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孔道压浆规范:代课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7:56:47

教育部清退农村代课老师 付出一生仍清贫
凤凰卫视9月6日《冷暖人生》

核心提示:44万代课老师被教育部一声令下清退,这些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青春的编外老师们,不得不放下教鞭,离开讲台。他们本身收入不高,清退后处境堪忧。而另一方面,清退没有什么标准,优秀校长也被清退,偏远地区的师资缺乏,教育怎么进行下去?那些被清退的老师说,打发他们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几十年教龄老师仅仅获得几百元补偿。公平吗?尊师重教真的就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数年间,中国44.8万代课老师被大量清退。

何生宝:我跟娃儿说好好学,我可能不教你们了,然后眼泪就下来了。

解说:放下了教鞭,离开了讲台,他们开始了怎样的生活。教师节前夕,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群庞大而沉默的人们。《冷暖人生》,代课教师。

解说:王安智,今年54岁,甘肃渭源县农民。每天早上他和村里人一样,早早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王安智:有时候夜里还梦到给学生上课,到起床那个时间吧,往学校的那个时间,因为时间观念太强了,马上惊醒起来,穿衣服赶快往学校,哎,一起来,怎么,哎呦,自己被清退了就干什么去,就又躺下。

陈晓楠:王安智是渭源县一个普通农民,从小因为小儿麻痹一条腿落下了终身残疾。他的家一直住在村子里最不起眼的土坯房里,屋里也始终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就是这个老王他可是黑鹰口村有头有脸的颇受人尊敬的人。村里大小红白喜事他都是坐上宾,逢年过节来他家拜年的也是络绎不绝。到外地打工上学的,到城市里当了干部的娃儿们回了家,也都要首先到老王家去拜访拜访,去叙一叙。

虽然家里经济情况一直不太好,年纪这么大了还要下地干活。可是王安智数十年来一直对自己的生活很是满足。因为,除了种地之外,他有着一个让他自己颇为骄傲的身份,村里唯一一所小学的代课老师。不过在村民们看起来事情好像在不久之前发生了变化。王安智这一阵子显得魂不守舍,人也苍老了很多,他的那份骄傲那份满足那份自信似乎也一下子荡然无存。2009年的9月份,王安智接到了被清退的通知。

解说:王安智在黑鹰沟小学代课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年间他都是拄着双拐往返在这条山路上。

记者:这要是去学校要走五十分钟。

王安智:这个沟有点深啊。

记者:要是早上起早走的话,这也不方便。

王安智:不方便也得走。

记者:刮风下雨呢?

王安智:刮风下雨也得走。

解说:每年新学期开学头一天,王安智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报到。不过2009年的第二个学期,当王安智走进校门的时候,却意外地受到了校长的热情接待。

王安智:非常的热情对我,非常的热情。我感觉到好像不对劲,我说为什么不给我安排工作呢,他是这样的。

解说:在王安智的反复追问下,校长不得已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王安智:说派了一个公派的(老师),你就被清退了。说了以后当时我就心啊就难受,就离开了。离开的(时候)和我一起的工作的那个老师,年轻老师,把我就送,从学校门里面送出来,送出来眼泪就下来了。心情啊,那个难受,当走出校门的时候眼泪就流下来了。太突然了,事情太突然了,自己想都没有想到。想,想问题,这是怎么搞,就这样被清退了。走走,想,走,慢慢地就这样。比这三十年还漫长,好不容易走回了家。

陈晓楠:王安智可能并不知道,和他同样命运的代课老师全国还有数十万。2006年的时候,教育部提出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将全国余下的44.8万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而在过去的几年之间经过几轮清退,目前还有31.1万人。根据国家规定,到2009年前后对剩余的代课老师将进行最后清退。“代课老师”这个在中国存在了半个世纪的名字将最终走进历史。

解说:在被清退回家的路上,王安智想起了三十多年间在这条山路上的种种情景。1974年,黑鹰沟小学只有几间土坯房,王安智就在用土坯搭起的讲台上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王安智:那时候都家庭困难,有的学生到了冬季,他那衣服都没有,自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孩子穿上,自己的笔,掏出来给孩子给,让他学嘛,总的来说,最好不让他辍学。待遇在那个时候好像是也没有,主要是一个荣誉,教师天下最光荣的,感觉到。

