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商标转让:成功的幻想家[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45:19
成功的幻想家[原创]

李仲恒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成功的幻想家
  【散文 作者 李仲恒】

  一提起广告,人们总是贬多褒少。夜晚观看电视文艺节目时,广告一出现,有人就将频道旋纽扭得嘠嘠响,或将遥控器按了又按,足可见荧屏观众逆反心理之强烈。由于虚假的广告太多,观众自然不欢迎。人们常喜欢将广告和“吹牛皮” 等量齐观,那么,专业广告公司的经理被冠之以“牛皮大王” 的美名也就是顺理成章和当之无愧的了。
  本人就熟悉这么一位“牛皮大王”。 他叫李志刚,是湖南省邵阳市广告装潢公司的经理兼党支部书记。遵照古人“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 的遗训,姑且将“牛皮大王” 之类带刺激性的头銜隐去,而换上“成功的幻想家” 之雅称。因为此人虽然十足“牛皮”, 爱生发惊世骇俗的幻想,却又常常获得戏剧性的成功。他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曾经谱写了充满离奇浪漫色彩的很酷的三部曲......

  1984年9月的一天。在遥远东北的辽宁鞍山。出席全国广告报协作会议的130多名广告公司经理和广告报编辑,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等单位领导,都在聆听办报单位第一位 经理的发言,发言者就是李志刚。他那不卑不亢的神情,纵横捭阖的谈姿,无不绐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当时他涉足广告界不过两年时间,公司也仅仅是燕巢初垒,却有着一股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浩然之气。当会议进入选举全国广告报协作委员会议程时,他顺利地当选为第一副主任委员。
  热烈的掌声中,他的思绪霎时间从北国飞囬了江南。两年多以前,他在邵阳市原西区工业局主管供销方面的工作,尽管多次评过先进,是优秀共产党员,但在人生的旅途上毕竟没有留下什么闪光的足迹。一次,他带队赴省会长沙参加全国轻工产品交易会。一到交易会场湖南省展览馆,只见馆内馆外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成千上万的客商在围着观看,有的边看边交头接耳,有的还掏个小本本将洽谈地址、时间和可供商品记上。他真是大开了眼界。夜晩睡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寐。他想起宝庆古城邵阳,纵然历史悠乆、物华民丰,纵然产生过魏源、蔡锷、贺绿汀等众多名人,却连一家广告公司也没有。自古做人要敢为人先,创业要创前人没有创过的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何不回去就创办一家广告公司?交易会结束一回到邵阳,他借了5000元开办费,买了一些办公桌椅,从社会上招聘了两名美工人员,从在职人员中选调了几名志同道合者,借几间办公室,到工商局登了记,通告一发,广告公司算是开了张。但那时的邵阳终究消息闭塞,企业界对广告的巨大作用知之者不多,公司开张难免门庭冷落车马稀。他不气馁,“你不上我的门,我就登你的门!”一家一家企业的跑,寻找起服务对象来。他来到效益好的企业,厂长傲气十足地说:“我们的产品落地不沾灰,皇帝的女儿人家抢都抢不到,还做什么广告!”他来到产品积压的亏损企业,厂长两手一摊沮丧地说:“我们连工资都发不出、原材料都买不进,哪来闲钱做广告?”他觉得他们说的都有理。但他也深知,人的观念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归根结底,人们是从实际利益中获取观念的。时逢洗衣机厂产品积压,4000多台洗衣机全部关在仓库里,甚至连车间和办公室都成了临时仓库。他想,帮人就要帮在危难处,便找到供销主管,商量试验通过广告推销产品,有了效益就付钱,没有效益分文不取。试就试,供销主管高兴地答应了。他先在长沙做了块大路牌,又在电视台介绍了洗衣机的材料、性能、质量和服务方式,居然很快打开了销售局面,年底,4000多台洗衣机全部卖完,订货者还在络驿不绝接踵而至。洗衣机厂逢人就夸广告的神通广大,国家工商总局还转发了李志刚的经验材料。开业第一年,公司除还清借款、保住开支外,实现盈利30000多元。李志刚看到了希望之光,品到了拼搏之趣。好象什么人说过,兴趣的稳定和强化是打开机遇之门的钥匙。但它的稳定和强化又常常依附于这种兴趣所带来的相应的补偿。就是说,效益也可以激发和强化兴趣。他开始研究起中国广告业的历史来。1933年,英国曾在上海办过一张广告性质的报纸。公司是否也可以办一张刋登广告的报纸呢?于是,一张报纸应运而生了。除了报纸,他还编印一些直接为企业服务的信息资料。第二年,盈利就翻了一翻。
  “明年的会议放在哪里召开为好?请到会的同志议一议!”会议主持人的发问把他的思绪又从江南拉囬到北国。他迅速环视了一遍会场,发现会议主持人的视线,与会人员的视线,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他的脸上。他的两颊一阵绯红,顿时又绽放出幻想的骨朵。那骨朵是那样灵秀传神、纯洁无瑕,终于逐漸绽开,最后化作一句叮噹的话语:“到邵阳!”
