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主四代风影搭配: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1:34:51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 前言
  • 1.理财:三岁不早,六十不老
  • 2.四则运算筹划理财人生
  • 3.家庭理财八大新观念
  • 4.家庭理财应忌“三多三少”
  • 5.巧用逆向思维理家财
  • 6.按“麦穗哲理”打理家财
  • 7.平民化的投资经:专挑“小西瓜”
  • 8.理财中的“稀释减损法”
  • 9.能挣会花,善于投资
  • 10.合理消费,慎重贷款
  • 11.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
  • 12.女性理财五大误区
  • 13.老年人理财“四项原则”
  • 14.上班族的炒股经
  • 15.应对升息的七大理财举措
  • 16.打理家财:怎样选择理财师
  • 个案分享:我家的理财故事(1)
  • 个案分享:我家的理财故事(2)
  • 1.银行储蓄细思量(1)
  • 1.银行储蓄细思量(2)
  • 2.银行服务多利用(1)
  • 2.银行服务多利用(2)
  • 3.“钱”来“钱”往不动现金
  • 4.个人汇款有学问
  • 5银行“存钱”并非储蓄一条(1)
  • 5银行“存钱”并非储蓄一条(2)
  • 6.开放式基金:百姓理财新渠道(1)
  • 6.开放式基金:百姓理财新渠道(2)
  • 7.网络做媒介,理财更轻松(1)
  • 7.网络做媒介,理财更轻松(2)
  • 8.银行卡使用完全攻略(1)
  • 8.银行卡使用完全攻略(2)
  • 1.三个不同新婚家庭的理财方案
  • 2.“小康之家”的理财之道
  • 3.白领之家如何实现车房俱备有积蓄
  • 4.当股东不如做房东:家外有“家”
  • 5.打工族三口之家的理财方案
  • 6.一对从事直销夫妇的理财方案
  • 7.帮“善于理财”的人理财
  • 8.先找银行后找车行不走弯路
  • 9.自由职业者:怎样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
  • 10.“月光一族”的理财诊断书
  • 11.离异女性的“钱”程规划
  • 12.帮孩子理财从打理压岁钱开始
  • 13.存钱不是投资,节俭不是理财
  • 1.家庭理财:一慢二看三通过
  • 2.个人也须防“破产”
  • 3.金融消费也要维权
  • 4.存折保管须谨慎
  • 5.使用自动柜员机的“八项注意”
  • 6.租个保管箱=花小钱买大平安
  • 7.银行卡/折当心遭“克隆”
  • 8.当心银行汇款引发的诈骗
  • 9.取款也要加小心
  • 10.当心新的金融诈骗:金蝉脱壳
  • 11.提防网络陷阱
  • 12.揭穿房产商的十大美丽诺言
  • 13.聚焦民间借贷
  • 1.关注“私人”服务带来的新商机
  • 2.当“跑腿经纪人”赚钱
  • 3.开家“网上起名店”
  • 4.开家“报吧”巧赚钱
  • 5.低利率时代,家庭投资新渠道
  • 6.开家畅销书专送店
  • 7.“商业情报处”有钱可赚
  • 8.创业找准冷门
  • 9.“社长”不在编,收入过八千
  • 10.小本经营,如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 11.创业秘诀:比别人早到五分钟
  • 12.“破财”“生财”一念间
  • 13.“声东击西”赚钱术
  • 14.“对手”变“伙伴”,效益翻两番
  • 15.打理网上店:俗语之中有“真经”

有一个故事,说固执人、马大哈、懒惰者和机灵鬼四个人结伴出游,结果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他们身上带的水已经喝光,正当四人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上帝给了他们四个杯子,并为他们祈来了一场雨。但这四个杯子中有一个是没有底儿的,有两个盛了半杯脏水,只有一个杯子是拿来就能用的。
固执人得到的是那个拿来就能用的好杯子,但他当时已经绝望之极,固执地认为即使喝了水,他们也走不出沙漠,所以下雨的时候,他干脆把杯子口朝下,拒绝接水。马大哈得到的是没有底儿的坏杯子,由于他做事太马虎,根本就没有发现自己杯子的缺陷。结果,下雨的时候杯子成了漏斗,最终一滴水也没有接到。懒惰者拿到的是一个盛有脏水的杯子,但他懒得将脏水倒掉,下雨时继续用它接水,虽然很快接满了,可他把这杯被污染的水喝下后却得了急症,不久便不治而亡。机灵鬼得到的也是一个盛有脏水的杯子,他首先将脏水倒掉,重新接了一杯干净的雨水,最后只有他自己平安地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不但蕴涵着“性格和智慧决定生存”的哲理,同时也与当前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和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有媒体称中国已经进入个人理财时代,拒绝贫穷、做个有钱人成为居民理财的最大追求。