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晨让谁操过:家庭常用快速祛病法——自愈有道 海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36:02
 家庭常用快速祛病法——自愈有道
 作者:海德
【内容简介】
  家庭常用快速祛病法——自愈有道这是一本活用中医六大疗法和国学养生精髓的家庭常用快速祛病指南。《求医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的至交好友海德先生结合当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对中医养生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为读者献上:一、如何活用中医六大疗法来祛病养生的快捷之道。二、集诊断、调治于一体的极简自测自疗法:摳拐锓〝撐逶嗔约熳粤品〝。三、每个家庭必备的健康传家宝:摶贫咕姆〝撊砭绲家〝摿阶凰ば姆〝摾寥俗晕业餮囊徽腥綌等。四、手术后的身心调养法及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撘滦腥壳鷶摻饷瞥乘称〝撿詈壳鷶等。五、抓住病根、不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的撊蠓〝和根治万病的撝幸桨俦ο鋽。六、如何从国学经典中找到养生大智慧的技巧。 正文 [ 电子书下载 ] 第1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1)
 第2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2)
 第3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3)
 第4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4)
 第5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5)
 第6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6)
 第7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1)
 第8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2)
 第9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3)
 第10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4)
 第11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1)
 第12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2)
 第13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3)
 第14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4)
 第15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5)
 第16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6)
 第17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1)
 第18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2)
 第19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3)
 第20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4)
 第21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5)
 第22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6)
 第23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7)
 第24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8)
 第25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9)
 第26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1)
 第27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2)
 第28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3)
 第29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4)
 第30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5)
 第31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6)
 第32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7)
 第33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8)
 第34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9)
 第35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1)
 第36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2)
 第37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3)
 第38节:第七章 读书治病,不亦乐乎(1)
 第39节:第七章 读书治病,不亦乐乎(2)    
第1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1)---------------------------------------------------   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  不懂“颠倒之术”,容易未老先衰  当洪水冲溃了堤坝,再好的水利工程师也不能立刻堵住决口;当导火线已经烧进炸弹的内部,再好的排爆专家也无法制止爆炸;得了无可挽回的绝症,再好的医生也挡不住死神的双手。其实,所谓无可挽回的绝症,就是病邪长期积累后的总爆发。   《黄帝外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紧密联系的中医典籍,据说久已失传,但书中玄妙精深的养生之道——“颠倒之术”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其精髓就是:人如果不知道“颠倒之术”,就很容易未老先衰,而懂得运用“颠倒之术”的人,就可“精固神全,形体不弊,老而不衰”。   佛家也有一个“颠倒众生”的说法。它认为:凡人其实是活在一种颠倒状态之中的,活在当下却本末倒置、因果颠倒,并未认清生命的本质。因此,人们总是向外求,越求越放不下,越求心越累,越累病越多。   放眼望去,我们最怕的是疾病、衰老和死亡!   正值青春岁月,我们“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等到人过中年,望一眼前方,太阳已悄然西斜,肃杀之气依稀可闻,我们又会感叹青春的可贵、时间的流逝,却只能无奈地说“天凉好个秋”! 健康的时光是可以这样肆意挥霍的吗?“40岁之前拿命换钱,40岁之后拿钱换命”,这话前半句或许是可以实现的,但后半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如果真的能够“拿钱换命”,那许多得了重病的名人和富豪就不会那么早离开人世了。因为他们并不缺钱,也完全有条件停下手里的工作全力配合治疗。但事实是,他们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生命。 当洪水冲溃了堤坝,再好的水利工程师也不能立刻堵住决口;当导火线已经烧进炸弹的内部,再好的排爆专家也无法制止爆炸;得了无可挽回的绝症,再好的医生也挡不住死神的双手。所谓无可挽回的绝症,其实就是病邪长期积累后的总爆发。   洪水过后,我们还有机会亡羊补牢,整修水利。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允许病邪积累到足以摧毁生命的程度呢?我们为什么要把仅有一次的生命像押宝一样押在所谓的奇迹上,指望“神医”来起死回生呢?这难道不是对生命认知的严重颠倒吗? 况且,干一番事业并不一定要以透支健康、危及生命为代价。身手矫健、头脑清晰、身心合一地生活,只会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事业干得更好。   截肢的人最懂得奔跑的快乐,盲人最渴望灯火的光明,聋哑者最向往音乐的美妙。有人说,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贵。但我要告诫大家,人生不该是这样的,我们还可以选择在拥有时去珍惜。这样,即便不得已而失去,我们也会胸怀坦荡。     第2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2) ---------------------------------------------------   有多少人去认真思考过《道德经》里“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事物盛壮之时,往往意味着衰败的开始)这句名言呢?如果从“颠倒之术”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是否该在健康的时候就开始预防疾病呢?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股神巴菲特可能从未读过《道德经》和《黄帝外经》,但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颠倒之术”就隐藏在他这句名言里,说法不同,道理殊途同归。   有呼就有吸,有阴就有晴,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月圆就有月缺。这道理谁都懂,可轮到我们自己却变成了:得到了就不能失去,占有了就不能放手。一旦失去了,放手了,我们就会痛苦,就会烦恼,就会抱怨。   古人说:“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是的,即便是斜阳衰草,几缕青烟,弹一曲清音瑶琴,和一管婉转洞箫,错落掩映之间,笔墨山水之意亦在其中矣。   懂得回归平淡,能在常态的生活中品出滋味,从容不迫的人就会明白“颠倒之术”的深意。我也深信,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健康以及精神、事业的双丰收。   活用中医,回归纯净,回归身心合一,回归天道自然。如是,我们今生才有无病可治的境界。  心静自然凉——“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健康之道  通过调心来调身,就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真是省力又高效、“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自然健康之道呢!而最容易上手的静心方法就是做金鸡独立和听古琴音乐。   有朋友会问,心静自然凉,就是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想吗?如果是,这算不算自我压抑呢?   我想说的是:心灵宁静本身就是一种愉悦,何来压抑呢?以一颗清澈之心看世界,往往更容易发现美好。在济公和尚眼里,一个平凡的黄昏也可以那么充满韵味,他写道: 几度西湖独上船, 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 正是山横落照边。   而寒山子在描述宁静之美时,也写得相当传神,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更与何人说?   世间本就有两种快乐,一种来自感官刺激,一种来自心灵;一种是消耗式的,一种是生长式的。   《黄帝内经》开篇不谈疾病,不谈治病,而是将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病症迷阵中引出来,从健康的基点上看问题,道出了为后世十分推崇的养生真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诉您如何不生病才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    
第3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3)    我们看看这十六字真言,居然前面一半都是在讲心境的淡泊、精神的安定。心神静定了,才能使血气愈加精纯,少有干扰。顺着自然的纹理运行,去该去的地方,这就是“真气从之”的境界。   “真气从之”了,自然五脏安定。身体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正气内存,抵抗力很强,疾病哪里还会找上门来呢?故曰“病安从来”。 通过调心来调身,就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这真是省力又高效、“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自然健康之道呢!   趁热打铁,在这里推荐两个比较快捷简单、容易上手的静心方法吧:  金鸡独立静心法(闭着眼睛随意单脚站立)  这不是老生常谈,是因为确实好用才反复强调的。   因为“金鸡独立是最好的入静法门,而其补肾健脑之功,引血下行之力,不过是入静的副产品。如果您打坐不能安心,睡眠纷然乱梦,那都是心不静的症状,练习金鸡独立,真是一个接引的桥梁。因为在闭着眼睛单脚站立的时候,您是无法分神想事的,因为没有给您想事儿的时间和空间,您稍不集中精神,就站不住了。而当您能站到2分钟了,您的意念自然就容易专注了。这时,您再去打坐,很快就会入静。”  古琴音乐  有朋友说,古琴是几千年前的老乐器了吧,跟我的身体到底有多大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大诗人李白听琴的感受。他在《听蜀僧浚弹琴》这首诗中写道: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的意思是说,有位峨眉山的和尚为李白弹奏古琴。清微淡远、似有还无的琴音让诗人感到心像被泉水洗过一样清澈。钟声清凉,仿佛松风习习,诗人不由得沉醉其中,不知不觉已夕阳西下,秋云映山。   在古代,古琴被称为君子之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古琴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以我的经验,静心效果最好的是《平沙落雁》曲,包括古琴版和琴箫合奏版。我个人非常喜欢龚一演奏的《平沙落雁》,在此特别推荐。还有其他曲目如《普庵咒》《忆故人》《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您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我个人的感触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的音乐形式在静心安神方面能够超过古琴曲的,尤其是上述几个曲目。   一直很清晰地记得自己初遇古琴时的那份别样感受。十几年前,迷茫焦躁的我,乍遇缥缈而出的清远琴音,胸中垒块顿消,波涛汹涌的心海竟趋平静,顿感天高云淡,烟岚青翠,余音绕梁。     第4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4) -------------------------------------------------------    我平时用《平沙落雁》做背景音乐,练习各种养生小功法,乃至读书学习,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您要是感觉着急上火,烦恼燥热,听会儿古琴曲,心海的万顷波涛能相当迅速地转为和风细雨。   纷乱喧闹的世界里,古琴音乐真可算是一剂难得的清凉贴,能抚慰人们躁动不安的心灵。   