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漫画刺客列传全集:赴英国苏曼培训考察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7:38:05

赴英国苏曼培训考察报告  

2010-11-28 13:08:3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是如何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一个不足6000万人口的国度为何能产生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面积仅两倍于江苏的岛国当初是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一个国家为何能产生诸如牛顿、莎士比亚、达尔文、霍金、狄更斯、培根等如此多的巨匠?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我们一行35人在江苏省教育厅和苏曼教育国际发展中心的组织下,于9月28日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国度——英国,进行为期四周的生物教育培训和考察。

    在英国期间,我们周一到周五在苏曼中心听课,由当地的老师、教育局官员、培训中心的专家等为我们介绍英国的文化习俗、教育制度、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内容。每周安排一次到当地的学校进行观摩考察,深入英国的课堂听课,和学校的校长、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双休日到英国各地游览。我们参观过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游览了伦敦、爱丁堡、利物浦、曼城等大都市,也领略了约克、切斯特、湖区等小镇秀美的风景。经常在媒体上见到的白金汉宫、大本钟、泰晤士河、伦敦桥、格林威治天文台、大英博物馆、唐宁街十号、曼联俱乐部等都得以一睹真容。

通过二十多天的培训和考察,我对英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择要介绍。

一、英国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面貌。

英国是一个岛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们称英国为“上帝特别恩惠的国家”。 英国的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和控制,虽然英国的纬度比中国的漠河还要高,但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温度不超过20度。天气以雨天为主,晴天很少。曼城几乎每天都会下雨,很少有三天连续不下雨的,所以空气清新,灰尘很少。英国的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是江苏总面积的2倍多,人口约6000万,比江苏少1000多万人。因此我们虽然身处岛国,可还是会有地广人稀的感觉。

英国城市的建筑一般都不高,色彩以暗红色或灰色为主,外墙一般都不粉刷,所以看起来有些沉闷。而且由于时间已久,有很多都是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建筑,甚至感觉有些破旧,这跟国内城市到处都是摩天大楼、玻璃幕墙、霓虹灯闪烁形成鲜明对比。在伦敦时,导游介绍说,你现在看到的伦敦和五十年前的伦敦几乎一样,不少老电影里的场景现在都能找到。如果五十年之后再来伦敦,你看到的和现在还一样。这大概就是英国人的“保守”吧!英国人的住房连排别墅多,公寓少,小高层更少; 路上汽车多,行人少;公交车多,出租车少;汽车虽多,喇叭声很少;路两旁草坪多,荒地少;街道两旁鲜花很多,广告很少;街上酒吧、咖啡店多,饭店少;超市商场多,工厂少;免费的报纸多,报亭少。另外,随处可见的高大的教堂、免费开放的各种博物馆也是城市的一大特色。

可能是过去受过由于经济发展而造成环境污染之痛吧,现在的英国人环保意识非常强,保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已经深植英国人心中。我们所到之处,见得最多的就是大片大片的草地,草木葱郁的公园。空气清新,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无噪音也无其它形式的污染,地面干净整洁,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松鼠、鸽子,会跑到你的脚下向你讨食。见此景,我深有感触。我国目前正处在加快经济建设的阶段,西方国家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我眼中的英国人。

英国人具有绅士风度是世界公认的,他们有很高的社会道德意识和文明素养。在英国的这段时间,我听到最多的就是“Excuse me”、“Thank you”、“Sorry”,在商场,在酒店,在旅游区,只要服务人员看到你遇到什么麻烦,总会走过来微笑着对你说“Are you OK?”你要麻烦别人做事,“Please”是一定要说的,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非常粗鲁的。在公交车站台、自动取款机前、超市收银台前、各种入口处,你都可以看到长长的、笔直的队伍,绝不会出现大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的现象。秩序和规则被英国人看得很重。

英国人办事很认真,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从来没有迟到的,上课时充满激情,敬业的态度让人佩服和感动。TONNY老师已经61岁了,给我们上课时背了一大旅行包的教学用具。从上午9点上到下午3点,中间休息1小时的时间还在重新摆布教室,准备下午的课。在曼城城市大学(MMU)上实验课时,TONNY老师跪在地上给我们纠正实验装置的情景深深震动了我们,让我们终生难忘。

英国人做事有良好的计划性。一些公司往往提前一年就订好下年计划,个人工作往往一周或一月前就确定了,而且一旦决定了就执著地去做,绝不朝三暮四,省去了很多麻烦。在英国,如果你要约请某人,提前一两天都被认为已经太晚了,是很不礼貌的。

