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女市长:江汉运河重新挖河若不改线将成最大“乌龙”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26:04

江汉运河重新挖河若不改线将成最大“乌龙”工程

——论优化线路方案涉及水利规划技术路线的博弈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易贤命

导读:今年,中央发表了新时期“治水兴邦”、“治水惠民”的宣言,又把发展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江汉运河高等级航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可是,其线路设计却以重新挖河取代两沙运河,自毁家园、自残航道网、由优转劣、损害南水北调中线的战略效益,遗祸后代子孙。江汉运河改不改线经过长湖,现在到了下这步棋的关键时刻。

 

江汉运河是湖北省纳入全国水运主通道布局规划的一条沟通汉江中游和长江中游水运捷径的高等级航道。现正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环境补偿工程建设,称之“引江济汉通航工程”,旨在承担汉江中下游及江汉平原水网的水量调配,以及改善通航条件。

江汉运河是公益投资巨大、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性建设项目,建设意义特别重大。但是,到底以“什么方法、什么思路”优选线路方案涉及到水利规划技术路线的博弈。倘若遵照中央“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方针,做好科学规划,建成节约环保的惠民工程,确能成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于民”的伟业。可是,交通部审批项目却持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批准线路设计放弃初期选择的 “两沙运河”方案,悄然变成实施“重新挖河”方案。即全盘否定了“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开发利用优势水运资源”的技术路线,而片面追求政绩,为争“当代中国最大的人工运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条运河工程”之虚名,跟历史开玩笑。消耗巨资、毁地伤农、截断航线、得益很少、由优转劣,只能成为当代最大的“乌龙”工程,简直毫无道理可言;不统筹兼顾、不趋利避害,不连通江湖、不利用优势资源、不谋长远发展,毫无科学性可言。

历史将证明,若再不按照水利部水规总院设计督查的环评意见“引江济汉渠宜直通长湖”进行改线,湖北省“治水兴邦、振兴水运”之伟业,将被某些高官渎职失职“治水败家”所抹黑,显现抹不掉的历史污点。

江汉运河重新全线毁地挖河到底利多大,害多大,利害相比究竟如何?请看一目了然的事实——

一、由优转劣成“乌龙”  在与历史开玩笑

在平原水网地区开挖人工运河,我们的老祖宗就有一套经验,借助当时平原地区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较密,便于人工开凿连通的有利条件,沟通水系、扩大通达范围。江汉运河的历史,从春秋时期楚国扬水运河——西晋早期扬夏水道——北宋荆襄运河——明清两沙运河,我们祖先的智慧一脉相传,着力贯通汉江沙洋与长江沙市之间的平原水网,成为江汉水乡沟通川湘水系的主通道,因而“设计路线佳、航运效益大”。新中国制订航道技术政策也明文规定:“运河线路选择,应贯彻充分利用原有河道、湖泊、渠道、洼地、少占农田的原则。”

50年前,江苏省实施江水北调工程,就是利用京杭运河苏北段作为输水骨干河道,大大提升了通航能力,使苏北运河成为新中国航程最长、等级最高、运量最大的运河。“九五”期间,湖北省与交通部联合利用渠化内荆河形成的四湖总干渠、螺山干渠,开通了从汉江直通湘江的江汉航线,缩短绕道航程320公里,成为江汉平原的一条水运新干线、最经济的黄金水道。这才是共产党人传承历史文脉的创举。

可是,现在某些当政者却对我们祖宗的经验不感兴趣,一心盘算如何从投资规模大肆膨胀中谋利,居然不怕受人讥讽,以“当代中国最大的人工运河”争名夺利,刻意让江汉航线夭折,不按自然条件和历史启示以复兴两沙运河作为引江济汉输水骨干河道,硬要重新挖河,放肆大干无效劳动、无效投资、大量损毁耕地的土方工程、割裂航道网的交叉航道还建工程和胁迫河流自由流动的交叉建筑物,致使为建一条孤立的、长67.2公里的千吨级航道,国家要投入83亿元巨资、毁损5.5万亩耕地(含永久和临时占地)。每公里投资高过汉宜高铁50%,占地竟是汉宜高铁的4.5倍,将成为我国现代资源环境代价最大的“乌龙”工程。这种失去理性思考的选择,根本就不合乎逻辑。

二、江汉本无事  庸才自扰之

“治水兴邦”措施就要得当、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荣。江汉运河是湖北省空前规模的水资源配置和航道建设工程,并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配套工程。当政者为投资膨胀,宁肯冲击保护生态环境的控制红线,让优势水运资源受到人为不当的开发和利用。历史将证明,倘若引江济汉不“改线经过长湖”,将导致中央在“治水兴邦”上重犯“三门峡”的错误。当年由于苏联专家的误导,黄河水利委员会相中了三门峡修高坝大库拦沙,只有清华大学黄万里教授反对。无独有隅,当今长江水利委员会不知受谁误导,相中了引江济汉重新挖河,起初也只有清华大学张红武教授等少数人反对。但是,后来“环评”也提出了相同意见,政府照样要蛮干下去,实为错上加错。

