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t梁梁场布置:论二胡演奏 - 中国二胡制作/苏州万春民乐官方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8:52:12
时值“文革”期间,傅先生在他的家乡——桐乡的一支文艺小分队工作。
桐乡是浙江名城嘉兴近处著名的小乡镇之一,可谓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文人辈出之处。清•道光年间《嘉兴府志》曾记有:“采苏杭之丝,载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华,江南有丝竹也。” 乃系江南丝竹音乐发祥地之一,故文化氛围格外浓郁。
傅先生自幼对中国民族民间乐器极感兴趣,耳濡目染。拉、弹、吹、打件件皆拿得上手,其中又擅弓弦乐器,酷爱近乎人声歌唱的二胡至痴迷程度。他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一边自娱自乐,与同为音乐爱好者的友人切磋技艺,一边又潜心研习,并带教不多的几名学生作为一种实践与探索。
傅华根先生曾多次和我谈起他学习演奏二胡过程中的感受:
“二胡由于相当长的年代以来一直广泛地流传并扎根于民间,包括各地地方戏曲、僧道佛曲与各种说唱、歌舞音乐的伴奏、合奏之中••••••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不少落后与非科学的地方。这包括在演奏方法、教学传承的理念上,同时还有乐器本身制作、构造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它的发展……”
这位有着高等院校理工基础,又有很好的英语、德语水准的热爱二胡音乐艺术的傅先生如是说:“我经常倾听世界上一些杰出的小提琴家、大提琴家们的演奏与他们的录音,并阅读一些介绍他们的文章。从他们的演奏中我听到了一种松弛、纯净、富有弹性而极为优美的弦乐声音…… 。如:以色列小提琴家帕尔曼、杰出的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还有伟大的海菲兹等等。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傅华根先生认为:作为弓弦乐器,中国的二胡与西洋的提琴其发声的原理应是基本一致的,也应该可以奏出松弛、纯净、恬美的声音。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的二胡在演奏技法上,特别是对发音的追求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和我们演奏法的教育与要求,包括乐器制作等方面不无关连
傅华根先生历经多年的思考、研习,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聚了不少心得并用文字记述了下来。在国内外爱好二胡音乐的朋友们不断的鼓励与敦促下,终于完成了本书的初稿。
书中除了对中国二胡的发展作简略的介绍外,着重对二胡的发音与演奏方法——包括持琴在内的左、右手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实用技术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剖析与阐述(或者说是其自身经验的总结)。这些为艺术的技术,其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对于初学者和热爱二胡演奏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会有帮助的。
书中后面部分提到了“内心听觉”与“关于练习”。前者则要求培养专心倾听自己演奏的习惯与能力,要使“未曾画竹,先要有成竹在胸”。而后者讲究的是如何练习的方法,包括音准问题及如何有效地克服技术难点等等。
最后关于“演奏家的素养”则提出了对二胡演奏家的要求,认为:“ 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文学、哲学、科学……及音乐以外的其它艺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广泛的生活阅历等等。” 认为“纯技巧的演奏,为了技术而技术的演奏是与音乐艺术相抵触的。” 无疑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提醒。中国二胡正在逐渐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现代二胡音乐奠基人刘天华先生上世纪初就指出 “ 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国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这条由刘天华先生在上世纪初打出的新路还需要我们二胡音乐界的人士共同努力来不断地开拓、发展,在继承优秀的传统和借鉴一切优秀的外来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使中国的二胡走向世界、走向辉煌的未来。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吴之珉 2006年8月31夜
前言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要写一本关于二胡演奏方面的书,几年前也曾动手写了一部分。去年我被邀请去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地方演讲和演奏中国民族音乐,在美国时一些朋友希望我能写一本关于二胡演奏方面的书。从美国回来后,国内的一些朋友也都鼓励我将自己多年来在二胡演奏上研究的成果和心得写出来,同时我自己也感到有必要把自己多年来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希望写下来的东西对青年学生和热衷于二胡演奏事业的职业和非职业人士有所帮助。
在本书中我主要论述了一些关于二胡发音方面的一般原理和演奏技术方面的一般原理。在二胡演奏艺术中属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一般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而二胡演奏艺术中那些属于纯心理方面的东西,如艺术创造力、艺术想象力、心灵的洞察、对音乐的感觉、灵感等等,这些二胡演奏中难以捉摸的方面是不便用文字形式来表达的,许多东西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因此在本书中不可能也无法来表述这些属于艺术心理方面的东西。但花一些篇幅来讨论二胡演奏艺术中难以捉摸的美学与概念方面的问题,以表明它们与演奏技术方面有多大的区别和联系,我认为也还是有必要的。
要想成为一位二胡演奏艺术家,他必须具有能将隐藏在音乐作品中字里行间的艺术灵魂传达出来的艺术再创造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正确、合理应用技巧的能力。正确、合理应用演奏技巧的能力,对一位二胡演奏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二胡演奏者通过练习获得了高超的演奏技术,然而他却不能在二胡演奏中正确、合理地应用所拥有的高超的二胡演奏技术,那么它的演奏是不会生动的,也是不会感人的。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曾得到了我的老师沈凤泉先生、吴之珉先生和一些同仁与朋友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在一些同仁和朋友们的不断鼓励下完成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和帮助。
目录
序 吴之珉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弓弦乐器及二胡的发展小史/1
中国乐器发展鸟瞰/1
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2
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起源/6
现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刘天华的业绩/13
杰出的二胡艺术家华彦钧/15
二胡乐器的改革/16
当代二胡艺术的长足进展/16
回顾与展望/18
第二章
二胡的基本构造/19
琴筒/19
琴皮/20
琴杆/20
琴头/21
弦轴/21
千金/22
微调/22
琴马/22
琴弓/23
琴弦/23
琴托/24
松香/24
控制垫/24
弱音器/25
第三章
二胡的发音/35
乐音和噪音/35
使琴弦充分自如地振动/36
正确的二胡发音的演奏方法/39
第四章
二胡的演奏姿势/43
演奏姿势的重要/43
坐的姿势/45
左、右手的演奏姿势/46
姿势、动作自然放松的重要/46
常见演奏姿势和动作的毛病/47
任何生理上的过分紧张有害于二胡的演奏/47
第五章
持琴/48
二胡稳定地站立在左大腿根部/48
避免虎口紧握琴杆/50
其它要点/50
第六章
二胡运弓的基础/51
弓毛和琴弦的摩擦/51
运弓的要求/52
空间运行的感觉/53
第七章
二胡的持弓和运弓/54
持弓的方法/54
正确的运弓方法//56
第八章
按弦/64
按弦的力度应恰到好处/64
发挥指根关节的作用/65
手指尖触弦的部位及内、外弦按弦的要求/66 自然放松怎样强调也不过分/67
第九章
长弓/68
练习长弓的要求/68
培养对弓子的弹性感觉/69
长弓训练的重要及弓速与音量的关系/70
大拇指自然放松的重要/71
掌握无痕迹的换弓/71
全弓强奏的方法/74
第十章
分弓、快弓和顿弓/74
分弓/74
快弓/75
顿弓/77
第十一章
跳弓/78
控制跳弓和自然跳弓/78
选择弓子的弹跳点/79
与快弓演奏的比较/79
演奏跳弓对弓子的要求/80
内弦上和外弦上演奏跳弓的不同要求/80
起奏音的演奏/81
第十二章
换把/81
把位和换把/81
内弦上和外弦上的换把/83
同指换把、异指换把和空弦换把/94
换把中的注意事项/96
第十三章
颤指/99
揉弦/99
抠弦和压弦/103
滑弦/109
第十四章
滑音/110
上滑音和下滑音/110
回滑音/111
垫指滑音/112
演奏滑音的要求/113
第十五章
颤音/114
第十六章
内心听觉/115
第十七章
关于练习/117
必须讲究方法/117
对每天的练习要有合理的安排/118
每天花一定时间进行音阶练习/119
从有意到无意/120
从慢练到快练/121
从难到易/122
要有变化不要呆板/123
培养客观地倾听自己演奏的音乐的能力/123
第十八章
二胡演奏家的素养/124
音律和律学的概念/125
关于音准的问题/126
良好的听觉//127
韵律和节奏的修养/127
素质和技巧/132
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134
理智与感情的平衡/135
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136
第十九章
二十一世纪二胡的发展前景/137
刘天华先生的贡献/138
音乐艺术作品为本/139
改进二胡结构的探索/141
二胡演奏的新途径/144
让二胡走出国门、推向世界/146
附录一
怎样选择二胡/149
高质量二胡应具备的条件/149
选择二胡的注意事项/1150
附录二
二胡的维护与保养/154
琴皮/154
琴筒和琴杆/155
琴弓/156
控制垫/156
千金/156
弦轴/157
主要参考文献/158

沈凤泉/161
后记/163
索引
汉语笔划索引/164
汉语拼音索引/168
第一章 中国弓弦乐器及二胡的发展小史
一、中国乐器发展鸟瞰
从中国有关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资料中我们知道,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打击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鼓、磬和钟的传说。《礼记•明堂位》说:“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传说中远古时期的打击乐器有土制的鼓、石制的磬、陶土制的钟和陶土制的铃。这一时期的管乐器有骨制的骨笛、芦苇编制的苇籥和陶土制的埙。原始社会时期的乐器中打击乐器占主要地位,当时乐器的形制和发音都非常简单和原始。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时,乐器的种类已有好多种,其中有打击乐器鼓、鼓鼗、铃、磬、编磬、钟、编钟、缶和吹奏乐器埙、籥、言(大箫)、 龢(编管吹奏乐器,小笙的前身)等等。
