入胶着状态而茫然发愣,甚至想放弃时,他会走到身边鼓励:“尽力地画下去!”仍寥寥数字。我们女生则以青春期的敏锐发现,已过而立之年的曹老师在和我们这群半大不小的丫头说话时,竟还有些天然的拘谨与腼腆。除了就画论画,曹老师几乎不说题外话。几近纯客观的评论与指点,加重了言语的分量与威严。有一堂课刚开始时,曹老师却多说了几句:“你们女生今后在怀孕时不要再画油画了,因为松节油中有些成分不利于生育。”那时,我们初学油画,常用价格低廉的松节油代为调色。这句话时隔十多年仍让我倍感温暖。学画时我们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孕育生命于当时感觉是在漫长且遥远的若干年后,老师能为我们想到这极为神圣而又容易忽略的一层,真可谓体贴入微,虑之深远。

    因为曹老师的惜字如金,他的每一句夸赞显得弥足珍贵,对于初入门径,还在跌跌撞撞学步时期的我们更如一剂强心剂。记得有个周末,我和同学在校园荷塘边写生,传达室、夹竹桃以及栏杆倒影在微有涟漪的水中,色彩丰富且明快,我醉心于层次感的表现,不觉背后的脚步已近。“画得漂亮!”惊回头,曹老师正拂开层层叠叠的夹竹桃枝条,走到我身后。“曹老师好!”我有些羞涩又欢喜地问好。他并不理会我,视线全集中在画上:“水面的色彩还有些混乱,要降低纯度,用大色块统一下。” 传达室的值班人员也走过来看画,曹老师笑着对他说:“看,她把你住的小屋画得多美!”从来没有受过曹老师这样热情洋溢的称赞,我的脸都开始泛红。老师蹲在画夹前,审视着画面,沉吟片刻,“看,这儿……这……”他用画笔指点着,好像在教导我,又好像在喃喃自语,“还可以好好修改的……把凳子递给我。”然后,他就坐在那修改,不再说一句话,额前的那几缕头发又开始跳动,世界在这个时刻显得分外宁静。他修改了很长时间,画好后微笑着凝视画面一会,好像才发现这是学生的习作,恍然大悟般地将画笔投进洗笔桶里,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曹老师似乎是个为绘画而生的人,除此之外的琐屑俗务不值以耗散他的精力,吸引他的热情。一幅接一幅的创作,好像永不疲倦,他的大海没有退潮的时刻。同学中不乏勤勉狂热作画之人,但都自愧不如曹老师。

    毕业转眼十二年,当年在一起学画的同学渐行渐远,难得聚上一次,问起“还画画吗?”却大都为种种琐事所累,画笔早已尘封,但总听说,曹老师仍勤勉有加。后来偶然间得以进入曹老师的博客,并不意外,却依然十分惊异于老师旺盛的创作激情。流连其间,一次次地为老师的执著感动,为老师在艺术上的精进而敬佩,为老师依然神采奕奕而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荒废学业而自愧不已。

    去年春天去婺源,游玩到瑶里的一处古代龙窑遗址附近,忽觉眼前的画面似曾相识,细细搜索,呀,那不是曹老师的那幅画吗?!雨后暴涨的河水湍急,水中裸露着泥土的小块陆地上却长着几棵零星的小树,那棵树不也是这般瘦却顽强地生长,以这样倾斜的姿态呈现吗?那幅画曾挂在学校的展室里,登在一本美术杂志上,只是,时隔太久,老师的画太多,我已然记不起画作的名字。我用老友相逢时的目光熟视良久,于青山绿水间再一次想起曹老师,山水温润而亲切。

    这是否真是老师当年写生的地方?又何必拘泥于此呢?这些年,老师以行者的艰辛踏遍大江南北,以画家的视觉描摹山山水水,山水或不相同,但美感亦有相似。老师多年前在我心中播下一颗美感的种子,如今它抽出了枝条,挽着我的手臂,带我重渋时光的河流,我风尘仆仆久已疲惫,沾满尘世间淤泥的双脚,在那一瞬间得以亲近河水的清凉,露出被洗濯的光洁。

    在山水间,曹老师不是过客;在学生的记忆里,曹老师也永不止留下背影。从教多年的我,又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我只期望,今天我在学生心田撒下的种子,若干年后也有春暖花开的时刻。

 