  “到邵阳!”“到邵阳!”“到邵阳!”会场里爆响着同一句短语,异口同声,此伏彼起。会议主持人笑容可掬、力压惊涛似地宣布:“好,就这么定了,明年的会议,到湖南邵阳!”
  会议就这么顺理成章地作出了决定:第二次全国广告报协作会议,1985年10月在湖南省邵阳市召开。
  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汗水和心血总算换耒了社会同仁们的承认和尊重。忧的是,筹备全国性的专业会议,要资金没资金,要宾馆没宾馆,要旅游观光地没旅游观光地,真是谈何容易!他想是不是趁早推辞算了,改在别的条件好的城市召开,自己只须悄悄地去,又悄悄地离开。但这不符合自己的个性和本意!困难往往也是一种机遇。兴趣与志向的巧妙结合,常常可以孕育出巨大的能量,可以化为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意志。广告可以宣传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工作、乃至我们的市长和书记!他决心试试看,找领导宣传宣传再说。这一宣传不打紧,奇迹还真的出现了!市长自告奋勇担任筹委会主任,市委书记指示正在施工建设的白公城宾馆加快进度,无论如何要保证按时接待会议代表。借得了东风,李志刚又幻想开了——全国会议在邵阳召开,总该让代表们对邵阳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吧?会刊要办好!路牌灯箱要搞好!还不够,还得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反映邵阳工业新貌的纪录片,还得编印一本《邵阳企业手册》,献给会议代表。预备会议选址广西桂林,让这颗遐迩闻名的风景明珠,也为山水相连的湖南邵阳增点色添点輝吧!会议如期召开。在省会长沙和西南列车中转站娄底,接待组的工作紧张繁忙、有条不紊。当各方代表步出邵阳站时,迎宾的车辆一字儿排成长蛇阵,由公安指挥车、安全车开路,迅速将代表们送到刚刚落成的白公城宾馆。市长和相关领导人早己到了那里,一一看望来自全国各地的170多位代表,其中还有4名港澳地区代表。当晩,代表们观看了大型彩色纪录影片《邵阳工业巡礼》,无不由衷赞叹。接着,又将《邵阳企业手冊》和别开生面的会刋《中国商品汇集》送上,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为期3天的会议开得既活跃又紧凑,代表们对邵阳留下了极其美好和深刻的印象。这一年,公司营业额突破了百万大关,实现利润比上一年翻了5翻。从此,邵阳广告装潢公司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情接待。市委书记专门召见了李志刚,还将他拍摄的纪录电影带到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放映。

  一曲唱罢,一曲又起。“牛皮大王”名声大了,烧香敬佛的也多了起来。
  1987年8月的一天,本市两位小有名气的戏剧作家来到广告装潢公司,求援资助拍摄电视连续剧。
  来的都是客。李志刚笑迎八方宾朋,问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两位作家大驾光临,想必有重要事情商谈?”