到西周时期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弹弦乐器琴和瑟也已产生。西周时期见于记载的乐器大约有七十种,其中被诗人们所提到,见于后来的《诗经》的,有二十九种。按制成乐器的不同材料来分,当时的乐器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不同材料做成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称为“八音”。公元前11世纪中期十二律的音律体系已完成,七声音阶已开始使用。
至春秋战国时期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乐器,主要有弹弦乐器筝,击弦乐器筑和吹管乐器笛,秦汉时期又出现了吹管乐器排箫、横吹的笛、羌笛、笳、角和弹弦乐器箜篌、琵琶等。到这时,我国除了弓弦乐器以外的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都已产生。
弓弦乐器出现较晚,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始于唐代,《旧唐书•音乐志》载:“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唐代以来的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过轧筝 、嵇琴、奚琴、胡琴、二弦等弓弦乐器的名称。
就一般的乐器发展史来看,最早产生的乐器是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然后出现的是弦鸣的弹拨乐器,最后出现的才是弦鸣的弓弦乐器。
远古的原始人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棒之类的东西打击一些不同的石块、陶土等固体物质会产生音高不同的声音,同时吹一些大小、长短不同的芦苇管之类的管子、动物的骨头或陶土制成的某些器皿时也会发出音高不同的声音,于是就慢慢地形成了音调很简单的原始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丝或其它类似的纤维做成的线、绳之类张紧后,用手弹拨会发出声音。张紧程度不一样,线的粗细不一样,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一样,于是慢慢地产生了弦鸣的弹拨乐器。
就世界乐器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弓弦乐器的产生远远晚于弹拨乐器,中国的弓弦乐器轧筝的最初形式最早出现于7~10世纪,欧洲的提琴类弓弦乐器则产生于15~16世纪。
二、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
关于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当代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尚未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筝、弦鼗和奚琴,这是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二是中国的弓弦乐器由阿拉伯或印度传入中国的观点;三是中国的弓弦乐器是由先秦时期的击弦乐器筑演变而来的观点。持第一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说的主要代表有萧兴华先生(见发表于《乐器》1981年第6期的《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和朱岱弘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4年第2期《我国弓弦乐器的源流考》);持第二种观点即“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的,主要有中国学者周菁葆先生(见发表于《中国音乐》1987年第3 期的《胡琴的演变》)和日本的学者林谦三先生(见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东亚乐器考》)、岸边成雄先生(见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1版《伊斯兰音乐史》)及田边尚雄先生(见《东洋音乐史》);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项阳先生(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第一版《中国弓弦乐器史》)。
中国的弓弦乐器从共鸣体的形制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唐代出现的轧筝为代表的共鸣体呈长方形的弓弦乐器(此类乐器中国目前已很少有使用),第二类是唐宋时期出现的胡琴类弓弦乐器。其中胡琴类弓弦乐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唐代出现的奚琴(嵇琴)为代表的共鸣体呈圆筒形、琴杆呈细棒状的弓弦乐器(发展到目前的二胡、板胡、高胡等弓弦乐器),另一类是以北宋至元代时出现的形制如火不思、琵琶的胡琴、二弦为代表的弓弦乐器(发展到目前流行于内蒙古的马头琴和新疆的萨他尔等弓弦乐器)。
唐代出现的轧筝是中国弓弦乐器的始祖。轧筝在宋代时也称为秦,宋代曾三异的《同话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世有乐器,小而用七弦,名‘轧筝’,今乃谓之,筝以一名为二物。”《元史•礼乐志》中记载:“ ,制如筝而七弦,有柱,用竹轧之。”轧筝的琴体的基本形制呈半圆弧状,有七根(或更多根)弦,弓在弦外演奏,一弦发一音,演奏方式有坐着或站着或边走边演奏。演奏时将琴靠在左肩上,左手持琴,右手持弓,一弓一音。轧筝类弓弦乐器到目前仍在民间可见其遗存,主要有河北邯郸的轧琴、山东青州的挫琴、广西的瓦琴、山西河津的拂琴、西安的轧筝、延边朝鲜族的牙筝等等。这些乐器都是唐代轧筝的遗存在各地的不同名称,这些乐器至今仍用竹片、高粱杆、芦苇杆、木棒之类的弓演奏而不用马尾弓演奏。
山西河津文化馆现存有轧筝遗存拂琴一张,项阳先生曾在河津实地采访演奏拂琴的盲艺人张恩科,山东青州文化馆也存有轧筝遗存挫琴一张。据有关音乐机构实地调查,目前山东的青州市和东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兰、巴马、凤山的交界处、吉林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中、河南的平顶山、浙江的舟山等地仍还有人会演奏轧筝的遗存乐器。
作为中国弓弦乐器的最初形式轧筝出现于唐代,是用竹片或木棒等来擦奏的,这是没有争议的。但轧筝是从何种乐器演变而来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轧筝是由弹弦乐器筝演变而来的。萧兴华先生在《我国拉弦乐器产生和演变》一文中认为:“《旧唐书》並没有把轧筝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乐器来对待,而是把它作为弹弦乐器筝的一种变体记录下来,並特别对轧筝的演奏方法进行了说明,以示与弹弦的筝有所区别。从形制构造上来看,筝和轧筝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轧筝加了一根擦弦的竹棒。若从演奏角度和发音方式来看,两者就有了根本性的区别,筝属于弹弦乐器,轧筝则是擦弦乐器。就目前所知,轧筝是我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式。”
持另一种观点的项阳先生则认为轧筝是由先秦时出现的击弦乐器筑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演变而来的。项先生在《中国弓弦乐器史》中认为:“中国的弓弦乐器是由击弦乐器演变而来,先秦时特有的一种板面状击弦乐器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击弦向轧弦的嬗变,击弦之‘弓’演化成擦弦之‘弓’,产生了轧筝,继而影响了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产生,由此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弓弦乐器的发展轨迹。”筑是中国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中晚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击弦乐器,就目前所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筑最早和最明确的记载是在战国时代。《战国策•齐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战国策•燕策》中则有高渐离击筑刺秦皇的悲壮故事。《史记•高祖本记》中有记载刘邦在家乡击筑並演唱《大风歌》的情景。魏晋六朝时期,战乱不息,筑的流传情况失载。至隋代筑被列入宫廷音乐,唐乐承隋乐旧制,筑入雅乐。《旧唐书•音乐志》载:“筑如筝,细颈,以竹击之,如击琴。”至宋代筑仍有流传,宋以后就名存实亡了。作为击弦乐器筑,是用竹尺、竹片、棍棒之类的器物击奏的。项阳先生根据考古资料及有关历史文献的分析,推测筑是最有希望、最有可能成为弓弦乐器的。筑的击弦之弓在史籍记载中均为竹片、竹棍、竹尺、木棍,在其嬗变为轧筝之后,所用的弓依旧是竹片、桃枝、芦苇杆、高粱杆、木棍之类。直至20世纪,轧筝的遗存挫琴、拂琴、牙琴、轧琴等多种乐器仍使用高粱杆、芦苇杆等材料做的弓擦奏。
三、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起源
上面我们说明了中国弓弦乐器的最初形式轧筝的源流,下面将重点讨论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起源。
胡琴即古代中国北方和西北方胡地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弦鸣乐器。自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胡琴是弹弦类乐器的总称,如琵琶、忽雷等。唐宋时期的胡琴已有弹弦的和拉弦的两种,既有弹弦的胡琴如琵琶、忽雷等,又有弹弦和轧弦並存的胡琴如奚琴(嵇琴)。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诗云:“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捻弦花下呈新曲,放拨灯前谢改名。”北宋陈旸《乐书》中云:“唐文宗朝,女伶郑中丞善弹胡琴,昭宗末,石潨善胡琴,则琴一也,而有擅场,然胡汉之异,特其制度殊耳。”这里所指的胡琴明显是弹弦乐器。唐代诗人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宴荣山人池亭》诗中:“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的诗句中所指的嵇琴应是用竹片擦奏的弓弦乐器奚琴。
奚琴(嵇琴)作为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最初形式,从唐代孟浩然诗中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正式明确见于历史文献的是北宋陈旸的《乐书》。《乐书》中对奚琴的来历、形制和演奏方式都有较明确的阐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也类焉。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非用夏变夷之意也。”从“至今民间用焉”的说法来看,这种“两弦间以竹片轧之”的弓弦奚琴其起源的时间应更早一些。一般学者都认为奚琴在唐代就有,奚琴即为唐代的嵇琴。