解说:三十年间王安智每月的工资从27块渐渐涨到了每个月40块钱,尽管时常会受到经济上的困扰,但王安智依然往返在这条山路上,并感受着当一名教师的自豪。

王安智:学生一届一届毕业的时候,有的考上大学以后,他们不是也请一下老师,感谢一下老师,这个时候感觉到是心里面就是说,我是一个老师,教出了学生,教出了大学生,就感觉到有点自豪。

解说:50岁过后,王安智走在山路上,越来越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干脆搬到学校去住。2008年王安智的工资也从每月40元涨到了80元。但时隔不久,他就被列入了被清退的名单,离校返家的那天,当远远地看见家门的时候,他的脚步变得越发沉重。

王安智:在家里面去怎么说,毕竟不好开口,给老婆怎么说啊,你不要了,把你不要了,怎么,不好说啊。当时,回到家里以后,她说今天怎么这么早你就回来了。不好开口,最后我说被清退了。

解说:2006年,渭源县开始教师资格认证,王安智每周都要到县城去培训,路费学费总共花费了3000多元。

记者:这个证有什么用啊?

王安智:现在就这样放着也说不好有什么用啊,已经取得了,先放着。总的来说是自己,当了,大半辈子老师嘛。

记者:你觉得干这三十年的教师值吗?

王安智:值,我觉得还是值。虽然一辈子完了,值。总比我残疾人什么也不干,要值得多,总的来说给我们这个地方做出一些贡献嘛,我们这个穷山沟,人穷,整个的文化素质都低,尽这样自己一点力也觉得值。因为现在的这些家长们,都是我的学生,他还是喊老师。

记者:你觉得这条山路上,唯一觉得留下的,就是这个老师的称呼。

王安智:一声称呼。

陈晓楠:三十年过去了,黑鹰口依然是个穷山沟,可是王安智并不这么看,他说这么多年山沟沟里,毕竟还是出了好几个大学生,有的在外面当了老师,有的开了公司,而这些人将来本事大了,一定会让黑鹰口一天天富裕起来。尽管现在那些在外面工作的学生们很少回来,王安智也很难再见到他们,可是说起那些学生,王安智真的是如数家珍,毫不掩饰自己的那份由衷的自豪。

三十年的代课生涯,王安智说,他无数次想像过,自己正式退休的那一天,那一幕,可是让他遗憾的是,其实真正离开学校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告别。

王安智:连跟同学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被,出来了。教到六十岁,六十岁,这个时候我风风光光地跟孩子们说,道个别,我已经年龄大了,教不动了,多么的风光,回家也好说,年龄大了,就是教到六十岁那个时候退休了,虽然没钱,光荣地退休了,这多好。现在就有点太遗憾了。

代课教师一杆教鞭 无名无分执教20年

陈晓楠:代课老师是指在农村的学校当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在1984年底以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国国家办学力量严重不足,私营办学也不被提倡的特殊的情况下,国家提倡“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在这个时候像王安智这样一大批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就放下了锄头走上讲台,承担起了农村教育的重担。

当时这个群体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叫民办教师。而这部分民办教师的收入,主要是靠生产队给工分来计算,后来呢,渐渐有了工资。

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在全国一刀切,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可是不少偏远贫困的山区,因为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或者公办老师根本不愿意去,这些空缺仍然需要临时教师来填补,他们转而又被称为是“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而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可是他们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偏远的农村,为了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

解说:王安智所在的渭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曾经有代课老师七百多人,经过几次清退后,现在还有一百多人,仍然坚持在讲台上,何生宝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与所有代课老师有所不同的是,他已经被清退两次了。

记者:这没多少人家啊?