两千年前,越女在谈论剑术的最高境界时说:凡手战(剑术)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即使是以动为用的武术技击,其最高原则依然是“内实精神”、虚静为保,如此才能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料敌于先机,虽后发而先至,静时如“好妇”,动时如猛虎,一击而中。   可见,以静为体,以动为用,动静之妙,存乎一心,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无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庄子云:“至人用心若镜。”就是说贤明的人心静如水,清澈透明,以至能像镜子一样映照出天地万物的整体。圣者之所以为圣,盖以此为本也。   耳听太古遗音,可契悟先贤心法,消胸中之燥火,心中一派清明气象,如空山新雨、鸟鸣山幽,于无形中治病、调身和养心。再配合练习各种小功法,如按摩温灸、导引泡脚(尤其是金鸡独立),自能事半功倍,身心愉悦,可谓养生之最高境界矣。  鼻端调息,拒病于千里之外  鼻端调息法是随时随地都可练的(闭目调息比睁着眼睛效果好很多)。工作之余,靠在椅子上闭目调息一会儿,能很好地缓解疲劳;睡前靠在床上调息,心静入眠,可以睡得更踏实。等车时可调,坐地铁时可调,热水泡脚时可调,黄豆温灸时可调,心中烦乱紧张时可调??   我在前文中给大家介绍过两种比较简单的静心方法——金鸡独立和古琴音乐。金鸡独立简单方便,身心同治,可随处练习;古琴音乐效用迅速,能在短期内潜移默化地平缓情绪,静心安神。   然而,有朋友反映金鸡独立很好,但毕竟消耗体力,练久了有点累;古琴音乐虽妙,但毕竟要借助外物播放,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有没有一种方法既不累,也不需借助外物,而且随时随地可以练习呢?有,答案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鼻端调息法”。   鼻端调息法,顾名思义,就是关注鼻子下端来调节呼吸的意思。 为什么调节呼吸能达到静心的目的呢?因为呼吸和人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关系,道家叫做“心息相依”。心念急则呼吸急,心念清净则呼吸微细。   我们的心念通常处于散乱无序、难以停息的状态,像野马奔跑嘶鸣,不知疲倦;思绪通常就像河流,蜿蜒涌动,刀斩不断,像猿猴四处攀缘,跳跃不止。我们不可能一下就静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无端的思绪收于一点,以一代万,这样心便不再狂野,能渐渐清静下来。而借助调节呼吸的方法正好可以用来调心。     第5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5)------------------------------------------------------   鼻子下端,佛家叫“鼻端”,就是中医所说的“人中”。为什么选这里调息呢?因为人中既是呼吸出入所过之处,也是督脉与任脉经气交汇的地方。我们知道,督脉总领人体阳经(六腑),为阳经之海;任脉则总领阴经(五脏),为阴经之海。由此可见,人中正是人体阴阳交汇之处和中道之所,所以叫“人中”。古人起名真是意味深长啊!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而且要想达到“和”的稳定状态,就必须交融相抱。反之,阴阳离决就会导致解体。   人体也是一样,阴阳平衡、冲融相抱才能身体健康。在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的时候,掐人中是可以救命的。这是因为强刺激人中这个阴阳经气交汇的地方,可以使即将离决的阴阳接通相交。   在人中处调节呼吸来静心安神,也是依据这个道理。   但我要强调的是,调息静心并不是要意念一直守在人中这个地方,因为那样会导致意念过于集中,引起气血上涌和高血压。比如,我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某个东西,时间长了,我们不仅不会感到心静身松,还会觉得比正常用眼累,原因就在于用意(念)过猛,导致精神紧张。这完全与静心安神的出发点相反。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阴阳交汇的人中,又不出现用意过猛、精神紧张的状况呢?   大家注意,呼吸是有节奏的,一张一弛,一开一合,一呼一吸,两次呼气之间有不小的间隔和停顿。如果我们只关注呼气,就会产生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的放松感觉,这正是我们要的效果——既专注又松弛。   不论男女,人中部位都长有一层淡淡的绒毛。我们呼出的气体是和体温大致相同的温热之气,这股气掠过鼻子下端的绒毛时会有轻微的温热感。注意,我们调息时要仔细体会的就是这股温热感。心浮气躁时是体会不到的,只有沉下心来才体会得到!   如果您尝试了几次都体会不到,那就先做几次腹式呼吸,略微静静心,再仔细体会,您就能找到了。   此法的妙处就在于此,要想找到呼气时人中处的温热感,首先就要收心,达到比较静的程度。由于心比较静,呼吸也会渐渐缓慢平和。随着呼吸的节奏渐行渐缓,一张一弛,一开一合,我们的心也渐渐走入宁静之乡了。   调息的入门方法就是数息法,通俗点说就是数呼吸。专注于人中处的温热感,在呼气有温热感时数一,一呼一吸为一次,在下一次呼气时数二,从一数到十(或者六),然后返回来重数。   为什么要数数呢?因为平常人心绪太过散乱,呼吸和数数就像两条缰绳,为的是拴住您心念这匹烈马!     第6节:第一章 自愈有道,曙光在前(6)    平时,我们并不觉得心有多乱,可您真的静下来就会发现,心念是如此烦乱无端。就好比一杯搅动过的浑水,看不到有多少泥沙。把它放在桌面上慢慢沉淀,那些翻腾的浑浊之物反而显露出来了。   几乎所有人刚练习此法时,可能都只专注地数了几个数,就又想其他事去了。不过没关系,返回来重数就行了。坚持练习,每天二十分钟以上,您的心念自然越来越专注,心念溜号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   当然,后续还有随息法等方法,不过在您还没学会走之前,最好不要打听跑的事。当数息法已经很熟练了,平时的心态也比较静了,您自然会水到渠成地进入随息法了。   心越来越静,您就会渐渐喜欢上数息,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宁静之美。那种感觉就像一首禅诗描绘的心境: 独坐群峰上,胸臆自开张。 风拂长松静,泉响落花香。 古道生幽草,梵钟渺仙乡。 昔人何处去?岚雾湿衣裳。   大家要注意,鼻端调息法和金鸡独立法一样,偶尔练一两次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坚持练习,就会日增月长,好处不断积累。坚持的结果是:不仅调息时心会很静,平时的心态也会逐渐平和淡静。拿得起,放得下,看问题更客观,待人接物更细腻、更富于洞察力。您还会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困扰您的问题,在您气定神闲、心清如水之际已经得到了解决。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非虚言也!   而且,鼻端调息法是随时随地都可练的(闭目调息比睁着眼睛效果好很多)。工作之余,靠在椅子上闭目调息一会儿,能很好地缓解疲劳;睡前靠在床上调息,心静入眠,可以睡得更踏实。等车时可调,坐地铁时可调,热水泡脚时可调,黄豆温灸时可调,心中烦乱紧张时可调……   有一次,我去办事,人很多,排了很长的队,大厅里人声鼎沸,烟雾弥漫,心中很是烦躁。我忽然想到调息法,便默默地闭目调起息来……不一会儿,烦热渐消,清凉自生,仿佛身边已不再人头攒动,而是置身山间谷地、清幽惬意之所。想到古人所言“万般烦恼皆自惹”,“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禁会心一笑,眉间舒展,于我心有戚戚焉!     第7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1) 
  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  腹诊法——集诊断与调治之大成的“推腹法”  推腹法(由心窝向下推揉整个腹部)是一种特别简单、直观的自我诊断方法,叫做腹诊。同时,它还是家庭调治大多数慢性病的有效之法。很多中医典籍里都提到过。比如,对《黄帝内经》进行阐发和答疑的《难经》就有关于腹诊的详细解释。  摸腹部,就可辨别体质的寒热  按摸腹部,如果手感不温或者冷,说明您有寒症;  如果把手搓热后抚摸肚子觉得很舒服,则说明您有虚寒证。  按之发热甚至灼手,为热证;  喜欢冷物按放,为实热证。  肚脐以下小腹冰冷,为阳气衰微、病势沉重之象;治疗后小腹转温,是阳气渐有恢复的佳兆。  如果中脘穴上面摸起来感觉燥热,而下面却比较寒凉,这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  五脏本身或所属经络有问题时在腹部的反应  坚持练习推腹法的朋友常有这样的反馈:“推腹时,发现某个部位有硬块”,“硬结今天揉散了,明天又出现了”等等,这其实正是诊断脏腑好坏情况的方法之一。  如果肝的经脉有问题,肚脐左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心的经脉有问题,肚脐上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脾的经脉有问题,肚脐的位置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肺的经脉有问题,肚脐右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肾的经脉有问题,肚脐下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五脏病气积聚在腹部的情况  肝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肥气”(邪气),集中在左胁下的位置,大小像倾倒的水杯流淌出来的水;  心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伏梁”(邪气),位置下起肚脐,大小像手臂,上面到达心窝,会让人心烦不止;  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痞气”,在胃脘的位置,大小像盘子,会让人四肢转动不灵(因脾主四肢),发黄疸;  肺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息贲”,其位置在右胁下面,大小像水杯倾倒后流淌出来的水迹,会让人时冷时热,出虚汗打冷战,喘息咳嗽;  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奔豚”,起点在小腹,上面到达心窝下,像小猪的样子,位置不定,时上时下。  除了外伤和恶性传染病以外,绝大多数病症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表面症状就像是屋里乱窜的老鼠,就算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侥幸抓到一只,可如果找不到老鼠窝,必然不能彻底消除鼠害。因此,要想有针对性地调理身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和脏腑虚实,找到病根所在。而推腹法正好可以帮到您。  一个国家无论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都逃不出农业、工商业、军队司法、文教卫生等这几大块。同理,身体所出的问题,也跳不出五脏六腑的范围。但要注意,千万别把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器官等同于中医的五脏六腑。举个例子,西医的肾脏就是肾,而中医所说的肾,意义要宽泛得多,涵盖了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骨、骨髓、脑、体内激素、牙齿、头发等部分。     第8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2)    如何知道自己肝胆现在状况的好坏  有以下症状的朋友,肝胆一定有问题:  1.厌油腻,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  2.肝胆两经所经之处有异物或按下去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3.眩晕、口苦、眼睛红、血丝多、烦躁易怒、灰指甲、抽筋、阳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厌油腻、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中,再排到肠胃里用来代谢油脂。在饮食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肝气郁结、肝火过旺透支了肝血,从肝脏分泌出来流入肠胃的胆汁就会减少,从而导致油脂代谢失常,使身体看起来多油。  比如,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是由于油脂渗出头皮污染了发根;血脂高,则是油脂过多渗入了血液导致的。  有的朋友吃饭时非常厌恶油腻,或者看到油的食物就恶心,这是肝胆功能减弱后,难以分解体内过多的油脂,所以身体会本能地排斥油腻食物。  肝胆两经所经之处有异物或按下去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太冲穴是疏泄肝火的端口。掐按脚上的太冲穴,如果有轻微的酸痛感属正常,如果很痛、刺痛或没感觉都说明有瘀堵,这是您肝火旺盛或肝气郁结导致的。  胆经和手臂上的三焦经都是宣泄肝火的通道。如果肝气郁结导致胆经、三焦经不通畅,就会引起偏头痛和头胀。  两肋是胆经所过之处。如果两肋隐隐作痛或者胀痛,都说明肝气郁结、胆经不畅。  腿部侧面和外脚面也是胆经所过之处。这两处如果您有麻痹或疼痛等不适感,多半是胆经瘀塞了。  眉毛、眼睛外侧容易长疙瘩、红点、黑痣或斑,比如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等,这是由于您的胆经和三焦经血气流动不畅,循环缓慢,以致产生沉淀,或血液中浊物渗出皮肤引发的。  眩晕  《黄帝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就是说,像晕车、晕船、坐旋转木马容易呕吐、头重脚轻、容易跌倒等眩晕症,都跟肝火旺引起的血气上逆冲头、滞留不下有关。  口苦  身体里最苦的就是胆汁。中医认为,口苦通常是胆汁外溢造成的。而胆汁外溢,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胆经瘀塞造成的。  眼睛红、血丝多  熬夜的人是需要透支肝火来维持精力的,因此肝火旺。肝开窍于目,所以熬夜后人的眼睛血丝多。  另外,酒醉者常常面红、眼睛红。这是因为酒性大热,造成大量血液奔向头面体表,肝血也因此被透支,导致肝火亢旺。  如果既没饮酒,也没熬夜,眼睛仍是常有红血丝,还有爱眨巴眼睛、眼睛比较浑浊、眼睛发胀、发涩、有外突感,都说明是肝火过旺的体质。     第9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3)    烦躁易怒  《黄帝内经》说:“(肝)在志为怒。”肝火旺的人容易发怒。如果常常怒火中烧,又不能发作,压抑在胸,就会导致肝气郁结。  指甲粗糙、青筋暴起  指甲粗糙或有灰指甲,这在中医里叫“爪甲不滑”。《黄帝内经》上说:“肝之华在爪。”意思是说,肝胆功能强健,手和指甲就长得平顺而有光泽。反之,“爪甲不滑”则说明肝火旺,肝胆状况不好。肝色青,青筋暴起或青筋虽不突出,但颜色很青为肝火旺。  抽筋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肝胆有问题时,会出现这些症状,如抽筋、痉挛,身体僵直(如强直性脊柱炎等),或者身体不再灵活,手脚瘫软,好像不听使唤一样。  体力严重透支的运动员时常会出现抽筋的现象。因为肝藏血,而体力透支实际上就是在不断调用肝脏所藏的血气能量。当透支达到极限时,肝血供应接近枯竭,肝的机能急剧下降,于是人便容易抽筋(肝主筋,肝气已无法有效调控一身之筋)。如果您并没有剧烈运动,却时常出现抽搐、抽筋、手足蠕动及肌肉痉挛等症状,那是肝胆功能不好的表现。  阳痿  单纯肾亏型:当肾气过于虚衰,身体为保存肾气而拒绝再度勃起,这就会导致阳痿。  单纯肝郁或肝火旺型:男性生殖器乃宗筋之会,肝火旺或肝郁就会导致宗筋收摄失度,驰纵萎废。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有很多朋友肝旺脾虚。俗话说“某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这是因为生气就会导致肝火旺、气血上涌。像“怒发冲冠”一说,虽有些夸张,倒也能形象地说明肝火旺、气血上涌的现象。因为肝胆和脾胃同在中焦,所以气血上涌必然使得脾胃供血减少,人当然食欲不振。  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联系极为紧密,如果您不生气时脾胃也不太好,那就要想想自己会不会是肝火旺或肝气郁结的体质了。  如何从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来判断自己会得哪些病  1.