点评:本篇文字温润,绵绵追忆,缓缓诉说,此情脉脉。描写颇具功力,用词精当,度句有法,取舍极有分寸,大而不空,细而不烦,雍容华典,老师的个性形象,深入人心。

 

 

9月10日:教师节(外一章)

枞阳县周潭镇永升小学  周八一

 

    看看,再看看,三千多个汉字,被我们慎重地揉成一篇深入浅出的教案。抻抻疲惫的腰身,试去眼镜上的灰尘,我们朝窗外望去,便看见一枚枚熟透的果子,重重地砸向秋天的心弦,奏响一片沉醉而悠远的回声。

    这是一个平静的日子,我们平静地相聚在一起,探讨一株株娇嫩的庄稼,怎样在一种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天一天走向浑圆与成熟。

    我们抚摸着瘦瘦的手指,默想它们是不是一双劳累的桨叶,今生今世,只为把那些躁动的渴求的心灵,引渡到理想的岸边。

    怀揣坚韧与执着,背负梦想和荣光,风雨彩虹,我们一路从容走来。讥嘲和鄙视被我们冷静地碾碎,丢给肤浅和无知。挺挺酸疼的脊梁,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们一遍遍地教会孩子,分辨什么是黑,什么是白……

    这是一个激动的日子,我们幸福地啜饮着馨香的清茶,一张一张地翻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候和祝福,泪流下来了,汗也流下来了……紧紧渐渐宽松的衣带,却又一次触摸到教育分量的沉重和庄严。

代教老吴

    代教老吴的一亩三分地由他妻子代种着,而他自己则一直坚守在另一块责任田里。多美的一块田啊!黑色的沃土上,点种着一颗颗白色的智慧的种子,看着看着,老吴经常会心地笑了。有时,一些杂草刚刚露头,就被他用那杆老锄头一样的教鞭,灵巧地锄去。

    代教老吴两袖清风。每天下课,粉笔的灰尘粘上了两鬓,他只是轻轻地擦一擦,回家的时候除了揩了学校的这点儿油,什么也不会带回去。等到粉笔的灰尘染在头发上,怎么也擦不去的时候,天就秋了,人就老了。老吴慢慢地放下教鞭,无语凝咽,泪眼迷离。离校的时候,只带走一摞一摞大大小小的信件和明信片。

    老吴其实不算代教。他1977年任教,20年前学校合并的时候,因为编制少而教师多,他主动要求退让,间断了一年,所以就不能享受民师的待遇,所以就不能登上“转正”的末班车……我曾多次问他有没有悔,有没有恨,他只是平静地笑了笑。至今想来,那笑脸就像这秋风中的菊花,朴素,实在。

今夜,当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疼了一下,又疼了一下……我仿佛又看见老吴走在夕光中的背影。那背影让我想起人间那朵开得最恒久最艳丽的花儿,它叫红烛。

 

点评:一首散文诗,一篇短散文,俱见修养,其中以《代教老吴》为最,诗般的语言,哀婉中透出倔强,大有秋意苍凉、暖阳高照之静美。看得出,作者潜心写作过,有获大奖的潜质。

 

 

渐近的师念

枞阳县项铺中心学校  陶龙满

 

    孩子们抽动双肩,无法止住哽咽:    

  “江老师,我们再也不要您带好多的衣服来,也不会围着您看电脑上那神奇的世界了,真的不会再淘气了,只要您能回来!”

    我的思绪被拉进大别山麓的小山村,散落在星点山坳的老少齐聚到大栗树下,披雨垂泪,送别他们大山里的好伢子——江道礼。

    “弟弟,你听见没,你对姐说,你在枞阳山区的那学校有许多留守伢子,他们太可爱了,父母常年不在家,衣服缺,让姐把你侄儿的衣服洗好整一起,下次你路过安庆带到枞阳去,姐整好了呀,弟!”

