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服务员工作职责:《民国四公子》之风流少帅张学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50:36

《民国四公子》之四

风流少帅张学良

稿源:《齐鲁周刊》 撰稿:王忠和        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均为民国初年京津沪上层社会颇具传奇色彩之豪门子弟人称﹃四大公子﹄或﹃民国四公子﹄诸公子趟过风雨尽管泥泞一身仍能﹃笑看潮来潮去﹄经历浮沉尽管几度秋凉仍能﹃乐尽天真﹄他们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虽人去楼空然名声依旧生气犹在

 

年未而立封诸侯:翩翩少帅养成记


    若是和其他几个公子相比,张学良的出身实在算不得显贵。他的祖父张有才,家中极贫寒,自己又不务正业,嗜赌如命,最后被人打死。张有才的小儿子就是张学良的父亲,赫赫有名的张大帅。


    1901年的时候,张作霖还在绿林,时与周围的胡匪发生火并,张学良就是当年其母于逃难中,在马车上面出生的。那时家中还很贫寒,他只靠高粱米汤过活,所以从小体质较弱——少帅的幼年也苦得很呢。张学良没有受过正式教育,八岁在家中入塾读书,一直到十七岁。他仰慕西方的先进文化,时常与沈阳基督教青年会的欧美人士交往,不但学会跳舞、打网球、开汽车,而且接受了民主思想和爱国教育。对父亲早年的亲日行为颇有不满。张作霖做了东北王,自然希望培养儿子接自己的班,军阀嘛,有几个不是“家天下”思想的?便想送他进奉天“讲武堂”,学习军事。可是,张作霖又惟恐这小子不听从自己,便使了个激将法,道:“你上不了讲武堂,去了怕给我丢脸。”这一句话,激怒了张学良的自尊心——你说我不行,我偏要去。


    1919年秋天,张学良从奉天讲武堂毕业后,被他老子授予炮兵上校,不久升为第三混旅旅长,固然,张学良有其特殊的家庭背景,但是并不能因此否认他本人的天赋和他的刻苦精神。1920年夏天,张学良奉命到吉林、黑龙江一带剿匪,旗开得胜,基本肃清了两省的匪患,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11月,晋升陆军少将。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时,张学良正在邯郸附近与晋军交战,接到急电后,将头上的长发剃光,化装成士兵,赶回沈阳。7月1日,张学良受奉天省议会的推举,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就职初,他即发表通电呼吁国内息争言和,一致对外,当时的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闻讯百般阻挠,在张作霖的葬仪上居然以命令口吻说:“我们就是不准你们换旗帜!”张学良勃然变色,一边老谋深算的日方外交界元老林权助只好打圆场:“国民党手段毒辣,与他们打交道没有好处,现在你在东北唯我独尊,一旦合并,还有现在的地位吗?”张学良对比他年长四十岁的林权助说:“林老先生,你替我想的真比我自己想的还要周到,可是有一件事你没有想到。”林权助惊讶地问是什么,张学良道:“你忘了我是中国人啊!” 


    12月29日,奉、吉、黑、热四省降下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完成了全国统一。按照日方的预谋,原是等老帅一死,趁机发动攻击,一举拿下奉天,岂料,张学良很快稳定了大局,没有给日军可乘之机。“中原大战”后,不到三十岁的张学良的政治生命达到了巅峰。11月12日,张学良赴南京,恭候他的中央大员达六七百人,狮子山炮台鸣炮十九响,军舰奏《迎上将》军歌。

    
“骂名将军”的惊天兵谏


    无须讳言,张学良从进关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段时间里,是他一生中最风流、腐化的时期,他来往平津之间,出入社交场合,整天和太太、小姐们厮混,以致被人称为花花公子——作为一个负责北方军事全局的最高首长,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一些少年帮闲,这些公子哥儿们整天跳舞、打牌、游山玩水。在那时见过他的人描述说,其形象骨瘦如柴,满面烟容,不但身体不佳,精神也极委顿。他晚年也自承:“我乱七八糟的很,不能说得上是什么爱情,我年轻时是非常荒唐的。” 


    当时,除了与溥杰的前妻唐怡莹有过一段风流韵事,还有外交部长王正廷的妹妹、天津怡和洋行买办梁某人的女儿等等,不过都是逢场作戏而已——俗话说英雄爱美人,其实美人更爱英雄,对于26岁的翩翩少将军,谁不愿意投怀送抱?但是,他有一条坚定不移的原则,绝不和部下的妻女有任何瓜葛,甚至不许家眷和他们来往。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东北之后,国内群情激昂,民愤难平,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的罪名。由于政治上的压力和毒品的折磨,张学良精神状态几近崩溃。蒋介石到保定见张学良,对他说,现在舆论沸腾,就像一条船就要沉了,应该有一个人跳下去。张学良立即接过来说:“跳下去的该是我。”不久,张学良回到北平即通电下野,飞往南方养病戒毒去了。

