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赫兹:为人处世当有羞愧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00:59
羞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既是一种道德情感,又是一种精神力量。古今中外的哲理说明,羞愧心是使人保持纯洁、高尚品行的内在动力,而人产生羞愧的过程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心灵成长历程。
为人处世当有羞愧心
羞愧心,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这一心理状态赖以产生的基础,是维护人自尊、自重的重要条件。《孟子》上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书·说命下》讲“其心愧耻,若挞于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认为:“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什么样的人才会有惭愧感、羞耻心?有操守标准的人、有志向追求的人、清醒而谦逊的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看到农妇左手抱婴,右手挎篮,捡拾遗穗后,马上自省自责起来,在《观刈麦》一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不曾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开放的,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在基本道德准则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不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做人的本色和遵守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只有保持一颗羞愧之心,才能维护做人的尊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前。共产党人常怀羞愧之心,才能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大事业。
常怀羞愧心是共产党人自我提升的重要免疫手段。孔子讲:“知耻近乎勇。”当该办的事没有办好,该尽的义务没有尽到,应有的道德标准没有坚守时,反思自省,内心就会感到羞愧。羞愧心是促使人进步的内在力量,共产党人有羞愧之心,就会意志坚定,于荣辱、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不被各种欲望所驱使;就能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主动寻找问题的症结,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羞愧心是防止思想滑坡的有效“防火墙”,共产党人有羞愧心,就能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自律,对法纪不越轨,对事业不懈怠,克服邪念陋行,拒腐蚀永不沾。丢掉了羞愧心,就丧失了道德底线,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干,做了错事还心安理得,品行低俗还感觉良好,干不好工作也不脸红。更有甚者,不但个人寡廉鲜耻:出风头、争彩头、逐名利、跑官要官,还把这些无耻行为当作能力和资本到处炫耀。
常怀羞愧心是共产党人责任感的体现。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回到延安,看到群众生活仍然很艰苦,眼含泪水说:作为国务院总理我深感羞愧,对不起大家!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看到百姓很贫穷,愧疚地说:“阿里的贫穷,就是我们的羞耻。”面对人民的疾苦,他们流露的虽然是个人的自愧、自歉、自责,展示的却是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的本色,彰显的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高尚情操。共产党人没有索取的权利,只有奉献的义务,脑子里应时刻想着如何干好党的事业,心里应时刻装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共产党人有羞愧心,才会对肩负的职责保持清醒,才能客观审视自己,工作有成绩时不图回报,与群众期望有差距时深感自责。常怀一颗羞愧之心,就要多看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多想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经常问自己责任尽到了多少、工作落实了多少、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多少,做到不待扬鞭自奋蹄,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精力花在工作上,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