    “呜,江老师,你每次回来都给我捎回资料,讲解新课题,这次不是说好你学习回来帮我……”

    “道礼,好伢子,你每次回来在田间地头老远就招呼乡亲们,唠见闻,磕家常,咱们心头热乎啊。”

    乡亲们抑不住了,一一历数。

    我无语,默默心过着这位年轻而不平凡的小伙子,优秀的特岗教师。

    一年前,一位小伙子来到项铺镇东边小学,他如同出生地的大别山山体一样,壮实的中等身材,国子脸现出敦厚,薄镜片后的眼睛透着精神,言语不多,温和易沟通,他自我介绍:“陶校长、陈校长,我叫江道礼,以后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

    一个月后,陈校长来电,掩不住的喜悦,陶校长,我校特岗教师把东边小学网站开通啦。真想不到哇。打开网站,嗬,网站徽标背景衬着学校古色古香的牌坊照壁,设计新颖,富有内涵,校园介绍、校园快讯、教师风采、特色空间等栏目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图文并茂,班主任主页、师生博客一篇篇对话与交流让我感受师生间爱的流淌和交融。这是出自山区农村小学的网站内容?这是出自到工作岗位不到两个月的特岗教师之手?好一个小伙子!我暗自喝彩。

    二0一0十月,校安工程管理强化升级,所有0九年开始项目工程须建立电子材料、影像资料、纸质规范成套资料......接踵而至的是全县校舍网络版录入,时间紧迫,省检在即,我真觉得火烧眉毛了,这时,及时雨般的电话来啦:“胡会计,我在枞阳教育网看到紧急通知,需要我帮忙吗?”接下来短短几天,三份装订成册的三个项目学校纸质材料整洁详实,影像、电子备份档案摆上桌面。我仿佛看见江老师拖着受伤的腿,拿着数码相机,和胡会计挪东挪西,渴了矿泉水或山涧水,饿了方便面。

    学生家长们说,真怪,东边学校新来的江老师,孩子们一到家就念叨他,说什么江老师今天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今天我们又办了安全知识演讲赛,我以后再也不会偷着邀同学去洗澡罗、我们班举行文艺会罗,江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好棒,给我们拍了照,放在学校网上呢......这个新老师,有门道,一个个皮猴经他一带,里外换了个人似的!我会意一笑,“你们有机会去还可以去他班级看看,那才是书香班级,孩子们温馨的家。”这可是我和许多教育同事参观江老师班级的共同感受。踏进教室,清洁的讲桌上一盆兰草青翠秀丽,教室四壁成了文化长廊:图书银行别出心裁,每个学生行长在职,财富就是自己搜集的图书,业绩就是同学自己图书的人数和次数;我是书法家栏目江老师题的“提笔惊风雨,落笔泣鬼神”和小书法们的稚作交相呼应;小主人,我成长,我快乐!是特意为留守儿童开创的温馨天地,孩子们自己在上面记下一次次令他们自豪的成长记录、家庭故事、生活感言。一间教室,创意不胜列举,精彩纷呈。

    又是一年桃李,但桃花依旧,人面渺渺!江老师,知道你丢不下万分眷恋的教育,知道你舍不得移走注视山区孩子们的目光,知道你弃不了朝夕相处的同事,知道你还有太多太多的心愿!

    可你知否!你虽暂若流星,却绚丽而灿烂!你的同事,知你的教育者,已默默将道礼铭记在心!以你为模,甘做红烛。

    轻轻一声问候:“教师节快乐!”

    道礼,一路好走!

 

点评:有些事,我们不能忘记,尽管它们很琐碎;有个人,我们铭记于心,尽管他很平凡。——道礼兄,一路走好!

 

 

你听,贺卡在唱歌……

枞阳县城关小学  王  芳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五    晴

    站在熟悉的宿舍,看着这个生活了7年的学校,一直认为会在这个地方里生活一辈子的,所以用一颗炽热的心满满地爱着这里,如今却突然要收拾一切离开,这儿将会成为回忆,突然鼻子酸酸的……

    校园里是宁静的,还没开学,我踏上那唯一的水泥路,用相机录下学校的模样,拍下教室的黑板报,摄下宿舍的每一个角落,然后静静地收拾需要带走的物品,将它们一一放进准备好的纸箱。

    打开柜子,里面是几个偌大的鼓鼓的纸袋,打开来看,呵,五颜六色的贺卡,缤纷的彩带,纸做的小花,还有用练习本纸写的许多封曾经折的严严的信。是这些年教师节前夕孩子们送的小礼物。

    还记得那声声亲切的叫喊:“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那个羞涩的男孩一句话没说,黑黑的手里递给我的是一张写满字的纸和一只苹果。有的同学没钱买贺卡,就用硬纸片去做,用彩笔装饰,还找来红带子系上;小蝶和汪涵欣喜地将满满一玻璃瓶的纸折的爱心放到我手上,我后来知道,她们女生折了好几天;是的,还有那个叫汪彪的男孩,早就等家里的红色大理菊开了,摘下开的最好的那一朵说要送给爱花的老师,谁知道却被同学碰掉了花瓣,这个十几岁的男生趴在桌上哭的稀里哗啦……