    1934年,蒋介石召国外考察的张学良回国,就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副司令。此时的张学良虽然时刻没有忘记抗日,但仍然是拥护“剿共”政策的,直到汪精卫被刺,此事给张学良刺激很大,当时东北军人数装备都处于优势,却屡战屡败,原因无他,在于东北军不愿剿共,只想把日本人打跑。而张学良在西安和杨虎城、邵力子来往频繁,杨虎城夫人是中共秘密党员,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必然的。


    10月底,蒋介石到洛阳避寿,声色俱厉地把勾结日寇和勾结共产党的人斥为汉奸——随后不久,他便派人劝说张学良交出军权,张学良当即表示,绝不出卖部下,遂抢先发动了扣将的行动。此前的12月9日,爱国学生到华清池请愿,要求抗日救亡。张学良接见他们时,感动的流了泪,他告诉学生:“回去吧!你们的爱国热忱,我不忍辜负,相信我,一个星期内我以事实答复你们。”老蒋却对张学良说:“对付这些学生,除了用枪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句话激怒了张学良,如果说此前他还在犹豫是否实行兵谏,这时他才痛下决心。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随机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周恩来得知后,立即赶往机场,但飞机已经飞走了,他叹息道:“张汉卿看《连环套》那些旧戏中毒太深了,他不但摆队送黄天霸,还要负荆请罪啊!”果然,张学良一到南京机场,就发现气氛不对——六年前人们对他趋之若鹜,而今是避之唯恐不及。他很快就失去了行动自由,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幽禁岁月。


    1958年,蒋介石曾接见过张学良一次,对他绝口不谈其他,只是告诫他保养身体,认真读书——蒋介石一直把大陆失守的罪责归之于张学良,因此对他心存芥蒂,耿耿于怀,即使后来张学良信奉基督教,二人在做礼拜的凯歌堂碰到,也是极为冷淡。后来,蒋经国接掌台湾情报部门,对张学良倒是比较尊重和热情,两人的私交往来也算是热络,但在政治上,小蒋绝不给张学良一点面子,在他的《风雨中的宁静》中指斥张学良“无知”。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张学良献上一副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寇仇。

    
政治家、军事家、公子哥儿“三位一体”?


    张学良年轻时曾向老帅坦承:“您派我干什么我都去干,但请您,一不要干涉我在外面找女人;二我没钱时得向您伸手要钱。”除了原配于凤至,张学良的一生确是美人无数。其中最为著名的自然要算红颜知己赵四小姐。


    于凤至出身于富贵人家,张作霖在吉林剿匪时,听一个算命先生说她是“凤”命,便强把其长子张学良和于凤至联姻一起,那年,张学良刚刚10岁。于凤至年龄比张学良大了四岁,而且出身背景不同,难免兴趣各异,张学良总是把他当做姐姐看待,平时也呼之为大姐。二人虽相敬如宾,但始终缺乏了一点热情。尤其是张学良到了平津一带时,年方弱冠已执掌方面大军,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当时的交通次长赵庆华14岁的的四女儿绮霞也早就对这位少帅心生爱慕。


    后来,赵绮霞在自己的大姐夫、也是张学良德文秘书冯武越的介绍下,两人一见钟情,感情急速上升。1929年9月的一天,赵四小姐给家里留下一张字条,便以探望生病的张学良为由,一个人来到了沈阳。盛怒之下,赵庆华在报上连续五天公开发出启事,将赵四从赵氏宗祠开除出去,并引咎从此不再为官。据张学良晚年回忆,赵四小姐当年来沈阳“只是来看看”他,然后“还是要回去”。可赵庆华一登报,断了她的后路,反倒回不去了。


    1936年西安事变后,偕同三个孩子在英国的于凤至得知张学良被扣押的消息,随即赶往国内,到处奔走希望拯救丈夫出狱,当一切努力都无法改变现实之后,便毅然去浙江奉化陪伴张学良,当时赵四小姐也在那里,两个女人商量许久,决定由赵四小姐出去照顾年纪尚幼的孩子,于凤至留在张学良身边。直到1940年,于凤至患了乳腺癌,才由赵四小姐接替她,从此,于凤至再也没见过张学良。


    而在漫长的幽禁生涯里,从南京辗转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终至台湾,并无名份的赵四小姐无怨无悔,始终陪伴着落魄的少帅——人们有时看到她时,只见她布裙荆钗,不施脂粉,坐在少帅旁边默默地纳鞋底儿。张学良得享高龄,不能不说是赵四小姐精神支撑的作用。


    张学良虽然是个军人,但也雅好收藏名人字画,年轻时还喜欢听张寿臣的相声,曾建议他改行当个县长,哪个县随他挑——说相声当县长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先例。后来,他佩服张恨水的才华,也曾同样以县长一职请之,只是,这两人都自知不是当官的材料,先后婉拒了这位少帅。


    张学良极爱惜人才,曾花费巨资扶植他父亲于1923年建立的东北大学,短短时间内,汇集了当时著名的学者,罗文干、章士钊、黄侃、梁思成等人,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史学家唐德刚称张学良为政治家、军事家、公子哥儿“三位一体”。实际上,若非“西安事变”那临门一脚,他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也算不上什么,不过,他毕竟出于一腔爱国热忱,扭转了中国历史,甚至改写了世界历史。 http://www.qlweekly.com/Reading/OldNews/201012/18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