从唐宋时的有关文字记载中, 我们可以知道奚琴和嵇琴是同一种乐器的两个不同的名称。嵇琴在唐代的文献中有多处记载。崔令钦在《教坊记》中的教坊曲中记有《嵇琴子》的曲名。杜佑的《通典》中也对嵇琴有记述,但没有明示嵇琴是否为弓弦乐器,只是从诗人孟浩然的“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的诗句中人们才推测其为用竹片擦奏的弓弦乐器。而宋代典籍中对嵇琴作为弓弦乐器则有明确的记述。宋代的《事林广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曰嵇琴。二弦,以竹轧之,其声音清亮。”陈旸《乐书》中记述:“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宋代高承在《事物纪源》中所记述嵇琴也出于弦鼗:“秦末人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记以为琵琶之始。按鼗如鼓而小,有柄,长尺余,然则系弦于鼓首而属之于柄末,与琵琶极不仿佛,其状则今嵇琴也。是嵇琴为弦鼗遗象明矣。唐《礼乐志》曰:‘琵琶体圆修颈而小,号秦汉子,盖弦鼗之遗制,出于胡中,传为秦汉所作,今人又号嵇琴为秦汉子。’《通典》亦云‘秦汉子本出胡中,俗传是汉制兼以秦制者。盖兼用秦汉之法,而诸家皆记为琵琶之始,何也?或曰嵇琴,嵇康所制,故名嵇琴。虽出于传诵,而理或然也。”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我们可以认定嵇琴和奚琴确为同一种乐器的不同名称。总的来说其理由有下面几点:一是多处历史文献记载中都认为嵇琴和奚琴均出于胡中;二是嵇琴和奚琴均出于弦鼗,形也似弦鼗状;三是嵇琴和奚琴较早时都是弹弦乐器;四是嵇琴和奚琴演变成擦弦乐器时均用竹片轧奏;五是古时嵇和奚发音均为xi。
奚琴因出自古代奚人而得名。北宋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试院闻奚琴作》诗云:“奚琴本出奚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奚琴在唐代以嵇琴相称,主要是奚在唐时人们的心目中为贬义之词,奚这一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沦为中原人的奴隶。《新唐书•北狄传》载:“奚亦东胡种,为匈奴所破,保乌丸山。汉曹操斩其帅蹋顿,盖其后也。元魏时自号库真奚,居鲜卑故地,直京师东北四千里。其地东北接契丹,西突厥,南白狼河,北霫。与突厥同俗,逐水草畜牧,居毡庐,环车为营。”奚人被中原人所掳掠,自然身份卑微,因而文人雅士们便将奚琴附会于嵇康,遂有嵇康制琴说,而嵇康本也姓奚,而当时嵇、奚又同音(xi),因而唐时将奚琴称为嵇琴。
弓弦乐器与弹拨乐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弹拨乐器是用拨子、指甲等来弹奏的,而弓弦乐器则是用竹片、马尾之类的弓摩擦琴弦而进行演奏的。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始姐奚琴在唐以前乃为弹弦乐器,它是怎样由弹弦乐器慢慢过渡到用竹轧的弓弦乐器,进而再过渡到用马尾擦奏的弓弦乐器的呢?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唐时已出现乐器史上最早的弓弦乐器轧筝。轧筝是用竹片摩擦琴弦而发音的。奚族居住之地与西域之间的匈奴、突厥等民族在当时都没有任何关于棒擦的弓弦乐器的记载资料,至今所发现的考古资料中也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依据,所以胡琴类弓弦乐器的鼻祖奚琴由弹弦乐器演变为用竹轧的弓弦乐器的过程中,受到中原地区发展较为成熟,流传区域已相当广泛的弓弦乐器轧筝的影响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轧筝形状呈长方形,象筝、古琴类乐器,安装弦的面板呈半圆弧状,弦数较多,演奏时弓子放在弦外。奚琴只有两根弦平行地由马子撑起,奚琴安弦的琴筒表面也是呈平面状的,如象演奏轧筝那样将弓放在弦外,则势必在演奏一根弦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另一根弦,这样就无法进行演奏。因此,奚人在将弹弦奚琴转变成拉弦奚琴时,只能将弓放在奚琴的两根弦之间,内、外弦有别地进行演奏 。奚人借鉴、吸收了中原的轧筝用竹片擦奏的方法,将他们原先作为弹弦乐器的奚琴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慢慢地向用竹片擦奏的拉弦奚琴转化。在唐宋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奚人演奏的奚琴有一个弹弦奚琴和拉弦奚琴交错叠置的阶段。奚琴在宋时才明确记载为拉弦乐器,但其时仍还有弹弦的奚琴存在。轧筝与奚琴在唐代文献中都有记载,但轧筝作为弓弦乐器在唐代中期的文献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而奚琴作为弓弦乐器在文献中记载就明显偏晚。唐宋时期拉弦奚琴的形成与确立,最为重要的是奚人受到了中原的轧筝用竹片擦弦的启迪,将轧筝的竹片之“弓”应用到弹弦的奚琴上,使其成为用竹片擦奏的奚琴,而完成了奚琴从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的演变。至此,我们应是比较清楚地理清了胡琴类弓弦乐器在唐宋时形成和确立的过程。
胡琴类弓弦乐器在北宋时(公元960—1126年)已出现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似弦鼗的奚琴类型和似琵琶的火不思类型。奚琴类的胡琴的特征是有圆形或碗形的琴筒,细长的琴杆,弓放于两弦之间演奏。火不思类的胡琴的特征是形状似琵琶而瘦长,琴筒一般呈梨形,弓放在弦外演奏。火不思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流行的一种弹弦乐器。“火不思”一词最早见于《元史•礼乐志》:“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形如火不思的弓弦胡琴的记载最早也见于《元史•礼乐志》,“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 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火不思是蒙古人的称谓,在唐代时弹弦乐器火不思已有较广泛的流传,火不思在唐时也称忽雷。北宋时有火不思状的弓弦乐器出现,宋人所绘的《蕃王按乐图》中有火不思状的弓弦乐器。上述两种胡琴类的弓弦乐器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在运弓的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形似弦鼗,弓在两弦间演奏,而后者形似火不思、琵琶,弓在弦外演奏。
胡琴类弓弦乐器开始时借鉴了轧筝用竹片擦弦的演奏方法,即用竹片轧奏,后来才慢慢发展到用马尾弓演奏。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从沈括的记述中,我们可以认为宋时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已完成了从竹片弓擦弦到马尾弓擦弦的过渡。
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始祖奚琴确立之初,其弓是借鉴了轧筝的竹片弓。奚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所居住的地域竹子很少,却有着丰富的马尾资源。他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用马尾做弓演奏奚琴的优势,因而用马尾弓取代竹片弓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从竹弓到马尾弓的发展是胡琴类弓弦乐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胡琴类弓弦乐器马尾弓的使用影响了中国以后广大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发展。
中国唐时打击乐器、吹奏乐器 、弹弦乐器都已各成体系,并且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弹弦乐器古琴、琵琶,无论是从形制上还是从演奏技艺和演奏的曲目上都已相当成熟和完美。正是在弹弦乐器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作为乐器发展史上第四大类弓弦乐器产生的条件已经成熟。随着唐时城市市民文化的勃兴,音乐文化开始从唐代的歌舞大曲的辉煌转向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这意味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发展,意味着其时人们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人声,注重歌唱性。《宋史•乐志》中的记载多处反映出这种观念:“《礼》‘登歌下管’,贵人声也……”。“堂上之乐,以人声为贵,歌钟居左,歌磬居右。”弓弦乐器的优势就在于其歌唱性,在于其比其它乐器更适合于模似人声。所以尽管当时弹弦乐器处于高峰发展时期,但因时人音乐审美观念的转变,以及其时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兴起和发展,从而为弓弦乐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赖以生存的空间。因而唐时弓弦乐器的产生也就成了自然之事。
贵人声的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到唐时则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唐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书成于公元894年)中云:“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这里的丝应指弹弦乐器,因其时弓弦乐器还处在初期形成阶段。竹类气鸣乐器以其悠长的音调,比弹弦乐器更接近于人声,因而有丝不如竹的说法。而弓弦乐器,特别是一弦多音的胡琴类弓弦乐器能演奏出无断续的流畅悠扬的声音,能更有效地模拟人声,因而弓弦乐器从其一出现就显示出了较强的生命力。宋代刘敞诗云:“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座客低回为凄沧。深入洞箫抗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元散曲家张养浩《折桂令•咏胡琴》中云:“八音中最妙惟弦……引玉杖轻笼慢捻,赛歌喉倾倒宾筵。”可见这弓弦之“丝”明显优越于管乐之竹更有赛歌喉之妙。
中国弓弦乐器出现于唐宋时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其时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特别是弹弦乐器的大发展为弓弦乐器的产生提供了音乐文化背景条件;二是时人音乐审美观念的转变,贵人声的观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其时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发展的需要。
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在唐宋时期形成后,随着城市市民文化的勃兴及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越来越确立了其在音乐活动中的地位。唐宋以后的民间音乐活动中和宫廷音乐活动中胡琴类弓弦乐器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乐器。但从唐宋时起至清末近千年的漫长时期内,胡琴类弓弦乐器却一直发展相当缓慢,缺乏独立性。其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上的地位远不如其它乐器,特别是弹拨乐器古琴、琵琶那么显赫。古琴从先秦到明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乐器,历代文人雅士所著琴论、琴曲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产生了数不清的琴家、弹不完的琴曲。另一种弹拨乐器琵琶的演奏艺术在明清时达到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不少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千锤百炼,历代相传,乐曲更有大曲、小曲之分,文曲、武曲之别。胡琴类弓弦乐器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戏曲音乐的快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才越来越变得重要。清人吴太初《燕京小谱》 说:“蜀伶新出琴腔,即甘肃腔,名西秦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咿唔如语,旦色之无歌喉者,每借以藏拙焉。”胡琴酷似人声,以致于可达到为演唱者藏拙的程度。胡琴在中国戏曲大发展的明清时期才开始在戏曲音乐中登堂入室,同时大大促进了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弓弦乐器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之后,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首先,中国的戏曲在此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黄金时期。剧种繁多(有370多种),流派纷呈。特别是由板腔体演变而来的以弓弦乐器胡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梆子腔和皮黄腔戏曲种类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弓弦乐器胡琴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弓弦乐器胡琴的优越性是其它任何乐器所不能代替的。在这种情况下,胡琴的种类和演奏技艺都得到了较唐宋以来近千年从未有过的大发展。
