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教育官方网站:快速激发潜能的“阿字观”密法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16:44

第一讲  绪 论

一、何谓密宗修持法

何谓密宗?所谓秘密有三:

1、众生秘密。密宗理论认为,人人本具有功德法,但自已不知道,所以形成秘密。

2、诸佛秘密。就是诸佛修证的功德法,他自己道,但别人不知。

3、三摩地(定)秘密。也就是具体的修定方法,不合条件的人不传,另为人的身、口、意三“业”要和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故称密。密宗亦称真言宗(目前国外通称金刚乘),原属印度佛家发展的晚期成果,今公认系印度佛家大乘学说吸收印度婆罗门教哈扎瑜伽升华而成的产物。

密宗倡导“即身成佛”,要通过一定的修炼,使自已肉身具有和“佛”一样的功德(功能)。密宗以理论与功法为“教”、“事”二相:教指教义,即理论;事指实践,即功法。从气功的角度来看,其事相又可分为功、法两大类:功指气功(即修持方法),法指法术。功的内容一般包括炼气修脉之宝瓶气、三脉四轮、五轮以至六轮(四轮为顶、喉、心、脐、加密为五轮,再加髻轮为六轮,一般只修四轮,无密、髻二轮)、拙火定、大手印(或大圆满)等。其无上瑜伽部尚有双身修法,所谓双身,指男女双修(其功高者只凭观想即可),此法类似道家阴阳派之修法或较高级之房中术。法术方面包括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钩召等五大类。密宗中的功、法相当丰富,据说约有一千多种。

由于密宗是宗教的产物,不免带有宗教色彩,再加上繁锁的修持方法及不轻易外传等等因素,使其真面目难为人所知。今本着弘扬中华文化宝贵遗产的宗旨,经过收集、整理、挖掘大量文献,提取其精华,摒弃槽粕,结合实践修持的经验,而编写了这一完整、系统的密宗修持大法,希望广大气功爱好共同来研究、学习这一文化之瑰宝,让这颗举世罕见的摩尼之宝重放光彩。

二、其渊源及传承概况

据密宗教史,在释迎牟尼逝世后约七八百年间,龙猛菩萨开南天竺铁塔,得遇金刚萨垛受《胎藏》、《金刚顶》两部密典。龙猛传龙智,智传善无畏、金刚智二人。善无畏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来中国,在长安译《大日经》七卷、(苏婆呼童子经》、《苏悉地羯罗经》等三卷,属“胎藏界”。善无畏在中国十九年,寿99岁而终。无畏弟子华僧一行(公元683一727年)著(大日经疏)。金刚智于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来中国,偕其子不空,在长安译《金刚顶经》、中略出念诵法》等,属“金刚顶界”。开元二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刚智逝世,寿71岁。天宝元年不空回南印度,诣龙智受(十八金刚顶瑜伽十万倾经》等,更周历五天竺、广求密藏,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归唐,大弘密教,合金、胎两界为一。不空于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逝世,寿70岁。不空有弟了惠果、义操、义真等。惠果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受胎藏界,从不空受金刚顶界,而传法于辩弘、惟上、义园、义明等。亦传日本僧人空海(称弘法大师),而成为日本密宗的始祖,世称东密。除东密外尚有“台密”、“众密”(大众密宗,称“修验道”)等流派除日本外,欧美等地区修习密宗者亦日渐增多。

中国密宗另一重要支派为“藏密”。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印度寂护大师入藏弘法,后推荐密宗大师莲华生大士入藏,遂开藏密一系,此系称无上瑜伽部(注:按密宗经轨分:作、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西藏密宗又分宁玛派(红教)、迦当派、迦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及苯教(黑教)等。

以上仅作简解有关各派的详细传承在此略之。

三、密宗的功家及国外研究状况

密宗在当代引起科学界的重视不在于它的理沦,而在它的种种人体特异功能。古人称为神通,西方称为超自然力。密宗把这些特异功能称为成就或威力,是修炼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正统的密宗中,对特异功能较不重视。相反,这些所谓的成就对三摩地(即正定、正知、正觉)来说是有害的,是世俗的力量,如果执著于这些能力,会误人歧途,违背“解脱”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类涉及人体系统,人天关系的特异功能,对这些特异功能机制的解释成为当代科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但由于没有新的科学理论框架和可标度的符号系统,这种解释目前还停留在唯象或假说阶段。

