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儿甄嬛传剧照:[ 精品玉石 ] 中华五千年奇石【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2:47:34

《自在观音》作品40×20×70连座,采用天然水晶创作,巧妙运用其俏色,雕工精致,衣服的皱褶刻画得犹如飘动的感觉,再现了高超的工艺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使作品富有非凡的神韵。观世音,亦译“光世音”、“观世自在”、“观自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她以大悲大慈为德性,据称遇难者只要念诵其名号,观音菩萨就会及时“普救众生苦难”。有很多观世音,成为无处不在的菩萨。

   该作品十八罗汉采用名贵寿山鹿目田雕刻,整件作品构图严谨,构思独特,寿山鹿目更是石中珍贵材料,十八罗汉造型生动各异,石雕运用以高浮雕和浮雕技法创作,其技法精工、细腻,这是一件难得的石雕精品。 

   灵壁石是中国名贵赏石之一,该赏石110×40CM 灵壁石为世人瞩目,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灵壁石有大有小,天然成型。大者比较难觅,灵壁石的音质堪称独步,无论是用小棒轻击,还是仅用手指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且余韵悠长,所以灵壁石之音有“玉振金声”之美称。黄灵壁石《裸岭叠嶂》作品曾在南京2000年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上获赏石展二等奖。此作品主要作为斋室厅馆的清供,亦可装点盆景。是现代居室中不可多得的装饰精品。

白垩纪时期的昆虫化石 冉文/摄
  昨日,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綦江博物馆开馆,其地质厅内那壁展览墙上,陈列的各种动植物化石特别神奇,并能揭示5.1亿年以来地球的演变。这些化石折射出古重庆是啥模样等信息。
5.1亿年前,石头像现在的牛角
5.1亿年前,地球是真正的水星。淹没在水里的石头长啥模样?展览墙的那块叫直角石的石头,形成于奥陶系,迄今5.1亿~4.4亿年期间。除通体黑色、罕花纹外,它外形似根犟强破土长出的石笋。
  细观,这块石头用牛角来比喻更贴切:越往细小那端,一圈圈横向缠绕或偶尔纵向分布细纹清晰可见;横截面,可看到略带黄色的物质。解说员讲,5.1亿年前的石头,几乎都是这模样。
2.95亿年前,贝壳是海中霸王
时间来到2.95亿年~2.5亿年,古海洋孕育出的生物跟现在的完全迥异。比如,现在常见的贝壳,在那时竟长着鱼鳞。
海水中的贝壳普遍仅小笼包子大小,靠浮游生物为食。尽管这种鱼鳞贝壳的体积较小,是时却一度成海中霸王———个体较它大的生物几乎没有。
2.5亿年前,海百合非花是猎手
  现在,百合花是观赏花。2.5亿~2.03亿年前,也有一种造形跟现在百合花类似的生物,考古学家叫它海百合。眼前的海百花是个宽1.85米、高3.65米的化石。那时,它以“花朵”朝下,“根茎”朝上的姿势,在水里游弋。游弋中,它靠拖着的“花朵”专猎杀浮游生物,方式跟现在的吸尘吸细小杂物无异。
原来,“花朵”相当于嘴,“花朵”与“根茎”之间的枝是食管,“根茎”则是消化和排泄器官。
在古生物演变中,它的发现传递出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的过程。
2.03亿年前,波痕化石定格流水
在2.03亿~1.45亿年时,时值侏罗纪,恐龙是地球霸主。天空,是翼龙的领域;陆地,被霸王龙统治;水中,潜龙猎杀一切可猎杀对象。那么,潜龙灭绝时,赖以生存的水是啥模样?