四、现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刘天华的业绩
中国现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刘天华先生(1895年—1932年)在论胡琴时指出:“这乐器,从前国乐盛行时代,以其为胡乐,都鄙视之,……然而,环顾国内皮簧、梆子、高腔、滩簧、粤调、川调、汉调以及各地小曲、丝竹合奏、僧道法曲等等,哪一种离得了它。它在国乐史上可与琴、琵琶、三弦、笛子的位置相等。”胡琴特别是二胡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登上专业音乐表现的舞台,正是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刘天华先生。
刘天华先生作为中国现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和二胡专业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国乐改进”,在继承传统,广泛学习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还刻苦学习、研究小提琴演奏艺术和西洋作曲理论,先后创作了《良宵》、《病中吟》、《光明行》、《烛影摇红》等十首二胡曲,并对二胡的制作规格、定弦、演奏音域的扩展、演奏技法和训练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重大改革,大大地提高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使二胡从一件伴奏乐器提升为音乐会的独奏乐器,使处于民间状态的二胡进入到了高等音乐学校的课堂。在刘天华先生的努力下,终于使胡琴类弓弦乐器二胡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使中国弓弦乐器二胡的地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在刘天华先生的倡导下,民族音乐界的同好和有志青年学生于1927年成立了“国乐改进社”,刘天华先生与“国乐改进社”在为了使国乐在世界上占有光明的地位的思想指导下,身体力行进行改革实践,终于使胡琴类弓弦乐器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民间的胡琴多种多样,为戏曲、曲艺伴奏用的各种胡琴在规格、构造、音色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刘天华先生参考了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构造原理,经过长期的演奏实践对二胡这件乐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他经常到乐器店里,同制作乐器的技术工人商量研究,从皮膜的选择、琴弦的质地与粗细、定弦的高低、木料的选择、千金的位置、琴弓的式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革尝试。由于他的努力,大大加速了二胡改革的进程。他改革出来的二胡,在当时已成为大家普遍使用的乐器,为推动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他还有把二胡发展成为多弦乐器的想法,以加宽它的音域、增强它的表现力。
总之,刘天华先生对中国二胡音乐艺术的改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的贡献有以下几方面:一改革了二胡的结构,琴筒由长期采用的圆形改为六角形,千金至马的距离基本固定在46至48厘米之间;二将定弦的音高固定下来,内弦为D, 外弦为A,使二胡能加入到乐队中演奏;三增宽了二胡的应用音域,由原来的九度扩大到三个八度,形成了低、中、高、最高四个音区;四吸收了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丰富了二胡的弓法、指法,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五有效地应用了转调手法(如《光明行》的D调转G调和G调转D调),发展了二胡演奏艺术;六创作了10首二胡独奏曲和47首二胡练习曲,进行了比较有系统的二胡教材编写工作;七将二胡音乐从民间引进到正规的音乐院校中,培养出一批后来为中国二胡音乐艺术作出很大贡献的二胡教育家和艺术家的学生。所有这些,与刘天华先生致力于“改进国乐”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他既珍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又不固守传统,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他认为:“一国的文化,也断然不是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反过来说,也不是死守老法、固执己见就可以算数的;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两个字。”
五、杰出的二胡艺术家华彦钧
在提到刘天华先生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提及年长天华两岁,创作了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华彦钧先生(1893年—1950年)。阿炳,江苏无锡人,35岁双目失明,以卖艺为生。作为民间艺术家,阿炳通过他的演奏、创作实践,也将二胡演奏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0年夏天,前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杨荫浏先生和曹安和先生专程去无锡对阿炳进行了采访录音,为中国乐坛抢救性地保留了二胡名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名作《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六、二胡乐器的改革
自刘天华先生奠定现代二胡音乐基础,使二胡成为独奏乐器,近百年来,中国的二胡音乐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演奏、创作、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大量优秀二胡作品的出现,推动和促进了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二胡乐器的改革。20世纪60年代采用金属弦代替丝弦,使二胡在音色、音量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非常有效地克服了丝弦二胡演奏中的易跑弦、断弦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成为二胡乐器改革的成功典范
七、当代二胡艺术的长足进展
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弓弦乐器在20世纪上半叶经过刘天华先生等民族音乐家的努力,在专业音乐院校取得了显著的地位之后,其发展更为迅速,在刘天华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下,培养出了一批二胡专业教育家和艺术家,如储师竹、蒋风之、刘北茂、陈振铎、陆修棠、张锐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由他们培养出一大批二胡专业教育家和艺术家。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刘天华的传人们努力地继承和发扬了刘天华的艺术思想,才使刘天华先生所开拓的二胡音乐事业得以发展,并在演奏、创作、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二胡发展史上又一高峰期的出现做好了准备。50年代以来,二胡这一乐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专业音乐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胡音乐无论从乐器制作的改进,还是从演奏技术的提高、发展和二胡独奏曲、协奏曲的创作上来说,都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优秀二胡作品,如《赛马》(黄海怀曲)、《江河水》(黄海怀改编)、《三门峡畅想曲》(刘文金曲)、《河南小曲》(刘明源曲)、《豫北叙事曲》(刘文金曲)、《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赶集》(曾加庆曲)、《春诗》(钟义良曲)、《拉骆驼》(曾寻编曲)等等。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如刘明源、闵惠芬、蒋巽风、萧白墉、汤良德、吴之珉、宋国生、王国潼、沈凤泉、黄海怀等等。20世纪50至60年代二胡艺术在创作、演奏、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举办的首届全国二胡比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赛事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二胡作品和优秀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在以后的三四十年二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二胡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近百年来中国二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其中大量优秀二胡作品的涌现有力地推动了二胡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一枝花》(张式业改编)、《战马奔腾》(陈耀星曲)、《葡萄熟了》(周维曲)、《洪湖人民的心愿》(闵惠芬编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草原新牧民》(刘长福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第一二胡狂想曲》(王建民曲)以及大型作品如《蓝花花叙事曲》(关铭曲)、《长城随想曲》(刘文金曲)、《红梅随想曲》(吴厚元曲)等作品都是成功的范例,新作品的产生带动了演奏技术的发展,使二胡表现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提琴曲被移植为二胡曲,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等等。这些乐曲的移植对二胡演奏技术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朱昌耀、周维、宋飞、邓建栋、陈军、严洁敏、于红梅等中青年演奏家的演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八、回顾与展望
