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雅轩装麻料女装批发:[原创]“杨梅都督”如此革命 【史海钩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5:51:43
“杨梅都督”如此革命1457 次点击3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niaokan 于 2011/9/14 16:35:3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陈其美,字英士,生于1878年。祖辈是浙江湖州一个耕读经商之家,到了父亲一代已家道中落。陈其美排行老二;大哥陈其业,在家守旧业;弟弟陈其采,行走仕途。陈其美读过七年私塾,父亲死后,在一个小镇当铺做伙计。1903年,陈其美知道弟弟已从日本回国在上海新军任职,他就前往上海一家商行当会计助理。两年后混迹江湖,他先后认识了秋瑾、徐锡麟、谭人凤、张静江等革命党人,也结识了范高头、刘福彪、黄金荣等帮会老大。开始,黑白两道的人乐于同陈其美来往,首先看中的是他有一个带兵的弟弟。 


有一次,上海滩有两大群手持刀、棒的帮会人马摆开斗殴的阵势,准备拼个你死我活。这无非都是争夺地盘、码头之类的事。陈其美刚好路过,他发现占了优势一伙的头目是自己的朋友刘福彪。于是,他上前同其耳语几句。随即走入了另一伙的人群中,把他们的头目请进附近的茶楼,用上海滩黑道上“吃讲茶”的暗语、手式,比划比划。然后,讲明利害得失,令其稍作让步而平息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群殴。当时,陈其美还不是帮会中人。他之所以熟悉江湖的规矩,仅是从他结识的帮会朋友中学来的。此后,黑道上的一些朋友碰到纠纷的难题,都喜欢找他出主意。在同三教九流的交往中,陈其美悟出了江湖上的旁门左道。手辣心黑的陈其美在道上传有“四捷”的绰号,即: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 


在上海混了几年,虽混出点小名堂,但陈其美并没有正式参加帮会,因为那时他还不指望在黑道上安身立命。看到弟弟留学回国后有大好前途,陈其美决定去“镀金”。1907年,在弟弟陈其采的支助下,陈其美赴日本东京,先进警监学校,后入东斌军校,一年内换了两间学校。学业不成,却有幸加入同盟会,认识了一些有影响的人物。最大的收获是同蒋介石结成了拜把子兄弟,使一个“小瘪三”踏上了“革命”征程,为后来的“蒋天下陈家党”奠了基。1908年陈其美回国,在上海、武汉等地,协助革命党人发行激进刊物,但活动并无大的建树,未受到孙中山的另眼相看。但孙中山倚靠帮会闹革命的经历,却引起了陈其美的极大兴趣。他敲开黑道的大门,是凭借弟弟陈其采留下的关系。 


弟弟陈其采自幼聪明好学,十六岁中秀才,入读南洋武备学堂,1898年由清政府公派到日本士官学校读书。甲午战争后,清廷大举编练新军,以抵御外侮。因而“海归派”很吃香。毕业成绩优秀的陈其采回国后担任了上海新军统带。清朝末年,江湖帮会在上海滩崭露头角。盐枭出身的范高头是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洪帮老大。有一次,他的一个手下叫芮德宝,看见一个英国人欺负一个中国女子,一怒之下将这个英国人痛打了一顿。英国领事馆召会时任上海新军统带陈其采对芮德宝实施抓捕。范高头左右为难,既不想得罪洋人,又不想自己的弟子受惩罚而冷了门人的心。陈其采是新派军人,他审时度势,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一拨弄,反而让英国人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这样一来,令范高头大为感激,也就欠下了陈其采的一个人情。 


陈其美回国时,他弟弟陈其采早已调离上海,范高头也在一场警匪枪战中丧了命。范高头死后,他手下的几员得力干将被官府通缉,都逃外地去了。只有应桂馨最早冒险返回上海纠集范老大属下的洪门弟子,打算并入青帮,但范门中有人不同意。陈其美重现上海滩,使应桂馨眼睛一亮。他早就知道陈其美是一个足智多谋、心狠手辣的人,连忙找他出谋划策。陈其美果然了得,经他一点拨,应桂馨顺利地把范高头的弟子并入了青帮。当上了青帮大头目的应桂馨欲拉陈其美入伙,陈其美也很想利用帮会打开上海的革命局面,两人一拍即合。拉拢、倚重帮会“反清”,是孙中山革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从此,陈其美借助黑帮的势力,成为蜚声沪上的革命党人。 