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就和故事中的“固执人”一样,认准了银行储蓄一条路,拒绝接受各种新的理财方式,致使自己的理财收益难以抵御物价上涨,造成了家财的贬值。有的人就和故事中的“马大哈”一样,只知道不停地赚钱,却忽视了对财富的科学打理,最终因不当炒股、民间借贷等投资失误导致了家财的缩水甚至血本无归,成了前面挣后面跑的“漏斗式”理财。有的则和故事中的“懒惰者”一样,虽然注重新收入的打理,但对原有的不良理财方式却懒得重新调整,或者存有侥幸心理,潜在风险没有得到排除,结果因原有不当理财影响了整体的理财收益。但是,也有许多投资者和故事中的“机灵鬼”一样,他们注重把家庭中有风险、收益低的投资项目进行整理,也就是先把脏水倒掉,然后把杯子口朝上,积极接受新的理财方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理财效果。
“杯子哲理”告诉我们,理财中的固执、马虎和懒惰行为只能使你越来越贫穷。积极借鉴“机灵鬼”式的理财方式,转变理财观念,调整和优化家庭的投资结构,让新鲜雨水不断注入你的杯子,这样,你才能离有钱人越来越近。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私人理财规划师,“全国首届家庭理财方案大赛”冠军(搜狐网、北京娱乐信报、中国工商银行等联合举办),“雅典奥运冠军理财专家团”成员(负责王义夫、刘春红个案设计),在搜狐财经、和讯网等全国知名媒体开设理财专栏,具有丰富的理财实践经验,先后为500多位网络和平面媒体读者设计理财个案,使他们的家财实现了稳妥增值。
本书分为“更新你的理财观念”、“利用新的金融理财工具”、“理财方案量身定做”、“个人理财风险防范”、“家庭创业奔小康”五个篇章,相信此书会使你的理财观念得到更新,理财技能不断提高,从而踏上家财稳步增值的无忧之旅。
1.理财:三岁不早,六十不老

你认为钱是万恶之源吗?如果回答不是则表明你有科学理财、让钱生钱的愿望。那么接着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理财规划的?许多人会说,当然是在有收入以后了,没钱怎么理财?也有人会说,我现在退休了,一辈子都是稀里糊涂地挣钱、花钱,现在再谈理财岂不是为时已晚?国内外理财专家的研究和一些理财实例表明:理财观念是一生一世的事,从三岁顽童,到耄耋老年,只要生命存在,只要你需要生活,你就不应离开理财。
小A和小C都是大四学生,二人家庭经济条件相当,每月的家庭供给都是400元。小A的父母从事商业工作,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放权”把买零食、学习用品的开支交给孩子自己打理,加上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小A的理财能力大大高于一般孩子。上大学以后,小A每月将400元进行规划,购物货比三家,花钱精打细算,每月竟然渐渐有了结余。后来他见学校鼓励勤工俭学,便用结余的钱从图书市场批发一些学生喜欢的畅销书,在学校内摆摊出售,从小养成的理财能力和经济头脑,使他很快成为了学校有名的小书商,此后的大学生活他不但没有再花父母的钱,而且还攒了一笔不大不小的积蓄。学生小C的父母是公务员,他们对孩子过于溺爱,从小学到升入大学,孩子的各种开销都是父母一手包办,小C从小基本没有和钱打过交道。上大学以后,这种“全包”的教子方式的缺点逐渐露出端倪,小C的理财能力很差,将400元花得稀里糊涂,经常寅吃卯粮,有时还要靠借债度日。
从这两个学生的例子可以看出,从小注重孩子的理财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人对钱产生概念性的认识大约是在两三岁左右,孩子知道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能换取糖果和玩具,这时应当让孩子区分各种面额的钞票,并灌输一些钱的概念;六七岁的时候,孩子可以替大人打酱油了,这时不妨将买酱油剩下的零钱送给孩子作为“收入基金”,引导其正确地进行支配,并且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总之,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越早越好,家长注重引导,刻意培养,这样,孩子成人后将受益终生。
退休之后,人的收入一般不会再增加,而是依靠积蓄和养老保险维持生活。这时,能否将积蓄和养老保险金进行科学打理会直接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有的老年人觉得理财“高深莫测”,有的人认为投资“充满风险”,只好把钱存成活期或定期储蓄,而有些精明的老人则不甘于这种“被动”理财,积极涉足一些既稳妥收益又高的国债、基金、收藏等新投资渠道,比如选择一家好的开放式基金,年收益可能达到20%以上,是任何储蓄无法比拟的———不注重晚年理财者只能坐吃山空,生活质量难以保证;而积极主动规划“夕阳理财”则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使晚年生活迈向富足快乐的健康之路。
请记住这句话:理财,三岁不早,六十不老。
2.四则运算筹划理财人生