回顾近百年来的二胡艺术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发展较快的阶段都是一批优秀作品起了带头作用。这些优秀作品中的每一首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继承、借鉴和创新。继承的是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借鉴的是姐妹艺术和外国音乐,移植也是借鉴的一种形式。
自刘天华先生创立现代二胡学派近一百年来,中国的二胡音乐艺术从各方面来说都已进入到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水平,但二胡还属于在发展中的乐器,无论从乐器的构造,还是从二胡音乐的创作,二胡的发音及演奏技术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第二章 二胡的基本构造
二胡由琴筒、琴皮(振动膜)、琴杆、琴头、弦轴(轸子)、千金、琴马、琴弓和琴弦等部件组成。另外还有微调、松香和控制垫等附属物。
一、琴筒
琴筒是二胡发音的共鸣箱,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它多用红木、紫檀、黑檀或乌木等硬质木料制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其它木料制作的。传统的琴筒都用块状的木料拼粘制成,前端稍大,后端略小,筒腰略细,筒前端蒙有琴皮,筒后口装置音窗。音窗多用木料制成,上面镂成各种装饰图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还有助于二胡的发音。
二胡的琴筒有多种形状,除正六方形的以外,还有八方形和椭圆形的。不同形状的琴筒具有不同的发音特点,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基本上都是有规则的,所以琴筒和振动膜的共振频率范围也就比较狭窄,要扩大二胡的音量,特别是高音区的音量,就必须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学合理。20世纪50年代后的30多年里,仅传统的六方形琴筒前口直径就经历了8.4厘米、8.5厘米、8.8厘米等多次规格上的变异。形状不规则的琴筒比形状规则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这基础上,又研制出扁圆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显的增大,但音色大部分都不够优美,其中只有扁八角二胡不但音量增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类二胡都用于专业演奏。
二、琴皮
琴皮即振动膜,通常是一块弹性很好的薄而坚韧的蟒皮或蛇皮,蒙于琴筒的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重要装置。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振动膜随之作强烈的振动并强化和过滤琴弦的振动,从而扩大二胡的音量,产生美妙的声音。琴皮的厚薄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二胡所发出的声音的音量和音色。但琴皮只是二胡的一部分,在音色方面琴筒和琴筒的制膛工艺,以及琴杆角度等都是决定二胡音色和音质的重要原因。作为制琴者来说,在选择琴皮时,除了强调琴皮外表美观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以琴皮是否会使二胡有好的音色和音质方面来考虑。
普及式二胡的琴皮为蛇皮,中高档二胡的琴皮一般多为蟒皮。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音质易受气候、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蟒皮鳞纹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振动、共鸣作用较好。蟒皮又以蟒的肛门部位的皮张最为理想,这个地方的蟒皮综合性能较好、发音浑厚圆润。新买的二胡的琴皮无论是蛇皮还是蟒皮,发音往往空而带沙,并且把位上下端的音量悬殊较大。这是琴皮振动还不够协调的缘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拉奏后,琴皮的振动情况才有可能逐渐协调、稳定。
三、琴杆
琴杆是支撑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长81 厘米,直径约为1.83厘米。琴杆的上部装有两个弦轴,琴杆的下端插在琴筒里。琴杆的顶端为琴头,琴头呈弯脖形,也有雕刻成龙头或其他形状的。琴杆材料的质量对二胡的发音有着很大关系,通常把红木视为上品,乌木的也不错,其它木材的就要逊色一筹了。琴杆通常都用与琴筒相同的木料制作。在选择制作琴杆的材料时除了要考虑所用材料的种类外,还要考虑选择木射线细密而均匀、无节、无疤、无明显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的质地紧密的材料。琴杆的制作很关键,对整个二胡的振动和音色都很重要。实践证明,由于二胡的各部分的结构及加工工艺都非常的科学,所以在制作中都应精确地把握,这不仅对二胡外形的美观、二胡的耐用性而且对二胡的音色、二胡演奏性能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琴头
琴头是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弯脖形、龙头形、逥纹头形、和平头形等形状。弯脖形琴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近顶端面积渐大,顶部嵌以椭圆形骨片为饰,琴头的不同造型丰富了二胡的款式。
五、弦轴
弦轴,又称轸子。传统的弦轴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外形呈纺锥形。轴顶加饰,用多层骨片与木片胶合而成,轴身开有纵向沟槽。弦轴有两个,上弦轴栓内弦,下弦轴栓外弦。上、下两弦轴的轴心相距约为7厘米。下弦轴轴心距琴筒上端为49.5厘米,这是二胡区别于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乐器的显著标志之一。弦轴的细端钻有一小孔,用以穿系琴弦。
传统的弦轴是一个整体,这种弦轴调弦的活动范围大,并能储存多余的琴弦线段,有利于琴弦的充分利用。但这种弦轴对材料的选择及加工都要求较为考究,要求弦轴与琴杆的接触面既要严密合缝,又要保持必要的松动,否则不是容易引起跑音,就是容易造成操作不灵。
20世纪60年代,二胡上开始采用螺丝弦轴(又称直行铜轴)。这种弦轴既保持了传统弦轴的外观形式,又克服了拧转费力的缺点。
六、千金
千金,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色。千金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千金的宽度即琴弦离琴杆的宽度一般掌握在1.6厘米左右为宜。但根据演奏者指头长短的不同和琴杆粗细的不同,千金的宽度可作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手指长、琴杆细可将千金适当的放松一点;指头短、琴杆粗就酌情将千金系紧一点。千金在琴杆上的位置应大体固定,不可经常地移上移下。千金离琴马的距离一般为40厘米左右。
七、微调
二胡的微调用白铜制成,主要起到在内外弦定音时的微调作用。微调安装在弦上,它对提高调音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帮助。但需要说明的是微调只能起到微细的调准,定弦主要还是要靠操作弦轴来实现。微调安装在千金上方的弦段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内、外弦同时安装微调,两个微调一定要错开位置,以保证在演奏的过程中两个微调不会相碰。
八、琴马
琴马又称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制成。竹马的发音明亮,适用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木马常用松节木或瑟木制作,采用木马的二胡音量较大,音色醇厚柔美,声音的失真度小。将瑟木马在油中按照一定的工艺处理后,发音更佳。琴马置于二胡振动膜中心的位置上。琴马除有与千金相同的截取有效弦长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发音体琴弦的振动传导给共鸣体振动膜。琴马在琴皮上的位置的调节会使二胡的音色有所不同。
九、琴弓
琴弓又称弓子,主要由弓杆和弓毛组成。弓杆是支撑弓毛的支架,用弹性好的江苇竹等细竹竿制作,弓杆两端的弯曲形状采用烘烤的工艺弯制而成。竹子的细端作弓头,粗端作弓尾,弓毛系于弓杆两端。弓毛采用马尾鬃。
20世纪60年代初,二胡上开始采用螺丝调节弓,弓毛束穿系和钩在弓头及弓尾挂钩之间,通过调节螺丝可根据需要改变弓毛的松紧。这种螺丝调节弓的使用,使更换琴弦变得很方便。目前在中高档二胡上的弓子多为螺丝调节弓,它是在持弓的一端装有机械螺旋装置,可根据演奏需要把弓毛调节到合适的松紧程度。但不可调得过紧或过松,弓毛调得过紧或过松都将使弓子失去应有的弹性,不仅不易于运弓的操作,而且还会影响二胡的演奏。
十、琴弦
琴弦是二胡的发音体,有丝弦和钢弦两种。二胡上内、外两根琴弦的弦粗细不一样。使用丝弦时,外弦用子弦,内弦就用中弦;外弦用中弦,内弦就用老弦。丝线发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且容易跑弦,目前已很少使用。使用钢弦时,外弦一般用裸弦,内弦用缠弦。钢丝弦音色明亮、刚健,音量较大,不易跑弦,现在二胡上普遍采用钢丝弦。二胡的内、外弦一般以五度关系定弦,通常都定为d1(内弦)和a1(外弦),有时也有定c1、g1或e1、b1等。在演奏某些地方色彩的乐曲或戏曲音乐时,除了五度关系定弦外,也有定为纯四度关系的。在个别场合甚至有八度定弦的。二胡的音域达三个八度,但在一般的乐曲中,则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的音区。二胡音色刚柔多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适宜于演奏各种复杂的音调,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二胡除了用于独奏外,常在民族乐队和民间丝竹乐队中担任主奏的角色,还在多种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中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十一、琴托
琴托又称托板,红木二胡的琴托都采用与琴身相同的木料制成,琴托内有两块垫板用于托住琴筒。琴托依靠与琴杆的配合以及木螺钉固定在琴筒底部。琴托与琴筒之间除两块垫板相连外,其他部位均无接触。琴托除了可增加演奏时二胡站立在左大腿根部上的稳定性外,还有助于琴筒的振动与共鸣。
十二、松香
松香的作用是增大弓毛与琴弦的摩擦。以经过提炼的透明块状松香为最好,油松上分泌凝固成的天然结晶松脂也可代用。
民间流行的打松香方法是:事先将一竹片劈一裂缝,接着把松香夹于当中,然后用火点燃竹片,使松香烫化后滴在琴筒上。这种方法称为“烫香”。烫香在使用时虽然较为方便、省事,但它对某些运弓技法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琴筒和琴皮也显得不够清洁。
现在较为普遍流行的是“擦香”,即用松香直接在弓毛上来回反复擦拭。这样擦一次松香后可在二胡演奏中使用一个小时左右。实践证明,用刚擦好松香的弓奏出的琴声并不十分理想,要在拉奏二三分钟后琴声才逐渐转为正常。擦松香时,用力不可太重,以免擦断弓毛。
十三、控制垫
控制垫是垫在马子下方琴皮与琴弦之间的一个软垫,起到控制狼音(即噪音)的作用。材料质地不同及材料大小、厚薄不同的控制垫将引起二胡发音的不同。为了使二胡发挥出最佳的音质,我们必须为二胡选择一个合适的控制垫。控制垫最好选用大衣呢料,剪成尺寸合适的长方块,对折成两层垫于琴马下方。也可再剪一二个小条,夹在两层中靠上部位,使之成为上厚下薄状。如琴马较高,可适当增加控制垫的厚度。为了在演奏时能使二胡发音正常地发挥,可对控制垫的位置作适当的调整。调整时可上下移动控制垫,以调整到既不影响琴皮的正常振动,又能有效地控制狼音的位置为佳。如选用泡沫塑料、海绵等物作控制垫,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要差些。
十四、弱音器
