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生产线:蒋中正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4:55:15
蒋中正生平事迹
“自余束发以来,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为建设民主宪政国家奋斗。”
求学经历
蒋于1887年10月31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在中国浙江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镇。父亲为蒋肇聪,母亲王采玉。蒋家自蒋中正祖父蒋斯千开始经营盐业,家境算是富裕。
蒋于六岁起入私塾就学,九岁时父亲过世,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学习英文、算术等西学,但经史旧学仍占很大比重,引起学生不满,蒋被推为代表向校方交涉,由于“情态激烈”,几乎被开除学籍。翌年转学到同一县城的龙津学堂。过了一年,再转学到宁波箭金学堂,不到一年又回到龙津学堂。1906年4月,蒋首次东渡日本,虽未能入学,却结识了陈其美, 同年冬天返国。翌年夏天,蒋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后被选取官费留日陆军学生。
参与革命
1908年蒋中正就读东京振武学校期间,接触到了旨在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革命思潮,经陈其美介绍加入由孙中山于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开始进入中国革命运动。1909年至1911年,蒋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蒋潜回中国上海参加辛亥革命,与陈其美于江浙起义,并以先锋指挥官职位率百余人进入浙江,攻打浙江巡抚衙门。时清吏早已风声鹤唳,全无斗志,不攻而下,10月5日即控制市区,六日抵抗结束,俘虏巡抚增韫。后陈其美在上海被举为沪军都督,任命蒋为沪军第五团团长,隶属黄郛的第二师。陈、黄、蒋三人遂换帖拜把,结为兄弟。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同盟会」改组爲「国民党」。1月,蒋在陈其美的命令下,刺杀了孙文的异己——曾为光复会中心人物的陶成章。后蒋辞去沪军第五团团长,于3月赴日学习德文。蒋在日本不到一年就回国,遂返溪口老家,暂时闲居。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担任总统,并控制中华民国共和政府。1913年,即将担任总理的国民党要员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以陈其美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蒋遂参与「二次革命」,于7月在上海攻江南制造局,作战不利,败退闸北,被英军缴械,于8月13日彻底失败。9月,各地讨袁军相继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东渡日本。孙中山在日本召集流亡党人重组中华革命党,蒋于1913年的10月29日,由张静江做监誓人,加入中华革命党。蒋第一次单独与孙中山见了面,孙中山令蒋主持沪宁讨袁军事兼任第一路司令,负责进攻沪西。
1915年袁世凯推翻共和,在北京称帝,各地爆发反袁运动,陈其美回任淞沪司令长官,召蒋回国襄助。蒋协助杨虎攻击「肇和舰」及袭取「应瑞舰」,还参与攻击上海各官署,但均告失败,是为肇和舰起义。蒋亦于1916年初参与江阴战斗攻取江阴要塞,占领五日后退出。5月,陈其美遭袁世凯遣人刺杀身亡,蒋于险地为之发丧。传闻蒋在沪期间与青帮有所接触。同年,袁世凯病逝。
崛起政坛
1917年,张勋复辟,北洋军阀不承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州,筹组军政府,并就任海陆军大元帅,主持「护法」及「北伐」事宜。蒋中正撰写《对北军作战计划及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受孙中山赞许,后奉孙中山之命留上海主持党务军事。
1918年,蒋奉命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拟定第一期、第二期作战计划书,并于漳州战斗中亲加督战。同年夏天,他辞职返回上海,不久又奉命赴闽就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职。冬,蒋参与攻取永泰,旋奉命停战。后蒋辞职回沪,并游日本,不久后返国。
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蒋回上海向孙中山陈述留学欧美计画,但孙中山不同意。同年,孙中山以「中华革命党」为基础,扩大吸收党员,成立中国国民党,蒋亦加入。1920年,蒋再往福建参加作战,陈炯明本任其为粤军第二军前总指挥官,蒋婉拒之,回乡侍母。