引江济汉的线路选择,在技术上并没有黄河三门峡修高坝大库拦沙那么复杂,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数据。因为这里水利规划技术路线的博弈,只涉及到在平原水网地区该不该采取全立交的调水方式?到底是重新挖河(毁地填湖跨河修高渠)从兴隆坝下入汉,还是利用两沙运河经过长湖输水从兴隆坝上入汉好?建设高等级航道发展内河水运,到底是汉江和长江两江一条孤线相连,还是汉江和长江、湘江三江成网直达好?而问题又集中在从海子湖到西荆河这段34公里渠道(含3.5 公里填筑“湖中渠”)是否应该改线?能否以电代渠?问题如此简单,只要看一下地图从常识便知正误优劣,只是公众一直被忽悠不明真相而已。

引江济汉采取全立交方式,重新挖河(毁地填湖跨河修高渠),惟一的好处是从长江抽水入渠后可向汉江兴隆以下自流补水。试问为这点小利而斥巨资重新挖河毁地伤农值吗?有修高渠的必要吗?

首先,从水资源合理配置讲,应实行多目标开发、注重发挥综合和长远效益。水利部在2003年两会期间曾向全国人大代表承诺:把长江干流的水引到汉江中下游,使汉江中下游生态免受影响,还改善“水华”现象,为此,长江委总体规划确定引江济汉提水入兴隆水库调蓄。而且从长远规划也应考虑通过两沙运河从长江引水入汉江,沿汉江渠化梯级提水至唐白河,再经唐河(或唐东开挖鄂豫运河)逐级提水入引汉总干渠解决引汉水源不足的问题。既然要统筹规划向沙洋、襄阳河段乃至黄河调水,何况还可与兴隆电站组成抽水蓄能供水工程节省运行费用,为何不“以电代渠”保护生态环境呢?明知可以节地省钱增实效的事不干,偏要斥巨资修高渠只向兴隆以下河段补水,只限于对局部河段起补偿作用。到底用意何在?“沽名钓誉”昭然若揭。曾几何时,湖北省高官津津乐道引江济汉重新挖河建成现代“都江堰”,而欺骗中央批准开了工,马上又把自毁家园说成是湖北为南水北调作出了重大牺牲,改口说:“四项治理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线工程对汉江兴隆以下河段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没有能够根本性地解决汉江中下游的问题,尤其是丹江口大坝至兴隆378公里河段没有安排工程措施。”并怂恿驻鄂全国政协委员以《联名呼吁:支持中部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向国务院发难:要求“以调抵调”,尽快启动根本就不靠谱的引江补汉神农溪引水工程。

众所周知,汉江下游支流东荆河,由于引汉调水后汉江下游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分流进水困难,将长期处于干枯状态,东荆河灌区必须经过长湖补水。难道这也有必要斥巨资修高渠提水白白浪费能源吗?这就不怕引水将沉在渠内的泥沙带进长湖?

    今年大旱,已经显现出三峡工程引起下游荆江河段水情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长湖、洪湖因进水少、出水多、导致水位持续下降、渔业受损、酿成生态灾难。这是温总理亲眼看到的。长期降雨偏少固然是主因,但是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刷深河床导致水源水位下降,恶化了引水条件,而没有实施相应的水源补偿工程也是重要原因。客观事实说明,只有增大引江济汉具有为长湖、洪湖生态补水的能力,才有可能缓解三峡工程对大荆州的负面影响。

其次,从环境评价讲,应从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出优化调整的策略。水利部水规总院设计督查的环评意见明确指出:“从水环境角度,渠线工程宜采取与长湖相通的方案。”若从注重生态保护角度优化方案,江汉运河改线经过长湖,不仅节地省钱,除了改善水环境之外,还可结合当地民生水利举办惠民工程,全面提升长湖防洪、灌溉、供水、血防、航运、景观等多重功能。与此相反,引江济汉重新挖河不连通当地河湖水系,违背中央“民生优先”的方针,不符合立项时确定“拟结合当地水利规划建设”的原则,也违背时任水利部长汪恕诚“要防洪、灌溉、发电、景观等多重功能综合考虑”的指示。

引江济汉重新挖河,自毁家园、违法填湖、全立交、全混凝土衬砌,无疑将成为一条损害生态环境的死渠!因为泵站提水具有间断性,又阻隔地下水;不让长湖直通长江,使长湖不能成为清水畅流的过水湖泊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侵占大量土地搞全线立交,胁迫河流不能自由流动,又填筑“湖中渠”作茧自缚,削弱长湖的防洪排涝能力。试问何苦要作贱湖北现代水利、遗祸后代子孙呢?