第一类:主观意志自由支配自已的生理活动。密宗修炼成功标志之一就是能干预非意识的自主机能,随意控制心脏的跳动速率、血压和体温的升降,使内脏左右移动等等。

第二类:提高肉体耐受极限。人的生存必须满足一定条件,若超过了限度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乃至生命的终结。然而通过密宗修炼的人,却具有常人不能生存条件下延续生命的能力。

第三类:人与外界的平衡态。人与大自然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的,但通过密宗修炼的人在功能态中却能与外界建立起一种新的协调关系。

第四类:精神感应。迄今为止,人类之间的交流必须通过接触或物质载体才能进行,但密宗修炼有素者在不见面相隔千里的情况下,在瞑想态中能够接收或感知对方信息或思维内容。

第五类:身体自行升空。根据物理学,人不可能摆脱地心引力升离地面,除非借助外力。而训练有素的密宗行者能做到不借助任何外力自动升离地面。

另外尚有密宗典籍中论述了通过修炼可获得八种成就,古称“八自在”即能变极小、能变极大、能到达要到的地方,能实现所希望的事情,能获得一切自由,能支配世界的生死和秩序、能随意地抑止万物。对于这些功能,密宗认为是在深入三摩地中一定会出现的,不必去执著,是极深定力的必然产物。因此,学者只要领会这一概念(或捷径),在修炼的时候,不但不会走火入魔,损害自身,皮而自已获得大成就。

迄今为止的科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物质与精神分离基础上。但密宗以几千年的实践向人们揭示了现代科学尚未发现的神秘世界:人体系统的多层次及其潜能,人天之间的微妙联系,精神世界的独特性,……这一切都表明在古老的密宗实践中孕育着最新的科学!

我国密宗有关如何开发人体潜能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为世界先进国家所瞩目。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苏联及欧美各国以密宗来研究、探索人体特异功能的学者、专家日益增多,为其而专门建立的研究机构正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剧增,密宗研究热的出现,将成为人体科学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四、密宗修持法内容:

密宗的修炼方法很多,其大略可分为早期所传的前(下)三部瑜伽与后期流行的无上部瑜伽两大类。

下三部瑜伽,即事部、行部、瑜伽部。这类瑜伽皆以修“三密相应”的诵咒为主要禅功,以“净菩提心观”为修排之基,又分所修之样为有相、无相二种瑜伽。三密相应的诵咒与净菩提心观皆属“有相瑜伽”。

净菩提心观,又称月轮观,净菩提心即大乘佛教所谓的真性、佛性,密宗将它的性质形象化,比喻为一轮满月,取其清净、圆明、皎洁之义,教人观想。

三密相应的诵咒,指修掸者身体按“本尊”——依所归仰的佛、菩佛之姿势而坐,手结本尊的“印”(手式),口诵本尊的真言,意观本尊的形相或真言梵字。如此,则修炼者的身心意与本等相应,修炼者的身口意渐会变为本尊的身口意,从而达到“即身成佛”。三密相应的诵咒方法颇多,大体而言,事部瑜伽重在观想面前有本尊形相,本尊心中有月轮,月轮上排列真言、种字、意想本尊而诵咒;行部瑜伽既观面前本尊,又自观为本尊,诵咒时观想对面本尊真言,种字入于自身,出而回归本尊,如此循环,名“入我我入”;瑜伽部则重在自观成本尊形相,心中有月轮排列真言、种字、意想其心月轮中真言梵字而诵咒。

有相瑜伽修炼至随意眼见所观想的本尊、咒字,谓之成就,其时应继修更高级的“无相瑜伽”。在密宗,有相瑜伽与无上瑜伽皆修习成就,才能延长寿命乃至证得神通,若仅成就有相瑜伽,只能产生治病的功效。

另外,无上部瑜伽是极注重修身炼气,其又分生起次第、园满次第、大圆满法三部。

生起次第,为正修无上瑜伽的准备,略同于前三部瑜伽,观想自身为本尊,心中有月轮,轮上的本尊“种字”,称“随察渐收三摩地”。

圆满次第以修身炼气为主,以摄全身一切气入融于“中脉”为目的。所用方法有数息观、九节佛风、宝瓶气、拙火定、金刚诵等。通过这些方法的修炼,可将气摄入中脉,进入高深定境,心空念寂,自然显现自性的“光明”,得到空明、乐无念的排定觉受。