二胡弱音器是采用进口的弹簧钢为材料,按照二胡音色的特点研制而成的一种能有效控制二胡音量的附件。这种弱音器的使用,改变了以往采用铅笔杆或其它类似的东西放在琴马上方的琴弦下面来减弱二胡声音的做法。下面将对二胡弱音器的一些使用特点做一简单的介绍。
1、二胡弱音器经久耐用,使用很方便且不受温度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它适合于在各种类型的二胡上使用。
2、弱音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夹子所产生的压力夹紧琴马以减弱琴马的振动,减小琴马对琴皮的有效冲击,从而达到大幅度减弱琴皮和琴筒的共振、共鸣作用,有效地减小二胡的音量,起到弱音的作用。
3、弱音器形状像一个新式的铁夹子,使用时只要象夹子一样将弱音器上突出的两点分别夹住琴马的音孔就可以了。因此说这种弱音器使用方便,不用时可把它随时取下。
4、我们已知道弱音器可以有效地减小二胡的音量,从而使演奏者在练习二胡时可达到不影响周围环境的效果。在开始学习一首新的曲目时,可先使用弱音器帮助找到对这首新曲目的感觉,然后再拿掉弱音器练习。
5、在开始学习二胡的过程中,觉得自己拉得不好听,或怕影响别人,通常都会减小演奏二胡时的力度,时间一长成了习惯会影响二胡演奏力度的发挥,从而会影响二胡练习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弱音器进行练习是很有效的。这样既可以在练琴时不影响别人,又可以放手地做大力度的演奏。
第三章 二胡的发音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而这种声音应该是一种美的声音,所以,当我们在唱歌或者演奏乐器时都希望能演唱或演奏出一种优美动听的声音。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才是优美动听的呢?怎样才能演唱或者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歌唱家和器乐演奏家所关心的问题。
人们知道唱歌要讲究发声,自然,演奏乐器、拉二胡也要讲究发音。唱歌的人没有正确的发声方法、拉二胡的人没有正确的演奏(发音)方法,就不可能演唱或演奏出优美动听的、纯净的乐音。
一、乐音和噪音
在二胡上采用不正确的演奏方法而发出的声音只能是一种由少量乐音和大量噪音堆积起来的没有穿透力的、没有弹性的、发木的、死的声音,这种声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符合音乐艺术和音乐美学要求的。因为这种声音不美,使人(音乐上训练有素的人)在听觉上感觉不舒服。从现象上来看,这种声音听起来不悦耳,从物理学声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声音是由于琴弦振动不充分自如和使琴弦振动产生声音的能量不集中、发散而引起的。当一个振动体受外力作用振动而发出声音时产生声波,其中有基波和许许多多高次谐波。当使振动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能量分散在各个频率的声波上时,这时振动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发散的、没有穿透力的、没有弹性的、发木的、死的,也就是说是不悦耳的。当使振动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能量集中在基波和少量的高次谐波上时,这时振动体所发出的声音是集中的、具有穿透力的、有弹性的、有活力的,这种声音是优美动听的,是我们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所要追求的。不少声学专家曾对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和器乐演奏家所演唱和演奏的声音用科学仪器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产生那优美动听的声音的能量都集中在基波和少量的高次谐波上。
二、使琴弦充分自如地振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二胡上演奏出这种符合科学振动原理、优美动听的声音呢?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一种能使琴弦充分自如振动的科学演奏方法。每一位二胡演奏者都在追求最美的声音,以使音乐的内涵通过优美动听的声音得以充分体现。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美好的声音,无论多好的音乐都将暗淡无光、缺乏活力。
二胡的发音是通过弓毛和琴弦的摩擦,引起琴弦的振动,再通过琴筒的共鸣而实现的。声音的质量主要是由琴弦的振动情况而决定的。琴弦有规则的、充分自如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好的,琴弦无规则、不充分、受阻碍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好的。要使二胡的琴弦有规则、充分自如地振动,发出优美纯净的声音,这与演奏者的演奏姿势、持琴方法、按弦方法、持弓方法、运弓技术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其中运弓是起决定作用的。不管采用何种演奏方法,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所采用的演奏方法越简单、越自然、越不费力就越好。在二胡演奏中,任何紧张的、不自然的、费力的演奏方法,都是有碍于获得优美纯净的声音的。在二胡演奏中心理上、生理上的自然、放松是在二胡上获得松弛、纯净、优美动听的声音的关键。二胡演奏动作中任何生理上的紧张都是自找麻烦,是吃力不讨好的。这种生理上的紧张都将造成二胡发音质量的低下。
每一位二胡演奏家都知道,在二胡演奏中生理和心理放松的重要性,因为自然、放松的演奏是获得优美动听的声音的关键,也就是说自然、放松的演奏是使琴弦有规则、充分、自如振动的关键。怎样才能在演奏中做到自然、放松并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这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得花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实践的课题。一些二胡演奏者追求了一辈子而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演奏途径,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掌握一种好的、科学的演奏方法;二是内心没有建立起一种理想的、优美的二胡演奏音色的概念,即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内心听觉。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所以科学的二胡演奏方法和良好的内心听觉是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的最关键的因素。
优秀的演奏总是与好的发音分不开的。能不费力地在二胡上演奏出纯净、恬美的声音,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二胡发音的要求主要是获得优美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大的声音。当然,由于音乐表现的需要,有时我们也需要在二胡上演奏出一些大力度、大音量的声音,但这种大力度、大音量的声音必须建立在发音纯正、音色优美的基础上。我们演奏二胡是比谁声音拉得美,而不是比谁声音拉得响,响而不美的声音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如演奏乐器是比谁演奏的声音大,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有人去弹古琴、拉二胡,我们尽可以去吹锁呐、敲锣鼓等。所以在二胡上毫不费力地演奏出一种轻松自如的声音是我们二胡演奏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噪音是发音体一系列不规则振动的结果,而乐音是发音体一系列有规则振动的结果。乐音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强度、音高和音质。强度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的大小所决定的,音高是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音质或音色是乐音的特性,决定于由这一音所产生的泛音的作用、发声的方法、发音体的材料、发音时和传播声音时的周围环境。我们可以凭音色来区别各种乐器的音响和人声。
乐音是由基音和其泛音(高次谐波)所组成的。当琴弦受到外力作用而振动发出声音时,除了弦全长的振动外,弦的各分段也在振动。弦全长的振动产生基音,弦的分段振动产生一系列不同的泛音。音色实际上是乐器发音时由基音和其泛音同时融合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乐器发音时所产生的每一个音实际上是混合着八度、五度、三度等许多音而成的一种复合音。
音色即音品,是乐音的基本要素。人们不仅能制造出各种良好音色的乐器,而且还能通过科学的演奏方法,在乐器上演奏出持续的、有穿透力的、有弹性的、恬美的声音。由此,从乐器的角度出发,音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乐器音色,一种是乐器的演奏音色。乐器音色是乐器所固有的音色。如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这是乐器所固有的性质所决定的。二胡有二胡的音色,笛子有笛子的音色,钢琴有钢琴的音色。人们能很容易地区别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就是同一种乐器由于制作的材料不一样,制作的工艺和制作的方法不一样也存在着音色的区别,专业演奏钢琴与普通练习钢琴的音色显然存在着差别,用红木制作的二胡其音色总是比用白木做的二胡音色更好。当然要辨别同一种乐器由于其制作质量的不一样而存在音色上的差别就需要一种较高的鉴别能力,要辨别由于演奏方法的不同而在同一件乐器上产生的演奏音色的细微差别则需要更高的鉴别能力。二胡本身所固有的乐器音色不是我们二胡演奏家所要研究的课题,而是乐器厂的二胡制作师们所要研究的课题。当然每一位二胡演奏者都想得到一把甚至多把音质上乘的二胡。二胡演奏音色是我们二胡演奏家所要研究的课题。由于演奏方法的不同,即演奏姿势、持琴方法、按弦方法、持弓方法、运弓技术的不同,在演奏二胡时发出的声音就会有不同的音色,这种音色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胡的演奏音色。
三、正确的二胡发音的演奏方法
怎样才能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纯净的声音呢?首先要求二胡演奏者熟练地掌握一种正确的演奏方法;其次是要求演奏者内心建立起一种明确的音色概念,也就是说要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内心听觉;还有一点是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能做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自然、放松。当然要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纯净的声音,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但主要的是上面三种。