身体养尊处优,内心却常常苦闷的人,容易生心脑血管类疾病;  2.身体养尊处优,心里也想得开的人,容易肥胖;  3.身体劳累奔波,心里又苦闷的人,咽喉部位容易发病;  4.身体奔波劳累,心里比较乐观的人,筋容易生病。  您还可以从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和性格特点来判断身体的哪一方面更容易出问题。比如,您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您是乐观还是悲观,喜欢运动还是不愿意动弹等等。  身体养尊处优,内心却常常苦闷的人,容易生心脑血管类疾病——“形乐志苦,病生于脉”  《黄帝内经》上说:“形乐志苦,病生于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体养尊处优,内心却常常苦闷的人,容易生心脑血管类疾病。     第10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4)    “病生于脉”,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心血管(心梗)和脑血管(脑溢血)。有媒体报道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当代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如果不注意的话,那些用脑过度的知识分子将会有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多管齐下。  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志苦”,比如通过修心养性来静心安神,配合练习导引小功法或适当运动,来舒展身体、活血化瘀。另一方面要除三浊,除寒湿,使血液变清,以免沉淀而瘀塞血管;  此外,还要多按摩心包经,定期在膻中穴、后背的厥阴俞、心俞及左臂的心包经上刮痧,以疏通心包经,减少心包的积液。  身体养尊处优,心里也想得开的人,容易肥胖——“形乐志乐,病生于肉”  身体很少运动,心里又想得开的人,食物不能完全消化,便堆积在身体各处形成肥胖。  这种情况需要从调理脾胃入手,比如按摩脾经和胃经,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改善饮食健脾胃,再配合刮痧来疏通经络,防止体内垃圾继续堆积,就能减掉身上的赘肉。  身体劳累奔波,心里又苦闷的人,咽喉部位容易发病——“形苦志苦,病生咽嗌”  身体劳累,自然容易出汗,长期如此,体内津液必然亏耗,身体就会缺水;心里苦闷郁结,就容易抱怨,火气也大。体内水少而火多,必然容易“上火”。而咽喉正是“上火”的重灾区,因此常会出现咽喉干痒、肿痛,发展到严重阶段会有连锁反应,甚至会引发鼻咽癌、食道癌等重症。  这类朋友需要多练习“鼻端调息法”、打坐、听古琴等静功方法,既是高效率的休息,又能很好地平衡心态,能有效预防咽喉上的各种病症。  身体奔波劳累,心里比较乐观的人,筋容易生病——“形苦志乐,病生于筋”  “久行伤筋”,运动过度,容易拉伤筋骨,寒气也容易侵入,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这种情况可以用热敷、药敷和导引的方法进行改善。
    第11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1)  
  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  黄豆灸法——家庭保命之法  当您闲来无事,在家里看书的时候,不妨放上一盘古琴曲,热上三两个黄豆口袋,斜靠在床,温灸一会儿。豆香隐隐,琴声悠远,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艾灸,就是用燃烧艾条(艾叶加工制成)、艾绒的方法灸烤相关穴位(直接灸或隔姜片灸),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浊、暖真阳的目的,以治病养生。  作为中医六法之一,灸法实在是用途广泛,有很多独到的优势。  《黄帝内经?灵枢》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也就是说,在人体非常虚弱的时候(阴阳俱虚),灸法是首选疗法之一。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对于那些极其虚弱、生命垂危的人来说,艾灸是可以救命的。而对于平常人养生,《扁鹊心书》说:“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灸功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相对来说,在我们平常听到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里,针刺、拔罐、刮痧、按摩等方法提得比较多,灸法提得比较少,很多朋友甚至从没见过。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艾灸操作起来相对麻烦,要购买艾条和艾绒,灸起来烟熏火烤,直接灸又太烫,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不太普及。  但是,这么好的宝贝,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咱们就来变通一下,向您隆重推荐一种新的养生小创意——黄豆灸法。  黄豆灸包的做法  做法极为简单,就是找一个比鸡蛋稍大、比橙子稍小的粗布口袋(要找厚一些的粗布,这样比较耐用),装满生黄豆,然后压成球形缝好,做六七个备用。也有网友提供了更为简单的制作方法:用袜子装好黄豆,压实,用布带扎紧袜口就行了。  大家要注意,装好黄豆后,要压成圆形,不要搞成长方形,这样才能更好、更专一地灸单个穴位。另外,灸包的大小一定要适当。做大了,温灸穴位的热力容易分散,做小了,保温时间短。这个大小,可保温20分钟左右,对于平常养生保健足够了。  用的时候,只要把黄豆包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左右,不烫手即可(时间不能过长,否则黄豆会变黑发糊),然后放到穴位上灸就可以了。可保温20分钟左右。  别看制作方法简单,黄豆灸的优势可不少:  1.温度高低可以通过微波炉转的时间长短来控制;  2.灸的时间可以通过更换布口袋来控制,凉了就换;  3.没有使用明火,避免了烟熏火烤,安全环保。而且,在微波炉里转过的黄豆,会散发出阵阵豆香,闻起来味道很不错;  4.可以重复使用,即使是不小心转过头,黄豆糊了,也可挑开口袋一角,更换新黄豆,几乎没有成本。  您如果在灸的过程中觉得很舒服,但感觉灸得不够,可以把灸包转热些,先垫着衣服灸,等温度稍微降低后,再直接放在皮肤上灸。但要注意,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贪多求快反而可能引来较为猛烈的排病反应。另外,加热得过烫,可能烫伤皮肤,所以温度应以不烫手为准。  随着灸包使用次数的增多,黄豆内所含水分会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灸包要维持同一热度所需的时间就会延长。比如原来加热需要一分钟,一段时间后可能就需要转一分十秒左右才行。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每次用完后浸些水在灸包上,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第12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2)    黄豆灸法里面最常用的养生大穴  有朋友问,为什么不用绿豆、黑豆或者石子呢?这是因为黄豆大小适中,性味平和,被称为“豆中之王”,营养价值极高,有调和脾胃、排除浊气、消除水肿等作用。另外,中医典籍《延年秘录》记载,服食豆子可以增骨髓。而骨髓生于肾,所以《黄帝内经》里说“肾之谷(物)为豆”,说明黄豆有助肾的作用。  为什么强调黄豆对脾肾的好处呢?因为灸法里面最常用的这些养生大穴主要就是针对脾肾的。  1.中脘  位于肚脐上4寸,正好是心窝到肚脐的中点位置。其主要功能是强健脾胃、驱寒化湿、调理中气,为健脾胃的首选大穴之一。  2.关元(孕妇慎)  中医有“针必(足)三里,灸必关元”之说,可见关元在灸法中的突出地位。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就是肚脐正下方自己的四根手指并拢的位置(不包括大拇指)。  关元为肝脾肾三经与任脉交汇的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为培元固本、补气益精,主诸虚百损,温养肾中先天之本的要穴。  3.气海  气海位于肚脐下1.5寸,关元到肚脐的中点,主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灸此穴(孕妇忌)可壮肾阳,补元气。  4.足三里  人体最著名的养生长寿穴之一。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和肠消滞、清热化湿、降逆利气、扶正培元。民间流传着“若要身体安,三里常(灸)不干”“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鸡”之类的谚语,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养生保健的经验结晶。  由于空调和冷饮的普遍影响,现代人体内寒气和湿浊大多比较重,借助温灸的热力来通经络、散积寒、排除三浊,真可算是找到对治的良法了。要是再与推腹法的外力推揉配合运用,简直是宝哥哥遇见林妹妹——绝配!  黄豆灸法的注意事项  1.上火的人先别灸肚脐以上的穴位  容易上火的人选用温灸法,暂时不要灸肚脐以上的穴位,并要和推腹、膀胱经刮痧(半个月左右一次)以及金鸡独立等除三浊之法配合使用,否则可能出现上火现象。如果这些方法您都用过仍然会上火,说明您内火太重,那就先要除三浊,等血气变清些后再施温灸不迟。  2.有一些排病反应很正常  温灸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肚子咕咕叫、屁多、发冷发凉、拉稀等现象,这都是体内寒凝之物消融消解的征兆,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应当坚持。  如果灸中脘穴时出现了心烦意乱的现象,您要检查一下灸包的位置是否放高了,如果不是,就应停灸。  3.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  我建议大家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因为不少朋友在灸时,全身会微汗或者穴位处出汗,进而感到干渴。另外,有的朋友灸的次数密集了,会出现咽部干痒、咳嗽或有燥热感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这时就要多练习金鸡独立和转脚腕等功法,不过几天,症状就会消退。要知道,咽部干痒是身体需要补充水分的信号,很可能是灸法加速了体内浊水外排导致的,这时多喝些水就可以了。如果几天后情况仍未改变,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说明您内火过重,应暂停温灸,改用刮痧来除三浊。    第13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3)    有的朋友问:“用热敷的方法代替灸,效果是不是一样啊?”其实,热敷和灸法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人体是一块需要灌溉的良田,经络穴位相当于管道,热敷就像是往田里洒水,而灸法则是往管道里灌水。  适合于黄豆灸法的体质  1.纯粹的虚寒体质  对于这种体质,温灸的热力就像寒冬里的阳光,及时而对症。灸法在这种情况下的应用比较好理解,我就不展开说了,下面重点探讨其他两种情况。  2.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体质  这类人很多,表现为身体上半部分血气瘀滞、燥热,火气大,脸上常起痘,心烦不安,下半身却是虚寒,气血不足,天一冷就脚底冰凉。  灸中脘(中焦)、关元(下焦)等穴位,虽然对缓解中下焦虚寒很有作用,但如果在心浮气躁时温灸,可能会引起上焦(心肺)烦热加剧,感到不舒服。  这时,就需要配合练习推腹法和金鸡独立法等引血下行之法,以实济虚,泄有余而补不足,收上焦之虚火,补下焦之虚寒。  若能在温灸时播放古琴曲等静心安神的音乐,引血下行、温灸热力和静心安神三方合力,互为补益,相互促进,自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3.冰包火体质  这种体质表现为:明明怕冷,但吃温热的食物或者着急生气就容易上火、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长包。  怕冷是身体血气不足,所以风寒会从毛孔侵入,促使皮肤表层形成寒凝之物,比如脂肪等,这将导致毛孔堵塞,排汗不利,中医叫做“风寒束表”,也就是“冰包火”之“冰”。  因为毛孔堵塞,排汗不利,身体通过汗液排毒的通道大大减少,而人体热气总是倾向于往上走,再加上吃热性食物或者情绪烦躁,都会促使气血上涌。那些本该由汗液排出的“三浊”就夺路而出,以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起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冰包火”之“火”。  火大并不表明人体的能量很多,而是正常的排毒通道不通畅,正邪相搏,身体被迫以非正常渠道排毒的结果。这种体质的朋友用灸法就能温通寒凝之物,排汗祛寒。如果再定期在膀胱经上刮痧,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另外,推腹法和温灸关元、中脘等中下焦穴位一起用,可以健脾胃,减少“三浊”的产生;暖肾府,使小便通利;助肠胃蠕动,使大便顺畅;温通经络,使“三浊”下行之路无阻……这样,体内“三浊”就会大为减少。体表之冰可解,“三浊”大减,内火自消,不亦乐乎?  每每临睡前,做完推腹法后,我也会热两小口袋黄豆,置于关元、中脘之上,肚中温煦如春,微微汗出舒爽,不觉沉沉睡去。常常一夜无梦,醒来已是窗外鸟鸣,东方既白矣。    第14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4)    当您闲来无事,在家里看书的时候,不妨放上一盘古琴曲,热上三两个黄豆口袋,斜靠在床,温灸一会儿。豆香隐隐,琴声悠远,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乃一乐事也!  “两转一甩”护心肺法  步骤:  1.转动肩关节(仰泳式逆向转动);  2.转动腕关节,十指交叉而握,循环转动就可以了,每次转30圈左右;  3.甩手。  功能:  1.改善胸腔气血循环和保护心肺,对于有气短、气喘、胸闷、心悸、心中烦热症状的人更有针对性;  2.引血下行各功法的作用更广泛些,可以改善整个体腔(五脏六腑)和大脑的气血循环。  如果把身体比喻成一个公司的话,那么胸腔就是总裁办公室,心脏就是总裁,肺脏则是总裁助理。这也正如像《黄帝内经》所说,心相当于一国之君主,肺则相当于一国的宰相。  那么,总裁办公室的换气扇和排气道是什么呢?换气扇就相当于肩腋关节和腕关节,排气道就是胳膊上的心经、心包经、肺经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小肠经、三焦经和大肠经。  肩关节和腕关节附近聚集了很多重要的穴位。一个穴位堵了,就会造成所属经络的拥堵,血气流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完全堵塞,出现麻痹状态。这些经络穴位不通的直接后果是诸如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以及胳膊、手臂、关节、手指等部位出现疼痛、麻痹、痉挛等现象。  但我认为这还不是最大的危害,最大的隐患是由于换气扇(肩关节和腕关节)和排气道(经络)的拥堵不畅。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公司的总裁和总裁助理的办公房间通风不好,换气扇转动不灵,排气道里也沉淀着很多有害灰尘……长时间在空气污浊的环境里办公,必然会头昏脑胀、咳嗽气短、精神萎靡。如此一来,总裁(心脏)和总裁助理(肺脏)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下降,整个公司(身体)的管理也因此愈加混乱,业绩大幅下滑。  由此可见,那些看似无关大局、可以犯懒放任的细节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带来多大的损失!韩非子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明白了换气扇和排气道的原理,解决之道会很自然地显露出来。您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设计一套小功法,拨动换气扇,疏通排气管,谈笑间自疗自医,不亦快哉!  下面给您介绍的是“两转一甩”护心肺法。  “两转一甩”护心肺法  步骤一:转动肩关节(仰泳式逆向转动)  无论是写字,还是上网、看书、打麻将、打牌等等,一般人都习惯把手臂放在身前,并长时间保持比较固定的姿势。如果我们反其道行之,做仰泳状,向后抡转手臂,就会起到活血化瘀的效用,比按摩单个穴位更省事,作用范围也更大。个人体质不同,转动的次数也有所区别,我个人的经验是,每次转动30圈左右,算是适量。    第15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5)    步骤二:转动腕关节  如果说靠近胸腔的肩关节是近端换气扇,那么腕关节就是远端的了,当然也应该转一转、通一通了。您可以十指交叉而握,循环转动,每次转动30圈左右。  步骤三:甩手  前面两步拨动了换气扇,接下来就该通通排气道(经络)了。我们当然可以逐条按摩、拿捏手臂上的六条经络,精确地进行疏通,不过有不少工作忙的朋友希望能有个更简单的方法,我想最好用的就是“甩手法”了。  “甩手法”像什么呢?就像是在排气道的末端接了一个抽气装置。这边一抽气,房间(胸腔)里污浊的空气便加速外排,同时新鲜的空气自然加速流入了。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力度适中,随意向身体侧后方甩手,每次甩30下就可以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两转一甩”护心肺法竟然还能治落枕,这也是来自我与一位网友的交流,大家不妨看看。  网友“冬眠达人”问:我时常落枕,今天又落了!一般都是脖子侧后面又痛又僵。虽然没什么大碍,但真的很恼人,让人很难受。不知有什么改善的方法?  海德:落枕的部位通常是三焦经、胆经(肩颈部分)、小肠经所过之处,因此在这三条经上找痛点、敏感点揉开就可以了,然后再练练“两转一甩”法,应该会缓解。  (一天以后)“冬眠达人”:太谢谢海德了,我的脖子好了!听了您的建议后,我就回去按摩三焦经、小肠经、胆经(肩部的胆经我手够不着,就在墙上摩擦了一会儿)了。发现最痛的就是三焦经支沟穴了,揉了好一会儿,没那么痛了,又练了一会“两转一甩”,呵呵,脖子真的好多了,现在转来转去也不是那么疼了。  另外,“两转一甩”护心肺法主要是用来改善胸腔气血循环,保护心肺,主要针对有气短、气喘、胸闷、心悸、心中烦热等症状的朋友。  这边拨动排气扇,使其运转顺畅,自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那边加载抽气机(甩手),提升了血气的大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吸浊换清。两者一结合,您就会觉得胸中舒爽、心肺焕然,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最简单的全身导引法  最简单的全身导引法有:1.指腹梳头;2.“两转一甩”护心肺;3.推腰法;4.推腹法;5.跪膝法;6.热水桶泡脚;7.转脚腕法;8.金鸡独立法。  一个人爱吃什么菜,取决于他的口味。选择什么功法,取决于自身的具体境况。只要活用经络图,善用经络图,“举手投足皆治病”,信手拈来皆文章也!  宋朝有个大臣曾向皇帝进谏说:请皇上不要再让各地的将军学习阵法图了!学了阵法图的人真正和敌人对垒的时候,常常不会灵活运用,反而不分时间、地形,死板僵化地使用那些阵形图,因此常吃败仗。    第16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6)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事物有两个层面,一个理念层面,一个是应用层面。那些阵形图其实就是应用层面的东西。对于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切不可拘泥于成法,而应该根据自身和当时环境的具体情况加以变通,找到最佳的契合点,甚至创造出自己的“阵形图”。  理念层面的东西常常具有普遍性,不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改变。比如《孙子兵法》就是在讲理念层面的事,讲的是军事哲学和策略。该书也因此能够历2500年而不衰,并且超越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甚至有不少商界精英运用它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相比之下,古代的阵形图流传下来的就很少,能传到国外去的就更少了)。  那么,中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很简单,整体观,平衡观,顺应自然,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中心观念。说得再细一点,就是人人皆有阴阳,皆有五脏六腑,经络联通内外,血气滋养全身。一切养生疗疾之法都应该围着这个中心展开、设计和规划。  那么对于导引来说,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就是经络图,万变不离其宗。身边一副经络图,您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设计导引的动作——哪条经络不通就疏通哪个,不必拘泥。  有朋友问:导引、刮痧、拔罐、针灸、汤药、按摩,哪个更强?事实上,哪个用起来对您身体目前的问题最见效、成本最低、副作用最小,哪个就是最适合您的。就好比问空军、海军、陆军哪个最厉害一样,在天空当然靠空军,在海洋江湖当然是要靠海军,在地上当然要靠陆军。  还有朋友问:我觉得身上到处都不通,堵的地方很多,怎么办?  不用着急,您就把一些小功法拼接起来、综合练习就可以了。人体的经络除带脉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纵向的,因此,中医常常说气血“升降”。明白了这一点,导引的套路就比较容易设计了。  最简单的全身导引法  首推瑜伽“拜日式”,这个前面已经介绍过,此处就不多说了。如果您觉得“拜日式”不过瘾,还想更详细地疏通经络,那您可以按顺序练习以下小功法:  1.指腹梳头  一切从“头”开始嘛。就是用指腹梳头或轻敲头部,以解开头部的郁结和瘀堵。  2.“两转一甩”护心肺  主要目的是解胸腔心肺之郁结,同时疏通手臂上的经络。  3.推腰法  前面介绍过了,这主要是疏通身体侧面、腰腹部的瘀堵。  4.推腹法  主要疏通腹部的瘀堵。  5.跪膝法  主要疏通大腿部的瘀堵,能同时敲胆经更好。  6.热水桶泡脚  主要温化小腿的寒凝之物,疏通小腿的瘀堵。  7.转脚腕法  主要疏通脚腕部位瘀堵,并引气血下行。  8.金鸡独立法  打开全身气血升降的大循环,引气血下行,还能静心。  一个人爱吃什么菜,取决于他的口味,选择什么功法,取决于自身的具体境况。只要活用经络图,善用经络图,“举手投足皆治病”,信手拈来皆文章也!  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如果你喜欢它、钻研它,每每总能有所心得,那真是一种快乐。不然怎会忘记了时间,“不知春去已多时”呢?  用一种把玩琢磨、与古人交流的心态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不仅不枯躁,而且常常是充满乐趣的。就像同一个世界,有的人看了觉得凄风苦雨、满目苍凉,不禁悲从中来;有的人则可以“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舟橹之)欸乃声”,欣欣然,陶醉其中。  夫子有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吾信之。
--------------------------------------------------------------------------------  
[Amber demo]第17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1)  --------------------------------------------------------------------------------  
  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  分析病因,稳心安神  心结已开,病因已明,脏腑血气虚实已知,诸事俱备,可以行动了。  2009年2月的时候,我的同学小L大病了一场,后来做了个“开膛破肚”的手术,切除了部分器官,非常虚弱,4月份的时候便已辞职在家调养。我觉得应该去看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赶到他家,发现眼前年仅35岁的小L已和从前大不相同。他脸色深重,暗沉无光,说明肾气虚衰;部分皮肤还有萎缩现象;一把脉,肝脉之象像涌出的泉水,汩汩而流,只出不返,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脉象)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敝”。这说明病情不仅没有缓解,还在不断恶化。  这并不难理解,他手术时流了大量的血,血气已经大耗,术后身体还要调动更多的血气去修补伤口,血气必然虚衰。小L说他术后连续发了半个月的烧,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才止住。  我又摸了摸他的脉,情况仍然令人担忧:  1.心肺脉还好  2.肝脉躁而浮,搏击于指下  肝藏血,为人体的最大血库。肝脉躁而浮,说明肝火极旺,肝血严重透支,耗散于外。这也提示我,他的太冲穴一定是瘀塞的,这是肝火无法有效疏泄的结果。当时,我摸了一下他的太冲穴,只是把手指平放在上面,还没等我掐按,小L就大喊:“好痛!”看来,堵得真是厉害!  3.脾脉沉而微细,几乎摸不到  这说明脾虚严重。肝血透支,血气虚弱、浑浊,使脾脏供血状况很差,导致其机能严重下降。  4.肾脉及命门脉沉而微细,几不可触 --------------------------------------------------------------------------------   
[Amber demo]第18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2)  --------------------------------------------------------------------------------    这说明肾气虚衰。考虑到小L才35岁,不会是真正的肾气衰微,应该是寒气湿浊(三浊)困住了肾气,使其无法伸张;又因为血气虚弱,肾脏供血状况很差,所以才会出现肾和命门双虚的状况。  我还看了他身体的其他状况:  1.舌苔白厚,完全覆盖了舌面  舌苔很白,表示寒气重;舌苔厚而且面积大,表示湿浊(三浊)盛,以至于从舌面满溢出来。这说明他体内寒湿很重,血气浑浊,与我前面的分析一致。  2.眼白有些浑浊  眼睛为人体精华、血气注入之处,此处浑浊,说明他体内湿浊(三浊)盛,血气浑浊。  3.小腿有些浮肿  中医认为,浮肿与脾肾密切相关。这个症状与脉象所现一致。  4.嗜睡  很爱睡觉,但睡得浅,不解乏,醒后仍觉得疲倦。血气虚衰,肝火旺,血液不能正常归肝,脾肾双虚,营养吸收能力和身体能量严重不足,这是必然的。  5.只能吃粥汤类的流食,否则感觉肚子胀、不消化  这是脾虚的典型症状。  6.大便稀,不成形,溏泄  这是脾虚、肾阳虚的典型症状。  7.小便黄、短少  这说明肝火过旺,肾气不足。  8.按摩肾经复溜穴、太溪穴和脾经阴陵泉穴时感觉很痛  这说明肾经、脾经瘀塞。  9.全身肌肉松软,有的地方像棉絮  这说明血气非常虚弱,肌肉得不到营养,肌肉中原有的能量流失也很大。  10.嘴唇颜色淡白  这说明血气虚衰,且寒气重。  只要仔细观察,身体提供的信息还是很明确的。综合我判断小L的问题主要出在肝火过旺、脾虚严重、肾虚严重、血气衰微,且寒湿很重,血气浑浊。可以说,这四方面也是互为因果的,它们相互影响,使身体进入恶性循环。  在为小L分析致病原因时,我提到可能是长期熬夜,加之有事喜欢憋在心里导致的。小L大为认同,说的确如此,以前还以为自己身体好,越晚越精神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长期熬夜会使人的肝火严重透支,再加上烦心事无处宣发,憋闷胸中,势必导致肝气郁结——这是致病的主因。而肝火旺使血液耗散于外,导致脾胃供血不足,脾虚日益严重。另外,脾虚又导致血气化生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体内湿浊寒气堆积。最后,三浊寒湿困锁肾气,使肾气不张。  分析到这里,对如何调治我已了然于心。  但我心里清楚,要想按部就班地实施调养计划,首先要让小L有一个好的心态。这样,平和、稳定的情绪就会把精神层面的不良因素对身体运行、气血升降的干扰降到最小,这也是对后续调养以及身体自我修复的最大支持。要知道,糟糕的心理状态就像一个搅局者,你刚刚摆好棋局,他一挥手就把棋盘搞乱了,完全有可能使调治的努力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 
[Amber demo]第19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3)  --------------------------------------------------------------------------------    然而,我也深深地知道,心态不是想好就能好,想平和就能平和的。面对嗷嗷待哺、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孩子,面对焦急忧心的家人,面对身体的虚弱和病痛的折磨,面对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面对辞职在家、收入减少、前途渺茫的困境……这么多苦一言难尽,小L如何放得下!  我想到了金鸡独立法。这个宝贝妙招既能疏泄肝火,又有补肾健脾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它还能静心。但问题是,小L身体太虚弱了,练多了恐怕体力承受不了,练少了又达不到静心的效果。  不过没关系,我还有古琴这张牌!要想既安抚情绪,又不消耗体力,听古琴音乐真是个不二之选。于是,我把《平沙落雁》《普庵咒》《忆故人》《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等我认为最能静心的几首古琴曲刻在一张碟上,叮嘱小L除了睡觉以外,一定要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播放。  清幽淡远的古琴曲能营造出一种空明淡静的氛围,生活在这样一种氛围里,人的情绪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平和起来。事后也证明,小L和家人都觉得这些曲子很耐听,而且听不腻,听着听着,人也变得不再烦躁。再加上每天适度地练习金鸡独立,小L的情绪果然大为平缓。  后来,他告诉我说,以前总是很焦虑,老是想孩子怎么办、自己以后怎么办、病情恶化了怎么办一类的事,听了古琴曲和练习金鸡独立以后,觉得心里舒畅多了,也比以前想得开了。  与其整天想那些事,还不如按部就班地进行调养,身体调好了,一切不就都好了吗?随着情绪渐渐平稳,小L办起事来也更加耐心和专注,这便为后续的调养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结已开,病因已明,脏腑血气虚实已知,诸事已备,可以行动了。  给身体自我修复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顺天而行,则天助之。人为天地之子,疾病其实就是我们逆天而行的结果。好在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境地,现在回归正途,刚刚好。  有了古琴和金鸡独立的帮助,情绪便会趋于平稳,精神因素对身体的干扰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时,我的心里便有了底气,虽不能说胸有成竹,却也是心中有数、有路可寻了。  下面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的法则,给身体的自我修复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身体想休息,就让它休息;  身体缺血气,就帮它补足;  经络不通,就帮它疏通;  三浊堆积,就把它清除;  寒气重,就用温灸、热水泡脚温散寒气;  脾胃虚,消化困难,就做既好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给他吃。  ……  晚上10点以前睡觉  在中医看来,晚上10点至凌晨1点为人体造血、修整的黄金时段,于是我嘱咐小L尽量在晚上9点半左右上床,争取10点之前入睡。当然,由于他身上经络瘀塞、三浊堆积,以及受限于过去的生活习惯,刚开始他不会立刻就做到那么准时。但随着调养的进行、身体的改善和生物钟的调整,一个星期以后,小L已是到点就困,能准时入眠了。 --------------------------------------------------------------------------------
