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电动门刷卡系统:轨迹步法真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27:10

日志

上一篇:太极拳杂谈(三)/...

下一篇:开十二门法----开...

|返回日志列表

[转] 轨迹步法真意

  • 分享
  • 转载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转播到微博
  • ..赞取消赞

转载自 鲁方阳 2011年08月30日 01:13 阅读(11) 评论(2) 分类:个人日记

  • 举报
  • 字体:大
足”轻重举——步法真意

轨迹拳学认为:实战格斗的本质内容就在于两点即得手与发力。

所谓得手即尖端的攻击到位,说白了就是自身肢体武器能够接触预定要打击到的对手身体部位。得手成功的前提保障则在于得位,即自身能够占据攻(防)的有利位势,毋庸置疑,得位是格斗步法施用产生的最直接最直观的结果。换句话讲,步法是得手1/2内容所在。

所谓发力即通过自身特殊攻防运动切换出用于打击对手的力与量,其大小同时与运动投入的实际有效质量(m)和动作的速度变化率(a)有关。这两个因素的值越大,运动所产生的力与量值就越大。科学的拳学步法能够使身体产生整体同向位移的效果,这无疑保障了m趋向于最大值;另外,步法与身手同动在短时间内使得攻击速度和值达到最大,相应地a值也会达到峰值。从学术上讲,发力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三个层次:局部发力、主体发力和整体发力。整体发力即是主体发力与步法的复合。不可否认,步法在发力层面上负担了1/3的重任。

一旦清楚了步法在得手与发力上的真实功用,也就不难理解古今众多的名家高手为什么把步法视为不传之秘了。

相形见“绌”——步法真理

  轨迹拳学认为,科学的拳学步法关键在于其动势,而非静形,更不能以讹传讹——把步法之秘错误地划归到那些“异想天开”名称怪异的高深步法上。老师李紫剑先生本着继承发展、科学务实观点,以现代学科科学为基础手段,对传统武术步法做了大量深入浅出的探究,最终创造性地归整与定位了格斗步法的科学准则,亦即腿脚的具体运作模式:后驱逆行,突发立止,摇臀荡胯,应手合身。

  所谓后驱逆行就是用后腿把前腿“射”出去,前腿把臀胯弹回来,这里的“前腿”泛指与步法运动趋势相一致的同侧腿脚,“后腿”的意义与“前腿”相反。所谓的突发立止就是要求行步干净利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所谓的摇臀就是指臀部以对侧的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做旋转;所谓的荡胯即与支点对应的那条腿配合摇臀作弧线形的提胯与沉胯,其也是旋转运动。所谓应手合身就是指步法运动轨迹与身手的运动轨迹相一致,也可以理解为二者的运动轨迹的投影相重叠。

  错误的格斗步法以“拖拉”式行进最具代表性,该类步法运作模式是:前腿迈进,拖拉后腿进行同向位移。从表面来看,这类步法似乎要比轨迹拳学步法简洁易用,运作起来也不像轨迹步法那么“怪模怪样”。笔者早年未入轨迹拳门研习武术时期,也曾寻幽探密在步法上下过一番功夫,力图找到这不传之秘,最后武断认为此类“拖拉”步法较其它搏击步法更具优越性;然而当笔者在竹林亲眼目睹李师游刃有余的步法风采之时,深感二者绝非能够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下面我们以轨迹拳学步法中的进步与拖拉式步法中的上步为题例,用比较的形式来求证它们的优劣。

轨迹拳学中的进步与拖拉式步法中的上步的相同点:

(1)    二者在格斗中实际功用基本一致,即都用于近身/进身以发力。

(2)    二者动作始末步形基本一致,即都以纵步来定位动作的起止的。所谓纵步者就是双脚前后开立,基本上站在一条直线上或其两侧,其形如图1与图2所示。左脚在前的纵步称为左前纵步,右脚在前的纵步称为右前纵步。

(3)    二者在动作过程中脚步移动的先后顺序一致,即前脚先动,后脚再进。

(4)    二者在动作过程中双脚的动作轨迹的地面投影基本一致,如图3所示进步地面投影示意图。 轨迹拳学中的进步与拖拉式步法中的上步的不同点:

  二者最显著的差异即是如前所述的具体运作模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二者在格斗中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的不同。在感观上,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细节较多、模样新奇的轨迹步法出乎意料地“快”于动作简明的拖拉式步法。而真实的体认轨迹拳学步法往往会使实践者不但找到了“快”的感觉,而且会觉察到自己动作较以往出乎寻常的“得力”,可谓一举两得了。现从二者实际的操作出发我们来做具体分析。

(1)    二者的起动时的力源与重心变化不同。拖拉式步法中上步的前脚滑移的动力源头是前腿自身,也就是说前腿是其自己“摆”出去的,此时动作者的身体重心并没有随下肢的移动而前移;轨迹拳学步法中前脚移动的力并非源前腿本身,而是后腿的蹬地所产生的爆发力,即所谓的“后驱”。“后驱”最为关键的作用就是把前腿“挤”出去,使重心与移动足做同时同向位移,从这一点来讲,轨迹拳学步法在进身或近身的内涵上要优于拖拉式步法——重心变化的快慢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体动作速度的快慢。“突发”的效果也即是因——“后驱”的力量越大,起动也就越突然。另外,重心的立体垂直位移能够堆积出最大实际投入打击的有效身体质量(m),使得攻击力度趋于最大。