  展览墙上,一块叫波痕的化石揭示真相:泥沙正在沉积,充满泥沙的水在荡漾。最终,这种水在一些特定区域流不动了,荡漾的模样被逐渐沉积永恒定格。
1.45亿年前,昆虫开始逐渐增多
白垩系来临了。迄今1.45亿年~6500万年时,鲤鱼等鱼类在水里快乐追逐,陆地或空中活动的昆虫变得越来越多。
岩石上,一群昆虫正振翅欲飞,殊不知灭顶之灾袭来:远处的山洪瞬间袭来,冲击到岩石边时,它们振翅逃生已来不及,遂悉数被泥石掩埋。
这个时期被定格、现发掘出来的化石,还有不少植物,其叶片和茎都很清晰。
专家:2亿年前的重庆城一片汪洋
  昨下午,原重庆市自然博物馆馆长、古生物研究专家周世武介绍说,2亿年前,四川盆地是海盆,水下是直角石、鱼鳞贝等,属四川盆地范畴的古綦江及重庆城,一片汪洋;2亿年后,青藏高原出现,四川盆地成为湖盆,沟壑分布,恐龙开始统治地球,水往西流;6500万年前,山体运动形成长江,遂发生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状况,即四川盆地终于完成海盆到陆盆的演变。
中科院专家或下半年寻“綦江人”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独家获悉这样的信息: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中科院专家将对古綦江人化石进行发掘。目前,綦江县南部地区,已有3处古綦江人发掘地被我市考古专家锁定。
    我市古生物研究专家周世武介绍,古人类的演化过程,跟地壳梯级形成有关。现在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地壳经历了三级梯级演变,也是古人类生活地点轨迹:最初,云贵高原;接着,三峡地区;最后,过渡到青藏高原。
周世武还介绍,三峡地区是寻找古人类适合地,包括綦江。如果,古綦江人能被成功发掘到,不失为古华人起源、迁徙等谜团的有力证据之一。
《仙女下凡》作品,采用天然水晶创作,以细腻的雕刻把仙女慈仁的表情刻画得生动美丽,其俏色的运用恰当妙处。水晶洁白高雅的质感更体现出仙女神态的淋漓尽致,服饰的皱褶刻画得犹如飘动的感觉,表现极具细腻完美,再现了高超的工艺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使作品极富浓郁的东方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宗教文化。
   《金蟾招财》采用稀罕的天然水晶金发晶创作雕刻,其作品采用立雕技法,雕工精湛,饰有如意纹,金蟾刻画栩栩如生,题材表现了中国民间传说《金蟾招财》,明清之际,“刘海戏金蟾”的画非常盛行,多为刘海用缚着一串金钱的绳索和金蟾玩耍的情景,后来金蟾被人们当作旺财瑞兽,供奉于厅堂居室之上。清初以来,更是常见于表示喜庆、吉祥的传统年画上,寓意发财、富贵,皆渊源于此。
   该章8.5×4.8×8cm,采用寿山芙蓉冻雕刻螭龙古兽,作品刻画傲天向上,母子手足情笃之深内涵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叹。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作品利用其天然之色巧妙细腻的刻画,螭龙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之说,该作品富有灵动之气。
   《深情送君图》以感人生活故事刻画,作品表达了人间真情厚意,其作品构图严谨、刀法细腻、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作品整体以镂雕、立雕为主,作品意喻了国泰民安、人们憧憬向往更美好未来生活,作品富有浓郁的中国人文色彩,其作品意喻深长,精湛的工艺更使作品增添了意蕴,新疆和田籽料更是让人抚有温润脂滑之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是根据唐朝刘禹锡诗意刻画的水晶作品14×34cm。该作品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白鹤凌云的景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表现出志存高远的豪迈之情。作品采用天然水晶自然机理所烘托出天地之韵,鬼斧神工,巧色的独到表现,使画面更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水晶机理在光的变化下,充满了神奇多变,作品更显其独特的神韵。

(资料图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赏石玩石之风。现代以来,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的石头市场仍以“观赏石”或“奇石”为主,而在国际市场上风靡盛行的矿物晶体却几乎不见踪影。
   西方有这么一句话:石头是上帝随手捏的,矿物晶体是上帝用尺子丈量着精心设计出来的。在欧美,矿物晶体的鉴赏和收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和收藏者,并有许多专门经销矿物晶体的公司和店铺。他们会定期举办矿物、宝石的博览会和交易会,以供世界矿物采集者、贸易商、爱好者和收藏家交流经验、互通有无。
    我国幅员广阔,蕴藏着无数的稀矿奇石,大量的精美矿物标本在国际市场上“艳压群芳”,成为国外矿物收藏爱好者和贸易商们的追捧对象。我国最早名扬海外的矿物晶体有湖南锡矿山的辉锑矿晶簇、湖南石门矿的雄黄雌黄组合和湘西凤凰、贵州万山一带的矛头辰砂双晶。这些世界顶级矿物晶体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在国内却几乎无人问津,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矿物晶体的独特魅力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说:“矿物晶体作为观赏石的一部分,其精致的外形、炫目的光泽和瑰丽的色彩所展示的美使人赏心悦目,所蕴藏的科学含义令人凝神深思,所体现的价值让人追逐不已。”矿物晶体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其外形、色彩和光泽上。外形上,矿物晶体具有其他石头所没有的“精心设计”的几何结构。所有的晶体都有棱有角、有规有矩、平整光滑,像被人精心切磨、雕琢过的一样,具有普通石头所没有的对称美、结构美、韵律美和协调美。有的晶体表面曲直拐折,形成的几何图形或貌似名画、或内藏玄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色彩上,矿物晶体可谓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以我国为例,就有红艳的贵州铜仁辰砂、金黄的湖北自然铜、黑亮的四川平武雪宝顶锡石、翠绿的安徽孔雀石等诸多种类,颜色也由此成为矿晶的一种鉴定特征。