  两位作家对视了良久,并不言语。
  李志刚卖了个小关子,说:“两位如无甚么急事,就请稍等,我还约了位厂长商量个事情。”
  年纪老点的那位急了,一把将他拉住,说:“经理别走。我们两人搞了个电影剧本,原来已交给了珠江厂,计划也排上了,市里有人硬要我们拿回本子改电视连续剧。现在本子改好了,又没有拍摄经费,不知如何是好,没奈何只得登门求教。”
  他已与此人打过几次交道,曾投资合拍过上下两集的电视剧,不过电视剧拍好后就成了收藏品。但他仍然看好深入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尤其对荧屏上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连续剧一往情深。邵阳这座历史、文化、商业名城,当时由于京广、湘赣、湘黔和湘桂等铁路干线不曾挨着它一寸土地,已逐渐为闭塞、贫穷、守旧所取代。没人愿意来这里建立过多的路牌、灯箱,那些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几乎被人们视为妖魔鬼怪,而瞬息万变的电子路牌又还仅为大都市所特有。荧屏当然是再好不过的广告媒体了,关键是要有能最大化吸引观众的题材!于是他问:“是哪方面内容的剧本?”
  “绝无仅有的本地特产!你知道全国好多家小报都争相高价转載这位老兄写的通俗小说《乱世黄金案》吗?我们的剧本可真正是千金难买的拳头产品。”那人见有了希望,急忙露出了底细。
  他曾在历史的长河里搜寻过有关邵阳的浪花,蔡锷将军的故事已被拍成电影《知音》家喻户晓,魏源没故事没戏,只有号称民国十大奇案的“永和金案》含金量最重。现在既然己经有人写成了电视连续剧剧本,只是因为缺资金而不能投入拍摄,岂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的美事么?一定得抓住这个题材!办广告公司既要讲求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还要敢于承担风险。果真把这个连续剧拍好了,无论对历史对今天、对电视事业对人民群众,都是功德盛事。他甚至想象电视连续剧拍摄好后,邵阳观众是如何兴高彩烈争相观看的情景。幻着想着,他心血来潮,立马作出惊人的决策:“只要本子好,钱的事,我负责!”
  6集电视连续剧,一次性投资20多万元,这可不是几十本美女挂历或几十张舞会入场券,而且公司的户头上,暂时也没这么一笔可临时动用的款項。但是“牛皮”已经吹出去了,吐出去的唾沫又如何再能舔囬?一时之间,公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怨谤交加。
  没有退路。当然不可能用“宁肯前进半步死,不愿后退一步生” 的豪言壮语来形容此时此刻李志刚的心境。但他也确有几分“雄纠纠气昂昂” 的气慨!天大的困难也要上!9月进入筹备阶段。他首先邀请一批大厂领导座谈,开诸葛亮会。大家都说题材好、本子好、可以再一次把邵阳推出去。会上议定,每分钟广告集资1万元,不足1万无的片后鸣谢。随后,又去了趟湘乡、衡阳和怀化,很快完成了集资任务。合同是与潇湘电影制片厂签订的。12月18日开机拍摄,55天全部拍完。荧屏一播映,果然轰动。
  也许有人会问,拿几十万元去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于厂家何益?于公司何益?于社会何益?这到底算哪一家的英雄?这些问题,李志刚不便囬答,本人也不便囬答。因为牵涉到广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系统效益工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得清楚的。不过我可以披露一些数字:比如该连续剧的录相带很快发行千套以上,后由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一次性购买,又由南京城市中心台转发全国,并通过中央台国际部向国外发行...... 不仅出钱的厂家名扬遐迩,就连公司分得的发行费也远远超出了投资数额。

  当代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是改革。而最难办最棘手的问题也是改革。正如培根所言:“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又无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结果将只有毀灭。”改革,自然也永远是李志刚的主旋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公司在不断扩大,以至为全国广告界瞩目,他自己也成为全国瞩目的广告界知名人士。他出席过湖南省和全国广告协会一、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广告协会理事、湖南省广告协会副会长,出席过第三世界广告大会,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改革,没有改革的时代大潮,就没有他这个挺立涛头的弄潮儿。他的公司里没有“大锅饭”, 人人得学会办事挣钱,一切都按劳付酬。他十分重视当代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人,十分重视从业人员的智慧和才能。他鼓励职员刻苦学习,先后选送多批职员学广告函授和工艺美术,自己也带头当学员,而且各科成绩优秀。他常说:“企业家不应做小国之君,眼光应盯住大千世界。”他认为,公司如死守邵阳很难发展,必须把业务扩大到全省甚至全国去,奏一支时代大潮曲!