[Amber demo]第20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4)  --------------------------------------------------------------------------------    所谓困倦的感觉,正是身体需要减少精神思维的能量消耗,调用血气进行自我修整的信号。所以,包括白天在内,如果有困意,那就别违背身体的意愿,想睡就睡。  疏通经络  如果经络瘀塞严重,那么就算病人本身脾胃再好,食物化生的气血也会因为道路不通,不能送达该去的地方。所以,疏通经络至关重要。  前面的分析显示,小L的病邪已到达人体最深层次的部分——五脏(肝脾肾三脏),且肝经、肾经、脾经都瘀塞严重,当务之急自然是抓主要矛盾,重点疏通肝脾肾三经。  肝经的按摩首推太冲穴。前面讲过,小L的太冲穴堵得非常厉害,我便让他每天掐按太冲穴,把痛点转移到行间穴。刚开始太疼,不能掐,就先揉按,然后渐渐转为掐按。  肾经沿线最痛的就是复溜穴、太溪穴、照海穴、水泉穴,而脾经上阴陵泉穴最痛,那每日按摩的重点便是这几个穴位。按摩的时间大致是每条经5分钟,三条经共15分钟,每天按摩三次。  做完这些后,如果不是很累,就再练练金鸡独立法,以舒适为度。此法一举多得,能同时锻炼肝脾肾三经,还能静心。而且脉象显示,小L是明显的上实下虚、上热下寒体质(肝火亢旺于上,脾肾虚衰于下),所以,练金鸡独立对他来说非常对症。  此外,我让小L每日睡前用热水泡脚,既能引血气下行,疏通肝脾肾三经,还能利用热力缓解身体下部的虚寒。  食疗  《黄帝内经》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也就是说,人在非常虚弱,尤其是血气双虚的状态下,应该用甘味药来调治。“脾之味为甘”,血气虚衰的人健脾时要优先考虑甘甜食物。又因为小L体内寒气很重,显然温性食物更适合他。  “食物是最好的药”,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L最需要的是味甘、性温类的食品。  1.主食以小米粥和面条为主  小米粥味甘,有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的作用,可供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的人进补。至于面食,味甘、性温,长时间食用可助肠胃,使人肌肉结实,增强气力。  这两种主食对脾虚严重、寒湿堆积、血气双虚的小L来说,可算是及时雨了。有趣的是,吃了一段时间后,小L偶尔喝了一次大米粥,就觉得肚子里凉——这正好反衬出上述两种主食的甘温气味了。  2.牛肉  《黄帝内经》说:“脾之畜为牛。”也就是说,牛肉是对应脾的肉类。《本草纲目》认为,黄牛肉“甘,温,安中益气,养脾胃”。多吃牛肉可补诸虚百损,治虚损羸瘦,脾弱不运。  于是,我叮嘱小L的家人每隔一两天就炖一次牛肉,而且要炖烂(3小时以上),瓢掉浮油后,小L喝汤(有营养又容易消化),他家人吃肉(不浪费)。 -------------------------------------------------------------------------------- 
[Amber demo]第21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5)  --------------------------------------------------------------------------------    3.其他  鉴于小L的身体状况,总的调养原则是选用有健脾、补肾作用的温性食材,避免寒凉食品和饮料。比如选用去核的大枣(补中、益气、养血)、黄豆(补脾)、黑豆(补肾)、黑芝麻(补肾)等作原料,轮流相配,打成豆浆,适量饮用。不要食用苦瓜、梨、莲藕、冷饮等凉性食物。  有人说吃的全是温性食物,就不怕上火吗?况且夏天那么热,吃下去不燥热吗?  这么想很对。不过,小L天天练习金鸡独立、热水泡脚、按摩腿上的肝脾肾三经,就能很好地引气血下行,收上炎之虚火。再加上他天天听古琴曲,静心安神,那些可能产生的虚火反而转化成助推身体康复的正面能量了。  事实证明,小L除了刚开始有两天嗓子干痛以外,后来再也没上火过!  还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每次只吃六七分饱,少吃多餐,不吃肉块、干饭、干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脾胃的消化负担。  祛寒气、除三浊  小L体内淤积了大量的寒湿浊物,这些讨厌的家伙阻塞经脉,扰乱心神,使肠胃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渗入血液,随之进入五脏六腑,危害极大。可血气本已十分虚弱的身体又无力排出,这时候,祛寒除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小L腹部刚做过手术,显然不能选用推腹法。而病邪已深入小L身体最内层的肝脾肾三经,刮痧、拔罐这些擅长清理较浅层寒湿浊物的方法又有些鞭长莫及。况且,病人血气十分虚弱,频繁刮痧、拔罐会耗费血气,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额外的负担。  于是,祛寒除浊的重任就落在温灸和引气血下行的肩上了。  1.引血气下行  引血气下行既可缓解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又使淤积在人体上半身的寒湿浊物随血气而下,大大增加了其经由肠道、小便排出体外的机会,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妙招。有朋友反映练金鸡独立有助于排气(放屁)就是这个原因。  于是,我让小L每天坚持热水泡脚、练习金鸡独立和按摩腿上穴位,以舒适为度。另外,每天精力不错时就到清静的公园或绿地散散步。和大自然在一起,水边林下,飞鸟游鱼,绿树落霞,朝阳清溪……徜徉其间,自会心旷神怡,胸中舒爽。  我告诉小L,散步时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脚底,细心体会足底与大地接触的感觉,这样也有引气血下行的作用。其实,这就是轻松版的“坠足法”。  2.黄豆灸法  本来,像小L这种身体非常虚弱、血气双虚的情况应该用重灸法(持续时间长,剂量大,甚至需要服用催眠药物配合),但考虑到这种方法可能引起强烈的排病反应,比如疼痛、吐痰、浑身发冷、腹痛、腹泻等,从未见过灸法的小L一家实在难以接受。没准他们会误以为这是什么并发症,产生恐慌。于是,我选用了较稳妥的黄豆灸法。 --------------------------------------------------------------------------------  [Amber demo]第22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6)  --------------------------------------------------------------------------------    热水泡脚等引血下行诸法和按摩经络已经能有效地在腿部祛寒除浊,温灸的重点就是腹部的关元(补肾)和中脘(健脾)这两个穴位了。脾为血气化生之源,肾为元气之根,这两个脏腑是身体能量的源泉。  于是,我叫小L用袜子做了六七个黄豆口袋,在微波炉转热后放在这两个穴位上,觉得舒服的话就多灸灸。两三天后,小L高兴地告诉我,温灸以后,大便时带出不少黄稠的黏液(应该是肠胃间淤积的湿浊)。而且自那时开始,以前很稀、溏泄不成形的大便开始成形,直到现在都还保持正常。  小L说,自己经常是边听古琴边温灸,觉得肚子里暖乎乎的,很舒服,灸着灸着就睡着了,醒来很是解乏,精力大增。  面对排病反应时应该先调心  人体是一架具有高度智慧的机器,只要不去干扰它,顺应它的需要,养足血气,它总能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地完成自我修整的工作。  四个多月过去了,调治进行得如何?小L现在身体怎样?其间有没有出现哪些变化和反复呢?  在继续介绍情况之前,我先给大家说说调治过程中的一些插曲。  排病反应  1.嗓子干痛  调养刚进行一个星期左右,小L便感到嗓子又干又痛,有些疑惑地问我是不是要发烧,需不需要吃点消炎药。  我分析后告诉他说:“不必担心,这说明你原来血气太虚弱了,根本没能力‘上火’。现在调养了几天,身体有所恢复,有‘火’可上啦!这是好事情,只要加强热水泡脚,多做金鸡独立,多按摩那几个穴位,将虚火引下来,转化成正面能量,过两天就会好的。”  小L欣然照做,嗓子痛果然很快就缓解了,三四天后便已完全消失。  2.掉头发  调养进行到一个月时,小L突然发现头发掉得比以前厉害了,忧心忡忡地问我怎么办。  中医讲“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是靠血液濡养的,是血液的延伸产物。调养前的小L肝火极旺,肝血耗散于外,作为身体外层、血液延伸的头发自然不缺血。随着调养的进行,特别是按摩太冲穴、做金鸡独立和热水泡脚之后,肝火得到及时的疏泄,肝血逐渐归肝,头皮的供血因此减少,自然会有所脱落。  不过,随着调养的进行、血气的增长,血液会由内而外逐渐充养身体。估计过一段时间,小L就不会再掉头发了,反而越长越好。  果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L的头发经历了“掉发→掉发增加→掉发减少→不再掉发”这几个阶段,前后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充分印证了我的推论。  3.起疹子或红疙瘩  调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排病反应要算全身各处不断地起红疙瘩、出疹子了。从刚开始调治起,小L就说一会儿这里痒,出了一批红疙瘩,一会儿那里痒,又出了一批,常常是半夜被痒醒。 --------------------------------------------------------------------------------   [Amber demo]第23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7)  --------------------------------------------------------------------------------    这些红疹子基本有三个特点:  开始较少→疹子增多→减少→不再产生。  红疙瘩存在时间都不长,一般长出来后,1~3小时就会消失,被吸收,而且一挠就会成一小片发出来,基本跟刮痧一个原理。  随着调养的进行,红疙瘩产生的部位大致循着从下到上,从内层经络(五脏)到外层经络(六腑)的顺序:  小腿内侧→大腿外侧→臀腰腹部→背部  肝经(解毒、藏血、生发功能)→肾经(先天之本)→脾经(后天之本)→胆经(与肝经相表里)→膀胱经(人体排毒大通道)  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起疹子的原因其实就蕴含在这些现象里了。这些红疙瘩是体内三浊外现、外排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大量服用化学药物后沉积在体内的残渣,而其动力正是人体血气增长以后,清洁自身、推排浊物的作用。  从起疹子的顺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身体的智慧。它总是先解决深层的问题,排除五脏(肝脾肾)里的浊物毒素,或把它们驱赶到身体的外层经络(六腑),然后排出。随着体内环境不断改善,垃圾毒素越来越少,血气越来越清洁,红疙瘩终于不再产生。前前后后,小L总共起了约四个月的红疙瘩!  人体是一架具有高度智慧的机器,只要不去干扰它,顺应它的需要,养足血气,它总能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地完成自我修整的工作。  进一步静心  我深知,心定气血安,心乱气血翻,“心静则血清,血清则无疾”。要想使调养成果更上一层楼,仅通过听古琴和练习金鸡独立达到初步的静心是不够的,最好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生活态度,达到一种气定神闲、淡然从容的精神境界。不论是对于调养本身,还是日后重返社会,以及人生的境界,这都显得极为重要。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真言也!  于是,我又教小L练习“鼻端调息法”,任何时候,只要想练,随时可练。小L最喜欢在热水泡脚时练习,说舒服极了,一个人静静地调息泡脚,30分钟就不知不觉过去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每次泡脚,他都会出一身透汗,浑身说不出的轻松畅快。  后来,小L问我,刚开始泡脚是边看电视边泡,并没有出很多汗,后来一个人静静地调息泡脚,每次都会出一身舒爽的透汗,而且泡的过程中会有膝关节和肘关节发冷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他,看电视时泡脚,思维活跃,血气要供应给大脑和眼睛,处于耗散状态,不能专心干其他的。而调息时泡脚,心很静,思维消耗能量很少,血气能够专注地循着身体的纹理运行,借助脚底的热力升腾而上,顺势排汗,将血气中的浊物推出体外,所以会感觉非常清爽。 --------------------------------------------------------------------------------   [Amber demo]第24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8)  --------------------------------------------------------------------------------    “那为什么会有膝关节和肘关节发冷的现象呢?”小L问。  “那是因为膝关节和肘关节这种地方最容易堆积寒凝浊物。调息泡脚时,身体的气血开始有余力来温化这些东西。寒凝之物被温化的同时,要吸收周围血气里的热量,所以你会觉得由内而外地冒冷气——就像你把一块冰放在一杯热水里,冰会融化掉,但冰周围的水温也会降低。”我说道。  祛寒三部曲——温灸法、热水泡脚、温坐法  针对体内寒气重、浊湿多的体质,我给大家设计了另外一套方案——“祛寒三部曲”,也就是“温灸法+热水泡脚+温坐法”。  “引血下行三部曲”,即“推腹法+跪膝法+金鸡独立”,这三套小功法配合起来运用,能很好地改善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而针对体内寒气重、浊湿多的体质,我给大家设计了另外一套方案——“祛寒三部曲”,也就是“温灸法+热水泡脚+温坐法”。  温灸法  温灸法(包括黄豆灸,具体方法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主要是通过对经络和穴位施以温热来通经祛寒。  大家知道,古代的皇帝都是“南面而坐”的,因而有“南面称王”“南面为君”的说法。为什么皇帝要面南而坐呢?  中医认为,人体背为阳,腹为阴。如果阳光照射在背部,属于阳上加阳,就会造成阳气过盛而化为虚火;如果照射在属阴的腹部,则正好阴阳交感、阴阳相抱,这才符合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而阳光是从南面照射过来的,南方代表了光明温热之地。因此,“朝南坐”这种最好的位置当然是要给至高无上的皇帝,而做臣子的就只能“北面称臣”了。  日常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腹部是最应该保暖、避免受凉的部位。比如,小时候,妈妈常常会嘱咐我们盖好被子,小心着凉。但她不会说“把后背盖好”,而总是说“把肚子盖好”。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灸法里常用的穴位大多集中在腹部,尤其是下腹部(上为阳,下为阴,再加上腹为阴,所以下腹部更是阴中之阴),比如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和天枢穴。  其中,灸神阙穴可治虚脱、四肢厥冷、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腹泻、便秘、小便频繁及妇女不孕等症。  天枢穴和其他穴位配合着灸,可以治不同的疾病,比如,配足三里穴可治腹胀肠鸣,配气海穴治绕脐痛,配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治便秘和腹泻。  热水泡脚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寒从足底生”的症状。脚底是人体血气循环的末端,如果血气不足,首先出现供应短缺、循环停滞的地方当然就是这里。血气不足,抵御力就不足,寒气就容易借机入侵。许多朋友天气稍凉,足部就出现冰凉的状况,所以说,“寒从足底生”。 --------------------------------------------------------------------------------   [Amber demo]第25节:第四章 手术后的调养法和常见病的家庭治疗术(9)  --------------------------------------------------------------------------------    《黄帝内经》上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像哭泣时粘黏的眼泪),温则消而去之。”热水泡脚正好送来温热之力,能促进血液循环,引来新鲜血气并温化寒凝之物。  