(2)    二者过程中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有所不同。拖拉式步法是以膝足参与为主体的行进动作,前脚落地踩实后,重心前“折”以拖动后脚前移过位。轨迹拳学的进步,则是前脚前“刺”后,借向前的冲势摇转后臀(后腿所在的臀),前立圆挥动后腿,直膝甩过前腿下落完成过位的。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提高双脚交互过位的频律,从而使步法的整体速度得到大限度的提升。

(3)    二者的止步动作不同。拖拉式步法后腿过位落地后,就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步法行程。而轨迹拳学止步动作一般均要求“逆行”与“立止”,“逆行”也就是说在步法动作即将结束的瞬间,要用前脚(注意:这里的前脚是相对于与对手最为接近的脚,具体到进步中就是后动的“后”脚,其意与前述“前腿”意义一致)搓地反弹臀胯制动,使得实践者上下盘反称。“立止”的含义则在于指“逆行”的完成要麻利。相比之下,轨迹拳学步法模式中“逆行”与“立止”给人似乎有画蛇添足的感觉。然而“逆行”与“立止”的实际功用绝非多此一举,相反,高层次的发力都离不开“逆行”与“立止”参与。正如(1)与(2)所析的那样,在实际打斗中由于科学步法的施用,堆积与复合出了实践者投入攻击的最大有效身体质量和最快整体动作速度,其形势与车之重载、疾驰无二。在此情势下,一旦突然制动,车飞人抛势不可挡。不难理解“逆行”与“立止”作用也在于突然制动,如是所为会使攻击的力度与速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从理论上来讲,其是运动力学——牛顿第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在拳学中的具体应用。
(4)    轨迹拳学强调特定发力运动(即攻击手段)与特定的步法相配合。从运动力学角度讲,就是要求身体各部位的自律运动做到同向整体的复合。传统武术是很讲究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然而要做到名符其实的达标却非易事。究其根本就在于步法运作与身体其他部位运动的配合不协调,而轨迹拳学确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武术真知与精华的传承。所以说一旦轨迹拳学步法过关,传统武术中“手眼身步法”的默契就再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

当然步法比照中还有许多可比细节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暂做上述主要比较。

  步到人翻——步法真用

轨迹拳学步法的训练有其特殊的一面,她不像其它搏击步法那样做单独的练习,而是在步形身态、手法轨迹、身法轨迹、腿法轨迹、爱猫扑.爱生活训练达到相应标准之后才进行步法训练的,此所谓水到渠成。另外,轨迹拳学步法的训练是“逐步”修证的,绝非一蹴而就。笔者个人认为在训练手段与方法上,任何动听说教都不能与名师实际指导与培训相比拟,故此一笔带过,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考相关轨迹拳学学习资料。再则,在轨迹拳学步法练习过程中,也渗透了对攻击手段与策略培养与训练。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也表征出了轨迹拳学的学练环节相扣的特点。下面我们通过几组步法的运用,来演示一下步到人倒的打斗,从中一窥步法在实际格斗中的正确施用。

1进步与直拳的配合。

左前纵步格斗势双方对峙如图3—1所示;我方右脚蹬地左脚前刺,突发左直拳攻袭对手头面图3—2;不等左手回收,即以右脚快速向前冲进,同时用右手直拳二度攻击对手头面要害如图3—3所示。

简析:进步是典型的远距离冲剌式步法,它与直拳的配合使用,是轨迹拳学最为常见的攻掠手段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快”字上。一般情况下,只要技术过关、运用时机得当,往往一个照面胜负即分。2004年3月,央视7台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二行记者同时造访竹林武馆期间,就有位业内名气不小的太极高手一试“老李”身手,先生即以进步直拳对之,一招见分晓——此人惊呼“快得让人始料不及”!

2歪步与撞捶的配合。

 歪步运作地面投影示意图如图4所示。

左前纵步格斗势双方对峙如图3—1所示;对手以前手直拳首发进攻,我方即左脚左剌横挪,同时左手左平云拨挡对方来拳如图4—2;继而右脚左折前进步,用右手撞捶重创对手肋下要害如图4—3。

简析:歪步是让位阻击与岔线攻掠的重要的运载工具,歪步撞捶乃典型的阻击——掖打战例。而歪步在岔线攻掠的运用上的战略意义多是“声东”与“击西”。

3弯步与斜拳的配合。
弯步运作地面投影示意图如图5所示。

 异位格斗势双方对峙如图5—1所示;对方以右手拳攻我方头面要害,我方即以左脚左剌横挪,同时向左晃身闪开对手来拳如图5—2;接下来我方以左脚掌为圆心,左腿横拧向左转身,右脚贴地划弧平云180度落于体前,与此同时右手借身体旋转以上斜拳重击对手面额如图5—3。

 简析:弯步是平、斜、抛类弧线型拳法最为合适的配伍步法。此组示范与歪步撞捶一样均属让位阻击之列,二者的不同点就在于各自所负载的攻击手段的不同,从动力复合原理出发,由于弯步走孤,其在通常情况下就不应该与直拳、撞捶类的走直拳法共生。

小结:

上述三组特定举例,从一定意义上讲代表了轨迹拳学三类步法即直线型步法、折线型步法与曲线型步法基本的实施与运用,攻击手段与步法的特殊配合可以说是相当的“对号入座”的。在此笔者要说明的是:之所以会科学的原理原则于现实的操作当中,不断地深掘自身内在的潜力,才有助于自我能力与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易懂,读者在实际的步法学与用当中,切切不可只局限上述几例,须知融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