人生路上,真正意义的理财应当说是从有了个人收入开始。这时,多数人会沉浸在积累财富的喜悦中,虽然手中的现金数额可能很小,但还是要兴冲冲地将它逐月存入银行。如果用四则运算来比喻,这个时期运用的是加法:一月份的工资是被加数,二月份的是加数,相加后产生一个“和”;第三个月,“和”又成了被加数,新的工资结余成了加数,以此类推。经过日积月累,这个“和”会不断增大,达到一定数额后,你可能到了结婚的年龄,对于不能依靠父母的人来说,这笔因“加”而来的积蓄会派上大用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这笔钱则会成为婚后小家庭的第一笔财产积累。
成家之后的理财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两双手在共同堆积家庭财富的“金字塔”。这时,两人正年富力强,收入会稳步增长,不知不觉间存折上已经过了五位数甚至六位数。并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理财观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收益最大化成为家庭理财的第一目标。于是许多人逐渐对收益高的投资方式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炒股、企业集资、民间借贷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人炒股赔钱,有人集资被骗……经过这些投资失败的教训,许多人冷静了许多。这时减法派上了用场,一些风险大的投资方式被逐个减少,炒股、集资等都成为“减数”,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只留了开放式基金、国债或银行储蓄。
不知不觉步入了中年门槛,这时已经是三口之家,你的理财智慧也达到了最高境界,并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虽说经历减法之后,你的投资渠道不是很多,但这都是根据个人实际而“浓缩的精华”,并且你会“一条道走到黑”。炒汇、买基金有了经验,你肯定会倾其所有而“不浪费一分钱的资源”;认准了比较稳妥的储蓄、国债,你会“翻着跟头往银行存钱”,这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这条适合你的投资渠道会呈现裂变式的发展———在经历加、减两种运算之后,乘法将你带入了人生理财最辉煌的时期。
到了老年之后,虽然能按月领取养老保险,但奖金、提成、各种补贴已经与你无缘,你的实际收入可能只有壮年时的三分之二。对这些养老、保命钱你会非常谨慎,不容有半点风险,所以一些投机性质的理财方式逐渐淡出,这时除法便进入了你的生活。因为多数老年人会选择银行储蓄作为理财的主渠道,所以理财收益顶多能达到炒股、炒汇时的三分之一;虽然你的积累不算少,但一场大病就可能使你的资产被除去一半。如果说,退休前是财富的积累期,退休后就是财富的消费期,也可以说是被除期。由此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加、减、乘法是人生理财的关键时期,这时运算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晚年幸福,运算的数额大了,即使被除去一半你可能还很有实力,但如果本来积累就少,除不了几次就会两手空空了。
3.家庭理财八大新观念

l 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小张和小刘既是同事又是当年的大学同窗。小张脑瓜精明,工作期间做了兼职,并且理财有术,积蓄颇丰。而小刘似乎有点“败家”,对好友的提醒充耳不闻,工资分文不攒,全花在了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上,并且还举债数万读MBA。后来,他拿到MBA证书跳槽去了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工资立马翻跟头,比原来高出十多倍。而小张则直后悔“把钱放错了地方”。看来,知识就是财富,此言不谬———年轻时把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l 勤俭持家不如能挣会花
过去我们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但在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勤俭持家、使劲攒钱的老观念已经落伍了。“能挣会花”日渐成为大城市最流行的理财新观念。发挥个人特长经商或谋取兼职,广开财源;挣钱后科学打理,积极用于消费,从而尽情享受挣钱和消费带来的人生乐趣。
l 盲目贷款不如量力而行
前几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贷款消费曾一度流行,可受还款压力影响,许多贷款家庭常常捉襟见肘,有的因债务所累还引发家庭矛盾,所以如今提前还贷款的人有增无减,着实把银行愁得够呛。这也表明现代人对贷款消费越来越理智,特别是还款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是已经量力而行,尽量不贷款或选择所能承受的小额贷款。
l 手中“捂股”不如经常“晒股”
买上股票就束之高阁,股民们称之为“捂股”,这种方式曾经让许多人发了大财。但现在,股票市场瞬息万变,上市公司业绩良莠不齐,买上股票就睡大觉的话,难免会碰上银广夏、世纪中天这样一不留神就连续跌停的“地雷”。所以,如今股民们买上股票后,会关注其业绩和经营状况,遇到业绩下滑、交易异常等情况会及时做出止损、换股等处理。
