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乡伸之亚丝娜h贴吧:芮成钢: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5:28:43
芮成钢: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2009年04月15日 13:35经济观察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26条

见到芮成钢的时候,他刚刚从伦敦20国集团峰会的采访之旅中归来。

芮成钢是以双重身份参加此次伦敦峰会的,一个身份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另一个身份,是峰会主办方所遴选的全球五十位著名博主之一。这是他第二次去伦敦。上一次是在十二年前,那时他还是外交学院的大学生,代表中国参加伦敦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第一次乘坐飞机。在那群聪颖、开朗、能说会道、多才多艺的外国青年面前,他感受到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但他依然发表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演讲。

等芮成钢十二年后再次到伦敦的时候,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二十岁青年,已经变得愈加成熟。他已经采访过数百位国际政商名流和著名学者,让一些美国人自叹弗如的流畅英语、镇定而机敏的气质、旁征博引的采访风格,都是他独树一帜的标签。他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是忘年之交,彼此以“老陆”、“小芮”相称,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称他是“现今中国年轻人的代表”。

当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走上本次峰会新闻发布会的讲台时,芮成钢以游刃有余的态度,连续问了两个机智有趣的问题,不仅让奥巴马破颜欢笑,也使他突然间成为峰会上的媒体明星。这是奥巴马上台以来首次接受中国媒体提问。

不过在此之前,芮成钢早已在国际上引起过舆论风暴。2007年,他促请星巴克咖啡馆离开故宫的博文曾引发全球热议,当时的芮成钢自己在电视上播报了这则以自己为主角的新闻。近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也让芮成钢登上了该报商业版的头版。这则报道称,现年三十一岁的芮成钢的经历是中国二十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更为富有的一代人取代了沮丧、愤懑、但又满怀理想的上一代。”但该报道也不忘提及芮成钢“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常常在博文中使用的“爱国主义措辞”。

“在西方,‘民族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我恰好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纵观历史,狭隘的民族主义从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针对《纽约时报》的评论,芮成钢做出这样的反应。

一位曾就读于耶鲁大学、游走于世界各地、见多识广的年轻人,竟然会在西方流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中站在后者一方,而这样的一位青年,又竟然会毫不留情地批驳各式各样的阴谋论与保护主义论调,这让一些人感到疑惑不解。但深受西方思辨文化熏陶的芮成钢,并不认为这些观点互不相容。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太容易陷入庸俗两分法的泥沼,要论证太阳的伟大,便去诋毁月亮的光洁,要赞美西方的音乐,便把中国的京剧贬得一文不值。而在酷爱周信芳又嗜读莎士比亚的芮成钢看来,表面上迥异的东西原本可以水乳交融,奏成和谐的旋律。正如他的座右铭、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名句所言:“至高的智慧在于,同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却依然具备行动的能力。”

本报已经多次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刊载过芮成钢先生的采访,并借此让读者领略了国际知名政治家、企业家与学者在国际经济方面的洞见。而这一次,我们选择由采访者芮成钢本人作为主角,暂且撇开增长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这些技术性、细节性的问题,转而以本次的全球经济危机为背景,借助芮成钢的亲身观察,探讨一些有关心态、理念、价值观的、常被认为宽泛迂阔却一点都不容忽视的问题。

访谈

经济观察报: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参加本次20国集团会议之后,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芮成钢: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上期有一篇很有意思的封面文章,题为《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其主题就是在20国会议的前夕,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相互印象的问题。中国现在正在讨论大国崛起。“大国”的英文翻译,很值得玩味。英文里的 “大”可以用big或great来表示,其蕴意差别很大,后者不仅有幅员广大的意思,还有影响力强的意思。“国”一词的state和country,含义也很不同。用这四个词可以组织成四种组合,都能表示“大国”的含义,但给人的印象是不同的。保罗·肯尼迪的名著《大国的兴衰》,就是用的greatpower。我们过去使用greatpower,现在则使用greatcountry。无论怎么用,中国现在如何定义自己,是十分关键的,也会影响到世界对中国的观感。从影响力的角度看,中国在本次20国集团峰会上确实很受关注,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会谈,是整个峰会的一个高潮。而如果只看经济总量、国土面积、资源等方面的“大”,那么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这些数字除以13亿这个分母,还是很小的。所以“大国”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多角度地、现实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别人一夸耀就沾沾自喜,一听到批评和责备的声音,又变得十分敏感,反应过激。

经济观察报:你在促进中国和世界相互理解方面有什么思考?

芮成钢:我知道汇丰银行有一句非常好的广告词:Howtheworldseesyoudependsonhowyouseetheworld.意思就是:“世界如何看你,取决于你如何看世界。”我非常愿意将这句话献给所有的中国人,让大家引为箴言,时时共勉。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其实决定了世界对我们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我们用“冷战”式的眼光看世界,觉得世界充满了阴谋,那么世界也会用同样的眼光看中国。对于《中国不高兴》、《货币战争》之类过度宣扬民族主义与阴谋论的书籍,我是很反感的。阴谋论是对事实的一种过度简化,没有反映复杂、多样化的现实,只会迎合公众的偏见,强化公众对世界的误解与错误印象,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现在国际上对《中国不高兴》一书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经济观察报:现在一些这样的书籍,的确容易引人关注,甚至颇为畅销。

芮成钢:因为阴谋论简单易懂,容易让人接受,而且我们许多人的头脑里还残存着那种过时的、“冷战”式的思维。像我刚才说的,这会影响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与印象。这就和做人类似:如果你动不动就不高兴,别人也会感到不快;如果你在交朋友的时候总是患得患失,总怀疑别人在欺负自己,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很受伤害,那么时间一长,你的朋友也会与你疏远。这就是“不高兴”的弊端,其实这只是恶意地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来炒作。对于此类的书,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信其中的观点和论断,要多方求证,多元思考,理性判断。他们有出版的权利,但我们媒体不应过多炒作此类书籍。

经济观察报:你在2007年曾撰写博文,请星巴克咖啡馆撤出故宫,从而得到了一些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喝彩。你怎么看这件事?