温坐法  北方人家里取暖一般都用暖气,暖气片基本上都安装在墙壁靠地面的位置。现在,也有不少人选择地暖的方式,就是装修时在地板下埋设管线,靠燃气给地板加热的一种取暖方法。其中的原理很简单:热气总是往上升的(用传统文化的说法叫“火性上炎”),在底部加热才能使整个空间都温暖起来,没有哪一家会把暖气或者供暖管装在天花板上的。相反,寒性下降,空调出风口总是装在靠上的位置。  如果我们把身体看作一栋房子,那么五脏六腑就是住在里面的一家人。要让一家人都暖和起来,供暖最恰当的位置当然就是体腔的最底部了,也就是以会阴穴为中心,我们平时坐着接触椅面的部位。这便是“温坐法”的原理所在。  具体操作起来,方法也很简单:用热水袋灌上温热的水(不可太热,以温暖为宜),把袋口拧紧,然后放在床角或者椅子上,叉开腿(不要并着腿)坐上去就行了。您可以边坐边看书或者看电视,什么事都不耽误。  如果没有热水袋也不要紧,您可以找两条较厚的毛巾,在水里浸湿,拧到不能往下滴水的程度后,装进一个相应大小的塑料袋,放入微波炉里转20秒钟左右;然后系好塑料袋口,防止湿气渗出来;用手铺平,放在床角或者椅子上,叉开腿坐上去就可以了。  注意,温坐前要喝一杯温开水,因为热力有可能引起出汗,喝水既可以补充体液,还可以帮助活血化瘀,一举两得。  对于虚火旺且寒湿重(上热下寒)的人来说,坐前喝水尤为重要,而且要配合练习引血下行的功法,以防止“虚不受补”,温补化为虚火上窜。  温坐法就像是给体腔安装了一套“地暖系统”,五脏六腑受寒了,就适时地开启。汩汩暖意轻缓而出,如坐春风,不经意间,冰霜渐解,燕归柳绿矣。  其实,现代人养生应该特别重视这三条主线,就是要改善上实下虚的体质,解决体内三浊过重的问题,克服外在干扰、保持心性清净。而“引血下行三部曲”“祛寒三部曲”和修心养性正是解决这三个难题的钥匙。  “祛寒三部曲”就像是主生长的春夏,破击寒邪,温化浊物,助正气生长伸张,使全身生机茁壮;“引血下行三部曲”则像是主收藏的秋冬,泄有余而补不足,引火归元,固藏阳气,使精气不再耗损外泄;修心养性更像是天清地宁,日月正位,给春夏秋冬、生长收藏的顺畅流转提供了最好的背景和载体。  生、长、收、藏是天地四季的法则,亦是养生的法则。能“参赞天地之化育”,受自然之启发而顺应自然者,唯人而已。故曰: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春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也。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秋也。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冬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天地也。  心含大道,体和自然,法于天地,形神兼备者,真人也。
--------------------------------------------------------------------------------   
[Amber demo]第26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1)  --------------------------------------------------------------------------------  
  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  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  经常有朋友问我:“学习中医养生这么久了,怎么还是没找到我这个病的调治方法呢?”这是因为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如果您拿着西医诊断的病名或者某一局部的症状去找中医的调养方法,确实不容易找到。  很多朋友都是被一种病名或者无名的症状所困惑,迷失了调养的方向,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干脆放弃,无奈地任由病情发展。  抓住治病关键,就能以不变应万病  事实上,病症虽然千变万化,病名也千奇百怪,但下面这些东西是固定不变的:  1.无论什么病,都是发生在我们的身体上;  2.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最主要的零件就是五脏六腑。脏腑互为表里,又可以简化成肝和胆、心和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心包和三焦这六对组合。它们再通过所属经络影响其从属的类别部分,比如肝主筋,肾主骨。  3.血气是身体的能量系统,通过十四条经络(五脏六腑本经+任脉、督脉)主干道,维持并推动五脏六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运转。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医采取的是整体思辨、化繁为简的医治方法。绝大多数慢性病都可以从五脏六腑和经络血气的角度进行调治。  破除万病的三大法  1.倒推法  用倒推的方法将症状一步一步归类到五脏和血气。比如,有的女士月经延迟、量少,甚至闭经,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血气不足。再往下推,脾胃是化生血气的源头,所以可以推论到脾虚。那么,健脾胃就是主要思路。  一个人有油脂性脱发是因为油脂从头皮渗出,污染了发根,导致头发脱落。这说明是他的油脂代谢出了问题,而油脂代谢是由胆汁完成的,胆汁又是由肝脏分泌的,所以应当从疏肝利胆这方面进行调治。  有的朋友常常手脚冰凉,这说明两点:血气不足和血气下行不畅。因此,养血气和引血下行就是这种人的调治思路。  2.关联法  一种疾病通常会表现出多种症状。我们要把各种症状联系起来,先对照经络图看看不适感在哪条经络上,再结合社会环境、精神状态、脾气个性、气候变化、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一起分析,线索就会越来越清晰,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  [Amber demo]第27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2)  --------------------------------------------------------------------------------    比如头痛,按经络图查找,如果疼痛部位在胆经上,那就要考虑疏肝利胆。  有脚气的朋友查看经络图时,如果发现炎症部位正是胃经末端,那就说明您胃经气血湿浊多,渗出来滋生了病菌,因此健脾胃、除湿浊可作为治疗的思路。  推腹时,您如果发现痛点在脾经上,那么在耐心推腹、揉散痛点的同时,您还应该按摩腿上的脾经,帮助打通瘀滞。  再比如,天气一冷就感冒,说明您阳虚不能御寒,养血气是关键;咳嗽气短,是因为肺热及肾不纳气,泄肺补肾就是治疗思路。  至于鼻炎,如中里巴人老师所说,“不能怪鼻子”,跳开鼻子看问题就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您还怕冷,说明体内寒气重,蕴积在肺,所以总流鼻涕。而《黄帝内经》上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因此肺部有寒气也只是表象,这种怕冷型鼻炎的真正根源在于肾气不足。  除了有不适的感觉,身体还会提供大量的信号给您,把它们联系起来,就能找到调治方法。  3.养血清血法  如果用了以上两个方案,您仍然无法找到调养的思路,那么还有这最保险的一招——养血清血法。踏踏实实把血气养足,同时利用推腹法、膀胱经刮痧和取嚏法等排除三浊,就能使血气变得清洁。  从内部的五脏六腑和骨髓经脉,到外部的皮肤、毛发和角质、指甲,它们都依赖于血气的润养。有了干净充足的血气,身体这架智慧的机器自然会修补从前的漏洞,而且非常聪明地按着由内而外、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  如果有些新的症状在您调养休息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不要担心,这是血气增长以后的排病反应,是身体在自我修复,偿还以前欠的账。  血气有没有增长,可以通过精力是否提升、头脑是否更清晰,牙龈和嘴唇的血色、指甲月牙、毛发光泽度、耳廓圆润度、面色进行判断。  得了不熟悉的疾病或者有不适的感觉,就像一个厨师要用陌生的食材来烹饪,心里有些茫然是正常的。这时您不要慌,细心观察,思路自然就会渐渐清晰了。  每类食物都有各自的做法。先看食材是肉类、禽类、水产还是蔬菜;再看它的纤维粗细,以考虑火候长短;最后看它气味是否腥臊,决定是否用酒和辣椒,是清蒸还是红烧……  治病调养也是这样。如果想得太复杂,我们常常会头昏脑胀,迷失在散乱的表面现象里,不知所措。要是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化繁为简,就能跳出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易传》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相信指标,更相信身体的真情诉说  如果我们只是针对指标治疗,而不管导致指标失常的深层原因,不调整人体内部的整体环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失彼。虽救得一时之急,却阻挡不了更猛烈的暴风雨! --------------------------------------------------------------------------------   
[Amber demo]第28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3)  --------------------------------------------------------------------------------    医疗仪器检测出来的指标虽然有它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可在现实之中,我们却常常只听命于冰冷的机器,忘记了自己是个鲜活立体的生命,全然不顾身体发出的信号。即使身体很不舒服,可如果体检的指标正常,我们就经常掩耳盗铃地欺骗自己说:一切正常,忍忍就过去了。  等到有一天,仪器检测出的指标真的不正常了,我们或许会被告知得了不能治愈的疾病,只能靠终生服药来控制病情!我们顿时像个闯了祸的孩子,惊慌失措,只好老老实实服药,这个不敢吃,那个不敢喝,走路吃饭、睡觉做梦都惦记着指标的波动,唯恐病情进一步发展,生活一片阴霾。  可是,如果不是外伤和急性传染病的话,那些个不正常的指标难道像孙猴子一样,是从石头缝里凭空蹦出来的吗?《易经》上说:“履霜,坚冰至。其所由来者渐矣。”意思是说,早上起来见到地上有霜,说明寒冬就快来了。冰冻三尺,是渐渐形成的。树叶的枯落,大雁的南飞,昆虫的消失,黄昏的提前……每个人都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天地之气的运转流变。  然而,对于自己,我们却总是纠结于几个枯燥的体检指标。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听听身体的诉说吧,每时每刻它都在向您吐露真情:  1.时常口苦。那是肝气郁结,致使胆经瘀塞、胆汁外溢造成的。  2.觉得口干,咽喉干,喝了水还是干。一般人情绪激动,动了肝火,心火盛,就会口干舌燥。您不激动也觉得干,说明您肝火旺,心火盛,或者是肾虚。因为肾主水,肾气不足,无力推动水液上行到咽喉和口腔,所以口会觉得干。而且心肾不交、心火盛和肾虚常常互为因果。  3.喜欢熬夜、脾气暴躁。说明肝火旺。  4.生闷气、情绪压抑,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5.皮肤干燥不润。烟瘾大的人,通常皮肤干枯,这好理解。您不抽烟皮肤也不好,说明您肺热而焦,运水到皮肤的能力差。这通常又是肝火旺、心火盛,(肝)木(心)火刑(肺)金的结果。“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诗,算是木火刑金的最好注解了。爱美的女士们可要注意啊!  6.尿频、尿急、小便难。肾主水,开窍于二阴,肾气不足,所以水道失常。  7.四川人喜欢吃辣,是因为那里气候闷热潮湿,汗黏在身上发不出来,无法排出血液里的湿浊,所以多食辛辣,借以发汗除湿。现在川菜风行全国,连我所在的上海(这里的人从前很少吃辣),火锅、麻辣烫也到处都是,并且生意红火。这是不是说明现代人躲在空调房里反季节生活,该出汗时不出汗,血气湿浊盛,而身体渴望通过食用辛辣来发汗除湿呢? --------------------------------------------------------------------------------   
[Amber demo]第29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4)  --------------------------------------------------------------------------------    8.现代人口味较重,也有报告称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偏多。中医认为,咸味入肾。这是不是说明有的人肾气不足,所以身体喜欢咸味以自补肾气呢?  9.虚胖的人往往赘肉、肥肉多,肌肉却越来越少,脾虚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脾主肉。  10.贪食冷饮等寒凉食物,一方面表明人们虚火旺,燥热难挡,身体渴望降温。另一方面又会导致体内寒湿加重。  11.常看色情电影,有手淫的习惯,或者性生活过度,容易导致肾虚。  12.饭后容易腹胀,或者大便不成形,常常拉稀,这是脾虚的缘故。  13.心事重,思虑多,导致心包经不通畅,知识分子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正和此有关。  14.吃了不洁的食品,别人拉肚子,您却没有,说明您的脾胃要么极好,要么差到已经麻木了的地步。  15.嘴唇白淡,说明血气不足。嘴唇或牙龈颜色深而暗,说明血气浑浊。  16.头发干枯无光。肾之华在发,说明肾气不足,所以头发干枯没有光泽。  17.牙釉容易掉落,露出内部深色部分。肾主骨,齿乃骨之余。肾气不足,牙齿滋养不够,所以变脆易落。  18.伤口不容易愈合,说明血气营养差,无法很快修复创口。脾胃是营养化生之源,说明脾胃不好。  19.身体僵硬,不能做大幅度弯曲。肝主筋,肝的疏泄功能不好,筋没得到充分的润养,所以筋的柔韧度变差。  20.血管脆,容易破裂,说明血液营养差,血管滋养不足。进一步来说,心主血脉,心包经瘀塞,心脏推动血液运转的效率降低,新鲜血液更换率低,导致血管润养不足。  21.声音嘶哑,说明声带缺少水分润泽。肺主布水,肺热而焦,使肺脏布水的能力降低;或者肾气虚,水液升腾不利,到达声带的水量不足。  22.声音厚而不清,表明声带沉淀了杂质,是三浊堆积、血气浑浊的原因。  23.脸上痘痘不断,下面的腿脚却总冰凉。这是上热下寒,血气瘀滞难下,虚火旺于上,真阳虚于下,应该引血气下行,引火归元。  24.总是打嗝,却很少放屁。这说明一方面脾胃不好,消化不充分;另一方面肠道三浊堆积,气路不通。  25.一喝酒就醉,胡言乱语。酒性热散,刺激心脏加速搏动。心主神,舌为心之苗,说明心脏机能较弱或心包经不畅,一有负担就心乱神昏,舌头不再灵活。  26.怕冷显然是血气不足,难以御寒;怕热表明虚火旺,身体能量加速燃烧,所以热;又怕冷又怕热,说明血气既不足,虚火又旺。真正血气丰盈的人是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身体的信号还不够多吗?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毛发、甚至一颦一笑都在透露着身体当前的状况,就看您是否乐于倾听,善于解读了。 --------------------------------------------------------------------------------   