    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读着练习纸上的对我说的悄悄话,真的好想念那些像花一样开在乡村纯香的泥土里的孩子们了……

    可是我却不敢再见他们了。记得那是放假前夕,汪彪和几个同学打完饭跟在我后面,犹豫了半天,才说:老师,那个,你下学期还会教我们吧?不会走吧?我很坚定地对他们说: 我不会走的,我长这儿了。如今,我却悖离了自己说过的话,同事萍对我说,没有谁应该为谁停留。可是我终是不敢再见他们可爱善良的容颜……

    我轻轻地将这些装满了贺卡的很占体积的纸袋,放进纸箱,用胶带裹紧,我想我能带走的除了回忆,还有满满的爱。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晴

    九月初凉,在这个偌大的校园里,新的学校,新的学生,新的老师,所有人都在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似乎都忘了教师节的存在。         

    与57名学生初次相识,记得第一天带给他们的是微笑,我依在讲台上对他们说:“我叫王芳,太普通的名字啦,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会上网,可是不会玩游戏,我会说笑话,可以让别人笑自己却不笑,我会……”那些孩子也蠢蠢欲动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向台下的我和同学们介绍着自己,我们听着、笑着。看着那一张张纯真的兴奋得通红的小脸,我想我们应该会慢慢地逐渐熟悉并喜欢上彼此的吧。

    昨天下午,接到了齐月的电话,小小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怯怯地问:“老师,你在哪里?” 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然后我满含抱歉地说;“对不起,老师不在那教书了…… 你还要像以前一样,认真的做每一份作业,不要骄傲,字要好好写,虽然你妈不在家,你要和你的朋友们快乐过每一天……”她不停地“恩”着,然后轻轻地说:“老师,快到教师节了,不能递贺卡给你了,祝你节日快乐!”

    听着她小小的细细的声音,突然想看看她,这个可爱的孩子,刘海是不是又长了,不能帮你剪了……

    挂上电话,2011年的第一声的教师节祝福,真的好感动。今年的教师节应该不会收到贺卡了,其实是有点失落的。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我的。来到教室,站在教室外等铃声,学生们纷纷跑进教室,扎着小辫的余思旎却从教室里跑出来,从背后拿出一张贺卡塞到我手里,细长的眼睛里满含笑意,“老师,我有点喜欢你了,祝你明天节日快乐!”然后甩着小辫快速地跑进教室了……

    拆开信封,里面的粉色贺卡在快乐地歌唱……

    原来,只要用心,到处都有爱。

    后记: 只有来自学生们的最真诚的祝福,最简单的贺卡,才是教师节里我们教育工作者最美的礼物,才是属于我们内心的真正的幸福。

 

点评:如蚌壳里的一粒小珠,短章也自有它不可抵挡的光彩。作者精心布局两篇日记,环扣交结,如佩如玉,其声卓然。文字清新甜润,如曦下珠露,其泽熠然。后记疑似蛇足,可以斩去。

 

 

记忆的乐章

枞阳县义津镇杨湾小学   杨林

 

     教师,贫乏而有思想。教师的生活,像哆唻咪一样,虽看似无序,却总能奏响美丽的乐章。

                                                  ——题记

一、年华一瞬,犹记最初

    1999年9月10日,第15个教师节。

    99年,我从安庆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小学从教。

    去学校报到的那天,正是教师节。

    学校规模不大,既简且陋,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刚出校门的我面对新环境,面对比我老练的同事,因为陌生而有点手足无措了。

    这时,学校的领导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化解了我的拘束,年长的同事以温和的话语引发我心灵的共鸣。很快,我融入了这个集体。

    那一天,我们在学校的厨房里自力更生地做出了很多家常菜,在一个教室里,将课桌拼成了大餐桌,热热闹闹地、像家人一样地度过了教师节。

    于我而言,这是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个教师节,是我正式从校门跨进社会之门的一天。

    自此,一切都充满着欣欣然的希望。

                                     

