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西关:承受失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15:23

承受失败

(2011-09-16 05:10:19)转载

有一年冬季奥运,耐吉牌打出一则电视广告,引来许多观众抗议,这则广告不久就撤除了。广告上是这样说的:「如果你获得银牌,你仍然是个失败者。」

就字义而言,广告所说的并没有错,因为银牌获得者确实输给了金牌赢家,是个失败者。但是,依此推论,天下有谁是成功者?跑得最快的不一定跳得最高,即使是十项全能的冠军,离开了运动场还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更何况,世间大多数人在运动项目上只能充当观众而已!但是,人生只有运动场上的竞赛吗?当然远非如此。依此类推,有人很会念书考试,有人很能经商赚钱,有人擅长歌舞表演,也有人什么都不杰出,但却活得很开心。我们又该学习谁呢?

我在年轻时就学到了一句话:「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握有一手好牌,而在于把一手坏牌打得可圈可点。」所谓牌,是指一个人天赋的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家庭资源、个人性格等等。当然,所谓好坏,都是相对的,是「比较」之后的结果。人在比较时,很容易注意别人的优势,因而忽略了自己也拥有某些优势。譬如,年轻就是最大的优势,但是有多少年轻人肯定自己的这项优势。

年轻为什么算是优势?因为人在年轻时,更有能力承受失败,并由失败中学会教训,重新振作起来。如果成功是一座城堡,失败就是护城河。古人筑城时,先挖周围的壕沟,用其中的土筑起城墙。坚固的城墙若是少了护城河,就失去重要的屏障。同样的,成功没有经历失败的检证,往往也是不堪一击的,因此,承受失败无异于人生的必修课,值得我们深思。

一,失败时考虑转弯

我在荷兰教书时,住在莱顿街上一栋民宅的顶楼。房东的儿子遇到我就会闲聊几句。他有一次聊得开心,就说出自己的一些趣事。他说:「我念高中时参加拳击比赛,曾经在擂台上被击倒三次。上了大学之后,才肯专心念书,学习法律。」

对年轻人来说,运动员的表现最为耀眼,在镁光灯的聚焦下,简直成为天之骄子。属于这一类的还有明星与歌星,都是靠着天赋与努力,加上好运,很容易脱颖而出、取得成功。相对于此,大多数人走在「求学与就业」的单行道上,就显得平淡无奇而冗长乏味。前面所说的那位荷兰年轻人,因为运动场上的失败而认真拿起书本,接受平凡的人生,他的经历其实反映了许多人的回忆。

凡是心想而事不成,未能达到自己预定目标的,都算是失败。由此说来,失败是人生的常态现象,我们又何必产生过度反应?那么,如何面对失败呢?

首先,不必害怕也不用失望,更不可放弃自己。我在念中学时,数学不好,每次考完试之后,总是担心数学成绩,因而很清楚什么是害怕。中学毕业后二十多年,偶然做恶梦,主题也常是数学考卷来不及写完。除了数学,我的其他科目都很好,稍微缓和了这种恐惧。我在演讲时,常问听众:谁还记得自己以前哪一科考得不好?大家听到我的问题,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也没有人不追求完美。记得要以「完美」为目标,而不必现在就要求做到。并且,真正的完美,与其说是外在的成就,不如说是内在的修养。与别人相比,别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与自己相比,则永远有提升的空间。

其次,正如发明大王爱迪生所说:没有以前几千次的失败,怎能得到最后成功的结果。在失败中,人了解自己的限制。限制越大越多,一定不好吗?我知道自己不能念「理工农医法商」,所以目标定在文科。我又知道自己对历史与文学不够热情,所以目标选择哲学。即使在哲学领域,还可以找到许多限制,于是我在念完学位开始教书之后,决定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博大精深,所以我再缩小范围,专攻先秦的儒家。从儒家推及道家,再由此回溯易经。这三个小领域现在成了我的专长。有了这样的专长,我在大学与在社会,才能稍有一些用处。如果我在上述各方面都能成功,就难免「备多则力分」,最后可能一事无成,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二,失败时更加努力

有的失败让人转弯,就像河流不能没有两岸的约束与限制。如果放任河流泛滥,河水很快就会消失在大地上。但是,如果遇到压力与挫折就随之改变方向,人生也不可能有精彩的表现。

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必须在两年内通过法语与德语的测验。我曾在大学时修过法文课程,所以稍加努力就考过了法语,但是德语怎么办?我自学两个月就参加考试,六百分通过,我的成绩是五百九十分。这就像我们的考试是六十分及格,而我考了五十九分,实在让人懊恼。我只好继续念书,每天十二小时,然后在下一次测验时顺利通过。我在两年之内选读十二门课,通过两种语言测验,也考过了三科资格考试。但是在论文大纲的口试时,因为我的论文主题要写中国古代哲学的,所以又被要求通过日文测验。于是我再花两个月念日文,也是每天十二小时,然后也顺利过了关。

失败的人没有抱怨的权利。要考虑的是目标是否适合自己,只要适合就全力以赴。我有这种观念,大概是受一位中学地理老师的启发。当时大家都在准备大学联考,心情又苦又累,这位老师在上课到一半时,忽然说了一句:「各位同学,好好念书吧!我没听说有人念书累死的。」这句话未必经得起检验,但是它从此深入我心,知道不必过于自怜。既然选定了目标,就不必瞻前顾后。后来我读到史宾诺沙的《伦理学》,他在全书结束时说:「正因为困难,所以值得一试。」他讲的是思想上的挑战,但可应用于人生的每一方面。

三,失败时可以觉悟

明白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就会更珍惜自己的成功。如何珍惜呢?首先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意即:在忧患中人可以活着,在安乐中就自取灭亡了。因此,珍惜成功就是要保持忧患意识,也即是居安思危。其次,要不断自我超越,减少沉缅于过去成功的机会。这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若无法超越自己,很快也将被别人超越。我长期以来放在心上的一句话是:「不错但是不够。」也许我的表现已经「不错」了,但仍然「不够」,也就是还有进步的空间。我从年轻时代就引以为戒的五个字是「重复而乏味」。事实上,现在我的工作是教书,不可能不「重复」教材的内容,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不乏味」上。若要重复而不乏味,则必须「温故而知新」,并且继续不断学习新观念。

人的生命有各种限制,而最大的限制是死亡。面对死亡时,谁能化解最深沉的失败感?一切所谓的成就、成功与成果,在人面临死亡的那一瞬间还有多少价值?因此,人的真正成功是用一生的时间学会如何面对最后的失败。王阳明临终前,弟子请示遗言,他说:「此心光明,夫复何言!」他写完了人生的功课,顺利毕业了。

总之,虽然注定失败,但又不肯安于失败。这也许是人生奋斗最大的动机与动力来源。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生物者,不就是这样的自觉与努力吗?成功的果实也许是甜美的,但真实人生却落在从失败中一再昂起头来重新出发的历程中。卡缪在《西齐弗斯神话》的结语是这样的:「向山顶奋斗的本身,已经足以使人心充实。我们应该想象西齐弗斯是快乐的!」承受失败是人生觉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