大圆满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所传,其修法有“彻却”、“脱噶”等法。通过修身炼气,摄气入中脉,同时又修现心,使之领悟自心本来清净、圆满,具足一切、显现一切,而谓之“大圆满”。另外迦举派的“大手印”法也略同于此。

密宗的各部修法具体内容,我们将陆续介绍给大家。一般来讲,我们这一密宗修持方法的重点主要是于无上部瑜伽。

五、如何学好密宗修持法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下一翻功夫就有一番收获,懈怠一分就有一分后退。因此,练密宗第一要具有诚心;第二要有信心,增强毅力,勇于实践;第三要具有恒心,坚持到底。不能练练停停,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这样得不到多少效果。平时练功,要争取时间,见缝插针,有空就练,只要不是用脑力紧张工作的时候,都可以练功。

学习密宗功法是不能离开身、口、意三密的,离开三密,不易成就。身、口意三密,就是要求练功者,不论在何时、何地练功,心意都要集中,要求一心一意和诚心诚意,而不能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凡是有虚伪心,残害心、贪心、痴心、傲慢心乱疑心等的人,都不易练功,对练功来说,这些都是很可怕的障碍,应尽量戒除。

一般来讲,学员只要严格按照指定方法,按未持令持、已持令固、已因令增长的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如法修持,不但不会出偏,反而使你更快地步入成功。

第二讲  快速激发潜能的“阿字观”密法

“阿字观”是一种激发潜在意识功能的瞑想法。属于下三部瑜伽的净菩提心观(亦即有相瑜伽中的一种)。是一种无偏差、简便而任何人都容易做的练功方法,且效果也很理想,每天只需十五分钟至半个小时的练习,不须多长时间,你将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头脑愈来愈灵活、清晰,不但身体状况有很大改善,而且你将会发现记忆力明显地增强,这将有助于你在学习、工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何不立即试试!

一、前行准备

1、练功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么也可选择卧室,窗户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关闭,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二、调身(即练功姿势)

1、“阿字观”密法的练功姿势有四种:双软跌坐、单观跌坐、散盘坐及正坐。

a)双软趺坐:亦称双盘腿。先左胫加到右股的上面,再将右胫扳上来加在左股上面。这种坐法,假使初学和年龄较高者,觉得难以仿效,就不必勉强,可改用下列几种方法。

b)单跏趺坐;亦称单盘腿。即将左脚加到右腿之上,或将右脚加到左腿之上。

c)散盘坐:左腿右腿交叉自然盘腿坐法。

d)正坐:即双膝跪坐在地上,同日本人的坐法。

初学盘腿的时候,必将发生腿部麻木或酸痛,必须忍耐。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大可稍微休息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盘坐,会不再感到麻木,而感到很舒适,越坐越想坐了。

2、入坐应注意的事项:

a)头颈正直,但须自然不可故意挺直。

b)两耳宜如不闻。

C)眼直轻闭。也有主张两眼微开的,这叫垂帘,大抵坐时易于昏睡时,宜用这个方法。

d)口宜微闭,舌抵上颚,也是使筋骨团结的意思。

e)呼吸宜用鼻,不可用口。

F)坐时臂部也可垫高一二寸,以各人的舒适为度,并须使肾囊不受压迫。

g)身直平直,脊骨不要曲,要自然安稳地端正而坐,因为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正。

h)两手结手印于腹前,两手仰掌,以右掌放在左掌上面,两拇指头相抵。结手印以自然,舒适为主,这样有助于入静,助长定力。

i)坐毕将起,先想气从全身毛孔放出(否则以后坐时,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然后渐渐动身及舒放两臂并将两手搓热,抚摩面目,然后放足,用手按摩足毕,缓缓起身。

三、调息

调身完毕,我们再进入调息(即调气)训练。无上瑜伽认为“身调则气调,气调则心定”。调和气息,是下手时一重要的功夫。而要调和气息,先将呼吸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呼吸肌肉有二个部份,一是肋骨间的肌肉,一是隔(即横隔膜)的肌肉,呼吸运动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大脑下方的延髓中,有一部份神经细胞是管制呼吸的,叫做呼吸中枢,它跟呼吸肌肉发生联系。呼吸的机构,外面是鼻,里面是肺,肺叶的位置,是在两胸部内。

呼吸时,肺的张缩有天然的规律,我们平时的呼吸,大都不能使肺叶尽量张缩,只有肺的上部,而肺的下部几乎完全不用,因此不能尽吐碳吸氧的功用,以致血液不洁,百病丛主,这都是呼吸不能合乎规律的缘故。

