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倾天下 凌千曳txt:浮肿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20:12

 

中白(又名鬼门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位置:手背小指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五分。
主治:肾病之腰痛、腰酸、头晕、背痛背酸、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急慢性肾孟(肾)炎、膀恍炎、肾虚耳鸣、脑鸣、重听、四肢浮肿、偏头痛、脊椎炎、退化性关节炎、小腿痛、闪腰。坐骨神经痛(奇效)、骨刺(奇效)闪腰、岔气(特效)
针法: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本穴常应用于起坐之际之腰痛症。常规治疗肾亏各种病变之外,尚可治疗各种骨质疾患。并可降血压,除前头之痛。配腰痛点(倒八针)治疗腰痛可使腰痛点的疗效迅速增强。
该穴位于中渚后约五分处。

经验:中白穴配下白穴为治闪腰、岔气,骨刺,坐骨神经痛及耳疾之特效穴。

 

下白
位置:手背小指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一寸五分。
针法: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同中白穴。急慢性肾孟(肾)炎、膀恍炎、坐骨神经痛(奇效)、骨刺(奇效)、腰酸痛、背痛、头晕、眼散光、肾虚耳鸣、脑鸣、重听、四肢浮肿、偏头痛、脊椎炎、退化性关节炎、小腿痛、闪腰、岔气(特效)。,兼治肝胀痛、牙齿酸。(下白穴配中白穴同时用针效果更强。)
针法:直刺3—8分

注意与禁忌:下白穴非十四经之液门穴,正确位置在液门穴下五分。
运用:该穴常与中白并用,以加强疗效。该穴与中白合用治疗肾虚诸症疗效极佳。治疗少阳经之坐骨神经痛亦佳。此外,该穴尚有疏肝理气、止痛解郁之效。治疗腰部及四肢扭伤颇效。


                  中白中渚后,五分此穴出。
                  上穴下一寸,下白即其户。
                  起坐腰际痛,肾虚背痛殊。
                  坐骨神经痛,头晕疲劳图。
                  足下外踝痛,四肢浮肿渎。

经验:中白穴配下白穴为治闪腰岔气,骨刺,坐骨神经痛及耳疾之特效穴。治疗肝痛下白穴配肝门穴并兼治急性肝炎之特效穴。

 

水曲
位置:足背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是穴。
主治:腰痛、腹胀、颈项疼痛、四肢浮肿、周身串痛、咬颊、妇科诸疾,坐骨神经痛。
针法: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与禁忌:水曲穴与十四经中胆经之地五会祇差三分、两穴切勿混淆。
运用:该穴一说为胆经之地五会,一说为胆经之足临泣,笔者则以后者从之,将该穴定位在六完穴后一寸处。读者诸君可仔细揣摩,而不致为笔者之误。该穴治疗耳鸣、眼痒、手腕疼痛无力,颇具疗效。对于周身骨痛、神经痛、肩痛、肌肉萎缩、肢体麻木亦有疗效。而对于该经之走向坐骨神经痛则极具特效。此外,治疗腰周紧胀酸痛,如缚绳革。即中医谓之带脉病症,需伍善治各种关节痛的穴位——外关,莫不疗效立现。又,该穴与光明并取,系妇人回乳特效穴位。


                 六完后面穴,水曲临泣并。
                 腹胀四肢肿,周身疼痛灵。
                 手腕痛无力,眼痒及耳鸣。
                 若言是坐骨,特效少阳经。

 

俯阳穴

穴位:在四花下穴直下一寸五分。如图11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六俯神经、肺之副神经、肾之神经、心脏之副神经。

主治:肠炎、腹胀、胃痛、下肢浮肿、睡中咬牙。

针刺法::直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本穴通常为四花下穴之配穴,效力迅速,但不单独用针。

 

通天:通山穴上二寸处。
主治:同通关穴。
针法:同通关穴。
运用:此组穴位为治疗心脏病,血液疾病之大穴,对于下肢浮肿,妊娠呕吐颇具特效,而通天一穴,治疗膝盖疼痛,手指痛,腿无力亦佳,临床上多取一至二穴,高血压者双足各取一穴,当针刺超过一寸二分时,主治下肢痿痹瘫痪、腰胯痛、脚气、荨麻疹等疾病。


                 通关山天扎,头晕并眼花。
                 惊悸四肢痛,心脏疗效佳。
                 堪治脑贫血,胃病医者夸。

 

通背
位置:通胃上二寸是穴。
主治:同通肾穴。
针法:同通肾穴。

注意:可任取二穴治疗,禁忌三穴同时下针(这个有待检验,但下面发挥时认为没有影响)。
运用:本组穴位利水补肾之效极佳,故治疗肾炎大妙。上述三穴任取一穴,连针半月防治流产特佳;治疗肩头痛亦颇极效;通背治背痛;通胃疗胃疾;顾名思义,单用取之亦极特效。在肾炎的治疗上,可酌情配伍中极、肾俞、关元诸穴,针灸并用,疗效亦佳。

 

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均位于大腿内侧黑白肉际之棱线上,利水补肾之效甚强。 

上述三穴配合主治肾脏炎,脸浮肿,全身浮肿,四肢浮肿,脚背红肿极为有效,两侧六针齐下,并无大碍。 

上述三穴治肩峰痛亦极有效。通胃穴单治胃病可立即见效,通背穴治背痛有极效。


                  膝盖内上缘,通肾胃背连。
                  早泄淋阳萎,糖尿病肾炎。
                  风湿与头晕,宫痛妇科痊。
                  肩痛及浮肿,亦能疗流产。

 

面黄四肢浮肿:人宗

头面浮肿:解谿

通肾、通胃、通背均位于大腿内侧黑白肉际之棱线上,利水补肾之效甚强。通肾穴除治疗上述证状外,还可治疗口干、喉痛。上述三穴配合主治肾脏炎、脸浮肿、全身浮肿、四肢浮肿、脚背红肿极为有效,两侧六针齐下,并无大碍。

四肢浮肿:针下三皇、通天。

 

偏方:

全身浮肿:小麦麸炒黄1斤,加红糖拌匀,大枣汤冲服,每日2次,每次60克,连服15天即愈.

浮肿胀满:即气臌也。猪肝一具,洗净切碎,用葱、豉、姜、椒炙食之,或煮羹食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