第三,从发展水运讲,必须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优势水运资源,合理推进航道升级、“成网直达”延伸航道通达和覆盖范围,增强内河航运的生命力和竞争性。汉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通航河流,与长江和湘江构成一个贯通东西南北的水运网。但是,要利用10 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汉江和湘江主航道必须摆脱自然状况,实施梯级渠化。从“八五”以来,湖南省着力把湘江打造为“东方莱茵河”,开展了大规模航电枢纽建设,使衡阳至岳阳城陵矶439km千吨级航道已基本形成,“十二五”还将升级到两千吨级航道。届时,湘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湖北省把汉江打造为“东方莱茵河”,本来发展势头也很好,建设崔家营航电枢纽,又利用已经渠化的内荆河(四湖总干渠)开通了由汉江通向湘江最直捷的江汉航线,可避免荆江及汉江下游的迂远和风险,可缩短经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绕道下荆江的航程130公里,比等待未来开通由汉江经引江济汉通航工程——淞虎河——洞庭湖到湘江也缩短航程50多公里。可是,当政者却刻意让这条最经济的江汉平原新干线夭折,昔日被视为水运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的江汉航线,近十年来却空空如也,眼睁睁看着优势水运资源被浪费,甚至遭破坏。

江汉运河的初期方案是两沙运河,其重要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沟通水系,推进江汉航线和荆州武汉内河航线改造升级,构成我国中部汉江与长江、湘江三江直通的高等级航道网,展现湖北水运的美好前景。若乘南水北调之机,建设碾盘山航电枢纽推进汉江渠化,再花不多的钱、占很少的地,对江汉航线进行改造升级,便可建成丹江口至衡阳上千公里的千吨级航道。通过远景开通鄂豫运河、河南运河和湘桂运河,还可在中部实现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四大河道的水运联网。难道这不比重新挖河只是汉江与长江两江一条孤线相连,对湖北有更大的战略意义?交通部现任领导支持江汉运河重新挖河建成“乌龙”工程,而对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为我国未来水上交通描绘的,在中部构建南北水运干线的美好蓝图漠然视之,发展汉江航运仍执意只搞局部航道整治,拖延建设碾盘山航电枢纽渠化汉江,长期闲置江汉航线甚至加以破坏,不积极支持湘鄂联手将湘江与汉江打造为统一标准的“东方莱茵河”,失掉对中部崛起的支撑作用,只能视为“败家子”行为。

三、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是国家的命脉”。中央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定为基本国策,意在强调耕地的极端重要性。当今又把发展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充分发挥内河水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等优势。可是,政府不从节省土地,保护环境的角度优化江汉运河线路,非要在世代耕种的肥沃土地上重新挖河,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修建一条我国现代最大的混凝土大水槽,竟以“改变千百年来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诱骗这些世代居住在富庶的江汉平原地带的人毁家迁移、去侵占国家的移民补偿资金,使南水北调移民安置“雪上加霜”,致使潜江就发生了广华安置点的数千南水北调中线移民2010年11月26日连续三天堵公路,抗议安置房豆腐渣以及移民安置款不到位的事件,影响社会和谐。

《瞭望》2011年7月18日以《世纪调水“重组”中国水资源》报道了专访现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这位当政者大言不惭对记者说:“就南水北调中线而言,从汉江调水后,一定会对下游有影响。算来算去,对汉江调水断面以下的影响,表现在汉江下游的水位有20~50厘米左右的变化,这会对当地的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决定在这一江段实施了100多亿元投资的四项治理工程:从以万计流量的长江开岔引水补偿汉江;修建兴隆水利枢纽进行调蓄;疏浚汉江航道;改造引水闸门。这四项工程一修,可以明显地减少调水影响。”并说:“现在很多人既把负面影响给夸大了,又把调水效益说小了,同时又忽视了在消除负面影响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不客观。”他想用这几句极不负责任的话语忽悠全国公众。其实,公众都知道这些补偿工程“投资巨大,华而不实,劳民伤财,收效甚微。”不是公众把调水效益说小了,而是当政者不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优化方案,客观上作贱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是鄂竟平闭而不谈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不筹划开展水资源引清调度予以补救,至今仍不思考引江济汉经过长湖提水至襄阳,执意斥巨资重新挖河,毁地伤农,使长湖处于暴雨洪灾的危险之中。二是为消除对汉江航运的不利影响,仍然执意实施局部航道整治以维持现状,阻挠兴建碾盘山水利枢纽渠化汉江,又不实施江汉航线改造升级。国家增加投资确实不少,却使汉江和长江、湘江至今不能三江直通连网,失掉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三是为掩盖篡改战略目标的错误,盲目支持后续实施毫无经济性可言的神农溪引江补汉引水工程;至今仍不思考整合资源,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引长入黄、输水通航”提升战略效益。

两沙运河名贯千秋、岂可重新挖河取代。两沙运河分为两段,分别是江汉航线和荆州武汉内河航线的结合段,是汉江与长江和湘江三江构成一个贯通东西南北的高等级航道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需要也不可能由重新挖河取代。倘若江汉运河不按环评意见采取改线经过长湖的优化策略,只能成为“兴一利生一害”、破坏优势水运资源、毁地伤农影响社会和谐的“乌龙”工程。而湖北社科院有些科研人员竟说 “能助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竟称之为生态工程,这是对“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扭曲。温总理说过: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要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希望不要食言,应汲取“黄河三门峡修高坝大库拦沙”的教训,当机立断下好“江汉运河改线经过长湖”这步棋。                                                  

2011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