  想到了就干。为了扩大湖南工商企业和产品的影响,提高其知名度,报省经委和工商局同意,他决定编印一本《湖南商品总汇》,计划入选1000家企业,每家集资250元。方针既定,公司20多名业务员分成6组倾巢出动,先市内,后市外,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忙了3个月,才完成500家。业务员们长时间的马拉松赛跑,身心劳顿,不少都想丢盔弃甲甩手不干了,有的人口出怨言,说就是把命赔上,也不能按规定完成任务。
  李志刚也急,不过他急惯了,而且总是急中生智。
  这一天,他出了公司,朝南门囗方向信步走去。那些早看惯了、看厌了的商店、摊贩和行人,当然提不起他任何兴趣。走到西湖路,来个急转弯再往南走,统建办大楼、农业银行大楼、群艺馆大楼等建筑物徐徐退向身后,隔着街心花坛,迎面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大楼下面,人头攒动、彩旗飘扬。近前一看,原来是培训中心兼劳务市场开业,招工啦,报名啦,祝贺啦,看热闹啦,各色人等黑圧压一片。他眼睛一亮,立刻心生奇想:我何不也趁此机会招收一批业务人员?
  于是,在那五花八门的招聘通告栏里,又多了一份《湖南省邵阳市广告装潢公司招聘业务职员简章》。人们望着那赫然醒目的“应聘待遇”, 心痒痒地都想去报名应试。“中国广告事业系一门新兴事业,正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腾飞。广告这门世界上最受人青睐的职业,需要大批智多识广的志士能人去开拓,我们热情欢迎有一技之长的年青人,来到这个用武之地充分显示你的才干,望大胆地报名应聘,祝您成功!”特别是这扣人心弦的结语,使得多少期望一展雄才的热血青年簇涌擂台。短短两天时间里,报名应聘者达150多人。
  这突如其来的惊人之举丝毫没有減少人们对“牛皮大王” 的怨谤,甚至还等于火上浇油。办理报名手续要人,目测、口试、笔试、体检更要人。本来就无力完成《总汇》的联系和编纂任务了,还多出一桩招聘业务职员的事来。就算能招聘到一批“智多识广的志士能人”, 没有相当长时间的业务培训也无法上岗哬!
  李志刚是经理,决定了的事情没人能违抗。换一句话说,你违抗也没用。公司的对外联系业务基本上停顿下来。招聘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原定招聘15名业务职员,因为人才济济筛除不了,不得不临时放宽,录用了30名。公司决定:试用期1个月,从12月8日算起,试用合格者即成为正式业务职员,颁发正式聘书。
  如何个试用法?人们心里都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轮到李志刚来宣布试用方法了,人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他从从容容步入会议室,脸上挂着可掬的阳光的酷酷的微笑。没有激昂慷慨憾人心魄的言辞,而是轻言细语地说:“本公司正在编纂一本《湖南商品总汇》,省里相关部门的手续齐全,需要到全省各市州与企业联系,并签订好合同、写好商品介绍文字,一个月时间,完成20家就试用合格。如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与业务部主管具体联系。”
  一个月后,全体新招聘职员试用期满,没有不合格的,最好的完成39家企业,都兴高彩烈如期领到正式聘用证书,拿到比“应聘待遇” 丰厚得多的薪酬,任务完成得特别好的还受到精神和物质嘉奖。不乆,《湖南商品总汇》一书也审定付印,实际入选1500余家企业及商品。
  人们重又表现出对“牛皮大王” 的钦佩和崇敬。李志刚却并不在意,只嘿嘿笑笑戏谑地说:“搞企业不比混官场,不冒点风险不行,谨小慎微成不了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