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硬膜囊受压症状:谈公文修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19:40
谈公文修辞
 修辞,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求得最佳表达效果而调整和修饰语言。公文修辞是指在公文写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主要包括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锤炼:锤炼词语,古人称为“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贴切生动地表现文章的主旨。撰写公文在辨析和选择词语时要注意在准确表述主旨的基础之上,力求词语的配合要好,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忆较容易。

  1.恰当运用双声和叠韵可以增强公文的语音美。

  古人云:“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婉转。”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是构成汉语音韵美的重要因素。公文虽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追求语言和谐悦耳的音乐美,但是在行文中如果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则会增强公文的语音美。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就使用了“业已、真正、营业、流离”等双声词和“经营、侮辱、报到、安全”等叠韵词,使文章读来更感和谐和富有美感。

  2.注意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力求配合得当,整体和谐。

  词语的锤炼常常表现在同义词的选择上,因此严格辨析同义词意义之间的差别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词语的配合、照应以及表达上的整体和谐,难以从句子内部相关词语中表现出来,需要多考虑句子上下文的语境因素对词语的制约情况。如:“通过学习,青年人克服了娇气,显示了志气;中年人消除了怨气,振作了士气;老年人减少了暮气,增添了朝气。”句中的“克服”、“消除”、“减少”分别同“娇气”、“怨气”、 “暮气”搭配,“显示”、“振作”、“增添”分别同“志气”、“士气”、“朝气”搭配,上下相承,配合自然,呼应紧凑,体现出气势,形成表达上的一种整体和谐。

  二、合适的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公文中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文似看山不喜平”,公文语言的生动可以通过遣词造句的适当变化来体现。如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一段话: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这段话,有单句、偶句、排比句,整句、散句,短句、长句,句式灵活多变,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听了和谐悦耳,生动感人,富于表现力。

  三、从表现手法上看,文学语言中的修辞大多为积极修辞,而公文语言中的修辞大多为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讲究在表述中运用辞格,以达到语言生动形象、词藻华美的目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相对,讲究运用规范词语,消除岐义,确保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公文写作主要运用消极修辞的方法,而对辞格的运用则数量有限。常用辞格如借喻,像“拳头产品”、“小金库”、“走后门”、“开绿灯”、“敲竹杠”、“定心丸”、“耳边风”等等,这些词语,含义特定,尽人皆知,不仅无损公文的庄重、准确,反而使语句在生动的同时更加简洁。除借喻之外,其他常用的如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但基本不用夸张手法。

  所以,公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程度是有限的,否则,就不是公文的修辞,而是别的文体的修辞了。

  从总体上看,公文修辞是庄重的修辞,这是由公文语体特点决定的。它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公文即使使用某种修辞手法,也是简明实用的,而不是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可以无限延展。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的文件提出要“摸着石头过河”;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中央号召要“动员千军万马上山摘桃子”;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国务院提出要注意“开源节流”等等。修辞的实用效果完全是在简明生动的叙述中,在自然流畅的语流中实现的,它没有因追求修辞效果而停下正常的行文速度去作横向的寓意拓展。即使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修辞,在公文中也总是与内容的强化、本质的揭示和观点的表述等实用目的结合在一起。就拿比喻来说吧,公文运用比喻是慎重的,目的在于把生动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而不是为了审美意蕴的渲染。概括起来说,公文运用比喻或是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公文的内容(如扶贫的“攻坚阶段”、实施“阳光工程”);或是运用成语、典故打比方,使文章语言精炼,概括性强(如“蘑菇战术”、“惊弓之鸟”);或是通过比喻使事物的内在本质形象化(如“精神食粮”);或是借用比喻,强调主题(如“踢皮球”)等。

  由此可见,公文的修辞总是在叙述和评议的自然语调中展开的,决无有意的渲染和铺排;公文运用修辞讲究的是恰到好处,要不失公文的庄重与平实;如果公文放纵修辞手法中的文学色彩而忽视其实用性,就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总之,修辞在公文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要求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适应既定的题旨情境,以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但是由于公文属于实用文书,所以在使用修辞时又有自己的原则:

  1.修辞要切合文章表达目的。公文写作目的主要是以规定、要求知照读者,或让读者了解情况,明确写作意图,读者多为机关单位而非个人。公文修辞要为突出公文写作的这种实用性服务,千方百计使文章表述的道理更加明白深刻,作出的决定更加准确严密,也就是说要把注意力用在明白、准确、严密上,而不是用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上,所以一定要注意和文学修辞相区别。以前,不少人以为公文修辞和文学修辞没什么区别,这显然是误解。根据公文修辞学的研究,公文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对比、对偶等11种,而文学上常用的拟人、夸张、反讽、想像等手法就不能使用,否则就会因为过分修辞而影响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影响公文内容的表达,而一切脱离文章的主旨、内容的修辞,都是背离修辞原则的。

  2.修辞必须切合语境。这里所说的语境是广义性的,既指上下文、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又指时代、社会性质、风俗、文化传统等。公文的修辞一定要切合语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不同的时期要有变化,语言的表达环境也相应有了变化,公文的作者要根据这种变化,选择恰当的修辞方式,以适应公务活动的需要。

  3.修辞必须切合文章语体特点。语体是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象、内容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体系,诸如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事务语体等。公文属于应用文的范畴,基本适用事务语体,主要是用来处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事务时使用的,在语言上要求直述其事,准确、简明和平实。这就决定作者在选择修辞时,不一味追求形象性,少用或不用积极修辞,而更偏重于语言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使公文语言努力实现审美与实用的统一。

(《应用写作》2005年第12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责任编辑:张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