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演员金素贤:“落魄博士”与sci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26:39

“落魄博士”与sci的故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去寻找光明

  言:SCI,在中国科学界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它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影响因子(IF)的高低是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准。国人发表的SCI论文数量逐年攀升,目前仅次于美国,但质量并不匹配,因此,有人戏称SCI在中国是“Stupid Chinese Ideas”;此戏言一经抛出,便引起部分国人的强烈不满,因为在中国还是有那么小部分人在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他们的科研成果完全可以称之为国际领先,对于这部分有骨气的中国科学精英们来说,SCI却是“Smart Chinese Ideas”的代名词。然而,对于我这个曾经从事科研现在却与科研无关的无名小卒而言,SCI不仅具备学术价值,同时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寄托,象征了“Self-power(自强)+Combat(拼搏)+Independent(独立)”…

一、我与SCI之亲密相识

怀着科研的梦想,我一口气念到了博士毕业。本人研究方向是一个交叉领域,涉及到应用物理、航空航天、气体放电学、等离子体物理、空气动力学、应用电磁学和控制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外刚起步没几年,在国内更是个新鲜事物。抓住这个良机,我开始了辛勤的耕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工作。记得实验最忙碌的时候,一个人在10秒时间内需要控制8个实验设备,自动同步控制存在诸多困难,只好人工控制,自己恨不得三头六臂,最后实在没办法,周末找来女朋友帮忙,这样才艰难地完成了实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厚积薄发,我发表的论文质量迅速提高。从第一篇中文核心期刊到第一篇国内顶级期刊,从第一篇国际学术会议到第一篇国内英文SCI期刊,从第一篇国外SCI普通期刊到第一篇国外SCI顶级期刊,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我完成了“凤凰的涅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SCI-Hunter。至博士毕业时已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SCI论文,主要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Plasma 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Experiments in Fluids》等多个国外SCI期刊上。

每个过来人都难忘自己的第一次,说起我的第一篇国外SCI顶级期刊投稿经历,可谓费尽心思,几番周折。当时瞄准的期刊是心仪很久的《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时机成熟后,便开始了论文初稿的撰写,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在本科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曾经获过全国一等奖。从初稿出炉到网上投稿,期间对稿子进行了数次修改。当稿子投给期刊编辑部时,毕竟是第一次,内心充满了忐忑和期待。一个月后,终于盼来了审稿意见,结果有喜有忧。编辑部找了两个审稿专家,一个意见是大修后再审,另一个却是直接否定。按照这个期刊的惯例,两个专家意见相左时,需要再找第三个专家仲裁,令人庆幸的是仲裁的结论是大修后再审,总算还有一线生机,心中长舒一口气。感觉专家提的意见个个犀利见血,看来确实送到本领域大牛手里去了。接下来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论文修改工作,编辑部给的修改时间是两个月,在这段时间内,进行了补充实验和理论分析,对几十条专家意见逐一进行了回答。两个月的修改工作非常辛苦,感觉比撰写初稿时还要累。修改稿投出去之后,这篇稿子的命运又打上了大大的问号,内心的期盼又让我开始了新一轮的煎熬。十天后,竟然等来了评审意见,当打开邮件看见编辑写的第一句话是:“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that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by…”,内心的那份喜悦真是难以言表,至今仍能清晰记得激动的那个瞬间。很快这篇论文便刊登出来了,从投稿到发表用了不到半年的时

坦白地说,发SCI不容易,发国外SCI顶级期刊更不容易,这些期刊请的审稿专家一般都是本领域内的权威,论文的一点破绽都很难逃出他们的“火眼金睛”,必须具有真材实料,才有机会被录用。下面的这两张漫画生动有趣地描绘了盲评的审稿专家们是怎么拿着棍棒刀斧对待你的论文,这警示我们写论文必须苦练内功,只有过了他们的“火焰山”,论文最终才会被Accept

二、我与SCI之天隔一方

生活总是在和人们开着各种各样的玩笑,但人们又不得不坚强去面对。我原本的想法是博士毕业后进一家科研单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事与愿违,我进了北京一家体制内的单位,从此,科研与我无关,我与SCI告别。

在家人看来,我进了北京,并且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衣食无忧,这已经是件很让人羡慕的事。但时间长了,我逐渐体会到了体制内单位的种种弊端,例如:干多干少一个样,典型的大锅饭体制;衙门气息很重,等级森严,人际关系复杂;年轻人得不到尊重,领导家长制作风严重,作威作福,动不动训人;只让马跑,不让马吃草,动辄以行政命令要求加班,工作两年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和周末是在单位办公室度过,却很难见到加班费的踪影...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无情,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学历打工者,付出与回报极大失衡,靠着这点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死工资,生活也能勉强过得下去,可若谈起美好的未来和富足的生活,就成了奢望。一次次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让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依靠别人的给予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完全可以坦荡地做人,博士就要有博士的骨气,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更不想没有尊严的活着。因此,在我内心深处逐渐萌生出边打工边创业的想法,并且随着时日的变迁,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不用在一颗树上吊死,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有着充足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完全可以尝试着依靠自己多年的学识和经验去开创自己的第二职业,进可攻退可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创业的商机在哪里,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在苦苦寻觅着机会…

三、我与SCI之久别重逢

学以致用,结合自己多年所学来创造效益成了我创业的原始想法。可是我从事的是很基础的研究,离走向市场实际应用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时的自己真是一筹莫展,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一次不经意间SCI闪过了我的脑海,接着引发了我后续的一系列想法,就这样我和SCI久别后重逢。

博士毕业仓促,一些研究成果未来得及发表,工作后便将写论文的事搁置下来。现在想来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被如此闲置浪费,实在可惜至极,为什么不物尽其用提供给有需要的朋友们呢?!于是,我鼓足勇气成立了“SCI论文小店”。我的小店里提供的SCI论文都是原创,不抄袭,不低水平重复,不欺骗,因此,我下定决心尝试着把这个可能引发争议、非议的小店坚持做下去。

以上便是我这个“落魄博士”与SCI的故事。正如引言中所述,在我心里,我希望SCI同时具备三重价值,一是原始的学术价值,二是新赋予的商业价值,三是追求“自强、拼搏和独立”的精神价值。