二、粉笔无语,笑书青春

    2001年9月10日,第17个教师节。

    那天,早早来到学校,我颇有闲情逸致地欣赏着宿舍门外的那一棵紫薇。刚来的时候,它还是很小的一株。如今,艳丽丽地开了一树。很是衬托这个节日。

    校长走过来,递给我两张奖状,一是因为我在统考中获得了第二名,一是因为我荣获了“优秀教师”的称号。

    手捧着这两张奖状,心里五味杂陈。

    工作两整年,每一次晨读,都带着学生读字词,领读课文,纠正他们的方言。课堂上,设计了许多的语文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下,放弃休息为学生补缺补差。

    可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换来理解。

    农村的学生家长并不是格外注重孩子的学习,读书无用论让他们觉得孩子在学校里就是养身体的。老师的较真、执着反而让他们觉着是多余。

    就连我的一些同事也甚是不解,在他们看来,在那些学习困难生身上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

    顶着别人异样的目光,我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了两年。终于,他们的普通话开始说得有腔有调,以前考十几分的能考到三十来分,以前考四十来分的能及格了……

    看着手里的奖状,想着两年来的努力,我知道荣誉是对我过往辛勤汗水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

    紫薇花在风中微微摇曳,它告诉我成长的路上还要加倍努力。

 

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0年9月10日,第26个教师节。

     此时的我已经来到另一所学校。

     教师节前,看着别班的学生纷纷买贺卡送老师,我班的孩子们也蠢蠢欲动。为这,我在班上强调:“不要花钱买什么贺卡,你们的懂事,你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就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

      可是,教师节那天,我来到学校,坐到办公桌旁,蓦地看见一叠教科书中露出几个信封的一角。拿出来一看,竟然是孩子们给我的。自制的信封,封面上画着星星,画着花朵,画着笑脸。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张自制贺卡,全是孩子们自己画的画,还写着祝福的话。画,很天真;字,很稚嫩,却看得我心潮难平。

      孩子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快乐的童话,不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就会给这个童话之门上锁,其实本来没有锁的。

      园丁的快乐,一般人都认为是花草遍地,桃李满园。可真正感到舒心畅意的,应当是苗圃的小苗出园,获得新的生命成长点。这才是做教师真正的快乐。

 

点评:本文谋篇精到,三个片断似三颗蚌珠穿线,十二年的青春年华历历在目,喜怒哀乐自在文章之外,无字句处更有诗书!虽语句偶有杂糅,但未影响整体布局,唯三个小题略显沉冗、落俗,可砍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回忆老师

枞阳县新世纪实验学校  杨亚琴

 

    走过教坛几春秋,有幸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他姓王,但同事们和学生们都亲热的叫他“国老师”,“国”是他名字中的一个字。

    一个丹桂飘香的九月,我在校长的办公室里初见国老师,只见他双腿交叠而坐,双臂交叉放在腿上,手指尖夹着一枝燃着的香烟,中等个,偏瘦,衣着朴素,外貌平常,但通身透着一种从容不迫、儒雅淡定的气度。

    我有幸成为国老师的搭档,共同执教三年级,他对我这教坛后辈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虽然我是班主任,但每每在工作中有疑问和困难时,总是去劳烦他,他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和我讨论,不遗余力的帮我想办法,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都是与他的鼎力相助分不开的。记得在三年级的下学期,鉴于学生们的作文能力有了一点基础,我改变了在学生写作文前给他们读范文的教学模式,让大家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尽可能的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没有了范文的现成的模式,刚开始的那些作文可想而知,内容五花八门且形神俱散,学生是写得开心了,但每次作文的整体水平都难达要求。年轻人的急功近利让我犹豫起来,这样教作文能行吗?我一边探索一边犹疑了。就在我举棋不定时,国老师却对这些作文发出声声赞叹:“真有想象力!”“太真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啧啧,真不错!”他一份份的翻阅,一遍遍的夸赞,好像他看见的不是一篇篇天马行空的作文,而是满园芬芳无比的花朵,“虽然内容散了些,章法有欠缺,以后能力提高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关键是这些作文里透着灵性,长此下去,学生们会终身受益。”还有什么话语比这些鼓励更令人振奋呢?我的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从此,和我的学生们沉浸在快乐作文的天地里,乐此不疲。后来,我的几篇拙文在报纸上发表了,国老师更是真诚的夸赞鼓励有加,令我倍受鼓舞,殊不知,国老师虽是数学老师,却是文学功底深厚,唐诗宋词信手拈来,《红楼梦》中的诗作通篇熟读成诵,听说,得闲时常和夫人吟诗作对呢,试想我的那些“豆腐干”与国老师的满腹诗华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可心地敦厚的国老师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同事都从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和支持,这让我们由衷地敬佩和感谢他。