何生宝:有八家人。

记者:有八户人家。

何生宝:这一共。

解说:2006年何生宝第二次被清退后,开始在山上放羊,两年后的一个晚上,家里突然来了几位客人。

何生宝:学校的领导,村上的领导,还有请来的代表,来了嘛,来家还提着两瓶子酒。

解说:何生宝被清退后,上级并没有给学校增派教师,新学期开学在即,校长和书记希望何生宝再代课一年,但出人意料的是,校长的这次邀请却被何生宝婉言谢绝了。

何生宝:算过账,喝完水光尿尿多,到县城里连三泡尿都尿不下,三泡尿尿完了要一元五,我一天挣下一块三毛钱,也就是在农村,在城里找着尿尿早憋死了。不想去了,这是老实话。两次打击就够我寒心了,何必我再进去再让他辞退呢。

解说:何生宝依然在山上放羊,代课20年间所经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也渐渐被他淡忘。200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何生宝刚把十几头羊关进了羊圈,一个男孩就出现在他面前。

何生宝:赶回来,羊圈了,正要准备吃饭呢,就看见一个学生,个子长那么大了。他一进屋我没认出来,他先叫我老师,我说你是那一个,他说他是张宏伟,他考上大学了,我请一下老师(吃饭),你也来一下。哎呀,我说还好得很嘛,这还说啥呢。请老师,这事没想到。去了以后把老师让到,我们这个地方就叫上岗子,就是上席,肉端上来一吃,教导娃娃们,给老师把酒敬上嘛。

解说: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考上大学,这一天何生宝格外高兴,前来祝贺的支书也再次提出了有关代课的话题。

何生宝:咱这偏僻的山村,公派教师不爱来啊,咱学校人手不够,这我就答应去了。

记者:这是第三次?

何生宝:第三次又去了,三起三落。

解说:走在这条熟悉的山路上,何生宝时常会想起,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八岁那年,自己背着馍馍上学时的情景,也时时出现在眼前。

何生宝:这些个馍馍是我的三哥四哥在外面要的,要来以后就说我们给你(要饭),要馍馍供你吃,你就给咱们争上一口气。

解说:王家口十年九旱,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两个大他几岁的哥哥,只有到县城乞讨,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为了争气,何生宝在学习上非常努力。

何生宝:墨水的那个瓶瓶添上一些煤油,找个捻子引着,趴在那,就趴在这个炕桌上写一下字。

解说:1988年,何生宝高中毕业,这是王家口有史以来最高的学历。毕业后不久,他被宽川中学聘为代课教师。

何生宝:我爱秦腔,我爱秦腔但是不会唱就乱喊着。觉得眼前的路也开开了。遇到庄上的人,你背这些东西去哪,我说我要准备到黎家湾中学当老师去了,他们说咱王家口还算出了个人啊。

陈晓楠:何生宝在宽川中学代课八年,除了上课,每天还负责到几公里之外的地方给师生们挑水做饭。虽然很辛苦,可是何生宝说那八年的时间,好像日子过得很快,非常充实,每个月四十块钱工资,除了要接济几个在家务农的哥哥,剩下的钱他几乎都用去买了书。他报考了电大,而且最终拿到了大专文凭。

不过好景不长,1987年,渭源县师资改革的时候,他第一个就被清退了,后来他选择去了新疆,在一家玻璃厂当锅炉工。1988年打工回家过年的时候,他再一次接到了邀请,在宽川小学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

何生宝:何生宝当老师去,我啥时候来,他说明天就来,高兴坏了。弯弯曲曲的那一条路啊,每天一趟,每天一趟。我的梦想就算成功了,小时候,老师,家里人,我的父母亲,对我的愿望基本上达到了,那个时候我是一个穷孩子,现在是老师,很自豪,总比背着要来的剩下的干粮食要好的多,心情也高兴。

解说:转眼五年过去了,何生宝把孩子们从一年级带到了五年级。这年升学考试的时候,何生宝带着14个学生进了县城。

何生宝:心上紧张,考试的时候甚至比学生还紧张。在全学区考试考了个第一名,我的自豪,不是一般的。

解说:2006年,渭源县大规模清退代课教师,新学期开学不久,何生宝就听到了消息。

何生宝:学生们在教室就吵,那时没有老师嘛,小学生要老师跟上呢,吵得就揭天啊,我知道已经清退了,我辞退了,学生还在吵,哎呀,等不住了,我去教室里,硬着头皮进了,进去跟学生们谈谈心,心上很沉重。我说娃娃们,不要吵,你们要好好学,你们学,我可能,这时候我就说,我可能不教你们了,我眼泪就出来了,在学生面前还不能流,眼泪出来就不能说了。