正确的二胡演奏方法主要包括正确的演奏姿势、持琴方法、按弦方法、持弓方法、运弓技术等等。笔者认为,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演奏方法,只要我们在演奏二胡时所采用的是一种自然、放松、不费力的演奏方法,并能在二胡上演奏出符合科学振动原理的纯正优美的声音,这就是一种科学的、正确的、好的演奏方法。至于在演奏二胡时左、右手的演奏姿势、演奏动作,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强求每一位演奏者都一样。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一样、肢体的比例也不一样,所以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左、右手的演奏姿势和演奏动作。低音提琴独奏家加里•卡尔(Gary Karr)在谈到持弓与运弓方法时曾说:“我不采用某一种武断的运弓方法,为了要获得百分之百的控制运弓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就必须能以各种方式运弓,也要能以各种方式持弓。海菲兹把小指放在中指的地方也能拉出相同的声音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理查德•丘奇(Richard Church)在和著名小提琴家托赛•斯皮瓦科夫斯基(Tossy Spivakovsky)讨论小提琴演奏时,问起关于他特别的握弓姿势时,斯皮瓦科夫斯基把弓掉过头来,漫不经心地握住弓尖,继续演奏出辉煌、丰满而洪亮的声音。当然,他不会把这样的握弓方法当作规范来采用,但是这件事说明一个事实:一旦演奏者对弓毛和琴弦之间的完美关系有了细致的、难以言传的感觉,不管它是用什么样的握弓方法,都能演奏出好听的声音来。因此,使用什么样的握弓姿势,如何使运弓获得最大的方便,是因人而异的事。笔者将在后面有关章节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演奏实践,对上述各种演奏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良好的内心听觉是指演奏者内心对优美纯净的声音要有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演奏者对各种不同的音色,包括同一乐器上所发出的不同音色要有一种毫不含糊的分辨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种对不同音色的细微差别的分辨能力呢?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经常欣赏各类优秀的器乐演奏家和歌唱家的演奏和演唱或他们演奏和演唱的录音,并且要对这些优秀的器乐演奏家和歌唱家演奏和演唱的声音进行经常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分析能力,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内心听觉。在此同时,我们要做到不去听那些发音质量很差的音乐演奏和歌唱,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大家应该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只有这样经常欣赏、分析、比较各类优秀的器乐演奏家和歌唱家演奏和演唱的音乐,我们才能慢慢地建立起良好的内心听觉。如没有良好的内心听觉,我们就无法在二胡上演奏出真正优美动听的声音。
要在演奏中克服任何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紧张,我们必须采用一种科学的演奏方法和训练方法,并且在经过千百次有意识的生理和心理上自然、放松的训练,然后才有可能最终做到生理和心理上的下意识的放松。
有人认为在二胡上演奏出动人的、恬美纯净的声音需要演奏者具备相当的才能、灵感等方面的素质。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有的二胡演奏者作为个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多大的艺术才能,其艺术修养也并不怎么高,然而他们采用了一套正确的二胡演奏方法,却能在二胡上演奏出迷人的声音而吸引人们,也有一些人虽具有较好的艺术才能和艺术修养,但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适当的二胡演奏方法,虽然他们能非常努力地训练,然而他们却不能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这一事实说明,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是和演奏者的个性、艺术气质和艺术修养等没有必然的根本的联系的。要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光靠艰苦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演奏者采用了一种正确的演奏方法,并经过长期努力的思考、研究和训练才能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纯净的声音。
能不费力地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大家都知道在二胡上演奏快弓、顿弓、跳弓、滑音等技巧性的音乐,是令人羡慕的,但是能在二胡上演奏出一个接一个优美动听的声音才是二胡演奏中最难做到的。声音通常是要通过乐器才能发出来的,因而人们经常会把自己所演奏的声音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乐器质量的不好。当然乐器质量的不同会使产生的声音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一把好的二胡上使用错误的演奏方法,发出来的声音绝不会是纯净恬美的乐音。如果采用正确的演奏方法,即使在一把极普通的练习二胡上也可以出乎预料地演奏出美好诱人的声音。因为乐器不是乐器本身在发出声音,而是通过演奏者的演奏才使乐器发出声音的,乐器上发出的声音是演奏者和乐器互相作用的结果。
同一把二胡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所发出的声音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一把质量上乘的二胡不会在一位蹩脚的演奏者手中发出好听的声音,这是不言而喻的;而一位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却能在一把并不名贵的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令人惊奇的效果。
当我们在讨论二胡的演奏音色,即二胡的发音时,我们所要求的是在二胡上发出纯净恬美的乐音,即以其基音来决定它的音高,以适当数量的泛音及其相对的强度来决定它的音色。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声音的质量是它的基音与泛音的组成数目、频率与相对的强度关系所决定的,泛音能量分布状态的任何变异,都必将导致对发音的纯正产生影响。因此,音的质量取决于该音泛音的分布状态。持续的、具有穿透力的、富有弹性的、优美动听的声音,其使琴弦产生振动所需的能量必定集中在二三个频率上,反之则其能量一定分散得很宽阔。从能量集中的观点出发,就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些优秀的歌唱家和器乐演奏家能将他们演唱或演奏的即使音量较小的声音传送到音乐大厅最远的角落,而一些蹩脚的歌唱者和器乐演奏者所演唱或演奏的声音因能量的分散却传音不远。
那么,怎样才能在二胡上演奏出将能量集中在二三个频率的声波上的纯正优美的声音呢?只有在演奏时采用一种科学的演奏方法,使琴弦产生有规则的、充分自如的振动,这时在二胡上发出的声音才会是纯正优美的,其能量才会集中到基音和二三个频率的泛音上去。所以,演奏者必须采用一种严格的科学训练方法,并经过长期努力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在二胡上演奏出纯正优美的声音。
第四章 二胡的演奏姿势
每一位二胡演奏者一定要养成正确的演奏姿势和良好的演奏习惯。演奏姿势包括坐的姿势、左手持琴、按弦的姿势及右手持弓和运弓的姿势。
一、演奏姿势的重要
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对二胡的发音和演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演奏姿势总的要求是自然、放松、平衡。对于初学者则更要在练习中经常检查自己的演奏姿势,如不重视这个问题,听之任之就会养成坏的演奏习惯,而要根除和改正任何已养成的不良习惯,则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对于一个初学者,只要有一个一般水平的老师教教就行了,其实这种说法是很错误的。我们知道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基础对一个渴望在音乐上有较高成就的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事实一再证明,许多人毕生致力于改正他们在初学阶段从无知的教师那里学到的坏习惯,结果却效果甚微。“对于一个初学者随便哪个老师教都行的”这一说法是非常糊涂和有害的,所以从初学阶段就找一位好老师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二、坐的姿势
二胡演奏采取坐的姿势。演奏时两脚稳定地踩在地面上,身体的重量由凳子和两只脚来支撑。所坐凳子的高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凳子的高度以坐在凳子上使两大腿与地面平行或使大腿略斜向上为宜。坐在这样的凳子上容易保持一种自然、放松的姿势,同时人体也能保持平衡,二胡也会较稳定地站立在左大腿根部上。如坐的凳子偏高,演奏者的两大腿就会斜向下,即大腿与地面所成角度小于90度,这时放在左大腿根部上的二胡就会不稳定,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时为了保持二胡的稳定就不得不踮起左脚尖,抬高左腿,这种不自然的演奏姿势对二胡的演奏是很有害的。演奏二胡时坐在一个高度合适的凳子上是很重要的。演奏者坐在凳子上时,两大腿要自然分开、成八字形,左脚位置比右脚位置略靠前一点。演奏时琴筒放在左大腿根部,琴杆垂直向上,身体挺直略向后倾。这样,人体的重心稍往后移与二胡的重量和左手持琴时左手臂的重心在身体前面正好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自然、放松、平衡的姿势使演奏者会感到稳定、可靠和不费力气。
三、左、右手的演奏姿势
有了一个良好的二胡演奏坐姿后,如没有正确的左、右手的演奏姿势,要演奏好二胡还是不可能的。左、右手的演奏姿势包括持琴、按弦、持弓和运弓(详见下面有关章节)。所有的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奏动作是否自然、放松,自然、放松的演奏动作一般来说都可被认为是正确的。在演奏二胡中为什么一定要保持演奏姿势和演奏动作的自然、放松呢?二胡演奏的实践证明,在二胡演奏中自然、放松的演奏动作产生优美的声音,紧张的演奏姿势和演奏动作是不会产生良好的声音效果的,而且还会给演奏技术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四、姿势、动作自然放松的重要
不光是演奏乐器、演奏二胡要讲究姿势、动作的自然、放松,其它所有的带有技巧性的运动和表演都需要讲究姿势、动作的自然、放松。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姿势和动作要讲究自然、放松,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姿势和动作要讲究自然、放松,舞蹈演员表演的姿势和动作要讲究自然、放松,还有其它许多运动和表演都要讲究自然、放松。无论是体操运动员、跳水运动员,还是舞蹈演员,他们表演的姿势和动作越自然、放松,则他们的表演就越优美。他们表演的姿势和动作越不自然、越紧张,则他们的表演就越不优美,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所以人们也不难理解二胡演奏中正确的演奏姿势,自然、放松的演奏动作是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的保证。
五、常见演奏姿势和动作的毛病
演奏姿势和演奏动作上的毛病所引起的后果要比人们开始时想象的严重得多。
那么,二胡演奏中演奏姿势和演奏动作是否正确、自然、放松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只能以是否能在二胡上演奏出符合音乐艺术要求的优美动听的声音为准。这里所说的演奏姿势和演奏动作的自然、放松,是相对于限制和影响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和二胡正确发音的左、右手的过度用力,也就是我们在专业上所说的紧张来说的。初学二胡者左、右手出现酸痛的现象,就是演奏姿势和演奏动作紧张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活动,包括演奏二胡,丝毫不紧张不用力是不可能的。要在二胡上发出声音,就需要一定的能量,需要用一定的力。声音是一种能量,它是通过机械能转换成声能的。二胡上产生声音是由二胡演奏者在运弓时将一定的压力通过弓毛施加到琴弦上,使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振动,再通过琴筒的共鸣来实现的。在这个从机械能转变为声能的过程中,演奏者在运弓时左手就要用一定的力,同时左手也会有一定的紧张度。这种紧张度是必要的,它不是我们专业上所说的紧张。专业上所说的自然、放松、不费力是指用最小的力来达到最佳的效果,俗话说“四两拨千斤”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上的自然、放松和不费力。