1921年6月14日,蒋母王太夫人逝,年五十八。蒋回乡葬母。孙中山书“蒋母之墓”刻石建碑,竖于墓前。1922年,蒋到广西参见孙中山,商决「东征北伐」事宜,建议移大本营于韶州。后因陈炯明与孙中山交恶,阻碍北伐,蒋两难之下辞去职务。同年夏,孙中山自桂回粤,免陈炯明职,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炮击广州总统府,孙中山仓促避难于永丰舰,蒋奉中山「事紧急,盼速来」电召,星夜自沪驰赴广东,在永丰舰上协同指挥作战五十六日。8月9日脱险,随孙中山返沪,并将经过写成《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请孙中山作序。后蒋奉命为东路讨贼军参谋长,赴福建整顿各军,伺机攻击陈烱明所属军队。
1923年,孙中山将大本营迁回广州,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对抗北洋政府。列强多不支持孙中山与国民革命,孙仅获得表面上对华友好的苏俄支持以因应此情势。[8]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实行“联俄容共”:聘请苏俄军事及政治顾问,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年9月至11月间,孙派蒋为代表率团赴苏俄考察学习苏维埃体制的政治及军事系统。蒋在苏期间,发现苏俄不欲兑现援助革命政府的承诺并坚持认为外蒙属于苏俄势力范围,他还发现苏俄当局对中国国民革命没有真切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强分阶级,讲求斗争,他对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他对付革命敌人的策略为更多」,并认为「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我们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11]。蒋自此认定苏俄乃“赤色帝国主义”,共产主义亦不适于中国。蒋将其在苏俄三个多月旅行、考察和会谈所得资料和印象,写成《游俄报告书》,寄奉孙中山。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开办军官学校,创立国民党党军。孙中山任命蒋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及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回广州后,对孙中山面陈其对于“国共合作”的意见,孙中山却认为他对于中俄将来的关系顾虑过甚,更不适于当时革命现实环境。蒋因而力辞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并将筹备处交给廖仲恺而离粤归乡。
同年四月,孙中山再三催促蒋复出。蒋乃重返广州,接受黄埔军校校长任命。冬,革命委员会成立,蒋奉派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负责弭平商团叛乱。在粤之警备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飞机队、甲车队、兵工厂卫队、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均奉命归蒋指挥。1924年末,孙中山离粤北上与段祺瑞筹开国民会议。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时蒋率黄埔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攻下东莞、石龙、平湖、深圳、淡水、平山、海丰,直捣潮、汕、梅县。蒋获悉孙中山逝世后,在军中发哀告全军将士书,并回广州祭奠孙中山。同月,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蒋被任为党军司令官。5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6月,杨希闵、刘震寰叛乱,蒋奉兼广州卫戍司令,回师讨叛平之。沙基惨案发生,蒋忧愤成疾。7月,军事委员会成立,蒋任委员,建议六大革命计划。8月,廖仲恺遇害,人心激愤,国民党中央组织特别委员会,任蒋为委员,负责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处理廖案,平定时局;胡汉民出国。
6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议,委任蒋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全体执委及各省市海外党部联席会议开会决议,迅即出师北伐,并任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联席会议还决议,中国共产党应造送其加入国民党之党员名册于中央组织部,俾消减猜疑,共同努力,完成革命,此决议为共产党所拒。
统一中国