    光泽上,矿物晶体由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所以在硬度、比重和光泽上都各不相同。有坚硬无比的钻石,有软如裘皮的石棉;有铮铮发亮的黄铜矿,有晶莹剔透的萤石;有细腻温润的方解石,有冰肌玉骨的水晶。颜色和质地上的特点又决定了矿物晶体曼妙的光学效果,五颜六色的光彩在各个晶面上变换,在各个点线面间闪烁跳跃,此起彼落,璀璨无比。
    矿物晶体具有“天然的色泽纹理和自然的原始风貌”,被人们称为“天然的艺术品”。另外,矿物晶体具有唯一性,即每一个完整的晶体都代表一个特别的矿物个体,种类与种类、个体与个体之间均不相同。换句话说,任何矿物晶体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唯一性也是最为收藏家们所看重的特征,是其他许多收藏品所不能企及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赏石玩石之风。现代以来,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的石头市场仍以“观赏石”或“奇石”为主,而在国际市场上风靡盛行的矿物晶体却几乎不见踪影。
矿物晶体的收藏市场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矿物精品远销海外,国内虽有一些石头市场,但大部分是“观赏石”或“奇石”。大致来说,国人的收藏理念还处在感性阶段,更注重石头的外表形态和内部图案及其所暗示的历史、文化或政治上的含意;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严格的科学依据和市场标准,通过了解石头和矿晶的固有特性及市场需求,来准确评估其价值,是一项更理性的收藏活动。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说:“当前国际赏石收藏主要以矿物晶体、化石为主,矿物晶体是国际收藏经销量最大的观赏石之一。”每年2月,美国图森城都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石批发商进行矿石交易。目前,国际上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热衷于矿物晶体收藏,而我国虽然有300万之众的赏石者,从事矿晶收藏的却寥寥无几。
    AAA国际矿业公司总裁刘光华认为,我国国民在科学基础和受教育程度上的相对落后,是影响矿物晶体在中国收藏市场打不开局面的重要原因。“国内在教育培养计划上把地学狭隘化了。地学应该包括地理、地质、古生物等诸多学科,而中国内地的课程设置却只有地理。”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人不了解矿物晶体、认识不到矿物晶体价值的局面。
    另外,“我国的博物馆业不发达,很多的博物馆没有矿物这一块,而有矿物展览的地质博物馆又太专业,科学性太强,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基于此,我国虽然不乏优质矿物晶体,但因为国内市场没有形成,或者说不成熟,“95%以上的矿物晶体都转到国外市场去了。”刘光华希望政府能够给予矿物晶体行业以足够的重视,“多设博物馆,多开研讨会”,推动国内矿物晶体市场的发展。
    今年10月9日,我国首届观赏石——矿物晶体国际论坛暨精品展终于得以举办,这是在国内举办的第一次国际石界会议。在会上,国土资源部汪民副部长介绍说:“我国幅员辽阔,地质背景多样,自然条件各异,矿物品种繁多,许多珍贵的矿物晶体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收藏,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寿嘉华会长也说:“通过多年的勘查开发,我国现已形成西南、西北、华南、中南四大矿物晶体产区。但开发收藏尚未普及,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收藏空间。”
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矿物晶体市场依然呈现出良好的升值趋势,尤其像葡萄玛瑙、彩陶石、崂山绿石、大化石等稀有石种。央视《鉴宝》节目的专家鉴定团曾经为一块葡萄玛瑙估价30万元,而收藏者自称在购买时只花了8万元,升值率达到了4倍。
“这是个没风险的行业,矿物晶体的稀少性决定了100%的升值率,搞矿晶收藏、贸易都不会赔的。”刘光华说。
矿物晶体的鉴赏常识
    然而,矿物晶体有3500多种,要从如此之众的数量中挑出精品来并非易事。如果不懂得一些专业的鉴赏知识,可能就会“拣了石头一车,也换不回半升汽油来”。
一般说来,矿物晶体的价值评定应该遵循以下几条标准:
    “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矿物越值钱,越常见的越便宜。总的来说,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矿物比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状态下形成的矿物晶体要少,而透明的矿物基本上都是在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所以像钻石之类的透明矿物晶体很稀少、很值钱;另外,透明的矿物(宝石类)比较容易风化,在自然状态下不容易长久保存下来,数量也不会多,所以价格不菲。
