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路上作文:马克思和金融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59:49

    许多中国人可能不知道,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个副标题:“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这个副标题恰恰是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关键,它是马克思为后来者给出的一句最为简明的阅读提示,或者像有些学者所言,它是“马克思密码”。这个“马克思密码”就是:资本主义之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危机,就是由于它是形 而上学的对象化,即这个制度本身是“头足倒置”,是建立在幻觉基础上的。

    令人吃惊的是,恰恰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竞选演说中,引用了最为经典的“马克思式说法”———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一词,以此来批评美国长期热衷于运营虚拟经济而放弃实体经济发展的“错误发展观”,一针见血地说到了问题的实质。这位前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说:问题不在具体的某一项政策,问题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经济哲学”。

    在奥巴马看来,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是典型的“买空卖空”的经营活动,在这种买空卖空的背后,则是根深蒂固的“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即把债务彻底虚拟化,把经济活动彻底虚拟化。而所有那些先进的金融衍生物,其实都是把时空托架出来的技术,它的前提只不过是对未来的良好预期,这种良好的预期又反过来体现在这些金融衍生物的价值或者升值上。在这次次贷危机的生成过程中,银行之所以敢于不计后果地放贷,购房者之所以不顾后果地贷款,保险公司之所以不顾后果地提供保险,是因为在这种种“不计后果”的背后,存在着唯一一种对后果、对未来的估计:美国的房价会不断上涨,而且是没有尽头的上涨。

    这种经济形而上学的纯哲学表述,体现在前不久去世的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的理论中,按照他的说法,没有什么价值是“实在”的、是“真”的,一切价值都是话语的建构。因此,只要你所创造和诉诸的东西有人听、有人信、有人跟你走,那这就是价值了。什么是真理?罗蒂说:真理绝不是手段与目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契合和联系,所谓真理,就是“通过讨论和说服而取得社会一致的能力”,这点曾让我觉得很有洞见。

    可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却让我意识到,也许,大家都认可的东西并不就一定是真理。有学者就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罗蒂意义上的“价值”的最核心的体现,其实就是美元和美国债券,因为它的价值并没有什么“客观依据”,或者说其“价值”的根本来源只是因为有人接受它、相信它“有价值”而已。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由美国发行债务、国家金融体系制定债务标准的新的金融体制,起初看起来运作得相当有效;这也就是为什么,真实的世界因此而颠倒或者倾倒:债务非但不意味着危机,相反还意味着机遇。

    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中对“强制”的一再提醒值得我们思考当下的问题。他说:发源于欧洲的经济自由主义不仅假定了一个自我调控的市场乌托邦,而且,它更用乌托邦式的词句掩盖了市场逻辑中蕴含的根深蒂固的强制性,掩盖了自我调控的市场逻辑以“规范”代替现实的冷酷的形而上学专制主义。因此波兰尼才痛切地说:问题不在于赤裸裸的强制,而在于人们为什么总是认识不到所谓(自我调控的市场)“规范”本身正是一种强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美国金融业的大危机,再次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美国,乃至西方的契机。(柳延延/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