    国老师任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但他在工作中一如既往的精益求精,并不因为自己是老教师就停止自己求索的步伐。在我们所带的班级升上四年级的时候,班里从外校转来一位学生,那所学校在当地是一所名校,但那位学生的成绩也不见得比我班学生的成绩好,我不由得有点沾沾自喜,但国主任却不是这样。他认为,从名校出来的学生,身上一定会有名校的影子,他很仔细的观察这位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思考问题的方式、作业习惯等等,从中研究名校好的教学方法。几十年的老教师了都这样谦虚好学,我还有什么沾沾自喜的理由呢?我感动且惭愧,于是,也加入了对这位新生的研究,并将自己的所得与国老师沟通交流,从中大有收获。后来,我在自己的教育反思里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国老师谦逊的态度不仅感动着我,而且也带动了我的积极性,更在无形中教育着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进行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他的谦逊,不会降低他的人格,只会更加令人起敬!”

    国老师常说,一个学生有问题了,那么问题可能先出在老师那儿。他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上,总是严格自咎,陪学生一起承担责任。就拿我班那个叫天龙的学生来说吧,这孩子不爱学习专爱捣乱,有时好好的一节课被他弄得“鸡飞狗跳”,好话歹话都说尽了,也没什么成效,常常气得我牙根发痒真想拿板子抽他,但国老师不急不躁温言相对,数学课上竟也鲜少有乱子。有一天中午,学生向我报告说天龙在班里抽烟,这还得了,才四年级呢!我气急败坏地来到教室,将天龙提留到办公室里,没收了他兜里的两支香烟,并严厉批评了他一顿,处理完后,见国老师在隔壁办公室,便拐进去将事情对他说了说,本以为他也会和我一样批评天龙,不料他沉思了一会儿后,说:“这事怪我。”我懵了,学生抽烟怎么怪起老师来了?国老师接着说:“我以后还真不能在教室抽烟了,孩子跟着学。”我一时语塞。国老师是老烟民了,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在跟他说这事时也根本想不到这一层,其实在上课时他很注意的,只有在上完课学生们做作业时才到教室门口吸上几口。听了国老师自责的话,我没有找话语来替他辩解,在这样一位严以律己,勇于承担责任的前辈面前,任何替他辩解的话都是苍白且有失尊重的。我感受到了一种人格的力量。我明白了,为什么每位同事都亲切的叫他“国老师”,为什么每位同学都亲热的叫他“国老师”,取其名字中的一个字,并非不敬,恰恰是发自心底的最诚挚的敬意。

    现在我已离开了的那所学校,不再和国老师是同事了,但国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将是我终生的财富。感谢国老师——王龙国老师,我敬重的良师益友!

 

点评:本篇文字平实,凡人凡事,颇具典型,尤以“因烟责已”出人意料,以小见大,更见老师阔大胸襟。开篇人物静描颇传神,全文叙述恳切,但不够简练,仍可斟酌。

 

 

铁拐李

——谨以此文献给老一辈献身教育的民师们

枞阳县麒麟镇白马小学    苏丽飞

 

昔日铁拐李仙翁,

横空过海显神通。

济世之心传后世,

凡人老李建功勋。

    凡人铁拐李者,枞阳县麒麟镇人氏,原名李来雨,58大旱之年出生,排行第三,上有两个姐姐。因是唯一男丁,家里全勒紧裤腰带,省着仅有的粮食喂养他。艰难地熬过了三年饥荒。可两个姐姐却因为饥饿营养不良,相继得病去世,这成了老李一生中永远的痛。虽然得幸成活,却是骨瘦如柴,父母见他无法从事农活,节衣缩食供他读书,他也不负双亲所望,小学、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了全村第一位高中生。所上的浮山高中离家几十公里。他平时住校,周末回家拿些咸菜。成绩仍是优异。大家都预言他将是镇上的第一个大学生。可天有不测风云,高二上学期临近期末,他回家拿咸菜,天突降暴雪,家人劝他迟些回校,他不想耽误第二天的学习,坚持冒着及膝的雪步行赶往学校。不想半路跌下山沟,幸一路人发现得早,不然小命休矣,但受伤的那条腿因受冻时间长永远地失去了,他只好辍学在家。祸不单行,不久父亲因病辞世,次年,母亲也撒手人寰,他成了孤儿,拄拐为村里放羊。