攻取华南各省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誓师北伐。8月,北伐军进驻长沙,蒋发表讨吴佩孚宣言,督令各军进攻,先后大战于汀泗桥、贺胜桥,并获得胜利。9月,蒋督攻汉口、汉阳;围攻武昌等战役,赣战告急时,蒋甚至亲临面授攻城机宜毕,移师入赣督师,令潮汕部队进攻闽省。攻下闽浙后,接下于武昌战斗中,击败刘玉春、陈嘉谟等,至此吴佩孚在武汉军力全部消灭。蒋令入闽部队在攻破周荫人主力后赴赣参战,先后攻下樟树、丰城、建昌、德安、永修、抚州。孙传芳向蒋求和,但蒋拒绝。11月,攻克九江,南昌守军负隅顽抗,蒋亲临督战,克之,孙传芳在江西军力于是消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移设于南昌。蒋通电各省促人民自决,先后攻下漳州、泉州,福建平。12月,阎锡山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7年1月,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成立。政府会议决议中央党部与政府暂驻南昌,在鄂各「左派」委员于苏俄顾问支持下对此坚持反对,蒋努力斡旋,赴牯岭邀各中委会晤,消弭隔阂。九江英兵残杀国人,蒋建议对外方针,以和平不辱国格为主,并提请任命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路总司令。其时,苏联顾问鲍罗廷及中共决议「迎汪复职,以与蒋分权」,同时攻击蒋为“新军阀”。国民政府自粤迁鄂后,汪兆铭出任国民政府主席。
国共分裂
3月,在攻下杭州、苏州后,武汉政府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突然免除蒋中正一切公职。蒋乃在南昌发表《告黄埔同学书》,表明不接受该决议。[17]北伐军继而攻下上海、南京。入南京时一些北伐军违纪士兵挑衅英人,杀害外侨(或认为是北伐军中之共产党煽动[18]),英美军舰以此为理由炮击南京,遂形国际冲突,是为“南京事件”。蒋严电阻止事态扩大,静候政府以外交方式解决。在蔡元培等国民党元老举发“共党破坏革命,危害国本之逆谋”后,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通过“非常紧急处置案”。
之后,北伐军于4月12日在上海采取行动,解散上海总工会等组织,抓捕处决一批共产党员,包括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19],蒋自此与共产党决裂。4月17日,国民党中央宣布撤销蒋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并开除党籍。4月18日,蒋在南京另立国民党中央,组织政府,发表《告民众书》。4月21日,军委会自粤迁南京办公,蒋发表《告全体将士书》。
宁汉分裂与下野
1927年5月,蒋中正继续北伐,分全军为三路进攻。同时组织清党委员会,在全国各省厉行“清党”,将中共党员从各级政府及军队中清除及刑决或刑拘。北伐军先后克复扬州、泰州、滁州、蚌埠,郑州、许昌。在清江浦克复后,孙传芳通电下野。蒋抵徐州,冯玉祥来会,举行徐州会议,决定联名通电北伐,并由冯劝请武汉政府克期取消。张宗昌派员来谈输诚。云南易帜。四川刘湘通电归附。蒋奉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8月,北伐军反攻徐州失利,蒋下令退却,并电呈国府,自请处分。当时宁汉分裂益甚,蒋为免成爲目标,发表下野宣言,辞去各职,回乡扫墓。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并改组国民政府。
同月,武汉汪兆铭随后也开始清党,并驱逐了苏联顾问(中共官方称之为宁汉合流)。 广西、广东和湖南等省亦分别在李宗仁、李济深、何键、朱培德等主持下开始清共。共产党在几次武装暴动失败后退到农村地区发展。
1927年9月,蒋决定出国考察日本对华政策,28日,自沪东渡日本。11月,与日首相田中义一会谈,告以中日两国相处之道。蒋自日返国后,于12月1日与宋美龄女士于上海结婚。在汪兆铭于广东成立政府后,国民政府发讨伐广东令。国民党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决议请蒋复职,并负责筹备四中全会,各方亦纷电促其再起,蒋乃决定回京。
复职与决战华中
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全军总司令。迭电冯、阎及各将领准备北伐。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推蒋公军事委员会主席。9日,扶病渡江视察前线,15日,赴开封与冯玉祥面决北伐大计,中政会决议蒋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并统归蒋指挥。3 月,蒋赴杭检阅,过沪会商财政,迭令白崇禧早定湘局,合力北伐。军官团开学,蒋以团长亲临主持。蒋并对日本记者坦白讲演,盼日勿妨碍中国国民革命之进行。部署军事毕,蒋于31日渡江北伐。4月,北伐军进驻徐州,蒋手撰誓师词,令驻两湖各军加入北伐,编入第四集团军,以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所向克捷,连克郯城、台儿庄、郓城、韩庄、临城、枣庄。第三军团在鱼台失利,蒋电令各军赴援。张宗昌下总退却令,惟孙传芳纠集余部尚图顽抗。下旬,迭克锯野、嘉祥,经西关克济宁、滕县、界河、鱼台、汶上、邹县、大名。
收复华北