六、任何生理上的过分紧张有害于二胡的演奏
演奏中任何生理上的紧张,不管这种紧张状态的影响来自何方,它总是要妨碍演奏者左、右手的放松。在二胡演奏实践中,演奏技术发展不大,发音不优美都是由于生理上的过分紧张,左手手指过分用力按弦,左手虎口过分用力夹紧琴杆或右手持弓、运弓过分用力所造成的。所以作为一位二胡演奏者必须从初学阶段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建立一种良好的自然、放松、平衡的演奏姿势,并在这方面作长期的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我们的演奏技术,不断提高和改进我们的二胡演奏音色。
第五章 持琴
一、二胡稳定地站立在左大腿根部
正确的二胡持琴对于正确地掌握按弦、换把、滑音演奏以及其它左手演奏技术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在持琴时左手的轻松自如,首先应保证二胡稳定地站立在左大腿根部上。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持琴时要使二胡垂直向上。如持琴时琴杆向前倾斜,则左手就要用一定的力来承担由于琴杆向前倾斜而产生的重力,以保证琴杆不致于倒下,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左手的按弦、换把等动作带来麻烦和不便,而这种麻烦和不便都会使演奏者的左手或多或少地产生紧张,这种生理上的紧张都将影响二胡的发音和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
二胡稳定地垂直站立在左大腿根部上后,在持琴时要求演奏者做到左大臂、小臂、手腕、手及手指的自然、放松,使手指在琴弦上上下运动时能轻松自如,没有阻碍,没有沉重感。在左手持琴前抬起左手臂,使左大臂与体侧约成45度角,左手轻松自然地握空心拳,如握一圆形的气球一样,手背斜向上,手腕平直或微微下凹,大拇指斜向上,拇指指肚面朝前方略偏向下方,拇指指尖对着食指指肚,然后将琴杆轻轻地放入左手虎口处,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左手及整个左手臂的自然、放松。
二、避免虎口紧握琴杆
左手持琴的主要缺点是虎口紧握琴杆,这样就会在演奏中造成左手的紧张,使左手动作不便,严重时会出现左手甚至左肩关节的酸痛。左手紧握琴杆,使左手动作不灵活,给换把带来困难。在持琴时必须培养一种心理感觉,在意识上应做到是将琴杆轻轻地放入左手虎口处,而不是用左手虎口去抓住或握住琴杆,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其他要点
关于持琴时左手臂抬高与体侧所成的角度是因人而异的,人的手臂的长短不一样,所演奏的二胡的千金的高低不一样,则手臂抬高的高度也会不一样。这里所讲的持琴姿势只是指上把位演奏时的情况。由于在演奏时左手所在的把位的不同,而从千金开始到最下把位二胡的琴弦离琴杆的距离在均匀地、渐渐地变大,二胡的内外弦之间的间隔也在均匀地、渐渐地变大,因而左手持琴的姿势在不同的把位上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在演奏外弦时左手的持琴姿势和在演奏内弦时左手的持琴姿势也会有所不同。这种持琴姿势的不同将在后面“换把”这一节中详细论述。但不管怎样,正确的持琴应做到左大臂、小臂、手腕、手和手指的自然、放松,在演奏时能保证左手轻松自如地按弦、换把、上下运动,能有利于二胡的正确发音和左手演奏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第六章 二胡运弓的基础
匈牙利女小提琴教育家卡托•哈瓦斯(Kato Havas)说:“错误的运弓可以毁坏世界上最好的左手技术。”这句话的意思足以表明正确的运弓对弓弦乐器(发音)的重要性。二胡演奏中正确的运弓是获得恬美的二胡声音的关键。
一、弓毛和琴弦的摩擦
二胡的发音是由弓毛和琴弦的摩擦,引起琴弦的振动,再通过琴筒的共鸣作用而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就要讲究弓毛和琴弦的接触情况和弓毛在琴弦上的运走情况。声音的品质是由该音的基音和泛音的组成数目、频率及相对强度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声音的品质是由琴弦的振动方式所决定的。琴弦有规则的、充分的、自如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好的,琴弦无规则的、不充分的、受阻碍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好的。
在我们演奏二胡运弓时,怎样才能使弓毛与琴弦的摩擦产生有规则的、充分的、自如的琴弦振动呢?
要使琴弦振动就需要能量,也就是说需要外力。这个外力就是弓毛和琴弦间产生的摩擦力。从力学的原理我们知道在两个物体间产生摩擦力需要有正压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和摩擦系数的大小有关,成正比关系。要使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就需要我们在运弓时使弓毛对琴弦施加一定的压力,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弓毛与琴弦间的摩擦力,琴弦就不会振动而产生声音,但这个压力太大将使琴弦的振动受到阻碍而发出品质低下的声音。所以要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要求演奏者采用一种正确的运弓方法,使弓毛对琴弦施加一种正确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柔和的、有弹性的、有活力的压力。弓毛对琴弦的任何僵硬的、没有弹性的、死的压力都会使琴弦发生错误的、不规则的、不充分的振动,此时琴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是大量的噪音和少量乐音的混合体。
二、运弓的要求
为了使二胡的发音纯正、优美,首先,在运弓时必须保证弓子始终在一个水平平面内直线运走。即要求弓子(弓毛)运行的方向始终垂直于琴弦,同时在弓子运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弓毛和琴杆处于一种既接触又不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使弓子在运走时基本垂直于琴筒的蛇皮平面。这时当弓毛与琴弦摩擦而引起琴弦振动的方向将与琴面基本垂直,并通过琴马使琴弦的振动有效地冲击琴面中心部位,然后再波及到整个琴面,以使整个琴筒产生有效的共鸣作用。如弓子在运行时弓毛的运行方向不垂直于琴弦,弓毛与琴杆离得很开的话,这时琴弦的振动方向就较偏离与琴面基本垂直的方向,因而琴弦振动而产生的波动就斜着冲击琴马,琴面受到一种斜向的冲击,整个琴面就无法充分地振动,因而整个琴筒的共鸣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二胡所发出的声音的共鸣效果就差,声音就不理想。其次,要求在运弓中必须建立起一种弓子空间运行的感觉,即运弓中弓毛对琴弦的压力必须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柔和的、有弹性的、有活力的压力。如在运弓时能做到像上述所要求的那样,那么我们就能在二胡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三、空间运行的感觉
二胡演奏中来自弓毛对琴弦的任何僵硬的、死的压力都会立即使琴弦有规则的、充分自如的振动停下来,在琴上产生一种不好的声音,所以在运弓中一切不自然的动作和弓毛对琴弦的不适当的压力都应当去除掉。只有这样才能在二胡上发出纯净恬美的声音。要掌握正确的运弓方法,去除弓毛对琴弦任何死的压力,要求在运弓中使右手的手指、手、手腕、手臂和肩部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然、放松、协调、平衡的系统,使运弓的动作变得轻松自如,以至由此而产生一种弓子在空间运行的感觉。这样才能去除运弓中一切僵硬不自然的动作和弓毛对琴弦不必要的压力。所谓弓子在空间运行的感觉,是指弓子在运行时,弓毛似乎既接触琴弦又不接触琴弦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在运弓时弓毛与琴弦的接触要做到非常有弹性,没有压力感和沉重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弓毛与琴弦间的摩擦力主要是靠涂有松香的弓毛上的粗糙不平的细小“勾子”和琴弦的摩擦所产生的。当弓子的空间运行的感觉很好地建立起来以后,弓毛和琴弦的摩擦才能使琴弦产生有规则的、充分自如的振动,二胡上才能发出纯净、恬美的声音。
第七章 二胡的持弓和运弓
正确的持弓是二胡运弓的基础,错误的持弓必然会影响二胡的运弓质量及二胡的发音。
一、持弓的方法
具体的持弓方法是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持弓杆,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的下方插入弓杆与弓毛之间。弓杆放在食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大指肚内侧与弓杆轻轻接触,大指第二关节微微向外凸出成自然、放松状态,大拇指指尖对着食指第二关节靠指尖方向,中指和无名指指肚贴着弓毛。在运弓时右手每个手指的各个关节随着运弓位置的变化随时都在灵活地调节、自如地屈伸。这里尤为重要的是在运弓时大拇指不能对弓杆施加过分的压力,大拇指与食指不能死捏着弓杆,运弓时大拇指应做到只是轻轻地放在弓杆上并以大拇指指肚内侧为支点左右来回自然地转动。如大拇指一用力,其一将造成手部肌肉及整个手的紧张,其二大拇指向弓杆施加压力,不可避免地将造成弓杆压到琴筒侧板上去,弓毛的一部分压在琴弦上,弓毛的另一部分压在琴筒面板上的现象。我们知道二胡琴弦的振动是靠弓毛与琴弦的摩擦而产生的,如采用上述错误的运弓方法,将由于运弓时弓杆压在琴筒侧板上而在演奏中产生杂音,造成能量的浪费;又将由于在运弓时弓毛的一部分压在琴筒的面板上,而这部分弓毛非但不能与琴弦摩擦而产生振动,而且也将造成一种能量的浪费。这种在运弓时弓杆压在琴筒侧板上和只有部分弓毛压住琴弦使琴弦振动而
产生的声音是一种偏的、发木的、没有弹性的声音。我们知道二胡演奏中任何生理上的紧张都是有碍于二胡的发音和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的。所以运弓时右手和右手手指的紧张、弓杆压在琴筒侧板上、弓毛死压琴弦都将使二胡琴弦的振动受到影响,使二胡的发音变坏。而这些演奏中生理上的紧张对二胡演奏来说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持弓时应做到右手每个手指乃至整个手的自然、放松。为了做到持弓的松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持弓时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握住弓杆的做法。在持弓时不要过分主动地用手指和手去抓住或握住弓子,这样很容易造成右手手指和手的不必要的紧张。在持弓时只要从意识上想着将弓子轻轻地放到自然、放松的右手手指和手上去,这样就很容易去除由于右手手指和手主动地握弓而造成的紧张,这一点对正确的持弓是非常重要的。
二、正确的运弓方法
二胡正确的运弓是建立在右肩、臂、手腕及手指等各部分动作的自然、放松、协调、平衡的基础上的。运弓的力源来自右肩部,这个来自右肩部的力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再由小臂传到手腕和手指,然后带动弓子在琴弦上运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各手指关节是大臂、小臂、手腕和手的连接点,是运弓中传导和调节运弓动作的枢纽,而肩关节则是运弓中传递力和调节运弓动作的总枢纽。如在运弓时能从肩关节、大臂到手指建立起一种轻松、自然、平衡、协调的运动体系,则我们就能较容易地在运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