l 给子女攒钱不如在早教上花钱
如果子女的学习成绩一般,想上好一点的中学要交择校费;高考成绩不理想,“高价生”和上“民办大学”的开支更大。因此,许多精明的家长从中悟出了窍门,改变只考虑为子女教育攒钱的老办法,而是注重了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学特长等早教投入,孩子成绩好了,往近了说会节省择校开支,远了说会更有利于子女将来的就业,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l 一人说了算不如夫妻AA制
按常理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会精打细算、擅长理财的一方应作为家庭的“内当家”。但对现代人来说,夫妻收入有高有低,双方属于个人自主性的开支越来越大,因此AA制理财方式日渐被一些追求时尚的家庭所接受,这种理财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特长,分散家庭投资风险。同时,财务独立自主也有助于减少矛盾,促进家庭和睦。
l 借给人大钱不如送给人小钱
别人开口借钱会令多数家庭头疼,不借得罪人,借吧又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许多精明人士对于还钱把握不大、又怕影响关系的借款人,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你不是说要借钱买房、看病、孩子上学吗?我实在没有这么多钱,要不嫌,这二百块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看这招儿多阴险,舍卒保车,还要让对方领情。
l 有病及时治不如提前买健康
虽然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但还赶不上看病住院的花费涨得快。当前人们健康观念逐步转变,全民健身越来越热,家庭用于外出旅游、购买健身器械、合理膳食、接受健康培训等投入呈上升之势。因为大家明白:这些前期的健康投入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生病住院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理财。

4.家庭理财应忌“三多三少”

活期存款多定期存款少
如今,存款利率是历史上较低的时期,扣除利息税,1万元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实际收益只有158元。许多人因此便产生了“不差这几个小钱”的心理,而随意将工资收入等积蓄放在活期存折和银行卡上,特别是一些不善理财的青年人,随意储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虽然储蓄利率较低,但时间长了,积蓄的金额大了,这种损失就会越来越明显。比如,对于长期不用的存款来说,三年定期的年利率为2.52%,是活期储蓄的3.5倍,存款的实际收益相差很大。目前许多银行开通了定活“一本通”业务,你可以委托银行待活期存款达到某一个数额后,自动转存为定期存款,从而省却去银行转存的麻烦,最大限度地减少活期存款太多带来的利息损失。
l 考虑风险多考虑收益少
虽然当前的理财渠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众多追求绝对稳健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首选的是银行储蓄、国债等利率较低但收益稳妥的投资方式,而对投资收益考虑较少,更没有考虑当前1.98%的储蓄年收益(一年定期储蓄利率)能否抵御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因此,接受新鲜事物快的中、青年投资者不妨突破“考虑风险多,考虑收益少”的传统模式,适当进行一些风险性投资。比如炒股、炒金、炒期货、购买房产等等,也可以选择从银行即能办理的开放式基金、炒汇、分红保险等投资品种。关于风险性投资的比重,可以参考国际理财专家推荐的“最佳投资公式”,即:风险类投资比率=100-年龄,比如你今年35岁,则你购买开放式基金等风险投资的占比最高可以达到65%;到了80岁,风险投资则应控制在20%以内。
l 一味攒钱多适当消费少
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与人们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密不可分。过去一角一分地精打细算、不敢花钱是因为太穷,但在如今社会不断进步,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新情况下,一味勤俭持家、使劲攒钱的老观念已经落伍了。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后,就应改变这种旧观念,挣钱后科学打理,然后积极用于子女教育、居家旅游、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消费,尽情享受挣钱和消费带来的人生乐趣,这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理财。