芮成钢:当我出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呼吁星巴克撤出故宫的时候,很多人喝彩,但当我主张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国加强了解、友好相待时,一些同样的人却骂我是“卖国贼”。现在的大问题是有一些所谓爱国者,他们打着激进民族主义的旗号,损害的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他们破坏了中国在世人眼中的美好的、可以亲近的形象,令世界对中国产生不好的印象。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我认为狭隘民族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是一柄双刃剑,伤人损己,毫无益处。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盲目的民族主义带来的只有伤害。不过可喜的是,现在毕竟有很多人在和这种激进民族主义的声音辩论,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危害。

经济观察报:在星巴克事件之后,也有人批评你是狭隘民族主义者。

芮成钢:我想对这些批评者说的是,现在的中国有一个问题,就是该开放的地方不开放,该保护的地方却没有保护。星巴克问题是一个文化保护问题,是自我尊重的问题。外国游客参观故宫,是要去体会中国的古老文化,而星巴克的牌子作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种象征物放在那里,会破坏人们的体验,我的一些外国朋友对此的反感,比中国人还要强烈。我这次去伦敦,深深体会到英国在保护古老城市风貌方面的用心与努力。日本的京都也良好保存着唐朝时代的中国长安的风貌。反观我们中国,对传统文化保护得很不好,我对星巴克提出的正常批评,还引起了质疑,这让我感到十分遗憾。我很看重这种国家自尊,不论是在哪里,凡是遇到有人侮辱中国人的事情,我都会积极地挺身而出。如果有人对中国提出质疑,我会对他们说,中国的一些问题确有其事,但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国家,需要时间来成长,另外我们也曾受过伤害,那种受害者心理也需要时间来消弭。但除了这种捍卫之外,我们也要自省。在国内,我们要鼓励大家以不卑不亢的心态对待外部世界,不要落入狭隘民族主义的误区。对于民族主义情绪蔓延到经济领域、导致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的情形,我们也要警惕。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中国公众现在对世界的主要误解是什么?

芮成钢:主要就是阴谋论,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鬼影憧憧,有许多人躲在暗处,处心积虑地想要算计中国,想要剥削我们、伤害我们。我曾在耶鲁大学读书和生活,游走于世界各地,与万千大众交流,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民众。从我自己的经历、体察与思考出发,我认为某些中国人的这种思维、这种对世界的判断,与现实并不相符,可以说是没有与时俱进。这中间有许多原因,比如教育的原因、语言的原因等。现在中国人都学习英语,但是真正英语好到可以流畅地阅读英文著作与资讯、熟悉西方的文化与传统、能和西方人进行精神层面交流的人,还是相对较少的。与此同时,能够以准确的、令人信服的、令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向西方传递中国的观点的人,也是比较少的。这就构成了一个障碍。如何消除这些障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其实西方对中国或许也有误解,西方媒体有时也会把中国的问题简单化。

芮成钢:这里边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媒体记者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简单地预设、求证、做结论,而不是放弃先入之见,用完全开放的态度去发现新现象,思考新问题。如果我们预先假设西方某国或者中国是某种样子的,然后就去找证据,在一般情况下,证据是能找到的,比如你可以在一个凄凉的乡村找到中国贫穷的证据,也能在北京的大街上找到中国繁荣的证据,但真相是十分复杂的。媒体的成见会造成误解,而现在媒体的发达、资讯的快速广泛的传播,会加深这种误解。所以中外双方的媒体和公众,都应该减少预设,多去对方的国家走访、体验、观察、交流,努力更多地发现对方,发现复杂的真相。

经济观察报:在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方面,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芮成钢:从媒体的角度讲,中国媒体需要努力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从公民的角度讲,我们普通人在国外要遵守各种文明守则,尊重他人和公共秩序。在国际交流中,中国人可以再幽默一点,甚至偶尔自嘲一下,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经济观察报:20国集团会议上中国颇受瞩目,此事也被引为大国崛起的例证。你对此的观察和思考是什么?

芮成钢:我不希望中国给人暴发户的感觉。其实中国还没有暴富,很多人依然很穷。而且,如果我们按照“大国崛起”的逻辑来思考问题,从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轮流崛起的历史,推论出未来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并以此作为中华民族的梦想,那么我们就错了,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不同了,那个以邻为壑、你争我夺、此消彼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

我们中国人不要只想着国富兵强,取代别国,称雄全球,而要明白我们的基础如何,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vision)。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去年的大选中说:“美国是一个理念(idea)。”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说,让美国强大的不是财富或军队,而是理念与理想。我以为,如果中国要引领全世界,最终也要靠价值观和软实力,要见义勇为,以德服人。如果说中国也像美国一样,代表一种理念,那么这种理念是什么?中国的“国格魅力”是什么?中国如何让外国人发自内心地尊敬、爱戴和敬仰,而不只是因兵强而使人畏服,因国富而使人膜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仔细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前一页12后一页 >>芮成钢  

请选择您对这篇评论的态度

[查看PK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