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一天放多少集:日本的麻雀为什么不怕人? —— 唐辛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2:52:57

日本的麻雀为什么不怕人?   

2011-09-20 19:06:14|  分类: 文化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回家的路上,顺路去超市买菜回家,菜卖好,装进随身携带的环保布口袋里,便拧着回家---超市离家很近,穿过一个红绿灯再走上5分钟便到了。 

走到信号口的时候,正是红灯,于是将装菜的布口袋搁在地上等候着。眼看信号转绿,可以过马路了,于是弯腰要去拧那只搁在地上的布口袋,这一弯腰,便赫然看到在装着蔬菜瓜果的布口袋上,居然站立着一只小麻雀。

 当然麻雀不是什么稀奇的鸟儿,哪儿都能看到,不过如此近距离地看一只小麻雀,却还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特别是当你稀奇地盯着麻雀,却发现那只麻雀正用更稀奇的眼神反盯着你的时候---就难免心情跟“麻雀一样地”变得“雀跃”起来。 

如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看到各类飞禽走兽小动物之类,我的第一条件反应不是“好看”,而是“好吃”---因为这些小东西们挑逗的神情第一刺激的就是我的味蕾。不知道专家们有没有兴趣做一个调查统计:调查一下世界各国人等在遭遇各类飞禽走兽小动物之后的口水分泌率----俺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中国人的口水分泌密度与浓度可以震撼全球,超越国际水平。

 再说那只停在我的布口袋上不请自来的小麻雀。当它在我的布口袋上不知死活地蹦蹦跳跳,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时,我已经在心里将这只麻雀打量了上百遍,并最终联想到曾经在上海云南路上看到过的烤鹌鹑,一只鹌鹑无疑要比麻雀更大,但烧烤出来之后的瘦骨嶙峋却恐怖得令人无法下口。鹌鹑尚且如此,何况麻雀----如此“柔肠百转”地一想,俺看着麻雀的眼神便开始柔情蜜意起来,并满腔慈悲地朝麻雀伸出手,邀请它到我温暖的掌心一聚。 

可那只小麻雀却不领我的情,它在我装食品的布口袋上跳来跳去看了半天,发现所有的食物都包裹得好好的,眼看打不到什么主意,便朝着我嘀咕了一句鸟语,在下一个红灯的时候,拍了拍它的小翅膀飞走了。 

看到这儿,估计有朋友要感叹了:瞧!日本的生态环境多好!连麻雀都不怕人。 

这话怎么说好呢?日本的生态环境相对中国而言,的确是算不错的,但日本的麻雀不怕人,却也不完全与“日本人注重生态保护”,或者“日本人热爱小动物”等等之类有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方说有人在某地发现一窝一窝的老鼠---你不能够因此就断定:此地老鼠很多,生态环境真不错,该地人民的环保意识很好很强大。但最起码可以断定另一点:这地方的人一定是不吃老鼠肉的,老鼠肉卖不出好价钱。(可能会有人认为用老鼠举例不合适哈~但别忘了,老鼠和麻雀都是小动物。)

在日本的城市中心都可以看到麻雀,当然与日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好有关,日本的麻雀不怕人,当然也与日本人爱护小动物有关,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的餐桌上,是不会摆放“麻雀料理”的。但也不是说日本人完全不吃麻雀,在日本京都伏見稲荷大社附近,就有以烤麻雀闻名的烧烤店,但吃客算不上多,因为大部分日本人不吃麻雀,即使有想吃的,当手抓一串烤熟的麻雀尸体,却要面对身边唧唧喳喳快乐地飞来飞去的活麻雀们,无论如何都没法安心咽得下嘴去。 

一般认为:日本是个岛国,以食用鱼类海鲜为主,而少吃飞禽走兽。因此,现代日本人到了中国,总是惊讶中国人的“无所不食”----上月在北京的时候,晚上去逛王府井美食街,在一家烧烤店前,一串一串还在蠢蠢蠕动的活蝎子,直吓得同行日本小女孩惊叫起来,连呼:“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蝎子自然是可怕,一般中国人估计敢吃的也是勇士,但就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猪蹄、鸡爪、以及动物内脏等,在普通日本家庭的餐桌上,也是很寻觅到的。日本人不吃这些东西。第一恐怕是不知道如何料理,第二也没有食用这些的传统习惯。这与日本的历史发展有关。 

早在日本的绳文时代(公元前8000年前后),据考察日本古人以狩猎为生,兔子、貉子、鹿、野猪、老鼠,等等都是古代日本人的美食,而且,与肉相比,动物内脏是更为重要的营养源。但后来到了公元七世纪,日本出了个天武天皇,利用佛教谋求国家安定,将佛教作为国家宗教进行推广,颁布杀生禁断令,全日本国民不可杀生,也不得食肉,这道“禁肉令”,一直沿袭到日本明治维新,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和魂洋才”的时候,才终于得以解禁。而这个时候,世世代代不许吃肉的日本人,对于“肉文化”料理,显然已经十分生疏了,除了吃吃猪排牛排、鸡腿鸡翅之类,其他的却不敢问津。 

也因此,在日本人的思维中,“鱼肉”是不能称之为“肉”的。当你去问一个日本人“鱼肉是不是肉”时,对方一定会很肯定地回答你:

“鱼就是鱼,鱼肉肯定不是肉。” 

作为中国人的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你认为鱼肉算是肉吗?或不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