5.巧用逆向思维理家财

有个故事几年前曾广为流传:某证券公司的散户股民几乎人人赔钱,只有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赚了个钵满釜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讨教炒股秘方。她说,门口的自行车就是我炒股的“指数”,自行车少、股市萧条的时候我就买股票,自行车多、人人都抢着买股票的时候我就清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随大流不赚钱,反其道而为之才能发财”的道理。实际上,这位老太太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逆向思维。在如今理财渠道日趋增多,操作难度相对增大的情况下,巧用逆向思维科学理财,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收益。
l 不妨抛弃“绝对稳健”适当“投机倒把”
目前,储蓄仍然是百姓理财的主渠道。其收益虽然较为稳妥,但当前利率是历史上较低的时期,活期年利率仅为0.72%(税后仅为0.576%),一年定期仅为1.98%(税后仅为1.58%),如此低的收益很难抵御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因此,接受新鲜事物快的中、青年投资者不妨抛弃传统“钱存银行最稳妥”的观念,适当进行一些有风险、但收益相对较高的“投机”类理财。除了炒股、炒金、炒期货、购买房产等投资方式以外,当前单是可以从银行办理的就有开放式基金、炒汇、分红保险等多个品种,许多银行和证券公司还联合推出了“保利理财”等委托业务,这些投资方式的综合收益多数会高于银行储蓄。另外,近年来广大金银币投资者获利也非常丰厚,如果个人具有一定的钱币知识,不妨在价位合适时买入金银币,等价位上涨时再“倒卖”出手。
l 不妨抛弃“从众心理”而“另辟蹊径”
多数人在理财中存有“从众心理”,见大家都炒股,不管自己对股票是否了解,便一哄而上,全民皆“股”。一家公司推出一项高利集资,虽然不是公开办理,但其利率高达8%,并且很多人已经拿到了分红收益,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在对公司经营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争相参加。相对趋之若鹜的“从众”者,我的同事小赵则颇有主见,无论炒股的朋友怎么劝,参加集资分红的朋友如何动员,他总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另辟蹊径进行理财。去年,经过分析和衡量,他发现某某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价值较大,在该基金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购买了2万份,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连分红加上基金净值的增长,收益超过了10%,而盲目参加集资的不但没有拿到8%的收益,差点连本钱也损失了。所以,理财不能盲目随大流,而是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理财计划,平心静气地理自己的财。
l 不妨抛弃“分散投资”而“孤注一掷”
经历过炒股赔钱的人往往会对分散投资更加深信不疑。对于风险类的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确实能达到分散和减少风险的目的,但如果一味地去刻意“分散”有时会适得其反。老张和老李都是稳健型的投资者,但老张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对各种投资方式都感兴趣,朋友承诺以高息向他借款,他明知有风险,但又怕错过这个发财机会,便借出了1万元,后来朋友的厂子破产倒闭,借款也鸡飞蛋打———虽然这1万元只是他“分散投资”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国债、储蓄、炒股等方式综合,他理财的年收益几乎是零。而老李见国债不交纳利息税,并且支取还可以享受相应档次的利率,他认为这种方式既稳妥,收益又高,便“孤注一掷”,把家中所有的积蓄都买了国债,到期时的年收益接近3%。由此看出,收益较高、完全稳妥的情况下可以“孤注一掷”,同时,不能像老张这样为了分散而分散,涉入自己没有把握的高风险投资领域。
l 不妨抛弃“勤俭节约”而“能挣会花”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人把金子藏在花园的树下,每周挖出来自我陶醉一番,然而有一天他的金子被一个发现秘密的贼偷走了,此人捶胸顿足,痛不欲生。邻居们都来看他,并询问事情的经过:你从来没有花过钱吗?他回答:没有,我只是每周挖出来看看而已。邻居告诉他,有没有这些钱对你来说不都是一样吗?现在,这种“富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果和这位富人一样,只攒钱,不花钱,那即使他的年收益再高,攒的钱再多,也不能算得上是科学理财,最多只能说他“很能攒钱”。因此,理财计划中要有消费计划,在保证正常家庭开支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旅游、文化、子女教育类的消费。这样,生活质量提高了,投资者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动力和信心去赚更多的钱。