英国人安全意识特别强,珍惜生命。例如英国人特别重视发生火灾后的逃生,每所房屋建筑内部几乎到处都张贴着“Fire Exit”的标志,提醒你发生火灾时最近的逃生线路。我们在苏曼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就碰到两次常规的火灾应急演习。消防部门有人检查和记载,看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烟雾警报器是否损坏、火灾时撤退线路是否合理等。也许是英国人室内保温、密闭、干燥容易着火,已导致英国在近二十年内发生了好几起大的火灾,历史上的伦敦大火更是举世闻名。整个城市连续燃烧了4天,大约六分之一的建筑被烧毁,但令人惊奇的是只有5个人丧生火难。由此可见,平时的预防、演习以及对有关设施的检查对于生命安全是多么的重要。

英国虽以保守著称,不过移民也不少,对外来的文化并不排斥。在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我们都见到了中国城,有不少中国人在此定居。我们学习的场所——苏曼,就在一个印巴人聚居的小区内。商场里的很多日用品、衣服、鞋帽等都是“中国制造”,满大街跑的汽车基本上都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麦当劳、肯德基,甚至韩国料理、中国菜也深受当地人的喜欢。在号称欧洲最大的商场“Trafford Centre”里,就有一个专门经营各种中国地方菜的“China Town”。因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而让国人熟悉的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康桥旁,我们看到了一块石头,石头上用汉语刻写了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大师云集的国王学院,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一位中国诗人,让我们对英国人顿生几分亲近。大多数英国人都非常友好,见到我们都会主动问好,甚至还有用中文说“你好”的。我们团有个老师去商场时迷了路,又不会用英语问路,路边的一个老人和他用手势比划了半天后,派他的儿子一直把他送到直达商场的公交站台。虽然语言有障碍,但友谊无国界,这让我们都深为感动。

三、英国的教育。

英国教育是我们此行考察的重点。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你会发现英国的教育似乎很不显眼,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考察访问的几所中小学都没有宽敞气派的大门,豪华的设施。所有中小学校舍最多是两层建筑,而且校舍陈旧,中间一间门洞就是校门,校门旁边的校牌上写着学校的名字、校长的名字以及教育部所核定的学校的等级。学校里,教室、阅览室、电脑室、食堂都连通在一起,迷宫一样。课堂上,学生们懒懒地坐着,看起来漫不经心,小学低年级课堂里,甚至有的孩子都趴在地上听课。由于有很多选修课,学生们经常需要跑班上课,因此纪律显得相当松散。学生们没有教材、没有早读晚自习、没有死记硬背、课后作业很少。但当你真正了解了英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考试评价,体验了课堂教学,跟师生沟通之后,你会发现,培养出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四所大学(剑桥、伦敦大学、牛津、伦敦帝国理工)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英国教育自有独到之处。

1、“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理念。

在培训课上,当地教育局的官员向我们详细解释了“每个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的教育理念,并强调,所有的教育行为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原则。后来在考察学校时,校长、老师又多次提到这一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理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保每个孩子身心健康;二是保证每个孩子安全;三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感和收获感;四是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五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整个英国教育的制度设计、课程设置、考试评价、课堂教学都是围绕这个理念进行的,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了实处。

2、英国的学制。

    英国的学制和中国不同。 小 学 在 校 学 生 年 龄为 5 至 11 岁 ( 1 年 级 至 6 年 级 ) , 中 学 为 11 至 18 岁 ( 7 年级 至 13 年 级 ) ,18岁到21岁大学教育(学制三年),然后一年硕士教育,三年博士教育。其中5到16岁的教育是义务教育,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学 生在 16 岁 时 ( 即 11 年 级 末 ) 会 参 加 普 通 中 学 教 育 文 凭 考 试 (GCSE考试)。参加GCSE考试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今后学习的课程。对于想就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延续课程教育,拿到一些技术课程的文凭,然后就业。英国共有500多家延续教育学院(英文称为COLLEGE)提供这种课程。如果想进入大学深造,必须选择3到4门A-LEVEL课程,即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在两年内(12、13年级)参加全国的A-LEVEL考试。合 格 的A-LEVEL考 试 结 果 是 大 学 入 学 的必 备 要 求 , 不 同 的 大 学 及 不 同 的 专 业 会 有 不同 的 等级 要 求 。

3、学生有充分选择权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幸福感和收获感呢?英国教育的对策是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选择权。

学校可以选择。学校的类型众多,有公立、私立、女校、技术学校、教会学校、国际学校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校。

科目可以选择。英国的GCSE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两年时间内选择学习8-12门课程,其中必修课包括综合理科(即SCIENCE科学)、英语、数学、体育。选修课则有很多选择,包括自然、设计与技术、计算机、地理、历史、戏剧、宗教、音乐、休闲与旅游、卫生与社会服务、商务、经济、工程学、数据与通讯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六七门课作为考试科目。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A-LEVEL课程,更是提供了多达70多门科目让你选择3至4门作为自己的考试科目。仅语言方面就提供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日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古典希腊语、荷兰语、拉丁语、俄语等十几门语言供学生选择。