[Amber demo]第30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5)  --------------------------------------------------------------------------------    如果我们只是针对指标治疗,而不管导致指标失常的深层原因,不调整人体内部的整体环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失彼。虽救得一时之急,却阻挡不了更猛烈的暴风雨!  如果您不再困惑于表面症状和指标数值,而是透过表象找到它们在五脏六腑和血气经络的深层次原因,那么您离真正的“求医不如求己”就不远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开中医的百宝箱,把众多的宝贝分分类,肝郁的咱们就疏肝,肾虚的咱们就补肾,三浊堆积咱们就除三浊。有的放矢,标本兼治,身心同调,何愁不能走上健康的大道呢?  打开中医的百宝箱——对治方法精粹  大医曰:“举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来路,掌握了得心应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标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晓玄机,双拳啸出剑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信可乐也!  病症不会凭空产生,一定有它的来路。如果您能了解这一点,再辨明疾病的根源是五脏失调、经络瘀塞、血气虚弱,还是三浊堆积。接下来自然就能找到得心应手的工具,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外治其标,内治其本了。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倚天剑和屠龙刀。  现在,就让我们就打开中医的百宝箱分分类、找找看:  调情志、静心安神类  《黄帝内经》上说:心就像一国之主,如果昏庸无道,底下的大臣(其他脏腑)再贤明,国家(身体)也治理不好,必然危机四伏,乃至丧邦灭国。可见,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多么重要!而我把“调情志、静心安神类”列为第一,用意正在于此。  调情志、静心安神的方法有鼻端调息法、打坐法、金鸡独立、听古琴曲、引气血下行等。  疏肝类(肝胆类)  1.推腹法  沿两肋下往下推,侧面腰腹部向肚脐方向推,有很好的疏肝作用。  2.推腰法  双手反掐腰,然后提到接近腋下的位置,顺着腰腹部向下直着推摩,推到臀部侧面就可以了。肝经是属阴的经络,因此除腿上的部分以外,大部分线路都在身体的较深层循行。胆经是肝火冲发的通道,离体表较近,所以,通过胆经疏泄肝火是很好的选择。对照经络图就会发现,推腰法所过之处正好覆盖了胆经在腰腹部的循行路线,能够降胆经之火(肝火的外现形式),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3.把指甲削平,掐按太冲穴,把痛点转移到行间穴  这是疏泄肝火最直接的方法(偏重左脚)。太冲穴是肝经原穴,是疏泄肝火极重要的端口。为什么要把太冲穴的痛点按摩转移到行间穴呢? --------------------------------------------------------------------------------   
[Amber demo]第31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6)  --------------------------------------------------------------------------------    《黄帝内经》上说:肝气郁结不舒的人,常常两肋隐隐作痛,针刺行间穴就可以疏解这种郁结。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针刺疗法比较专业,自己不容易操作。用按摩的方式把太冲穴的痛点转移到行间穴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且易于操作,所以适合推广。  身体健康的朋友掐按太冲穴时,应该是有酸痛感的。如果您掐按太冲穴完全没感觉,就是此处肝经阻塞到了麻木的程度,可以向上顺着肝经寻找敏感穴位,然后重点按揉。也可以推揉腿上的整条肝经,以打通经络。您觉得哪个好用就可以选哪个。  4.金鸡独立法、转脚腕法、热水泡脚(最好用桶泡,水线高些)  这些方法都可以引血下行,进而疏泄肝火。这是因为肝火旺会导致血气逆行上冲,引气血下行的各种功法恰能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对症。  5.敲胆经+拨阳陵泉穴  前面已经讲过,肝胆相照,肝经胆经互为表里,胆经是肝火的出气筒,因此疏通胆经可解肝之郁气,降肝之燥火。另外,按摩三焦经手臂上的敏感穴位或者循经刮痧,都有很好的降肝火效果。3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大多三焦经瘀塞严重。您现在就可以沿三焦经按摩一下,看看堵得厉不历害!  三焦经与胆经同为少阳经,只不过一个在腿上,一个在手臂上。二者内有通路,同是肝火的出气筒,因此疏通三焦经与疏通胆经作用相同。  6.健脾胃、固肾强肾都有助于疏肝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余下的残渣就会进入气血,大幅度加重肝脏解毒代谢的负担,可见脾胃好坏与肝脏关系密切。  肾气虚的话,肾脏分清泌浊的功能减弱,浊物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的机会减少,滞留体内,会增加肝脏的解毒压力。另外,肾为伎巧之官,它决定了五脏六腑是否能高效并充满技巧地运转,当然也包括肝脏。  健脾胃类  1.推腹法  能直接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按摩经过腹部的脾经和胃经,除三浊、通肠道,一举多得。  2.按摩小腿脾经(血海穴以下)上的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  这些穴位用处多多,能直接温脾补气血,提高脾的运化能力。  3.按摩胃经上的穴位  能增加肠胃的气血供应,促进消化吸收。足三里是养生大穴,对调理胃病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点,胃经气血是从头流向脚的,所以按摩足三里要从上往下推揉,这样的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加中脘穴拔罐,再加按摩脾经公孙穴,可以调理脾胃问题,效果也很不错。  胃经的上巨虚穴可调理大肠,胃经的下巨虚穴可调理小肠,再配合按揉足三里,整条肠道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 --------------------------------------------------------------------------------   [Amber demo]第32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7)  --------------------------------------------------------------------------------    4.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  对于胃寒、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健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胃热的朋友灸中脘可能会感觉不适,这种情况可以用在中脘拔罐或按摩的方式来替代。  5.小米粥和牛肉汤  粥类(小米粥最佳)、汤类食物滋养脾胃,牛肉汤补虚损、健脾胃,又容易消化,是养脾胃的佳品。肉块、干饭和干果不容易消化,易伤脾胃。  6.疏肝即能健脾  因为肝是个大血库,如果肝火旺或肝气郁结,就意味着肝血被透支上逆。这一方面会导致脾脏供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血液回归肝脏,肝的解毒几率减少,供给脾脏的血液就会浑浊不清。双方作用下,脾脏的运化能力必然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生气(肝火旺)就吃不下饭(脾虚),甚至胃痛的原因(脾虚运化不利,导致食物积存在胃,化腐化热灼伤胃壁)。  现实生活中,肝旺脾虚的人相当多(尤其是女士),所以疏肝和健脾要两手抓,配合进行,效果最好。  7.肾虚脾也不会强  《黄帝内经》里讲:“肾为做强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说,肾气的充足与否,决定了五脏六腑能不能高效并充满技巧的地转,当然也包括脾脏。脾肾双虚是很多男士的体质特点,尤其是胃寒、大便不成形的人,必须健脾与补肾同步进行。  固肾强肾类  肾(气)为先天之本,就像树种里蕴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饱满,树就长得笔直高大;如果它干瘪,树就可能长得矮小弯曲。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就是告诫我们,如果年少之时只图一时之快,放纵不加节制,到了壮年就会未老先衰,百病丛生。  所以补肾固肾的前提是节制。比如,不看色情图片或电影、戒除手淫、性生活适度等。这就像一个漏水的池子,如果不先减少漏损,注入再多的水也只是浪费资源而已。  另外,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个补肾的方法。  1.金鸡独立法  能静心补肾,身心同治。练习时,听古琴曲等宁静的音乐,收心补肾的效果更佳。  2.坠足法、“引血下行三部曲”、热水泡脚、马步站桩  这些方法补肾的效果都不错。引血下行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补肾和降肝火。而在中医看来,肝肾同源,肝火之根就在肾,肝火旺常常是由于肾的收藏能力下降导致的。肾阳不固,因此容易摇动外泄。  肾又主管腰部以下的气血循环,所以肾虚的人常常感觉腰膝酸软、下肢清冷,引气血下行刚好能引来新鲜气血,培补肾元。  3.温灸关元穴  现代人多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其中虚火旺于上,肾阳耗于下。温灸关元穴,正好收上炎之虚火,补肾中之真阳,引火归元,破肾中的寒邪,壮全身的元气。 --------------------------------------------------------------------------------   [Amber demo]第33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8)  --------------------------------------------------------------------------------    4.在后背肾俞穴拔罐(隔一段时间拔一次),同时按摩复溜穴和太溪穴  膀胱经纵贯整个后身,是人体排毒的大通道,因此刮痧、拔罐等排毒之法总是首选膀胱经。膀胱经上的各种俞穴,比如肾俞、心俞、脾俞、胃俞等,实为各脏器在膀胱经上的排毒口,所以在俞穴上拔罐或刮痧,就是在帮助各脏器排毒,肾俞自然也不例外。而按摩肾经上的太溪、复溜两个补肾大穴,更是引导血气补肾的好方法。这边厢拔除内藏之邪毒,那边厢补以新鲜之血气,新旧更替,营入浊消,实乃妙招也。  另外,单独按摩复溜穴和太溪穴也可以补肾。用温灸法灸太溪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5.打坐  静心、疏肝、补肾。腰为肾之府,盘膝打坐可使气血自然汇聚到腰腹部,因此能够补肾。肾主收藏,疏泄过旺的肝火、平静散乱的心神,都有利于减少耗损,加强身体能量的收藏和润养。  6.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可以补肾  养血气类  1.早睡觉、敲胆经、按摩心包经  这些养血气的方法自出现以后,已经过很多人的实践。尤其是早睡觉,顺应自然生息的法则,让身体自我修补、增长血气,可以说达到了“无为而治”“无为自化”的最高境界。  脾胃乃后天之本,是血气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补的食物也无法转变成足够的血气,反而容易成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体内到处为患。所以调理脾胃是养血气的重中之重。  2.健脾胃  脾胃乃后天之本,是血气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补的食物也无法转变成足够的血气,反而容易成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体内到处为患。所以调理脾胃是养血气的重中之重。  3.生姜大枣红糖水  生姜六七片,大枣四五枚,红糖一汤勺,加水煮开成一杯即可。这个食疗方能温胃散寒、温经补血,对于脾胃虚寒的人非常合适。强调一下,此方一定要早晨或中午之前喝,因为过了中午,人体的血气就趋于收藏(下降)了,与本方温通之意相违。经常腹胀的人煮汤时可不加红枣。  4.牛肉汤或清炖牛肉  《黄帝内经》说:“脾之畜为牛。”也就是说,牛是与脾脏最相配的牲畜,牛肉是脾脏喜欢的肉类。  《本草纲目》认为,(黄)牛肉性温味甘,安中益气,养脾胃。中医认为,牛肉还可治虚损羸瘦,脾弱不运等症。将牛肉炖烂(三小时以上,这样容易吸收),去除浮油,喝汤食肉,能大补虚损。  如果您脾胃很虚,牛肉就让家人去吃吧。毕竟,牛肉的纤维比较粗,对于您那很虚的脾胃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您只需去掉浮油,喝汤就可以了。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炖煮,牛肉的营养基本上都在汤里了。 --------------------------------------------------------------------------------    
[Amber demo]第34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9)  --------------------------------------------------------------------------------    5.小米粥  小米,古时称稷(粟)。《黄帝内经》说:“脾脏对应的谷物是稷。”也就是说,小米是脾喜欢的谷物,有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的作用。适合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本草纲目》还记载,有个非常虚弱的人,没有用药,只是每天吃小米粥,结果不久后身体都恢复了。小米粥之功,可见一斑。  有朋友说,小米是偏凉性的吧,会不会伤到脾胃的阳气?没错,小米性凉,不过做成粥以后就属于温性的了,且味道平和清淡,易于吸收。  6.当归、大枣和阿胶能补血,黄芪和党参可以补气,灸甘草有补脾益气、调和脏腑的功效  以上食材,大家可根据自身状况,在炖汤、做菜时适量放入。  保护心脏类(含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按摩心包经(偏重左侧)能排除心包积液  如果您觉得这个方法太麻烦,还有一个简化版,就是先按摩膀胱经上的昆仑穴,再按揉任脉上的膻中穴。  另外,心包积液,其实就是浊气久聚心脏的产物,而昆仑穴是火穴(心属火),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按摩昆仑穴可清心中之浊气。  2.按顺序依次在后背的厥阴俞(心包的俞穴)、手臂上的心包经和任脉的膻中穴刮痧  在这些部位刮痧,就是用物理的方法把沉淀在相关血管壁上的瘀血浊物“刮”出来。而有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它们往往为了疏通个别部位,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扩张全身血管,得不偿失。刮痧的方法不仅效率高,更有针对性,而且比较安全,副作用小得多。  要注意的是,刮痧也会消耗一些血气,所以对于血气很虚的人或老人来说,要准备些人参生脉饮备用,以防“晕刮”。  3.金鸡独立等引血气下行之法  上实下虚的体质,往往是上半身血气偏于雍滞黏稠,下半身则虚衰不足。引血气下行,正好泄有余补不足,能增加上半身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液的更换率,减少血管的瘀堵。  4.固肾补肾  如果肾气虚,心火就会虚旺,出现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梦失眠等情况。肾气充足的话,心脏跳动就会舒爽,不急不缓,心肾相交,气定神闲。补肾静心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应配合进行。  5.疏肝即能保护心脏  因为肝经和心包经同为厥阴经,肝经在腿上,心包经在手臂上,就像一条路的两端。肝经畅通平和,心包经也会安定,不易堵塞。  疏通经络类  按摩、刮痧、拔罐、形体导引和意念导引均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前面各类都已提及,此处就不重复了。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前面介绍的瑜伽“拜日式”功法,具有综合性疏通经络的功能,简单高效,一举多得。  大医曰:“举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来路,掌握了得心应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标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晓玄机,双拳啸出剑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信可乐也!