    “残缺不是美”,矿物晶体的完整性对于其价值评定是至关重要的。商业中常说“残货半价”,矿晶市场上尤为如此,再稀少、再精美的矿晶,一旦晶体破损也会价值大跌。
“大自然的艺术品”,基于此,矿物晶体的美学价值是其优劣评定的重要标准,可通过其颜色、光泽、造型、透明度和清洁度的佳劣来评价。一般来说,在同类矿物中颜色越艳丽、光泽越强烈、透明度越高的晶体价值越高。
    “出奇制胜”,矿物晶体在长期的成形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结晶环境的差别,有可能出现晶体间孪生、畸形和变异的情况,造成连晶、聚晶等非常态晶体。这些不同一般的晶体正如邮票收藏界的错票、残票一样,因为其独一无二而增添不少附加价。另外颜色、光泽、透明度异常的矿物晶体也会为矿物晶体增加很大的价值。
“珠联璧合”,所有的上乘矿物晶体,都应该带母岩,以显示其原始的生长状态。另外,和其他矿物伴生的矿物晶体也会因为组合的原因而更有价值。
灵璧石
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灵璧石,集质、声、形、色诸美为一身,在渊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来公认的赏石瑰宝。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史悠久的灵璧石收藏迎来了新一轮高潮。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寻石、藏石、赏石的行列。其原产地宿州也因此为人们所熟悉。已经举办了两届的宿州灵璧石文化节,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熟悉、喜爱上了这一历史名石。在即将开幕的第三届苏州灵璧石文化节上,我们将会看到一大批灵璧石精品。
灵璧石的独特魅力
    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宿州灵璧县境内。《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在灵璧所产的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磬的首选材料。而收藏意义上的灵璧石,主要是指青黑磬石奇石。随着收藏的不断发展,灵璧石作为赏石的概念也得到不断丰富,逐步包含了纹石、五彩石、透花石、皖螺石、彩色白灵璧等。
    灵璧石的收藏和赏玩称得上是盛名久享。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南宋《云林石谱》上记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
    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之所以受到诸多名士如此钟爱,是因为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的收藏市场
    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高潮。
此后即少有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士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三十七年,御史张鸿来灵璧觅石,于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开始了又一轮发坑取石的热潮,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广陵散"。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新一轮收藏热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三次。1990年以后,国内大城市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有实力的收藏家,慕名前往灵璧石的主要产地--灵璧县渔沟镇等地,寻觅、挖掘、收购灵璧石。在产地,当时一件上品的石头,价格不过数十元、上百元,但稍加整理运往外地往往就增值十倍百倍;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一件45厘米高的灵璧石拍品,成交价达到6.8万美金……市场价值的飙升极大地刺激了灵璧石的收藏和开掘,当地群众视采石为致富途径,纷纷挖地觅石。由于灵璧石多产于地下深处,滥采乱挖不仅造成了灵璧石资源的盲目流失,而且对大量农田造成了破坏。宿州市政府于2004年9月1日实施了《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体制、开采经营、保护利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灵璧县依据这一地方法规加大了管理力度,规范开采行为。
    按照收藏市场规律,藏品的市场价值往往由其文化价值和供给情况所决定。灵璧石具备的天然艺术品唯一性和资源不可再生性,也就具有了值得期待的升值空间。由于存世的"老灵璧"多是体量巨大的园林景观,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宫、开封大相国寺、苏州网师园等名胜之地,能够上市的"老灵璧"十分罕见。因此,现代灵璧石精品价格不断飚升。有藏友五六年前以几十元收购的一件名为"妙笔生花"的小件灵璧石,今年初转让出售的价格是1万多元;至于一些体量更大、造型更好的灵璧石,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收进到几万元、几十万元转手,市场上早已是屡见不鲜。

   采用寿山田黄冻石雕刻,作品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作品采用镂雕、立雕等技法,作品以刻画了古代圣贤,聚会于风景秀丽的高山之上的亭台楼阁中畅咏和诗,作品意蕴出了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人文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