试卷可以选择。GCSE考试中,必考科目必须设能力区分卷,即普通卷(General Papers)和附加卷(Extended Papers)。其他科目经报批获准以后也可设普通卷和附加卷,学生可根据本人的意愿和水平,决定选择何种试卷、试题的考试。需要明确的是,普通卷(题)考试成绩的最高等第一般只是C等,如果想要获得A等、B等就必须再答附加卷(题),而且只有普通卷(题)的成绩达到C等,附加卷(题)的成绩方才有效。能力区分考试这一措施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大大减轻了一部分学生的压力。

另外,不管是GCSE考试,还是A-LEVEL考试,都不是一卷定终身。如在GCSE考试中,某门课的课程告一段落时会进行一次GCSE考试,这次考试成绩占GCSE总成绩的一定百分比,如果这次考试不理想,你可以要求在下学年补考这门课,学校按你这两次考试的较高成绩计算。当然你也可以不必重考,仍然继续你的其余课程,在其它阶段的考试中尽量考好些,同样可以拉高总成绩。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受力较为均匀,既不会在最后阶段压力巨大,平时也不敢太松懈。最重要的是万一某次考砸了,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弥补。而且拿到英国中学的GCSE合格证书除了考试成绩,还要看你的平时Course Work(课程论文/学科作业)成绩,这部分占GCSE总成绩的大约百分之二十多,如实验报告、论文、社会调查、作文、评论等等不同形式,用于弥补笔试的缺陷,全面培养和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观察和记录能力、计划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4、生动活泼的课堂。

老师在上面讲,学生正襟危坐着记笔记的这种中国式课堂在英国是看不到的。有位老师这样形容英国的课堂,我觉得非常贴切。“学生心情很阳光,心理更健康;气氛很活跃,举止较自由;回答不起立,提问不举手;抢答很积极,下位扔纸屑;上课无教材,记录笔记多;探究时间长,学生问题多;知识灌输少,学生活动多;课堂多练习,回家作业少;课堂容量小,思维发散多。”

下面我们来看一节英国的11年级的生物课堂教学实录。

例如在讲“遗传和变异”的“YOU AND YOUR GENE(你和你的基因)”一节时,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导入:给出5幅图片,分别是C罗、、达尔文、希特勒、黛安娜,要求学生在纸片上写出他们的名字,而且示意相互之间不能通话。然后又给出一幅人的胚胎图片,问:人在胚胎时看不出什么差别,为什么他们5个人如此不同?是什么控制了我们的特征?C罗有什么特别之处?如在肤色、速度、身高、性格方面。

活动:全班两人一组,相互合作,一共测定或观察16组性状特征,如眼睛颜色、有无耳垂、能否卷舌、味觉、手指螺纹、身高、1分钟拍球抓球次数等,并填写到老师发的纸片上。

数据分析:根据全班同学所测数据,画柱状图分析。根据柱状图,学生很容易发现有些性状在人群中分布的规律:正态分布。

提问:我们的性状到底从哪儿来?

介绍:人类发现基因的历史。

提问:我们的基因到底在哪儿?

演示:Lady GaGa→Lady GaGa的脸→细胞→细胞核→染色体→电镜下染色体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吗?→比较后发现染色体两两相同→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染色体由什么组成呢?→染色体放大图: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在DNA上

提问:为什么人的特征各不相同?

演示:成人→刚出生时→6个月胚胎→5周胚胎→32小时胚胎→受精卵→受精过程

活动:两人一组,编号甲乙,两人各有4张纸片,甲的4张图片上分别标记1、3、5、7;乙的4张图片上分别标记2、4、6、8。序号分别代表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两人共用一张白纸,按照序号的顺序和序号所指示的折叠方法进行折叠。最后每一组都叠出了一只老鼠。

提问:比较一下,你们叠出老鼠一样吗?(学生比较后发现不一样)

小结:我们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由于存在于我们父母亲体内的基因各不相同,所以由精卵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就各不相同。

评析:在授课时,老师总会想方设法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情境,而情境的设计都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现实中可能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老师授课的过程,其实是师生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兴趣盎然的,始终带着好奇、带着对答案的向往,参与到课堂中。在学习时,学生也不是一味地接受。一节课中,老师总会设计多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实际的操作中,去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并发现新的问题。对于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会感到厌烦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四周的英伦之旅,英国发达的物质文明、高素质的市民、优美的自然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进的教育理念、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践开阔了我的视野、更新了我的一些陈旧教育思想,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指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正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借鉴他国的经验,扬长避短,探索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培养出身心健康、思想独立、诚实求知、敢于创新的新一代,是每一个教育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