5月,日本试图阻碍中国统一,以“护侨”为名出兵山东。蒋中正一面与日交涉,一面委朱培德为前敌总指挥,积极北进。蒋在亲赴界河督攻兖州,宁阳、兖州、曲阜、金乡、莱芜、平阴、泰安、肥城后赴泰安,督攻济南,并决定济南克复后,即渡河追击,不使日本阻北伐军行进。5月1日,北伐军克济南。日军阻碍北伐军,造成五三惨案,国民政府外交特派员蔡公时遇害。3日至5日,日军在济垣滋扰挑衅,向北伐军袭击,蒋严戒北伐军勿予还击,并严令入济南部队,于三日夜退出城郊;并派员与日军师团长福田商约束部队,未得要领。日军仍继续放枪发炮,并引张宗昌以飞机炸北伐军司令部,蒋为完成北伐,忍辱勿较,限令北伐军星夜渡河,仅饬留李延年步兵团驻守。日本阻碍北伐之阴谋于是粉碎。6日,蒋继续提兵北进,并吁召汪、胡回国,又切告奉系“早日觉悟”。在连克平阴、禹城、石家庄、临沂、德州、定县、张家口后,蒋进驻石家庄督师。克复保定。6月,张作霖出关,于皇姑屯被日军预埋炸药炸死。
东北易帜
蒋中正攻下平津后,以任务完成回京提请解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中央挽留。蒋呈请设裁兵善后委员会,并迭电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征求意见,以期协调一致,实施裁兵。7月,蒋赴北平,祭奠总理孙中山,并往南口追悼阵亡将士,发表整军意见及裁兵方案,并决定由第一集团军率先裁编,以为之倡。8月,蒋主持举行北伐全军阵亡将士追悼会。筹开五中全会,纠纷迭起,蒋赴沪斡旋,终于开幕,决议开始训政,推行建设等要案。全会通过国民政府之组织,并推蒋任国民政府主席。
1928年10月10日,蒋就任国民政府主席。五院组织成立。蒋发表训政时期施政宣言。成立法制局。设置外交研究委员会,研究废止不平等条约的步骤。宣告关税自主。11月,制定国玺,实施禁烟。蒋出巡苏、鲁、皖各地,检阅军队,并考察地方政教及民生利病。美国首先承认关税自主,各邦交国均赞同,惟日本极端反对。12月,控制东四省的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通电服从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形式上得到了统一。
训政中国
掌握军政与「黄金十年」
1928年,蒋中正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他保有前者至1931年,保有后者则至1946年间。但黄金十年应该从1927年开始算,28到37只有九年。27年南京政府已经趋向于稳定。
1928年到1937年,虽有内忧外患,中国经济还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计东北和台湾,全国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雏形。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年平均增长9.4%;煤炭工业为7%;水泥工业为9.6%;钢为40%。[21] 这十年也因此被称为「黄金十年」。国民政府藉外交手段收回了一些租界和外国在华享有的特权。《中华民国刑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行政诉讼法》等基本大法相继颁布,司法体系渐趋完备。在经济方面,国府努力稳定物价、偿还国债、实施法币、禁用银币、统一全国币制;建设铁路及公路,为备战而特别发展川、黔、湘、陕、甘、豫连贯公路;建立电话网络;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立法对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农业的生产。中国的国民教育也有了长足进步。国语作为标准语言得到推广。蒋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中国传统道德价值,推行卫生的现代生活方式,期望在共产党最活跃的江西省建立新秩序。
中原大战
北伐完成后,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掌控全中国,但各省实力派军人各怀异志,中央政府对边远省份的影响力很弱。1929年,蒋中正召开编遣会议裁军,冯玉祥、阎锡山、陈济棠与李宗仁等不满自己的军队被削弱,遂拥汪兆铭爲首在北平另立中央,致中原大战在1930年爆发,二十余万人员伤亡。在张学良带兵入关支持蒋后,冯阎及桂系的军事反蒋同盟即告瓦解。同年,蒋正式受基督教洗礼。
1931年,国民会议在京集会,宣布训政时期约法,发表《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反对召开国民会议的胡汉民则在粤成立“军政府”,胡汪联合反蒋,粤桂等省处于半独立状态,并处于与南京政府交战的边缘。与此同时,蒋还要对付中共在赣、湘等省的“武装起义”,他在1931年5月12日向国民会议提出《剿灭赤匪报告案》,表示中国当时最大的祸患就是共产党。[22]
宁粤分裂再下野
1931年4月底,粤方即国民党四个监察委员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发表通电,以蒋非法扣留胡汉民为由,公开弹劾蒋,并例举了他种种独裁事实。5月27日,反蒋的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会集一堂,联合在广州成立了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同时成立国民政府,与蒋的南京政府相对峙,形成宁粤分裂局面。