--------------------------------------------------------------------------------   [Amber demo]第35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1)  --------------------------------------------------------------------------------  
  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  为什么细菌病毒喜欢在您身体里“安居乐业”  “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吃点藿香正气就好了。这是因为身体处于寒湿状态会使人拉肚子,藿香正气是散寒祛湿的药物。但在实验室里,把大肠杆菌放进煮好的藿香正气水里,却一个都杀不死。相反,藿香正气水是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但是,人喝到肚子里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藿香正气的作用本来就不是杀死大肠杆菌而是调整您体内状态的。”  ——中医教授樊正伦  一头健壮的牛,身上是不会长疮腐烂的。但等它衰老生病了,就很容易这里长个疮,那里烂块皮,伤口也不易愈合。如果赶在夏天死去的话,几小时后就会开始腐烂变臭,发霉生蛆。  蛆虫也好,细菌病毒之类的微生物也好,本来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孕育的万类之一。它们的繁衍生息也是有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同样遵循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细菌病毒之所以泛滥成灾,是因为它们得到了适合的生存条件,找到了“安居乐业”的栖息地。  大家都知道,向阳的的墙上是不会长苔藓的,而阴湿的角落却常常“苔痕上阶绿”;清澈的太湖水是不会暴发蓝藻灾难的,但污染了的太湖即使不暴发蓝藻,也会暴发红藻、绿藻或黑藻。  民不聊生的国家,常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起义遍地,即使残酷镇压,也往往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国富民强的国家,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即使有野心家蛊惑人心,煽动造反,也只能是光杆司令,孤掌难鸣。  恩爱的夫妻是不会让“小三”得逞的。即使有妖艳的美女,一时迷惑了丈夫的心,即使采花大盗甜言蜜语,千般逢迎,软化了妻子的防线。可是,每当回到家里,往日的点点滴滴,温存关爱,都会让出轨者心有愧疚,深感不安,最后总能反思自我,重归于好。  同理,如果您血气丰盈,内心平和,体内环境很好,病菌病毒是不会泛滥成灾的。《易传》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同气相求、异味相殊的规律的。如果您的正气强盛,病菌病毒之类的邪气自然就会受到抑制。  和睦的家庭也会有争吵,但那只是生活的点缀、亲情的调味品;从前的太湖也不是没有蓝藻,但那更像是优美风景的一处点缀。同样,健康的人体也不是没有细菌,但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虽大风苛毒,弗能害也”。抵抗力强,病菌病毒之类的邪气就难成气候。 --------------------------------------------------------------------------------   
[Amber demo]第36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2)  --------------------------------------------------------------------------------    总想着用药物把病菌病毒赶尽杀绝,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病菌反复发作,到后来甚至有了抗药性,一发而不可收拾。是药三分毒,过度用药还会损伤肝肾等器官。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全球死亡病人中竟有1/3死于不合理用药。另外,像大家熟悉的聋哑人节目“千手观音”,21名演员中有18人因药物致聋,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在两岁前后,因为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  药物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过度依赖药物,忽视了身体本有的调整和修复能力。更令人担心的是,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两年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不去倾听身体的苦衷,不去改善体内的环境,一味地喊打喊杀,与病菌病毒血拼到底,就像一个本已衰败的国家,不知道休养生息,反而好战杀伐,四处用兵,结果必然是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动乱四起。所以《道德经》说:“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我们可以用刀刮去苔藓,可是只要阴湿的环境存在,它们终究还会再长出来。不如引一束温暖的阳光过来,阴湿消除,苔藓自退,或许还会招来向日葵,茁壮繁茂,向阳绽放。  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防流感、急性传染病、瘟疫  中医在开药方时会告诉您,这味药是温热的,那个是寒凉的,这个能除湿,那个能润燥,目的就是把人体的失衡纠正过来。人体系统运行正常了,体内环境改善了,正气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却了。这是一种铲除敌人生存的土壤、断其粮道水源、掐断补给线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道家有句话叫“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说的是当世人巧遇神仙,只与他们呆上一会儿,再返回时,人间却早已过了千百年。  如果把病毒病菌比作人的话,那我们自己就是神仙了。  一般的细菌繁殖一代只需要20分钟左右,病毒复制的周期也非常短,而人类从出生到繁衍下一代却需要近20年的时间。我们人类的一天,相当于细菌的上千年。相对于单个细菌和病毒的生命周期,我们人类的确是像神仙一样“寿与天齐”了。  几千年来发生在人类身上的变化,换成病毒病菌,可能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如果条件适宜的话,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或一天的时间甚至更短。所以,我们时常会听到“XX病毒发生了变异”这样的消息。有一些变异后的病毒危害巨大,还会造成全球恐慌,比如,一般性的肺炎病毒变异出“非典型性肺炎”病毒。  由此可以看到,病毒病菌之类的微生物繁衍变异的频率和速度非常快。但归根结底,无论是变异还是繁衍,较稳定还是受抑制,都取决于其生存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等。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给点阳光,它就容易灿烂”。但是,我要再加一句“给点严寒,它就容易枯萎”。 --------------------------------------------------------------------------------   
[Amber demo]第37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3)  --------------------------------------------------------------------------------    为什么流感、瘟疫和急性传染病等容易发生在季节变换和气候反常的时候呢?  因为,气候变化导致人和动物体内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就造就了适宜病菌病毒产生或变异的体内环境,于是流感、瘟疫、急性传染之类的病便发生了。  比如,天气潮湿闷热,人的汗黏在身上,出不透,三浊外排受阻,体内便产生湿浊。天气骤然变冷,会造成风寒袭(体)表,而肺主皮毛,肺气要与寒气对峙相搏,就会导致肺热。天气久热不雨,人体气血会向体表和上半身流动,内脏供血必然减少,就会导致中气虚衰。所以,夏天容易拉肚子、得肠胃疾病。  人们常说“大灾之后有大疫”。一方面天灾人祸使生存环境发生剧变,一方面人们因为失去家园和亲人而痛苦惊恐,精神遭受打击造成正气薄弱,病菌病毒于是趁虚而入。  气候变化在中医里叫“六气”,也就是《黄帝内经》提到的“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看待流行性感冒、传染病、瘟疫时并不是从病菌病毒的角度,而是从其产生和泛滥的根源——气候变化或气候异常的角度入手的,因此我们会听到“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暑温”和“湿温”之类的中医名词。  在中医看来,病邪(含病毒病菌)盛衰的背后其实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的,那就是天地的变动(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天地之气的变动会影响人体发生失衡。  因此,中医在开药方时会告诉您,这味药是温热的,那个是寒凉的,这个能除湿,那个能润燥,目的就是把人体这个小天地的失衡纠正过来。人体系统运行正常了,体内环境改善了,正气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却了。这是一种铲除敌人的生存土壤、断其粮道水源、掐断补给线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推测,先贤们应该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的方式,找出了病邪(含病菌病毒)与天地运转间的深刻联系的,并创立了“天人相应”的中医体系。这个体系很好地避免了病毒变异和抗药性带来的困扰,并可以从问题的原点着手,以至简应对纷繁,八面玲珑,条理清晰。也许只有明代大医张景岳的话,才能道出这深邃智慧背后的秘密吧。他说:“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而后有真医。医之为道,岂易言哉!”
--------------------------------------------------------------------------------   
[Amber demo]第38节:第七章 读书治病,不亦乐乎(1)  --------------------------------------------------------------------------------  
  第七章 读书治病,不亦乐乎  要么当孔子,要么做庄子  要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要么“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很有名的小说,且不说小说的内容,单是这个名字就很耐人寻味。可以说,我们普通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绝大部分却也是有饭吃有衣穿,至少不会挨饿受冻。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按部就班地生活,不会总是面对那种迫在眉睫的巨大危机。  然而,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看起来很“轻”,虽然并不沉重,却也是难以承受的。因为就算是干坐着、无所事事、不愁吃穿,我们也常会被无聊、烦闷、焦灼、空虚、压抑以及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之类的情绪包围着,难以摆脱。这便是现代人生命中普遍存在的那种“不能承受之轻”吧!  于是,有的人成了工作狂,用努力工作充实自己;有的人沉迷于打牌搓麻或电子游戏;有的人依靠酒精自我麻醉;有的人则纵情声色来找乐忘忧……  对于这个问题,儒道两家刚好给出了下面两种不同情况的答案:  当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时,我们可以学孔夫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专注而投入,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垂垂老矣而没有察觉;  当我们无为自处直面内心时,我们可以像庄子说的那样“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我们越接近这两种境界,自然也就越能达到“烦恼日少,快乐渐增”的生活状态,这便是修心养性的意义所在!  《黄帝内经》开篇就谈到:养生有不同的境界,其中最高境界的人叫“真人”。他们的特点是能够“独立守神”,也就是不为外物所扰,能时时安神、静神。我认为,这里说的“真人”就是在心灵修养上下工夫并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打坐、调息、金鸡独立、听古琴等,这些都是专业而高效的修养工具,是到达健康彼岸的船,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信念,即修心养性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自处之道。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领悟了“道”,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老子说:“(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即使有价值连城的珠宝,有超豪华的座驾,也不如与“道”在一起)  孟子说:“所谓德行圆满的人,就是那些不失纯真,永远保持着赤子之心的人。”  佛家则说:“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先哲们陈义高远,或许我们今生今世也无法达到,但至少他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让我们看到了健康自在的另一种境界。  就像一个闷热的车厢里,空气污浊,旅客们喧嚣吵闹,令人不胜其烦。有一个人却被一本好书所吸引,旁若无人地沉浸其中,津津有味,怡然自得。世界就是一个大车厢,人生便是一段旅程,圣贤的教诲就写在那本书里。这车厢或许有喧嚣动荡、粗鄙丑陋的一面,但我们依然能够内在充实,在心灵深处找到持久的快乐,在专注与投入之中实现超越。  读什么样的书能治病——有趣的书本草 --------------------------------------------------------------------------------   [Amber demo]第39节:第七章 读书治病,不亦乐乎(2)  --------------------------------------------------------------------------------    现代人饮食不节,起居失时,再加上肝火旺,所以多数脾虚,肠胃不好,血气低落。因此需要读些四书五经,以健脾、清心、益智、增长血气。  清代的张潮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又结合中药性味的寒凉温热分类法,列出了各类书籍的“性味”,或寒或热,或甘或苦,很是有趣。只是作为典型的士大夫读书人,他受儒家影响较大,其分类有些尊儒而贬佛道的倾向。喜欢佛道的朋友,大可不必在意。  录于下:  《书本草》  处方一:【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药性:俱性平,味甘,无毒。  疗效:服之清心益智,寡嗜欲。久服令人醉面盎背,心宽体胖。  处方二:【五经】——《易经》《诗经》《尚书》《春秋》《礼记》  药性:俱性平,味甘,无毒。  疗效:服之与四书同功。  处方三:【诸史】——《史记》《汉书》《三国志》《唐书》等史书  药性:唯《史记》《汉书》味甘,(其)余俱带苦。  疗效及副作用:服之增长见识,有时令人怒不可解,或泣下不止,当暂停,复缓缓服之。但此药价昂,无力之家往往不能得。即服,亦不易,须先服四书、五经,再服此药方妙。必穷年累月方可服尽,非旦夕所能奏功也。官料(正史)为上,野(史)者多伪,不堪用。服时得酒为佳。  处方四:【诸子】——墨家、法家、阴阳家、兵家、纵横家等  药性:性寒,带燥,味有甘者、辛者、淡者。  副作用:有大毒,服之令人狂易。  处方五:【诸集】(欧阳修文集、苏轼文集等)  药性:性味不一。  疗效:服之助气,亦能增长见识。  副作用:须择其佳者方可用,否且杀人。  处方六:【释藏、道藏】(佛教书籍和道教书籍)  药性及副作用:性大寒,味淡,有毒,不可服,服之令人身心俱冷。  疗效:唯热中者宜用,胸有磊块者服之亦能消导,忌酒,与茶相宜。  处方七:【小说、传奇】  药性及副作用:味甘,性燥,有大毒,不可服,服之令人狂易。  疗效:惟暑月神气疲倦,或饱闷后风雨作恶,及有外感者服之,能解烦消郁,释滞宽胸,然不宜久服也。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风气浮躁,很容易导致肝火亢旺于上,心神外散不藏,进而灼伤肺液,使得肺脏收敛功能失常,胸中热而烦闷。因此,需要读些佛道书籍,以降上炎之虚火。  现代人饮食不节,起居失时,再加上肝火旺,所以多数脾虚,肠胃不好,血气低落。因此需要读些四书五经,以健脾、清心、益智、增长血气。
--------------------------------------------------------------------------------   
 
家庭常用快速祛病法——自愈有道 海德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黄豆灸法 家庭保命之法(《自愈有道》路德)] 黄豆灸法 家庭保命之法(《自愈有道》--路德) 【黄豆灸法 家庭保命之法(《自愈有道》路德)】 黄豆灸法 家庭保命之法(《自愈有道》路德) 黄豆灸法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上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中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下)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3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2 自愈有道 二十年的口腔溃疡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 hadhad1 - 和讯博客 感悟十四: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下)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 hadha... 感悟十三: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中)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 hadha... 从极度虚弱到神采奕奕(中)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 hadhad1 - 和讯... 从极度虚弱到神采奕奕(下)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 hadhad1 - 和讯... 参研十三: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肾与膀胱篇)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 参研十四:“懒人”自我调养的一招三式(上) - 自愈有道--海德之调身养心斋 - hadh... (道家)无为祛病法——静坐 常用人体穴位表 “312”经络锻炼法 简便易学祛病健身; 图到病除——从头到脚简易祛病法+刮痧要穴+ 穴位不需要太多 奇石有道——如意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