    这样过了一年,农村实行田亩承包责任制,大集体成了大安户,村干部见他无法干农活,还上过高中,安排他进了村办学堂,当一名民师,养活自己。

    重新与书打上交道,他很兴奋,教学十分认真。语文、算术、唱歌、画画全包,说白了,学校教师就他一人,三个年级,二十几个学生全挤在一间土坯屋里。他自己烧饭吃,有时,路远的学生在家带上一把米在他那里搭伙,他也乐于帮忙。只是吃饭时,谁要掉了饭粒,他总要批评一番。以致后来家长都要孩子在校搭伙,说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老李的节俭同样表现在用粉笔上,每支粉笔用剩到绿豆大小,手实在无法拿才放在一个小盒里。他曾经将积攒的粉笔头用水溶化,想重新做成长粉笔再用,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才作罢。如果他有发现学生浪费粮食或不认真学习,他便让对方伸出手,将自己的拐杖高高举起,连声问:“下次还敢不敢?”直到对方求饶才放下。大家背后都叫他“铁拐李”,虽然有些怕他打,可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讲课很有趣,还经常带大家做各种游戏。

    我上学时,学校共有五个年级了,增加了几名公办教师,条件比起父辈时好多了。老李仍是民师一个,工资一样少得可怜。本来他有次转正机会,可他让给了另一个民师,说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其实曾经有热心人为他张罗过妻子,对方是个寡妇,带有两个儿子。可相处不到半年,便离他而去,对外扬言,无法与他一起过日子,一月难见一回荤腥,为数不多的工资,还被他拿去资助学生。此后,再有热心人介绍,他都一一回绝。

    我上四年级时,他教我语文。我很喜欢上他的课,觉得非常有意思,各种传说故事,说起来绘声绘色,像“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八仙过海”等等,至今音犹在耳。尤其他房间里的书,更是让我着迷。他也大方的借给我们,只是嘱咐别弄坏了。我就在那时爱上了写作。记得有次作文《捕鸟》被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说写得生动具体。让我飘飘然好一阵,连着几次作业未完成。那天在课堂上,他冲我发起了火,高高地举起了拐杖,问我下次还敢不敢。明知错了的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倔强着不发一言。“啪”,拐杖重重的落在我的掌心。李老师可能没想到会真的打下来,瞬间的失神后,扔下拐杖,颓败地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好半天才沉声道:“你们这些娃,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这么好的条件,有吃有喝有书读,却不知珍惜。想我那时,饭都吃不饱…..”说着,两行清泪顺着他那消瘦的脸颊流下。年幼的我第一次看见大人在自己面前流泪,尤其是自己喜欢的老师,我当时心慌了,仿佛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责,忙连声说:“下次不敢了,老师,我下次写作业了。”

    在以后的求学中,我真的不曾偷懒,每次作业都认真完成。后来中考填志愿时,唯一的志愿是“师范学校”。

    师范第一年放寒假,去李老师家看望他。他当时因身体有病,已提前退休在家。对我的到来,他很高兴,拿出一叠信,让我读给他听,他说他的眼睛已难看清信上的字了。我读着信,他听得很用心,不时的回忆着写信人的点点滴滴。对写信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他深感欣慰。其中不少人给他寄来钱,让他看病,改善生活。他说他现在生活很好,让我有空时将汇款取出,寄给希望工程,帮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听着他的话,望着他所住的破屋子,我的泪水无声落下。

    第二年暑假回家,我兴冲冲地拿着特意在振风塔下的迎江寺求得的红木拐杖去他家时,却被告知他已于两月前病逝。据说,李老师的葬礼轰动全镇,全村男女老少都来送行,不少学生特从外地赶回为他披麻戴孝。

    我拿着拐杖来到他的坟前,望着坟上萋萋青草,坟前摆满的各式各样的拐杖,李老师生前用过的那根摆在最醒目处,杖身乌黑如铁,只是再也不见枯瘦的手将之高高举起……

   夸父临终掷杖化作绿林一片,

   老李一生拄拐培育人才万千。

   人生如果真的可以轮回,李老师,希望你来当一回我的学生,让我回报当初你给予我的爱。

 

