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飞廉:百年中国影人系列:书生孙道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46:25

百年中国影人系列:书生孙道临

2007年08月08日 中国电影网

孙道临

  孙道临,电影演员兼导演。1948年走上银幕,主演《大团圆》、《乌鸦与麻雀》、《家》、《渡江侦察记》、《南岛风云》、《早春二月》、《一盘没下完的棋》、《雷雨》等近20部影片,卓越的表演和儒雅的气质,赢得了观众爱戴。

  孙道临风度翩翩,讲究仪表。他常备两套西服,一套红,一套白,因为他偏爱这两个颜色。白色象征纯洁和高尚,红色代表热情和奔放。着这两身西服,他曾以中国电影代表团团长身份与我一同参加开罗国际电影节,相处甚欢。孙道临博学,漫步尼罗河畔,听他谈古论今实乃胜读十年书。孙道临幽默,亚力山大海边,他的提包被盗,损失惨重,他说权当支援非洲“被压迫人民”,照样谈笑风生。他英文好,我甘拜下风;我年纪轻,强记硬背他自叹不如我,我便临阵磨枪,学得一大堆阿拉伯语,在“哈利利”小商品街和埃及人讨价还价,愣把老秀才的英文挤兑得没了市场。临了,我们还排练了一个以当地市场购物为故事的小品,我说阿拉伯语,他念英文,一搭一档,为远离祖国的亲人们表演,使馆同志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他聊发少年狂,拉着我又唱又演又朗诵,一老一少,足足比划了一小时又四十分钟,反响热烈。

  遥想当年,孙道临是燕京大学高材生。抗战爆发,他辍学,在京当羊倌,靠养羊卖奶为生,坚持不要日本人提供的学费,一付书生傲骨。建国初,一帮大明星均拿高薪水,后他们听说,毛泽东主席每月的工资也仅300多元,心被触动,孙道临带头自愿减薪。朝鲜战争时,孙道临同冯喆、仲星火、孙永平、铁牛、凌之浩等上影演员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成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的三个月,孙道临终身难忘。那是炼狱般的生活,却是意志的洗礼,精神的升华。谈起这段岁月,孙道临一直引以为自豪,只是特别怀念把热血和生命留在那里的战友、他们的演员队长范正刚。“他死得很惨, 是被美军的燃烧弹烧死的……可我们还活着!活着,就要报效国家,活着,就要做事,做些有益的事……”孙道临晚年经常和我这般念叨。

  的确,活下来是庆幸,更是一种责任,完成战友的遗愿,加倍努力工作。孙道临一直以此来激励自己,八十高龄还亲自导演影片《詹天佑》,前后花了三年,历尽艰辛,苦不堪言,可他无怨无悔。

  在上海工作期间,我是他家常客。他亦在闲暇之余,常蹬自行车到我办公处,戏言“来看望领导。”与孙道临的接触,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

  孙道临成名早,形象好,眼眶高,个人婚姻大事一直搁置,直到不惑之年,才被张瑞芳等好友催促,与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喜结秦晋。爱女生于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扬眉吐气升空之际,取名“庆原”,长大成人赴德留学,很有成就。外界传言,道临与文娟性格不合,其实均系猜测。我与二老很熟,且两家来往甚多,在我眼中他俩一直相濡以沫,用黄宗江老爷子的话说,是舒伯特与林黛玉合写的一首诗。孙道临的岳母一直和他们同住一处,九十多岁的老人还能出门逛街。一次,我去他家,恰见九十五岁高龄的老太太,独自一人从外面回来,腰间掏出钥匙串,摸出一把,准确无误插入锁孔,令人惊叹。老人如此健康,和道临夫妇的精心照料是分不开的。七十多岁的孙道临那时还常骑单车上街为老岳母抓药。老太太卧病,文娟在外演出,道临便孝子一般一勺一勺喂粥喂药,尽心尽责。老岳母甚慰,百岁那年无疾而终。

  这样一位好人,2005年却遭媒体致命一击。南方某小报记者,多次打扰孙道临,扰其正常生活。孙道临忍无可忍,玩笑道:“同志,你写文章有稿酬,那你一天几个小时电话采访我,是否也该给报酬呢?我也八十四岁的老人了,陪不起啊!”这句无心的玩笑,却被对方以“孙道临索要采访费”为题大肆宣扬,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孙道临不堪重负,大病一场,虽经医护,有所好转,但心灵创伤却难愈合。

  然而,人民不会忘记他。电影百年时,胡总书记握着他的手嘘寒问暖,国家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我见他坐轮椅,心中难受,他却安慰我,戏说自己身残志坚……
多好的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