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车天天:平望古镇:五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15:41
    平望历史悠久,记载始于西汉(公元前6—公元前3年),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38年。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汉通运河,晋凿荻塘,平望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唐时设为驿站,文宗里昂时(827-840年)置戍(录属于镇的军事单位),有戍副一员防守。熙宁年间(1068-1077年)在平望置军垒。按宋制有将官镇守的地方为镇。平望从那时开始称镇。建炎南渡(1127年),平望为三辅要冲,更诏以重臣镇守。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淮东张士诚占据平江(今苏州),十七年在平望筑砖石包砌土城,周长三里,东为旱门,南北西设三座水门。这是吴江范围内三座城池之一(另两座是县城、七都吴溇的湖城)。明太祖朱元璋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部将常遇春在平望将张士诚女婿潘元绍打败,毁城为镇。明宣德二年(1427年)陈克礼著《莺湖八景志》,其中有"相传隋唐以来,此地淼然一波,居民鲜少,自南而北止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此平望之所安民桥 俗名北渡桥,又名北大桥,在平望镇北,拱形单孔,东西走向,跨大运河这上。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全长36.7米,宽4.6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僧圆真初建。崇祯二年(1629)里人钮明达、孙谏臣重建。桥东堍有弥陀殿寺观,清顺治初,该寺曾于桥上建关帝阁,后圮。现桥安然如旧,亦为古迹之一。平望安德桥 一名平望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于古运河与荻塘交会处,全长54米,宽4.53米,高9.3米,跨度11.5米,在巡检司署前(即现平望粮管所城隍庙仓库前)。据历史记载:吴江最早的桥梁是平望桥,唐朝大历年间(776-779)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吏时,曾与文学家张志和同游平望,写下了《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一首。诗中有“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之句。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陶庄民陶氏重建(另有徐志载南宋庆元三年(1197)邑人陶庄建)。是境内最高之桥。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平望》诗中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之句。明成化十九年(1483)知县陈尧弼重建,并有里人费永膺舍地立碑亭,有迎秀楼在桥旁,后并废。该桥西通荻塘河,下连大运河,农舟商船,日夜不绝,是莺脰湖泄水主道,故桥下水势湍急,遇有大风,舟行过桥相当险难。清康熙初重建,后圮。五十七年(1718)吴江知县叶前率里人募建。乾隆二十九年(1764)吴江知县沈名掞、震泽知县赵德基领导里人程国梁等重建。五十四年(1789)吴县知县龙铎、震泽知县孟黄偕里人孙绍黄、吴文燮等重建。同治十一年(1872)水利工程局重建。该桥跨度大,桥孔高,气势雄伟,至今仍巍然存在,为古迹之一。 

1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2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3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4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5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6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7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8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9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0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1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2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3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4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5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6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7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

18 

设置封面 拍摄信息 评论 收藏 喜欢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