呼吸的方法有两种:自然呼吸和正呼吸。

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为在呼吸时,一呼一吸,必须都能达到下腹部。在吸气,空气入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抑压横膈膜,使空下降,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气时,腹部收缩,横隔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浊气,外散无余。可见呼吸作用,虽与肺叶有密切关系,但它的伸缩,常须依靠下腹和横膈膜的运动,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环流畅。

具体方法如下:

(1)呼息时,脐下腹部收缩,横隔膜向上,胸部紧窄,肺底浊气可以挤出。

(2)吸息时,从鼻中徐徐吸入新鲜空气,充满肺部,横隔膜向下,腹部外凸。

(3)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

(4)呼吸渐渐静细,出入很微,反复练习。久之自己不知觉,好像进入无呼吸的状态。

(5)能做到无呼吸的状态,那么没有呼息,也没有吸息,虽有呼吸的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那孔出入,到这一步,可以说达到了调息的极功。不过初学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须听其自然。

第二、正呼吸。也叫做逆呼吸法。这一方法除呼吸时腹部的张缩同自然呼吸完全相反外,其他都一样。也就是吸息时腹部内收,呼息时腹部外凸。

以上两种呼吸方法,可由学者自已选择,一般来讲自然呼吸方法不易产生流弊。

四、正行训练

“阿字观”是一种激发潜在意识的功能的冥想法(圔目静思),阿字乃一切音之最初,并周遍于一切音。阿字在密宗象征着宇宙的根本佛大日如来,即为“内我”,代表佛家所说的阿赖耶识(第八识)。

首先准备一幅挂画,上画阿字、莲花和月轮,其中“阿”字为梵文(见图),此挂画在密宗行法中称为“本尊”,即用来瞑想具有一定含义的图像,而产生使人由静入定,入定生慧的效果。

将此图挂在墙上,行者由此图约六十公分,图的高低以行者观阿字、莲花、月轮在正中为宜。室内要安静,光线要柔和。

本功法分六步,可按练功进展自行编排,初学者可按第一、二、三步和收功顺序操作,在第三步完成的效果如要求时,可按顺序逐步加入第四、五、六步功法进行训练。基础好的修持者,可一次修完。每次瞑想及调练的次数根据自身体力情况自定。

第一步:调身,按前述要求操作。坐好后,将身体向前后左右摇动两、三次,放松一下全身。

第二步:凋息,先做呼息,一面收腹,同时一面以要把体内毒素和二氧化碳一起吐出的心情,从嘴吐气。然后再做吸息,从鼻子慢慢地吸一大口气,同时要观想干净精新的气由鼻而入,直下小腹内,使小腹凸,这时候,以听不到吸气的声音最好。如此,反复做三次,你会感到头脑忽然清醒许多,体内有种莫名的舒畅感觉。要注意的是,呼吸不要用力(特别是收放腹部时),应轻缓柔和为主。然后调匀呼吸(最好以自然呼吸为主),感到人平静时,再做第二步。

第三步:眼睛微开半眼,宛如望着鼻尖似的,将视线投向挂画。望着图像一会儿之后,静静地闭眼,观想刚才所看的图像。然后再静静地睁开眼凝视图像片刻,再闭目观想,如此反复,直至阿字观本尊像清晰地映现在眼前为止。注:开始几次不会观想得很清楚,同你本身的身体状况、精神和注意力集中与否有关,不能解决这些关键因素,不可能使你达到开发人体潜能的目的。因此这一步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步:在第二步观想清晰之后,再进一步观想阿字观本尊闪烁着白光,特别是阿字放射的白光较莲、月强烈,同时在呼气的时候,默念“阿”字(吸气时候不念),每默念一声阿字,白光越强烈。注:这时你所观的本尊应在眼前稍上方(额前),就像一块电影屏幕,上面放着随你意志改变的映象。闭眼观想时呼吸仍以自然呼吸为主。这一步训练为激发透视功能打下了基础,但不可以执妄强求,当有耐心顺其自然。如果发现观想时,图像不稳或思想不集中,这主要是第二步未能做好的缘故,应予以补课。