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变前夕,蒋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以“攘外亦须安内”为旨,表明以外交折冲,先延缓日本的武力攻势,并具文表达抗日决心,指出“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
1931年10月14日,蒋在张静江陪同下去见胡汉民,蒋说:“过去一切,我都错了,请胡先生原谅,以后遇事,还请胡先生指教”。这一天下午,胡到了上海,结束了软禁。11月2日,蒋在国民政府纪念周报告中提出,即使“牺牲个人”,也要“促成本党团结”、“遵守党章”的重要性,强调自己遵守这一原则,表示愿意下之野。12日,蒋在南京召开国民党四大,指出“此次大会两个最重大的使命就是:一、团结内部;二、抵御外侮”。18日,胡汉民、孙科在广州召开另一个国民党四大,要求“蒋必须下野”。12月7日,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了第三个国民党四大,指责广州“不体谅共赴国难的退让精神”。同月,国民党中央电邀粤方、沪方中央委员来南京举行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但粤方坚持蒋必须下野,否则不去南京参加会议。12月15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在南京中央党部举行临时会议,蒋中正向全国发表辞职通电。自蒋下野后,各地中委纷纷入京,22日,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召开。至此,蒋、胡、汪三派表面上实现了统一。蒋出席开幕式后启程返乡。
攘外安内
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犯渖阳,侵占东三省,正在南方剿共的蒋中正闻讯后,旋即电令张学良:“渖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张学良下达不觝抗命令,导致东北沦陷,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并书立遗嘱,决心抗日,即回南京筹商御侮救国之计。中共趁机加紧发展,在湘赣等地建立起多个“中央苏区”并不断扩大。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国庆日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设在江西瑞金)。
国民政府面临“北有日军、南有共军,交相呼应,同时进逼”的危局。各地军人亦各自爲政,不听中央调遣,山东韩复榘与刘珍年、陕西杨虎城与马青苑、四川刘湘与刘文辉,各起冲突,蒋费尽心机,居中调停。1933年12月,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中共中央发表声明,指福建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后被国军平定。
1934年,蒋亲自指挥对“中央苏区”清剿,拥有优势兵力且得到德国军事顾问[24]相助的国军采取步步爲营战法,加上中共内部出现了军事路线错误,导致红军主力被击溃,使之放弃江西“中央苏区”及其他南方根据地,向北撤至接近苏联的中国西北地区,即所谓长征。中央军亦借追击红军机会,进入了处于半独立状态的西南各省军阀地盘,国民政府势力自此进入云贵及四川。至此,蒋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本部。
1936年6月,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谋打抗日旗号组「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称兵入湘。蒋命国军星夜出动,阻叛军于衡阳以南。同月,创办所得税,筹设农本局,计划铁路与公路联络办法。7月,广东空军在蒋收买下投奔国民政府,粤将余汉谋等通电拥护统一,反对陈济棠、李宗仁武力割据。是月,国民党二中全会开会,蒋讲演统一救国之必要,并提《组织国防会议案》。全会决议撤销西南执行部与政委会,并改任两广军事长官。陈济棠辞职下野,粤局平定。同月,蒋布置绥远攻势防御。8月,调整滇省军事,改组黔省政府。蒋莅广州,处理粤省军事政治善后,并劝导桂省服从中央,同时严戒国军在江西附近各部不得与桂省启衅,又命国军退后五十里,以示诚意。[25]同月,粤汉铁路通车。不久,桂军事当局李宗仁接受中央新任命,桂局大定。
国民政府在1936年制定宪法草案(五五宪草),并准备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实行宪政,结束党治,还政于民。但制宪国大迟至1946年才召开。
面对日本进逼,蒋定下「攘外亦须安内」之国策,旨在外交抗日与军事剿共同时并行。无强大经济与武力的国民政府积极争取西方大国奥援,力图避免对日全面开战,但中日战争仍在1937年全面爆发,制宪国大因此被迫延期召开,“黄金十年”也告以终结。
本文来源:南方网







































































感谢光临稻香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