解说:被清退后,何生宝没有外出打工,而是把哥哥们和自家的几只羊拢在一起当起了羊倌。

何生宝:放羊,羊一吆,吆着上去,把学校一转,要看见学校,有这个心。但是那时已经没有办法了,慢慢也就忘了。学生读书的声音能听见,早上做的广播操都能听见,听见的时候不可能去,只能看一看,下午吆着羊回来就行了。

记者:在那个山坡上放羊的时候,一个人看着那个学校,看着外面的大山会想些什么?

何生宝:老哥要来的馍供我上学,老父亲五十几了,跟着我几十里路,六十多公里,背洋芋就背来今天的这么一场空,对不起,父亲、哥哥、我的启蒙老师,更对不起支持我这八年的婆娘。

代课老师悲惨谢幕 农村小学频繁换老师

陈晓楠:何老师打过工,也放过羊,可是在他自己心目当中,他真的始终认为自己是个老师。所以离开讲台两年之后,2009年,当他再一次听到村里的人说,孩子们又没人教了的时候,他就又没忍住,接受了村长的邀请,第三次拿起教鞭。

何生宝这次代课的工资是由学校支付,每个月240块钱,尽管这只是公派老师的不足五分之一,而且寒暑假因为不上课,一年只能拿到十个月的工资,可是他仍然把这次机会,看得很重要,很是珍惜。

按照约定,学校来了公派老师,何生宝的合约就会自行解除,所以,每一天都有可能是何老师走上讲台的最后一天。

记者:如果不辞退的话,打算会教到什么时候?

何生宝:不知道。

记者:如果再次被辞退的话,怎么办啊,还放羊?

何生宝:又放羊。

张灵芝:考了个第几啊?

村民:考了个第一名。

村民:学习好啊。

解说:1992年,漆海峰、张灵芝夫妇大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蒲川乡担任代课教师。十五年后夫妇俩被一起清退。

漆海峰:内心是非常苦闷的,告别这十五年的讲台,十五年,够长的,你想一辈子有多少个十五年。

解说:2009年漆海峰夫妇开了个鞋店,每逢集市生意还算不错,前来买鞋的顾客里,有很多都是他们教过的学生。

漆海峰:他们只要是带过的学生,他在这个地方路过的话,只要看见我在,他一定要进来转一转,一定要转一转,感觉到非常好,非常满意的。那十多年,在这个时候,我就感觉那十几年,我还是没有白过,没有浪费。由于我的一部分努力,使得他们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跳出了龙门,他们生活可能比他们的父辈要强一点,要好一点。这一点我非常满足的。

解说:看到自己的学生,想想十五年在讲台上的努力,漆海峰还是对自己卖鞋心有不甘。但被清退后两年过去了,他没有听到任何新的消息。

漆海峰:国家政策已经这样出台了,即使再过几年它有转机,说让再到学校里面去,那再到学校去已经荒废了多少年了,真是这个东西,在我们农村,可能有这样一句俗语你听过没有,说三年要荒一个秀才呀。

陈晓楠:一声令下,渭源县自2006年开始,清退了全县五百多名代课老师,漆海峰夫妇、王安智、何生宝他们都放下了教鞭,离开讲台。按照规定他们可以按照各自教龄的长短拿到政府发放的一次性清退费300到800元。漆海峰夫妇当时用这笔钱买了些年货,何生宝领了五百块钱买了三只羊,而王安智说他至今还没有能够拿到这笔钱。

不管怎么说,如今,他们的代课教师生涯都已经画上了句号。回到村里,拿起锄头挥起羊鞭,他们又成了普普通通的农民。只不过我们知道,在山路上,在集市上,在田间地头,当他们和村民们相遇的时候,无论是大人和孩子,都仍然会叫上一声,老师。 (凤凰卫视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