点评:起段不凡,寥寥数语,说尽师者身世,得散文意趣,无裹泥之嫌,有千斤之重。但而后文字略显松散,有失重之憾。

 

 

心香一瓣献恩师

枞阳县浮山中学 杨  欣

 

    时至初秋,却有着夏日的炎炎热气,身处这沉甸甸的秋日中,感受着收获的气息,禁不住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走过许多个春夏秋冬的恩师。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小学的学习生活能记起的内容已经是少之又少,一节平常的作文课让我开始了对文字的喜爱:原来只要真实的表达自己就可以成就一篇优秀的习作。那件平常的小事打开了我对文学的兴趣之门。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个中年人,很高很瘦。对他最初的印象,似乎他总是熬夜很晚以至于早读课来得比其他班的老师迟一点,因此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但一节作文课却改变了我对他的这种态度。记得一个周四下午作文课,他布置了一篇作文让我们回家写,因为不是周末,大家都没着急动手,都打算周末带回家再写。谁知第二天一上课,老师并没有上新课,而是问起我们作文的情况,班上没一个同学完成,原以为他会大发雷霆,狠狠地训斥我们一番,谁知他却没有深究,而是平静地说:”既然你们没写,那不如听听我写的吧?”班上一下子安静下来。从小到大,我们上过无数节作文课,听老师们讲解分析过许许多多同学习作、名家作品,但还真从未见到过哪位老师的“原创”呢!心情由先前的忐忑变成了满怀的期待。那篇文章的内容现在的我已经记得不甚完整,但却记住了文中那一句话“夜已深,呷一口浓茶”,仿佛是刹那间明白,他的早读课迟到不是因为“懒”,恰恰相反,此时脑海中闪现的是一个在深夜灯光下仍在工作着的颀长身影……短暂一节课,没有激情澎湃的宣言,没有语重心长的教导,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很多,让我明白作为一位教师在课堂之外付出的那些看不见的汗水,也让我在那篇不同往常的“习作”中感受到了不同于名家的文学魅力和打动人心的力量。让我明白文章不是“挤”出来的,而是用一颗真心去表达、去倾诉,自然会有懂得倾听的耳朵。

    在时间和资料的交替中,我步入高中,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我有幸遇到了另一位令我难忘的语文老师——刘老师。他的特别之处不在于他有多英俊潇洒,而是他那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以及他为我们营造的那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上课时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有模式。第一节课,这位中等身材、相貌平平的老师用当时我们听来不甚习惯的“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后,又来了一个让大家出乎意料的要求:“以后我的课堂上,希望大家能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向来都是老师提问指名找同学们回答,哪会有傻冒自己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果然不出所料,此要求实施起来可谓困难重重,几乎没有同学去配合他这种要求,我以为他不久后就会改变思路和其他老师一样找人起来,但没想到他一直坚持着,遇到冷场的时候他不急不躁,也不多加催促,只是一直鼓励我们要勇敢的站起来,要敢于表达自己,直到有同学起来打破僵局,而无论同学回答的是否符合“标准”,他总是指出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为自己的勇敢而感到自豪,从不会让学生有答错问题的尴尬。渐渐的班上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时候是大家各抒己见,他加以引导,不知不觉中问题不再是问题而是大家讨论的“话题”,一节课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溜走,直到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语文课终于改头换面了,我们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看到了不同以往的自己,学会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更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同时在这期间增加对文字更多一层的领悟。现在回想起来,也许这才是他要求我们自己举手的真正用意吧!

    回首往事,我的那些恩师们似乎都过于“平凡“,没有豪情壮语,没有令人惊叹的成就,似乎也没有那些叫人“景仰’’的官衔,但却就在这平凡中让我感到教师的责任,、教师的伟大与无私,他们带给我的除了知识和学习方法,更多的是让我懂得人生的意义,增加了我对人生的感悟。

    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我同样坚持着他们的理想,虽少了与他们的联系,但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我永不能忘记那些生命中给我影响和启迪的恩师们。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一瓣心香献给您——恩师。

 

点评:本文记叙两位恩师,以平凡小事折射师者传道授业之精细,立意深远。文字夹叙夹议,略显粗糙;如将事例生活化,人物形象或能更趋丰满,以避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