初入青帮的陈其美,虽不能在帮中“开山收徒”成为的大头目,但他处事胆大果断,加上平时用革命活动经费行侠仗义,出手大方,很快就结识了黑道上许多头目,并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入革命党的阵营,同时也把一些革命党人安排加入帮会。清末,青帮大佬也窥测着时势变化,给了陈其美一个“大”字辈的辈份,主要是看重他的同盟会身份,企盼将来在革命党统治的社会,也可以割据地盘,盗行其道,欺行霸市,咨意妄为。上海青帮的大小头目都乐意巴结陈其美,听他调拨。由于青帮会众大都来自社会低层,所以,上海的戏园、茶馆、澡堂、酒楼、妓院等各个角落都有陈其美的党羽。1909年,陈其美在上海开设了“天宝客栈”、“琴楼别墅”和“粤华楼”等娱乐场所,作为秘密革命的机关,里面有一批声色佳丽的妓女,以骄奢淫逸聚会革命同志,纵情声色,花天酒地,酣歌狂饮。同道中人,或在流连风月场所,或卧于妓女床中,一边淫欲作乐,一边商议如何举事。革命党中有人对此颇为不满,陈其美辩说,这是为了“掩人耳目”。 


1911年夏,中部同盟会纠合帮会、商会、警察、新军,决定在上海、武汉和江浙等地同时举行武装暴动。以知识分子、商绅、新军军官为主要骨干的光复会在东南各省的根基较深,他们早就策反并掌控了江浙、上海、吴淞一带的清廷军警武装。陈其美的影响力主要在帮会,他也在青帮中组织了三千名敢死队员。帮会分子只擅长单打独斗,对于大规模的群体战斗却是一窃不通。暴动前夜,陈其美带了数百个帮会中人,进攻重兵把守的江南军械制造局。一是想抢暴动头功;二是打算缴获一批武器装备帮会队伍。谁知被军械制造局的清军主管张士珩来了一个“瓮中捉鳖”,陈其美被活捉后还想劝降,张士珩对他拷打了一番后关押。光复会领袖李燮和闻讯后,在11月3日宣布成立光复军,自任总司令,发动上海起义。他下令进攻江南军械制造局,经过连夜激战,第二天凌晨攻破军械局,救出了陈其美,然后,在上海商团武装和帮会中人的配合下占领了全上海。11月5日,杭州新军81标、82标发动了“反清”的兵变。同日,江苏巡抚陈德全宣布反正。至此,除了南京外,上海、杭州、苏州和镇江等地落入革命党的手里。 


11月6日,革命党人召开大会推选沪军首领。上海商界领袖李平书主持会议,他论功推荐李燮和担任都督。会场内的青帮骨干立刻反对,会场外的青帮分子也叫嚣要冲进会场捣乱。青帮头目刘福彪凶神恶煞,走上主席台,把手枪往讲台一放,大吼一声:“都督非英士莫属,我看谁敢抢他的位!”李平书只好见风使舵,提名陈其美当都督,青帮中人一片欢呼雀跃,会议上势孤力单的光复会只得作罢。会议一结束,上海街头就出现了上面赫然盖着沪军都督大印的安民布告,陈其美走进都督府的第一天,就行文发令,任命亲信黄郛为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任命拜把子兄弟蒋介石为由原商团组建的沪军第五团团长。原来,陈其美视沪军都督之位如探囊取物,早就刻好了印章。 


上海起义的首要功臣李燮和只是被委任为都督府的参谋,所谓“参谋不带长,放个屁都不响”。他知道自己在上海斗不过青帮势力,如再逞强下去,只有死于非命。但光复军将领愤愤不平,在吴淞“另起炉灶”。陈其美立刻指派青帮杀手行刺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一天,李燮和从吴淞刚到上海就发觉有人尾随盯梢,他机警地躲过了从背后打来的冷枪,而他的两个卫兵则中弹身亡。李燮和赶紧返回光复军控制的吴淞,集中精力组织练兵,准备攻打南京。当时的光复军,堪称革命军中最锐利的军队。辛亥革命后,李燮和“功成身退”,力辞军职,为的是免遭暗杀。 


