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电视剧全集40: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合资企业吗? ——赤脚远足的汽车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33:02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合资企业吗?   

2011-09-20 22:07:54|  分类: 即时快评 |  标签:合资  自主  奇瑞  斯巴鲁  捷豹路虎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合资企业吗?
文/赤脚远足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合资企业吗?提出这个问题时,诸多外资品牌正徘徊在中国市场的大门外,他们可能是刚被发改委否了合资项目的斯巴鲁,还有积极接洽中国企业,谋求通过合资项目落地中国市场的捷豹路虎、SAAB萨博和克莱斯勒JEEP等等。

 

毫无疑问,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垂涎三尺,是他们做出国产化抉择的最大动因。这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逐利本性的论断。从商业角度和全球国际化的角度来讲,放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赚钱”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在回答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之前,请考虑清楚,我们为何要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我们都带着“私心”——希望外资进入中国赚走真金白银的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尤其是只懂造车卖车不懂研发和设计的本土汽车企业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于是乎,一个明显偏向本土企业的价值观就在决策者心中形成了,中国有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这就像一个美味得诱人的蛋糕,如果大众、丰田和通用们都想来切,就必须按照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办事。这个游戏规则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要在自主研发能力上扶植本土汽车企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尚未进入中国但仍对此翘首以待的“洋品牌”们,似乎是一群不值得鼓励的对象。改革开放30年,中国开启合资模式“市场换技术”也将近30年,像大众、通用和丰田这样的大牌明星都来了,晋升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中国,还用得着去在意那些二流三流明星吗?

 

理由很简单,一方面,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更弱,产品面向的充其量是一小撮消费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大众、丰田和通用那样大手笔到中国投资,所谓“规模化”起步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核心技术缺失,所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目的就是卖车“救主”,更不可能有实力和精力来帮助中国发展汽车工业。

 

基于上述原因,国家发改委等汽车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完全可以以“汽车产业政策”为门槛,将这些企业的国产计划挡在外面。要来可以,进口车渠道完全对你们敞开,但受制于关税政策等原因,你们在中国的生意可能永远也无法做大,所以只能望着中国市场的井喷而“兴叹”。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合资企业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个人认为要看我们背后站着的是谁。如果我们代表消费者,毫无疑问,大家乐于看到更多的新加入者进入中国市场,这意味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充分,消费者选择多样化和新车价格更贴近他们的心理底线。如果我们背后站着的是行业主管部门,那确实需要好好考量,放更多的游戏者加入中国,会不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产生不利甚至冲击。

 

在这个问题上,心态最为复杂的当属奇瑞和吉利这样的本土企业,和南北大众和南北丰田这样已经经营多年的合资企业。他们一方面都担心市场份额被新加入的竞争对手抢走,另一方面又期望新品牌和新产品的加入,可以更快更好地激活中国汽车市场的在部分细分领域可能存在的潜在需求。毕竟,中国汽车市场虽然一直在高速发展,但离真正走向成熟还很长路要走。

 

笔者个人观点认为,放这些“后来者”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是什么坏事,当然前提是他们跟丰田大众一样按照中国的游戏规则办事。如果我们因为照顾到公平的原则不可能对这些企业“破格提拔”,但也没有必要因为他们的进入对提升本土企业造车水平没有实质上的价值而“赶尽杀绝”。至少站在普通消费者立场上,他们希望看到更多品种,价格更低的汽车出现在市场上。

 

如今,斯巴鲁们遭遇的困境,跟10几年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面临的造车困境有点类似。李书福当时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政府给民营企业一个“跳楼”的机会。经济学家张维迎讲得好,站在一线的企业家远比庙堂之高的官员,更能看到市场风险。至于进入中国市场后可能面临的机遇和风险,这些挤破头都要进入中国的“洋品牌”们,会比发改委们更清楚。(注:网易汽车特约稿件,版权所属,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