6.按“麦穗哲理”打理家财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带徒弟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在麦田行进过程中,每人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
其中两个弟子一个刚走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第二个弟子一直是左顾右盼,东挑西捡,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几个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教训,当他走了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我的同事老张精于理财,这些年他正是按照苏格拉底的这一“麦穗哲理”,投资不孤注一掷,更不因循守旧,总是用他的理智和果敢发现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麦穗”。实践证明,老张用“麦穗投资法”的回报率大大高于了“不加分析盲目型”和“左顾右盼胆小型”投资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银行存款利率较高,收益又稳妥,所以多数人把钱毫不犹豫地全部存成了银行定期储蓄。而老张当时只是把三分之一的资金存成了三、五年的定期存款,其他三分之二选择了支取更为方便、提前支取利息不吃亏的定活两便储蓄(当时定活两便按同档次定期利率打九折),以等待更好的投资时机。第二年,国家发行国债,利率比银行高出不少,而且带有保值性质,于是他支取了定活两便存款,购买了国债。这一投资决定,让老张抱上了一个“大金娃娃”———国债利息加上保值贴息,年收益高达20%以上,五年时间资产翻了一番。
后来,我国股市异常火暴,连街上卖菜的小贩都在大谈“割肉、建仓、K线、D线……”别人都劝老张趁机进股市捞一把,而老张却自有他的小算盘。他看到股票一、二级市场差价很大,于是将陆续收回的各种资金存入证券公司,办理了新股自动申购。一年多的时间下来,孤注一掷的股市投资者因为遇上了大熊市,股指连续下跌,不但炒股的盈利全赔了进去,原来的成本也缩水了近50%,而老张申购新股的收益算起来已达到了15%。
2002年以来,多数投资者见股市一蹶不振,银行储蓄和国债利率连续走低,因此在确定投资方向上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多数人是把钱放在银行收取0.576%(税后)的活期利息。而老张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发现国外投资基金盛行,收益也非常稳妥,入世后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肯定会有大的发展。当时正值某稳健成长基金发行,于是他以1元的单价购买了20万份基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已享受了基金公司的两次每10份基金单位0.25元和0.15元的分红,一年的分红收益达到了4%,而那些举棋不定的投资者同期收益还不到老张的八分之一。
这不,听说国内金融机构近来不断推出委托贷款、分红保险、180指数基金等新的投资品种,老张又天天盯着报纸的理财版进行起了分析研究。他非常有信心地说:虽然现在家庭资产增值越来越难了,但“最大的麦穗”还是一定要继续捡下去!

理财——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0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101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a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9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A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2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11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更新你的理财观念-前言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更新你的理财观念-理财:三岁不早 六十不老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