陈其美任沪军都督后,行文公告“禁烟,禁赌,剪辫”,宣布对军队进行纪律整肃。然而,说得多,做的少。民众的辫子是剪了,上海的烟馆、赌场有增无减。帮会中人居功自傲,比以前更加肆无忌惮。陈其美一方面大谈特谈解放妇女,支持开办女校,鼓励妇女结社,允许妇女参加革命军,获得了上海妇女界的一片喝彩声。另一方面继续大搞女人,纳了四名绝色美女做小妾,还从崇拜他的女子之中寻找胯下猎物。此外,经常出入五马路群玉芳妓院,眠花宿柳。陈其美在沪军都督任内“挥金如土,贪财好色,日走妓馆,恣情滥狎,狂嫖乱肏”,惹下了一身性病,人们讥之为“杨梅都督”。他辩称:“鄙人昔日为秘密结社之故,借花间为私议之场,边幅不修,无须自讳。”他曾对亲信、青帮头目王金发说:“古语有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贪鲜图嫩,男人秉性。”王金发当上绍兴军政分府都督后,大肆贪污巨额公款,用作嫖资,还在上海租界区为名妓花小宝购置一座叫做“逸庐”的豪宅。当然也少不了大量“进贡”陈其美。有一个叫龙浩池的商人给陈其美写信说道:“我们商人节衣缩食,捐助了不少革命经费。为何阁下不稍为节俭嫖资、酒费,以缓解经费困难?”上海起义前,陶成章从南洋募款回来,陈其美向他索要钱财,说是作为革命经费。陶成章不但不给,反而对陈其美说:“我的钱要给革命同志举事用的,不能供你嫖妓之用。”陶成章因此与陈其美结下了梁子。 


上海光复后,陈其美派人潜入南京,指使新军第9镇、巡防营和督署卫队孤军暴动,很快失利。光复军会同浙江新军、江苏新军组成联军,从三面向南京清廷守军发起进攻,于1911年12月10日攻下南京。革命党人纷纷称赞光复军是诸军中最能战斗的队伍。南京战事结束,联军参谋长陶骏葆抵达上海先向宋教仁汇报,随后才去都督府。陈其美看见陶骏葆后,二话不说,下令卫兵开枪将他击毙在沪军都督府的客厅里。 


陈其美杀死陶骏葆的原因:一、光复会早就背叛过同盟会。陶骏葆是光复军中有勇有谋的悍将,与其联合宋教仁,不如早除之以绝后患。二、陈其美看中了上海一个只有16岁名叫慧芝的绝色妓女,但她已跟了陶骏葆。而且,陶骏葆有大量财物让慧芝收藏。陶骏葆之死,在上海掀起了轩然大波。陶骏葆的哥哥陶逊公开发表了一封电函,强烈谴责陈其美“任意屠杀同志,刃弹交错、从心所欲,使都督府沦为绿林盗窟”。 


陈其美当时要立马杀掉的是两人,除陶骏葆外,还有林述庆。幸得陶骏葆的车夫及时报信,林述庆才得以慌忙逃遁。他们两人既是李燮和的盟友,又是陶成章的忠实追随者。他们非常厌恶陈其美指手划脚,排挤、打击光复会。林述庆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任镇江新军管带。在江苏镇江发动起义,任镇江军分府都督。率军协助攻克南京后,被推为淮军总司令。遭遇不遂暗杀后,林述庆通电下野。宋教仁被刺杀后,同年4月16日,国民党名誉理事林述庆被人毒杀,死得不明不白。当时,林述庆是袁世凯总统府的上将军事顾问。 


为什么孙中山格外器重陈其美呢?“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已经灰心丧气,斗志尽失,干脆到美国躲了起来,同盟会日本总部及南方支部完全停止了运作。谭人凤、宋教仁成立的中部同盟会,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同盟会。当时光复会在江苏、淅江、安徽等地的势力很大,许多革命党人几乎忘记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孙中山。武昌起义后,只有黄兴把这一消息传给了孙中山,令其在意外中一振。于是,孙中山打算重施故技,借助海外华侨捐款取得在国内举事中话语权。孙中山以“武昌起义”成功作说辞,到处伸手募捐。谁知,海外华侨不再信任他了。在美国、加拿大募不到款,便到欧洲试试,结果还是两手空空。孙中山回到上海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带回了革命精神。”由黄兴揖合到码头迎接他的革命党大员,暗然哂笑,他们早就领教过这种教主般的“精神”。此时宣告了独立的南方各省军政府,不少是由立宪派人物牵头拥戴的。只有陈其美对孙中山给予了极大的热情,表示上海帮会是高举孙氏嫡系的旗帜,才使同盟会得以重整旗鼓,发动上海起义,令“党势为之一振”。让孙中山兴奋的是,陈其美不但把谭人凤、宋教仁排挤出了上海起义的直接领导行列,而且对非孙氏派系的会党展开了大扫荡,为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排除了的障碍。 


