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谐音翻译中文:从股市、楼市 看东西方发展模式的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6:47:54
从股市、楼市 看东西方发展模式的不同  

  一百年前,伴随着美国这个工业超级大国的崛起,是一个叫作股票市场的新型交易机制的迅速壮大与膨胀。虽然大萧条期间几经崩溃的边缘,但二战后美式资本主义逐步在全球的蔓延,最终赋予这一市场机制超强的话语权,并在世界各地成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平台。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巴菲特式所谓“价值投资”观念的深入人心,股票投资逐渐从西方走入东方的千家万户,以证券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美式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大获全胜并达到顶峰。

  然而,21世纪的头十年,戏剧性地见证了美国经济霸权的相对衰落,和股票市场的全球范围内的长期低迷(少数地区例外);与此相对应的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和这一地区房地产业的高歌猛进。

  如果认为房市和股市都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那么为何美国的崛起伴随的是股市的兴旺(房地产业并不显著),而中国的崛起却是反映在超火的楼市上,而不是至今仍然低迷的股市上呢?

东风压倒西风,楼市压倒股市

  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解释,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把东方国家的房地产业与政府的政策和其中的利益联系起来,笔者并不想在这里反驳。但如果追问一句,为什么这些政府,在诸多经济领域中没有选中以股市为主导的产业经济,而独独青睐房地产,以及为什么政府在意识到楼市过热而大力打压却收效甚微时,答案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与政府联系密切的利益集团,但总的来看,这些利益集团并没有把利益重点放在房地产上,而是放在了主要通过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实业资本上。美国崛起过程早期的主要大财团,如洛克菲勒、摩根等,以及现在的首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无不是靠产业经济或投资产业经济致富;但反观中国大陆和香港,富豪榜上的人物多与房地产联系甚密。

  回顾美国经济史,其股市和楼市多与经济同进退,遇到衰退时房地产亦不能幸免。但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有时经济增长股市却仍然低迷,但房地产即使在经济减速和政府打压的条件下,也具有顽强的抗跌性。东西方的差异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不是一句简单的政府卖地可以解释。 反映东西方不同风险偏好和生活态度   从上面论述不难看出,美国的崛起伴随的是股市这一市场机制的兴盛,而中国的崛起则带动了房地产业的火热。这样的显著差异,充分反映了东西方在风险偏好、生活态度以及文化心理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也必然决定中美两国发展模式的不同,这些是不能简单用政治模式的不同来解释的。

  崛起中的美国看重股票市场,有其经济、文化和心理上的必然性。盎格鲁式的美国经济模式早期受英国的海岛式经济影响很深,加之自身的移民社会特点,这样的国家自然崇尚冒险、创新、个人主义以及宽容失败。在这样的人文心理背景下,暴涨暴跌和鼓励创业的股市自然会如鱼得水,发展壮大。

  反观中国,股市作为舶来品,虽建立多时,但一直水土不服。这一点虽然和监管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壮大的同时,并没有像美国早期发展那样,出现大量具有优质品牌且成长迅速的创新型私营企业。

  换句话说,中国大部分企业的早期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大量市场空白,而非在科技或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后劲不足,缺乏成长性。那么投资者又怎能从中受益?

  这种创新缺乏的情况并非仅存在于中国,而是在不同东亚国家都有所体现,即使日本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都不可避免。对于东亚文化来说,创新真的很难。回头再看美国,即使最近几年经济如此不景气,苹果公司、谷歌公司和诸多社交网站,仍在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一个把智能手机做大一点的创意(iPad),亚洲公司怎么就没首先想到呢?

小富即安和细致生活

  东亚人虽然在产业创新上略逊一筹,但在追求细致生活品质和注重人文交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这一地区能够造就大量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的繁华都市的重要原因。

  这一地区的人们,注重衣食住行等关乎生活细节的方面并希望做到更好,风险偏好不强并且小富即安。这样的地方不一定有太多创新,但一定适合居住,周围基础设施和休闲场所一定一应俱全。人们对投资也没有太高的回报要求(事实上也没有太多的创新型企业可以去投),在这样的情况下,楼市不火是很奇怪的事。

  再看美国,人们都在削尖了脑袋想着创新,却没有太多的人想着把身边的路、桥修好一些,机场和商场修漂亮一些,多开几家讲究的餐馆,因此房市不涨也是很正常的事。   笔者写这篇文章,并不想就两种模式做一个价值判断,事实上存在就有其合理性,而且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是应有之义,而相互指责和贬低是不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