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如何打出来:产业结构不能以西方为样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53:51
产业结构不能以西方为样板    360docimg_0_ 2011-09-14   天山网   

何自力

最近几年,我国非常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要性,但是在产业结构优化标准的问题上,流行的观点往往把西方国家产业发展模式看作样板,主张中国应当按照西方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

流行观点认为,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是依第一产业(农业、采掘业等)、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到第三产业(金融、通信、娱乐、家政等)为主导的顺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过程,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目前,从产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约为10%,第二产业约为20%,第三产业约为70%,这被认为反映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般规律。与之相比,中国到2010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10.2%,第二产业为46.8%,第三产业为43.0%。按照上述标准,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实现高级化,没有达到先进水平。这种差异毋庸置疑,但单就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而言,能否说它高级且先进?笔者有三点质疑。

首先,一个高级而先进的产业结构应保证实现充分就业,而西方国家就业形势长期严峻。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干预经济来保证就业。然而时至今日,西方的就业难题越来越严重,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产业结构变化。战后,西方国家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而吸纳就业量较大的加工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间普遍萎缩,对解决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小。虽然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但是当农业、采掘及加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严重萎缩时,生产性服务业就失去支撑,难以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其次,一个高级而先进的产业结构应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西方经济却长期低迷。西方国家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发展,其基础就是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业。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农业和采掘业萎缩,加工制造业要么发展缓慢,要么转移海外,产业空洞化现象日趋严重。虽然作为产业高级化标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整个西方社会的经济长期处于缓慢的发展中。

再次,一个高级而先进的产业结构应保证国家竞争力提高,而不少西方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却陷入衰竭。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说到底是产业竞争力,即强大的制造和出口能力。自19世纪末以来,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国家,大都是加工制造业基础雄厚、出口能力强的国家,没有制造能力的国家往往会沦为制造大国工业制成品的倾销地。凭借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美国在1947年生产了世界上57%的钢铁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制造业生产量占世界的53%,1948年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3,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者和维护者。然而仅过了30年,随着产业结构的去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美国丢失了制造大国地位,经济霸权地位也随之动摇,连3A主权信用评级都几乎丧失。可以说,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并没有随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不断增强,相反却是一路下滑。同样,欧元区为债务危机所笼罩,也与制造业萎缩和衰败有关。

综合上述分析,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高级化,代表了产业结构发展和变化的最高水平和方向,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西方产业发展模式并没有给西方带来所期望的充分就业、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大的经济竞争力,反让西方经济持续波动、长期衰退。因此,不能片面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先进和高级的;断言中国应该以西方为样板,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达到西方的产业发展水平的观点同样经不起检验。中国不应简单照搬和复制西方的产业发展模式。(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