第五步:观想面前之阿字本尊入己身,住于腹部,阿字在腹中放出强烈刺眼的白光,射全身,全身由此渐渐成透明状,这时行者当一边观想阿字本尊在腹中放光,一边用意念想象强烈的光把身体中的毒素、烦恼等等赶出身外。此刻行者会感到身心轻安、全身晶莹透明而舒适。如此能观想清楚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练习。

第六步:接上步,阿字本尊逐渐扩大,与自身融合于一体,似乎我即本尊,本尊即我。渐渐地越来越大,好象整个宇宙即是我,我即是宇宙,感到自己的呼吸与宇宙的呼吸相同,天地自然与行者融合为一体。由此而使行者进入忘我的境界,渐入三摩地(即排定)。至此而会逐步产生一些特异体验(功能)。最后观想本尊与自身融合一体渐渐地缩小,还原如初,并开始收功。

收功:默念“神返身中气自回”三遍,同时观想大自然之真气,清新、洁净如甘露一样,自上而下,从头顶灌入全身,这时会感到自上而下一股温流或如电脉冲流遍全身,人感觉非常舒服。等到这样感觉不再出现时,才慢慢地睁开眼睛,活动一下身体,结束练功。

编后语:

学气功是要下决心的,守牢一个恒字,寒暑无间地做去,不论男女老幼是决定可以成功的。初学的人往往有始无终,或求速效(功效不是求得的,是自然来的),坐了几天不见功效,就放弃不去坐了,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是不会有成就的,何况是修禅习定的切身要事呢!

现在为初学者设一方便,凡发心学习者,可先定一百天为期,在这一百天内,每天刻板地准时地早晚二次去坐,不管有效无效,定要坐满一百天;倘坐满一百天之后仍然没有功效,那就不用再坐。事实上,一个人能下决心去坐满一百天,可以保证他在精神肉体两方面是决定有收获的,日子一久,其滋味出来了,到那时叫他不坐也不肯放手了。这决不是空言骗人,问题是只怕人们没有决心去做。

初学者,每次以一刻种至半小时为度,渐增至一小时。

初坐最难受的就是脚部麻木酸痛,这种现象倘能忍得住,应忍受痛苦继续坐下去,到了实在不能忍受的程度,可放两足加以抚摩,俟酸痛愈后,再迭足就坐。

入坐后体温较平时提高,且有微汗,这是血液畅通的现象。

坐时舌抵上颚,坐到相当时候,口中唾液源源而来,可缓缓咽下,这是因身中闭聚的热力促进腺分泌的缘故。

坐时身体有时发生身体摇摆等情形,这是由内脏气机发动反映到外部的现象,不足惊异。

有时腹中感觉转动,腹有鸣声,四肢及周身常常内跳,这些都是内脏气机发动的反映是功法的功效。

坐时如觉腹胀气塞,可作气从全身毛孔排泄出去的观想,这种观想一起,便会觉得自在。《坐禅三昧法门经》中世尊教导我们:“念诸息遍身,亦念息出入,悉同身中诸出入息,觉知遍至身中,乃至足指,遍诸毛孔,复次,一切毛孔及九孔中亦见息出息入,是故知息遏诸身。”这是说的体呼吸,静坐日久不须作观想,自然可以达到体呼吸的。

坐时不免有外界音响人身,这时应勿起厌烦心,勿去分别它,不去理睬它,听如不听见,这是最妙的对治方法。

坐时有二种病:一散乱,二昏沉。大凡初坐的时候每患散乱,故用数息法对治它,坐稍久妄念较少时就易患昏沉,可把注意集中在鼻端,使精神振作。倘昏沉已去,仍当凝心脐下,使心息相依,自能凝然徐徐入定。

坐到极静的时候,有时会发生种种幻境,要晓得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我只凝然不理睬它,幻境自然会消灭的。

静坐时须放弃一切的期求心。不独求却病,求健康的念头亦不可存,就是无念的境界,也不可动念去求。因念头一动这就是妄念,有了妄念,怎么能进入无念的境界呢?

饮食后须隔一小时方可入坐;正在静坐瞑想的时候,倘遇急事发生,切不可骤然起立行动,必须将气从全身毛孔放出,身体前后摇动,足部抚摩柔和,才可起立,否则气息不调容易至病。

学习静坐的人平时对于怨恨、忿怒、懊悔、悲哀、嫉妒、忧虑等等,要尽量放下,这些念头能障碍进步。行功日久,下腹膨而坚,非常适意,全身骨节松软,神气清爽,令人获得健康快乐无穷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