陶成章是光复会最有能力的组织者和实干家,长期从事革命活动,在江浙民众中的威望很高。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在日本并入同盟会不久,便与孙中山发生政见分歧。而反对孙中山的导火线,是因其贪污捐款。陶成章重组光复会后,一直在海外筹款准备回国起义。上海起义前,光复会在政治上坚决反孙中山。章太炎撰文列举了“孙文罪状”,陶成章翻出了胡汉民秉承孙中山旨意毒杀“长江盟主”赵声的疑案,令孙氏嫡系十分尴尬。但在军事行动上,光复会与中部同盟会的步调基本一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在武昌起义和上海起义中,直接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共进会和光复会,都坐了“冷板凳”。浙江会党、新旧官僚和绅士名豪联名致电,敦促在上海等地暗中招兵买马的陶成章到浙江出任都督。在陈其美看来,这无疑是对孙氏嫡系构成很大威胁。 


当蒋介石接到盟兄陈其美交予刺杀陶成章的密令后,收买了光复会的叛徒王竹卿。此人是太湖大盗,会飞檐走壁且枪法精湛。陶成章早就收到陈其美要加害他的传闻,为防不测,他深居简出,行踪不定,只是因治病才住进了法租界的广慈医院。蒋介石侦得此消息,亲自实地勘察了陶成章的病房及进出的路径。1912年1月14日凌晨,蒋介石和王竹卿戴着齐眉毡帽,鬼鬼祟祟来到广慈医院,摸入了陶成章的病房。一人小声叫道:“陶先生。”陶成章轻轻地哼了一声。另一个人听到声音,迅速用手枪对准陶成章的头部,只听几声清脆的枪声,陶成章闷哼了一声,头歪到了一边。护士赶来时,凶手已无影无踪,血泊中的陶成章当场命丧九泉。陈其美一边“贼喊捉贼”,将王竹卿捕获后立即予以杀掉,一边将蒋介石送往日本以避嫌疑。 


陶成章被害后,光复军解散了,但孙中山的嫡系仍继续镇压光复会。广东光复会主要骨干、汕头民军领袖许雪秋、陈芸生被胡汉民、陈炯明捕杀。“逢孙必反”的光复会会长章太炎接连受到暗杀恐吓之后,也知趣淡出江湖,不再跟孙中山叫板。光复会从此销声匿迹。 


蒋介石在1943年7月26日的日记里写道:“看总理致吴稚晖先生书,益愤陶成章之罪不容诛。余之诛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意。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这段文字说出了当年“益愤陶成章之罪不容诛”的本意,还暗自揣摩,认为自己之所以受到孙中山器重,皆因替他除掉陶成章之缘故。 


武昌起义后,已经宣布脱离清廷的南方各省派出的代表,不理睬陈其美要他们到上海的邀请,从武昌到南京,孙中山未浮头前,各省代表酝酿民国首脑时无人推举孙中山。要不是陈其美大开杀戒,摧毁光复会势力,并恐吓其他批评孙中山的人士,孙中山能不能顺利当上“临时大总统”,还是一个问号。1927年5月18日,蒋介石在陈其美逝世十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说:“若无陈英士先生,即无今日之中国国民党,并无今日之国民革命。”蒋介石如此高抬陈其美,主要是陈其美通过大搞暗杀、恐吓等“下三滥”的手段,一、窃取了上海起义的胜利果实;二、将势力强大的光复会驱逐出局;三、让民国呼之欲出的宋教仁消失。而且,最重要的第三点。在1913年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孙中山权力地位的宋教仁,突然死于发生在上海的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暗杀,从而发生了从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到蒋介石的“北伐革命”这一历史的严重折腾。结果:一是孙中山终于有机会获得“国父”的殊荣;二是蒋介石终于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崛起于乱世;三是封建独裁的“党军训政”取代了坛花一现的“民主宪政”。 


宋教仁必死的理由有两条,一条是推想:袁世凯要搞独裁,力主“内阁责任制”的宋教仁就是最大的政治障碍。在袁氏看来,老子凭军政实力,加上连哄带骗把小皇帝孤儿寡母弄下台,坐了江山。你老孙搞独裁,不如我老袁来独裁。小宋搞民主,门儿都没!另一条是事实:无论是袁世凯的“总统制”,还是宋教仁的“内阁制”,孙中山及其嫡系都得“靠边站”,找不到“继续革命”的借口。在孙氏看来,老子长年漂泊海外革命,疲于奔命“反清”,如今更朝换代了,有功劳有苦劳,理应坐天下。 


不要以为,打着这个“主义”、那个“思想”粉墨登场“为民请命”叱咤风云的正面人物,都是宣传上“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高尚的真君子。稍为检索剖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凡是政治文化里面正大光明的伟人,其脑海的念想折射在忽明忽暗的行为中,大都充斥着权欲、霸欲、利欲、物欲、淫欲……,非此则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